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第26集|文字版|悟道法师主讲

admin 安士全书评论阅读模式

安士全书  悟道法师主讲  (第二十六集)  2018/11/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WD19-025-0026

视频MP3点此

《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尊敬的诸位老师,诸位同学,大家上午好,阿弥陀佛!我们接着再继续与大家一起来学习《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请大家翻开经本第五十八页。我们从五十八页第六行:

【人寿有古延今促之异。】

我们这一节课,从这一句接下来学习。这一句给我们讲人的寿命,有古代跟现代不同,『异』就是不一样,古人的寿命长,我们现在的人寿命短。

下面给我们引用佛经里面讲的,请看下面这个文:

【经云。增劫之时。从人寿十岁后。每过百年。各增一岁。如是增之又增。至八万四千岁而止。自后每过百年。各减一岁。如是减之又减。至于十岁而极。十岁以还。又复增益。犹之日永日短。循环无已也。】

这一段文,就是给我们引用佛经经文里面讲的,来证明人的寿命,古代的人寿命长,现代的人寿命短。在经典里面讲增劫之时,『从人寿十岁后,每过百年,各增一岁』。这是讲我们人的寿命,就是我们这地球上人类的寿命,有增有减,人的寿命最少是十岁,最长是八万四千岁。增劫,就是人的寿命降到最低了十岁,到十岁不会再降了,已经最低了,这个时候又会慢慢增长,经过一百年又增加一岁,从十岁每过百年增加一岁。『如是增之又增』,一百年增加一岁、一百年增加一岁,一千年就增加十岁,一万年就增加一百岁,这样一直增加、一直增加,过一百年增加一岁,过一百年又增加一岁,从十岁一直增加到八万四千岁。

在地球上,我们人类八万四千岁这个寿命是最长的时候,也是到了顶端,不会再增加了,就八万四千岁。八万四千岁过了之后,每过一百年又再减少一岁,『如是减之又减,至于十岁而极』。就是我们人的寿命,从十岁一直增加、一直增加,一百年增加一岁,一直增加、一直增加,增加到八万四千岁;八万四千岁过了之后,每过一百年又减一岁,一直减、一直减,一直减到十岁。「至于十岁而极」,到十岁是最低的了,不会再低于十岁了。所以『十岁以还,又复增益』,到了十岁之后,过一百年又增加一岁,过一百年又增加一岁。这样一增一减,在经典上讲叫一劫,一劫的时间,就是从这个地方来计算。一增一减,一来一回这样的时间叫做一劫,所以有增劫、减劫,一个增减就是一劫。

『犹之日永日短,循环无已也。』「日永」,就是我们夏历,夏商周这个历法,我们中国传统的历法就是采用夏历。夏商周都有历法,我们现在一直传到今天,我们一般讲农民历,其实是夏历,夏朝用的历法。这个传统的历法,就是一年四季都给我们写得很清楚。如果我们去买农民历来看就知道,一年春夏秋冬,立夏之后又会到夏至。一年有四至,春至、夏至、秋至、冬至。夏至这一天就是白天最长的,日短就是冬至,冬至是白天最短的。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冬至过了之后,慢慢白天又会长一点,一直长长到明年的夏至,最长了;过了夏至之后,白天又慢慢的短了,一直短到冬至,这样一个循环。周安士居士用传统用这个民历,来给我们比喻人的寿命,佛经上讲的增劫跟减劫,就像是我们的夏至、冬至一样。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过了这个时间,冬至过了,慢慢白天又渐渐的长了,一直长到明年夏至那最长;过了夏至,又慢慢的短了,短到冬至是最短,这就是比喻我们寿命就像夏至、冬至一样。所以我们人的寿命最长是八万四千岁,最短是十岁,这个是有佛经根据的。我们下面看这个按:

按【释迦如来。人寿百岁时出。故成康之世。盈百者甚多。】

按就是按照以上经典讲的根据,来计算人的寿命,按照『释迦如来』出现在我们世间三千年前,根据我们中国的算法,中国佛教的算法,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是三千年前,在我们中国周朝那时代,距离我们三千年。外国人算的二千五百多年,这当中差不多差五百年。根据我们中国的算法,也有根据,外国根据的算法跟中国根据的有出入。黄念祖老居士也讲过,可能外国以前那个纪录有遗漏的,所以中国这个算法它的根据也是很明显的。所以我们一般讲都是三千年前,三千年前我们这个地球人类平均寿命是一百岁,『人寿百岁时』出,佛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当时人的寿命平均是一百岁。

『故成康之世,盈百者甚多』,「成康」是周成王、周康王这个西周。西周公元前一O四三年到公元前九九六年,这是我们中国在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盛世,就是太平盛世,政治清明,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第一个盛世就是成康之世。在那个时代,人的寿命「盈百者甚多」,盈百就是满一百岁的人很多,也就是说平均寿命大概都上百岁。就是周成王、周康王那个时代,那个时代就是佛出现在世的时代,所以那个时候的人,寿命满一百岁的人很多。下面举出历史记载的:

按【如武王九十三。文王九十七。唐虞之世。在文王前千余年。又当增十余岁。】

这是举出周朝,周武王他寿命是九十三岁,周文王他是九十七岁,文王在武王的前面,所以文王九十七,武王是九十三,从周武王那个时候这样往上推。武王后面就是成康之世,刚才讲的周成王、周康王那个时候的盛世,人寿平均一百岁。周文王再上去就是唐尧虞舜,一般讲唐虞之世,这是尧帝、舜帝那个时候,距离周文王前有一千多年。就是周文王那个时代,距离尧舜那个时代有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根据这个算法,一百年它是加一岁的,再之前一千多年,那就加十几岁了,所以『又当增十余岁』。

按【故禹寿一百有六。舜寿一百有十。尧寿一百十七。帝喾在位七十年。寿可知矣。】

这个文王前一千多年,一千多年又增加十几岁,所以从一百岁加十几岁,那当然一百多岁。所以这个禹,大禹,大禹治水大家读过历史都知道,这个禹的寿命一百有六,一百零六岁,这个字念「又」,这个在这个地方不念有,这是破音字,这个地方念又,一百又六,就是一百岁又六岁。『舜寿一百有十』,舜帝的寿命一百一十岁,『尧寿一百十七』,尧的寿命又更长了,尧在禹舜的前面,所以他的寿命是一百十七岁。下面讲帝喾,就是尧之上,『帝喾在位七十年,寿可知矣』。

按【颛顼在位七十有八。视帝喾复增矣。】

尧的寿命有一百十七岁,尧的上面,帝喾他在位有七十年,就是做皇帝坐这个位子有七十年。「寿可知矣」,那当然都是在百岁以上,这个都是超过一百岁了,一百岁、一百一十岁,甚至到一百二十,所以寿可知。他做皇帝都做了七十年,他几岁开始做皇帝?如果五十岁做皇帝,那就一百二了。『颛顼在位七十有八』,做皇帝就比帝喾又多了八年。所以『视帝喾复增矣』,从这个地方去推算,颛顼寿命比帝喾又长了。

按【少昊在位八十四年。视颛顼复增矣。】

少昊又在帝喾的前面,他做皇帝在位八十四年,寿命就更长,你看做皇帝就做那么久了,当然他的寿命也相对的就更长了。所以少昊『视颛顼复增矣』,他的寿命又比颛顼要长。

按【黄帝在位百年。视少昊复增矣。】

黄帝坐王位有一百年,这个可能一百五十岁以上了。所以黄帝『视少昊复增』,黄帝那时代寿命比少昊那个时代的人又长了。

按【炎帝在位百四十年。视黄帝复增矣。】

炎帝又在黄帝的前面,炎帝他做皇帝在位就做一百四十年了,他这个寿命应该是超过二百岁,在位都做那么久了。所以炎帝那个时代的人,比黄帝那个时代人的寿命又比较长。

按【伏羲前有因提纪。循蜚纪。叙命等纪。】

伏羲古代开天辟地,「人皇以来」,就是有人的时候开始,至鲁哀公,在春秋时代鲁哀公十四年,一共有二百七十六万年,从有人一直到春秋战国时代鲁哀公,周朝末年鲁哀公十四年,有这个记载一共有二百七十六万年。这二百七十六万年当中,它都有纪录遗留下来,所以分为十纪,这个十个阶段的纪录。这十个阶段纪录,「九头、五龙、摄提、合雒、连通、叙命、循蜚、因提、神通、疏讫」,这我们可以去找《广雅.释天》这个书,可以查到这个资料。这里举出三个,等就是包括其他七个纪,纪录的,所以伏羲之前就有这些纪录了。有『因提纪、循蜚纪、叙命等纪』,就是我们刚才跟大家念的这十个纪。所以:

按【至人皇世。】

就是我们这地球有人以来这个纪录,人开始有这个纪录。

按【不知几十万年。】

经过几十万年。

按【故人皇兄弟九人。合四万五千六百年。】

人皇兄弟一共有九个人,就是开天辟地当时有这个纪录,记录人类,我们现代大学的学科叫人类学。这个『人皇兄弟九人』,九个人当时就有『四万五千六百年』,这么长的时间。人皇再往上,

按【至地皇天皇。又不知若干万年。故兄弟各一万八千岁。】

所以当时的人,『兄弟各一万八千岁』,就是当时人的寿命有一万八千岁。这是在伏羲之前有这个纪录的,这样根据这个资料去考证,人皇、地皇、天皇这个寿命又更长了,所以当时的人寿命平均一万八千岁,这是我们中国有资料可以考证的。

按【垂于史册者。彰灼可考。】

『垂于史册』就是在历史,记载在历史史册当中,彰是明显,『彰灼』就是明白透彻。那不是说这些资料记得很含糊,不明白。根据这个史册的资料,证明以前的人,愈早的人寿命就愈长。我们佛经讲的,我们佛弟子以这个为根据,这个根据跟我们中国祖宗留下来的纪录都相符合。所以这个很明显的,这不用怀疑的,是可以相信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这样。「彰灼可考」,就是你可以去考证的,有这些资料证据可以去考证的。就是古时候的人寿命很长,人皇、地皇、天皇当时寿命都一万八千岁。我们现代人讲,我们现代人的寿命这么短,看到这个就不相信了。不要说我们现代人,当时明清时代读书人儒家的,有很多学儒的人,特别是当时的大儒。

按【后儒。】

后来儒家,学儒的人。

按【见几万岁之说。以为荒唐。】

后儒看到史书上的记载,说我们人的寿命最长是几万岁,以为荒唐,人哪有活那么久的。因为当时他看到人只不过几十岁而已,在清朝时代,大概就是七十多一点,人生七十古来稀。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到我们清朝、民国这个时代,到现在大概平均寿命七十岁上下。看到这个人的寿命有几万岁,后来学儒的人,读书人认为是荒唐的,人哪有活那么久的!我们现在看到就也不过活六、七十岁,以为这些都不是真的,所以:

按【尽行删去。】

看到史册这个记载,以为没有那个事情,可能是人家乱编、乱说的,就把它删掉。

按【亦陋矣。】

所以有些学儒的人把那个删掉,以为没有那回事,人哪有活那么久的?周安士居士讲『亦陋』,陋就是孤陋寡闻,他那个学问,实在讲没有学问,孤陋寡闻,所以把史记上记载的事实的纪录就把它删掉。我们再看下面这句:

按【当日作史者。垂此必非无本。孔子生衰周。犹及见史氏之阙文。岂唐虞以前之史臣。妄入无稽之语于正史耶。噫。目不见熊。而谓之三足鳖。非物之怪。乃学识未充也。】

这个一段,周安士居士就再补充给我们说明,说『当日』,就是伏羲以前就有人做这个史记的记载。『垂此』就是流传下来这个记载,『必非无本』,就是必定不是没有依据的,不是没有基本上的依据的,它是有依据的。也就是说不会都没有根据的,凭自己的想像乱写、乱记,不是这样的。所以「垂此必非无本」,并不是没有它基本的证据,都是有依据的,这样才记录下来。没有依据,那记的那就不是真的,这个都有它基本的证据。

下面给我们讲:『孔子生衰周』,周朝末年,孔子生在周朝末年那时代,那个时候周朝末年在政治上就很乱,所以有春秋、战国,那时候很乱。生于衰周,周朝已经衰落了。在孔子那个时代,『犹及见史氏之阙文』,周朝周太史令,史役之后,所以以官为姓,现在我们看到有姓史的,历史的史。史氏流传下来的阙文,这是一个说法,这个史也就是讲历史。这个历史,就是记载上古时代那些纪录的文章,那上古时代当然不完整,有欠缺,但是他还看到(孔子还看到)。看到虽然那个不完整,就像我们现在故宫看到的有些书不完整的,有欠缺的,但是它还是有一部分纪录的文章看到,流传下来了。所以这个阙文,这个时候孔子还看到,以前这个纪录都是真的。『岂唐虞以前之史臣』,唐尧就是尧帝,虞就是舜帝,唐以前那些记录历史的大臣,『妄入无稽之语于正史耶』?「岂」就是岂是,尧舜以前写历史的大臣,他自己妄自加入无稽,无稽就是没有办法去考证的,是虚妄的,不是真的,把这不是真的把它写入正史。这个话的意思就是这些记录历史的大臣,他不可能去做这个事情,他把不是真的事情把它记录下来,欺骗后代的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就是给我们做一个说明,因为都有资料、有证据可以看到的,连孔子那个时代他都看到,看到就有这个资料、有这个证据。所以这就不是尧舜以前那些记录历史的大臣,他们自己妄自加入的、自己去编的,绝对不是这样的。这样怎么可以入正史?正史都是正确的纪录,那才叫正史。

『噫』,这是一个感叹辞,也是一个惊叹词,「噫」。『目不见熊,而谓之三足鳖』,没有看到这个熊,看到以为是三足鳖。「三足鳖」,好像鳖是四脚的,怎么变成有三足?三足鳖是很罕见的,很少见到的。我们看到大概都是四只脚的比较多,四只脚、一个尾巴,好像乌龟一样,鳖。鳖有时候变有三只脚,最早是在先秦,先秦就是秦朝,早期的秦朝,那时候有人看到三足鳖,当时就有人吃这个鳖。现在吃鳖的人还是很多,海鲜店吃鳖的还是很多。在秦朝早期有人看到这种三足鳖,当时有人就去吃了三足鳖,吃了这个三足鳖体化而亡,吃了之后人就死了,整个身体不但死了,人的身体就融化掉,就没有了。这是根据资料上的记载,三足鳖。有没有三足鳖?的确是有,但是我们没见到。『非物之怪』,不是说那个是怪物,怎么可能有那个怪物,鳖四只脚为什么变三只脚?大概是人自己去编的。周安士居士跟我们讲,『乃学识未充也』,学就是学问,识是知识、见识,未充就是他还没有扩充,他所见所闻,他的学识范围还很小,还很侷限,所谓孤陋寡闻,「学识未充」。

所以实在讲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我们没有见到的事情,但是的确有那些事物的事情,那太多了。我们自己学问、见识不广,孤陋寡闻,就去否定,这个态度也不对。如果我们有疑惑,我们可以持保留态度,也不要马上否定,等到以后慢慢自己去深入、去了解,再做个结论,这样是比较客观的一个态度。何况这些都有资料、有证据的,所以这些都不是随便讲的,这叫做如是我闻。佛经讲的「如是我闻」,就是不是自己编的,真正自己亲自见闻的事情,不是自己杜撰的、自己去编的,无中生有的,不是这样,是事实有这个事情,历史才能记录下来。我们再看下面这段:

按【若夫周昭王至今。又阅三千年。又当减三十岁。故目今年高者。类以七旬为上下。】

这段周安士居士又给我们算出来,『若夫』,说如果从周昭王那个时代,『至今』,它这个今就不是我们现在,它那个今是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康熙年间。康熙在位六十年,他皇帝就做了六十年。康熙年间,大概现在算公元大概一六五O年那个时候,公元一六五O年,我们今年是二O一八年,是指那个时候。那个时候,『故目今年高者』,就是年寿一般,这个都是讲平均年龄,也有少数的寿命很长,当然不到七十岁就死的人也不少。所以这个计算都是以平均年龄来计算,不是计算一部分的,是平均年龄。所以类以七旬上下,大概七十岁出头,七十上下。康熙距离我们现在大概三百多年,三百多年,我们现代的人大概六、七十岁平均寿命,六十九、七十这当中,这个计算起来也有相应。

按【博览群书。方知佛语有验。韩昌黎《佛骨表》。谓上古无佛而寿。后世有佛而夭。岂识正值减劫之际乎。】

『博览群书,方知佛语有验』,「博览群书」就是我们读了佛经,再看世间这些典籍,这些史记的记载,然后再把它拿来跟佛经里面讲的,佛当年讲的经典,讲的这个事情给它做个对照,的确是这样的,佛讲的一点都没错,「有验」就是应验,实际上就是这样。佛当年讲人的寿命,我们现在是处于减劫,所以佛当年出世的时候,人寿平均一百岁,到现在三千多年了,减掉三十岁、三十一岁这当中,我们给它做个对照,的确佛语有验。所以你看了很多书,学问很渊博,再对照佛经讲的,的确没有错,佛讲的是真实的。

下面讲『韩昌黎』,韩昌黎就是唐朝大文豪韩愈,昌黎是他的外号,韩昌黎他大文豪,韩愈也曾经辟佛。就是他也学佛,但是就像后来宋朝程朱一样,学了佛又辟佛。韩昌黎他有《佛骨表》,他讲『谓上古无佛而寿,后世有佛而夭』,他这个书这样讲法。他说那个上古佛还没有出世的时候,那个时候人寿命比较长,反而佛出现在世间,人的寿命不断的减少,他的《佛骨表》里面这样写的。他写的意思就是说没有佛的时候人寿命长,有佛反而以后的人寿命短了,意思是这样的。

周安士再给我们说明『岂识正值减劫之际乎』?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现在是减劫,不是增劫。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三千年前,就是我们这个时期是减劫的时期,不是增劫。如果增劫,现在佛出现在世间三千年,我们人平均寿命也就增加三十岁了,那是增劫。那现在是减劫,减劫是减少不是增加。所以韩愈写的这个,他就不知道这个事情,没有读到佛经讲的现在是减劫。所以学佛没有深入经教,造成这样的一个错误。你看,当时的大文豪都有这样的错,可见这学问不简单。像周安士居士这样的人一定不是普通人,一定是菩萨再来的。我们再看下面这段:

按【人寿八万岁时。五百岁而婚嫁。周初之制。三十而有室。今则年未成童。便思少艾。总角稚子。口出秽语矣。】

这是根据佛经上给我们讲的,我们人的寿命八万岁,八万岁那个时候结婚是几岁结婚?五百岁,人五百岁才结婚的。当然『人寿八万岁』,增劫、减劫都有八万岁,总之就是人寿在八万岁这个时候,他结婚是五百岁,『而婚嫁』。周朝,就是周初,就是周朝刚刚建立,它的制度就是国家法令的制度,法规就是男子三十而有室,就是三十岁结婚。三十有室,就是三十岁结婚,所以我们一般讲三十而立,就是三十岁成家立业,结婚了有妻室是三十岁。『今则年未成童』,「今」就是讲周安士那个时代康熙年间,三百多年前。「则年未成童」,就是还没有成年的童子,我们一般讲童子是从十四岁到十九岁,一般男子是二十岁成年。十四岁到十九岁这叫童子,还没有成年。还没有成年,都还不到二十岁,就『便思少艾』,「少艾」就是年轻貌美的少女,就是还没有成年他就想要结婚,会想这个年轻的少女,还没有成年(童子)。

现在我们来这里学先修班,很多同学可能才十几岁,就是讲的还没成年,你还没有满二十岁都算童子。你看在三百年多前,周安士那个时代,康熙年间那个时候社会的风气就这样了。你看还没有成年的童子,他就会去思念年轻的少女。『总角稚子』,「总角」就是以前童子头上头发都绑起来两个角,现在我们看古装戏看他绑两个角,那个叫总角,「稚子」就是幼儿,年纪还小。这个小孩年纪小,头发还绑着两个角,就『口出秽语矣』,「秽语」就是脏话,讲那男女的这些脏话。我们想想三百多年前,当时社会就有这样的风气,我们今天那是更严重了,所以现在小孩子小学都在谈恋爱。

以上就是跟我们讲人寿命,古时候的人寿命长,现在的人寿命比较短,愈来愈短,因为我们现在是处于减劫。减劫的时候就是世间人都造十恶业,福报一直减少,寿命一直减短,恶业愈造愈重,所以人寿才会一直减少。增劫,人都是一直修十善,一直增长十善,一直减少十恶,所以不断的增长寿命,增长福报。所以这个增减劫就是整个人类,修善业多,还是造恶业多,这都离不开善恶业因果报。

我们再看下面一段,这个页码在六十页第四行:

【人身有古大今小之殊。】

这是讲我们人的身体,前面是讲人的寿命,古人的寿命长,我们现代人寿命短。这里讲身体,古人的身体高大,今人身体就是矮小,比古人矮小。我们再看下面的文:

【人寿当减劫时。每过百年。其身短一寸。千年则短一尺。释迦如来出世时。人身皆长八尺(佛之化身。一丈六尺)。今已过二千余年。当短去二尺。故今世之人。大抵以六尺为上下。总之寿增。则其身随时而大。寿减则其身随时而小。至疾疫灾后。寿命愈促。身形愈小。或二杰手。或三杰手。所可资食。稊稗为上。人发衣服。以为第一。资身之具。皆作刀杖之形。】

这个一段是给我们讲身体,讲的是人的身体,人的寿命当减劫时,过一百年,前面是讲过一百年少掉一岁,身体的长短过一百年就短了一寸。古时候这个寸,比我们现在的寸要小一点,现在我们一般很多都用公尺、公寸的,几公分的,这个可以去查资料。如果要比较明白实际的古代、现代的尺寸,中国、外国的尺寸,现在电脑上资料都可以查的。弘一大师他有编了一本书,叫《周尺考》,他找周朝尺的长度,一直到唐朝,一直到现代,《周尺考》,有一本书。人在减劫的时候,身体一百年短了一寸,一千年就短一尺。

释迦如来出世时,人身高皆长八尺,『佛之化身,一丈六尺』。当时佛的化身,应化身他的身高是丈六,我们一般在经典上讲,丈六金身,比一般人要高,高很多,丈六。一般人都是差不多八尺,八尺也大概比我们现代一般人高,可能大概是一百八十公分以上到二百公分。现在的尺如果用台湾的台尺,六尺大概一百八十公分这个高度,我们现在看到身高一百八就也相当高了。现代我们也有看到有人很高,超过二百公分的也有,是比较少,但是有,我们都碰到过。二百公分以上的,我们现在看起来那个人那么高,佛当时出现在世间,那个时候我们人的身高大概都差不多那么高。因为到清朝康熙那个时候,佛灭度已经二千多年,所以当时平均大概八尺,到清朝那个时候大概少掉两尺,所以在清朝那个时代,大抵以六尺为上下,六尺大概是一百八十公分。到我们现在大概又减少一点,大概五、六尺这个上下,大概一百六十以上到一百八这个当中,像我的身高是一百七十六。

『总之寿增,则其身随时而大,寿减则其身随时而小』。这个「总之」就是总而言之,因为要详细讲当然就很多。总而言之,总体来讲,我们人的寿命如果增加的时候,那身体就随时而大,身体也随着增高加大,高大;「寿减则其身随时而小」,寿命减少的时候,身高也减低,身体也缩小了。『至疾疫灾后,寿命愈促』,如果再遇到有疾病,「疫」是瘟疫、传染病,或者遇到天灾人祸之后,人的寿命就愈促,「愈促」就是愈短,这是属于我们说的灾难。你有灾难来,不是说你活到七十岁才会死,没有到七十岁的,甚至小孩都会死,所以就遇到灾难老的也死、小的也死,寿命就愈促。遇到有疾病、瘟疫、灾难,寿命就会更短促,身体的形状就愈小。『或二杰手,或三杰手』,「杰」是张开的意思,在佛经记载,一杰手就是二尺四寸,但是这是古时候的尺。二尺四寸这是讲小尺,不是讲我们现在的公尺,唐尺是一尺六寸七分,人身材就是短小,一个手伸出来,或两个手或三个手,也就是我们一个概念,就是人的身愈来愈矮,体形愈来愈小。

可以吃的,随着这个饮食,『稊稗为上』,那个时候吃的真的是,人愈没福报,吃的东西愈不好,相对的吃的就更不好,我们现在讲没营养。没营养,不但没有营养,还有毒那更不得了!「稊稗」就是好像稻草,但是它不是稻草,是一种害草,不好的,等于说不好的稻草。不好的稻草大部分是长在湿地,是草本植物,不好的稻草。不好的稻草长出来的稻米,当然那个质量也不好,也就没营养。所以有稊稗,就是有害的稻草,不好的稻草。人寿命愈短,身材愈小,吃的东西就愈不好,这个也是互相有关系的。好像你吃的那些没有营养的东西,你身体当然不好,愈来愈小、愈来愈短。所以以后寿命愈短的时候,人身体愈短小的时候,所吃的东西都是那些不好的食物,没什么营养的,以那个为最好的。我们现在看那是不好的,但是到以后那个时候没得吃,那是最好的,这个我们可以理解。你看中国、外国闹饥荒的时候,你哪有什么吃的,不要说什么营养,连要填饱肚子的东西恐怕都没有。所以过去在我们大陆上,自古以来遇到荒年,灾荒、饥荒没得吃,真的就是没得吃,吃树皮、吃黄泥土这是一点不假,连稊稗都没有。所以我们看到这个,从这个地方就可以理解,人遇到灾难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有这个稊稗它就是最为上,是最好的,比吃泥土、吃树皮好,所以稊稗为上。

『人发衣服,以为第一』,人穿的衣服很一般的,我们现在讲很粗糙的,就以这个为第一好的,因为没有了,所以那个不好的衣服也变成最好的。『资身之具。皆作刀杖之形』,「资身之具」就是我们用的一些工具,生活上用的工具,工具就变成都可以拿来做刀、做杖,好像做武器这样。小字讲:『今妇人簪珥已有作刀斧形者』,就是在康熙年间,当时的妇人,「簪」就是妇人她固定头发的,插在头发上把头发固定起来;这个「珥」就是耳环,固定头发的簪、耳环,那时候已经有做刀斧那种形状,好像武器一样。下面周安士居士又按照这一段,再给我们发明。

按【有人发隋唐以前古墓。有骨粗大。较今时人骨。长二尺许。尝考《天人感通记》云。蜀都旧址。本在青城山上。今之成都。乃大海也。昔迦叶佛时。有人从西耳河边回。舟过于此。见岸上有兔。引弓射之。不知兔乃海神也。大怒。遂踏翻其船。而壅沙成地焉。后至晋朝。有僧见地上多裂。掘之。得人骨船底。骨皆长三丈余。以迦叶佛时。人寿皆二万岁故也。】

到这里是一段。这一段按就是按照上面讲,根据经典讲的,人的身体有古大今小的差别。『有人发隋唐以前古墓』,「发」就是去挖掘。现在我们在新闻报导上也常常看到,去发现古代的坟墓,特别是一些当官的、皇帝。也有人譬如说建房子,挖土机去挖到,挖到那就请国家的考古学家来鉴定,这个挖出来要小心挖,保存这些古物做研究、做考证。有人就发现隋朝、唐朝以前的古墓,古墓被挖出来就有骨头,因为古时候都是土葬的,不像现在说用火葬的。所以古墓挖出来,这个骨头很粗大,这是清朝康熙那个时代,有人发现隋唐以前这个古墓,有这个骨头很粗大的。比较康熙年间那个时候的人骨,大概长了二尺许,长了两尺多。根据这个资料,就可以证明以前的人身体比较高大,因为身体比较高大,他的骨头也一定要比较长、比较大,他的骨架也一定比较长,所以『长二尺许』,到我们现在大概二尺许又多一点。

『尝考《天人感通记》云』,「《天人感通记》」是一本书,也是我们佛门讲经法师也必须要准备的工具书。《天人感通记》,这个是讲感应记载的一本书。「考」就是考证,「尝」是曾经,周安士居士他曾经去考证《天人感通记》这本书,看到这本书里面有讲到『蜀都旧址』,「蜀」就是现在的四川,「都」就是首都,四川省的首都,「旧」原来旧的地址,『本在青城山上按』,「青城山」是成都市都江堰市的西南边。青城山也是道教的一个祖庭,青城山。青城山我也曾经去过,那边是一个道教道观的祖庭。

『今之成都,乃大海也』,青城山山上以前是四川的首都,四川的首都以前是在青城山上的。现在四川的首都是成都,在清朝时代就是以成都为蜀的首都,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叫省会。当时这个成都是在大海里面,现在的成都在以前是在大海里面,这是《天人感通记》里面记载的。以前成都是在大海,但是现在成都浮到水面,变成省会了。再给我们讲为什么成都当时是在大海,『昔迦叶佛时,有人从西耳河边回,舟过于此,见岸上有兔,引弓射之,不知兔乃海神也』,「昔」就是过去迦叶佛这个时代,迦叶佛是过去七佛,过去劫的七佛,第六尊佛,那个时候人的寿命二万岁,人的寿命二万岁的时候他示现成佛。有人从西耳河边回来,河就要坐船,「舟过于此」,经过这个地方看到岸上有兔,有一只兔子,就拿着弓箭射那个兔子。不知道那只兔子是海神,就触怒海神,海神就大怒,『遂踏翻其船』,这个船就给踏翻掉了。『而壅沙成地焉』,就是这个海河变成地了,沙给它堆成地,我们现在讲的填海,把它堆成地了,所以变成现在的成都,成都以前是海。

『后至晋朝,有僧见地上多裂,掘之,得人骨船底,骨皆长三丈余。以迦叶佛时,人寿皆二万岁故也。』后来到晋朝的时代,有僧,有一个出家人看到地上很多裂痕,「掘之」就把它挖,挖了挖出来有得到人的骨头,还有船的船底。也就是说,那就是当时堕在海底的一些遗物,有人的骨头、有船的船底。那个骨头「皆长三丈余」,那个骨头有多长?三丈多。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是迦叶佛那个时代,人的寿命二万岁,所以那个时候人身体,根据这个比例就是高大。这个也是在考据上的一个证据,我们现在说考古学,考古,考据上的一个证据。所以这个都有根据的,这都不是随便讲的,有经典根据,又有实际上这些遗物做为证据。

好,这节课我们时间到了,我们下面还有一段,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下一集我们是从「又尝读《孔履记》」这里学起。我们今天就先学习到此地,祝大家福慧增长,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1月6日05:06:5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710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