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第26集|文字MP3|jingkong法师|台湾华藏大专讲座

admin 了凡四训(台湾)评论2阅读模式

【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

 

这个道理说得很透彻,福德的基础就是在自己的心行,自己的心行皆善,不得罪于天地鬼神。如何不得罪?诸位去看《感应篇》,《感应篇》里面写得非常的清楚。底下,『虚心屈己』,这是非常的重要,就是说你要谦虚、要懂礼,礼是讲曲,委曲婉转,自己要多受一点委屈。你看看《礼记》里面所讲的,「礼也者,自卑而尊人也」,礼的精神就是如此,自己卑下,尊重别人,这就叫礼,这个屈己就是这个意思。你这样做,天地鬼神没有不尊敬你的,这才是受福的基础。那个福报来了,那是真正的福报。『彼气盈者』,气盈就是盛气凌人,盈是充满的意思,『必非远器』,他不会有远大的前途。纵然他有福报,他也没有法子享受;换句话说,富而不乐,他虽然有富贵,他不快乐,他很痛苦,很痛苦就是不能享受。富贵要快乐,那才叫真正的福;富贵不乐,那倒不如贫而乐。

 

【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

 

这是说稍稍有一点学问的人,有一点见识的人,必定不忍心『自狭其量』,就是把自己的心量界限画得那么窄小,心量小的人没福,福报之大小与心量成正比例。佛的福报为什么那么大?你看佛的心量多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佛的心量。为什么把自己的心量画得那么小,两个人都不能兼容,还谈什么福报?那个福要从哪里修起、从哪里积起?诸位要想修福,你看这个地方就告诉你,你一定要把你的心量拓开,迎接你的福。心量窄小是排斥自己的福报,福来了也把它拒绝掉了,这叫真正的无福之人,真正是个愚痴糊涂人。

 

【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这是再结归到谦德,这一篇的题目是「谦德之效」,结归到谦德。谦是什么?『受教有地』,谦就是地,有谦就能够接受别人的指教。效果呢?『取善无穷』,能够接受别人的善言、接受善行。所以说『尤修业者』,修业就是求学的人,『所必不可少者』,这是非常重要的。

 

【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这是末后一段,这几句很重要。佛法里面讲得更清楚,「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们学佛在佛门里面有求不应,佛菩萨不灵了,不但怨天尤人,连佛菩萨也怪起来了,也有了不是了,这个罪过就大了。不是佛菩萨不灵,是我们自己没有依教奉行,所以他才不能感应道交。果然感应道交,当然是有求必应。你看《普门品》,你看看《楞严经.观音圆通章》,都是讲三十二应身,求什么就得什么,这是世法里头说的,世法也是据佛法而来的,世出世间法在理上讲是通的。诸位读《金刚经》应当明了,四相不破这就叫世法,破了四相、破了四见,那就叫出世,可见得理事皆相通。所以说,『有志于功名,必得功名』,这就是你自己修善积德,这是因,而你的愿望?我积善积德,我愿意得功名,功名是果报,必然会结果。如果你修善积德,你这个志愿不在功名,你在富贵,我不愿意做官,我想经商,我想发财,你一定发财。三业修善之因是一样的,果报是随心所愿,想求什么就得什么。人不可以无志,要立志,『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志向既然立定了,就得好好的修。志就是愿,我们佛法里面讲的愿,先要发愿,发了愿之后要修行。

 

『须念念谦虚』,这是行里面最重要的,换句话说,谦虚两个字一刻都不可以离开的,要念念存在心里面。『尘尘方便』,尘尘是说的无微不至,最微小的,尘土是很微小的,也就是讲的事事要方便,要开方便之门。这样『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可见得谦虚方便就能感动天地鬼神,而造无量福。这一句岂不是又反过头照应前面第一句所举的《易经》里面的谦卦,六爻皆吉,《书经》里面讲的,「满招损,谦受益」,前后照应得很周到。

 

【今之求登科第者。】

 

这就是当时的话,现在一些求取功名的人。

 

【初未尝有真志。不过一时意兴耳。兴到则求。兴阑则止。】

 

这就是讲一个人意志不坚,换句话说,他没有一个正确的目标,所以他一生不能成就。举科第这一端,其余的大家就以此类推。所以一个人一生要有志,志不立,好比那个大船在海里面航行没有目的地、没有方向,诸位想一想,那个船走到哪里去?他怎么会有成就?凡是有成就,他一定有志,而且有坚强的意志,换句话说,非达到不可。佛门里面讲愿力不可思议,有愿必成。那个恶愿坚强都会成就,何况是善愿?善愿还有天地鬼神加持,恶愿天地鬼神不加持,不加持,你那个心地要坚决,还是会有成就。可见得这个愿很重要,愿是领导行的。这是说世间一般没有成就的人,追究其原因,绝大多数的因素是志不坚固。他是举当时这些求登科第的,说『初未尝有真志』,并没有真实的志愿,不过是一时意兴,看到别的朋友去考了,我也去试试,这么样去的;换句话说,没有真正诚心去。『兴到则求,兴阑则止』,意气用事,欢喜了,好,去;兴趣没有了,算了,所以一事无成。

 

我们学佛也是一样,学佛跟此地求登科第的,实在讲没什么两样,应当要发心,立定一个目标,求生净土,决定生净土;求明心见性,决定明心见性,他这样才会有成就的。念了几天佛,那个说参禅好,好,念佛是老太婆的事,没什么意思,参禅去;参了几天禅,那个人说学密好,即身成佛,好,我就到那里学密去,学了一辈子,还是三心二意。你问他认真学什么?不知道,他怎么会有成就?从来就没有一个目标。看看古人,念佛念了没多少天,得一心不乱了,我们为什么得不到?因为从来就没有发个心,我要想求个一心不乱,所发的心都是古人讲的露水道心,太阳一出来就晒干了,没有了,就是这么个道心,还会成就吗?同修们当中我也见过不少,像研究教的,研究个几天不干了。所以说意兴来的时候就想求,心里很高兴,兴阑就完了,所以不能成就。

 

这桩事情确确实实不但是要谦虚,而且要有耐心,目标定了,怎样艰难困苦都得要忍受下去,才会有成就。诸位看看《禅林宝训》里面,多少宝贵的教训、例子,古来这些大德哪一个不是吃尽了苦头?你看人家那一种忍辱、忍耐的精神,我们今天能不能比得上?而后就晓得我们为什么没有人家那样的成就,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的愿没有人家的坚强,我们没有人家那么谦虚,没有人家那样的忍耐,如果这三个条件跟古人一样,你的成就绝不在他之下。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4月28日19:16:1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2341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