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育杂志/第519期|专栏:吾人何幸而生此时代-文化兴世,今正是时(下)2019年6月1日

admin 佛陀教育杂志评论阅读模式

经论辑要: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244)

2. 须知佛经中,一言一名,无不善巧,能使人藉此名言,可以从此面达彼面,不致取着一面。性本非相,而能现起一切相,空而不空,此性之所以为真实也。经文‘是故如来说名实相’句,正显此义。

“须知佛经中,一言一名,无不善巧,能使人藉此名言,可以从此面达彼面,不致取着一面。”会读经、会听经之人,所体会的确实不同。学佛要活泼、灵巧,读经、闻法方能体会其中的妙义,的确是义在言外。佛每用一个名词,皆是启发我们的悟性。我们何以不悟,正如李老师所说,用四方木头脑子学佛,就不能悟。这个比喻是指分别执着,我们吃亏在此处。分别执着的具体显现,即所谓的成见。若先有成见,已经有个标准、框架,不合适的,他不接受。不但听经、阅读经典如此,于生活、工作乃至一切活动之中,皆须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离心缘相”是决定没有成见,心地干净、一尘不染的接受,如此才能触动悟门,令人真的开解领悟。一有成见就不行,特别是大乘佛法,最忌讳的就是成见。闻一知十,举一反三,就得受用。故可从这一面体会到另一面,如此一来就透彻,而不着相。

“性本非相”,性确实不是相;“而能现起一切相”,性能现相。性体是空,作用不空。“空而不空,此性之所以为真实也”。“体”一定现相,一定有作用。性体所现的相是动的、有变化的,所以相是虚妄的,性是真实的。动静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即动的幅度,现代人说振动。过去的科学家认为真有物质存在,用分析的方法,即佛在小乘经说的“析空观”。将物质分析到空,才明了物质是假的,不是真的。将物质分成分子、原子、电子、中子、粒子,直往下分,总以为有个基本物质存在。而现代的科学家更为进步,他们观察证明没有物质存在,以科学仪器发现物质是波动的现象,光波、电波,人们从波动现象产生幻觉,决非实有。这与佛经讲的愈来愈接近。

相宗说无明不觉,无明就是波动,所谓“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一念不觉”就是波动,即心动。动就现相,不动就没有相。三细相,动的幅度很微细;六粗相,动的幅度大。由此可知,佛说的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是阿赖耶的三细相。我们现前身心的这种相,动的幅度较三细相超过许多倍,无法计算。所以,我们感官的世界,感觉似乎都是真实的,其实全是虚幻不实。

《华严经》上毗卢遮那佛的一真法界,华藏世界;《无量寿经》上说的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阿赖耶的三细相,也是一个连续的相,但与我们的相完全不同。此处生灭的现象太快,振动的幅度太大;一真法界的幅度很微细,所以见到的相永远常住,似乎永远不变。人与天比,忉利天振动的幅度比人小,所以忉利天人不易衰老,寿命长。而忉利天与夜摩天比较,夜摩天振动的幅度更小,所以夜摩天人的寿命比忉利天人长,更为年轻。从此理观察六道及十法界,就不难明了事实真相。回头再看华藏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也能通达。“可以从此面达彼面,不致取着一面”。如此观察,面面皆通达明了。

“经文‘是故如来说名实相’句,正显此义。”这句经文,就是显示这个深义,此义理非常深广。我们从此处领会,能说得出的,极为有限。说出这一点,帮助大家观察、面面体会。烦恼多者容易衰老,烦恼少者不易衰老,烦恼就是振动的波。烦恼,振动的幅度很大;心清净,振动较轻。

真明白此理,我们修清净心,令心振动的幅度尽量低而缓慢,即能延年益寿。不需食用高价位的补品,不但损失金钱,而且无效。真正有效的是清净心,少烦少恼。烦恼、妄想、分别、执着不能解决问题,清净心生智慧,智慧才能解决问题。世法尚且如此,何况佛法。若用妄想、分别、执着学佛,永远不会开悟,永远得不到功夫成片。一定要将妄想、分别、执着都放下,令心恢复清净。则佛法只要一看、一听就明了通达。归根结柢,清净心重要!

《金刚经》云,“应无所住”,无住,清净心就生起;“而行布施”,即是用清净心应付一切事,用清净心生活、工作及待人接物。

3. 相而非相,色即是空。非相而相,空即是色。相即非相,非相即相,正是如来藏真实义。故曰‘如来说’。

“相而非相,色即是空。非相而相,空即是色。相即非相,非相即相,正是如来藏真实义。故曰‘如来说’。”这句是解释经文:“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何以要用“如来说”,而不用“佛说”,此处说得很明白。一切大乘法皆是世尊为我们说明宇宙人生之真相。“实相”就是真实相。真实相不容易说,凡夫亦很难体会。由大乘经上见到,佛说法非常巧妙,不能说的,佛也说明了。古大德以烘云托月的绘画手法为比喻,由于画不出月亮,所以画云彩,于云彩当中留白,将月亮显示出来。世尊解释诸法实相,用的手法接近此法。实相说不出,以旁敲侧击的方法将实相烘托而出。

实相既不是相,也不是非相。“相”是色相,是有相;“非相”是空。说明真相既不可说有,也不可说空,空、有两边皆不能说,只可说,“相而非相,非相而相”,以此方法令我们从中体会。《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此种说法,其实没说一个字,正所谓“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若真正体会得,所谓“见而无见,无见而见;听而无听,无听而听”,方能领略几分真实义。前文曾读过“诸法一如”,“一”就没得说,“二”才可以说。“一”如何说法?诸法是一切法、是万法,万法一如。“说”,确实有其善巧。

“非相而相,空即是色。相即非相,非相即相”,由此显示“如来藏真实义”。《大佛顶首楞严经》说“如来藏”,就是真如本性,与此经说的如来、一如义理相同。世尊每次就一件事说许多名相,用意是教我们不执着,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一接触就明了,就悟入。这是佛教学之目标,令我们悟入实相。禅家说的明心见性,都是教人明心见性的方法。我们无法见性的原因是,佛虽善教,但我们不善学。佛教导的是两边不着,而我们所学的,总是执着一边,就是不善学。所以学数十年,甚至一生都不能见性,是不解如来真实义。过失在我们,而不在佛。“如来说”,世尊于此经解释“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就是“诸法一如”,即净宗的“理一心不乱”,禅宗的“明心见性”,此经所说的“实相”。

续载中……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讲于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国,华藏讲记组恭敬整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6月1日17:48:3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992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