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地功夫(共20集)视频+文字

admin 净空法师评论8阅读模式

第18集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链接

文字版点击

展开收缩
心地功夫系列短片  (第十八集)  2015/1/6 华藏淨宗弘化网  档名:67-004-0018

佛说

一切法 无所有

毕竟空 不可得

我们所见所闻

所接触的境界

是无数生灭相

聚集产生的妄相

不能当真 不能佔有

不能控制 不能执着

然而我们总是

把眼看到的

耳听到的

放在心上

心就乱了

见不到事实真相

佛教我们

对人对事

要用心如镜

来不着相 去不留恋

好的丑的 都不分别

顺境逆境 毫不动心

心不染着

智慧就能现前

生活就得自在

淨土大经科注  (第四一四集)  2012/7/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14

佛说生灭法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那不生不灭是什麽?不生不灭就是你的灵性。灵性在哪裡?灵性就在现前,但是你不认识它,你不知道它在现前。《愣严经》上告诉我们,你能看的那个能是你的本性,你能听这个能是你的本性,你看得清楚、听得清楚,这是你灵性起作用。可是我们很麻烦,在迷,我们眼睛看,第一念是见性,见色性,那是佛知佛见,但是第二念就迷了,第二念怎麽?有分别、有执着了。六根对六尘起作用,第一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那叫佛知佛见,就不能保持,到第二念就变了,这是张三、那是李四,这不行,他分别了,那就用分别心了。你看立刻就把我们的见性变成了眼识,就转变成眼识,那麽快马上就变成识,识就迷了。所以真正功夫就保持第一念不要变,那就成佛了。保持怎麽样?不要起分别、不要起执着,你才能看到真相。一有分别,一有执着,你看的是假相。我们迷是这麽迷的,要不是佛给我们说,我们自己怎麽会知道!

诸佛菩萨厉害,他不落到阿赖耶裡头,他永远保持住,那就叫成佛。能保持什麽?如如不动,六根在六尘境界如如不动,就像镜子照外面,照得清清楚楚,镜子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妄想。所以古人常常勉励我们,学佛用心如镜,不染污。用心要像镜子一样,正在照的时候也不染污,这叫功夫,不染污,不落印象。我们凡夫怎麽办?染污,落印象。落印象,这个印象就是阿赖耶裡头的种子。阿赖耶好像是个资料库,我们六根起的这些作用统统储藏在这个资料库裡头,所以我们有记忆,昨天的事情,我们都想得起来,前天也想得起来。这个东西资料在哪?资料在阿赖耶裡头。我们一想,资料调出来了,印象就清楚了,昨天干些什麽,前天干些什麽,去年干些什麽,前年干些什麽,资料在裡头。不落印象,资料库裡头什麽东西都没有,乾乾淨淨。乾乾淨淨是什麽都不知道?不是的,乾乾淨淨,你一照,它就清楚,不照它没有,一照它现前,真的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照见,不是情见。情就是带着妄想分别执着的见,这叫情见,情见是凡夫,照见是佛菩萨。我们学佛就学这个本事,能真正把这个世间看破。看破,就是弥勒菩萨这一句话能帮助我们看破,这说明一个什麽事实真相?事实真相,这些万事万物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们统统是在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裡头产生的波动现象。

淨土大经科注  (第五0四集)  2012/9/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04

所以经上讲,「当相即道,即事而真」,真平等、真清淨。清淨就是没有污染,在染中而不染,为什麽不染?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染是什麽回事情?你的念头在裡头,只要你有念头你就染污。念头是假的,自性本定。能大师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我们才动、才摇就坏了,就堕落了。不动、不摇那是自性本定,《愣严经》上所说的首愣严大定,淨土经典裡面所说的常寂光淨土,常就是不动,不生不灭。动是妄心,不是真心,动是阿赖耶,一念不觉就动了,觉就不动。那惠能大师开悟是怎麽回事情?就是从动回归到不动,这就叫明心见性。六根在六尘境界上看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没起心、没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叫性见,见性见色性,叫明心见性。见性是性,色性也是性,性与性之间没有妨碍,《华严》说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你得契入境界才行。于是我们就晓得什麽叫罪、什麽叫业?起心动念是业,分别执着是罪。为什麽?因为这法是假的,它存在的时间,弥勒菩萨告诉我们,真正存在的时间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也就是一秒钟它生灭已经一千六百兆次,这裡头的一次你能捕捉到吗?所以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不能执着、不能分别,来不及。

我们所见所闻、所接触的境界,是无量无边无数生灭幻相聚集在一起产生的妄相,相似相续相。我们用电影的屏幕比较容易体会,现在用数码式的不太容易体会到,过去的电影是幻灯片做成的,幻灯片一张一张,我们就很容易体会。我这是电影的底片,这个影片,一张一张的幻灯片,张张独立,张张不一样,没有两张完全相同。在放映机裡面,它的速度是一秒钟二十四张,所以我们看到银幕上的相是假的,是这些幻灯片的影像,不是真的。而且是重叠在一起的影像,不是一个单独的,单独的你见不到,它速度太快了,你感觉到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已经不存在了。这叫业相,这种波动频率叫业相,我们误会了,把这东西当真,当作真有,所以在裡头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还在计较,起了贪心,佔有的念头、控制的念头、支配的念头,起了这些,统统是假的,这叫罪业。

你要问诸佛菩萨,诸佛菩萨跟我们在一起,他看、听,他没有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着。为什麽?他知道全是空的,能见所见了不可得。虽然了不可得,一点妨碍都没有,这些妄相不妨碍真性,真性也不妨碍幻相,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才叫真相!所以修行人在这个现相裡头,他心是定的。明心见性了,他的心如如不动,外面清清楚楚,像镜子照外头的景象,照得清清楚楚,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着,用心如镜,这佛菩萨。凡夫跟着外面境界转,生什麽?生喜怒哀乐,七情五欲生起来了。七情五欲也是假的,也是了不可得,一定要晓得都是跟着波动频率在产生变化,这个频率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这样的速度在波动。没有一样是真的,你把它当真,错了。这裡面有没有生死?没有生死;有没有苦乐?没有苦乐;有没有祸福?没有祸福。什麽都没有,完全是常寂光。所以说「当相即道」,道就是寂光,所有现相全是寂光,「即事而真」,所有一切事相都是真如、都是自性。自性有没有变?没有。所以有本事从现相上见到自性,从一切现相裡面看到真性,这个人是菩萨、是佛。菩萨裡头是大菩萨,小菩萨见不到,大菩萨见到了。

淨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三七集)  2011/6/5  日本冈山淨宗学会  档名:02-039-0437

「了胜义空,是名智慧」,这是对于事实真相完全通达明瞭。「能知诸法,是名神通」,诸法是从事相上说的,这些现象你全部通达明瞭,这是神通,神通起作用叫善巧方便,帮助众生觉悟。「了俗如幻」,俗是世俗,六道轮迴梦幻泡影,这是「智慧」。「如上之殊胜神通智慧,悉皆究竟通达,故曰究达神通慧。」这是第一首的第三句,说明自性本具的智慧,诸佛如来证得,我们都有,只是我们现在有妄想分别执着而不能证得,换句话说,我们能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立刻就证得。妄想是什麽?是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妄想就没有了。从妄想生分别,从分别生执着,所以,不起心、不动念,全都断了。你要是断执着,还有妄想分别在;断分别,分别断了,执着就没有了,但是还有妄想在,所以妄想一断是全都断了。六根在六尘境界裡头不要起心、不要动念。所以古人有个比喻,教我们用心如镜,像镜子一样,心像镜子,照到外面清清楚楚,裡头没有起心动念。诸佛如来是用心如镜,我们现在用心是什麽?用心像照相机底片一样,照一下录个影子、照一下录个影子,所以心就髒了,就被染污,就这麽个意思。我们今天这个照相机、录影机就是凡夫,六道凡夫,那一面镜子那是如来,它照得很清楚,它不着痕迹。每天早晚我们洗脸去照照镜子,那就是照照自性,我们心像不像镜子?不像,心真的像照相机、像录像机,那就坏了。有许多地方供佛像,佛像后面一个圆光,用一面镜子代表圆光,很有意思,代表大圆镜智,这表法的。我们供佛,供佛裡头最重要的是供一杯水,其他的什麽都可以不要,一杯水不能不要,这是最简的、最重要的供具。水代表什麽?代表清淨心,没有染污,没有波浪,表这个意思。看到水就想到我的心要像水一样,不动,乾淨。就是我们经题上「清淨平等觉」,清淨它没有染污,平等它没有动摇,觉它能照,觉是照的意思。所以这一杯水的作用不得了!不是供给佛喝的,错了,佛不要喝水,它是表法的。

二零一二淨土大经科注  (第四一一集)  2013/8/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411

我们的经题后半段有「清淨平等觉」,这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修学淨土的人,标准是什麽?标准是清淨心。得清淨心,生凡圣同居土;得平等心,生方便有馀土;后面是觉,觉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生实报庄严土,往生淨土的三个条件。淨土无比殊胜,是可以带业往生。这是八万四千法门裡面没有的,没有带业的,一定要消业,业障统统消掉你才会有成就。淨宗法门不需要,业障在没有关係,只要你把念头集中,所谓「念不一不生淨土」,一是什麽?就是阿弥陀佛。我心裡没有杂念,只想阿弥陀佛,只念阿弥陀佛,就行了,除阿弥陀佛之外,心裡没有第二桩东西,这个人决定生淨土。生到淨土之后,决证极果。这些道理、事实真相一定得搞清楚。我们这一生当中,这是我们主要要办的一桩大事,其他是附带的。附带的,可以做,可以不做,不失慈悲心。我现在不做,专心念佛,行不行?行。为什麽不做?没有缘。佛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我们去找,那就错了。这个缘现成摆在面前,缘成熟了,也就是他来找我,我会帮助他;他不找我,我不找他。别找事,找事就是找烦恼,随缘没有烦恼。要掌握这个原则,我们这一生极乐世界才去得成。好事很多,天天去找这些好事,忙得不亦乐乎,将来往生到哪裡?人天福报。为什麽?你一生所修的,与清淨平等觉不相干。往生极乐世界要清淨平等觉,起码的,要有清淨心才真能往生。攀缘,清淨心没有,修来生的人天福报而已。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凡所有相包括佛法。佛法是真的、是假的?佛法是因缘而生的。佛是觉,觉怎麽生的?因为众生不觉,所以跟众生对面有个觉。众生不觉是假的,佛这个觉也不是真的。不要认为觉悟就欢喜了,错了。什麽是正常的享受,佛的享受?如如不动。这是正常的,什麽念头都没有。这是自己的真心,清淨平等,如同大海一样。它起的作用,遍照法界,遍法界虚空界它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瞭瞭,他自己如如不动。像一面镜子一样,用心如镜,照得很清楚,一丝毫都不染着。镜子,妙极了,清淨不染着。染就错了,染是什麽?动念就错了,动念就染了,清淨心裡头没有一个念头,有念就错。有阿弥陀佛呢?有阿弥陀佛可以到极乐世界,不能证无上菩提。怎麽办?到极乐世界去,再把阿弥陀佛放下,一尘不染,就证无上菩提。在我们这个世界,你没有本事证无上菩提,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威神加持你,你必须一尘不染,就证得极果。

理要清楚、要明瞭,对于一切法就没有贪爱,叫贪染。在日常生活中一切随缘,随缘就是没有贪染,饮食没有贪染,穿着没有贪染,随缘,什麽都好,没有一样不好,才真正快乐,真正自在!一定要讲究什麽,那个不行,你着相了。世间人要着相,为什麽?不着相,他乱了。统治世间这些帝王、领导人,他们要立法,让大家遵守,法也是相。佛不要这个东西;但是佛教学生,没有成就的,也要立法。你看,他有戒律,他有教学的理论、方法,这些理论与方法全都叫方便法。到时候呢?到时候全部要捨掉。《金刚经》上有明文:「法尚应捨,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淨土也在内。淨土是到极乐世界之后,见到阿弥陀佛再放下。我们现在把一切法统统放下,世出世间法都要放下,只留一个阿弥陀佛,保证我们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连这个也放下,你就证得极果。

二零一二淨土大经科注  (第四一九集)  2013/8/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419

「不可思议功德」,我们参考资料裡头有,参考资料第二页,不可思议功德。「《淨土大经科注》(第六二三页):据《梵语名义大集》及《宗镜录》四十八,有五种力」。第一种「定力」,定是三昧,梵语称三昧。他有禅定,有定功,不会受外面境界影响,这是定力。我们在修学当中,这个是非常重要。修定,诸位不要误会盘腿面壁那叫修定,那是禅宗初学。真正修定在哪裡?眼见色,在见上修定;耳闻声,在闻上修定。也就是说,你看得很清楚,听得很清楚,怎麽样?如如不动,决定不把它放在心上,这叫定。你看到、听到都放在心上,你的心就乱了,你受它干扰了。看到、听到不放在心上,见如同不见,听如同没听,这叫定。实际上,清清楚楚明明瞭瞭,那叫慧;如如不动,这就是定。我要受它干扰,看到喜欢的想佔有,这就坏了。不但你受它干扰,而且你生烦恼了,这个佔有是烦恼。所以要学菩萨,菩萨六根接触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如不动,叫定慧等修,定慧同时修。

《华严经》上那些菩萨修定,在哪裡修?用现在的话来说,超级市场、百货公司,到那裡面去散步,在那个裡头修定。你看琳琅满目,样样清楚,什麽新的花样出来你都知道,这是什麽?这慧。慧是清楚明瞭,裡面如如不动,绝不动个念头,我想拥有它,那就错了,这是真正修定。你要禁不起诱惑,定也没有,慧也没有,那就是凡夫了。你就晓得菩萨修定,跟我们逛百货公司没有两样,但是我们在那裡逛的时候生烦恼,他逛的时候生智慧,又得定,定慧统统得到。

于是你就明白了,早晨起来穿衣吃饭都是修定修慧,随缘。我想吃什麽,想吃那个,你就被外面诱惑了,你就定没有了,慧也没有了。从早晨起来到晚上睡觉,这一天所接触的境界裡,统统如如不动,清清楚楚,叫定慧等修。修到不起心不动念,恭喜你,你成佛了;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你是菩萨。不是不接触,不接触怎麽修法?一定要接触。宗门有句话说得很好,比喻说,「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百花是比喻花花世界,你在这个裡头走,身上乾乾淨淨,一片叶子都没沾到。菩萨哪裡都去,什麽地方都去,去修行,去考验,如如不动,清清楚楚,这叫修定,修慧。定慧等学,这叫禅。

现在很多人搞错了,以为禅是盘腿面壁那是禅,那不是的,那是修定不是修禅。等到他大彻大悟,那叫禅;没有大彻大悟,它是定,它不是禅。禅是定中有慧,慧中有定,定慧均等,定慧一如,这是真的定、真的慧。定就是不动心,慧就是照得清清楚楚,心起作用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得清清楚楚,裡面痕迹都不着。凡夫的心像照相机,落印象,一照就落下去了;菩萨的心像镜子,不落印象,照得清楚,印象不落。我们每天早晚照镜子,就要想到用心如镜,从早到晚接触一切人事物,心像一面镜子,这一天痕迹也没着到,乾乾淨淨,这叫佛。处理一切事情你用清淨心,那是智慧处理,一丝毫没有错误。你要想怎麽处理、怎麽处理,那是用的知识,知识处理问题有侷限性,而且有后遗症。

二零一二淨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二集)  2013/12/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552

「都摄六根」,摄受,就是把六根收回来。六根是往外跑的,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体的觉触,第六意识、第七意识的分别执着,都是往外跑。佛教给我们把六根收回来,都摄六根是收回来,不要缘外面,缘裡面,裡面是自性。自性是有,自性不是形相,所以自性是无一物。无一物能生万法,虽生万法,万法是虚幻,不是真的。都摄六根,就是六根要守住自己的本位,看得清楚、听得清楚是它的本能,绝不放在心上,绝不为外面境界所干扰,这就对了。所以要常常想到,古德有一句话说得很好,「用心如镜」。我们用心就是用六根,要像镜子一样,镜子照外面境界照得清清楚楚,有没有染污?没有。不是不照的时候没有染污,正在照的时候它也没有染污。诸佛与法身菩萨,他们用心就像镜子一样,眼看得清清楚楚是智慧,耳听得清楚也是智慧,决定不染污,决定不受干扰,那就是不放在心上。见色,不把色放在心上,能见所见都不放在心上,能闻所闻也不放在心上,六根对六尘境界决定不会把六根六尘放在心上,这就叫法身菩萨,这就是诸佛如来,这就是三业敬奉。

二零一二淨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四集)  2014/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564

世出世间一切法,这个认知非常重要,你真正知道、真正认识,自自然然就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自然放下。能放下的人就是圣人,就不是凡夫。于一切法不执着,你的心多清淨;执着是染污,心不清淨。什麽都不计较、不执着,清淨心出现,清淨心是真心。再提升一级是菩萨境界,菩萨不但没有分别执着,起心动念都没有,真正做到六根对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六根对着境界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成佛,平等心现前。起心动念就不平等,像水一样它起了波浪;不起心不动念,它水平,它是平等的,所以平等心是法身菩萨证得的。《华严经》说实报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这个境界,他们真正是大乘经上佛教导我们的叫「用心如镜」。这佛常说,大小乘经裡都说,用心像镜子一样,照外面照得清清楚楚,没有染污,没有分别,没有动摇,像镜子一样。决定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染污了。我们照相,照相机照染污了,镜子不染污。每天我们早晚都照照镜子,镜子是菩萨,很多人不知道。照镜子的时候就要提醒自己,我今天一天用心就是用我这面镜子,我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裡头不染着、不分别,那是什麽?生智慧。只要有染着,它就生烦恼,生什麽?生贪瞋痴慢,生名闻利养,它生这个东西,那就叫造业。这个业是轮迴业,我们想超越轮迴,但是天天不断造轮迴业,他怎麽能够超越?往生是超越,换句话说,它决定障碍我们往生。

金刚经讲义节要  (第三十二集)  1995/2  美国圣荷西  档名:09-021-0032

清淨心在什麽地方显现?在日用平常生活中,工作裡面,处事待人接物裡面,在这个裡面看看你是不是生清淨心。清淨心不是找一个山洞裡头打坐面壁生清淨心,那个不管用,那个佛不许的。清淨心应该在广大社会人群裡面,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地清淨,一尘不染,那叫真清淨,这就符合《金刚经》讲的无住生心,这是佛心,这是菩萨行。「生者,任运而生。」任运就是自自然然,没有一丝毫勉强,有一丝毫勉强,就是攀缘,就是执着,自自然然的。「无住,无妨随缘而住,虽住而实无所住。」这个境界很深、很难懂,我们可以举个比喻来说,来看无住的样子。譬如我们在外面旅行,旅行每天都要找个旅馆来住宿,这就是随缘而住。虽住而无所住,旅馆是别人的,不是我的,明天就走了,这就对了。我们要办事,办事心裡头要不要放这个事?要,就像住旅馆一样的。事情办完了,心裡头乾乾淨淨的,一点牵挂都没有,要把它放得乾乾淨淨。事情来的时候要办事,事情去的时候就很乾淨。古人在这裡还有个比喻教给我们,教我们像照镜子,我们的心,用心就要像镜子一样。镜子有用吗?我们照它的时候,裡面就现相;我们离开,裡头就没有了,它就不住。其实我们正照它的时候,它住不住?不住,诸位体会这个意思。我在生活当中不住相,工作上不住相,处事待人接物统统都不住相,像照镜子一样。一切事情做得圆圆满满,心地清淨没有染着,所以是用的清淨心。凡夫不会用清淨心,遇到事情的时候他就执着,他有分别、有执着,于是心裡面起贪瞋痴慢,这个他喜欢的,那个他讨厌的,他起这个东西。如果是清淨心,面对这个绝对没有这些七情五欲,六根接触六尘不会生七情五欲,不会生妄想分别执着,不会。这就是你用心如镜,像一面镜子一样,这个就对了。

成圣之道《了凡四训印光大师序文》学习心得  锺茂森博士主讲  (第一集)  2007/6/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214-0001

这都是印祖教导我们用功的方法,这是对利根人讲的,在心上去用功,让我们的真心、让我们的心地『虚明洞彻』,这个心要虚,虚,不能有一物,明是明白,不能有迷惑。什麽东西会让我们迷惑?只要我们内心裡还有执着、还有分别,这虚明就难以做到了,所以这是让我们心地要空,不存一物。为什麽要不存一物?那个物本身是虚妄的,《愣严经》裡面给我们讲,凡是这些事相统统是虚妄的,只有我们自性是真实的。虚妄的东西你为什麽还要执着?把这些虚妄的东西执着起来,障碍了自己的本性,这个就是愚痴,所以要把它放下。要放下,首先不要执着,先放下执着,对一切人、一切事不要勉强,要懂得随缘,随顺众生就放下执着了;然后再放下分别,对一切善恶、美丑、是非我们不要放在心上,这是放下我们的分别,让我们的心能够做到虚明洞彻。

这裡印祖举的比喻,像镜子一样,这个镜子它能『随境映现』,人来了,它就把人照得清清楚楚,人走了之后,它绝不留任何的痕迹。而且『但照前境,不随境转』,镜前的这些事情、这些人事物,镜子照得清清楚楚,但又不随着外境所转,它不会因为照镜子的人高兴镜子就高兴,或者是照镜的人哭镜子也跟着哭,绝对不会。你笑它给你照出笑的样子,它还是不动,你哭它能够把你的哭照出来,但是它自己如如不动。所谓『妍媸自彼,于我何干』,这是照镜子那些人的表情千种万种,但是任由他怎麽照,于我何干?所以镜子本身能够做到如如不动。

而且它是什麽?『来不豫计,去不留恋』,镜子绝对不会起心动念,说我还要去照那个某某某,去分别、去执着,它绝对不会起这些念头,没有那种豫计,没有攀缘;照的人走了,镜子也绝对不会留恋,镜子裡乾乾淨淨,还是一尘不染。这是用镜子的比喻来教导我们对人、对事、对物如何用心,要学镜子,来者不拒,去者不留,绝对不会被外境牵着走。假如我们遇到顺心的境界就高兴,贪染了;遇到那些瞋恚、令人生气的境界,他来骂我、他来冒犯我,我就发脾气,瞋恚了,那就被牵着鼻子走了。所以,顺境、逆境都不动心,好的、丑的都不分别。妍媸这两个字,妍就是美好,媸是丑陋,妍媸自彼,这是任他怎麽样子美丑跟我没有关係,不分别。这是讲到不执着、不分别,甚至连妄想都没有,不攀缘。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7月30日17:36:0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221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