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第37集)jingkong老和尚主讲

admin 妙法莲华经评论阅读模式

妙法莲华经  (第三十七集)  1987  台湾景美华藏佛教图书馆  档名:08-001-0037

第37集 A

MP3下载

第37集 B

MP3下载

【佛放一光。我及众会。见此国界。种种殊妙。】

向下这是第二个段落,「请答」,弥勒菩萨请求文殊菩萨回答他的话。前面这几首偈是说出他疑问的几桩事情,实在说就是弥勒菩萨代我们大家来问的,前面说过,弥勒菩萨他还有什麽疑惑的?而是我们众生不了解佛光明当中所现种种稀奇、殊胜的这些事理。底下这就列举事项:

【诸佛神力。】

就是神通之力。

【智慧希有。放一淨光。】

清淨的光明。

【照无量国。我等见此。得未曾有。】

这首颂是说明从佛的清淨光中我们能够见到他方诸佛的神力。这个句法,古德以为这个句法有点颠倒,不顺我们中国人的文法,所以看起来这个意思不明显。如果把句子颠倒一下,意思就更明显了。怎麽个颠倒法?还是这一样句子,『放一淨光,照无量国』,『我』是弥勒菩萨的自称,以及与会的大众,见到他方诸佛的国土,以及诸佛的种种神力,智慧稀有,这个意思就非常明显。前面曾经讲万八千,这是由就众生现量境界上来讲,不出一十八界,所以这万八千就是代表十法界的意思。这个地方是讲到诸佛神力,所以说是无量。意思非常的明显,说明我们藉佛的光明,所见十方法界,以及诸菩萨种种修行、依正庄严、神力、智慧,都是过去所没有见到过的。没有见到过的当然就怀疑。底下一句这就是请求:

【佛子文殊。愿决众疑。】

前面统统是问义,这两句话就是请他答覆。『佛子』,是称『文殊』菩萨,这两个字有广义的意思、有狭义的意思。广义的意思,凡是学佛的众生都叫做「佛子」,就是佛弟子。讲到学佛,我们必须要把定义搞清楚,决定不能把佛学看作学佛,那就错了,佛学不是佛弟子,学佛才是佛弟子。所谓佛学,是把佛教看作世间一般学术来研究它,这个我们叫它做佛学,不是佛子。为什麽?心外求法。学佛的人那就不一样,学佛的人是依佛所说的这些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证实相般若,这叫学佛,这样的人都称之为佛子。譬如我们淨土宗,淨土宗的一切经论,所诠释的理论与修行的方法,它的目的是叫我们证得一心不乱。如果我们依这些理论与方法求证,真正证得一心不乱,这是佛子。如果对淨土宗研究它的历史,研究它的承传,研究它的学说,自己并没有照这样做,这个不算佛子。佛法裡大家一定要注意到,它是行解相应,行解并重的,这是佛子。有解没有行不叫佛子,有行没有解也不叫佛子。那个有行没有解的,俗话常说叫盲修瞎练,那不是佛子,那迷惑颠倒,盲修瞎练。这是广义的讲法。

狭义的讲法,这是称等觉菩萨的,就快要成佛。就好比国王他的儿子很多,只有选一个继承王位的,我们叫他做太子,其馀的这是庶子。也有长子的意思。在现在的法律儿女都平等,在以前不是的,以前这个家裡长子的权大,为什麽?他要继承家业的,底下的这些弟弟妹妹都要听他的,他的权势等于父母差不多的。在此地就狭义的称法,就是有长子的意思,也就是佛第一大弟子,有这个意思。此地这是狭义的称法,也是特别尊重他,文殊师利菩萨。

『愿』是愿望,就是希望,你来替我们决断大家的疑惑。弥勒菩萨虽然提出这个请求,这裡面还有很多意思,文殊师利并没有立刻就答覆,在科判裡面有解释,「伏难」。天台大师说,文殊菩萨虽然是等觉,在菩萨众裡面他代表的是智慧第一,可是弥勒菩萨我们也不能小看他,为什麽?他也是等觉菩萨,而且是释迦牟尼佛的后补佛,这个地位是同等。既然地位是同等,换句话说,他们两位应该差不多。这是第一个伏难,就是说你提出这些疑问,你自己解答就好,何必要我?这个意思是彼此谦虚一下,客气一番而已,所以不立即答。这种他的意思很深,留给我们后人做模范、做典型,彼此之间一定要学到礼敬、谦让,这是有这个意思在。底下这首偈就说:

【四众欣仰。瞻仁及我。】

『仁』就是称文殊菩萨,『我』是弥勒菩萨自称,与会这些大众他们都看着我们两个人。

【世尊何故。放斯光明。】

为什麽缘故放这样的光明?这裡面又有一个问题,就是大众既然是都迷惑,这种迷惑就是说,佛所放的光明我哪裡晓得?佛现在入定,等他出定请教他老人家就好了,何必要我来答?有这个意思。底下一首,弥勒针对这个问题说下一首颂。

【佛子时答。】

『时答』是及时而答,不要把这个时节因缘错过了;换句话说,现在正是你答覆的时候。

【决疑令喜。】

你能够破除大众的疑惑,大家都欢喜,人人法喜充满。

【何所饶益。演斯光明。】

这两句问的是如来世尊,他究竟对我们一切众生有怎样丰饶的利益来放这个光明?放光也有表演的意思,佛放光明必然是对众生有大利益。下面这就相当之客气,这个意思是说,我们地位相当、智慧相等,不妨我们共同来解释,何必一定要推到我身上?有这个意思在。我们看下面一首:

【佛坐道场。所得妙法。为欲说此。为当授记。】

『坐道场』,就是世尊在菩提树下示现成佛,夜睹明星,豁然大悟,是指这回事情,就是说佛示现成佛的时候。成佛的时候他所证得的妙法,证得的妙法一直到现在都没说。我们要以《法华经》,这一般情形来讲,《法华》是佛最后八年所说的。佛说法四十九年,这是佛说法第四十二年才开始讲《法华经》的。他自从证得妙法之后藏在心裡面藏了四十二年,到这个时候才来说;换句话说,所证得的并不立即就说出来。立刻说出来行不行?说了没用处,众生不懂,不能够接受。于是在前面四十二年培养大家的程度,好比办学校一样,办幼稚园、办小学、办中学、办大学,最后到研究所,到了研究所才把他自己所证得的妙法和盘托出,这些学生程度够,有能力接受。这种示现也是给我们做榜样的。所以我们学习要想有成就,诸位要记住,无论世法跟出世间法,一定要有耐心,没有耐心怎麽能成就?愈是高深的学理愈要有耐心,不是很容易就能够得到的。

佛当年是这麽样示现,做这个样子给我们看。我们再看看历代的这些祖师大德、诸善知识,几乎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拿我们近代来说,大家所最景仰的印光法师,印光法师我们看看他的传记,他老人家在普陀山藏经楼就住了三十年,这个时候没有人认识他,他也不求名闻利养,法缘没有成熟,他也不弘法利生。那个藏经楼就是我们现在的图书馆,在从前寺院叫藏经楼,我们现在的新名词叫图书馆,他就是做图书馆的管理员,一做做了三十年。除了是管理这些图书典籍之外,自己就看经。所以我们看他的《文钞》,旁徵博引,世出世间法无不通达,三十年的功夫。到七十岁的时候才被人发现,是有几个很有学问、有地位学术界的名人,到普陀山去游览,看到藏经楼,文人一看到藏经楼一定去看看,看看这裡面藏的有多少经典,去参观。这一接触,与管理人谈了几句话,觉得这个和尚很特别、很特殊,言谈见解与众不同,于是对他生起恭敬心,常常有问题向他请教。

当然他们不能长住在那裡,玩个一、二天就走了,以后就有书信往来,提出问题,老法师就答覆他,答覆都很详细。这些人就把老法师答覆的信件就在报纸、杂志上公开,于是乎人家都晓得普陀山有一位印光法师,他老人家是这麽样出名的。这是我们公认淨土宗最近的一代祖师。他是八十岁圆寂的,你看七十岁才被人家认识,八十岁圆寂,弘法利生不过十年,这十年对于中国佛教的影响,没有第二个人能比得上。我们今天讲讲民国初年这几位大师,像虚云老和尚、太虚大师、谛闲法师,这都是第一流的,跟印光法师比一比还要逊色一点,印光法师的光芒大!原因就是他老人家能够守三十年,如如不动,成就了学问道业,这是做榜样给我们看的。佛为了要把证得的这个妙法说出来,他要等四十二年。现在的人就是没有耐心,学出一点点,恨不得赶快把它抖出去,这怎麽能成就?这是教给我们要有耐心,要晓得等待机缘。下面弥勒再请:

【示诸佛土。众宝严淨。及见诸佛。此非小缘。】

这个意思是说,如来今天放这样的光明,示现种种神通、智慧之相,是过去所没有见到过的事情,前面说了,「得未曾有」。不但是藉佛的光明,我们看到十方诸佛妙庄严的国土,而且又见佛闻法,这个因缘不是小因缘,这是大因缘。弥勒菩萨在此地示现非常谦虚,认为判决这桩大事应该是以大智文殊菩萨来给我们做判决。在这个地方我们就看到这两位菩萨彼此之间这样的谦虚、这样的推让,让一次、让二次、让三次,我们都从这文义裡头能看得出来。末后一首偈这是总结前面。

 

【文殊当知。四众龙神。瞻察仁者。为说何等。】

这个意思就是讲,『仁者』不必再谦让,现在这个会裡面大众都已经聚精会神的在这裡等待着,请你来为我们解释、说明,如来所为的是什麽样的因缘,果真说有什麽样的妙法,还是给我们授记,现在这个时节因缘成熟,不必要再谦虚,给我们说明。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4月17日22:25:3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02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