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圆觉经 |第18集|MP3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dmin 大方广圆觉经评论阅读模式

大方广圆觉经 1981.7 启讲于 台湾圆觉寺 / 编号:09-007 / 共 36 集

MP3下载

 

注:共36集文字由网络同修提供。


圆觉经  (第18集)1981年  圆觉寺  档名:09-007-0018

「唯愿不舍无遮大慈。为诸菩萨开秘密藏。及为末世一切众生。得闻如是修多罗教了义法门。永断疑悔。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昨天已经将祈请的大意说出来了,本句是请求的言辞。“无遮大慈”,无遮是指一律平等,没有任何拣别。这一段就把金刚藏菩萨祈请的意思说完了。下面是世尊的赞许。「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生。得决定信。永断疑悔。汝今谛听。当为汝说。」这是佛赞许的一段话,这段话大致的意思大家都能够懂得。无论学什么东西,尤其是学佛,成败的关键在信心上,大经大论上常说“信为道源功德母”,不信就不能成就,所以疑是根本烦恼,能障大道啊。

圭峰大师在《大疏》里面说疑是对真理犹豫不决,障碍了信心。疑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怀疑自己,认为自己程度不够、业障深重等,要晓得这是大病啊。你要是不怀疑自己,对自己有信心,就会有成就,你怀疑自己,就会对自己造成障碍。对自己没有信心,这是疑里面最大的障碍。第二类是怀疑老师,“我跟了这个老师,这个老师靠不靠得住呢”,怀疑老师有没有善方便,怀疑老师是不是真正通达佛法,对老师起了怀疑,这个也不能成就。实在讲,选择老师真的也是个难事情,并不是凭我们的妄想心就能够选到好老师的。这桩事情过去李老师讲过的,这个事情要至诚感通啊。自己有至诚恭敬之心,自然有佛菩萨善友与你有感应道交,不期而遇啊,他就遇上了。好老师碰上好的学生,好学生碰上好的老师,这都是可遇而不可求啊。到哪里去求呢,遇就是感应。善与善感应,善不会与恶感应;真与真感应,真不会与妄感应。所以我们要发至诚心去求老师,你一定会遇到,遇到之后就不能够舍弃。佛在经上讲,宁舍生命都不能舍老师,为什么呢?老师是我们法身慧命的依靠,生命算什么?所以对老师不能怀疑,后面讲得很清楚。老师有顺行,有逆行,老师做的不如法的事情,你怀疑了,这个麻烦大了。

比如说鸠摩罗什大师到中国来弘法,姚兴做皇帝,看到罗什大师这么聪明,他讲求优生学,这么聪明的人如果断了种,那不是可惜了么,所以就送给罗什大师十个宫女,大师接受了。大师徒弟看了师父娶了十个夫人,这还得了,破戒了嘛,那我们不要跟他学了。我们要知道啊,罗什大师接受这十个宫女,那是帝王的命令,没有办法拒绝的,这在从前叫抗旨,如果你这样做,你就没办法弘法了。现在日本的和尚是结婚的,最开始也不是他们愿意的,也是政府命令压迫的,明治天皇那时下的命令。日本人口太少了,政府希望增加人口、壮大国力,所以与佛教首领谈判,要求出家人都要结婚繁衍后代,出家人如果能接受,就允许佛教在日本继续传教,如果出家人不接受,那政府就禁止佛教存在,这个问题太严重了。所以当时出家人佛教领袖会议决定接受政府要求,日本佛教才变成今天的情形。所以大家要晓得,这种改变有时候是被某种力量的压迫,有时候是为度众生的必要。有种种善巧方便,不是我们能想象得到的。这个道理后面我们会有详细的说明。所以不能够对老师有怀疑,怀疑老师不会有成就的。

第三种疑惑是怀疑法门,“我学的这个法门可靠吗,能成就吗”,你要有这三种怀疑,佛法就不能成就了。你跟了一个老师,老师教你这个法门一定是观机啊,不是随便教你的啊。他依照你过去的根性,依照你的性情、习惯、爱好、志趣,来为了选择了这个法门,你要一怀疑,就不能成就了。这个地方讲的“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生得决定信永断疑悔”。祈请的菩萨,也就是当机的人是金刚藏菩萨,正是金刚般若啊,若没有金刚般若,如何能够永断疑惑得决定信呢?「时金刚藏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这是承教敬听。注意“默然”这两个字。下面是世尊正式为金刚藏菩萨解答。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十法界里面有迷有悟,有依报有正报,有因有果,全是生死边事。说生死边事,讲六道可以讲得通,四圣法界难道也有生死吗?四圣是声闻、圆觉、菩萨、佛。我们讲到佛,诸位要记住,佛有好多种类。有究竟的佛,有不究竟的佛,不可以一概而论。天台家有藏通别圆四教,这四教的佛程度相差非常之大。藏教佛还没见性,其地位只是比辟支佛高一级而已,在大乘法里面只能算权教菩萨,还不如圆教的初住菩萨。别教佛只等于圆教十行位的二行位菩萨。我们统统都叫佛,其实佛与佛有很大的差别。就好比我们说,毕业生也有很大差别,小学毕业是毕业,大学毕业也是毕业,这个程度也相差很大啊。

我们通常讲十法界有情,这是指藏教通教的佛;别教佛是把四十一品无明断了十二品,它后头的修学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所以也在十法界;圆教佛是一真法界,不在十法界里面。十法界的佛都有生死轮回,四圣法界没有分段生死,但有变异生死。“一切世界”就是指十法界,都免不了生死轮回的现象。这些现象,“种种取舍”皆是颠倒妄想。所以学佛有难处,难在哪里呢?确实不容易放下啊。但是不放下,不能够入门。我们要想真正入道,那还是得放下,放下从哪里做起呢?虽然讲从布施做起,但布施范围太大,经里面给我们说了许许多多的最初方便啊。比如本经里面讲到奢摩他、三摩、禅那,这都是讲最初方便,与《楞严经》一样。我们说具体一点,与人无争、与世无求才能够入道,这三种最初方便才有个下手之处。你只要忍让,绝不吃亏,别人争,我就让。诸位要晓得,让的人是永远有福的人,福报里面没有的你怎么争也挣不到,福报里面有的不用争也会现前,你这个地方让了,那个地方福报现前了,所以何必争呢?与世无求,无求就是不取、不执着,《金刚经》里面讲的应无所住、如如不动啊。这样才能够修清净心,清净心就是圆觉性啊,才能够超越轮回。这一段是讲轮回心变现轮回的现象,《楞严经》里面说“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这是首先要觉悟,要明了的。

「未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这是尤其要注意的,没有出轮回是什么心呢?是生死心啊,是迷惑颠倒的心。我们用这个心来辨别圆觉是做不到的。“辩圆觉”就是禅家讲的见性,我们用生死心去明心见性,这是做不到的事情。就像佛在楞严会上对阿难尊者讲的,以生灭心求不生灭性是做不到的,轮回心就是生灭心啊。底下这个比喻就说得更清楚了。

「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动目,指眼睛一眨一眨,眨得很快。湛水,指清澈透明的水。水是很平静的,由于你眼睛眨得很快,所以你看平静的水,也觉得水在动,实际上水没有动,而是我们眼睛不正常而导致的错觉。动目,比喻生灭心。湛然不动的水比喻圆觉自性。第二个比喻,香点燃了,我们把它转动,一转动就看到好像是一个光圈。实际上是不是呢?不是,它移动太快了,我们的眼识迟钝,来不及分辨,所以看到像一个旋火轮。这里把能动的火比作生灭心,把定眼比作圆觉性。云驶月运,我们晚上看月亮,感觉月亮走得很快,但实际上是云飘得很快。舟行岸移,我们坐在船上,没有感觉到船动,好像是两岸往后面退,这些全是错觉。这里以湛水、定眼、月、岸来比喻圆觉自性,水波、旋火轮、云飘、舟行都是比喻的生灭心。想用生灭妄心去理解圆觉自性,那个圆觉自性就同与生灭流转啊,所以你始终见不到圆觉自性,没有法子理解啊,这是教我们明心见性首先要晓得的大前提。如何用心,用错了心,不会成就的。

「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诸旋未息”,就是指前面比喻中所说的动眼、转火、云驶、舟行,这些如果没有止息。“彼物”指前面比喻中水、火、月、岸,“先住尚不可得”就是求其先行止住尚且不可得。这是用浅显的比喻来说明难懂的道理。这是教我们体会我们现前是迷惑颠倒的状态。“何况轮转生死垢心”,这是显示出无始以来的无明妄识,流转在三界生死轮回,起惑、造业、受报,轮回的理论就是惑、业、苦,苦就是果报。诸位要晓得,三界通苦,决定没有乐。真正的乐是从清净心生的,心清净了才有真乐,你要是果然做到了与人无争、与世无求,你的心才清净了,你才能够得到真乐。身心清净、境界清净,清净到极处了,十方世界无一不清净,这是真乐啊。这个乐不是苦乐相对之乐,这是真常之乐。只要你有迷惑,必定造业,造业一定有果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佛在此地讲“生死垢心未曾清净”,迷惑的心、生灭的心没有清净,你要想观诸佛如来圆觉自性而不旋转不可能,不动的心就看到了。「是故汝等便生三惑」,三惑从哪来的?就是有种种取舍。三惑指前面金刚藏菩萨请法,向世尊问的三个问题。三惑是分别妄见,绝不是正知正见。

「善男子。譬如患翳。妄见空华。患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何以故。翳华二法非相待故。」三惑就是由种种取舍而来的,如果我们没有取舍的心,三惑就没有了。以轮回心想见如来清净圆觉,并没有见到圆觉的真实相,才起这三种疑惑。佛在这里用比喻来给我们解释。翳,是眼病,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白内障。眼睛患翳了,眼睛有了毛病了,这是病眼。病眼看外面东西,虚空当中就看到花,有这个现象。“患翳若除”,病眼如果治好了,恢复正常了,恢复健康了,空中的花,也就没有了。既然讲“患翳”,“患”就不是真实的,正常的眼睛是真是常,病眼不是正常的,病眼是从无病而生的病,患也是从无而有,患翳在此地是比喻六识妄心,是依第八识虚妄变现出来的。“妄见”,指第六意识的分别和第七识的执着,患翳妄生分别知见。前面金刚藏提出来的全是错误的见解,是虚妄不真实的见解。空中之花,是比喻分别所变的虚妄境界,是本来没有的。妄见空花,也是说本来不生啊。“患翳若除”是比喻转识成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你眼睛康复了,如果再去研究空中花什么时候有,为什么有等问题,那就闹笑话了。空中本来没有花,你如果去研究,不是自找麻烦吗?这是用浅显的比喻来说明难知的无明。

我们现在迷啊,不是在悟啊。而悟的因缘必须得闻法,所以佛法在世间,对众生来说是良药、是明灯啊,因此佛法的功德不可思议。除非是我们不相信、我们疑惑,那就没有法子。如果你真正相信,学佛最殊胜的福报是依教修行、弘法利生,这个福报是第一大。《安士全书》里面有历史感应统记,里面有一段是明朝的刘锡宇居士公案,刘居士有一次出外去旅行,小船停在村庄的对面,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个人求他救命。梦中人说自己前世是宋朝的将军曹瀚,这个人我们读历史的都知道,是替赵匡胤打天下的开国大将。他说攻打扬州时,扬州守备很严,费了很大劲才把扬州攻下来,所以他攻下后就很气愤,想着扬州城为什么早不投降,于是他下命令屠城,城里男女老幼全部杀光。他造这样的罪业后来堕到地狱,出地狱后又变成猪,生生世世还命债。他托梦给刘居士,说明早村庄要杀猪,第一头猪就是他,求刘居士救命。刘居士醒过来没多久,就听到猪叫,于是就到村里头去看。那第一头猪看到他来了之后就流眼泪,他心里知道这就是梦中指人,于是他把这头猪买了放生。在梦里,曹瀚还告诉他,他在唐朝时是一个卖布的小贩,他有一天经过寺庙,里面正好有法师讲经,他就在那听了一会,听了之后很欢喜,把他卖布的钱就统统拿出来打斋供众,他修了这一次的福,享了三世的福报。所以,佛门里面培福是不可思议啊,我们要会修啊。弘法利生的福报那就更不可思议,《金刚经》上讲无量无边世界的七宝布施都不如为人说四句偈。这个福报大啊,除非你不信,你怀疑佛、怀疑法,“我说这四句偈就有这么大的福吗”,你不相信老师,不相信法门,又不相信自己,那就没有办法了。他不相信,他就不会真干,如果你要相信,你就会天天干。佛的果位上是福慧二足尊啊,智慧圆满、福报圆满,智慧和福报都要修,只有修德才能显出性德。性德固然是本有的,如果没有修德,性德不能现前,所以一定要注重修福修慧,福慧双修啊。在修之前一定要破除疑障,生决定信。

「亦如空华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华。何以故。空本无华。非起灭故。」这是比喻如来于圆觉净心真空实相之中不见有少法生,也不见有少法灭。实在讲,今天科学家已经感觉到了,所以他也说精神不死、物质不灭啊,他也恍恍惚惚晓得这个道理。但是他没有办法证实,没有办法入这个境界。「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华翳。」迷的时候有生死,好像幻花生起一样,悟的时候好像证得涅槃了,好像幻花灭了一样。你执着就有起有灭啊,有生死有涅槃;你如果不执着,哪来的生死涅槃呢,所以妙觉圆照离于华翳啊。翳是能起,花是所起,能所两边都没有啊。这时唯有空性独存,空性就是比喻妙觉圆照。「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虚空性有无都说不上,所以在百法里被列为无为法,如果它有暂有暂无,那就属于有为法了。这是拿虚空来比喻圆觉。「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这是比喻圆觉净性恒常不变,这是成佛的理体,“圆觉随顺”在此地是就凡夫份上来说的,凡夫虽然有圆觉性,可是被烦恼所缠啊,我们称之为在缠圆觉。“如来”是就真如生灭二门说的,因为随顺真如生灭二门的缘故,这才成立虚空及一切法。圆觉真常是理是虚空平等法性,绝不会随生死涅槃而起灭。真性随缘,虽然随缘,但却永远不变。它随真的缘就起四圣的幻花,随染缘就起六道凡夫的空花。凡夫我们称为生死,四圣我们称为涅槃,生死涅槃等空花啊,而圆觉的体性如如不变。就好像虚空一样,能随染缘,也能随净缘,不管随什么缘,虚空从来没有改变过,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说明空花是无起无灭。

「善男子。如销金矿。金非销有。既已成金。不重为矿。经无穷时。金性不坏。不应说言本非成就。如来圆觉亦复如是。」金从金矿中经过提炼之后变成纯金,纯金不会再变成金矿。这是答复什么呢?凡夫把烦恼统统断尽了就成佛了,成佛之后不会再起无明,不会再起烦恼,决定不会再堕落成凡夫。金刚藏菩萨在前面问:“成佛之后何时会再起无明。”你懂得这个比喻,金刚藏菩萨的第三个问题就解答了。“如销金矿”,销是提炼,我们现在讲的炼金。金绝对不是炼才有的,金本来就有,如果本来没有金就不可能提炼出来。金矿里本来有金啊,你用沙土就永远炼不出金来。这是用金来比喻圆觉性,圆觉性是本来有的。金矿里面的渣滓就比喻无明烦恼,提炼时把渣滓去除了,纯金就现前了。既然成了金了,金块就不会再重为矿,纵然经过无穷时金性不坏。黄金这种金属之所以贵重,就是因为它不坏,它不变色,它的性质、光彩都不会变的,这是金的好处。佛证得的圆觉妙性,修行好比炼金一样,最初修行用般若智慧观照。

诸位要晓得为什么要求般若智慧,因为没有般若智慧,不能照破无明。不管你怎样聪明,你的聪明是第六意识心,我们叫它世智辩聪,这个没有能力照破无明。照破无明的智慧是从定中生,是从清净心中生。这种智慧才有能力照破无明,有能力断烦恼。第六意识的世智辩聪能生烦恼,不能断烦恼。这是我们要辨别的。可是般若智慧从哪里来的呢,佛经中常说以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文字是圣教啊,依靠老师善友,老师善友是谁呢?十方诸佛是我们的老师啊,善友是诸大菩萨摩诃萨。我们要取法于良师益友啊,成就自己的观照般若。这就是依照经论里面所说的理论方法来修学,把它运用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去观察、去体会,哪些是真哪些是妄,哪是邪哪是正,哪是善哪是恶,哪些是利哪些是害,这就能照得清清楚楚,真妄邪正是非利害了了分明啊。你才晓得,哪些应该要避开,就是远离放下,哪些应该我们要来修学的,这就是最初方便。如果我们连真妄邪正是非利害都辨别不清楚,那就是迷惑颠倒,没有办法起修。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12月14日05:12:4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581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