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马来西亚弟子规传统文化学习营 |共2集|文字版|蔡礼旭老师主讲

点此观看视频

二00八年马来西亚弟子规传统文化学习营—家和万事兴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一集)  2008/11/24  马来西亚万宜国民大学讲堂  档名:52-308-0001

司仪:今天第一堂课是由蔡礼旭老师讲「家和万事兴」,由李越老师主持,现在我把麦克风交给李越老师,有请李越老师。在还没有开始之前,我们先全部起立,起立,我们向老师行礼。好,谢谢大家,请坐。

李越老师:尊敬的各位校长、各位长辈,尊敬的各位老师、来宾朋友们。子孝双亲乐,家和万事兴,「和」是我们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和」也是我们这次课程的主弦律。人天和则灵,人物和则亲,和乃长生之道也。刚才我们的老师已经讲到,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家和万事兴」,英国的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博士曾经说过,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而孔孟学说,中华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能够绵延几千年,是源自于家庭教育没有中断。而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家庭和睦、和乐,一定会带给社会安定与和谐,更能带给全人类的和平与吉祥。今天为我们主讲的老师,是来自安徽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的常务副主任蔡礼旭老师。蔡老师生长在台湾,他从事多年的小学教育,在近几年一直是在推动、弘扬伦理道德,《弟子规》的教育。他的足迹遍及中华大地,世界许多的国家,尤其是多次来马来西亚讲学。他的演讲已经超过上千次,蔡老师真诚、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的演讲,深受人们的欢迎。蔡老师曾经录制的「幸福人生」四十集,《弟子规》细讲四十集,也传到了千家万户,带给人们和谐幸福的理念。现在就让我们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以热烈的掌声恭请蔡老师。

蔡老师:尊敬的诸位校长、诸位老师、诸位来自各地的青年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一个人学习的心态决定了他的成就,我们能珍惜每句祖宗的教诲、父母的叮咛,终身奉行不忘,很可能一句教诲,就改变了我们人生的命运。看到祖宗留下来的经典,我们能拳拳服膺在心中,那也是终身受益,甚至于造福子子孙孙。昨天有幸我们去拜访沈慕羽老先生,沈校长,校长有提到他这一生,因为听父亲讲说教育可以救国,那个时候他二十一岁,他相信父亲这句话,所以从事教育工作一干就是七十年,做到九十岁。因为听从父亲的教诲,他是个孝子。而父亲以国家社会为己任,所以孩子继承了父亲的志向,七十年来功于社会,功于教育。所以听话的人是最有福气的。早上我们听到丹斯里李金友先生,谈到很多的社会现象,其中种种现在社会比较不理想的情况。我们可以感觉到,丹斯里李金友先生内心非常的焦急,不忍心看到社会现象继续这样子沉沦下去。我们也可以感觉到,他有一分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一分胸怀。人能够时时以别人的苦为自己的苦、别人的乐为自己的乐,这样的心境,心量非常广大,老祖宗讲量大福就大。所以我们从他们谈话的心境,可以感觉得到,为什么他们这一生能有很大的福分,能有很高的成就,也都来自于他们的那一分仁爱的存心。

而早上,我们李金友先生也提到,种种社会现象要解决,最重要的要透过教育。而教育最重要的改变人的思想观念,思想改变,行为就能调整往好的方向,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就决定了命运。所以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父母的思想决定了一个家庭的命运,老师的思想可能影响着几百个学生的未来。整个社会人的思想,决定了这个社会的未来的发展;以至于整个民族的思想,就决定了这个民族的承传。我们走在孩子、学生的人生导引的位置,很可能孩子走在后面问着我们,「爸爸、妈妈,我们到底要往哪里走?」我们可能思考了一下,回头看看孩子,「你问我,我问谁?」假如我们每天很忙碌,就是要把这二十四小时给它填满,好像突然静下来,一个礼拜过去、一个月过去、一年流逝掉,我们很可能自己还不清楚,我的未来到底要走向何处。假如我们自己的眼光,都看不到自己十年、二十年的未来,都立不了从自己的言行,可以开自己后代子孙百年不衰的家道,我们都没有这样的远见,很可能当孩子问我们人生往哪走的时候,我们会很茫然。唯有智慧才能真正引领自己、引领孩子,以至于引领我们的学生走上幸福的未来。我们现在的思想、我们现在的言行,能不能树立好百年千年不衰的家道?

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长河当中,有非常多的圣哲人,他们的家庭现在都还长盛不衰。我们很熟悉的范仲淹先生,范文正公他的家道已经绵延千年,而他所有的子孙心目当中,都有一句深刻的教诲,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想想,他们的孩子时时都是这种心胸在对待他人,在对待社会民族,这样的心量难怪他的家道这么有福分。很多人一听到某某人是范仲淹的后代,对他都生起一分恭敬、一分信任。我记得范公的后代到中心去一起交流传统文化,他上台跟大家分享,他一上台提到他是范公的后代,底下的朋友们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是祖宗的福荫。大家希不希望在三百年、五百年之后,当你的子孙上台来对着底下的人说到,我是某某公的后代,希不希望底下响起一片掌声?假如希望的话,那我们现在就要尽心尽力为社会国家、为民族而努力。真的,我们所做的一切,跟后代子孙是分不开的,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冥冥当中都能福荫到后代。

有位老师他念高中必须离开家庭,是住校,礼拜六、礼拜天才回家来。礼拜六回家,因为是住在村落里面,还得要搭个摩托车才可以到家门。摩托车司机把他载到家门口的时候,突然就问到某某人是你的什么人?这位司机提到的是他的爷爷,他很自然的说那是我的爷爷。这位司机先生听到是他爷爷,突然表情非常肃穆说到,「你爷爷是好人。我们记得他在当村长的时候,那个时候粮食非常困难,你爷爷把家里的粮食都拿出来给我们吃,你们家里面都吃得比较粗糙的东西,我们都受到你爷爷的帮助很多。」说著慢慢的他就牵着摩托车要走,这位老师就说「先生,我摩托车车费还没给你。」接着司机先生对着他说不用了,说完就走了。大家希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坐车不用钱?不是这个意思!就是我们真正我为人人,这个善的种子种下去以后,时机成熟,善的果实就现前。很可能这个善果是在我们的身上,更有可能是在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的后代身上结这个善果。所以我们现在的思想、行为,都是个善的种子种在我们孩子的心田当中。我们有时时为国家民族着想的心,相信这个家道一定是养天地之正气。

我们昨天跟沈老谈话的时候,沈老的中气十足,讲话比我们年轻人还大声。所以确实孟子所说真实不虚,可以养浩然之气,范公后代得到的福荫,给我们人生很大的启发。相信绝对不会有人上台来说,我很荣幸我是秦桧的后代,他假如这么讲,可能上台前还得拿个雨伞准备一下,不然底下东西丢上来会有危险。为什么我们跟祖宗分不开,我们跟后代子孙分不开?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于是思想观念都在影响下一代。我们要很冷静一点,我们现在的思想正不正确?这点是我们要首先确定,因为我们是引路人。有个年轻人,他挑着橘子要进城去卖,因为这个地方他是第一次来,他不知道还要走多久才能到城门。迎面而来一个老者,他一看可能是当地人,他赶快趋向前去对老者讲,「老先生,你看我现在赶路,能不能赶到城门关以前,能够进得了城?」这个老先生看看他的肩上的橘子,然后再看看他对着他讲,「你慢慢走就赶得上。」这个老人就离开了。诸位朋友,假如你是这个年轻人,你相不相信这个老人家讲的话,慢慢走就来得及?这个年轻人讲,我走快都怕来不及,还叫我慢慢走。他一听,根本不把老人家的话放在心上,接着又很着急的赶路,路走到一半,因为太匆忙,橘子掉一地,他就非常落魄的,赶快把这些橘子又捡回来,接着赶路。就在要进城门那一刻前,这个城门关起来了,他没赶上。所以俗话讲「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我们现在的生活步调都很快,大家好像都在赶,我们常说「忙、盲、茫」的人生。后面的老师看得到吗?我们看现在人一问话,你最近怎么样?我最近忙死了。确实忙会死,你看我们老祖宗这个字怎么写,左边一个心,右边一个亡。这不是身体死,很多时候心愈来愈不敏锐,愈来愈麻木,愈来愈感觉不到身边人的感受、身边人的需要。所以以后人家问你,你最近怎么样?不要说忙死了,要说最近我很充实,都在学《弟子规》、学传统文化。确实我们在忙的过程当中,很可能我们忽略掉自己的健康,很可能我们忽略掉孩子现在在想什么。很可能我们忽略掉,到底要种什么样的善因在学生的心田当中,才能成就他一生的幸福跟他的家业。因为人一忙考虑事情,不可能考虑得很深远,所以一盲看不到了。看不到以后可能孩子跟我们有代沟,不能沟通;可能另外一半跟我们貌合神离,甚至于要跟我们离婚的时候,我们还搞不清楚问题在哪里,那就很茫然。我很努力工作,我很努力去赚钱,可是我的人生到最后怎么很茫然,努力有结果,但是不一定有好的结果。所以人生踏出的脚步大小,不是最重要的,首先方向要正确,我们所踏的每一步,是不是跟幸福的人生方向是相应的?不然我们每天在赶赶赶,步伐也走得很快,但是可能跟幸福是背道而驰。诸位朋友,你们觉得自己幸福吗?我这么说好像有点问的逻辑不大妥,先问大家觉得自己努不努力?这是第一个问题。大家觉得自己幸不幸福?假如我们很努力,但是感觉不到幸福,那很可能方向值得反思。

所以大家都觉得要快,你看速食,现在吃东西都强调很快,麦当劳、肯德基很快三餐就结束了。很多时候看起来很方便,可是很可能最后会有很多的后遗症产生。我们在吃饭的时候,我们刚刚讲到的,抉择对人生是非常重要的,踏出脚步大小不是最重要,方向重要,抉择对人生的方向。我们对于食物择食,吃的食物是不是往健康的方向在走?现在的文明病都是吃出来。而一个人人生种种的努力,就好像你有车子、有房子、有学历、有地位,种种人生的努力都好像0一样,而健康就是前面的一,没有了健康,后面的0都没有意义。而且还有一个比一还更重要的,就是正负,什么是正负?德行是正负。假如这个人德行很好又有健康,他可以利国、利民、利家;假如这个人身体很好,他没德行,那他很可能又拈花惹草,又干了很多坏事;德行不好,身体差一点,比较不会干坏事。所以正负很重要,德行加健康。

有次到珠海交通银行,跟他们的同仁一起交流传统文化,刚进去,因为他们是利用下班时间来学习。然后当我们老师进来,其中有位男士他就说到,「老师,你现在假如下课,我们就幸福。」大家笑什么?是不是现在下课大家就幸福?有没有被拉过来很无奈?本来放假还把我拉过来。我们很冷静的来思考,我们人生从幼儿园、从小学一直读书读上来,学了十多年的课本,我们学了多少对我们这一生,几十年都非常重要的智慧、重要的知识?我们很可能花的都是如何考试的那些内容。真正对于我们夫妻百年好合,对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如何身体健康活到一百二,对于如何打好事业家业的基础,这些学习很可能我们二十几岁、三十几岁,都还没有学习过。我们应该学习一生受用不尽的圣贤智慧。所以这位朋友提到下课就幸福,他一说到幸福两个字,我们都感觉到很难得。因为大家仔细去观察现在的人,可能朋友聚会围成一桌,大家吃完饭,茶余饭后谈的内容,你们有没有朋友他说到,我真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女人,或者说最幸福的男人?大家吃完饭,有听过这样的朋友这么分享的,有没有?大部分都说什么?一提到我儿子真别提,气死我,提到我的先生我心脏病就快发了。所以一讲都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常常很多人都眉头深锁,有时候苍蝇不小心飞进来,还会被夹死。

所以一听到这个人说幸福,我们觉得很难得,就跑过去请教这个先生,「先生你一定是幸福的人,你可不可以上台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人生幸福的体验,一些情境跟大家交流一下」。这个先生突然沉思了老半天,他摇摇头,想不起来。大家现在想想,最近最幸福的景象是什么?大家可不要脑中一片空白。后来老师上台来就跟大家说到,请教大家三个问题,你有把握不得癌症的请举手。有这么惨吗?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你有把握不离婚的请举手,大家都这么谦虚吗?诸位老师,鼓掌要看情况,这个时候不要鼓掌。我们有一次在山东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底下来了六百多个家长,没有一个家长举手。突然有几个家长带孩子一起来,他的女儿吓得赶快把她母亲的手举起来,「妈,你快举!」所以我们可以感觉得到,夫妻的和乐,直接影响孩子人格的成长。夫妻很和睦,相敬如宾,孩子从中就学到如何爱人、敬人;但是假如夫妻常常吵吵闹闹,那孩子每天都很惶恐。

我曾经听朋友讲,他的父母很常吵架,那个时候他念小学、初中,半夜听到父母吵架都睡不着觉,都是闷在棉被里掉眼泪,不敢哭出来。隔天起床还要看看父母脸上的状况,假如一看还好,没有要离婚,他才比较安心去上课。所以孩子常常因为父母的情况,而担忧受怕,他的人格怎么可能健全?甚至于当父母都和不来,他怎么相信人与人之间能够和谐?所以夫妻的和乐,是直接影响着孩子一生的人格、人生态度,真正有责任的夫妻,时时都想着要给孩子做榜样!有夫妻,我们曾经遇到一位九十岁的长者,一个老先生他结婚六十多年,夫妇从来没有红过脸,没吵过架。然后年轻人就很好奇请教他,你们夫妻到底怎么相处的,怎么可以白头偕老,都没有任何言语上的冲突?老先生就说,我们夫妻结婚的时候约法三章,只要有一个人要发脾气,另外一个人就赶快出家门散步一下,一个巴掌拍不响,散步个十几分钟再回来,气就消了。夫妻已经一开始就约定好,这都是有责任心的父母,因为在孩子面前,要留下好的榜样、印象。

说到这里,这个老先生笑得很灿烂,对着我们年轻人讲到,我跟你们说,这六十多年来,都是我先出门散步的。我们想想那个情境,当老先生,这位丈夫看到太太发起脾气来,他马上就走出门去,诸位朋友,请问谁输了?出门的人输了吗?不是,发脾气的人先输。当这个丈夫一走出家门,这个太太马上想到,先生心中想的都是当初的诺言,先生心中想的都是家庭的和乐,不要发生冲突。所以太太站在那里,她的惭愧心就生起来,被先生的德行感动。人真正赢得他人的尊重,不是我们的言语把人家压下去,压下去了,人家口服心不服,反而是我们的修养,让另外一半感动。所以当这个先生一进门来,这个太太有点不好意思,赶快去泡一杯怡保的白咖啡来给他喝。所以这个时候太太把咖啡端过来了,先生要怎么做?先生能不能当下说,你看又是你先发脾气了!告诉你,你的咖啡就喝不成了,你的咖啡就不是用嘴巴喝,用眼睛喝了。所以夫妻相处,人与人相处很重要要厚道,要给人留余地,不要让人难看。太太已经给你泡杯咖啡,人家已经都这么低调,这个时候你要有善意的回应,马上「谢谢!好久没去看你爸了,今天下午去怎么样?」那太太更感动。刚刚我们问到的第二个问题,有把握不离婚。

第三个问题,有把握能把下一代教好的,请举手。「至要莫若教子」,人生最重要的要把自己的孩子教好。人的中晚年要有幸福美满,一定要孩子有出息,孩子德行好;不然我们有地位、有财富,每天提心吊胆,孩子今天又不知道要出什么状况,那这有富贵也享不了。所以我们看到人生的这些抉择,刚刚讲到的健康要择食;而经营好夫妻的关系要择言,言语不谨慎很容易起冲突。所以《弟子规》才说「言语忍,忿自泯」。而且我们老祖宗常说到,「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个择偶也要有智慧才行。大家想想,现在人有没有智慧择偶?看离婚率就知道没有,年轻人不要觉得我受的都是新的教育,新的不一定有智慧,新的思想它还没有经过时空的验证,它很可能是错误的见解。所以人生抉择看的书也很重要。我们曾经听到朋友讲到,在很多知名的大学,管理学系、经济学系里面的教科书,有个理论提到企业唯一目的「赚取利润」。诸位朋友这句话对不对?企业唯一一个目的赚取利润,大家都是教书的,一谈到做生意好像没什么反应。马来西亚太有前途了,很多地方的老师都在炒股票,我们的老师都很奉公守法,尽忠职守,所以一谈到做生意都没什么反应。这一个思想是错误的,企业只想到自己的利益,那还得了,那他怎么去想到股东的利益?他怎么去想到消费者的利益?只想到自己的利益,那都做很多黑心食品,他只顾他的赚钱,谁吃了身体怎么样,他不管,见利忘了义。而这个理论却在教科书里面很长的时间,甚至于这个理论还得过诺贝尔奖。所以大家要很冷静,新的东西不见得是正确的想法。

说实在的,就用孔老夫子的一句话来辨别就知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我们刚刚一开始提到,人的心态正确,学一句话都有很大的受用,甚至于是一生的利益。在《论语》里面常常都会看到,君子、小人的句子,比方「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我以前读《论语》的时候,态度很错误,一听到君子,君子、君子;一念到小人,小人、小人。所以念了老半天都不得利益,因为态度不对。所以以后念要这么念,君子,君子、君子;一念到小人,小人、小人。都能够把自己的问题都找到,然后都欣赏别人的优点,这个心态「德日近,过日少」。而任何的道理只要跟道义相应的它才是正确的,所以企业家的目的就是赚取利润,跟义相不相应?不相应,跟利相应。小人的心都错误了,怎么可能还去利益别人?

曾经有本书,它就鼓励让孩子小时候做家务,就给他很多钱,这样子孩子就很快的变得很勤劳。有个妈妈看了以后就马上去做实验,这个年头小孩子都变实验品,俄国的不错,德国的不错,法国的不错,小孩子就是这样被试验过来。她看到她女儿比较懒惰,她就开始试,「女儿,从今天开始拖地给你两块钱,洗衣服给你两块钱」。这个女儿马上从懒惰变得很勤劳,诸位朋友,有没有效果?我们刚刚讲都在强调很快,欲速则不达。大家看感冒吃药下去,马上就退烧,有没有效?很有效,可是愈有效可能副作用就会产生,因为道法自然。今天这个孩子行为偏颇,他又不是三天、二天,哪有一个特效药下去,他一天就变了。可是人往往都希望很快速达到目的,这个想法就跟真理不相应。现在的人最严重的就是急躁,急于求成,到最后适得其反,闽南有句话「吃紧弄破碗」,吃得太快连碗都给摔破,确实是这个样子。所以大家在接触很多书籍,都要有冷静去观察,任何事情它都是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结果她的女儿因为妈妈定出来这些价目表,所以她干得很欢喜。后来妈妈还说,我女儿马上就变得很勤劳。后来过了一个礼拜,她的母亲愁眉苦脸对我们说,「出状况,昨天我很累就跟我女儿讲,女儿,妈妈今天很累,你去帮忙把洗好的衣服,把它晒起来,妈妈给你一块钱。」结果她女儿刚好在看电视,连站都没有站起来,把脖子这么一转,看着她妈妈说「妈妈,今天我也很累,我不赚了。」大家要冷静,教育是长善救失,教育最重要的启发他的善心。

当我们跟孩子讲,你拖个地给你两块钱,请问增长孩子的什么心?功利心。什么都要谈条件,连对父母都要谈条件,可能他干了一个月,还会绑起白布条上面写着加薪。他甚至于还会走上街头,那还得了!所以我们必须很冷静,不能人家什么方法拿来就用,拿来就用,很可能当方法错误以后,要再把孩子导引回来,都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夫子这句话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的做法长养了孩子的道义,还是长养了他自私自利的心?而这个家应该是谈责任的地方,谈付出的地方,谈感恩的地方,怎么家变成谈利害的地方?难怪现在这么多人有忧郁症,连跟家里的人都要尔虞我诈,都要计较来计较去的,那人生活起来就很累。家应该是温暖的地方,家应该是不分彼此、无尽支持的地方。所以我们从这里就深刻反思,纵使是看书也要抉择,一定是跟真理相应的书才可以看。刚刚跟大家讲到择偶,女怕嫁错郎,而要抉择好的对象也要学习,她要有判断力才行。我记得前几年,很多我的女同学、同事家里都催得很紧,你赶快结婚。这个女儿就看看妈妈,你都不幸福干嘛叫我嫁?这个妈妈突然好像灵光乍现,想了一下对!我不幸福,干嘛叫她嫁?就好像一个人走在人生的道路当中,突然掉到一个坑洞里面去,摔个四脚朝天,幸好脚没摔断。从坑洞里面爬出来,拍一拍身上的尘埃,下一个念头是什么?你们怎么没反应?你们还有良心吗?你看摔成这么惨,应该是拍一拍身上的灰尘,下一个念头,应该不要再让下一个人摔了!可是从小假如就见不得人好,就不会这么想。

我以前记得在念初中心术不正,所以大家看我现在长得没福的样子,就知道原因出在初中就开始。初中看人家考得比我高,然后心里就想:有什么了不起,运气好而已。虽然心里这么想还要装个样子,恭喜!这叫虚伪。看别人考得比我低,很高兴,然后走到旁边去,拿着考卷甩两下,我都不怎么念就考得比你还高。大家要知道人的福都是从这些地方给折掉的,这叫落井下石。所以应该是「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都是感同身受,这样才有福。所以因为都见不得人好,所以可能摔到一个坑洞里面去,爬起来下一个念头,是怎么可以只有我一个人摔,太不公平,我的心很难平息。赶快跑到旁边躲在草丛里面,看到下一个人掉下去:太好!现在幸灾乐祸很多,大家有没有经验。比方说自己失恋,然后突然听到另外一个说我失恋,心里舒服了不少。这种念头都是折福的念头,人的福气都在思想当中给漏掉。所以应该是拍拍身上的灰尘,赶快到前面立个牌子,「前面有坑洞,小心,不要掉下去」。这样够不够?这样不够,到时候风一吹又把它吹走了。好人要怎么样?做到底。送佛要送到哪?这些俚语都很有人生的哲学,所以应该是把那个洞给填满。我们自己为人父母要让孩子走向婚姻,我们首先要把我们婚姻的这些挫折、这些错误的思想,首先把它填平。不要让孩子再一样走得坑坑疤疤的,这样才对,而不是急着叫她结婚。

所以人生常常都有衡量,天平右边是女儿一生的幸福,左边是自己的面子,请问哪边重?因为女儿不嫁,走到哪里,你女儿嫁了没有?一回去,骂女儿一通,我多没面子,你赶快嫁!我们看看哪边比较重?铁定标准答案是女儿一生的幸福。诸位朋友,标准答案只在什么情况出现?考试卷上出现。今天我们假如说一套做一套,我们怎么去教我们的孩子?所以现在不是急着把女儿赶快嫁出去,现在是先叫女儿学如何判断好的对象,这个非常重要。孔老夫子就是因为他的外公有智慧,她外公要帮女儿找对象的时候,先去调查孔子历代祖宗有没有德行,有这样的认知才生得出圣人。所以诸位朋友,你们要帮女儿找对象,要帮儿子找媳妇,首先要去把他祖宗十八代调查一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你看现在人都没有这个概念,一个人受家族的影响、家教的影响是非常深远。为什么强调门当户对?你看以前父母他有一生的经验,父母绝对希望孩子有幸福的一生,一定是竭尽全力去帮孩子找好的对象,所以离婚率很低,都找到比较好的对象。现在都自己找,又没什么经验,结婚又不能好几次,男人就被眼睛骗,女人就被耳朵骗,因为没有智慧。

所以首先要让孩子学习,会看什么样才是好的人,他一看跟《弟子规》对一对,看他有没有德行?大家要了解,女人一听到甜言蜜语,很可能会在劫难逃。所以这个时候她冷静,先丢一本《弟子规》给他,然后这个人说这有什么好看的,都哪一年了,都什么时代,一扔掉,那妳就逃过一劫,他不重德。假如他翻一翻,「孔子这些思想太好,太棒了。」这样可不可以交往?哪有这么一说你就说可以,现在人很会装的,不能只听他讲,要看他做。他讲了之后还来,「我在公司里面,我怎么做觉得很受益。」这样他言行有一致,这样才比较稳妥。然后他说这个不错,我已经在公司里面落实,这样够不够?还不一定够,要到他家去看看。所以闽南话说「选田要选好土质,娶妻要看好岳母」,种田要选很好的土质,选对象选老婆就要先看看丈母娘品质怎么样,有没有正字标志?有没有经过ISO9001印证。所以你那么谨慎,那就没有问题。

结果全部都考察完了够不够?不够,你全部都考察完了说「你嫁给我!」然后对方说「你德行太差,我不嫁。」所以我们白忙半天,最后还是没娶到好老婆,没有嫁到好对象。很重要的我们要挑别人,别人也要挑我们,所以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先有德行。《大学》里面有一段话说,「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你有德行才会感来好的对象,有好的对象,土在企业就是你发展的机会。小到家庭也是一样,你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家庭,而且夫妻一条心,黄土都变成金。这个时候不只有钱财,下一代还有人才,有了钱财、有了人才用在哪里?用在为国家社会造福,用在成就自己的德行,广施恩德给他人,这个良性循环就转动起来。圣哲人他都用在人民,用在苦难的人身上,所以他的家道就绵延不衰,人气都愈来愈旺。像范公他的后代,我们听说都已经超过一百万人,很兴盛。这是我们讲到这些最重要的抉择,来自于判断力。

明天早上我们中心周泳杉老师,就跟大家谈「新世纪健康饮食」,这堂课保证大家多活十年,只要照着去做,一定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而这堂课不只可以多活十年,后面还要乘以一个N,这个意思就是你把这些健康的饮食观念,传给亲朋好友,你传给十个人就是多了一百岁,传给一千个人就多了一万岁,那你自己也会很长寿。因为仁者寿,念念为人着想的人自己就长寿,为什么?一个好的念头起来,别人还没得利益,自己身体八十兆细胞都在太和之气下,细胞都很健康。大家看到很长寿的人都慈眉善目有没有?我最近都在拉眉毛,大家要了解这个方法不正确,拉到最后会眉毛发炎。因为相由心生,要从根本下手,还是要从转成善心做起。而我们看当一个人起了一个不好的念头,还没伤害到别人,首先伤害谁?大家去看奸臣都长什么样子?你们没看过吗?你们往前面看过来,都是这样小鼻子、小眼睛,因为常常都算计别人,相貌就纠在一起。所以有福的人,肚量大的人,脸都宽宽的。你看利人绝对利己,害人绝对害己这是真理。我们学到的东西时时都想着,去分享给更多的人,去利益身边的亲朋好友。

而人生有三件不幸的事,第一件事情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第二个是中年丧偶,第三件事是幼年丧父母,这是人生三个很悲哀无奈的事情。但是其实这三件事,很有可能是同一件事,一个人到了中年的时候,身体一出状况,三件不幸的事同时都到了,所以身体健康很重要。我们的身体不是自己的,是所有爱护我们人的。很多人口气很大,我自己的健康我自己负责,你们不要管。当一个人真的生病,自己管不管得了?有,管得了,只是能在那里唉唷、唉唷这样而已,都变成家人要来照顾自己。我们回想到当我们生病的时候,父母比我们还担心,太太、孩子、家人可能比我们更担心,所以我们的健康是父母的、是家人的。《弟子规》才告诉我们,「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不只身体属于所有爱护我们人的,我们的德行也是属于所有爱我们人的。今天我们有德,祖宗沾光,父母感到光荣,孩子也觉得很自豪;可是当我们德行有损伤,可能家里的人都要蒙羞。孝子不只谨慎自己的健康,更谨慎自己的德行,因为身体受伤,父母可能担心是一个礼拜、两个礼拜;但是假如德行受伤,德行损伤,有可能父母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

在广东湛江发生过一件事,有些海关人员他有贪污的情况。其中有一个公务员他也打算要贪污,他心里想:我贪污之后,可能我孩子读书的钱就有了,那我进去关个三年、五年也没关系。他是打这样的算盘,这样的算盘打错了,人在思考的时候,应该是循着真理思考,人算是不如天算的。这样铤而走险触犯法网,人生本来是很有福的,用错误的方式把自己的福都折掉一大半,所以这其实是小人冤枉作小人。他命里有那些钱,他才偷得到、拿得到,可是他用不法的手段,整个都折了一大半;他肯用心的去工作,该是他的福跑都跑不掉,所以君子乐得作君子。明白道理的人很清楚,人生的命运靠自己去经营,命由我作,福是自己求得到的。而当他要这么做的时候,突然他脑海里浮现一个影像,就是他的父亲,因为他的父亲是小学老师,视名誉比自己的命还要重要。他假如贪污了,那他父亲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他父亲很可能是生不如死。就这一念的孝心,他没有做错事情。后来东窗事发,他很感叹的讲到,「幸好是父亲救了我,我这一念孝心让我逃过了这一劫。我现在还有机会在中秋节、在春节的时候,全家人父母、孩子都可以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所以「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这样的教诲对我们的人生,以至于对我们孩子、学生非常重要。这样的心境深植在他心田当中,社会上的种种污染,他不会陷到里面去。

我们希望孩子以后都有健全的人格,都有幸福的人生,我们不单孩子、学生他硕士毕业、他博士毕业,我们高兴,更重要的,他要具备这些非常重要的德行根基。假如我们的学生博士毕业,可是他犯法,那我们也会觉得很难受;假如他是高学历,可是他离了婚,我们也会觉得很遗憾;甚至于他有很高的学历,他很年轻身体就搞坏。而这些正确的思想,往往都是在他念小学、念初中,甚至念幼儿园的时候把它扎下根去,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们要有正确的判断力,一定要有智慧,而智慧要透过学习,「好学近乎知」,真正好学,学的都是圣贤的经典,就能有智慧解决人生种种的问题。所以现在什么都不急,最急的是提升自己的境界、自己的智慧,那我们面对人生种种的情境,才能游刃有余去解决。而学习智慧,我们就有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思想,来做好我们人生种种的抉择。而正确的思想在古圣先贤的教诲当中,用最简单的两个字来表达,就是「道德」二字,圣贤的教诲都是讲道德、说仁义。我们还没有深入经典以前,会觉得道德两个字好像离我们很远,其实它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什么是道?伦常大道,五伦就是道,夫妇、父子、君臣、兄弟、朋友。古圣先贤的教诲不会超过这个五伦关系的学问,「人无伦外之人,学无伦外之学」。而这个道德的道不是谁规定的,道是大自然的法则,就好像父子有亲,父子关系那种亲爱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看到小孩子一、二岁,对父母的那分依恋是发自真诚的,父母处罚他,他还往父母的怀里钻。

像有位朋友,他女儿出生,他在产房外面等待,心情也是非常的紧张,当他女儿从产房推出来,他赶快趋向前去看。他的女儿可能听到他的声音非常熟悉,在胎里面就常听,他的女儿就不由自主的去拉着他的衣服。他说到当他女儿拉住他的衣服的时候,他有触电的感觉,在那个当下他有股冲劲涌上心头,他说我再怎么样辛苦,也一定要把这个孩子好好养育,好好把她教育好。所以父亲那分对孩子的爱,也是出于一种自然的状态,五伦不是谁规定的,是人与人关系当中很自然发展出来的。而顺着五伦关系不逾越的去做人,流露出来的行为就是德。所以夫义,丈夫很有情义、有恩义;女子很有德行,四德妇言、妇德、妇功、妇容。像妇容就是女子很端庄,都给下一代当榜样看,说实在的,这不是女人要有妇容,看起来要端庄;男子在家里面也要给孩子当好的榜样,也不能穿得太邋遢,这样孩子耳濡目染都受不好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注重自己的仪容端庄,而且每次要出家门的时候都要先照照镜子,假如被自己吓一跳就不要出来。大家都要有职业道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脸上有笑意再出门,这样今天就不会造孽。言语也要给孩子当榜样,父母、长辈伟大、可贵的地方,就是念念为孩子着想,念念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这是真正的慈爱。

父亲对孩子很自然的父慈子孝,慈是父之德,孝是子之德;君仁臣忠,仁是君之德,忠是臣之德;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友是兄之德,恭是弟之德;朋友相处有信,信就是朋友相交的德行。而这五伦关系它是息息相关的,五伦的核心在夫妇关系,因为有夫妇而后有父子,而后有兄弟,夫妇是同一个房间、同室,另外三个伦常关系是同一个家庭,而一个人处世待人的习惯,是从家庭延伸出来的。所以家庭安定,这个社会一定安定,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细胞都健康,器官一定好。但是假如家庭都不健康,社会就有很多不好的现象会出现。而我们看父慈子孝,孩子会感谢父母,会报答父母的恩德,他这个感恩心已经内化;他一出家庭遇到提拔他的老师、长辈、领导人,他也懂得知恩报恩。所以这君臣关系就因为父子关系的基础,他很自然能有很好的发展,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就是这个道理。现在很多团体企业找不到好的忠臣,最主要的是我们孝道的教育丧失掉。「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君」,他今天都不感恩父母,他还会感恩谁?有个慈善团体它帮助了很多受灾的人民,他们就很感叹的说,「很奇怪,我们帮助愈多的地方,他们愈不感恩,他们愈觉得给我们都是理所当然。」后来他们从经典当中找到答案,因为他们所帮助的人不懂孝道,根本生不起感恩的心,反而都是觉得理所当然,都增长他们的贪心。所以真正要救济人,从根本上还得透过教育,长他们的善心,才能真正长远的帮助人。

夫妻有好的榜样,兄弟自然和乐,因为他们觉得人与人本来就应该这样互相恭敬,互相体恤。而兄弟会友爱,他走到学校会爱护他的同学,走到单位去爱护他的同仁同事,所以夫妻就是五伦关系,最核心的重点。我们常常谈到,身教比言教还要重要,而什么时候是身教?随时随地都是,很可能我们夫妻互相看对方的眼神都有身教。看的都是信任,孩子就学到信任;看的都是那种怀疑,那孩子也学到怀疑。我们曾经还听说先生接电话,跑到阳台去接,那个太太就把儿子找过来,你赶快到阳台去看看爸爸在说什么。我说人真的有时候都迷惑,到底自己所做的给孩子什么影响?我们曾经去访问一位长者,她是好媳妇,其实她也已经是人家的婆婆。到他们家里去,她的三个孩子都在,谈著谈着她的孩子就说到,我父母相处非常恩爱。他提到小的时候家里十口人吃饭,那天只煮了九颗鸡蛋,母亲很自然的就把九颗鸡蛋,都分到家人的碗里面。自己的父亲看到太太没有吃鸡蛋,就很疼惜,马上就把鸡蛋夹过来,你要多吃点,来来来!这个太太马上又把鸡蛋给夹回去,你工作比较辛苦,你应该多补充营养。先生又把它夹回去,所以两个夫妻就这样数十回合夹过来,突然蛋掉到地上去了。当下他的儿子讲到这里的时候,一个大男人眼睛泛著泪水,我们就可以感觉得到,他父母亲相爱的这一幕,深深印在他的心田里,所以父母的行为都是孩子一生的里程碑。

一个母亲非常勤奋,她的孩子在事业发展的过程当中,遇到瓶颈,母亲那种任劳任怨、百折不挠的影像,就浮现在他的脑海里面。以至于很可能孩子自己组成家庭,也为人父母,当他自己觉得辛苦的时候,又想起母亲那个时候比我们都还困难,母亲都这样挺过来,那我们这个算什么?我自己父亲他是五十多岁的时候还参加考试,代表公司去考一个证照,看我父亲五十多岁,为了考试很认真,我那个时候念大学,看到父亲还跑补习班。他们一些同仁一起去考,有三十多岁的、有四十多岁的,一起参加这个考试。后来结果只有一个人考上,大家知不知道是谁?所以我对我父亲肃然起敬。他年龄这么大了,学习都是有板有眼,都是很认真、很努力,这个影像就印在孩子的脑海里面。当我们希望孩子很孝顺,我们自己孝的行为印在他的脑海没有?当我们希望孩子很勤俭,那我们勤俭的行为已经表演,让他无形当中,潜移默化当中学到了没有?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很和顺,待人都很温和,那我们自己是不是已经做到?这位好媳妇,她也是好的太太。当她的孩子聊到这一幕之后,旁边的媳妇也搭话,说到我们夫妻相处,都要跟我婆婆学习。所以不怕人家不感动,就怕自己的德行不够,德未修,感未至。人家还没感动,任何时候别人不能感动,我们首先先反省,先检讨自己,这是夫妇能给孩子好的榜样。

而有一个七岁的孩子,他有天跟母亲坐着看电视,看到一幕是夫妻相处的戏。这个孩子看着,因为那是演古装戏,老爷从朝堂下来,这个太太很自然的把他的朝服脱下来,倒了一杯热茶给他喝,「老爷,辛苦了,来赶快休息一下。」结果演到这里,这个七岁的孩子就说,「妈妈,他们不是夫妻。」这个妈妈一听,他们是夫妻,现在就是演夫妻的戏。孩子马上回一句话,不像。诸位朋友,在七岁孩子的心目当中,什么样子才像夫妻?是不是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大家知不知道为什么大吵要三六九?因为发一次很大的脾气要调养两天,元气才能够恢复回来,还挺有养生观念。好的习惯给家庭好的影响,不好的习惯养成也很麻烦,吵习惯,突然有一天今天好像哪件事还没做,今天还没吵架。这个妈妈一听,孩子说不像,她也有点敏感,那一定是夫妻给孩子不好的影响。结果后来又有一次她先生打电话来,她跟她先生讲电话,讲完挂了,儿子在旁边就说「妈妈,刚刚是爸爸打来的。」

这个妈妈一听心里也怪怪的,怎么孩子一听我讲话就知道是爸爸打来的。因为平常好朋友打来,语调都跟黄莺一样,跟百灵鸟一样,今天跟你聊天真愉快,改天我们一起喝咖啡,bye-bye。接到先生的声音,你有完没完,我不跟你讲,啪就给他挂了。所以孩子从我们讲话的声音,就知道是谁打来的,孩子就感觉到我们做人都没有处处恭敬,就是看人讲话,这样不好。结果她警觉了,那天她先生又打来,她一看到那个电话号码,马上调整一下心情,深呼吸接起来「喂,请问你找哪位?」他先生说「对不起,我打错了。」过了几十秒钟,电话又响一接起来,他先生确定是她,突然在电话那头说「真的是你吗?」大家要了解,我们学习圣贤教诲要听思聪,听别人讲话不只听到言语,还要听到他的心声。当另外一半讲那句真的是你吗?请问他们的内心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们的心情是又期待、又怕受伤害。那个真的是你吗?就是难道我的太平日子要到了吗?

所以有个太太她上四天的课,上到第二天,她先生给她发了个短讯,「太太,妳现在在做什么?」这个太太学了以后心情比较平和,也有些反思,她就写到「我现在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我在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她就给她先生发回去!不过很有意思,当她发这个短讯过去的时候,她已经可以猜到她先生要回什么话。你看夫妻都是互相了解的,都是知根知底,果不其然,她先生一发回来,「太太,你的意思是从此以后不打人、不骂人了吗?」这个太太一看不好意思,然后就说「我以前的这些态度不对,请你多多包涵,多多谅解。」就发过去,不过这次发过去心里没底,不知道先生会怎么回。突然过没几秒钟又回回来,先生说「太太,你什么时候回来,我带你去买衣服。」所以诸位朋友,幸福的人生就在一念之间。我们既然夫妻都很清楚彼此的心境,那我们要回到所谓不忘初心。我们走入婚姻的时候,那分心境都是希望去成就对方的人生,去让对方幸福,绝对不是要让他痛苦的,所以结婚要时时不忘自己那颗初心。有没有哪个女士出嫁的时候,坐在花轿,坐在花车上,然后心里想,「好!终于让我等到这一天了,我非搞他个鸡犬不宁不可。」没人这么嫁的!

你看我们整个祖宗的教诲当中,很重要的十三经,里面有一部经叫《礼记》。《礼记》里面有篇专门谈婚姻的,「昏义」,婚姻的意义「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婚姻也是孝道的落实,婚姻是上以事宗庙,承传祖宗、父母的家道、家业、家学承先启后。所以时时把祖宗、把上一代放在心上,这是个「老」,上一代又有上一代。下以继后世,时时想到自己的孩子下一代,甚至子孙,要给他们做好的榜样,念念都有子孙。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是密不可分,不分彼此,合在一起就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孝道。所以结婚当天新郎他首先是祭拜天地,因为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婚姻对家庭来讲是两个家族的事情,所以昏义里面就「合二姓之好」。在几千年前老祖宗就知道优生学,同姓尽量不要结婚,尤其近亲不能结婚,不然那些不好的基因会出来,「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而且结婚也要对社会负责任,因为假如我们没把孩子教育好,孩子以后行为偏颇,对社会的伤害就很大。所以很多家长他很朴实,不要求说我孩子一定要飞黄腾达,但最起码他要做个好人,要对社会有利益。这也是一个为人父母的一种对社会的本分。

然后祭拜完天地以后,父亲给儿子敬酒,儿子要出去迎娶,而且父亲敬儿子,孩子不用回礼。父亲在孩子心目当中是很崇高的,假如今天我爸爸跟我说,「来,儿子,爸爸敬你一杯。」我可能从椅子上面掉下来,都是我们给爸爸倒饮料敬爸爸,怎么是爸爸敬我们?但那天不一样,那天是父亲代表祖宗期许孩子,孩子不用回礼。所以新郎在整个迎娶的过程当中,脑海里都留下的是祭拜天地、是父亲敬他酒的影像,整个婚礼的过程当中,都是一种责任的提起,责任的承担,所以整个婚礼是庄严肃穆的。而且当到了新娘家里,也是岳父岳母亲自出来迎接,把女儿交到新郎的手上。新郎要对得起岳父岳母的信任,也要对得起自己另一半终身的付托。一个女子要把终身付托给另一半,那是要有相当的信任才做得出来。所以新郎他也要时时记住这些长辈的信任,记住另外一半的这分信任。这个时候女子上了花轿,上花轿的时候有个礼俗,就是拿一把扇子然后从窗口扔出去。大家有没有扔过?这个礼不可废,这都很有意义的。因为还没出嫁以前,在家里是大小姐,然后拿着扇子:怎么这么热?来,端杯凉水来。那是大小姐;嫁过去以后,要跟丈夫承担起家庭的这些责任,所以先把这些大小姐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大小姐脾气要把它扔出去。

而《诗经》这本书当中,有叙述到女子出嫁的情境,那篇诗篇叫「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就是女子要出嫁的时候看到桃树,而桃树它长叶子、开花结果都很快速、很茂盛。所以女子在春天出嫁看到这些景象,就心里期许自己:我过去以后,一定要让他的家道很快能兴盛。都是一种去利益这个家庭的存心,「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新郎带着新娘到家,这个时候进门要喝交杯酒。我们昨天去麻六甲,去参观了峇峇娘惹,他们的建筑也是古老的,那几百年。他们主卧房里面还摆着结婚的时候,他们要吃糖,还要吃年糕,糖就是甜甜蜜蜜,年糕就是黏在一起,不要分彼此。你们还没吃的要补吃,那吃了不能白吃,就时时要提醒自己。古代喝交杯酒,在《礼记》当中都有记载,就拿葫芦瓜劈成两半,葫芦瓜的肉是苦的,盛甜酒,代表这杯甜酒喝下去以后,从此夫妻怎么样?同甘共苦。而且因为是同一个葫芦瓜,所以从此不分彼此,一体的。人真的能有这样的心境,都有同甘共苦不分彼此的心境,这就是道义的结合,「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

有个太太,她还没学《弟子规》以前,她心里就想我已经够贤妻良母的,孩子我还自己带,我还工作帮我先生赚钱,帮家里赚钱。大家听了她这段话,我已经够贤妻良母,诸位朋友,你看她够不够贤妻良母?你看那个语气里面是不是道义?还是计较?人心念错的时候自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过孝子?孝子说我跟你说,我爸爸能生到我,他真是烧了三辈子好香,才生得到我。你看他是不是孝子?他铁定不是孝子。孝子的心中战战兢兢,深怕自己做得不够,这个才是孝子的心境。夫妻,真正有道义的夫妻会不会说,我跟你说我先生能娶到我,那真是他祖上有德?那你看她是不是好太太?真正有道义的夫妻,你对着丈夫讲你真是个好丈夫,他马上说「没有,我做得不够,都是我太太的功劳,她相夫教子,让我都没有后顾之忧。」很微妙,你再去问她太太,这个家都是你的功劳,她马上说「没有,都是我先生非常辛勤的奋斗,让这个家都能有很好的发展,我嫁给他心里都没有什么担忧,他是个男子汉。」所以真正道义的人生时时都是想到对方的好,看到自己的责任,都深怕自己做得不够。所以一个人会觉得自己够了,其实是不够,计较的心已经起来,甚至于攀比的心已经起来。

这个女士又说到,她那个时候还常常拿她先生跟别的男人比,你看人家长得比你帅,钱也赚得比你多。大家要时时记住圣贤的一句教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比来比去男人面子挂不住,有时候会想不开。真的,我曾经听过教授被太太骂得说,「你看人家收入多少,人家又升等。」最后先生想不开结束生命的有!所以我们不希望另一半常常拿我们去跟别人比,我们也不应该拿自己另一半去跟别人比,那会很难受的。所以「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这位女士她自己开始学习《弟子规》以后,她开始反思,她就说到她有一点就很难受,就是我先生为什么不能像结婚以前,对我这么照顾,常常带我去喝咖啡,常常带我去看电影,她觉得先生对她的那分爱护比不上以前。有时候我们要很客观的去看,结婚前跟结婚后一不一样?环境不一样!已经有两个孩子要养,他每天还跟你喝咖啡,那尿布怎么买是不是?而且结婚以后,两边的老人都要照顾。所以你要欣赏他对家庭的付出,而不是停留在结婚以前的甜甜蜜蜜,再这种甜甜蜜蜜,这个家也维持不下去。所以应该去欣赏对方的优点,而不要执著自己的要求。然后她就提到以前先生一回到家里,把袜子一脱下来,因为先生脚有脚气,她马上捏著鼻子臭死了,就赶快跑。但是现在心境转,能够感同身受,先生一回来,她变成端一盆热水来给先生泡脚洗脚,然后还买很透气的棉袜让她先生穿,过不了多久她先生的脚气就好了。所以告诉大家有一种牌子的东西可以治脚气病,就是太太的爱心牌的东西可以治脚气病。所以往往人的一念转变,他家庭就通往幸福的大道。

当然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会有起起伏伏,那很正常。有个女士她回去以后,好,从我开始做,她就很认真在那拖地、抹桌子,做很多家务事。就边做眼睛边瞄她的先生「看到没有?」结果做了一个礼拜,先生好像如如不动,都不理她。这个时候她火气上来,终于火山压不下去,拿起正在擦桌子的抹布怎么样?扔过去。先生在那里看报纸,打到报纸上,这个时候先生慢慢的把报纸放下来,对着她说「怎么样?撑不了吧?还说学《弟子规》的。」所以诸位朋友,谁有修养?很可能是这个先生比较有修养,还给我们一个礼拜的时间。所以诸位朋友,我们学习完以后,不要急着昭告天下:我是学《弟子规》的。这么一昭告天下,每个人都用高标准来看你,这叫自找麻烦。我们为什么急着昭告天下?还不是想要求别人。所以夫妻相处当中很重要的,一定要先「正己化人」,正己自然感化别人,先要求别人,自己不做,人家不能接受的。你边说人家心里想你又没好到哪去,还敢讲我?为什么人会怨我们,往往都是要求别人,不要求自己,人家就会埋怨。

所以大家回去,可不要对着家里的人,桌子一拍,我跟你说「我可是在国民大学接受五天的培训,到时候教育孩子都要听我的。」那下次雪兰莪州我就不敢来,会突然有个男人很壮硕跑过来,「你是不是蔡老师?」我一看样子好汉不吃眼前亏,「我是他弟弟。」结果这个男人说「我看碟片说他只有两个姊姊,没有弟弟。」他还这么清楚,我马上说「我是他堂弟。」假如大家回去都这么样对家里的人,那我以后不敢来,到时候会被人家在马路当中打一顿。所以一定是要求自己。真的人生就好像照镜子一样,你的态度很温和面带微笑,镜子就对着你笑。我们对家里人和善,家里人很自然就对我们和善;我们都是控制的念头,家里的人也是要求我们态度。有位女士她就思考到当她真正转了念头,为家里的付出,她都觉得那是我应该做的,没有任何丝毫对先生的要求;之前是有,反而先生不容易接受。她真正彻底转念了以后,她没有要求先生,先生自己主动的来协助做很多家务事。所以很多人生的境界,都是这颗真心能够转动过来。这是我们讲到首先要求自己,不要求别人。时间到了,我们先休息半个小时,我们接着再继续来谈夫妻相处,谢谢大家。

李越老师:好,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蔡老师精彩的演讲,我们听蔡老师讲课,是在快乐和享受当中去感悟人生的道理。好,我们抓紧时间休息半小时,我们再回到会场。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1月30日17:25:5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4250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