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无量寿经(第3次) |第95集|视频MP3文字|jingkong老法师主讲

admin 大乘无量寿经评论1阅读模式

大乘无量寿经  (第九十五集)  2000/8/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95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请掀开经本第二十六面经文第五行,最后这一首偈颂看起:

 

【斯愿若克果。大千应感动。虚空诸天神。当雨珍妙华。】

 

这是法藏菩萨说出他自己弘愿之后,祈求感应来证明他所发的大愿真实不虚,这是一种希有的瑞相。我们接着看最后这一段经文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他的祈愿刚刚说完,瑞相立刻就现前,感应如此之快。大地震动,这是属于无情众生,无情众生尚且受感动,山河大地都受感动,何况有情众生?这个地方经上给我们讲的『六种震动』,佛经注解里常常说,六种是动、起、涌、震、吼、觉,这六种。动,就是动摇;起是往上升,上下叫起;涌,是从地面上涌现出来、凸出来。这三种是讲动的形状,后面三种是说动的音声。震,震是有音声,震动;吼,是很大的音声;觉,是令一切众生都能明显的感觉到。这六种震动岂不是现在讲的大地震?如果法藏一许愿,就发生大地震,那多少众生受灾害?这不是一个好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晓得,佛说法所谓是意在言外,你要呆呆看着经上这么说法,「依文解义,三世佛冤」,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都喊冤枉。为什么?你把他的意思解错了。开经偈里面讲,「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许多人就是错解如来真实义,误解如来真实义,这个错误了。

 

这六种震动是形容,确实是大地震的这个状况。佛用这个来形容什么?诸佛菩萨讲经说法、发弘誓愿,对人心的震动;是这个,不是地上真的动了。所以这个「地」是什么?『应时普地』,这个「地」是心地,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我们看到了、听到了,有感动,甚至于感动到痛哭流涕,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不可以望文生义,这是说一切众生深受感动。有情众生受感动,这是讲『虚空诸天神』,天神散花,『雨华』这是受的感动,欢喜赞叹。无情众生也受感动。

 

这个感动我们就要问了,我们居住这个地方有没有产生变化?有!极大的变化,可是我们并不会觉察到,不会感觉到地震的摇晃,不会的,不会有这个感觉。这个地也起变化,默默当中改变这个地貌,改变地质,这就是佛在经上常讲的,「依报随着正报转」。这个说法诸位还不太容易体会,我再换句话说,这个风水转了。怎么转?这个地方法藏比丘发无比的大愿,感动天地鬼神,这个地理变了,所以说「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法藏是第一等的福人,这个风水就变好了。我们现在要改变风水,改变风水不必请看风水的这些先生;不必请他们,从心地里面改。我们心地善良,居住环境风水就变了。外国人讲磁埸,我们中国人讲气氛,这个地方气氛跟别的地方就不一样。谚语所谓是「人杰地灵」,这个地方人是豪杰,地就有灵气,法藏比丘住这个地方哪有没有灵气?灵气达到最殊胜。震动是说的这个意思,我们要了解。

 

至于更深一层,我们要问,为什么一个人起心动念会感动天地鬼神,会感动植物、矿物?我们居住的环境是植物跟矿物,植物是树木花草,矿物是山河大地,为什么会感动?一般说感动人,我们能想得通;感动天地鬼神,勉强也可以同意,天地鬼神也是有情众生。至于树木花草、山河大地怎么会受感动?这个道理就深,可是并不难懂。你看看培养花草的这些人,他对于这个花卉确实有爱心,他培养的这个花就开得特别好。我们可以模仿他,你每天什么时候浇水,水浇多少分量,什么时候施肥,肥施多少,我们可以如法炮制,一点都没有差错,我们养出来的花就没有人家的漂亮。什么原因?他有爱心,我没有爱心。由此可知,植物也有感情。不但植物有感情,再告诉你,矿物也有感情,山河大地都有感情。我们读《华严经》,《华严经》里面有树神、有花神,有山神、有水神,有河神、有江神。由此可知,一切万物无不通灵。究其根源,佛说得好,十法界依正庄严,正报是身体,依报就是我们生活环境;生活环境里面,包括人事环境跟物质环境。本是同根生,皆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他怎么会不受感动?

 

我们明白这一个道理,就知道我们自己无论在什么地方,纵然没有人看见的地方,儒家讲「慎独」,我独自一个人,没有人见到,我们起心动念一切动作,都会与十方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起感应。这种感应,用现代科学家的话来说我们不难体会,这个感应叫波动。近代的科学家,他们认为所有一切物质现象不是实在的。这现象从哪里来的?都是波动产生的幻相,这个说法跟大乘佛经就非常接近,的确是波动的现象。我们起个念头,思想波,思想波的速度非常之快,一剎那之间就遍虚空法界,比光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不晓得要大多少倍。我们的言语、音声,我们的动作,都有波动现象。这个波动现象是属于物质的,波动的现象速度比较慢,纵然是慢,还是遍虚空法界。我们要明白这个理,从理上我们就能够相信这些事实真相,这个不是假的。我们一念善,与一切诸善相应、起感应道交;我们一念恶,就与虚空法界妖魔鬼怪,就是恶的,起感应道交。

 

我们这些年来,在许多国家地区接触很多的同学们。同学当中有被无形附身,看不见的东西附身,精神萎靡不振,不能工作、不能读书,受一种无形的控制。这是什么原因?无形的,实在讲,就是自己的冤亲债主。过去今生跟人家结的这些怨结,这个人堕在饿鬼道,大概是饿鬼道的成分最多,地狱道他出不来,凡是被这个无形缠身,多半都是饿鬼道,很多。为什么会是惹鬼上身?要说冤亲债主,这个业因我们每个人都有,我这一生没有得罪人,你前生曾经得罪过人,无量劫来生生世世,这个冤家债主不知道有多少。为什么你现在这个冤亲债主没找到身?这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你正在走运的时候;你的运气很好,你的光明遍照,他不敢接近。另外一个原因,没有缘,就是没有机会;你这个人做人很善良,心地很正直,这些人靠不了边。但是你一定要知道,冤亲债主在你的周边等待机会,这是肯定的。等待机会。你什么时候有一念不善的话,他就来了。

 

佛教的同学们,有不少喜欢拜忏的,你们曾经拜过三昧水忏。三昧水忏的故事是唐朝悟达国师。这个也在过去生中,没有学佛的时候给人结了冤仇。他害死一个人,这个人的报复心很重,时时刻刻在他的周边想着来报仇。到第二世,他总算是不错,积了不少德行,他又得人身,得人身的时候出家,所以他这个冤家没有办法报仇。等!出家修得不错,居然有这么一个机会,死了以后来生又得人身、又再出家。所以水忏里面讲,他是十世高僧,到第十世还是出家身分,这才做了国师。于是我们能想到,佛门里面这个出家人有这么崇高的地位,不是一世修来的,作帝王师,十世修成的。悟达国师是十世修成的,佛法里面讲积功累德,生生世世都有善行。

 

在我们想象,他也是运气不佳。为什么?没有遇到净土法门,他要是专修净土的话,早就往生作佛了。他修禅,修禅就不能解决问题,这个很明显我们要知道。古时候还有一个三生石的故事,很多人都了解,学禅很难解决问题,来生得人身可能,得十世高僧没有问题,要想脱离六道轮回不容易。三生石里圆彻法师临终的时候,在哪一家投胎他都知道,他再投胎、再作人,他知道,那一种功夫要是换到念佛往生,品位很高。这就是缘不成熟,你说多可惜!

 

我们今天遇到这个法门不容易,多少菩萨想得到这个法门得不到。得人身、闻佛法,在闻佛法里头遇到净土法门。遇到这个法门,换句话说,保证你这一生成就。所以冤亲债主等了十世,悟达这一生当中,大概是十世累积的善行不少,累积的这个善业功德,这一生当中做了帝王老师。皇帝对老师很恭敬,供养了一个沉香宝座,我们叫太师椅,皇帝送个太师椅给他,这个太师椅是沉香雕的。你们晓得沉香多么名贵。他接受这个宝座,贡高我慢的念头生起来了,感觉得很荣耀。好了,这个念头生起来了;起心动念这个念不善,护法神离开。这个冤家债主看到机会来了,护法神一离开,这个冤家债主找到身上来了,得了一个人面疮,几乎要送了命。多亏迦诺迦尊者,这是个阿罗汉,来救他、帮助他调解,说明过去的怨结,化解了这个劫难,《慈悲三昧水忏》是这么样留下来的。

 

这个给我们非常大的警惕。所以拜忏,拜忏有什么功德?照着仪规形式去拜没有用,不能解决问题,你要懂得这个道理。从慈悲水忏里面认识业因果报之可畏,决定不能跟一切人结冤仇,这是拜慈悲三昧水忏真正的意义,真实的功德。过去这些冤亲债主,欠命的要还命,欠债的要还债,不能说不还。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成佛了,为什么还要过那一种简单、朴素、清苦的生活?为什么?为了还债;自己生生世世累劫所修的功行,都回向给法界众生,回向给过去的冤亲债主。冤亲债主看到他这样的苦行,不但不找麻烦,佩服,他是不错,修积的功德回向给他,冤亲债主也沾光,这是正确的心态,正常的行为,真正修行。

 

我们在此地看到法藏比丘,法藏比丘自始至终有没有为自己?四十八愿,愿愿为众生,没有一愿为自己。他所修的是纯善,真的像世尊在《十善业道经》上所说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他是一丝毫不善都没有。所以他要求天地鬼神、山河大地现瑞相为他做证明。这个愿果然就感动天地鬼神、果然就感动山河大地现瑞相来给他做证明。证明是不是为他?不是。如果为他,他还夹杂私心。证明是为大众,让我们这些凡夫看到这个瑞相,对他老人家所发的愿,生起真正的信心,决不是炫耀自己,炫耀自己这个念头是错误的。

 

我们看唐朝终南山道宣律师见窥基的时候,就有这个念头炫耀自己。所以看看过去这些公案因缘,会给我们开智慧。窥基大师是法相宗的开山祖师。法相虽然是玄奘大师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但是在玄奘手上并没有建立宗派,是他的学生,窥基是他的学生,从学生手上建立了个宗派,这是大乘菩萨。窥基他的风格,用现在的话来说,他象是个学者,而一般出家人看起来他不像修行人,他是个学者。为什么?不太重视戒律,不太重视仪规,不像一般修行人,按照戒律是一点都不敢违犯。窥基大师很随便、也很随缘,不太讲究这些。

 

终南山道宣律师专门是学戒律的,所以他是律宗的祖师;中国大乘佛法八个宗派,律宗的祖师。窥基法师今天上山来访问他、来看他,他正好是想用这个机会教训教训窥基。道宣戒律精严清净,感得天人供养。他日中一食,他这一餐饭是天人送来的,每天天人都来送供养给他。所以他就想把窥基法师多留一点时间,让他看到天人送供养给他,来炫耀一番。哪里晓得那天天人没有来,他很失望。到第二天,天人来送供养,窥基大师早已经下山了。他就说道:「你昨天中午为什么不送供养来?」天人告诉他:「昨天有大乘菩萨在山上,满山的护法神,我进不来。」道宣律师听了之后一身流冷汗,惭愧!这就是什么?你心里头夹杂着一点点不善,感应就没有了。决定不可以为私心,不可以有炫耀自己,就是教导众生,也不可以有一丝毫炫耀自己,这是错了,这是夹杂不善。祖师这一些行谊,我们在当中观察,我们得到教训,我们得到好处。

 

劝导对方要用真诚心,用诚敬。什么叫诚?谦虚是诚。儒家对这个诚解释,自谦谓之诚,自己要谦虚;尊重别人这叫敬;诚、敬决定不能离开。孔老夫子对初学不离诚敬,这圣人之德,我们在经教里面去看,释迦牟尼佛对初学的人、对世间贫贱之人,不失诚敬,都给我们做了榜样、做了模范。你轻慢他,岂不就是轻慢佛性?这怎么能讲得过去?儒书里面对「诚敬」两个字是这个讲法的。

 

过去曾国藩在读书笔记里面,他讲的这个诚比儒家讲得深、讲得好。我相信曾先生必定也念过佛经,接触过佛法,否则的话,他不可能有这种解释。他解释诚,「一念不生是谓诚」,这个跟佛法讲的义趣相同。心里头有念头就不诚,心里面没有念头这才叫诚。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叫正念,佛经上常讲,「正念无念」。可是我们又不能把意思错会,「无念,什么念头都没有了」,那又错了,什么念头都没有了,就变成无想定,无想定是外道不是佛法。佛法讲正念无念,就是无自私自利的念头,你要懂得这个。

 

无念是无邪念。什么是邪念?自私自利是邪念,《般若经》上讲得好,我、人、众生、寿者,这四相,你对这个还有执着,有我、有人;换句话说,你还有分别,你还有执着,微细的分别执着,都是邪念。所以正念是什么?正念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金刚经》后半部讲得更究竟,「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那个「见」就是念头。这一种分别执着的念头都没有,哪里还有样子?「相」是个样子。连念头都没有,他起心动念都是为一切众生,这是正念。法藏比丘前面四十八愿,正念;这叫无念,无一切妄念。决定没有一个念头为自己,念念为众生,这叫正知正见。我们一定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所以无念,不是连正念都没有。利益一切众生的念头都没有,那你也会得一个果报,得什么果报?变成一块大石头;既不自利、也不利他。你就晓得石头从哪里来的?石头就是这些人。所以法藏发这个大愿,石头也感动了,道理就在此地。由此可知,唯独佛法对于宇宙之间一切理事因果现象讲得确实透彻,真的帮助我们开智慧。

 

末后这一句『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这就是虚空诸天神散花。天神常常有,我们常常遇到,同修大概有不少人都有这种经验。或者你在家里,或者你在野外,特别是在郊区、野外,我们静坐一个地方,把心定下来,默默的诵一部经,或者在那里念佛号,你忽然闻到有异香吹过来,而且这个香气可能是你一生从来没有闻到过的,我有过这个经验,有过很多次。许多同修都给我讲过,都有这个经验。这什么原因?天神。天神身上有香气,他看到你端坐在那里诵经念佛,他看到对你致敬,他暂时在那里停到,他合掌给你致敬,这个香气你会闻到,许多同修都有。

 

我有一年在美国达拉斯,晚上有几位同修在一起讨论佛法,忽然闻到异香,四、五个人同时都闻到,时间大概有三、四分钟这么长。他们遇到这个事情,第二天到我们小道场来找我,把他昨天遇到这些异常的事情告诉我。我说:「你们在讨论佛法,也感动天神站在那边听听,欢喜供养,他用这个香来供养你。」那在野外不是在家里,决定没有人烧香,所以这种事情常有。此地比这个香还要殊胜,「天雨妙华」,从天上落下来的花,「以散其上」。不但有花,还有天乐,空中有音乐,『自然音乐』不是人演奏的。不仅是有音乐还听到有赞叹,『决定必成无上正觉』,这是天人赞叹的,肯定的;「无上正觉」是成佛。这一些依正庄严,都是诸佛菩萨在那里表演给我们看的,让我们这些凡夫看到这一些事实真相,对于佛法生起信心,生起仰慕之心。也正是我们自己的善根发现,所以你才能够接触到这些瑞相,让你看到、让你听到,你的见闻觉知能接触到。

 

黄念祖老居士在注解里面,末后总结这一品经文的大意,他说法藏菩萨发普度众生的弘愿,立刻就感得殊胜的瑞相,这个用意非常非常之深,我们决定不能对这样的经文含糊笼统就看过,那怎么能得佛法受用?一定要细心思惟,冷静的观察,体会其中的义趣。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我们自己有佛性,我们佛性被物欲蒙蔽住,所以自己的佛性透不出来。诸佛如来大慈大悲,以种种方便来启示我们、来觉悟我们,我们要懂这个意思。

 

我们得不到佛法的启示,生活在这个苦难的世界,佛经上常常讲,「八苦交煎」,这个人世间有什么意思?尤其是现代这个社会。古代的社会,活着还勉强可以过得去,社会风俗淳朴,每一个人还能够讲仁义道德,还有这种观念,现在没有了。过去人与人之间往来多少还有一点道义,连做强盗的人都还讲道义,盗亦有道,他也不随便杀人抢劫。他多半选择哪些人抢劫?为富不仁的人家,这是他抢劫的对象。你虽然家里发大财,你是个善人,你常常能帮助社会,周济穷苦,盗贼绝对不犯你家,他有他的道。你是个好人,他对你很尊敬。你不是个好人,他就要抢劫你,那个小偷也就会偷你。你是个好人,那小偷都不会偷你的。

 

现在人没有这个观念了,现在人只有利害。我们观察现在,现在人是争利、纵欲,这社会还得了吗?纵欲,这个社会决定腐化了,糜烂了。争利,这个竞争到最后,决定是流血战争。天灾人祸怎么能避免?我们从报纸、从信息里面得到的消息,全世界天灾人祸的频率年年增长,灾难一次比一次严重。这个世间有什么意思?你在一生当中,你能不能找到一个真正靠得住的朋友,知心的朋友?没有。再好的朋友,都打了好几个问号,靠不住!一个知心的朋友都找不到,你说这个世间来干什么?有什么意思?

 

为什么我们会生在这个时代?佛说得好,业力感召,我们跟这个时代众生有共业。也就是说,过去生中,我们曾经跟大家干得差不多这种不善业,所以到这儿来是什么?到这儿来受报的,来受这个果报。不知道这个原因,我们受这些苦难不甘心、不情愿,怨天尤人;都搞清楚、搞明白了,于是我们也甘心情愿了,没话说了,自作自受。可是我们非常幸运,总算是过去生中有很深厚的善根,遇到佛法。遇到佛法就有救了,就能够转变我们的业报。

 

怎么转法?法藏比丘在此地示现最好的方法,从根本上做一个大转变。没有闻到佛法之前,我们都是一样,起心动念哪个不为自己?谚语所讲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人都为自己。其实这一句话,我在香港的时候,何守信曾经问过我,我告诉他这个话是错误的,这个话是误导我们的方向。恰恰相反:人要为己,天诛地灭;人不为己,诸佛赞叹,龙天拥护。所以那一句话说错了,说颠倒了,误导了众生。法藏比丘他教给我们的,他那个念头转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念念为众生,一切都给众生做好样子,起心动念是一切众生起心动念的好样子,言语是言语的好样子,生活是生活的好样子,工作是工作的好样子,应酬是应酬的好样子,点点滴滴都是法界一切众生的最佳榜样,所以才有这样明显殊胜的感应。我们读这一段经文,要学这一些东西,那我们就没有白读,我们从这个地方真正省悟过来了。

 

黄念祖在注解里面,引用彭际清居士《无量寿经起信论》里面一段解释,解释得很好、很精彩。他这个文节录在此地,我们念一念:「一切佛土,不离众生一念清净心,而得成立。」这一句话是总纲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信得过。这就是佛在经上常说,但是佛说得简单,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佛只说了这么一句。他把这一句说得更清楚、更明白。「一切佛土」,这就是讲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来的?「不离众生一念清净心,而得成立。」是由一切众生心想而成的。但是他这个地方讲求佛土,佛土是净土。诸佛如来所住的报土,《华严经》里面华藏世界,往生经里面,《净土五经》都叫做往生经,里面讲的极乐世界,这是佛土。佛土从哪里来?是一切众生一念清净心变现出来的。所以才说,「心净则佛土净」。

 

上一次我们在回教皈依协会,他们有这么一个组织,邀请我跟他们举行一次座谈会。他们曾经提到这个问题。基督教、天主教讲天堂,回教讲天园,天上的花园叫天园,我们佛教讲极乐世界。这一位回教的朋友问我,他说:「在哪里?」我告诉他:「就在此地。」真的不是假的,你如果恢复到一念清净你就见到,就在此地,不远。你一念染杂,你就见不到了。我说这个话不太好懂,很难体会,我举一个比喻。现代一般人家里都有电视,你们每天都看电视,你们知道电视的频道很多,无论哪一个频道,都是这个电视荧幕的画面。这就说明什么?我们今天这个世界跟极乐世界跟天园是不同的频道,同在一个画面上。我们的心不清净看到的是什么?娑婆世界的秽土。如果恢复到一念清净心,我们这个画面上,立刻就恢复到净土、佛土。从这个比喻当中,你比较能容易体会到。有没有净土?有没有极乐世界?有没有天园?肯定有!我们决定相信。

 

如果从科学方面来讲,更容易使我们相信。科学家今天发现、肯定,空间是多维次的。所谓是有二度空间,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从理论上讲,有无限维次的空间。这是科学家肯定的。什么是天园?什么是天堂?什么是极乐世界?如果你把所有维次的空间突破了,天堂就出现,极乐世界就出现,佛经里面讲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极乐世界,一真法界是华藏世界,一真法界就是把所有不同维次空间全部突破。现在科学家不知道用什么方法突破,想用科学技术来突破,这个不容易,非常非常艰难!为什么?不同维次空间怎样形成的他不晓得,佛清楚。怎么形成的?从一切众生妄想分别执着所生的。于是佛就晓得,如何把空间突破?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就破了,一念清净心,虚空法界是一佛土,这个一佛土就是一真法界,就是华藏、就是极乐,就在当前。

 

修行人证果,证得什么?他真的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了,他心目当中这个世界是一真法界,这他证得了,清净国土。他眼目当中看大地众生,就像本经所说的,一切皆成佛。我们今天为什么见不到一切皆成佛?我们有妄想、分别、执着在。学佛没有别的,教我们看破放下。放下什么?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什么叫看破?事实真相彻底明了通达叫看破。看破放下之后,我们的生活自在了,得大自在。佛家讲的离苦得乐,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有一切苦难全没有了,烟消云散,你得的是真乐。离苦得乐不是形容词,不是勉励我们,是事实真相。

 

自在是自受用。那还有很多没有觉悟的众生,我们还跟他在一起共同生活,也生活得很愉快,随缘。随缘是什么?普贤菩萨讲的十愿里头两愿:「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就是随缘。随缘就是功德。什么功德?在随缘里面不起妄想分别执着,这就是功德;随缘里面不起自私自利的念头,不起贪瞋痴慢的念头,这是功德。我们同学要多想想,修行怎么个修法,你就知道了,用不着问别人。日常生活当中,归纳起来不外乎对人、对事、对物,都要随缘,不可以攀缘。攀缘是什么?「我想怎样怎样」,那是攀缘。随缘是别人想怎样怎样,我没有想,我不想就自在,你就快乐,「我要想怎样怎样」,要别人随顺我,那你就苦来了,障碍就来了,你就又迷惑,又退转了。

 

我能随顺别人,随缘不变。不变什么?决定不起贪瞋痴慢,决定不起分别执着,这个不变。你过的生活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的生活,这是世出世间最幸福、最圆满的生活。我们真的是参透了、懂得了,我们也能过,不是他们专利。愿不愿意过这个生活,全不在别人在自己,就是自己肯不肯放下,放下就是诸佛如来,就是法身大士,我们要深明这个道理。自己彻底放下之后,提起。提起什么?帮助一切苦难众生离苦得乐。活在这个世间不是为自己,为众生活的。自己已经解脱,所以穿衣吃饭都是为一切众生不是为自己。迷的时候穿衣吃饭为我、为自己,觉悟的时候穿衣吃饭为众生。这些大道理都在经教当中,我们读要能够参透,从佛的言语、从佛的表态,从这些地方去体会。

 

《无量寿经起信论》里面,他接着又说:「法藏大士,发此弘愿,祇为破除众生妄执,开显当人本有心量。令知净土即是法性本然,非从外得。何以故?自性空寂,离诸恶趣。」彭际清居士确实了不起,这几句话若不是过来人说不出的。这是一位在家菩萨,他是清朝乾隆时代的人。他的父亲官做得不小,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书,要用现在的官位来说,是国防部长。所以他是高干子弟。人非常聪明,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他弱冠就中进士。弱冠是二十岁,进士是当时最高的学位,要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个进士就相当于现在的博士学位。举人相当于硕士学位,秀才相当于学士学位。古时候也有三个学位,称作秀才、举人、进士。那么年轻就拿到这么高的学位。在古时候我们看到,能够考取举人,运气好的,就可以分发你去当县市长,做地方官员,地方首长。进士地位就更高了,进士头一名、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探花,第四名以后通称进士。

 

这个人善根深厚,家庭环境好,他生活没有忧虑,所以他没有作官。虽然考中进士没有作官,他学佛,造诣很深。他有一个《无量寿经节校本》,现在《无量寿经》九种版本有他这一个特别本子。他是看到康僧铠的本子太繁杂,把它删节成为一个节录的本子,看起来确实是方便。他的《无量寿经》注解叫做起信论,《无量寿经起信论》就是他自己的节本,从康僧铠这个本子删节而成的。在晚近,民国初年丁福保居士做《无量寿经》的浅注,就用他的节校本。这是被近代的一个人采用,由此可知,他这个本子相当有价值。但是他只是一个本子的节校,没有参考其他的原译本,所以他不能算是会集。对于其他本里面有许多教义,康本里头所没有的,当然他也就没有了。所以这个本子虽然好,这个义理不圆满。所以夏莲居居士才发心重新来会集,他用了十年的时间把这个本子会成,我们对这个本子一定要有信心,绝不能够说是人云亦云,那我们自己错过机会太可惜了。

 

我看到这个本子,生大欢喜心。《无量寿经》其他的八个本子我合起来看,这个本子好,愈看愈欢喜。同时得到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给我印证。他把这个本子交给我,他自己讲过一遍,很用心的写上注解,很简单的眉注,这个眉注本子现在在我手上,也有不少同学见过。所以我们今天传这个本子是有师承的,批评的人有,毁谤的人也有,我绝对不会被他所动。我要被这些外面境界动摇了,我怎么能对得起老师?老师教给我的,我对老师有信心,这是古人讲的师承。我要舍弃,换另外一个本子,你要晓得,将来后人对我的批评,「jingkong法师背师叛道」,我会背上这个罪名。今天别人对我批评有好处,对我有好处,将来后人给我写的,「jingkong法师尊师重道」。所以我们对于整个状况,看得很清楚、很明白。彭际清这几句话讲得实在是好,这个人不是一个普通人。

 

法藏比丘发此弘愿,是指前面第六品讲的四十八愿,以及这一品里面的十首偈颂。这十首偈颂是总结前面的大愿。目的何在?无非是帮助众生破除妄执;妄是妄想,执是执着。正是《华严经出现品》佛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帮助我们破除妄想、破除执着,这个经跟《华严》合起来看,你一看,多有味道。《华严经》佛给我们诊断出来的毛病在哪里,这个经是用药;那里诊断出来,这个地方药到病除,你看看多有味道。所以这个话也是彭际清说的,彭际清讲:「《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这个话是他说的。《佛说阿弥陀经》就是小本《华严》,他把《无量寿经》、《弥陀经》跟《华严经》看成是一部经,分量大中小,这个看法正确,我们听到之后完全同意,非常佩服他这个看法。

 

不但本经帮助我们破除妄想执着,更精彩的,是帮助我们开显本有心量。这一句话要重视。我们众生可怜,可怜在哪里?心量太小了。大乘经里面我们常常念到,佛与法身大士的心量,「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我们自己本有的心量。我们今天做苦恼众生,在六道里搞生死轮回,就是本来你的心是包太虚空、周沙界的,沙是恒河沙的世界,现在把这个心量搞成这么小,一个人都不能容,夫妻两个还要吵架,你说有什么办法?你说你的心量多小?心量小的人可怜,烦恼多。法藏菩萨就是阿弥陀佛,在此地给我们做榜样,你看人家心量多大,我们要学。

 

所以我常常勉励我们学佛的同修,我们要帮助别的宗教,你心量才大。「我们是佛教,他是基督教,我们不能跟他往来」,那你的心量永远那么小。我们要把心量拓开,包容基督教,包容天主教,包容世间所有不同的宗教;这是释迦牟尼佛。《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所列的这些参与法会的大众,我们看到了,虚空法界一切不同国土的人,不同族类的人众生,不同宗教的众生,统统在一起聚会,听毘卢遮那佛讲经说法,毘卢遮那是法身佛。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这些事实真相,学佛就在这地方学。

 

我记得我在早年,大概也有三、四十年前了,那个时候我在临济寺,出家不久,大概出家我在临济寺住了三年。有一位台湾大学学生来看我,他念的是政治,来问我,他的这个志向是要从政,问我应该如何去从政?我就告诉他,我说:「我现在学佛,不搞政治,对于政治方面这一些书籍,我从来都不看的。过去是曾经看过,现在不看,专心搞佛教教育。不过你既然有志于政治,我可以奉献你一句话,值得你做参考。」我跟他说:「如果你要做一个市长,做一个成功的市长,好市长,你的心量要能包容这一个市,你可以做个很好的市长。如果你做个好的省长,你的心量要包容这一个省。同样的道理,你要做个国家的领袖,你的心量要包容全国。你要做世界领袖,你的心量要包容全世界。」他听了我的话,非常感激,他说来看我没有白来。我说:「很好。你回去,首先把心量拓开。」

 

佛之所以伟大,国王比不上,世界领袖比不上,佛的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你才能包一个地球算什么?太阳系还没包进去,银河系还没有包进去。佛的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不能不尊敬,太伟大了。所以一定要开拓我们自己本有的心量,本有的心量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然后要教你明了,净土是法性本然。这个「法性本然」,实在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净土就在现前,只要把空间维次突破。空间有维次不正常,这个空间维次是从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这是假的不是真的。虽然是假的,你不能突破你决定受它的障碍,所以你要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空间维次突破了,恢复到净土,恢复一真法界,恢复一佛土,法性原来就是这个样子,所以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它是永远不变的。所以这个事情,不是你修行从外面得到的。

 

下面他说出理由,「何以故?自性空寂,离诸恶趣。」这个恶趣是讲十法界,不但三恶道是恶趣,六道是恶趣,十法界还是恶趣。用科学家的话讲,只要在空间维次里面,无论你维次多么高,都不是真的,都是属于恶趣。空间维次全部突破了,这叫一真法界,清净本然。在这个境界里面,就像佛在一切经上所说的,「自性妙圆」,微妙圆满没有丝毫欠缺;「具诸相好」,如来智慧德相,智慧圆满的,德是能力,你的能力是圆满的,相是相好,相好也是圆满的,三种圆满就叫大圆满,无不圆满。这个境界就是清凉大师在《华严经》上讲的无障碍的法界,他说了四个: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真的,所以这叫大自在。我们今天动不动都有障碍,这个障碍从哪儿来的?从妄想、分别、执着里头变现出来的,你不离妄想、执着,你的障碍不能断除,没有法子化解。

 

所以佛清楚了解一切众生病根在什么地方,病源怎么发生的,真的叫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所以这是一门非常现实的学问,非常有用的教学,学了立刻就得受用。我们今天看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教育,不能跟佛教育比。这个学了立刻就得受用,就得好处。所以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大师讲得好:「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不能不学,不学不能解决问题,不学不能离苦。你学了这一套理论方法,你就有能力离苦得乐。

 

后面这几句话说得好,他这里把他这一段话都节录下来了,在这个本子里面。后面讲「自性无碍,现六神通。」这是讲恢复能力,恢复德能。「自性无住,不可断灭;自性无作,无有限量。自性无外,如风广被。自性无内,如镜普现。」都是属于我们一般常讲的万德万能,是我们自心本具的,圆圆满满丝毫没有欠缺。「自性光明,如日普照。自性平等,如香普熏。」这是说智慧。讲了这么多,总结:自性本具的智慧,自性本具的能力、德能,自性本具的相好,总结在这三方面,样样具足。

 

菩萨示现应世,就是恒顺众生的自性。这一句话提示得好。众生作恶,我们也要跟他作恶吗?不可以,那就完全错了。佛家里面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众生要做坏事、众生想杀人,你跟他一道杀人,众生想偷盗,你帮助他偷盗,你随顺,这就错了。这样就是什么?叫「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慈悲是本,方便是门,为什么又说祸害、下流?这里面就是,你随顺的是众生自性,这是善的,这就是本,这就是方便;你要是随顺众生的烦恼,随顺众生的恶业,你就是祸害,就是下流。不能不辨别清楚。

 

随顺是智慧的随顺,理性的随顺,不是感情的。感情的随顺,人情的随顺,没有不坏事情的。我们学佛,要明这个道理。自性本具的,我们常讲,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我们要随顺这个。真诚的反面是虚伪,清净的反面是染污,平等的反面是傲慢嫉妒,正觉的反面是愚痴,慈悲的反面是自私自利,那个不能随顺,我们要懂这个大道理。庄严国土,是要随顺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才是庄严国土。所以综观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每一愿就是众生本具的智慧德相。由此可知,还是以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庄严诸佛净土,心土不二,因果同时,理事不二,所以他感应这么快,愿才发完,希求瑞相立刻就现前,道理在此地,这里头一丝毫的迷信都没有。所以空中赞叹,「决定必成无上正觉」。一丝毫的疑惑没有,你看这个句子多肯定。

 

这个赞叹,说实在话,并不是赞叹给法藏听的,你要是这样去会,你就把意思错会了。这个赞叹给谁的?给我们的,我们在这里面体会得:「要这样的修行,决定成无上道」,这个赞叹就是诸佛如来、龙天善神在劝我们修净土而已,真正的意思在此地。不可思议的因,决定得不思议的果报,因圆果满。这个法门,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不是念佛成佛的,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所以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修到最后要成佛的时候,统统归念佛法门。这是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华严经》经文上讲得很清楚,十地菩萨,这是《华严经》到了高层,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始是初地,终是等觉,十一个位次,这十一个位次修什么法门?念佛法门。念佛就成佛,念菩萨就成菩萨,这不就是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吗?念什么就变现什么。

 

现在是七月,鬼门关开了,鬼都出来了。所以你们很多人常常梦到鬼,梦到家亲眷属机会就多了。为什么?求你帮助超度。你要是梦到家亲眷属,在七月之间超度法会上给他立个牌位,他就是来求这个的,我们要懂得帮助他,这是《地藏经》上说的。你们念《地藏经》晓得,来求帮助的。他为什么不找别人?别人不到居士林来,他求他没用处。你们肯到居士林来,求你有用,你就要帮他立个牌位,我们听经、读经给他回向。为什么到鬼道里去?他念鬼就变成鬼。谁念鬼?虽然没有念鬼,他实质上念鬼,鬼是贪心,他天天想着贪,贪就变成鬼,所以念贪就是念鬼。念瞋恨、念嫉妒,那是念地狱,很麻烦,不可以。我们一定要把念头转过来,念佛,虽然不念阿弥陀佛,念什么?念真诚、念清净、念平等、念觉悟、念慈悲,这就是念佛。你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你决定往生。如果口里念阿弥陀佛,一天到晚念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天念几十万声,心地都是虚伪的,见人都说假话,没有一句真话,心里不清净、不平等,不能往生。古大德讲得好:「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你念佛是形式上念佛,你心不是佛。

 

「念」这个字诸位看清楚,中国文字是智慧的符号。念上面是「今」,下面是「心」。是说你现前心里有佛,那叫念佛,不是在口上;换句话说,你的心跟佛心一样,这叫念佛。佛是什么心?佛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有这个心,你念佛就没有中断过。佛是什么行?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那是佛的行。我们心是佛心,行是佛行,哪有不作佛的道理?一切法从心想生,你这一生就决定作佛。所以这个总结意思很深很长,他真正在此地劝我们,在无量法门当中选择净土法门。选择净土法门之后,要像法藏菩萨这样信入,从这里生起信心,从这个地方入门,我们不需要修三大阿僧祇劫,我们这一生圆满成就。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演这一段。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2月24日14:55:0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929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