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道德讲堂光碟教学课程第四季开示|第4集|悟道法师主讲

2O18年道德讲堂光碟教学课程第四季开示  (第四集)  2018/11/27  台湾台北灵岩山寺双溪小筑三重净宗别院  档名:WD32-023-0004

昨天跟大家提出来的,让大家看一段网路视频,十五分钟的,地仙,有一个三百三十岁的,我看了几遍,跟大家分享。因为我们读《感应篇》,有读到天仙、地仙,我们先看看。它这个有旁白的也有不一样的,好,我们先看一下。

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刚才我们看了地仙三百三十岁的影片,这个讲得太快,那个字幕过去了,念得太快了。我现在播放一个男众介绍的,而且它有影片不会那么快,我现在放一段,大家听一下:「但我告诉你,我的真实年龄的确是三百三十岁,也就是说我是清朝康熙年间生人。其实三百三十岁并不算很老,二千多岁的人我都亲眼见过,听说还有活了五千多岁尚在人间的,只是没有机缘见到。我是四川成都人,雍正年间为避战乱,我们全家逃到川北的大巴山中」。它这个有影片的,而且不会那么快,我们看的可能比较跟得上,明天再来放这个。我发这个的用意也是跟我们《感应篇》有关的,因为《感应篇》讲,「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我们读到天仙、地仙,可能大家没什么概念,刚好我看网路上有这么一个信息就跟大家分享。现在还有地仙,这个也是真的。

因为经典讲的都是事实真相,都是事实,有这个事情佛菩萨、圣贤才会讲。我们学佛的同修,特别是听经听很久的老同修,大家就不会怀疑。如果刚刚接触的或者学佛还不是很久的,可能多少会有些疑惑,到底是不是真有这样的人?特别现在社会大众,很多人他可能对这个事情也无法理解,就不能相信。所以有这些资讯,我们也可以多去了解。我们学佛目的在成佛,学道目的在学成仙,目标不一样。仙还在六道,没有脱离六道,以佛法的标准来讲不究竟,虽然寿命长也有一些神通,但还是不究竟。这个在《楞严经》里面讲这个仙趣,六道再加个仙趣,就是仙道。《楞严经》讲了,把神仙分好几个种类,各种修行方法,在古印度就有,我们中国也有这个修仙。修仙求长生不老,但是他的基础还是在《感应篇》,如果没有《感应篇》的基础,要去修这个地仙,也不是很容易的,也要累积三百件善事,那你去找这个,大概才可以修得成。如果没有累积三百件善事,恐怕去找他也不行,修不成。所以它有个条件、有个基础,这点我们也必须要了解。

《感应篇》很早就传到日本,在东京我住的精舍后面有一间小寺院,药师寺,供药师如来的。它这个寺院门口,有个白铁做的牌子,有一次我去上香,看到它上面写着三尸神,就是中国传过来的,道教的三尸神。三尸神我们在《感应篇》讲,三尸神就是在我们人的身体里面的,我们人的善恶,这个三尸神也会去向上帝报告的。上尸就是在我们人的胸部以上,中尸就是在我们心脏以下的腹部,腹部以下到脚是下尸。所以我们人上中下三个部分,有三尸神,上尸、中尸、下尸三尸神。在《华严经》讲,我们人一出生,两个肩膀就有一个记善、一个记恶的童子。《感应篇》讲的就更多了,还有灶神,有很多神明在监察。守三尸这是道教的,读到《感应篇》有三尸神,在庚申日他就趁人睡觉的时候,他就到玉皇大帝那边去报告人的罪过。因此有些道教的人,为了避免三尸神到玉皇大帝那边打报告,讲他的罪过,所以在庚申日这一天。我们看传统的民历,六十天就有一天是庚申日,那一天晚上守三尸,他就不睡觉,不睡觉三尸神就跑不掉。我睡着了,你会趁我睡着的时候,去跟玉皇大帝报告。那守三尸,他那一天晚上就不睡觉,那守住了。

在《感应篇汇编》这个注解也有讲,它说这个做法是不正确的,如果你没有做坏事,那你怕什么三尸?肯定做了坏事,才怕三尸神去报告。但是三尸神你守住了,还有其他的神,不是只有三尸神会去报告。空神、夜神,什么神很多,灶神。所以这个观念上就不正确的;正确的观念还是要断恶修善,那才是正确的。所以这就是不正确的一个做法。我们学习《感应篇》,我们要常常跟同修提起,就是我们这个净宗法脉,我们是传承净宗十三祖印光祖师的法脉。因为我们净宗学会,我们的净土都是跟净老和尚学习的,跟他老人家学的。我们净老和尚他的净土,他是跟李炳南老居士学习的。李炳南老居士的净土是跟印光大师学的,他去皈依印光大师。所以我们双溪,老和尚叫我们用灵岩山也就是这个意义,我们是传承大陆苏州灵岩山,灵岩山寺印祖的道场。

印祖一生没有盖什么大庙,人家供养他的钱也不少,他只做印经、救济、放生,特别是印经是最主要的。所以在苏州灵岩山下,他也办一个弘化社,现在这个弘化社还有继续在印经,等于我们现在讲出版社,印佛经善书来流通。印祖一生印的书,大乘经典印得不多,数量有限。但是有三本书印最多,第一本就是《了凡四训》,第二本就是《太上感应篇》,第三本就是《安士全书》。这三本书在当时印了好几百万册,当时印刷术不发达,印这个量可以说非常的惊人。为什么印这三本书,三本书又不是佛经?但是我们仔细读一读,这三本书跟佛经讲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四依法,依义不依语,意思相同,跟佛经是相应的。这三本书的内容讲的就是因果教育,教我们认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跟《十善业道经》是完全相应的。

我们学佛,大家都知道要三皈五戒,戒的基础建立在善上面。建立在善,十善就是《观经》三福第一福,建立在善。所以我们看到《观经》三福,第一福人天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福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看皈依是在第二福。第三福才是大乘菩萨福,第二福是二乘福,第三福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个是净业三福,这个层次也很清楚,所以第一福是三福的根本,大根大本。戒,三皈五戒所有的戒都建立在第一福的基础上。戒律的钢骨,印祖开示就是因果。我们盖房子要钢筋来做骨架,如果没有钢筋,你有水泥、砖瓦,那也盖不成。所以必须要有个骨架架起来,然后你后面再添上去,才能盖得成,这些砖瓦、水泥等等。所以没有因果教育的基础,不认识善恶,这个戒肯定也持不好,这个戒持不好得不到戒。所以印祖特别强调这三本书,这三本书的内容讲的就是因果教育,我们不能疏忽。我们念佛人也不能疏忽,疏忽了我们这一生念佛去不了净土。为什么?心不清净。

我们念佛虽然讲带业往生,不用断烦恼,但是也要伏烦恼,伏断。我们净土伏断,就有把握带业往生到西方,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去灭断。那其他法门,不管你修哪个法门统统要灭断,你才能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净土它伏断,带业往生,这个对我们们来讲,可以说大家都可以做得到的。其他法门,我们在一生当中,很难达到了生死出三界,那不要说超越十法界,六道都超越不了。净土的带业往生,那就横超三界,其他法门都叫竖超三界,这是横超的,因为它有带业,带业只要伏断烦恼就可以。伏断烦恼,我们也得到一个相似的清净心;灭断那是真正的清净心。我们达不到这个标准,但是伏断一定需要的,所以我们念佛也要念到功夫成片,伏得住烦恼,现行烦恼让它不要发作。相似的清净心我们就能往生净土,如果达不到那恐怕这一生又要空过了。「心净则佛土净」,我们心清净才能感应净土;我们心里满肚子烦恼,那是跟秽土感应,跟西方净土没有感应,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佛念这么久了,怎么都还没见到佛,见到极乐世界?心不清净,烦恼常常起现行,贪瞋痴慢这些烦恼常常起现行,伏不住。

因此印光祖师提倡这三本书,实在讲我们一般人的确要认真来学习。包括现在我们净老和尚提倡的《群书治要》,大家要认真来学习。为什么?在我们现前这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我们念佛将来临终能够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往生西方。如果我们不在这个地方留意,下功夫来学习,这一生西方也去不了,这个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要去西方,平常就要准备了,不是说我等到临命终再来一念十念,那靠不住的。大家可以试一试,不要说临命终,你生病,病痛来的时候你还能不能念佛?我们这一生真正要去西方,这个肯定不能疏忽。所以印光祖师提倡,李炳南老居士也提倡,我们老和尚现在更提倡,我们是这个法脉,印祖这个法脉,我们依教奉行。其他不是我们这个法脉的,当然他们有他们的修行方法,但是我们这个法脉,我们一定要知道。

简单讲,《太上感应篇》我们学了,我们能做到百分之六十以上了,那能帮助我们伏烦恼,我们功夫就得力,你现在跟阿弥陀佛就感应了。我们一定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有感应,我们心才踏实;如果没有感应,我们这个心不踏实的。你说我们现在人还好好的,我们这个心就不踏实了,临命终,不要到临命终,生病的时候你是无法主宰的,这个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念佛,这一生要肯定往生一定具足信愿行。《感应篇》就是帮助我们这个的,包括《了凡四训》、《安士全书》,现在老和尚讲的《群书治要》,不但对我们现前,帮助我们现前的事业,还帮助我们的道业(净业),我们念佛叫净业,净业三福。所以净业三福第一福,我们老和尚把儒家的《弟子规》来具体落实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把《太上感应篇》具体落实慈心不杀,把《十善业道经》落实在修十善业。这三个根,这是最基本的,不能再少。所以我们一定要在这个地方留意,不能疏忽,我们这一生才有决定的成就。

还有五分钟,我把印光祖师给居士开示,《太上感应篇注讲证案汇编》,这是佛陀教育基金会印的。有个弘法居士很发心把它节录出来,这个非常难得。这个标题讲,「印光大师谈《感应篇》,一、《感应篇》之概述。1、《感应篇》的来源。」有人问,「《感应篇》谁人著作?对于他教典籍,以何法辨别之?」有人问印祖(问印光祖师),印光祖师提倡《感应篇》,《感应篇》是谁作的?用什么方法来辨别是哪一个人作的《感应篇》?下面印光祖师回答,「《感应篇》通行本,有太上二字」,有加上太上,叫《太上感应篇》。「谓为老子所作」,有太上,太上老君就老子,有人说是老子作的,因为有太上两个字,也有的本子说《抱朴子》作的,印祖讲有这两种不同的说法。「然不必究其为何人所作,只取其书所说之益。所谓不以人废言也。」印祖开示,也不要去追究是谁作的,只要我们采取这个书当中所说,对我们有利益的就采取,正确的就采取,谁作的也就不重要了。所谓不以人废言,不要以人废言,因为讲的是对的,那谁讲的都可以,只要正确的。所以这个不以人废言,《论语》讲的。

「圣人立法,固不必定取圣人所说为法,只取其益世道人心为事。」圣人立法他这个是原则,不一定说都是圣人说的,佛在经典上讲的,夜叉讲的,他讲得对的,我们也是可以采取的,他正确的。你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那是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作菩萨,只有上面半首偈,下面半首偈不知道,他知道有个夜叉知道去问他,夜叉说我肚子饿得要命,你先给我吃,我再跟你讲。为了半首偈,好,就给你吃,你先跟我说,说完了,他就要给他吃了。所以「虫文鸟书,大开文字之端」,我们造文字是看那个鸟、看那个虫,看那个形状去造出来的。「敢以虫鸟不足重,而不用其文字乎?」你可以不重视那个虫、那个鸟,就不要用牠的文字吗?这个意思。「举此一事,可以息彼妄论是非者之无益繁词。此种繁词,尚不如春禽昼啼,秋虫夜鸣之有天然风味也。」就不必要去提出这些妄论了,那个就没有意义了,你要提出这些没有意义的繁词,还不如去听听春天禽兽在白天牠的啼叫声,听听秋天夜间虫鸣的声音。像我们到双溪山上去,听那些还比较有天然风味,何必去讲这些没有意义的论述?就是这个意思。

明天再跟大家分享印祖的第二段开示,「《感应篇》的性质」。今天时间到了,就先讲到此地。祝大家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1月2日17:44:1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706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