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持名号 一心不乱 |悟道法师主讲|福州大觉寺

admin 悟道法师评论阅读模式

执持名号 一心不乱  悟道法师主讲  (共一集)  2017/10/21  中国福州大觉寺  档名:WD21-091-0001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德,大家上午好,阿弥陀佛!请放掌。今天悟道非常难得,再一次来到我们福州大觉寺,跟我们诸位法师、大德大家结缘。在大觉寺我们当家师的带领之下,常年提倡修学净土法门,长时间念佛听经,道风、学风非常难得。特别听说寺院当家师很慈悲,给来到道场共修的同修家属有提供助念的方便,凡是到大觉寺来共修念佛同修的家属往生,也都义务的为同修家属来助念五天再出殡,这个真的是我们大觉寺的同修家属有福报了。一般助念,在我们净宗是二十四小时;在一般不是专修净土,大概助念八个小时、十二个小时。最少是八个小时,十二个小时就更好,二十四小时就算是最理想。助念五天,真的是非常殊胜,因此这个寺院可以跟广大的信众结上法缘。

谈到念佛,我们修净土的同修都知道,目的就是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求往生西方,这是修净土宗的宗旨。「宗」是宗要,就是主要修学的理论方法;「旨」是旨趣,趣就是趣向,我们依照这个理论方法来学习,我们要达到什么方向目标,这个叫旨,所以一般讲宗旨。在禅宗,它的宗旨是开悟,求开悟,求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必须参禅要参到大彻大悟,才能达到明心见性的目标。所以参禅的理论方法,它的旨趣、趣向就是开悟。念佛它是趣向往生西方,参禅是趣向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是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修学最终的目标。佛法修学,最究竟的目的就是成佛,佛道无上誓愿成,学佛就是为了成佛、为了作佛。佛是什么?佛就是我们的自性。我们明了自性,禅宗讲的明心见性,明了自心、见了自性,那这个人就成佛了,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因此不管修学哪个法门,到最后都一样,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在禅宗要达到明心见性,参禅要大彻大悟;在教下修止观,要达到大开圆解;在密宗的修学,要三密相应;在净土宗的念佛,要念到理一心不乱。这个名词不一样,境界跟禅宗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境界是一样,没有两样。

我们念佛法门可以在这个世界,我们现在住的娑婆世界,用念佛的方法也可以达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是念到理一心不乱。当然这个比较不容易,不但理一心不容易,事一心都不容易;理一心要破无明,事一心要断见思惑、尘沙惑,这个都难度比较高了。念佛法门的特色就是我们没有念到事一心、理一心,念到功夫成片,就是伏烦恼,这样的一个功夫,最浅的一心不乱,有一点定功,这样就能带业往生。先往生到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那个地方再去断烦恼、破无明,最后也是达到明心见性。所以净宗修学分两个阶段,对我们一般人。当然,历代的祖师大德念到理一心不乱的也不少,但是多数人不能达到这个境界。可以带业往生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再去断烦恼、破无明,可以分两个阶段,这个对我们一般凡夫就方便了。带业就可以横超三界,没有断烦恼也可以了生死,这是净宗的特色。

今天要跟大家学习的,也是上一次我们跟大家分享的,雪庐老人在台中莲社对同修的佛七开示。虽然每一次讲的是一样,但是每一次我们来复习这个功课,我们的体会、感受会不同。因此在《论语》里面讲温故知新,故就是我们学过的,学过我们再重复的给它温习,就有新的意思会领悟到。所以任何的这种圣教的言语开示,我们都可以常常温故知新。

现在请大家看这个单张的,比较小张的,先看这一张。这个文字不多,但是我们会念,我们功夫就得力。我们看「口念耳听,百八不乱」,看这个文字。大陆同修可能看这个竖版的不习惯,但是慢慢看就习惯了。我们老祖宗五千年都是用竖版的正体字,特别经典,我们念这个竖版的合乎自然规律。为什么从上而下?这是根据太阳升降,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而降,所以它一个上、一个下,由上而下,我们老祖宗根据这个天象,文字的排列也是由上而下、由右而左。

我们看第一段,「既信圣言量,持弥陀名号,然执持之功,亦有浅深」。这个一段第一句给我们讲,既信圣言量。什么叫圣言量?在佛法唯识学里面讲,我们现前对整个宇宙人生的见闻觉知,我们的理解分了三大类,一个是比量,一个叫现量,一个叫圣言量。比量就是理论、推论,类似现在的逻辑。古代印度五明当中的因明,西方讲逻辑学,用推理,比量来推理,推理这个理论讲得通,事实就可以成立。第二个叫现量,现量就是我们亲自见到的叫现量。比量就是说我们没有亲自见到,但是根据理论上去推理,理论讲得通,就知道有这个事实。虽然没有见到,但是知道这个道理讲得通,它就有这个事实的存在,虽然我们现在没见到。现量就是我们都见到了,像我们眼前,我们现在看到的,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我们身体接触到的,这个叫现量。

我们凡夫所接触到的实在讲还是很有限,我们眼睛能看到的、耳朵能听到的、身体能接触到的还是很有限。譬如佛讲六道,有天道、有人道、有阿修罗道、有畜生道、有鬼道、有地狱道,目前我们在人道,我们能够看到的就是现前地球上的人类,还有畜生道看那个飞禽走兽,在地球上活动的这些动物,目前我们肉眼能看到的这两道。实在讲,在六道,我们现在只能看到地球上的人道跟畜生道。除了地球,我们人能见到的,还有我们见不到的人道、畜生道,但是经典上都有记载。你看我们这里叫南赡部洲,南阎浮提;人道有四大部洲都是人,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我们这里是南赡部洲。北俱卢洲根据佛经讲的,人寿一千岁,衣食自然,他的福报几乎像天人一样,但是他是人道,不是天道,北俱卢洲的人我们看不到。还有东胜身洲、西牛货洲都是人道,但是他那个脸、身体的长相跟我们南赡部洲的不一样,我们南赡部洲这个头型像地球一样,比较圆形的,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同样是人道,长的样子跟我们地球的人类不一样,但都是人道,人道都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畜生道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鸡鸭鹅狗猪这些动物,还有我们见不到的,佛经上讲的龙,我们在寺庙常常看到那个柱子有雕龙,龙柱,龙我们一般人也看不到,有少数人看到了。从这个地方我们就知道,我们现在肉眼凡夫,能够见到、听到、接触到的还是非常有限,我们现前见不到、听不到、接触不到的还有很多很多。

是不是我们见不到、听不到,我们没有接触到,它就不存在?如果认为我没有看到,那就是没有的;我看到的,我才肯定它是有的,如果用这样的态度来看整个宇宙人生,那就错了。实际上,有很多我们没看到,但是事实它是存在的。就如同经典上佛给我们讲的六道,有很多人他不相信,因为他没看到,他不相信,跟他讲六道轮回他不相信,他只看到两道,没有六道。佛在经典给我们讲有六道,还有讲十方诸佛世界,讲西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我们也没看到;没看到,现在我们念佛人,大家都相信,凭什么相信?我们信什么?信圣言量。圣就是圣人,言是言语,圣人讲的言语绝对是真实,不会骗人。那我们信佛的人相信佛的人格,佛教我们不要打妄语,他怎么会自己打妄语?所以佛在经典上讲的句句是真实,句句是事实真相,不是事实真相佛不会讲。所以《金刚经》讲,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不诳语者。事实上是怎么样,佛就根据那个事实给我们讲,不会讲超过,也不会不及,这个叫圣言量。佛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没看到,不是我们现量,但我们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是听释迦牟尼佛在净土三经给我们介绍的。我们信佛了,皈依三宝了,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们依三宝。我们依三宝,依经典,佛在世,我们有问题请问佛,佛不在世就依法宝为中心。佛在世的时候讲经,佛弟子整理结集,流传到我们现在,再传到中国翻成中文的《大藏经》,任何一部经都是法宝,净土三经就是我们修净宗的法宝。皈是回归,依是依靠、依据、依循、依止这个经典来学习,经典上讲的就是圣言量。

第一句话说,「既信圣言量」,就是我们既然相信佛在《弥陀经》给我们介绍的西方极乐世界,劝我们要持弥陀名号。《弥陀经》,我们做法会,三时系念一场就要念三遍,一般寺院晚课也都用《弥陀经》,因此《弥陀经》在中国佛教寺院念的人很多,纵然是禅宗道场,他也念佛,也念《弥陀经》。《弥陀经》给我们讲,持此名号,一心不乱,「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个是根据《弥陀经》讲的。「然执持之功」,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执持就是念佛名号的功夫也有浅深不同,「亦有浅深」。下面用譬喻给我们说明,「譬如今之学制,有小学、中学、大学,程度各各不同」。这一段就是给我们说明,我们执持名号的功夫浅深,就譬如我们现在社会上学校的制度,有小学、有中学、有大学,这个程度、层级各个不同。「念佛第一层次『口念耳听』犹之小学,其次『心念心听』犹之中学,最终『神念神听』则犹如大学。」这一段就是给我们说明,我们念佛功夫的层次就如同学校的制度一样,有小学、有中学、有大学。念佛第一个层次,「口念耳听」犹之小学,小学的功夫就是口念耳听;其次,「心念心听」犹之中学,这个层次就高了;最终,「神念神听」则犹如大学,那是最高的了。这个境界,口念耳听,就如同我们净老和尚在讲席当中常讲的,念佛念到功夫成片是浅的一心不乱,就好像小学;心念心听,事一心不乱,好像中学;神念神听,理一心不乱,好像大学。

再看下面,「然吾等程度,小学耳,能够口中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功夫纯熟处,一心只有佛,不为外境所乱,此即《弥陀经》上所说『一心不乱』」。这一段就是给我们讲,我们现在念佛的程度,在这三个层次来讲,我们是小学的程度。我们现在念佛,能够口中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功夫到纯熟的时候,一心只有佛,不会为外境所扰乱,不会干扰,不会被外境所乱,这个就是《弥陀经》上所说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最浅的,是小学,小学也就非常难得了。我们能够念到这个境界,在净土法门来讲就算成就了,这个就是《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所以一心不乱它有层次,这是最浅的一个层次。

我们再看下面,「吾人且扪心自问,谁念到一心不乱?」这句话,我们念佛的同修要常常反省,问问自己,扪心自问,就是说我们自己回头想想,我们念佛有没有念到一心不乱?念到一心不乱,这个最浅的功夫,就口念耳听,念到一心只有佛,不为外境所乱,我们有没有念到这个程度?到这个程度就有把握预知时至往生西方,如果没有念到这个程度,没有把握,要看临终最后一念;如果平常念到这个程度,就有把握往生西方。

我们现在这个心还会不会被外境所乱,我们自己要常常观察自心。外面的境界,五欲六尘、顺境逆境,五欲六尘的诱惑,我们这个心还会不会被这些境界来影响,我们要常常提醒,要在这个地方用功,这样念佛功夫才会进步。如果不在这个地方常常去观察、提醒,那这样念佛功夫不会进步,念了一辈子佛,心还是乱糟糟的;心乱,到临终就颠倒。颠倒不是临终才颠倒,平常我们就颠倒,到临终才明显看出来,实际上平常就颠倒,所以我们用功一定要在平常。平常扰乱我们的,我们现在念佛功夫不得力,有些境界会干扰我们的,我们还是不接触。所以佛制定这个戒,为什么?帮助我们修定的,一心不乱就是定,帮助我们修定。像《沙弥律仪》有一条戒,就是「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观听」。我们一定要知道佛制这条戒的精神,就是我们凡夫心会随境转,你不能转境。大菩萨能转境就没有问题,我们凡夫心会随境转,会干扰我们的境界,我们就不要去接触,避免。像现在拿手机,最干扰的,你走到哪里干扰到哪里,心总是被这个牵着跑。所以我们净老和尚在讲席当中说,功夫要得力,最好你手机放下。昨天我们去参观雪峰山的禅堂,我看了也非常赞叹,现在他们还是维持一个参禅的道风。昨天开始起禅七,打五个七,一天睡五个小时,早上四点起床,到晚上十一点才休息,里面不能有手机。打坐,在山上,的确是参禅的好地方,听说那个禅堂出了四十八个祖师,是祖师的道场,非常殊胜。我们念佛实在讲,跟参禅也是一样的,我们功夫不到,有些环境、境界,我们会受影响的就不能去接触。像《沙弥律仪》制的这条戒,我们不要看报章杂志,不要看网路手机,现在五花八门的会扰乱我们的心;如果你念到明心见性,去接触就没有问题。因此持这个戒是帮助我们心定,你心定了,智慧开了,再去接触,那就没有问题。所以修学,它还是有个层次、有个阶段的。我们现在生活上也离不开这些,我们自己要选择看的东西,不要看太多、太杂、太乱。这一句非常重要。

「至于念佛念到『心念心听』,是大势至菩萨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境界,吾人更谈不上。」这个是事一心不乱,断见思惑了,心念心听。「而『神念神听』是实相念佛,已至『念而无念,无念而念』、『照而常寂,寂而常照』,根本无人懂得。」这个是理一心不乱,念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跟六祖一样,这个我们凡夫当然无法体会,根本不懂。

我们再看下面这段,「诸位且别小看这『口念耳听』,口中念清楚,耳中听清楚,便是正念分明,可得一心。诸位不妨从此处下手,练习一个月不断,就能得大利益」。我们也不要小看口念耳听,以为这个是小学,我应该来学个大学,起码一个中学,如果这样看就错了。所以不能小看,我们还是要按部就班,从小学念起,要按部就班。我们念佛要从口念耳听下手,口中念清楚,耳中听清楚,便是正念分明。每一个字、每一句,念四个字或念六个字都可以,只要每一个字、每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或者「阿弥陀佛」,字句分明,字句清楚,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中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心念是主要的,心要念佛。口中念佛,有大声念、有小声念、有金刚念、有默念,四种。我们大家共修可以大声念,在家里或有些地方,我们怕影响别人可以小声念,甚至有些地方我们只能用金刚念,嘴唇在动,有声相,但是别人听不到。默念就是连嘴唇都不动,只有心里默念佛号。看环境,这个都是属于口念。纵然默念,心念也有声相,耳中也要听得清楚,不能念得都听不清楚;我们自己都听不清楚,佛怎么会听得清楚?所以口中念清楚,耳中听清楚,便是正念分明,你这样念就是正念分明,没有其他的念头,就是这一句佛念,这个时候,这样一直念下去,可得一心。

诸位不妨从此处下手,我们大家不妨从这个地方下手,练习一个月不断,就能得大利益。一个月,时间三十天。现在人心散乱比古人厉害,所以古人念一个星期就能得大利益,我们现在人要念一个月。像昨天那个雪峰山五个禅七,三十五天的,那个下来就会有感觉了,时间比较长。一般打佛七,在台湾高雄元亨寺他们也打过四十九天的,七个七。此地讲,如果这样念,其实你一个星期就有感觉了。像谢总办那个道德讲堂,一个星期人就改变。我去那边参观,我听他讲,他说到那边学习要闭关似的,封闭的,要收手机,我就知道他效果出在哪里,就是收手机,如果手机没有收起来,封闭也没有用。就好像以前台湾早年有人闭关,他说闭关,但是外面发生什么事情他都知道,因为有人送报纸给他看,那个闭关就没有效果了。所以我们避开一些干扰,这样念,念一个月,效果就出现了。

「以上所说,是念佛方法,至于数量多少,引古德一偈作参考。念佛不必求多念,但念百八心不乱。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转珠头皆不算。」这首偈就是我们念珠一百零八颗,你念一百零八句佛号,这个当中不能夹杂一个妄念;如果起了一个妄念,就要掉转珠头从头再来,一定念到一百零八句都不夹杂一个妄念,这个功课才算做完。我们可以从这个地方来练习,这个一百零八颗的,在家出家都可以,你买这个来念佛。这个戒珠不算,算当中这个珠子,一百零八。所以念珠也不是挂好看的,是用来念佛计数,在这个当中不起妄念,这样才有效果。

「莫嫌百八太少,一心念佛,百八就等于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声。」如果这样念一百零八句佛号,这样一心念佛,不夹杂一个妄念,一百零八句就等于念了三十六万个亿再加上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声佛号了。所以念了一百零八句,不夹杂一个妄念,就等于我们散乱心念了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声。所以我们不能小看,那个一百零八句好像不多,但是你能这样念,那个效果就不一样了。这个是根据《龙舒净土文》第四卷「修持法门第六」,「我之所说,一依于经典祖师之语,诸位但勤练习『念佛一心』去。敬祝光寿无量。」这是雪庐老人勉励同修,他这个都是根据经典祖师的开示来劝勉大家,大家如果能够认真在这个地方用功练习,念佛就必定可以得到一心不乱。

我们再看第二张,大张的。第二张上次也跟大家分享过,第二次开示。我们从第四段看起,「昨日已说甲项『万修万人去』,今说乙项『带业往生』,凡修净土者,皆会说此句。修他法门必须断见思惑,方了生死、出三界,然大都不懂见思惑为何,故成之者鲜矣。另一说法曰业尽情空,情空乃情识完全变成智慧,透出本性。业尽情空最低限度须证阿罗汉果,今日做到者几人?」这一段就是前面有说过万修万人去,这个是指我们净土法门,古大德讲万修万人去,一万个人修,一万个人去西方。这里说乙项,想带业往生,凡修净土者,皆会说此句。修净土法门就知道,我们净土可以带业往生、横超三界,修其他的法门必须要修到断见思惑才能了生死、出三界,脱离六道轮回。但是大家都不懂得什么叫见思惑,怎么去断?所以修了很多法门,成就的人很少,因为大多数人不懂,都不知道什么叫见思惑,那怎么断?修行要断烦恼。另一个说法是要业尽情空,情空就是情识变成智慧,透出本性。业尽情空最低限度也要证阿罗汉果,我们现在有几个人能做得到?这个的确是事实真相,做不到。

我们看「乙、带业往生」。我们知道,修净土的人知道,我们修念佛法门可以带业往生。「是指修净土者而言,其他法门,带业绝对不能解脱,不能了生死。然一般修净宗者,往往误解为带着罪业即可往生,即可成就,如是说者,十之八九,故不会成功。」这个讲带业往生没有错,修其他法门,带业你绝对不能够解脱六道生死轮回。我们学佛主要是为了了生死、出三界,脱离六道轮回,修其他法门没有带业的,要把业断干净。然一般修净宗者,往往误解为带着罪业即可往生,好像没关系,我们修净土可以带业往生,现在坏事多干一点;反正五逆十恶都能带业往生,我们多做一点坏事有什么关系?最后我们还是可以带业往生,也可以成就。有这种说法的人,认为是这样的人,十个人大概有八、九个,他这一生不会成功,这是误解,误解带业往生的意思。

下面给我们解释,什么叫带业往生。这里讲,「台中二十五年中,同修已死二千余人,而往生有相当证验者,不过十人,何等可怜?」这讲台中莲社,当时雪庐老人在世,根据我们净老和尚讲,四、五十年前,那个莲社的莲友有登记的就二十几万人,没有登记的不算。莲社成立二十五年,同修已经死了二千多人,但是往生,能够证实他往生,有这个瑞相的,不过十个人,那这不成比例,所以何等可怜!

我们再看第二面,「所谓带业往生之真义如下。一、业是宿现恶业。业是所造之罪业,应知任何人皆是身、口、意造十恶业,非今生才造,自久远劫来轮回六道,即造无量无边之罪业,经云:若罪业有形,早满虚空。」这一段给我们解释什么是业,业就是我们所造的罪业。我们应该知道,任何人都是身、口、意造十恶业。我们做三时系念,念这个忏悔偈常常念,念了也要知道它的意思。「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我们的业都是从身口意所生的,造十恶业。非今生才造,不是这一生才开始造十恶业,是久远劫来我们在六道轮回就造了无量无边的罪业,那是真话。经云:若罪业有形,有形就是有形状,那整个虚空都满了,也装不下,这是形容造的罪时间太长、太多,多到无量无边的。这个我们学了佛明白了,没有学佛的人他不知道自己在造罪业。我们一般讲十恶业第一条就是杀生,你说我们在还没有学佛之前,我们有没有造这个业?现在看到社会上造这个业的人很多,他也不知道这个是造罪业。无量劫,生生世世都在造,你说这个罪业有多重!所以这个罪业如果有形状,虚空早就满了,这个是真话。

造了罪,你就要有果报,不是造了就没事了,「造罪须于六道中还债」,吃牠半斤你要还牠八两。「旧帐未还,又造新业」,旧的还没有还清,新的业又造了。「何能解脱」,这样怎么能够得到解脱?没有办法。「故千万人中无一解脱者」,所以千万人当中,没有一个能得到解脱的。「或云:『念一声佛,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是《观经》讲的。「一般以为念佛即能消罪,不错」,念佛能消罪,的确不错,念佛可以消罪业。「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之力大,是魔之事多,众生自久远劫来,所造皆是魔业,现仅念三、五年之佛,如何能消?魔高者,是魔业多,念佛可消业,如火能化水,喻如桌大之冰,燃以香头之火,火少冰多,焉能化之?故初修行者,时觉魔力大,佛力不灵,因之退转者多;然不修行,道一分亦无,吾等有一寸一分之道已不错矣。」念佛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是没有错,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的力量大,魔的事情多,我们众生从久远劫来所造的都是魔业,现在还是继续在造魔业,念个三、五年佛,怎么可能把无量劫造的业都消尽?所以魔高者就是魔的业多,来折磨我们、干扰我们,魔的力量大。这里用比喻,佛好像是火,魔好像是冰,冰块有像桌面那么大,我们现在用点香那个火,一点点,要把桌面那么大的冰用这个火给它融化,化为水,那怎么能化?化不掉。所以我们初学的人都会感觉魔力大,佛力不灵,佛念了这么久怎么还没看到阿弥陀佛?就我们业障障碍住了,无始劫这个业障,所以忏除业障要不断的忏除。念佛念了很长时间不灵,退转的人就很多,他就退转了,甚至有的人他就不念了,感觉这个念了也没什么用。然不修行,道一分亦无,就是你念总是有帮助,不念一分也没有。念了总是有好处,念比不念好,不管怎么样,你有念比不念好。吾等有一寸一分之道已不错,我们能修一分一寸,那已经不错了。这里一段给我们提醒,业就是指宿生现世造的恶业太多,我们念佛,你看时间有多少?能不能抵得过我们现前造的这些恶业?这是我们要明白这桩事情。

「二、普通断尽解脱。除佛法外,无有办法能出轮回。他教皆以上帝为至高无上,但上帝犹在六道轮回中。佛家旨在出轮回,如何出之?须业尽情空,多劫与现业,须一律消尽。此生消不尽,千生万生消之,成阿罗汉尚须人间天上七番生死才断见思惑,了生死。」这里讲阿罗汉是初果阿罗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都叫罗汉,初果罗汉天上人间还要七番生死才能断见思惑、了生死,但是还有尘沙惑没断,还有无明惑。这一段给我们讲,出离六道轮回除了佛法以外没有其他的办法。其他的宗教讲到最高就是上帝,生天,上帝、天还在六道里面,没出六道,所以没有佛法就不能出离轮回。出轮回要断见思惑,见思惑断了才能出六道,断尘沙惑、无明惑才能出十法界,「可见断惑之难」。「譬如惑有万品,虽断九千九百九十九品,还有一品未断,亦不解脱。学人学佛五十余年,一品惑尚未断,怎么办?」这是雪庐老人讲自己。他是谦虚,也是事实,就是学佛五十几年,我们有断一品惑吗?实在讲,一品也没断,怎么办?

我们再看第三段,「三、带业是伏不起。学人修行、讲经五十年,且有明师数位,对学理略知一二,但一品惑亦未断。诸位修行日浅,惑为何物,尚且不知,怎能断惑?如磨刀不识刀,如何磨之?」雪庐老人讲,他修学修行,讲经也五十年了,而且有好几位明师来指导,对这个学习的理论方法他也知道,但是一品惑也没断。看看莲友修行时间还很短,惑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怎么断惑?好像磨刀,不知道哪个是刀,你怎么去磨?

下面给我们解释惑,「惑,吾等未能断,则不得解脱。故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说出净土法门,今众生念阿弥陀佛,不必断惑,只须伏惑,即能解脱。断惑与伏惑,差别何在?断惑如杯盖内已清净无染,倒不出尘沙;伏惑如杯盖内有尘沙,以物盖之,亦倒不出,但沙仍藏在内。业尽不入轮回,修净伏惑,亦不入六道。然惑尚有,怎办?时时以六字洪名压上,日久纯熟,临命终时,若起佛念,杂念伏住不起,即能带惑往生,生后再断,数日即成,此为伏惑」。这个地方用比喻,断惑跟伏惑,断惑好像沙在杯子里面都倒干净了,杯盖打开,倒也倒不出一粒沙了,等于断干净了,没有了;伏惑,杯子沙都满满的,但是它用盖子盖著,倒也倒不出一粒沙来,用这个来比喻断惑跟伏惑。我们修一般的法门,你要修到业尽情空才不会入轮回,最起码断见思惑,才能脱离六道;修净土你只要伏惑,带业往生也不入六道,但是惑还有,还在。还在怎么办?我们时时刻刻用这个六字洪名,或者念四字的,把这个惑业把它压住,好像杯盖把这个沙盖著,让它不要掉出来。我们就用这句佛号,把这个见思惑给它压住,要起贪瞋痴的时候赶快转成佛念,这样念熟了,你天天念,念熟了,临命终的时候你这个心里的念头只有起佛念,其他的杂念都被这句佛念伏住,不会生起来,就能带惑往生。生到极乐世界,到阿弥陀佛那边再去断惑,那边断就容易了,几天就断干净了,那边环境好,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此为伏惑,所以伏惑它的标准在这里。

「四、惑伏心佛道交。惑只要压住,不再造业,则能与佛感应道交,此为带业往生之真义,绝非一边念佛一边造罪即可往生。」这句重要,我们要常常提醒,我们不能误会带业往生,带业往生没关系,我们一边造罪业一边念佛,这样就可以往生。念佛也要把这个惑伏住,不再造恶业,这样才能往生西方。

「丙、一心不乱。此为得功夫之证明,今略释之。一、得一心是定成就。得一心是定成就,即得大定。」一心就是定,不是只有禅宗修定,所有的法门都修定,念佛也是修定,一心就是得定了。定有浅深。「二、定须次第进修。定非一修即成,须一步步往前进,如珠投水,层层沉底。」修定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就,也要一步一步的修。好像中峰国师讲的,「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清珠投到这个浊水缸里面,清珠往下沉一寸,那一寸的浊水就清洁;一直沉(它这当中有个过程、有个次第),沉到缸底,那这缸水就完全清洁了。所以定必须要次第修。「三、成须渐渐圆成。成功须渐渐才能圆满,平日在家须练一心,来此才能得一心,否则三百余日皆乱心,到此短短七日能一心乎?此非侥幸,得一心与否,须自问之,不须问人。」成功也是要渐渐才能圆满,平常在家里就要练,到道场打个佛七才能一心;不能在家里三百多天都乱糟糟的,然后到道场七天就要得到一心,这个也很不容易。有没有得一心,自己问自己就可以了,不需要到处去问人。

「四、成则恶念不起。」就是你成就伏惑了,那是怎么境界?就是恶念不会再生起来。「若得一心,则杀盗淫、贪瞋痴不起,当知恶起便是魔。」什么是魔?我们起了恶念、动了恶行就是魔。「吾等心虽动恶,能伏之不发作,即可成功。」我们虽然心里动了贪瞋痴这个恶念,但是能用佛号给它伏住,不要让它发作,我们这样念就会成功。所以我们用功就是在这个上面用,就是这样用功,这样功夫才会得力。

「偈曰:『一念毒心生』,毒者,恶念也」,就是贪瞋痴,「起恶念便会造害人之事。若毒心一生,则『急压一声佛』,速以南无阿弥陀佛压住,此即是伏惑。『恶言不出口』,害人之话,口四业皆不出口。『损人事莫作』,凡损人之事一概不做,咬住牙根,无论自己受何等苦、吃多少亏,守身不造恶,不造即伏」,不要造恶业就是伏惑。「『久久成自然』,如此岂不难乎?开始虽难,久则习惯成自然。『往生可带业』,将惑压住,又能念佛,即可带业往生。『是名伏惑法』,此即是伏惑法。『真实祕密诀』,此即是真实祕密诀。若能依之奉行,定能往生。」这个一段也是劝我们不要造恶业,常常提醒自己这样修,久久就成自然。开始比较难,习惯它就成自然了。我们开始总是要咬紧牙根这样来修,不管自己受什么苦、吃什么亏,就是坚持不造恶业,要将这个惑压住,我们就能带业往生。这样把惑压住,又能念佛,就可以带业往生,这个就是伏惑法的祕密诀,真实的祕密诀,能够依教奉行,一定能往生西方。

「诸位:放下万缘,提起正念,一句弥陀,一直念下去!雪公恩师偈曰:一念毒心生,急压一声佛。恶言不出口,损人事莫作。久久成自然,往生可带业。是名伏惑法,真实祕密诀。」这一张大家可以带回去常常看、常常念,提醒我们念佛伏惑。我们净老和尚提倡的《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这三个根,包括现在李越老师教的《常礼举要》,这些古圣先贤劝人断恶修善的典籍,实在讲,这些我们也是可以做为补助,这些也帮助我们伏惑,不造恶业,那我们在念佛功夫必定就得力了。

好,今天我们就跟大家分享到此地。非常感谢我们当家师、诸位法师、诸位同修,每一次悟道到福州来都热烈的接待,非常感谢。我们这个万佛寺的系念法会,大家也都发心来庄严道场,功德无量。最重要,我们这一生就是要求生西方净土,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愿望、目标。要达到这个愿望、目标,这两张虽然文字不多,但是非常扼要、非常重要,要常常提醒,常常观察自心的起心动念,伏住我们的烦恼。我们净宗不用断,给它控制住,不要发作,临终只起佛念,我们就成功了;到西方,断惑再回来娑婆世界度众生,成佛道。好,祝大家福慧增长,六时吉祥,身心安康,事业顺利,阖家平安!我们下次再见,阿弥陀佛。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12月28日10:57:3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704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