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入门(第13集)刘克雄教授主讲

admin 汉字入门评论1阅读模式
摘要教授:记得昨天我们下课前,讲到这个「壶」字,觉得它非常漂亮,捨不得翻过去,留到现在。现在看看它,还是这麽漂亮。

汉字入门(刘克雄教授主讲) ◎ 2015.8.2 启讲于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编号: 56-181 / 共 32 次讲演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

教授:记得昨天我们下课前,讲到这个「壶」字,觉得它非常漂亮,捨不得翻过去,留到现在。现在看看它,还是这麽漂亮。接下来我们看下一个字,树师妳帮我读:

学生读诵:酉ㄧㄡˇ。(甲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酉是酒樽的象形。甲文、小篆上像口沿及颈,下像酒樽有花纹的腹。

备注:《说文》:「象古文酉之形。」

典籍所见:(1)方位名。《淮南.天文》:「太阴在酉。」

酉是部首字,凡由酉组成的字,都与酒有关,如:酒、酿、醉、酌等。

板书:

教授:看这个像不像酒罈子?很像酒罈子。由它再演变到了金文,一直到小篆,都还是很形象的一个酒罈子。这是很容易了解。接下来看下一个字,妳读一遍:

学生读诵:缶ㄈㄡˇ。甲文 金文 小篆。缶是盛酒瓦器的象形。甲文、金文和小篆字形略同。

备注:《说文》:「瓦器。所以盛酒。秦人鼓之以节謌。象形。」

典籍所见:(1)乐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2)盆。《汉书.五行志》:「季桓子穿井,得土缶。」

凡由缶组成的字,多与瓦器有关,如:缸、罄、罐等。

常用词:击缶,黄锺瓦缶。

板书:

教授:这是一个瓦器,上面是盖子,下面是容器,也是很容易认识的象形。我们常用词裡面引到一个「黄锺瓦缶」。这个是出自于屈原的:

板书:卜居

有同学读过这一篇吗?《卜居》:「黄钟毁弃,瓦缶雷鸣」,出自于屈原的《卜居》。同学们翻开「缶」,《说文》,把它反切找出来。

板书:宝

什麽切找到吗?

学生:方九切。

教授:方九切。

板书:方九切 三部

同学们把这个「宝」字找出来。

板书:博晧切 三部

教授:博晧切,三部,是吗?都找到吗?

学生:是。

教授:同学们再对照「方」是哪一个声纽?把四十一声纽表翻开,谁先找到告诉我。

学生:非。

教授:非,非敷奉微的非。

板书:非纽

非纽。再看「博」是哪一个纽?

学生:帮纽。

板书:帮纽

教授:帮滂并明的帮。同学们再看黑板。这个宝字,我用红色标这个「缶」,是它的声符。刚才你们翻到《说文》,这个「宝」是说它(缶)是声符吗?再翻一下。

学生:缶声。

教授:对,缶声。「从宀玉贝。缶声。」同学们看到了。看黑板,上面宀代表什麽?房子。《说文》说是「交覆深屋也」,大房子。这个是玉,你说为什麽没有一点?玉,本来是没有一点的。贝,也当钱币用。房子裡面有玉,有钱贝。这个字(宝)读什麽用它(缶)来注音。那你说这个字(宝)用它(缶)来注音,现在它读什麽?ㄈㄡˇ。那为什麽现在这个字(宝)不读ㄈㄡˇ?想想这道理。先弄清楚「缶」,方九切,非纽,属轻唇。钱大昕发现什麽?

学生:古无轻唇音。

教授:真好用。他这个发现真好用,马上能知道古代它(非)不读ㄈㄟ,它应该读重唇的帮滂并明。所以它(缶)本来应该读重唇,后来音变,变成非纽,现在读它为ㄈㄡˇ。这个字,宝贝的「宝」,用它(缶)当声符,反过来证明它声母本来就应该读重唇,明白吗?你不能说现在是缶贝,宝字,宝贝。形声字,这个(宝)我们称它为声子,这个(缶)称它为声母,用它(缶)来注音,声子跟声母之间应该是同音,明白吗?这是「宝」跟「缶」的关係。

典籍所见,第一个引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这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有同学们读过吗?《廉颇蔺相如列传》有读过吗?读过,非常精彩。如果没有读过的同学,你回去翻一翻这篇,希望你精读。下一个字「皿」,树师帮读:

学生读诵:皿ㄇㄧㄣˇ。甲文①甲文②金文小篆。皿是古代饭食用器的象形。甲文、金文、小篆略同。

备注:《说文》:「饭食之用器也。象形。」段注:「上象其能容。中象其体。下象其底也。」

典籍所见:(1)器皿。《礼记.礼器》:「器皿之度。」(2)覆盖。《国语.晋语》:「是不昭榖明而皿虫也。」

皿是部首字,凡由皿组成的字,多与器皿有关,如:盆、盘、盂等。

板书:

教授:小篆的皿,上面是容器,这是它的座,器皿的皿字。这也是很容易看出来的象形文字。看下一个字,接着读:

学生读诵:匚ㄈㄤ。甲文。匚,横视成「凵」,是一个方筐的象形。

备注:《说文》:「受物之器。象形。」段注:「此其器葢正方。文如此作者,横视之耳。直者其底。横者其四围。右其口也。」

匚是部首字,凡由匚组成的字,多与器具有关,如:匮、匣、匡等。

教授:这个字也很容易看出来,只是他把它竖起来,你把它横过来看,就是一个筐子,放东西的、方方的一个筐子。接下来看「豆」:

学生读诵:豆ㄉㄡˋ。甲文 金文 豆小篆。豆是盛食物器具的象形。甲文像器中盛有食物,金文、小篆是从甲文演变而来。

备注:《说文》:「古食肉器也。象形。」

典籍所见:(1)假借为豆类的总称。《广雅.释草》:「大豆尗也,小豆荅也。」(按:段注尗下曰:「尗豆古今语。」古时称尗,后世称豆。)(2)木制的礼器。《尔雅.释器》:「木豆谓之豆。」又《论语.泰伯》:「笾豆之事。」

豆是部首字,凡由豆组成的字,多与器皿有关,如:豊、丰、壴等。

常用词:绿豆,豆奶,豆腐。

板书:

教授:看看甲文。豆本来是一个器皿,古时食肉器也,用来装东西、装食物用的一个器皿。甲文当中这一点,像是裡面装的有东西。由它慢慢再演变到金文和我们现在的小篆,就有点不太一样了。

板书:

这个字也许同学们觉得很新鲜,这明明是吃的大豆、绿豆、红豆,怎麽说是一个器皿?实际上古时候它这个豆字,本来是器皿。然后,黄豆、绿豆这个豆,古时候称「尗」。

板书:尗

教授:同学们把这个尗字翻开:

板书:

大家看到三百三十九页,「尗,豆也」。段注:「尗豆古今语。亦古今字。此以汉时语释古语也。」说这裡用豆来解释尗,豆是汉代当时称豆,古代称尗。翻过来看,「尗象豆声之形也。」小篆尗,段玉裁注告诉我们,这一横代表地,底下是这个豆子的根,上面长着豆,尗。

板书:

甲文有这样写的,这像什麽?种豆子。各位同学也许看过,它这个是豆子的藤蔓,然后攀在上面结一颗豆。慢慢演变到尗,古时候称尗,汉以后就称豆。如果我们生长在周秦那个时代,给我来一碗绿豆汤,他们一定听不懂。你要说,给我来一碗什麽?绿尗汤;他就给你盛一碗绿豆汤来了。古今语,语言会变,古语、今语有所不同。也许同学会问,这个豆跟尗声韵上好像没什麽关係。这个就很难追究了,语言的改变,古时候叫尗,后世变成豆。这是跟声韵上似乎很难追究它有什麽关联,这语言的变化。接下来,「勺」,读一遍: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1月30日06:06:3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617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