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集/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第2次宣讲)悟道法师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第二次宣讲)  悟道法师主讲  (第三十八集)  2014/3/3  台湾华藏净宗学会  档名:WD15-005-0038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诸位同修,及网络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请大家翻开经本第二十二页第三行,从最下面一句看起,从最下面:

 

【十二者。意欲所求皆悉称遂。】

 

从这里看起。好,我们昨天讲到这一段没讲完,今天接着来继续来学习。这个第十二种善生,持诵大悲咒所得到的第十二种善生,第十二种就是『意欲所求皆悉称遂』。「意」就是我们一般讲心里的意愿,愿望,心里想要求的,「欲」是需要、必需,我们一般有这个愿望所求。在我们生活当中所求的方面也很多,像经典上讲的,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经上,我们在大乘经上,在《楞严经》、《药师经》,很多经上大部分举出这几个例子。当然这几个是一个代表,代表我们生活上所有一切的需求。我们持诵大悲咒,我们想要求的都能满愿,「皆悉称遂」,「遂」就是能够满愿,能够遂心如意。

 

过去我们净老和尚在讲席当中,最近比较少提,过去早年讲经,在十年前讲经,也还常常提到。早年,还没有景美华藏佛教图书馆那个时候,很早了,大概我听经之前,我听经是十九岁听经,可能前一年、二年,我们老和尚那个时候在西宁南路法华寺讲《地藏菩萨本愿经》,那个时候我还没有接触到我们净老和尚讲经法会。之后听经,听他老人家常常提起才知道,那个时候大概四、五十年前,大概四十七年前,在西宁南路讲《地藏经》,听说当时广钦老和尚也去听过。好像基隆有一个法师常常去听,听经,我们师父上人他在讲《地藏经》,就讲到「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就是你在佛门里面,不管你求什么愿望,都会有感应,佛菩萨都会加持,都能够满你的愿。

 

这个法师听了一段时间,常常听我们师父讲这个有求必应,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有一天,法师就请问我们师父上人这个问题,他说听法师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们佛弟子有什么求愿,佛菩萨都能满我们的愿,都有感应。但是他有怀疑,他说我求观音菩萨求一个电冰箱,求了三年都没感应,都没人送电冰箱来。他说这个有求必应好像没有感应,他天天求,求了三年求个电冰箱都求不来。当时我们老和尚就问他,你常住住几个人?他说他自己一个人,自己一个人住一个房子。我们师父就回答他,他说你一个人用不到冰箱。菩萨看你只有一个人,不需要用到冰箱,所以就没有感应了。这是过去我们净老也常提这个故事,这都真人真事。

 

另外早年他亲近章嘉大师的时候,章嘉大师也曾经告诉过他,就是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求什么都会有感应,佛菩萨都能满你的愿。但是当你求没有感应的时候,就是自己有业障没有消除,自己业障障碍住,不是佛菩萨不帮忙、不加持,你自己有业障障碍了。所以必须忏除业障,自己业障忏除了,感应就现前了。所以我们学习到第十二种善生这一段,我们就要知道这个道理,我们要求什么愿望,在佛菩萨面前求,没有感应,这不是佛菩萨不加持,是我们自己业障障碍住了。障碍住就是要消除业障,要忏除业障,忏悔业障,业障忏除了,感应就现前。所以忏除业障是我们学佛修行主要的一个功课,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摆在第四个,第四愿,忏除业障。

 

忏除业障,可以说从凡夫地修行一直到成佛,实在讲修的都是忏除业障,每个阶段这业障都要忏除。从最重的业障,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三大类的烦恼,都是业障。我们现在这三大类的烦恼,见思烦恼我们也谈不上断,那个断真是忏除。我们现前只能做到伏断,伏烦恼,把这个业障降伏住,让它不要起现行,这样就会有感应。我们现前要做到伏断不是灭断。断烦恼是灭断,业障是灭,都没有了;伏断是暂时伏住,烦恼还在,但是它不起现行,这叫伏断,这都忏除业障。所以忏除业障也是我们当前大家要学习的一个主要功课。

 

在《了凡四训》里面有「改过之法」,前面讲「立命之学」,接着就讲「改过之法」,改过就是忏悔业障。忏悔业障有忏悔业障的理论、方法,忏悔业障的法门也很多种,有分事忏、分理忏。《了凡四训》讲「改过之法」,从心改,从心改就是从心忏,从理改是从理忏,从事改就事忏,这层次也不一样,效果也不同。大悲咒古大德也编一个大悲忏。总之,我们自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根器的方法来修学、来忏除业障。因为各人的根器不一样,各人的生活环境也不一样,各人的时间也不一样,所以忏除业障的理论、方法明白之后,这个方式上自己可以选择,选择自己适合现前生活环境、适合自己的根器这个方法来修学,这就有明显的效果。所以这个道理我们也必须要知道。我们求要懂得求的理论、方法,这个理论、方法讲得最具体的还是《了凡四训》,《了凡四训》第一篇就「立命之学」。所以我们念大悲咒,求这个愿望,我们可以根据《了凡四训.立命之学》这个原理来修学,必定有感应。你看《了凡四训》在「立命之学」云谷禅师给他开示,这段我们也提出来,补充这个地方的一个批注。

 

《了凡四训》云谷禅师教了凡改造命运,他这个道理听明白了,知道命自己造的,命运自己制造的,自己也可以改变、可以改善。云谷禅师教他记功过格,他第一次发愿修三千件善事,每天登记,「善则记数,恶则退除」,加减乘除,每天有做好事、有做坏事,加减乘除。「且教持准提咒,以期必验」,每天断恶修善做好事,又教他念准提咒,求佛菩萨加持,让他能够有应验、有感应,我们一般讲灵验。「语余曰,符箓家有云,不会书符,被鬼神笑,此有秘传,只是不动念也」。云谷禅师教了凡是教他持准提咒,准提咒也是观音菩萨示现的,比较短,只有两行,咒语只有两行。我们寺庙一般道场早课出食都要诵个准提咒,这咒语不长,很好记,大悲咒就比较长,八十四句。

 

教他持准提咒。云谷禅师给了凡先生讲,说符箓家有云,符箓家就是道家道教画符的,画符箓的。道家的画符有很多,符箓家,就是画符,道士要会画符。道士如果不会画符,那就会被鬼神看笑话,当道士不会画符会被鬼神看笑话。但是我们看大概道士都会画符,以前小时候常常跟我母亲去那个庙,道士都会画符,那个符种类很多,安胎符、止血符,很多种类。但是好像看起来大家都在画符,但是这当中有会画跟不会画的,会画符的人,鬼神看到他就尊敬;那不会画符的人,鬼神看到他就是笑话他,甚至去跟他开玩笑。所以不会书符被鬼神笑,这是符箓家讲的。怎么样才叫会书符,怎么样才叫会画符?此有秘传,只是不动念也。这个当中有个秘传、秘诀,我们一般讲秘诀,云谷禅师给了凡先生讲这当中有个秘诀,传授给你,这个秘诀是什么?只是不动念也,只要你心里不起心动念,这就是秘传。

 

「执笔书符,先把万缘放下,一尘不起」,就是你拿起笔来要开始画这道符,你心里什么都不要想,先把万缘全部放下,什么都不要想,一尘不起,就一念不生。「从此念头不动处」,从此就从这里,这个念头不动,你心所有的念头先放下,这个时候念头不动,笔下去一点,「谓之混沌开基」,那一点叫混沌开基,一笔点下去,然后一直画到这一道符画完成。「由此而一笔挥成,更无思虑」,就是你点下去一直画到这道符画完成了,这过程没有思虑,没有妄念夹杂在里面,「此符便灵」,就是说这道符就灵验了。「凡祈天立命,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祈天立命就是这里讲的「意欲所求」,这就是《了凡四训》讲的祈天立命,你有所求,你要用什么心态去求。这就是教给了凡先生,也是教给我们。要从无思无虑处去感格,你不要有思虑,不要有妄念夹杂在里面,这样才会有感应。

 

儒家、道家都懂这道理,你看他引用《孟子》讲,「孟子论立命之学,而曰夭寿不贰。夫夭与寿,至贰者也,当其不动念时,孰为夭,孰为寿。细分之,丰歉不贰,然后可立贫富之命;穷通不贰,然后可立贵贱之命;夭寿不贰,然后可立生死之命。人生世间,惟死生为重,曰夭寿,则一切顺逆皆该之矣」。这一段云谷禅师引用《孟子》讲的,论这个立命之学。当我们不起心、不动念,那什么是夭、什么是寿、什么是穷、什么是通?都没有了,这些妄念全部放下,这样才能够立命。所以下面讲,「至修身以俟之,乃积德祈天之事」,修身就是修行。「曰修,则身有过恶,皆当治而去之;曰俟,则一毫觊觎,一毫将迎,皆当斩绝之矣。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实学」。修身就是我们的身口有过恶就把它对治,治而去之,就把它改过来,这叫修。俟就是等待的意思,但是等待,你的心不能有觊觎,不能有将迎,这心里不能一天到晚,我求的愿怎么到现在还没有感应?到底还要多久才会有感应?这又觊觎、又将迎,这妄念一大堆。自己妄念起来就变成一个障碍,跟佛菩萨感通就产生障碍。所以这些都要放下。如果能够把这些都放下,不觊觎、不将迎,这些妄念一起来就把它斩掉,不让它起来。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实学,到这地位就达到先天之境,这就是真实的学问,实学就真实的学问。

 

但是我们凡夫这个妄念,你不要刻意去想它都会跑出来,这个道理我们是知道,但是要做到直造先天之境,对我们来讲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了凡先生也跟我们一样,云谷禅师也知道,所以就跟了凡先生讲,「汝未能无心」,你还不能做到无心,无心就是无思无虑,不起心、不动念,你现在还不能做到无心。「但能持准提咒」,那不能做到无心就是教他,但就是你只要能够持准提咒,「无记无数,不令间断」,云谷禅师教了凡,持准提咒,就是给他讲不要计数。蕅益大师教人念佛要计数,一天要念一万、两万要定个数,每天都要念到这个数字。计数跟不计数这个看各人,都可以,这只是一个方法。所以现在很多人念佛、念咒,现在都有计数器,念一句单击,念一句单击,念一句单击。然后现在还有像计算器一样的,那个按了你一天念几句都可以计算出来,念咒也是可以计数。以前没有这个计数器,都用念珠来计,像念珠一百零八颗,念一串就是一百零八句。如果咒念一遍拨一颗,念完一串就是一百零八遍,以前都是用念珠来计数。所以计数、不计数都可以,看各人的情况,这也不一定说人家不计我们就跟着不计,人家计我们就跟着计,这个不一定,因为佛没有定法,就是随各人。你看你计数效果比较好,还是不记效果比较好,只要你能达到这个效果,达到这个目标,计数、不计数都可以。云谷禅师教了凡是教他说持准提咒,但是不用记,你不要管它念几遍。

 

「不令间断,持得纯熟,于持中不持,于不持中持,到得念头不动,则灵验矣」。云谷禅师教了凡持准提咒,说你就不用计数,但是不要间断,一天二十四小时不要间断。不间断,就是不一定要出声,你默念也可以,就是你心里不要间断,晚上睡觉,睡着了那随它去,起来接着赶快再念。有事情的时候你去处理事情。如果这个事情不用思考,也可以一面做事一面念。如果要思考,先放下,等到这个事情办完了你再提起,咒语继续念。二六时中总是不断的提起准提咒。我们念佛人就用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提起一句佛号,或者南无观世音菩萨,有人专念大悲咒就持大悲咒,或者其他的咒语都可以。不管你持什么经、什么咒,什么咒语,或者佛菩萨的圣号,这个原理原则都是一样的。所以持得纯熟,于持中不持,于不持中持,就是你刚开始,你都要提起去念,不然它又忘记了,又断掉了,所以你要常常提起。提到很纯熟了,你不刻意去念咒,咒语它自自然然就在心里一直出现。我想我们同修,念佛的同修,都有这个经验,念得比较熟悉了,这个佛号有时候你没有刻意去念,它自自然然会在心里一直出来。

 

但是我们于持中不持,于不持中持,必定你要持到我们心里的念头不动,那效果就出现了。如果我们念头还会动,还会夹杂在里面,这就会被我们妄念障碍。有这个妄念还要再继续用功,一定要念到念头不动。像我们念佛只有佛号,这在念佛法门来讲叫功夫成片,功夫已经打成一片。当然这也需要一段时间。一般如果真正能放下万缘,真正用功,三年,三年可以打成一片。古来一些祖师大德有三天、七天的,这也有,最长三年,能打成一片。所以念经、念咒、念佛同样一个原理,你只要念到念头不动就灵验了。不管你念哪一尊佛菩萨的名号,或者念哪个咒,或者念哪一部经,这个原理是在这里。念一部经要念到念头不动,这个难度是比较高,你说一部经,我们不要讲长的经,就念一部《弥陀经》,我们念一般是十五分钟,这十五分钟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这样一遍念下来十五分钟的时间,能不能不起一个妄念?这都不容易。更长的经,像《无量寿经》、《地藏经》,这个长的经一遍下来,这当中不夹杂一个妄念,这就更难。

 

所以过去明朝戚继光将军,他专持《金刚经》,每天早上都要诵《金刚经》,诵很多年了,也诵到很有心得。他有个部下过世了,给他托梦,请戚将军为他诵一部《金刚经》回向给他,帮他超度,他就能往生到好的地方去。他作了这个梦,第二天早上起来他就诵《金刚经》给他这部下回向。诵到一半,他的婢女送茶进来,送茶进来他远远看到了,就给她比个手势,心里动个念头说不用。那天晚上又梦到他这个部下来给他托梦,他说我今天有帮你诵经回向了。他说那很可惜,我只得到半部,《金刚经》只有得到半部的功德。戚将军就跟他讲,我明明是诵一部怎么会半部?他说你诵一部没有错,但是你诵到一半这当中夹杂不用两个字,就变成半部,明天还是拜托你再帮我诵。后来第二天,他就交代他的家人,我明天早上要诵《金刚经》给某某人回向,这个时间你们就不要进来,也不要给我送茶水,他把这个事情告诉他们家人。所以第二天早上大家就知道了,知道这个诵经的时间就不来打扰他。他专心诵这一部《金刚经》,从头诵到尾不起一个念头,就是像这里《了凡四训》讲的,不起念,那就灵。诵经不起念头也灵了,诵咒不起念头也灵了,念佛不起念也灵了。那天晚上又梦到他的部下来给他感谢,他说将军,非常感谢,你诵《金刚经》给我回向,我已经得到一部完整《金刚经》的功德,他要往生到好的地方去,来给他告辞,给他致谢。

 

《金刚经》经文不是很长,比《无量寿经》、《地藏经》都短,大概五千多个字。所以诵一部经不起一个念,那这部经就灵了。但是这个经文总是比咒语要长,长时间不起一个念头,这个难度比较高。咒语就比较短,短时间不起一个妄念,那就比较容易了。比如说我们这一部《大悲心陀罗尼经》,你从这个经文,从「如是我闻」念到「信受奉行」,这个时间就长了,这个过程你要不起一个妄念就比较难。你只有念里面大悲咒这一部分,念一遍大悲咒不起一个念头,这比较容易多了,这时间比较短。念佛、念菩萨的名号,那时间就更短。所以古大德讲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为什么?念佛那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六个字,那是最短的。因此念佛是所有修行法门是最方便的。但是念佛也是要持续一个时间,效果会比较好。当然你念一句,这个一句不起一起妄念,这个比较容易;但是你念了两句,这可能当中又夹杂一个妄念进来。

 

所以过去李老师,我听说,李老师曾经在台中莲社也给同修定一个早晚课,他的早晚课很简单,早课念一百零八句的佛号,晚课也念一百零八句。听起来这个一百零八句佛号时间也不长,应该很容易做到。但是他有条件的,什么条件?就是我们念一百零八句的佛号,你一定要计数,他的条件就是不能夹杂一个妄念,这个一百零八句念完了,不能夹杂一个妄念。如果你念到一百零七句突然跑出一个妄念,前面一百零七句不算,重来。这个功课要做到好,那也相当不容易。但是这种训练的方法,训练我们不起妄念,这个也很有效。所以你念一百零八句,这个时间不是很长,不起一个妄念,你这一百零八句佛号效果就出现了。

 

所以我们二六时中能够念佛,或者念咒,念这个大悲咒也是一样,你看「意欲所求皆悉称遂」,称遂就是,你念大悲咒也是跟念准提咒一样的,于持中不持,于不持中持,到得念头不动则灵验矣。你念大悲咒,你要给观音菩萨求什么?观音菩萨后面有四十只的手印,每一只手你要求什么?每一只手都有一个愿望;有这个千手,千手是一千只的,那就更多了。如果你要求某一桩事情,就看哪一只手,你就对着那一只手就念大悲咒,念念念,念到念头不动就感应了。以前小时候我看漫画书,看阿拉伯神灯,那个神灯一摸,两个巨人跑出来,你要什么就给你,以前看了就像看神话一样。现在学佛了,这个真有其事,我们看观音菩萨那个手,看哪一只,你要求什么,看你的愿望是什么,你就找跟你要求那个愿相应的那只手。这后面会讲到。但是原理就是要念到念头不动,那你就灵了,你要求什么都能够满你的愿。意欲所求皆悉称遂原理就在此地。

 

经典上讲求的方面很多,我们现在简单举出根据经典讲的长寿,求长寿。这在《观音菩萨本迹感应颂》,我挑的一、二个公案,大家来分享。公案在《法苑珠林》这个书里面,都是记载佛门一些公案。在《法苑珠林》,唐朝有一个叫陆仁倩先生,病革,这个病就是病得很厉害。「知为乡人赵某荐作冥官,案成当死。仁倩画观音像于寺壁,乃免」。这是《法苑珠林》一个公案,唐朝陆仁倩先生生病了,病的时候,他知道他们的家乡有一个人姓赵的,这姓赵的人已经过世了,大概在阴间做冥官,在阴间做官。这姓赵推荐陆仁倩,大概他介绍给阎罗王,请阎罗王找陆仁倩也去阴间当冥官。案成当死,案成就是他阴间这个案成立,这个陆先生就要死了,死了才能去阴间当官。他知道这个事情,后来仁倩他就画观音像,画在寺院的墙壁,发心画个观音像。乃免,他就避免到阴间去当冥官。

 

下面这也是这样同样一个公案,「新齐谐。蒋心余,官中翰时,梦隶持帖请,随至一庙,乘泥马御空而行。未几马落阶下,宏敞如王者居,殿左匾曰天堂,轩轩大明。右匾曰地狱,深黑不测。狱有井,人自投入。王召蒋入,曰我任满当去,公瓜代矣」。这一段是讲,这有一位蒋心余,他官中了翰林,他梦到一个官吏持帖请,拿一个请帖请他去,他就随着他去到了一个庙。乘泥马御空而行,那个马是泥土做的。未几马落阶下,未几就是没有多久的时间,马牠腾空在飞行,没有多久这马就下来了,停在一个大殿的阶下。这个大家如果去过双溪,经过平溪,平溪那个庙很多,我每次到双溪去都经过那个庙,那个庙有一匹马上面骑着一个将军,大概就是神庙。蒋先生到了这个地方,看到大殿宏敞如王者居,宏就是很宏大宽敞,好像国王所居住的殿堂。

 

这个大殿左边一个匾额写着天堂,轩轩大明,就是天堂,左边写天堂这个地方一片光明。右边那个匾写个地狱,地狱下面一看,深黑不测,深不见底,乌漆抹黑的。狱有井,人自投入,地狱有一口像井一样,人走到那边自己就投进去了。王召蒋入,这个王,我们就知道,是阴间的鬼王。鬼王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佛给我们讲得很多,鬼王有大鬼王、有小鬼王,看他管辖的地区。一般我们中国的五岳,第一个就是东岳大帝,东岳大帝好像管三、四个省,东岳大帝是排第一个,这就是我们佛经讲的鬼王。《地藏菩萨本愿经》讲的鬼王,阎浮提大鬼王,这个大鬼王又有小鬼王,有阎罗王,在《地藏经》讲得很清楚。这个王当然就是鬼王,他被这个鬼王找去了,鬼王就跟他讲,我任满当去,说我这个任期快满了,我要离开这里,离开阴曹地府到其他地方去。公瓜代矣,你就要来代替我的位置,换这个蒋先生他去当鬼王。

 

「蒋曰我母老子幼,事未了,胡能来」,蒋先生讲我的母亲还很老,上有老母八十几岁,儿子还小,母老子幼,母亲老了,儿子还幼小,怎么能来?责任未了。他知道自己到了阴曹地府,他如果去上任,在阳间这边就要死了,才能去,他就讲这个他不能来。「王曰,公有才名,何不达乃尔,世上事要了便了,我已奏帝,无可挽回」。鬼王就跟他讲,公有才名,他说你在世间你做了翰林,做了官,你很有才华,很有名声,是个明白道理的人,为何不达乃尔?不达,就是你怎么这么不通达?世上事要了便了,他说世间上的事情,你要了结就能了结,哪有不能了结的事情?他就跟他讲,他说我已经报告上帝,上帝已经批准了,这不能再挽回。「蒋愠而醒,汗透重衾」,蒋先生就心里很难过醒过来,汗都湿透衣服,「起而坐」,就起来坐。

 

「复梦入冥,殿上设五座」,醒过来,那天晚上睡觉又作梦,又到冥间去了,在殿上,宫殿大殿上设的五个座位。「案积如山」,每个座位上都有案件堆积如山,很多。「吏指第五座曰,此公位」,冥间这官吏指第五个座位说,这就是你要来接的一个位置。第二天又醒过来,好像这个事情无法改变,当然这个心里总是很难过,这也是人之常情。「见师冯静山,诉母老子幼」,他在阴间看到他的老师。在阴间的冥官就跟他讲第五个座位就是你的,他说这是你的位置。在阴间也见到他的老师冯静山,是他的老师也过世到阴间来。看到他的老师,就跟他的老师讲,他的母亲老,儿子还年小,他这个时候来真的是不上不下,家庭责任未了,怎么办?「冯惨然曰」,冯静山也很惨然,很惨然就是说,也很无奈的,就是跟他讲,「我妻少子幼,亦非可来之人」,他的老师说我的妻子还年轻,儿子还很小,我也不是可以来的人,但我不是来了吗?意思就是说他也是死了,他也是不能来,不是说只有你不能来,他也不能来,不能来他还是来了,没办法。

 

「事至此,毋多言,速理后事耳」,他就跟他讲,事情到这个地步就不用再多说,都已经定案,赶快回家处理后事,这个事情交代好,准备来上任!「醒」,就是作这个梦又醒过来了,「往王方伯兴吾家诀别」,醒过来就去王方伯兴吾,跟亲戚朋友告别了,说阎罗王请他去当官了,到阴间去当官,他要死了。「王惊谓面若涂煤,鬼气袭人」,王先生看到他,他的脸好像被涂上一层煤炭黑黑的,这个脸都带黑气,鬼气袭人,鬼的气分这王先生都感受到。「告以梦」,他就把这个梦告诉王方伯,王方伯听了之后,「王劝诵大悲咒」,王方伯劝他说,那你赶快持大悲咒。「乃合家斋诵」,全家持斋诵大悲咒。这个诵大悲咒,他那种诵咒的心情跟一般当然就不一样,因为他不希望到阴间去当冥官,还不想这么早就死。那现在王方伯劝他说,你赶快念大悲咒求观音菩萨加持,可以免掉去当冥官的事情,全家都斋戒诵咒。

 

「夜半」,是那一天半夜,夜半就是凌晨十二点,十二点叫夜半,三更半夜,夜半。「蒋见一轿从空下」,蒋先生就看到有一顶轿子从空中下来要接他的。「舆夫数人」,抬轿子的人有好几个人。「宛来迎者」,有几个抬轿子的人,就是要来迎接他的人。「诵咒逼之」,他要来接他去,抬轿子要来接他去,他就诵大悲咒,他诵大悲咒这些抬轿的鬼就不能靠近。他一直诵一直诵诵到最后鬼都不见了,「若烟雾消散」,就像烟雾就散掉。「逾三年,入词林」,过了三年,他做官做到词林。这个公案过去我们净老和尚也常讲,好像是朱镜宙还是我们师父上人他们家乡,这是民国间的事情,不是很早,是民国年间发生的事情,跟这个一样。他们一个亲戚就是年纪很轻,在阴间岳飞要找他去当文书。但是我们老和尚讲的公案,那没有念大悲咒,所以就被请去了,请去当文书了。他父亲也很不愿意,但是后来也无可奈何。所以自古以来这个公案很多,但念了大悲咒,就得到菩萨加持,他就延寿,寿命延长。

 

我们再讲一个公案,《劝诫类钞》这本书,「太谷程嘉猷,刻观音经,金刚经,并感应篇等,而未施。忽患病,水粒不入,梦大士谕曰,汝四十一寿尽矣,因刻诸经,放汝回,宜即刷印流传。程苏遵谕,病寻愈」。这又是在《劝诫类钞》这本书的一个公案,这是一个姓程的,工程的程,一个程先生。他刻观音经,观音经就是像观音三经,我们现在讲的《大悲心陀罗尼经》,这属于观音经。观音经很多,我们这本《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里面列出很多,属于显宗、密教观音的经典。一般印观音经都是观音三经,特别是《普门品》,自古以来流通最广。程先生他,以前不是印的,是用刻的,刻在木板上面,然后一张一张去印。以前要印这个经,印一本经真的成本都很高,也很不容易,一个字一个字的刻在木板上面。这个刻经,现在南京金陵刻经处,现在还有用传统一张一张的刷的,我去看过。一天大概能够印个十几本线装书。古时候就刻经,现在就很方便用印经的。

 

他刻观音经、刻《金刚经》,还有《感应篇》等,这善书。而未施,就是刻好了,还没有拿出来布施。忽患病,水粒不入,突然他得病,水也喝不下去,饭也吃不下去,这病情严重,水也不能喝,饭也不能吃,这是很严重的病。梦大士谕曰,梦见观音大士跟他讲,汝四十一寿尽矣,他说你四十一岁寿命就到了,就是四十一岁你的寿命到了,你就要死了。因刻诸经,放汝回,因为你印了这些经,做这些好事,放你回去。宜即刷印流传,他那个版刻好了还没有印,还没有印出来流通。好像我们现在计算机制版,制版制好了,还没有印出来流通。大士跟他讲,放你回去,你要赶快印出来流通,才能延寿。程苏遵谕,病寻愈,程先生遵照菩萨的指示,病就好了。所以这个印经也是有无量功德,特别现在《感应篇》这类劝善的书,印了都有功德。

 

下面这是一个出家人,《高僧传》,「高僧传四集:明如幻,有友夏治时,通内典。一日谓幻曰,君唇掀齿露,非寿者相,宜祷观音大士,诵其名号以求寿。幻从之,持名三载,容貌改变」。这是在《高僧传》第四集,明朝一个如幻禅师,他有一个朋友夏治时,通内典,内典就是经典。他这朋友会看相。看相,我们如果你常常留意,你也会看相,这个相看一看,打量一下,这个人有没有福?是福相还是薄福之相?你多看一些大概你也会看。看五官,看眼睛、看鼻子、看嘴巴、看耳朵、看脸部,一般看相算命的。如幻遇到他这个朋友夏先生跟他讲,他说你唇掀齿露,唇掀就是嘴唇往上翘,牙齿都露出来了,你这个相不是长寿相,不是寿者相。宜祷观音大士,诵其名号以求寿,他说你应该去祈祷观音菩萨,念观音菩萨的名号,求观音菩萨给你延寿。幻从之,如幻他就听从他的朋友夏治时先生给他建议。持名三载,他持观音菩萨的名号,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念三年,容貌改变,他这个相貌改了。

 

我们这个相,我们净老和尚讲经常讲,四十岁以前这个相是过去生带来的,四十岁以后这个相就跟这一生有关了。你这四十年怎么修的,你这四十年修的,四十岁以后相好不好跟这一生有关系。如果这一生四十年当中有做一些好事,那四十岁之后你这个相会变好;如果做坏事,这个相愈来愈不好。我自己这个相也不是有福之相,从小多病,也是没福报。所以从小我母亲就常常跟我讲,说我很难带,毛病太多了,我弟弟比较好带,他比较没有毛病。这都是过去生造的业,这业、习气这一生我们都能够去观察得出来。因为我杀生吃肉的习气满重的,从小,我父亲又没有学佛,真的也都是杀生吃肉。吃鱼我就怕没有腥味,我父亲讲,我像猫一样,那个猫没有鱼腥味牠吃不下去。我弟弟他们就不会像我这样,我弟弟他没有出家,在外面做工程,一般都吃喝玩乐的,他烟也不抽,酒也不喝,还吃素。如果不方便就买两个馒头吃了,他也一样过一餐,我大哥他也是一样,我三哥他也在家都能吃素。

 

那我在家,初一、十五,在家里没有煮肉我就吃素,在外面我吃方便菜,有肉就加减吃,不要杀生就好了,做到不杀生,学了佛知道不能杀生。以前还没有学佛从小跟我父亲杀生,学了佛知道不能杀生,身体不好。学了佛之后,知道杀生得多病短命的果报,想想这是应该的,因果相应,因为杀生又爱吃肉。不瞒大家说,我吃肉是吃到出家前一天晚上还去大吃一顿,我心里想,明天开始就没有肉吃了,今天最后一餐,赶快跑去杭州南路基金会旁边那个面摊坐下来大吃一顿,今天最后一餐。出家之后还是常常会想到吃肉。现在吃素已经吃了三十年,出家三十年了。但是在十年前,到澳大利亚,看到洋人吃大闸蟹,那个味道飘过来,还是会想到以前在吃大闸蟹的味道。但是现在那习气还在,那个习气还会想,看到人家炸鸡、桶仔鸡,那个桶仔鸡,以前我是最爱吃的,什么万峦猪脚。现在那个习气还会勾引出来,但是现在真的要入口是会自然排斥,因为有腥味,这就吃不下去。

 

但是那个习气还会想,回味以前吃的味道,现在真的要入口,吃不下去,因为吃了三十年的素食会自然排斥。所以我自己再想一想,这一辈子如果我没有遇到佛法,没有因缘出家,那在家其他的恶业不谈,就谈这一条,大概就够条件短命,就够这个条件,大概现在已经不在人间。出家到寺院,你没得选择,人家都煮素的,穿了这个衣服,你也不好意思去坐在那个面摊。以前在家都穿在家衣服,坐进去,如果不是学佛的人他也不知道,坐在那边大大方方就吃起来了,出家就不行了。所以我三十四岁出家,十九岁听老和尚讲经,十六岁接触到佛法,这六十几年。我这样算一算,我出家大概三、四年,馆长叫我去图书馆,韩馆长有一天带我们到木栅指南宫仙公庙,带我们几个出家众上去抽签。

 

我记得,那一首签不晓得几首,我记得有一句话叫前三三后三三。我看这个签满准的,我三十四岁出家,那就前三三,后三三就是过出家的生活,前三三过在家人的生活,仙公庙这个签也满准的。所以前面三十三年就是在家世俗的生活。但是我有这个听经闻法的因缘,听了十五年的经,有听经闻法的因缘,所以才有出家的因缘。出家之后还是体弱多病,业障还是很重。一直到四十岁以后,出家六年吃了六年的素,一方面在道场服务修点福报,印经,跟老和尚学习印经布施,领众念佛,这样修一点福报,四十岁以后慢慢就有改善,慢慢有改善。所以现在我改善的幅度是很有限,不能跟师父相比,但是总是有一些改变。看看我以前在家那个相片跟现在的相片,的确是很大的改变。

 

就四十六岁那一年大病,出家之后,四十六岁那年大病一次,差点往生了。那个时候我在学习讲《无量寿经》台语的,到新加坡去讲《无量寿经》台语的,那个录像带还在,有录像带为证。你去看看我那个相,就像僵尸一样,那眼睛两个凹进去,你看了会很可怕,我自己看了都满可怕的,现在看一看满可怕。那一年可能我应该是该死了,但是也是佛力加持,大概佛菩萨要我讲《无量寿经》台语的,也有一些老菩萨要听台语的,所以才留下来。不然那年我看就再见了,我也不敢去医院,病了两个月,咳嗽两个月咳到吐血。那个相如果大家有兴趣调给你看,你就知道我不是说假的,你去看看。你去看看,这个人怎么没死?所以那一年大病两个月之后,新加坡居士林李会长请我去讲《无量寿经》,闽南语的,给那些老菩萨听。之前我在台湾汐止莲社、在三重佛学会也是讲台语的。我现在想起来,大概佛菩萨留我要去翻译,把老和尚《无量寿经》翻译台语给老菩萨听,因为我听经比较久,我翻译比较能够抓住老和尚他那个语气。

 

五十三岁那一年又大病一次,也是差一点死,SARS那一年。那一年病得又更厉害,我说上一次,四十六岁病那一次没死,五十三岁病这一次,我说这一次大概差不多了。所以那年SARS,又发烧、又咳嗽,我就到这里四楼,我们住的四楼,现在广师住的那个房间,我门关起来,隔离,也不看医生。那一次大病过了,到前年,二O一二年,检查身体又有四高,现在又患四高。我自己想想这些都是业障,因为这个杀生之业,再想一想,过去都不敢去回想,以前造杀业,实在跟我父亲,在小时候造的杀业吃肉,实在是造得相当之重。现在我们求佛菩萨加持,会改造命运。所以这些公案都值得我们来参考。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先讲到此地。因为求的方面还有很多方面,明天我们再继续来分享。因为这个没有讲详细一点,恐怕我们对这个经义了解得不够,所以必须稍微详细一点。祝大家福慧增长,法喜充满。我们明天晚上见,阿弥陀佛。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19日08:37:3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248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