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道则进 非道则退/『太上感应篇精华节录』第21集 |jingkong老法师主讲

太上感應篇精華節錄(有字幕) ——是道则进 非道则退   編號:29-512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

善心善行就是是道,不善的心行是非道,這是從因上說。是吉、是福這就是是道,是凶、是災、是禍那就是非道,這是從果上說。這些理事因果我們都要明瞭。

在佛法所立的標準就是性德,凡是與性德相應這就是是道,與性德相違背那就是非道。性德講到極處是一念心性,所以講到究竟,一念是道,二念、三念就非道。這個標準高,這是諸佛如來、法身大士的標準,只有他們才有能力保住一念,不落在第二念。所以他們的果報是大吉大福,不可思議的境界,大乘經裡面常說的一真法界。

一真法界是從哪裡來的?從一念來的。如果一念我們守不住、保不住,變成三心二意,這就會變現出十法界依正莊嚴。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對法身大士來講是非道。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自己做不到,但是不能不知道。知道的好處是在修學過程當中,不至於得少為足,知道現在的境界很有限,還要發憤努力不斷向上提升。

第一福是入佛門的基礎,還沒入門,到第二福這才入門,做為佛的弟子、佛的學生。我們想想,我們有沒有資格做佛的學生?佛的學生必須遵守三皈的約束,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違背佛的教誨。

三皈第一個是皈依佛,這個我們在《三皈傳授》說得很清楚、很明白,皈依佛是覺而不迷,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是不是覺而不迷?覺這是是道,迷是非道。我們的思想、見解是不是正確?思想見解純正,與佛相應,是道;思想見解不正,邪知邪見,非道,這是皈依法的意思。

第三皈依僧,僧是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我們想想,我們的心清不清淨?我們的念頭清不清淨?我們身清不清淨?我們居住的環境清不清淨?清淨是道,不清淨就是非道。所以三寶弟子念念要與覺正淨相應,這是是道,如果念念是迷邪染,那是非道。

思想、言行要依戒律,特別是初發心的人,實在來說從初發心到如來地,等覺菩薩都嚴持戒律。你們曾幾何時看到佛菩薩破戒、犯戒?沒有過的。佛菩薩的形象都是利益眾生的,佛弟子要以佛菩薩為榜樣,學佛學得要像。這個形象給社會、給一切眾生做榜樣,做個好樣子,我們要懂這個道理。不犯威儀,威儀就是好榜樣。

第三福是大乘菩薩的基礎,「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就是發四弘誓願,願發了要兌現,那個願就不是空願,要做到。所以菩薩有慚愧心,慚愧在策勵他,使他能夠發憤向上,勇猛精進,慚愧是道;無慚無愧,不知道羞恥,那是非道。

「深信因果」,我講這一句講得很多,這個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普通因果菩薩焉有不知的道理?這個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確實這個道理知道的人不多。

「讀誦大乘,勸進行者」,讀誦大乘就是親近諸佛如來,一天都不能空過,每天都要親近諸佛如來,諸佛如來在哪裡?諸大乘經就是諸佛如來,每天要讀誦。讀誦的方法,先親近一位善知識,這是世出世間求學求道的祕訣,古時候人所說的師承。

一定是在一位善知識那個地方成就,然後才能夠遍參無量善知識。在一位善友座下成就參學的本領,才有能力參學,這個本領是什麼?《般若經》上講的根本智。遍參一切善知識是成就後得智,智慧才圓滿。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7月1日10:42:1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6012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