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东北大鼓书六祖惠能/第26回 惠能作偈/高春艳居士主讲

长篇东北大鼓书六祖惠能  高春艳居士主讲  (第二十六集)  2006/3  北京  檔名:52-183-0026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第二十六回 惠能作偈

打起鼓板弦紧跟

书接上回续下文

卢惠能一番智慧言论

张日用不由得猛惊心

见惠能清净庄严神威震

动止安详气质超群

张日用看罢好兴奋

急慌忙抱拳又躬身

惠能说的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也有无智之时的精辟言论,竟使张日用对他刮目相看,甘愿代笔替他书偈。「卢行者,请你叙述心偈,张某代你书写。」「多谢仁兄,我的偈颂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意思是说佛果菩提无形无相,本来就没有一法可得,哪有什么菩提树;智光明彻,空无所碍,本来就是非色非声,哪有什么明镜台;法身清净,犹如虚空,本来就是不生不灭,无修无证,哪里来的烦恼可断,尘埃可惹。这真是「遍观虚空无一事,涅盘生死绝安排」,圆桃桃,赤洒洒,寸丝不挂,一尘不染,到这里翻过身来,真所谓三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十方剎土,自他不隔于毫端。

卢惠能深明般若真空,悟彻一心本源,所以竟写出这样一首远尘离垢,绝相超宗的偈语,也是震惊世界佛坛的千古佳偈,著名的禅诗,把修道人的超然风范展示出来。神秀的心偈与惠能的心偈来对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神秀认为人人都具有佛性,如镜有明性一样,只是被烦恼等尘垢污染覆盖,如镜有灰尘,所以要时时拂拭,不断修习,成佛才有可能。他主张息妄修心,循序渐近,这是渐修方法。而惠能却不执着相,他认为万法本空,本来就是虚幻,没有一物,哪里来的灰尘?也就是自性、佛性本来即清净,无垢无染,哪里还会有什么尘埃?既然如此,又何须用渐修的功夫去擦拭尘埃?而只要能顿了彻悟,见自本性,识自本心,即可成佛,因此他主张顿悟。

要知道,语言是思想的外衣,没有深化的思想就没有深化的语言,没有解放的思想也就没有天马行空的话题,什么样的思想境界就说什么样的话。神秀是在修行位中,他还没有解脱,所以他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说的全是悟前的修行次第。而惠能是个开悟之人,心在悟境里,因此他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说的全是悟后的实证,惠能的境界要比神秀高得多了。但从修行角度说,神秀之偈也不应忽视,因为顿悟是渐修的升华。你没有渐修,你脑子胡七乱八的,你怎么悟得起来?所以,渐修对初学太重要了,因「时时勤拂拭」乃反省功夫,初发心的人时时扫除自己思想、行为上的尘埃很有必要。

中下根性的人,神秀的偈是最好的指导,那叫钝根断恶修善,让你渐修。而惠能的偈只有上上根人才能得益,那叫利根直探心源,让你顿悟。古人云,理虽顿悟,事须渐修,千万不可偏执一边,或泥于事相,或落于虚无,不有渐何以显顿?悟后渐修更有从容保任之功。神秀的观点,就像古人说的「百尺竿头坐的人,虽然得法未为真」,而惠能的见解也正是「百尺竿头重进步,十方剎土现全身」。有位古德讲,执事而迷理,不虚入品之功,执理而废事,反受落空之祸。像惠能,他是个上根大智顿悟顿证之人,才可行这过量之事,他是人间奇才,千古难遇。要是一般初发心的凡夫,一定要事理双融,解行并进。可千万别不知深浅,光想着惠能那顿悟,忘了神秀的渐修,您万一没那智慧,悟出神经病怎么办?人家惠能也不担责任。

单说张日用将惠能的心偈工工整整大书于壁上,又给惠能念了一遍。惠能一听所书无误,当即冲张日用抱拳相谢:「多谢仁兄代劳。」张日用对惠能佩服得五体投地:「卢行者,你这首心偈超脱不羁,空无所碍,倘若日后得法,可别忘了先来度我!」这张日用挺虔诚,还让惠能得法先度他,要我说,不度他他都够合适了。你想,这么著名的诗句,竟通过他的手笔给写出来,随着《六祖坛经》的广泛流通,这首诗的千古传颂,他张日用也美名流芳千古了。不花广告费、不上税,永远出了大名,多便宜,这好事上哪找去!这也得说他跟惠能有深厚的因缘。他这官场上的文人才子对惠能这一注目一恭敬,那其他人也对惠能刮目相看了。有的人立即去禀报五祖,五祖一听心中暗喜,心说,卢惠能果然前来作偈了,我先看看他的心偈如何,再作定夺。想至此,五祖大师立即来到偈颂前。众僧一看五祖法驾来此,急忙闪道,让五祖上前观偈,他们好听听五祖观偈之后是如何评说。五祖大师来到偈颂前注目一看,又惊又喜。

五祖他抬头用目睽

不由得暗暗喜心扉

卢惠能果然不是凡俗辈

见地高妙绝伦证到无为

年纪轻轻有如此大智慧

真乃是法门龙象人中魁

可惜我座下徒众千余位

无有人能够与他争光辉

看起来六祖之位他最配

禅宗正需他来光大门楣

真担心他不知藏锋隐锐

公开作偈恐怕要吃大亏

五祖大师看完了偈颂又惊又喜,喜的是,卢惠能果然是法门龙象,见地超凡脱尘,断非一般禅修者所能望其项背,本门衣法从此有了传人,自己心愿可了;惊的是,他竟在众目睽睽之下公开作偈,万一被人窥破玄机,他可就要有障碍了,弄不好还要大祸临头。想至此,他眼望偈颂摇头不已:「此偈根本没有见性,不如涂掉,以免众人受迷。」五祖说完,脱下一只僧鞋,唰唰唰把偈颂全给擦掉。惠能一惊,心说我的偈颂不会错!明白了,其实五祖擦偈除了有意保护惠能之外,还暗示着连此「无」也抹去了才能见自性!《大智度论》云「有无二见,皆属此岸,二执俱空,始达彼岸」。

五祖擦完了诗偈,连看都没看惠能一眼便转身走了。众僧一看五祖走了,望着惠能可就议论开了,「怎么样,我说那獦獠是瞎编胡蒙吧!一个大字不识的南蛮也敢妄议大道,连一灯都没点亮的井底之蛙,也敢提这千灯万火的场面,这是小贼骂大盗,胡说八道。」「可不是,他还说『本来无一物』,我看他好像没心肝。」「要我说,他是癞虾蟆想吃天鹅肉,也不看看自己飞多高蹦多远,还竟想那高口味。」有几个年轻气盛的青年武僧更是怒不可遏:「你这獦獠,公开跟我们出家人作对。秀上座说菩提有树,你偏说菩提无树,秀上座说明镜是台,你偏说明镜非台,你这不是诚心跟我们出家人作对吗?告诉你,不敬僧宝罪业深重。去,快去劈柴舂米,积点功德,免得死后堕无间地狱。去去去!」

这惠能是真不一般,面对众人的如此羞辱、讥讽,若无其事。古人云「能觉他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辱,无动于色,道成近矣!」当纠纷发生时,有修养的人有这么三种情况:下根人能忍住不发,中根人像吃东西一样,吃到肚子就消化,上根人心如止水,你沾不着他,那他是无所于忍。惠能就是无所于忍,他真正达到不被境界所转,不被八风所动,真正达到在称赞、讥讽、苦恼、快乐、利益、衰败、毁谤、荣誉面前都不动心,这可是一般人所达不到的定力功夫。

往往有些修行人,稍有一点进步,就认为自己八风吹不动,定力非凡了。可是真要遇着一风,都能把他吹个大跟斗。这一般的修士咱不说,就说那精通佛理,热衷于参禅的佛门信士宋代大文豪苏轼苏东坡,就曾有过这种情况。他本来禅定功夫还不够,可他自觉得定力非凡。有这么一天他心血来潮,就写了一首诗,说「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他以为自己心地清净,开悟了,把这首诗交给侍者,送过江送到佛印禅师的金山寺,让佛印禅师给他印证。佛印禅师提笔就在上边写了一行话,「放屁,放屁,放屁」,交给侍者带回。苏东坡一看火高万丈,气焰千寻:「岂有此理,我这明明是开悟的诗偈,他却说是放屁。」

苏东坡一怒之下,过江去找佛印禅师算账。可是他刚刚来到山门前,就见那山门上贴着一幅崭新的大字,上写「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南」。苏东坡还没能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就见佛印禅师一路大笑走出山门:「好一个八风吹不动的苏大学士,竟被一阵『屁风』吹过江来,欢迎!欢迎!」苏东坡一听羞愧难当,知道自己定力还不够。不过这是我举的例子,在卢惠能那个时候还没有这件事。你想,惠能是唐朝的人,苏东坡是宋朝的人,这事还发生在惠能之后多少年。这就是说,像苏东坡这样光纸上谈兵、舌上行事不行,修行人切忌言过其行,甚至言而不行。人家轻轻一拨搧,你这炉火又起焰,那怎么行?必须要像卢惠能那样,真正证得八风吹不动的境界,不被境界所转,不被外在的事物动了心。

单说惠能,面对众人的羞辱、讥讽若无其事,因为他明白五祖擦偈的真实用意,他知道五祖大师一定在近日内前来相见于他。

 

长篇东北大鼓书六祖惠能/第26回 惠能作偈/高春艳居士主讲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4月17日05:00:1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794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