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圆觉经 |第25集|MP3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dmin 大方广圆觉经评论阅读模式

大方广圆觉经 1981.7 启讲于 台湾圆觉寺 / 编号:09-007 / 共 36 集

MP3下载

 

注:共36集文字由网络同修提供。


圆觉经  (第25集)1981年  圆觉寺  档名:09-007-0025

禅定是佛法修行的通门,并不是只有禅宗观心、参话头、打坐才叫禅,八万四千法门统统叫禅。禅的意思是寂静,无论哪一个法门,都是修的寂静法,只是方法不一样,达到的境界完全是相同的。我们念佛一心不乱就是禅,你要不相信,你去查查《楞严经》,大势至菩萨修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那是楞严大定啊,最高的禅定。所以千万不要误会说念佛不是禅,其实念佛是上上禅。那些打坐的人,坐在那有定,腿拿下来,就没定了。我们念佛人念佛,是行住坐卧都在定中,所以“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啊。他内心清净,一天到晚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清净是止,一句佛号是观,止观双运啊。大家不晓得这个道理,认为念佛法门不及禅宗,这就错了。拿成就来说,六祖大师的成就,比起净土宗慧远大师来说,差太远了。禅宗里成就人最多的是六祖,成就了43个人,开悟的。我们远公大师当年在庐山建莲社念佛,123个人个个往生。你看看哪个法门殊胜啊。这摆在面前,我们看得清清楚楚啊,所以对这个法门不可以三心二意,决定守住一门,要不了几年的功夫,你就成就了。心里一有疑惑,一有分别,麻烦障碍统统来了,结果哪一个法门都不能成就,所以要把心定下来啊。

「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由于寂静的缘故,妄念不生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了,这到寂静轻安了。这里面最要紧的是寂静,寂静自然轻安。功夫到了这个程度,就与十方诸佛菩萨感应道交。为什么呢?心佛一如啊,境界不二啊。十方诸佛菩萨都在你自己心中现出相了,彼此交感。你也见到诸佛,诸佛也见到你了,就好像两面镜子互相照得清清楚楚,就有影相啊。佛有自己的法性,自心与如来是同一种法性。一般来说,这是言教顿破无明之相,这个方便名称叫奢摩他。

我们略略介绍一下三观的名称。这三个名称跟楞严经里讲的一样,楞严里面也是讲奢摩他、三摩、禅那。所以,如果有研究楞严的基础,那读《圆觉经》就舒服极了。为什么呢?一点就不难了。如果你有《圆觉经》的基础,再去读《楞严经》,那也不困难。他俩的教义是相通的。这三个名词自古以来讲法很多,《楞严经》中这三个名词的解释,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的争论。智者大师发明三止三观,三止三观这个方法是他自己悟出来的。当时有西域来的出家人到天台山去拜访智者大师,一看到智者大师这个法门,他就马上说“大师你所悟的这个三观法门与印度《楞严经》的所讲的三观大致都相同”,所以《楞严经》没到中国来,我们中国人就晓得印度有一部《楞严经》。而印度人吝法,任何外国人到印度去求学、求佛法,他准许看别的经,但绝对不允许你看《楞严经》,所以玄奘大师到印度去也没看到《楞严经》,他们保守秘密。所以今天印度亡国,佛法灭掉,这是有原因的啊。不能吝啬啊,吝啬的果报不好。吝法的人得愚痴的果报,现在印度人愚痴啊。印度的法师般剌密谛知道中国人的根性,他秘密的把这个经偷渡到中国来,第一次偷渡被海关查出,没有成功。第二次偷渡,他把用很小的字写成经卷,把胳膊割破,把经卷藏在胳膊里面,再用针缝起来,这样偷渡出来的。你们看般剌密谛大师传记,确实是这样的,这是为法舍身啊。但是大师把经偷渡到中国,等经翻译出来后,他就赶紧回印度了,甘愿接受法律的处罚,该怎么处罚一身承当,这是舍己为我们中国人啊。《楞严经》到中国时,智者大师已经过世很多年了,智者大师一生没有看到《楞严经》。因为有这么一说,所以天台的子孙就三止三观来解释奢摩他、三摩、禅那。明朝交光大师他不同意这种说法。这个道并不是哪个人发明的,哪佛法来说,这是称性之道,是从心性里面自自然然显露出来的。交光大师认为奢摩他、三摩、禅那是离心意识的,决定与天台三止三观不同,所以他就以经来解经。这是一个新的说法,很有道理。交光法师是明朝时人,自明朝以来人们研究《楞严经》,大多认同交光法师这个看法。

大家要晓得,在我们中国从《圆觉经》开悟的,最著名的是宗密大师。他是清凉大师的学生。清凉法师是华严第四代,宗密大师是第五代。宗密法师从《圆觉经》开悟,悟了以后他为《圆觉经》写了六种注解,这六种都是《圆觉经》权威的注解,自古以来讲《圆觉经》注《圆觉经》都依靠宗密圭峰大师的这六种注解。圭峰法师的解释与天台解释、交广大师的解释又不一样。但是我们可以互相参考啊。他解释奢摩他、三摩、禅那完全根据《圆觉经》的经义来说的。经里讲“身心客尘永灭”,这是离相啊,取境尘灭,这是观。取静澄念,这是观,他说这个修行方法是心冥所观之境,他解释为泯相澄神观。离相,一切相统统离尽,使自己的心像水一样达到了清净不染,这个观就叫奢摩他。三摩呢,这叫起幻销尘观,经文中有“起诸幻智”,依根本智起后得智,以观智离开外面的幻境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啊,把一切境界相都能离开,这是自己成就,同时又以这个方法来教化一切众生。像《金刚经》里讲“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天天度众生也不着相,能度所度统统都离开,这是如幻三昧啊,这个意思与《华严经》也是完全相同的。销尘,尘是尘劳烦恼,从此以后统统消除了,这是觉。自他一体,幻相永离。这是说所观是幻,能观之智也是幻,能所统统都离了,这就叫永离啊。这个修行方法就叫三摩钵提。第三种叫禅那,为绝待灵心观。圭峰大师解释,禅观里面没有真妄啊,也不对空有。换句话说,它的修行方法是叫我们离开一切相对的。诸位要晓得,我们都是生活在相对的世界里,离开相对我们不得已说个名词叫绝对,如果你要有绝对这个观念你就还没有脱离相对,为什么呢?绝对与相对又是相对。可见得真正绝对是心里头一念不生啊。什么真妄是非邪正统统没有啊,这才是绝对啊。绝对就是真心现前,真心是灵明觉知啊。这是禅。经文里讲“不取幻化及诸净相”,幻化就是三摩,净相是奢摩他,奢摩他三摩统统都不取,这是真正超越碍与无碍,烦恼涅槃不相留碍啊。这与如来地的境界一样,一切无碍,事事无碍,这是禅那。

此地讲的三种观都是相当高的,它一下手就是叫你悟净圆觉,净圆觉为修行的基础。所以成就都是明心见性,成就高的就成佛了,其次也成大菩萨,有这么殊胜的成就。这还是讲的中根人。为什么呢?因为他还需要修,前面讲的上根人他不用修,他悟就是修修就是悟,是一不是二。此地讲的是需要修的,是有差等的菩萨。

我们再看第二段。「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一定要记住,菩萨发心修行,一定要悟解为先。如果不能真正悟等正净圆觉妙心作为自己起修的基础,那就不叫菩萨,为什么呢?他不能成佛,要用这个基础才能成佛。「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因幻化。即起诸幻以除幻者。变化诸幻而开幻众。」这是讲菩萨修行的样子、修行的状况。他是依净圆觉心作基础,清净心里面起观照的作用,照到自己的心性,知觉心性啊。这个知是般若智慧啊,就是观照般若,用观照般若觉知自己的心性,这个心性是讲的自己的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幻化的啊,以及根尘,统统是无明迷真而起的啊。虽然相有,但是没有自性,性是空的,所以说皆因幻化,身心是业,无一不是无明幻化的。“即起诸幻以除幻者”,“起诸幻”就是幻智,诸位要晓得,智慧才能破无明,妄想不能破无明,我们世间的聪明就是妄想,这是不能破无明的。无分别智是般若智慧,才能破无明。这个无分别智也是幻化的,为什么呢?真智慧是根本智,后得智是从根本智变现出来的,但是他有作用,他能破无明,不但能破无明,而且能开幻众,也就是能教化一切如幻的众生。菩萨度众生,天天度,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为什么呢?因为众生如幻啊,并不是真有嘛。

「由起幻故。便能内发大悲轻安。一切菩萨从此起行。渐次增进。」由于用幻智灭幻境,又开示如幻的众生,这是同体大悲心性。观一切众生与自己同一个真性,我们在经里面念过“十方一切佛,共同一法身”。你读了这个句子,可能就感觉佛是共同一法身,佛不是我,我跟佛不是一法身。你们想想看,这就是迷啊。经上不是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嘛,那我也是佛,也诸佛是共同一法身啊,这就对了,这是正确的。的的确确是一法身啊,我们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意思就是法身啊,法界藏身阿弥陀佛啊。所以你念这一个佛的名号,十方三世一切佛,连我们现在迷惑颠倒的本来佛,都在这一句名号之中,一个不漏啊。你念别的佛,是念一漏万啊,你念这个佛就统统念到了,一个都不漏。几个人晓得这个功德呢?所以还在这妄想分别执着,真正是迷惑颠倒啊。阿弥佛陀这句名号是大总持法门,纲领的纲领,根本的根本。舍这个不念,还要去念这个咒那个咒,这是迷惑啊。大总持就是咒啊,阿弥陀是咒中之王啊,什么咒都是他的枝枝叶叶。所以你要是真正聪明,抓到这根本,你念一句佛弥陀,无量无边的咒就全部包括在其中了,一个咒也不会漏啊。这就是真正的观察到生佛不二啊,众生同体,这个时候的慈悲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是没有条件的。同体大悲,生佛平等,万法一如。度一切众生不取度众生的相,一切菩萨从这个地方起行,这是说明观行渐次增进的相,一步一步向上提升,由信位提升到三贤位,由三贤位提升到十圣位,由十圣位提升到究竟果位。

「彼观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观。皆是幻故。幻相永离。」修行到这个层次,再返观从前,观幻是能观之智,幻是所观之境,这个时候智存在,幻离开了。因为幻不实啊,这个实与不实是比较性质的。菩萨在这个境界里,一切妄相是不实在的,就好比我们从三性里面讲,遍计所执性与依他起性比较,依他起性是真实的,遍计所执完全是假的。可是依他起要跟圆成实两个一比较,那圆成实是真实的,依他起又是假的。幻智与幻境比较,境是从依他起生的,幻智是从根本智起的作用,一个比较亲,一个比较疏,亲的就真实,疏的就虚妄(幻智比幻境真实)。但是幻智是从根本智生的作用,并不是理体,用与体两个比较,用就不是真实的,体才是真实的,根本智是真实啊。大家一定要留意啊。

你们看看唐大圆居士的《唯识新裁撷汇》,唐大圆居士特别提出一点,我国中国的教育,儒释道三家的教育特别重视根本智,就是用背诵的方法。西方人不晓得根本智,所以连后得智也没有。中国人有根本智,所以也有后得智。但是我们现在学外国人,也不注重根本智了,这后得智也没有了。这个问题严重了,他在书中写的话真是苦口婆心啊。可惜迷惑的人很多,不相信他的话。晓得这个道理,不但是幻相永离,幻智也要离开。如果要存幻智,诸位想想那个幻相有没有离呢?有能照的智,当然就有所照的境界,一个离了两个就都离了。所以说“皆是幻故”啊,到这个时候是唯一真心现前,幻相永离了。

幻相永离,是不是我们的相、境界都没有了?不是的。诸位要晓得这一点。不是说相都没有了,而是见相非相啊,这才是如来啊。《金刚经》里讲“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那就是见性。相在啊,即相离相,就从这个相里面看出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是同时的不是两桩事。你把它分成两桩事那就错了,它是一不是二。这才叫幻相永离。「是诸菩萨。所圆妙行。如土长苗。」这是从比喻上说,说这个菩萨所修的是圆妙之心,就好比种田,种子下下去以后就长苗了。这是把种子比作觉心,把土壤比作幻法,把苗比作幻智,依幻法而起幻智,从幻智亡心入觉。能所双亡,大觉现前。两边不离,中道不存,是这个境界。「此方便者。名三摩钵提。」这种境界呢,就叫作三摩钵提。三摩钵提一般我们说成假观,奢摩他是空观,这个是修假观。

下面一段就是修禅那了。禅那为绝待灵心观,这个方法高,比前面两种都高,它是离开了相对。离开相对,真心就现前了,相对是二啊,离开相对就不二了,不二就是圆觉,不二就是真心,所以这个方法比前面两个高明得多、殊胜得多。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净相。」“不取幻化”就是不取修三摩钵提的方法,“不取净相”就是不取修奢摩他的方法,前面两种方法他都不取。「了知身心皆为挂碍。无知觉明。不依诸碍。永得超过碍无碍境。」换句话说,他所修行的是因地心与果地觉是一不是二,这个修学方法是最高级的,你本悟真性圆觉妙性(就是前面讲的悟净圆觉),从这个真心理体上现的观心,直截了当观一心,我们要能够用这个方法来念佛,一下手就是理一心不乱。但是诸位要真正用功夫修理一心不乱的,一定要把理论先通达,要悟啊,不悟哪能到一呢。这个时候是什么样的用心呢?跟佛无二无别。念佛用的是一心,吃饭也是用的是一心,待人接物都是用的一心,一心无二心啊,这才叫做一心不乱啊。这个一心是唯一真心,圆觉心、清净心、无分别心、平等心、慈悲心,一心无二心啊。给诸位说,到这个境界,你就到理一心不乱了,你的心跟佛无二无别,你的言语、你的行为跟佛也没有两样。这一段就是讲空有两边都离了,我们一般说的是中道一心啊、中道第一义谛啊。所以他不取幻化,他也不取境界。不取幻化,不着有。不取境界,不着空。空有两边都不着,所以他跟前面两个方法不一样。前面两个方法,一个是从空入门,一个是从有入门,三摩钵提从有入门,奢摩他从空入门。这个时候止观清净寂灭不二,日常起用都是用寂灭不二的真心。他明了身、心皆为挂碍,了知是能,身心是所,能与所都是挂碍啊。

“无知觉明。不依诸碍”,这里无知是根本智,是真知,真知无知,无所不知。我们现在迷、不觉,就是想求知,哪个人会去求无知呢。如果有个人求无知,我们一定会认为他傻、笨,殊不知求无知是求根本智。什么都不需要知,不需要知是真知。什么都想知道,那个知是妄想,是妄念啊。为什么呢?因为你求知的那个心是动的,动是无明啊,动就不是清净觉相啊。什么事情我都不需要知,那个心是清净的,清净里面就会放光明。你想想看,十法界依正庄严无论什么都是清净圆觉变现之物,你如果证得清净圆觉了,你还有哪一桩事情不知道啊,就都知道了。所以才给你讲真知无知,无所不知。《般若经》里说般若无知,无所不知啊。所以诸位要晓得,无知之知是根本知,无知之知是真知。无知觉明啊,不依诸碍,这就是本觉妙明的真智慧,境智俱空,所以它没有障碍,这样才永得超过碍无碍境。真正超越了,毕竟寂灭,到这个境界,你看外面一切境界是清净寂灭相,这是如来境界,在五种忍里面这是寂灭忍,比无生法忍还要高。无生法忍是七地、八地、九地菩萨证得的,寂灭忍是十地、等觉、如来果地上证得的。换句话说,证得此句境界的菩萨最低限度是法云地的菩萨啊。这是讲禅观的成就。

「受用世界及与身心。相在尘域。如器中锽。声出于外。烦恼涅槃。不相留碍。」这几句是说修禅观的菩萨返观自己外面所受用的世界。佛也有自受用身和他受用身,自受用身是圆满报身,报身里面有一分是他受用,就是教化地上菩萨。佛的应身与化身,那完全就是他受用,是教化没有见性的菩萨和一切凡夫的。内是能受用的身心,外是所受用的境界。虽有有相,而且这些相都在尘劳之中。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示现在印度,应化在我们这个世间。这个年代也有争议,有人考据说释迦牟尼佛距今2500年,但据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记载,他老人家距今是三千多年了。大家可以查看虚云老和尚的文章,他对佛出生的年代有研究,他坚定支持我们中国人的讲法,佛出生周昭王二十四年,灭度在周穆王五十三年,计算这个时间距今是三千多年。佛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像个凡夫一样,也结婚,也生了儿子,家里也有父母眷属等,他示现在尘劳之中。虽然示现在尘劳之中,示现与我们凡夫一样,但他的心是清净的,心清净身清净境界清净,他不为尘劳所碍啊,他是事事无碍啊。这个境界诸位要读《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你看那五十三位菩萨,那就是示现的不为尘劳障碍,那是说出一个事事无碍的境界,做出样子给我们看。所以学佛没有任何障碍,如果说学佛有障碍了,那你是自己没能通达,没有能够破迷开悟啊。如果是破迷开悟了,决定没有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啊。

这里举了个比喻,这个比喻举得很好。好比器中锽声出于外,我们吹的喇叭里面有个锽,器是障碍,可是吹的声音它在器的外面,没有障碍。大家现在经常弹琴啊,琴也是个器啊,它有障碍,但是琴弹出的音声远远在琴之外,没有障碍。这就是比喻,在障碍里面而没有障碍,在尘劳里头而没有尘劳烦恼。烦恼涅槃不相留碍啊,烦恼就比喻器,涅槃就比喻声,烦恼与涅槃是一不是二,彼此是不相妨碍的。

「便能内发寂灭轻安」,这个寂灭就是禅,比前面奢摩他、三摩的境界要高了。「妙觉随顺寂灭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众生寿命皆为浮想。此方便者。名为禅那。」这是四相永远断绝了,显示出唯一真觉现前,这是从妙观心内发起寂灭轻安。这个时候自己能够觉得,我们不得已用觉这个名词啊,自己确确实实得到身心寂灭、轻快安适啊。虽然天天说法,说而无说;天天度众生,度而无度,这多自在啊。所以叫做寂灭,能所双亡啊。一切难行之行都障碍不了他,他没有难这个意思,他也没有苦与乐。你把他放在极乐世界七宝宫殿里头,他如如不动,心是清净寂灭的。你把他放在刀山油鼎里头,他心也是清净寂灭,如如不动。所以地狱天堂不二啊。心清净寂灭,外头境界相也是清净寂灭。天堂是清净寂灭相,地狱亦是清净寂灭相,这才叫一真法界啊。法界是一啊,一相无二相啊,什么相呢?清净寂灭相。这个境界才契合妙圆觉性,华严讲的一真法界,净土讲的常寂光净土,就是本经讲的寂灭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唯有自己清净觉了,别的人不晓得你的境界啊。自己的第六意识达不到这个境界,别人也达不到,所以叫不及啊,只有你自己知道,所以古德常说“如人引水,冷暖自知”啊,只有你自己喝一口才晓得这个水的温度啊,你说说不出来的啊。那我们拿温度计量量行不行呢?量也不行。为什么不行呢?因为每个人舌根感触不一样,因此它不是一个标准,它没有标准,一个人一个标准,那有什么办法呢,那就没法子量了。有些不喜欢吃辣的,一点点辣就觉得很辣受不了,如果碰到四川爱吃辣的人,他吃会说不辣一点都不辣,所以哪来的标准呢,没有标准啊。所以确实古人讲得有道理,只有自己晓得,只有自己明了。“众生寿命皆为浮想”,浮想是空的。换句话说,四相要不空,达不到这个境界,所以佛在《金刚经》里才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啊,不是一个修禅那的菩萨。这个境界再提高一点,不但四相没有,四见也没有了,《金刚经》的后半部比前半部的境界要深,前半部破四相,后半部破四见,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不但是相不能执着,见也不能要。

「善男子。此三法门皆是圆觉。」这是说,奢摩他、三摩、禅那,这三种都是圆觉的修学法。「亲近随顺十方如来。因此成佛。」十方如来就是修这个方法成佛的,这三种方法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成佛。但是诸位要晓得,必须要依悟净圆觉,这是个基础,如果不依悟净圆觉,你用这个方法也不能成就,这是一定要晓得啊。可见得开悟重要啊。我到这里去求师,到那里去访道,天天想开悟,能不能开得了呢?开不了。为什么?你妄想心没除啊,障碍了你的悟门。心地清净才会开悟,天天打妄想,不能开悟。如果再去找所谓的风水好的地方,那更是迷信了。你的心清净不清净,与风水有什么关系嘛,所以千万不要去看相、算命、搞风水这一套,那都是妄中之妄。这个我们要知道的。《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讲这叫世间意啊,佛给我们讲“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世界的迷信统统要把它去掉。学佛是正信啊,正知正见,决定不迷信。这些东西有没有,有,是虚妄的。凡夫依照这些,觉悟的人决定不依靠这些。能所都离开了,还依照这些?连佛菩萨都不依靠了,唯一依靠的就是你净圆觉心啊,依照这个你才能成佛啊。「十方菩萨种种方便。一切同异。皆依如是三种事业。若得圆证。即成圆觉。」圆觉是大彻大悟,圆满的觉悟啊,就是成佛的境界。「善男子。假使有人修于圣道。教化成就百千万亿阿罗汉辟支佛果。不如有人闻此圆觉无碍法门。一刹那顷随顺修习。」这是比较功德。你要发心教化,教化的成就非常好,你教化的学生有百千万亿个,个个都登了阿罗汉了,个个都证了辟支佛了,这个功德真是无量啊。可是佛说,这还不如有个人闻此圆觉无碍法门,就是听这一部《圆觉经》,你这个功德就超过教化百千万亿阿罗汉辟支佛果的人,你超越多多矣了。你相信不相信呢?你们这几天修的功德就这么大啊!但是诸位要晓得,后头这句话不要忘了,如果你忘了后头这句话就是断章取义了。“一刹那顷随顺修习”,这句话要紧了,所以佛说话很有趣味啊,一句话都不能少,少了一句意思就不对了。你听了这个法门,晓得这个法门这样的殊胜,晓得这些道理这些方法,发心随顺修行,照着这个理论照着这个方法我们来做,但是我劝诸位呢,不要照此地修三观,而来修念佛法门,念佛就是三观,不要把念佛跟三观看成两桩事情,它们是一桩事情,为什么是一桩事情?本经行门的根本,代表的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啊,那是根本啊。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12月21日05:42:0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582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