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认识佛教(第4集 视频)澳洲布里斯本

admin 认识佛教评论4阅读模式

认识佛教   (第四集)   澳洲布里斯本 档名:17-013-0004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链接MP3链接

诸位同修:大家好!《观无量寿佛经》裡所说的「三福」,这三条非常重要。无论是修学哪一宗、哪一个法门,都不能够缺少的,正如佛在经上所说的「三世诸佛淨业正因」,这一句话说得很清楚。三世是指过去、现在、未来。修行成佛的法门很多,但是都是建立在这一个基础上。

 

有了这一个基础,必须要知道,我们现在还没成佛、还没有离开这个世界,实在讲,即使成佛了,也离不开众生,佛要普度众生,怎麽能离开众生?假如要跟众生相处,如何才能够处的好、相处的和睦?佛给我们制定了六条的戒条,这个六条戒条,实在讲,不仅仅是用在佛教团体当中,它可以普遍广泛用在所有一切团体中。佛门裡面讲「众」,我们归依三宝的时候,「归依僧,众中尊」。「众」的意思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社团、团体,大家在一块聚会的时候,这个叫「众」。

 

世出世间大大小小的团体,在我们这个一般社会上来讲,最小的团体是家庭,家庭是个团体。大的是一个国家,一个国家也是一个团体。更大的,今天我们有联合国这个组织,这就说明这一个世界是一个团体,是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一个团体。

 

为什麽说这许许多多的团体当中,佛教团体是最尊、最贵的?因为世尊为佛教团体制定了六条戒律,团体当中每一个分子,都必须要遵守的,因此它在所有团体当中确实是最为尊贵,值得大众尊敬,它是大众的榜样。

 

这六条戒律裡面,第一条就是「见和同解」,也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讲的建立共识。换句话说,这一个团体当中,任何一个分子必须要思想、见解,也就是想法、看法很接近,这才是一个和睦的基础。如果每一个人的想法、看法都不一样,大家在一起就免不了要有意见、免不了有冲突,这个团体就不能够和睦了,所以把这个列在第一条。

 

当然「见和同解」这个「见」字,也有许许多多差别的标准。譬如,一个家庭,它以家庭兴旺为目标,如果有这个共识,这个家庭就很美满。如果是一个商业公司,它的目的是赚钱,只要大家能团结,都能够赚更多的钱,这是他们的共识。由此可知,团体不一样,标准就不相同。

 

佛门裡面有一个绝对的标准,这个标准使我们感到释迦牟尼佛的确非常聪明、非常有智慧。因为学佛的人,走进佛门了,这个世间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都放下了,我们要从什麽地方来建立共识?释迦牟尼佛如果给我们说:「你们都迷惑颠倒,见解错误,我是大智大觉,你们要依我的见解为见解。」这种说法,我们能不能服?当然有一部分承认佛是大圣人,圆满智慧的人;还有一些人,觉得未必!我们讚歎佛的智慧德能,万德万能,有不少人听到这一句话,这只是讚歎释迦牟尼佛,并不是事实!那麽这样的见解就有很大的差距,怎麽能够建立共识?

 

所以世尊高明,他高在哪裡?我们只要把自己所有的想法、看法统统都放下,那不就都平等了!这个方法的确高明。佛不说:「我的知见正确,你的知见不正确。」咱们把所有的知见统统放下,那就归了一了,他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正是所谓「般若无知」,当它起作用的时候,就是「无所不知」。不起作用的时候,也就是没有人请教他、没有人问他,他心清淨,一念不生。每一个人的心都清淨,都没有一个妄想、没有一个杂念,这个的确是共识。佛门团体的共识建立在这一个基础上,这是让我们听了之后,真正佩服,谁也不跟谁走,谁也不牵着谁走。我们在世间所有一切团体裡面找不到,真的没有第二家。以宗教来说,宗教还要跟着上帝走,你不能跟上帝平等。佛不叫你跟他走,这是我们最佩服的地方。

 

第二条戒律叫「戒和同修」。这个地方所讲的戒,有广义、有狭义。狭义的就是佛陀对我们的教诫,一切经中所讲的教训,我们要明瞭、要遵守,这是狭义的讲法。广义的讲法,就是守法。戒就是法律,就是规矩、制度,乃至于包括我们这个世间一切的风俗习惯,我们都要遵守。特别是我们现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由于交通的便捷、资讯的发达,我们活动的空间不限于自己一个国家,常常到其他国家去旅行,到一个地方一定要遵守这个地方的法律、遵守这个地方的风俗习惯,这样我们才能够跟当地人和睦相处,才受到当地人的欢迎、当地人的尊敬。尤其佛这一条戒律,我们看到非常实用,我们看到真正能够生欢喜心。所以佛家讲这个戒律,不是死板板的说五戒、十戒、比丘戒、菩萨戒,那个范围就看得太窄小了。这个持戒要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守法。守法就是持戒,守法的人没有一个地方不欢迎,人人都欢迎,每一个国家政府都欢迎,所以持戒的真正意思是守法。

 

以这个基础,这才讲「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这是生活在一个团体裡面,彼此互相没有争论。没有意见,当然就没有争论,在一起修学有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每一天都有进步,当然生欢喜心,所谓「法喜充满」。

 

最后一条是「利和同均」。利,就是我们今天讲物质生活。诸位要知道,僧团也是广义的,并不完全指出家人。指出家人,那当然是僧团,但是它的意思不限于出家人。在家同修,如果你一家人都学佛、一家人都归依了,你这一家就是个僧团,可见得僧团这个名词用得非常广泛。你如果是一个公司,从老闆到员工都修学佛法,你这个公司就是僧团。所以它这个团体的定义是非常非常之广义的,不是狭义的,只要遵守这六条戒律,就是一个僧团。

 

僧团裡面讲求利要同均,同均不是说大家都一律平等。出家人可以说生活一律平等,在一个寺院裡面,从住持到裡面的清众,物质生活待遇决定是平等的,没有特权阶级。假如你是一个公司行号,从老闆到员工,你的职员薪水当然不一样。那这个平等怎麽讲法?你应当得到的待遇。你能够得到多少待遇,决定公平,这就是均等了。由此可知,佛法裡字字句句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总而言之,它确确实实符合,合情、合理、合法,这个就叫均等。这是六和敬。

 

佛教给我们与大众相处,我们一定要遵守。即使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团体,它们没有修学「六和敬」,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要依「六和敬」的精神去做,这是个佛弟子,没有违背佛陀的教诲。不能说别人不做,我们也可以不做了,那是讲不通的。佛菩萨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最佳的典范,而我们学佛的佛弟子,无论在家出家,一定要给没有学佛的人,做一个好样子,这个是佛法的精神。这就是自行化他,弘法利生。我们虽然没有用言语去教化众生,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行持、我们一举一动让别人看在心裡,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这就是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度化众生,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必须要学习的。

 

第三个科目是「三学」。「三学」大家都知道,这是真正进入到佛法的课程。前面两条是基础,第一个「三福」,你看没有学佛之前,先要修福报。没有福,不能学佛!然后教你处事待人接物的这一些原则,你要遵守,这样才能够学佛。

 

佛法不仅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我们把他归纳起来,不外乎三大类。我们现在的佛教经典,在中国编成的称为《大藏经》,《大藏经》裡面就分「经藏、律藏、论藏」三个部分。藏就像仓库一样,藏在那个地方。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2月14日22:13:2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739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