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23集 文字/mp3)jingkong法师讲于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admin 楞严经评论3阅读模式

楞严经  (第二十三集)  1979/9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7-001-0023

第23集A

第23集B

【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

 

这段经文是世尊指出阿难尊者所用的心决定是妄心,不是真心。指责阿难,实在上说就是指责我们大众,因为我们像阿难一样,无始劫以来都把这个能够推想、能够思惟的,无不是执着以为这就是我们的真心。我们在日常用事是用这个心,现在我们学佛,学佛修道还是用这个心。必须要晓得,日常生活用这个心,结果才有六道的流转、生死的苦果;再要用这个心去修行,楞严会里面讲得很清楚,最高的也只能修成一个阿罗汉,小乘的阿罗汉。小乘阿罗汉是什么境界?前面一句说得很清楚,「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这是不究竟的,这是没有见道,不要说是证道,道还没有见到。阿难在楞严会上,可以说他是梦醒、觉悟了,发心要求如来果地上的大定;换句话说,要发心真正的学佛,希望自己也能像佛一样的,契入佛的境界,这种心是非常稀有而难得的。阿难既然发心,佛是大慈大悲,如来所证的是真实的果地,真的果一定要真心才能够相应,如果我们还用妄心求真实的果,这是决定求不到。经文从开端一直到现在,都是辨别真心与妄心。实在是这个妄心为我们久远劫来使用惯了,现在虽然听佛讲的很有道理,可是依旧不能够舍弃。阿难尊者是如此示现,而我们自己想想,是不是确实不容易放下?信是信了,放是放不下,这才使世尊一而再、再而三不厌其烦的详细给我们开导。

 

第一句说,『我非敕汝执为非心』,这个意思就说,我不是故意的来责备你,叫你舍弃你的执着,故意说这个不是你的真心,不是佛故意说的,而是事实是如此。所谓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我们能够思惟、能够想象的,在唯识里面讲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从哪里来的?还是唯心所现,还是因心成体之物。诸位要晓得,不但第六意识,连阿赖耶都是真心所现之物,何况第七识,何况前六识?这种道理,实在稍稍涉及佛法的人都能够说得出。但是讲到功夫,功夫就是转识成智,有几个人能够真正的在做这个功夫?也有些人很想转,不知道怎么转法。为什么说他不知道怎么转法?就是说他不会用心,还是用第六识,用这个妄心,妄心怎么能转妄心?没有法子转的。妄心转妄心只有增长虚妄,所谓是增长邪见与烦恼,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佛在这部经里面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仍然执着能够攀缘想象的以为是自己的真心,那就是认贼为子,是错的;如果要执着这个不是真心,那又好比离开波浪去找水。在这个时候,诸位想想我们要怎么办?执着是错误的,不执着还是错误的。如果这个意思一下会不过来,我们还举古来祖师的比喻,譬如「以金作器,器器是金」,执器就是金是错误的,不可,离开器再去找金,也找不到。这里面我们应当要有个悟处,悟处在哪里?问题是在有没有执着。执着是个妄情,所谓虚妄的情执,破了这一层妄情,一切法哪一法不是真实法!去了执着,波原来就是水、水就是波,水波不二。去了情执,相就是性、性就是相,性相一如;正如同金就是器,器就是金,金器是一不是二,这就叫做会用功。

 

佛在此地教给他,再往深一层去观察,所以说『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这就是教给阿难尊者,将分别觉观微细揣摩,究竟它是真还是妄?离开前尘,它是有体,还是无体?前尘是指境界,五根对外面色声香味触,这是外面的五尘境界;意根对内,五尘落谢的影子是对内,所以叫法尘的境界。前面五根要是离开五尘,根尘不偶的时候,前五识不能够生起,这个道理我想诸位都晓得。第六意识要不缘法尘,第六意识也不会存在,为什么?它没有自体,可见得它是妄。离尘还要有一个独立自体,那就是真的。如果在我们微细揣摩之下,前五识是个断灭相,比较容易觉察得到,为什么?那个相粗。譬如眼识九缘生,耳识八缘生,相粗容易觉察到,我们前五识是有断灭的。既然是有断灭,就是有显著的生灭,这不是真的,真的怎么?真的是不生不灭。第六意识不大容易能够观察到它的断灭相,为什么?它的相续相比前面五识要来得细密,睡了觉它还会作梦,梦里面的作用是第六意识的作用,比前面的五识要微细得多,它分别、攀缘的境界也非常的广大,内外都能缘,难怪一切众生把它当作真心。佛在此地叫我们微细揣摩,粗心大意是看不到的,细心去观察才能够发现到它的真相,真相就是离尘无体。「微细揣摩」这一句是提醒阿难尊者,提醒阿难当然就是提醒我们,怕我们被佛逼到这个地方走投无路,茫然而无所措,所以佛在此地点醒一句,这个点得好,叫我们不必再找别的途径,不要再打歪主意,像阿难前面七番破处一样胡思乱想。「微细揣摩」这句,实在是教我们就路还家,妙极了!叫我们自己辨别这个心是真是妄。

 

下面怕我们还看不出来,还体验不到这个境界,所以佛再引导我们,『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凡夫、外道、小乘、权教菩萨,都是将分别觉观认作真心,经过这样一次勘验,我们才晓得分别觉观是因前尘而有的。既有能生的六尘,才现出所生的六识,六识是妄心。如果离开六尘境界,这个六识就没有了,这就是显示出这种分别是虚妄的,所以叫做虚妄分别,虚妄分别就是妄想。真如本性里面,也就是真心当中决定没有前尘,真心理体里面也决定没有妄想。佛在此地很肯定的告诉我们,这个分别心是「前尘分别影事」,你看看连阿罗汉、辟支佛他们所证得的境界还是分别影事。上一次跟诸位说过,在六结三空里面,阿罗汉是分别第二个结,静,幽闲是静,内守,守就是分别执着。明心见性有六个结,阿罗汉才住在第二个结里头,他去明心见性还相当的遥远,他还要透过四关才能够见性。说到这个地方,我们要想明心见性谈何容易?我们能修到罗汉就不错了,罗汉距离见性还遥远得很。

 

诸位要能够想到这个地方,你才会相信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的,末法时期的众生舍了净土,全都是高谈阔论,也全是纸上谈兵无济于事,无论哪个法门都不会有成就。幸亏有这个净土法门,我们才有救。净土法门的好处在哪里?唯一的一个特色就是带业往生,不必断惑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我们生在这个时代,你要说不修净土,修其他的法门,试问问你有多大的能耐?我们不要说得太高,就说内守幽闲,能不能做到?做到也不过阿罗汉而已,距离圆初住还非常的遥远。所以我们要认识自己,要晓得自己的根性,取净土法门决定正确。纵然取净土法门,净土的道理还要懂得,方法不可不知,我们在这一生才能成就。如果盲修瞎练,成就还是很困难,这是我们读到这个地方才知道真正的不容易。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3月6日12:17:4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930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