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育杂志 |第515期|专栏:学佛的终极目标|2019年4月1日

admin 佛陀教育杂志评论阅读模式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240)

11. 由實信故,而能離虛顯實,一念相應,其功德已成就第一希有之菩薩,有成佛之可能。

就本經的教義,『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生實相」即宗門所說的「明心見性」,心性現前。「而能離虛顯實」,捨離一切虛妄之境界,就顯實。「實」是大乘經上說的一真法界,「虛」是指十法界,不僅離六道,而且離四聖法界,契入一真。故「一念相應」是與真如本性相應,當然是「第一希有之菩薩」,即法身大士。離十法界入一真法界,也離十法界的「相似即佛」。

天台家說「六即」,「名字即」,我們現在就在名字位中,有名無實。再高一層是「觀行即佛」。觀行是真正修行,雖然尚未證果,是真修。稍有一些功夫,也能證得菩薩、佛的果位,是相似的菩薩,相似的佛,如天台家說的藏教佛、通教佛皆未見性,在「相似位」。別教佛、圓教佛見性了,住一真法界。故此處的「離虛」是離藏教佛、通教佛,這兩個是虛不是實。圓教初住、別教初地以上,即是「第一希有之菩薩」。因為他們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有成佛之可能,即《華嚴》所說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以淨宗而言,這「一念相應」要與阿彌陀佛的本願及淨宗的三資糧相應。「三資糧」是信、願、行,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就相應了。若只有信,但沒有願、沒有行,則不相應;若有願,但不肯念佛,或念佛人不想往生,也不相應。必須一念之中具足信願行,就相應,決定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第一希有之菩薩」。這比前文說的『第一希有』更為希有!因為前文「第一希有」的標準,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只是圓教初住、別教初地的階位而已。我們從《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以及經文中皆可得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即使下下品往生的人,生到極樂世界,蒙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地位立刻提升至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七地以上,真是頓超,故更是希有。不但「有成佛之可能」,而且很快就成佛,所以念佛法門是當生成就之法門,就在這一生中圓滿成佛。

12. 信為入道之門。學佛必當首具信心。此經全部,是以生信、開解、進修、成證、明其義趣。故吾人聞得此經,對經中所說之如何生信、如何開解、如何進修、如何成忍,首當一一信入之。然後方為實信,乃能開解修證也。

「信為入道之門。學佛必當首具信心。此經全部,是以生信、開解、進修、成證、明其義趣。」江味農居士一生研究《金剛般若》,對於全經章法脈絡的看法,是遵守《金剛經新眼疏》。在古大德科判此經,《新眼疏》確有獨到之處。將此經的正宗分,判成四大段,信、解、行、證,與清涼大師判《華嚴》無二無別。

「信、解、行、證」四大段,即是「生信、開解、進修、成證」。「信」在第一位,所以「信為入道之門」。學佛功夫不得力,念佛不但沒得一心,甚至功夫成片都沒得到;參禪不能得定、開悟;研教不能大開圓解,問題在於不信。勿以為自己信佛、皈依,或出家、受戒,其實只是形式而已。

記得我學佛七年出家受戒後,老師見面第一句話居然告訴我,「你要信佛!」當時我似乎已講經數年,所以聽到此話一時愣住,經老師解釋,才恍然大悟。信,不是只有口說,而是信了就要做到,做不到就是沒信,標準在此。譬如《金剛經》上教我們空有兩邊不住,『應無所住,而行布施』。我們是否空有兩邊都離?如果仍有分別、執著,確實沒信,而且也不明了;真正了解之人,都會認真做。

孫中山先生提倡「知難行易」學說,用於學佛非常恰當,佛法的確知難行易。往生不退就成佛,可見修行成佛並不難。釋迦牟尼佛以四十九年的時間,為我們講經說法,苦口婆心的教導,這是「解」。因為解難!若不解,則眾生不肯行。四十九年的時間都在講解,可見得知難行不難。我們之所以「行」不到,是因為「知」得不夠透徹,依舊迷戀六道中的五欲六塵,不肯放下。佛在此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我們做不到。仍將每件事當真、執著,放不下。原因是,知不夠透徹,不得受用,如何能信!

有能信之人,佛經上說,「能信」是由於過去生中,無量劫所累積的善根成熟,故能相信佛說的話,而不懷疑。所以,許多不識字且對於佛法一竅不通之人,教他念佛,就能死心塌地的念,念佛沒多久,他不生病,預知時至,坐著或站著往生。佛說這是累世善根福德成熟,所以他不需要解就能信;信了就認真努力做。心中除了阿彌陀佛之外,別無二念,他真成功了。念佛人心中若仍有妄想雜念,此心不誠,即是妄心。妄心念佛很難在這一生中往生,只是與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結善緣而已。須待哪一生、哪一劫再遇到,真能放下萬緣,沒有雜念,一心專念,那一生即能成就,才能往生。

由此可知,我們這一生中能否成就,關鍵全在「信」字。尤其現代修學的環境不好,善知識及好的同參道友也難逢,惡緣特別多,所以「解」實在太難!唯一的方法,要將我們宿世的善根引發出來,即「專信、不懷疑」,即有成就的可能。這是從宿世善根之中建立清淨信心,佛不妄語,信心到清淨時,自然就開智慧,讀經自然都能明了。原因是清淨心感應道交,不可思議!現前,即使諸佛如來親自指點,我們也無法開悟,因為心不清淨,妄想、分別、執著太多。我們必須「生信、開解」,然後「進修、成證、明其義趣」。《金剛經》的義理趣向,不外這四分。

「故吾人聞得此經,對經中所說之如何生信、如何開解、如何進修、如何成忍,首當一一信入之。然後方為實信,乃能開解修證也。」此段依舊是強調信心,如果沒有信心,此經解、行、證三分,皆不得其門而入。何人是世間最有福報之人?古德常教導我們,信佛之人是世間最有福報之人,此人必定能依照佛的教誨修行,一定能斷惡修善、修行證果,這是功德。「成忍」就是證,「忍」指無生法忍,成就無生法忍。

續載中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
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4月12日16:17:1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849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