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礼举要讲录》李炳南教授编述 台中莲社印行

admin 电子书评论5阅读模式

卯、聚餐

 

所谓聚餐,不是你个人吃饭,是指作客,大家庭吃饭也可以叫做聚餐。平常吃饭就无所谓了,讲聚餐就表示这件事情比较郑重。咱们出去作客是聚餐,客人上我们家也是聚餐。要知聚餐的原则,所谓聚餐之意不在「餐」,而是在宾主之位。

 

「第一、座有次序, 上座必让长者。」

 

在中国,不论任何事情,一律都有规矩,聚餐是行礼,更不用说了。凡事要有次序,最小的事情也得讲次序。你上菜馆吃饭,你若说外行话,他做的菜虽然是一样,但是他跟内行是一个做法,对你又是一个做法。现在一切不讲次序,乱七八糟,所以社会乱成这个样子。你们诸位要学佛,学佛要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怎么讲?一心不乱,是有次序,还是没次序?乱七八糟怎么叫一心?这个人终日在家庭的一举一动处事都是乱七八糟,这人学佛会成功的很少,因为收不起心来,他怎么能成功呢?所以孔子才说:「博我以文,约之以礼」,在礼上走,渐渐走上了道。

 

这「聚餐」头一项是讲次序。咱中国是方桌,六个人一桌,依礼而言,正对门口是上座,佛与观世音菩萨供在这里。从前餐桌上座次的规矩都得学,凡是上学回家,老人都会教,家有四、五口人,吃饭是在同桌,谁坐在那里都有一定,在家里就练习惯了。老人一不在家,这个位子就得闲着,没人敢坐。

 

在外做客时,主人让座,主人他让他的,你自己得看看年龄。有些人该他上座,他再三不坐,他坐在那里,旁边便没人坐了。这么让,那么让,前呼后拥,他一抽手,力量很大,一下子甩掉两个。当初张飞让客,很恭敬,很客气,一下子拉过来,把客人膀子给拉断了。

 

上座必须让长者, 这长者是年纪长,如果是辈数就很难讲了。譬如,有人年轻却是祖,上了年纪反而是孙,这个常有。如何入席?在家里不必论,出去外面时,父子不同席,师生也不同席,这没法让。现在打倒孔家店的,这点一概讲不上。总之,看见年纪比我们大的,我们让他。

 

*聚餐之意不在餐,而是在宾主座位。

 

「第二、入座后不横肱,不伸足。」

 

这个大家必得学,人人都会出去做客。横肱是什么呢?坐在椅子上,把手肘横伸出去。四方的桌子,一方坐两个人,假如你横肱而坐,他就被拘束了。不但坐席如此,就是两个同学一张桌子,也是左手不要横出去,否则别人很难写。从前做客换新衣服,不是为了炫耀自己有衣服,冬天衣服更讲究。穿好衣服,这是恭敬主人家,整整齐齐是恭敬人家,而不是炫耀自己家里有钱。你譬如有公事,你必得戴上礼帽,穿上裤褂,行礼以后,才能脱这礼服。

 

你到那里做客,一上桌就横肱,旁边的人受了妨碍,这吃菜时,他故意拿着菜带着汤,滴滴答答地滴到你衣服上,那就行了。这是从前,那也是不道德的人,才没这样宽恕人的心胸,所以要不横肱。

 

「不伸足」,你坐在这桌子上,六个人同一桌,每边有四只脚,假如都伸开脚,这桌子底下就满了腿。满了腿怎么样?大家腿互相交错,就太不象话。总而言之,要把这腿一弯,跟我自己坐的椅子平行。如果伸了腿,碰到没规矩的主人家,家里的狗在你腿上咬两口。所以要不伸足。

 

「第三、主先举杯敬客, 客致谢辞。」

 

这是入座以后,「主先举杯敬客」。你是主人,得先动作请客。你先不要拿筷子吃菜,先敬酒,敬酒是用两只手。我是主人,要先让正客,让不能只让一个,先让了正客再让其他客人。这第一杯酒,主人先喝,表示自己喝了叫人看,这是主人先举杯敬客。

 

你不是主人,座下还有主人及别的客人,你不要妄作聪明说:「咱坐下来喝,大家来喝呀,来、来」,这席是你请的客吗?这桌酒席是人家花的钱,人家爱让不让是人家的事,你没让的道理!这是第一次,后来就另当别论,这是有实有权呀。凡事,有实在,有方便,没有呆板的事情,你万不可先动手,这是要紧的。

 

现在是不行了,摆了桌以后,主人还没敬酒,旁边的人拿出酒来先敬主人, 更胡闹, 讲不通。这是人家的酒拿来请客,你怎么敬他呢?这个主人预备敬酒后,客人得致谢辞。他来敬你,你先谢谢。主人要是站起来,客也得站起来。主人站起来敬酒,你还昂然上座,这我现在看多了。主人站着,客在那坐着,别人给你满酒也不管,这些都是不懂礼貌。礼尚往来,你记着这个原则便行了,别的人来恭敬你,我们就恭敬人家。

 

* 主人站起来,先举杯敬客,客也得站起来。别人来恭敬你,我们就恭敬人家。

 

「第四、主人亲自烹调, 须向主人礼谢后食。」

 

大家不是一起出去吃菜馆,而是在主人家里吃,或是太太,或家里人做菜,这个更隆重,隆重到非得交情够得上,才请到家里面吃饭。交情够不到,那我们这小屋不能容大神。这是够得到交情的。

 

上菜时,你或许不知道是主人亲自烹调,或是家人做的,或是当差,或是其他人做的,上菜时你可以问一问:「这个菜是那一位做的?是厨房做的?或是家里做的?」这不一样了,这个都是长学问。从前还有更讲究的,有些大阔老不吃菜馆,家里有名厨,各有各的拿手菜与专门菜,这是馆子做不出来的。这时你可以问一问:「这是谁做的?」主人说:「这是贱内做的,她在那里调理。」这是对客人太恭敬了,所以「须向主人礼谢后再食」,你要说:「这太隆重了,真是不敢当。」说了客气话,然后可以食。

 

主人听见客人说这句话了,回到后头对家人说:「客人谢谢你啦!」家人也有懂规矩的,会问:「我请了客,他说怎么样?」若是说:「他没说什么!」就知道来的客是土包子,吃饭就遭难看。吃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吾最怕吃饭,「天下莫如吃饭难,世间唯有修行好」,天下莫如吃饭难,你记住吧!

 

「第五、主人敬酒毕, 正客须回敬主人。」

 

主人都敬酒了,这时正客就要回敬主人。你如果是当陪客,须知人家请的是正客,你是陪着正客,所以不要多事。正客还没回敬,你少管,并不是你失礼,正客假如有不懂的,你再说。从前正客没有不懂礼的,都学过。

 

从前讲究礼,主人送了请帖去,无论送到或没送到,受请的客人都要给主人一个单子,写什么呢?「敬陪末座」。我陪最末了那个座位的人,这是讲恭维话,这也是内行话。你要是「首座」主客,可以如此写,你要是「后座」陪客,也写敬陪末座,就是不识相。

 

总而言之,中国是文化国,先得认字,先懂礼,今日之下这些狂徒不认字而且苛薄。

 

「第六、举箸匙, 必请大家同举。」

 

箸是筷子,匙是汤匙,举箸匙时,必请大家同举。譬如说我是主客,主人让我,我不举筷举匙,主客还没举箸匙,连带的其他人也还不能吃。主人礼让主客,主客就吃,这就是不礼貌,必请大家一起同举箸匙。

 

聚餐是行礼,而不是出来吃饭,饿了不要紧,饿了回家吃去。当主客要让大家,必须请大家一同举箸,拿汤匙也是如此。一上菜先别吃,先敬酒,这是正式的,前面的那些都是陪衬。

 

从前官场都穿了一身礼服,一起在桌子前头行大礼,行对首拜,这是真行礼,绝对不是假的。现在中华民国行鞠躬礼,你偏要磕头,那就不对了,因为礼从俗嘛。行完礼以后,主人就说:「请诸位宽衣」,或是摘帽子,或是脱衣,这时就可以随便一点。也有人说:「坐而正冠,起而更衣」,坐下就在那规规矩矩的,起来必须是为了更衣才起来。

 

「更衣」两字,大家听明白,并不是换衣服、但也可以换衣服,上厕所小解方便也叫更衣,现在「更衣所」各处都有,你进去更衣吗?

 

* 当主客要让大家,必须请大家一同举箸。

 

「第七、用箸夹菜,只取向己之一方者,不立起向他角器中取菜。」

 

你要拿起筷子来夹菜,只取向自己这一方的菜。假如餐桌可以旋转,主人他会先将菜转到正客前。当正客的若懂局,他就会赶快拿起筷子来,将菜舀到碗里去,并且再将菜往别处转。有时候转到正客前,正客昂然不动,或者他吃了,也不理人,一直在那谈话,其他人还吃不吃?

 

纵使是修道, 饿了就得吃, 困了就睡, 这个谁不会? 谁也不会! 我活到九十三岁了还不会。吃西餐,我都是先看人家动手,我才动作。我不先动手,少找一些麻烦。餐桌或是圆桌或是方桌,主客拿起菜来,我也拿起筷子,怎么吃法呢?你们大家都有学佛,念过佛经,有句话你会讲吧?「譬如食蜜,中边皆甜」,要从边吃起。

 

从前商人是四民之末,念书的是四民之首。商店吃饭时,老板与掌柜的是同时吃,同一桌吃,大家一样平等。这一盘菜上去,正中间的都没有动,大家都吃边边的部分,这是商店吃饭的情形,我见过。没有一上菜,就从中间开头夹的,这个大家可以学学。

 

各人吃各人跟前的,万不可为了吃别的菜,要构构不到,就站起来,这可难看极了。人家看你这个神情就想:「他好像没吃过东西,头一回出来开开眼。」总之,不可站起来向别的角器取菜。

 

「第八、箸匙不向碗盘顶心取菜取汤。」

 

不在碗盘顶心上举箸取菜,也不在碗盘顶心上取汤,这个不必多解释。

 

「第九、公食之器, 不用己箸翻搅。」

 

菜一上来, 你拿筷子在里头翻过来搅过去,在那调一调,这可是大毛病。现在更讲究卫生,就不应该如此了。

 

请客时,主人跟前多放一双筷子、一根杓子,预备这个干什么?预备给客人搯菜。拿这一分特别的筷子,站起来夹菜给客人,主人站起来不要紧,并不是站起来夹给自己吃菜,而是站起来敬别人,这样是可以的。

 

其次,公食之器不可以用自己的箸翻搅,这个事情说出来就很难看了,一些年轻人如此也还罢了,还有些老年人嘴里还有东西吃,筷子上的东西还没干净,就又上别的盘子去取菜。唉呀!我就不能吃啦!你怎么吃法?这个记住!自己眼前有个小碗,将眼前的几道菜搯到你的小碗。聚餐不是吃饭而是行礼,这样也干净,也不叫人讨厌,就是这么回事。

 

不叫人讨厌,这全在个人习惯。在家庭中,没客人时也是这样,为什么呢?习惯成自然。习惯了,在外头不用注意,自然而然就这样了。

 

* 主人跟前多放一双筷子、一根勺子,预备给客人搯菜

 

「第十、匙有余沥必倾尽, 方再入公食器中。」

 

你用汤匙取菜、取汤时,要把汤匙里头的剩菜剩汤,都先放在自己碗内。有些人喝汤,或可喝干净。有些人喝得不干净,喝不干净还带一些剩下的余汤余菜,再上盘子里去取菜取汤,讲究卫生的人,看了就受不了。

 

「第十一、自己碗中之肴菜, 不可反回公器中。」

 

自己夹的菜,放在自己跟前的碟子,或在碗里等等,最好是把它都吃尽了,才不作践东西。最好是少取,总记得一个「少」字,少了当然就吃得了。

 

有些人好意,拿着肴菜给你,这叫多事!主人跟前一双干净的筷子,他那个筷子就是要夹菜敬客人,你何必多事夹菜给人?你老先生是有年纪的又长胡子,胡子看起来骯肮脏脏的,人看了就讨厌,你再夹菜敬人,人家不吃嘛对不住你,吃嘛嘴里咽不下去。咱在这里讲书不可开玩笑,要是开玩笑那就听不明白了。一个小姐给他夹菜,行;我这个老头给他夹菜,就不行。这个事故人情都得要懂。

 

这句「自己碗中之肴菜,不可反回公器中」,自己跟前的菜肴,不论肴指的是荤的,或菜指的是素的,都不可以吃不了,而将它反回公众碗盘去,这是大毛病。实在吃不了就摆着,剩下就是了。剩下虽不好,但还有什么法子呢?你不能吃啦!只可以放在自己的碗中,不要再放回公器去。这个《礼记》上都有。

 

「第十二、箸匙所取之肴菜, 不得倍于他人。」

 

这个事情我常留神,桌子上坐的客人,如果是一般粗野人,没有一点规矩,看了看跟我一样,我夹的菜就跟大家一样。不懂礼的人,夹的菜、搯的东西,把菜夹过来,还没吃上,嘴就往外张开,油汤一滴滴的就滴开了,然后把菜吃到嘴里去,两个腮鼓出来,这个是大毛病。为什么?这个菜是大家吃的,你一个人想捞本,比别人多两倍夹在嘴里,唯恐占不到别人的便宜,两个腮子鼓鼓地,那很难看了。

 

很多人拿着筷子一夹这么一大团,往嘴里塞,好像内地的填鸭子。不管鸭子吃不吃,就将食物硬往它的嘴里塞,塞进去不叫他动弹,几天以后鸭子就胖了,这叫填鸭子。自己跟填鸭子一样,这是很难看的,这个记住!

 

我们同仁在桌上吃饭,我可留心看,很不好看啊,总是失态呀﹗嘴里必得只有两三分,容易咬嚼,有人与你说话时,虽然还有菜吃在嘴里,也还可以说话。其实菜在嘴里是不能说话的,有的人同桌吃饭他不懂得,你吃了菜他还跟你说话,你嘴里菜少,若能嚼还可以说话,能够敷衍过去。若把两腮吃的都鼓起来,话不能说,那就很难看了。他还故意开玩笑地问你一些话,你若说不出来,他就问:「先生,你没听到我的问话吗?」你还能吐出菜来,说:「我跟你说吧?」

 

记住,夹菜不倍于他人。咱就算饿了,说句不好听的话,这宴会敷衍一场就是了,真饿就回家吃去吧!

 

「第十三、食勿响舌, 咽勿鸣喉。」

 

你在斋堂里看看,受过教育的,饭菜放到嘴里也嚼也吃, 不是张着嘴「啧、啧、啧」。吃菜喝汤,嘴闭着,先用牙齿与嘴唇嚼。一些人「啧、啧」的在舌头响个不停,往下咽时「ㄍㄨ ㄉㄥ ㄍㄨ ㄉㄥ」,这很不象样子啦。满嘴里响,喉咙还在那「ㄍㄨ ㄉㄥ ㄍㄨ ㄉㄥ」的,你听了笑,你笑什么?因为笑他吃相不对。笑他不对是不错,可别自己犯了这个毛病。现在吃的面包,可以剥开往嘴里填。

 

其次喝茶或喝酒,你看唱京戏,喝酒都用袖子遮起来,是唱戏的为了好看吗?其实戏上都是按照古礼编下来的,都是名人编的。怎么个遮法?你们诸位看过法师讲经,穿上袈裟坐上大座,在上头是不能吃饭,但可以喝茶。从前的证莲法师与现在道源法师,他们是老人啦,他们还兴丛林的这一套规矩,搭上衣服,喝茶时必须遮起来。法师讲经也是唱戏吗?

 

不知道的事最好要问,不必在大众问,可以私下问,为什么是这样子呢?「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嘛!

 

* 吃菜喝汤,不出声响,像唱京戏的,喝酒要用袖子遮起来,这都是照古礼编的。

 

「第十四、公食以不言为原则,须言亦应避免唾沫入公器中。」

「第十五、咳嗽必转身向后。」

 

这两条一起说。

公共吃饭是指聚餐,以不说话为原则,为什么呢?︽论语︾上有「食不语,寝不言」,这人人都念过,人人不听这一套,为什么食不言呢?为什么管得这么严?不是管得严,因为吃饭时最好少说话,就是说话也是两个人声音低一点。若在那高谈阔论什么的,一高声说话,你在太阳下一看,一说话,嘴里有很多唾沫往外喷。在桌子上一高谈阔论,菜就添上材料啦!所以吃饭以不说话为原则。

 

「须言亦应避免唾沫入公器中」,除了说话避免唾沫入公器中,还有最不象话的是咳嗽。现在老年人出来吃饭的比较少,年轻的多,这有什么关系呢?总而言之,年轻的咳嗽少,从前老人,以咳嗽表明老的状态,以此倚老卖老。你看唱戏一出来的老生「嗯哼」,上来先得这一套,这是干什么呢?这表示是老生。有的咳嗽不是假咳,是嗯、嗯、嗯真咳,这个唾沫满嘴都是,有些懂局的用巾堵着嘴,这有时也堵不严。

 

我给大家说,只要咳嗽,总得要转身。吃饭要咳嗽,把身体转到后面去咳嗽,这还罢了。现在人人都知道有传染病的,谁有生病谁没生病,大家不晓得,必得回避这个,这是别叫人讨厌,这个大家记住。

 

西餐馆子有一块白巾,中国人吃饭,都有饭单,这大家没见过。饭单很大,有四方的,也有三角的,上面有绣花很讲究。当差的都是自己带着筷子、刀子等等,每个当差的伺候着各自的主人,古时候的行酒,那是很要面子的,毛巾等等,统统是自己带着。桌子上,主人都摆着纸,现在也兴这个,摆上纸的目的就是预备你自己某些的毛病。所以出去聚餐时,带几张卫生纸预备着,倘或吃饭时,嘴巴往下滴着什么东西,弄得桌子不干净,拿个卫生纸自己擦擦。

 

「第十六、勿叱狗,不投骨于狗。」

 

现在讲究的是不让动物上屋里去,普通人家没有这个规矩。你在这里请客,荤菜里头必须有带骨的菜,西菜里也有,牛排、猪排都带着骨头。中国菜里头,现在的馆子没见过,从前都有,任何盘子必有一样排骨,大约一寸,肉在骨头上,排骨跟骨排在一块。吃的功夫,用筷子夹着骨头,用嘴把肉脱出来,将骨头放在桌子上,你不能往地上一摔,主人还要替你善后呢!

 

从前做菜没有骨头菜是不行的,因对客不恭敬。而肉靠骨附近最香,这里头还有些讲究。你要是把骨头摔在地上,狗的嗅觉最灵敏,它就上屋内吃骨头,一来一只狗这还罢了, 来两只狗就打架。你看狗来了, 客人就算不说, 主人也不能让狗走来走去,喝斥它:「咳!狗滚出去。」这若是在普通时候说, 狗滚出去是可以的,在聚餐时主人要是说:「滚出去」,是叫狗滚出去?还是骂客呀?这个大家可要回避,以免发生误会。

 

再说席上客人有穿好的,也有穿得不好,这个穿得不好的人一听滚出去,他心里就发生误会。你可不能解释说:「我不是说你呀﹗」你越解释越糟糕,这可就要注意了。

 

再者「不投骨于狗」,明明看见有狗来,你的骨头也要放在桌子上,怕有另一只狗与牠打架。

 

* 现代人讲究不让动物上餐厅,怕影响客人用餐心情。

 

「第十七、碗中不留饭粒。」

 

中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民以食为天,农田是人民命脉,所以农人的地位很高。

 

「第十八、不对人剔牙齿。」

 

吃完了饭要剔牙,这是免不了的,但是不对人。你凡是不恭敬的事情,不对着人。你譬如见了人,对着人打呵欠,对着人「嗯∼嗯∼」伸懒腰这个样子,对方看见这个就觉得你不礼貌。现在不这样了,什么礼貌也没有了。

 

从前,一碰见有人对着我们打呵欠什么的,就是今天运气不好才碰见这个,一定不吉祥,赶紧把霉气弄走了。还有一个风俗,这个茶壶嘴子不可对着人。这个事多了,这是中国迷信,现在不信这个,信洋迷信了。有了洋迷信就把中国迷信盖了去。

 

「第十九、客食未毕,主人不先起。」

 

这条单指对主人而言。客人或许吃得慢,主人若先吃饱,就把筷子放下来什么的,这不行!主人都不吃了,你客人还在那儿吃,那有这么不开窍的客人?当主人总得慢慢的吃,并且把桌上东西尽量吃完,这个好看。

 

「第二十、起席,主人逊言慢待,客称谢。」

 

用完餐,起身离席时,主人逊言慢待,主人先说「对不起」。这里「逊言慢待」的意思,是那里也招待不好,这是说客气话。洋人正好相反,对客人说:「你看吧,今天我这个菜最好。」这跟中国相反。送礼给人,中国人说:「这个东西是薄礼」,洋人说:「我这把扇子是从非洲来的,好贵唷!」我今天招待的菜是天下没有的,这是洋派的,一切都与中国反着。

 

你再看看昨天《中央日报》副刊上谈到那个西洋文化,就以阿根廷与英国这个事情来说,阿根廷占领了福克兰岛,英国人少就投了降。后来英国发了兵,阿根廷就投降,这两面都投了降。但是中国可不是这个风气,就以张睢阳为例,外头几十万兵,自己败得剩十几个人就是不投降。贼兵破城,割他的舌头,杀他的头,也是不投降,这是中国的文化。

 

你看历史,它们不够人格,我们还要全盘西化吗?中国再不行,在地球上也已五千年了,虽然亡国但没有亡族。如今却必得要把民族灭亡了,这个也难怪呀!国家算什么,连父母都不要了,还有什么国家呢?谈不上尽忠报国了。你看中国的张巡、岳武穆等等,洋人看他们都是傻小子,跟他们不一样。就是要我们听他们的话,全盘西化了!谁有力量,我们就投谁,邪说横行,现在就闹成这个样子。

 

书归正传,起席的功夫,主人先说慢待,客人也得说谢谢,双方礼尚往来,人家恭敬我,我恭敬人家。

 

「第二十一、宴毕,主人进巾进茶。」

 

「宴毕」,饭吃完了,主人照例的摆手绢、献茶,这个现在还得有。总之,必得讲卫生,这个手续省不下,手巾是免不了的。

 

做客的功夫,主人拿着手巾来,我们可以擦擦。擦了就别再坐在那儿等着主人献茶,擦了脸就可以起来了。所谓「客去主人安」,主人忙着的时间已很久了,主人还得吃饭呢,我们早退也好嘛!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10月6日09:43:2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481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