2011年9月马来西亚弘法大会—学佛的体会(第1集 视频)/胡小林老师主讲

admin 胡小林学佛体会评论1阅读模式

2011年9月马来西亚弘法大会—学佛的体会  胡小林老师主讲  (第一集)  2011/9/25  马来西亚绿野国际会展中心  档名:56-112-0001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链接MP3链接

尊敬的蔡老师,尊敬的各位法师,尊敬的海内外同修、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咱们就开门见山,因为今天上午只有一个小时。今天给大家汇报自己学佛的体会,一共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如何念佛,第二个部分是如何对治习气。如何念佛,我主要想跟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我们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老和尚的念佛十念法。大家都知道,我们都是修淨土的,淨土宗信愿行三,为我们淨土法门的纲宗,就是宗旨、本旨。我们念佛,口称「南无阿弥陀佛」是我们的行门。我们应该怎麽样念佛?怎麽样念佛才能最后达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目的?我们现在口称「南无阿弥陀佛」,这个方法叫做摄心念佛,摄住这颗心。《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都摄六根,淨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六根要都摄,从哪下手?印光老和尚说从摄耳根下手。所谓摄耳根下手,耳根一摄六根统摄。那怎麽摄耳根?就是要用我们的耳朵来听我们的声音,耳朵听我们嘴念的声音。如果嘴不念,如果我要是默念,默念亦有心声,也有心声。你看我们经常说,淨空老和尚知道广大众生的心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所有的思惟,包括我们看报纸、看电视、想问题,其实最后都落在声音上,大家可以试一试。这个人我真喜欢他,你最后是落在声音上;我现在很紧张,你也是落在声音上。所以我们的耳根最利。

 

大家经常,我们做为日课,经常读诵《佛说阿弥陀经》,《佛说阿弥陀经》当中讲了西方极乐世界的修学环境,鸟在那用声音讲法,风吹那个树,那个风声也在讲法,水哗啦啦哗啦啦的流,也在用声音讲法。印光老和尚说风声、水、鸟、树林,皆演法音,都在通过声音。除了声音能讲法之外,西方极乐世界还可以用颜色讲法吗?可以。那为什麽佛在经上不说?因为跟娑婆世界说没用,你们的耳根最利,所以就给我们讲在西方极乐世界如何用声音学习。淨空老和尚曾经谈到过,释迦牟尼佛来到这个世界上是用声音讲法,没有文字,中国的孔子、孟子也是用声音讲法,也没有文字,都是在这些古圣先贤、佛菩萨离开我们之后,最后我们集成经文,形成文字,所以都是用声音。

 

「耳根圆通」,什麽叫圆通?圆就是圆满,通就是通达。为什麽我们的耳根圆通?圆通既是一种修行的方法,也是一种修行的结果,圆满通达就是大彻大悟。我们通过什麽方法能达到圆满通达?我们利用自己的耳根。为什麽说我们的耳根最利?我们六根当中,大家可以观察我们的耳根,它对声音特别平等,甭管难听的声音还是好听的声音,甭管远的声音还是近的声音,耳朵它闭不上,只要有声音,来者不拒,去者不留,湛然寂静,耳朵就在这,用英文讲话stand by,你只要有声音我就接受,声音一走我就走,我不执着声音。眼睛不行,眼睛我们只能看前边,看不着脑后边。耳朵不一样,后边的声音照样能听见,你看圆;通呢?隔壁屋有声音能通过这牆听到。我们耳朵就有这种力量。

 

为什麽叫耳根圆通?我们要仔细观察我们的耳朵,我们耳朵的作用,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非常非常靠近我们所说的自性。我们身上有这麽一个很好的根,耳根,我们通过耳根来观摩,来向耳根学习,久而久之你就能悟道。耳根是我们六根当中成佛最容易,与佛最靠近的一根,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把我们的耳根忽视掉。观世音菩萨在因地当中就是通过耳根来证得圆通,到了果地上他依然寻声救苦,还是要靠众生的声音,「观世音」,还是要靠声音来救赎众生。所以我们说观世音菩萨与我们娑婆世界的缘很深,深就深在我们都用耳朵。

 

我们今天没有去西方,所以我们今天在因地,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到了果地,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看看佛在《大乘无量寿经》上、在《佛说阿弥陀经》上,还让我们念佛,经行还是念佛。所以彻始彻终不离这六字洪名,以音声做为载体,成就此生一生成佛之弘愿。所以我们的耳朵对我们非常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善于利用耳朵来听佛号,久而久之,我们的耳根就愈来愈利。能念的是嘴,能听的是耳朵,所念的是阿弥陀佛。我们念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就能做到能所不二,能念的嘴、能听的耳,跟我们所念的阿弥陀佛就融为一起。久而久之你就觉得好像不是耳朵在听阿弥陀佛的名号,好像是嘴在一边念一边听,这就是所谓的六根互用。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修学淨土能够最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三个必要的条件,信愿行三。往生与否决定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决定在持名之功夫深浅。光念佛能去西方吗?如果我光行,而没有信、没有愿去得了吗?我们按照《华严经》的开示,一即是一切,一切即是一。印光大师在《文钞》当中再三告诫我们,「帝网千珠,摄于一珠,一珠遍入千珠」。说天上,天上的帝王们,他们的装饰品是个网子,网子和网子交接的地方有珠子,千珠,这一千颗珠子在每一颗珠子裡边你都能看到,同时每一颗珠子也遍于这一千颗珠子裡边,你在每一颗珠子裡边都能找到这一颗珠子的影子。「帝网千珠,摄于一珠」,一珠就包括这一千颗珠子的影子,「一珠遍于千珠」,这一颗珠子就可以深入到一千个珠子裡边。信愿行三,三颗珠子,行这颗珠子裡头一定有信有愿,愿这颗珠子裡边一定有行有信,信这颗珠子裡边一定有愿有行。千珠都能互照,更何况三珠!

 

说我现在对西方极乐世界也不信,我也不愿意,我现在念佛行不行?行,你念着念着,你那个信心,你那个愿心就念出来了。为什麽?我现在不信不愿,但是我就按着印光大师说的十念法来念佛,我就能把信心和愿心念出来吗?回答是肯定的。为什麽这麽说?因为你对西方极乐世界不信,你不愿意去西方极乐世界的原因,是因为你的业、因为你的障,你有业障。所以你贪着于这个五浊恶世,你对西方极乐世界的乐意识不到,你对于未来去地狱的苦,你也想像不出来,这统称为业障。而持名一法,六字洪名乃至四字洪名,印光大师说念之久久,四个结果就可以出现,「障尽福崇,业消智朗」。障尽,业障尽了,尽就是没了,障尽福崇,崇就是增长,福气增长起来;业消,业消掉了,智朗,智慧明朗、智慧开朗,这四个结果。两个是积极的,福崇、智朗,两个是克服消极的,业消、障尽。这四件东西就是佛在《阿弥陀经》上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六字洪名就能解决这三个条件,善根、福德、因缘。

 

我这次来到马来西亚之前,定弘法师给了我一份资料,这份资料讲的是日本淨土宗的开山祖师法然上人。他是善导大师的学生,生于我们中国的唐朝,是一一三三年,老人家八十岁圆寂,日本的淨土宗开山之祖。他老人家在讲到念佛的作用的时候是这麽说的,他有一篇文章叫《十念法要》,他说,「不顾妄念馀念」,你不要管,就是我们淨空老和尚说的,不要照顾妄念。「不畏散乱不淨」,你也不要考虑我到底现在是散乱还是不淨,想那些贪瞋痴慢、想十恶。「惟口称名号」,只要嘴,口称名号。他老人家接着说,「若常称名者」,如果我们经常、长时间不断称佛号的话,他老人家说,结论是什麽?「以佛名之德」,以佛号的功德,达到下面这几个效果。第一「妄念自止」,妄念自己就止住了;第二「散乱自淨」,昏沉自然就能克服;第三「三业自调」,身口意三业就归顺、就善了;第四,最重要的开示,「愿心自发」,你愿意去西方这个心自然就发出来。

 

我们诸位同修知道,只要我们在临终的时候愿意去西方,我们这个愿跟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都有道路,感有感道,应有应道,感应道交交在一起。阿弥陀佛这个应道,应,他四十八愿说众生在临走的时候只要念我,我就把他接来,这叫应。这个应是有道路的,这个道从来就没离开过尽虚空遍法界,关键我们的问题是我们感不感他老人家?你那个感道建立起来没有?如果你的感道建立起来了,它跟那个应道就能交在一起,你就去西方。这个感道,感应道交做为我们这一边,凡夫这一边,想去西方极乐世界这一边的凡夫,这个感道是什麽?就是愿意去。所以这个愿心非常非常重要。我记得老和尚有一年在新加坡弘法,他老人家非常诙谐、非常幽默,他说我在这讲法,大家来听法,来到这裡听法的人都愿意去西方极乐世界。如果我在我这个屋子旁边建立一个房间,上面写着到这来,想去西方的人到这个房间裡边去,七天之后保证去西方,没有一个人敢进去。为什麽?不愿意去,没有这个愿心。所以愿对我们太重要太重要了!你只有愿,你才能把你的愿道跟他的应道建立起来,感应道交。

 

感从哪来?感从愿来。所以很多口称名号的这些同修,我接触得挺多的,老是觉得自己的愿心不够,老是觉得自己的信心不够。这个不是开玩笑的,往生与否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你要没有信心、没有愿心,你就执持名号,喊破喉咙也枉然。所以愿心跟信心对我们非常非常重要,各位同修。而愿心自发,从哪发起来?从我们口称名号当中发出来。我也口称名号了,我怎麽还是不愿意?那我们就要追究,你这个口称名号的方法有问题,因为你没有都摄住六根来念。都摄住六根,下手之处,印光大师说就在「摄耳谛听」。摄,我们查字典,收住;谛听,认真听,真听,一丝不苟的听,一个字一个字的听,印光大师说,字字句句都要听清楚。这个不是闹着玩的,十声阿弥陀佛,以四字洪名四十个字,这十句,「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我们怎麽样保证这十念你得念好?什麽叫念好?你得保证这十念当中都摄六根。这十念当中我怎麽都摄六根?摄耳谛听。我怎麽摄耳谛听?你就要用你的耳朵把你嘴裡念出的每一个字都听清楚。听不清楚就是散乱,听不清楚就把你这个愿最后丢掉,你就去不了西方。

 

我们现在初念佛的人,不要说一句阿弥陀佛这四个字我能听得清楚,你这四十个字当中,你有百分之十能听清楚,那就是四个字,那就是一句;你有百分之二十,二四得八,你就两句阿弥陀佛,八个字。我们说这八个字可不一定都集中在两句佛号上,有可能一、三、五听清楚了,十一、十二、十三听清楚了,跳着的,这就不简单。我们长期不善于用我们的耳朵,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做这方面的训练,摄耳谛听。我们这个世界,说者无心,听者也无心,你说你的,我听我的,散乱。所以我们现在希望我们的愿心出来,唯有口称名号这一个方法。而口称名号得力于否,在于我们能不能用耳根来听我们嘴裡念出的声音,如果你有声音的话;如果嘴裡不出声音,你要用你的耳朵来听你的心声,听得清清楚楚。

 

以上刚刚向大家汇报的这几句话,就是我们印光老和尚在七十年前,他老人家给我们留下了《文钞》,跟那些居士大德们往来的书信,《文钞》当中有这麽一段开示。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看看印光老和尚是怎麽教我们用耳根来听佛号,最后达到去西方。老人家说,「至于念佛」,至于念佛就是说到念佛这件事。「心难归一」,太难了,归一。「当摄心切念」,当是应当,摄住心,切是恳切,恳切的念佛,应当摄心切念,这谁都希望,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我想念,我就能摄住心,我就能切念,我就能归一,我就把我的一切,所有的念头都变成这一个阿弥陀佛,这是什麽人?这是上根。我想念,我就能摄住心,我就能归一,这不是一般的根性。他老人家最后往下讲,退到第二步,「摄心之法」,怎麽摄心?「莫先于至诚恳切」,没有比至诚恳切再重要、再第一位的,至诚恳切。我们现在念佛散乱,妄念很多,我们意也不至诚也不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没有诚敬心,你想摄住这颗心念佛,莫由,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既至诚已」,如果我们已经做到至诚。「犹未纯一」,还没做到纯一。这就讲进入了中根,他至诚,但是这一句佛号还不够纯,还有夹杂、还有怀疑、还有间断。「当摄耳谛听」,应当採取用耳朵听佛号的方法。这就进入到中根,中根人;上根人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2月15日21:33:5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742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