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育杂志/第525期|专栏:落实六大 和谐寰宇 成就圆满(上)2019年9月1日

admin 佛陀教育杂志评论阅读模式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新译(90)

清朝昆山周梦颜安士氏述/民国蓬岛思尼子新译

【下附质孔说】

 补格物致知章

朱子读古本〈大学〉(9),说“听讼”章之后遗失“格致”一章,就推托说是程子的意思而自作一章,列在贤传里面。当时议论纷纷,认为后儒纵然贤能,也没有擅自增补经书的道理。孔子作《春秋》,如夏五郭公之类,并不难增补几字而使文句完备,但最后还是当成有疑问而暂时搁置,不做主观判断的原因,是为了慎重起见啊!何况朱子所补的,都是接近于后人当时做文章的风格,不像是圣经贤传的编写格式。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缘故。

以我的想法来推测,这一章原本并没有遗失。所谓解释“格致”的,就是“听讼”章。因为天下事物的道理本来就没有穷尽,进入一个境界,就又有另一个境界。就以狱讼来说,人们只知判决得非常合理,就是最高的原则,哪里知道“听讼”以外,还有“无讼”这一个方法更是胜过它呢?人能格物致知,了解天下的道理,各个都有最高的方法,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不困难。因此藉由“听讼”这一个方面,做为推演同类问题的凭藉,原本就不是以此来解释“本末”。因为这一章原本是着重在“知”字,而不是着重在于“本”字。朱子过分看重偶然采用的“本”字,而忘记这一章专重的“知”字,所以用它来解释“本末”。

而且曾子所阐释的,不过是三个纲领、八个条目而已,“本末”既不是纲领,也不是条目,何必特别解释。如果“本末”解释了,“终始”又为什么不解释呢?现在就算仔细研习各传的文法,也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只因诚意是第一章,所以说所谓诚其意者,是特地用专释的语言。若是以下四章,都是用连续不断的笔法。假使专释诚意之前,又加上一章所谓致知在格物,那么文法就乱了。经传都还存在,读书人为什么不静下心来看一看呢?至于第二节的“此谓知本”,及“此谓知之至也”两句,是反覆歌颂赞叹,令人忽然觉悟的意思,也不是多余或错误的文句。

(9) 古本的〈大学〉、〈中庸〉,原本是《礼记》中的两篇。朱熹将它们与《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立意固然很好,但他却随意篡改〈大学〉原文,造成经文紊乱,开启“改经”的恶风。现在一般的儿童读经教材,就是采用朱熹篡改的版本,并非古本原貌。学者应当直接取用《十三经注疏.礼记》中之古本原文,才不至于受到朱熹的误导。“正蒙教育中心编订”、“了凡学会印行”的《学庸论语》读经教材,正是采用真正的古本原文,若想一窥〈大学〉原貌,敬请洽询了凡学会。

 服尧之服

“服”就是“事”(从事)的意思。《尚书》中的“缵禹旧服”、“以常旧服”,都做“事”字解释。“服尧之服”就像是说做尧所做的事。下文念诵尧所说的话,实行尧的行为,正是服尧之服的註解,应当与“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的“动”字同等看待。

现在註释中说,曹交的衣冠与言行不遵守礼节,所以用这一句来告诉他;那么“服”这一个字,竟然当成“衣服”的服了。但是尧所服的,是日月星辰的十二章,曹交怎么能够穿呢?如果说是尧所制定的法服,那么衣冠服色随着时代而变更,生于现代而返回古代,这是孔子所不愿意做的。曹交生于周朝末年,忽然教他穿一千八百年前的古服,似乎很奇怪而荒谬。

至于夏桀虽然无道,他所穿的也一定是天子的服饰,绝不会说我是无道的国君,就另外制作无道的衣冠来流传后世。曹交怎么会自己仿效古服的式样而去穿着呢?所以不如解释为“事”字的说法较为适当。

【按】书是圣贤的书,道理是天下古今的道理;天下古今的道理,天下古今的人都可以说。所以古人著书,必定会谦虚地说:“留待以后让有贤德的人去阐发。”他们心中很希望后人胜过前人,不是要后人一代不如一代。如果说已经有了固定的解释,后人就算有所阐发,也不准许说出一个字,这就是一味地以先儒为准则,而阻绝天下后世的口,可以这样子吗?

续载中……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9月2日15:42:5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6055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