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圆觉经 |第17集|MP3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dmin 大方广圆觉经评论阅读模式

大方广圆觉经 1981.7 启讲于 台湾圆觉寺 / 编号:09-007 / 共 36 集

MP3下载

 

注:共36集文字由网络同修提供。


圆觉经  (第17集)1981年  圆觉寺  档名:09-007-0017

我们看到本经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在世尊一代时教里除了本经有这个说法,再就只有《华严经》这样说,其他一切经都没有这个说法。这个话确实超越了我们的常识,咋闻之下免不了让我们震惊,所以这样的话佛通常很少说,只有在一乘圆顿大法里面才说出真实话。佛境界里确确实实是如此,本经与《华严经》都是一乘圆顿的大经。但是华严经文长,有八十卷,末后一品在贞元年间翻译的有四十卷,这就是八十华严与四十华严,这两部华严里面有一部分是重复的,把两个重复的去掉,一共是有九十九卷。八十华严后面的二十一卷跟四十华严是重复的,我们要读或者要研究,八十华严念到五十九卷,接着可以念四十华严,这才是一部完整的华严经,一共九十九卷。现在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说到华严经,就是我们中文本最全了。为什么呢?梵文本已经遗失了,找遍全世界也找不到《华严经》原本,只有中文有这么大分量的完整的本子流传到现在。这部经要讲起来也是相当不容易。台中李老师从民国五十三年开始讲,讲到今年才讲了不到一半的内容。台中有同学告诉我,才讲到十回向里面初回向,诸位想想看讲了多少年了,讲了还不到一半。我自己也讲了大概一千五百个小时,也才讲了一半多一点,我是把第十回向讲圆满了,这是说八十华严,四十华严我也讲了一半,讲到春和女神章,五十三参里面他代表初地菩萨。要继续讲完估计还要一千个小时,这一部《华严经》要全部讲下来,估计要二千五百个小时,经实在是太大了。这部经可以说是小华严经、略本华严经,其教义是相通的,简单明了,可是义理与华严经一样的深,境界一样的广大,所以我们如果读了有困难,不能入境界,这是理所当然的。可是一乘大法的熏习是非常非常难得,如果没有这些大经大论熏习,我们怎么能会变成一乘菩萨种性呢,菩萨种性也是大经熏习而来的啊,我们常常听常常看,不知不觉自己就变成一乘种姓了,将来的成就也是无可思议的。

请看经文。「善男子。如昨梦故。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这是拿做梦来做一个比喻。我们晓得,梦没有自体,梦本来空寂啊,生死涅槃就像做梦一样,也是本来空寂。无起烦恼,而成生死,了涅槃空故啊,所以也不必灭生死去证涅槃。佛在大经里面说“如来藏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不可得”,楞严里面讲的“如来藏”就是本经中的“圆觉心”,圆觉心中没有这些东西,也是六祖大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啊,在圆觉心中、如来藏中本来无一物,哪里有什么生死涅槃迷悟来去呢,没这回事情。「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得失是一个妄念,在百法里面是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里面头一个就是“得”,这个“得”完全是一个抽象名词,是个妄想啊,根本就没有这回事情,所以一定要觉悟。没有得,当然就没有失。因为你有得,所以才有失啊。得失都是假的,得到就喜欢,失掉就痛苦,你那个喜怒哀乐也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有得失之心,只有苦没有乐。为什么呢?没有得到的时候想求,求就苦啊。得到之后又怕失掉了,还是苦啊。永远是苦啊。我看到可怜人看得多了,在台湾我没看到,我在香港看到的。香港治安不好,这些有钱人的珠宝、首饰都放在银行保险箱,一两个星期就去银行看一下,大概到死恐怕都在保险箱里。那些东西根本不是他的嘛,与其那样,不如保存在珠宝店里,我一个星期去浏览一次,这个多舒服呢,何必要买回来把它放在保险箱里呢。香港有个同修,她在银行有两个保险箱,她带我去看她收藏的东西,要我去看里面有一串念珠,所以我就去银行参观一下,我看了真是好笑啊。我绝不干这个傻事情,我的珠宝都在珠宝公司,我有时间就去珠宝店浏览一下,那全都是我的,他们只是替我保存、替我看管啊。你想想看,有人愚痴到这种程度,你们学佛可千万不要这么愚痴啊。这人可怜啊。她得到没有,永远都得不到,花那么多钱,却放在保险箱,只能一两个星期去看一眼。她不敢带在手上,带在身上怕被抢。所以香港人带在身上的都是假的,真的东西都在银行的保险箱里,这是愚痴啊,实在是太可怜了。无得无失,要晓得这个道理。

这底下几句话要注意,怕发生误会。「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前面讲所证,这里讲能证。这个地方如果误会了,就会发生毛病。后面经文就讲到修行人的四种病,就是作、止、任、灭。错会了意思就变成毛病了,不善于运用也变成毛病了。「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所证的是就理上说的,没有得失真妄,也无取妙舍粗。能证是就修行功夫上说的,心是平等的,离一切分别,所以作、止、任、灭这四种相都没有。由于所证没有得失的念头,能证才真正无作无止无任无灭,才真正能到这种境界。初学同学特别要注意,我们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得失念头重,我们真正要想入圆觉,要想最短时间把我们的境界提升,头一关就是要把得失打破,要把得失看破,把它放下。得到与没有得到一样,不生一丝毫的欢喜心;失掉与没有失掉一样,不生一丝毫的嗔恨心。总而言之,先在得失里面去修,修平等心,修得失不二,修得失平等,你这个心才容易清净啊。你不在这里面修平等心,到哪里去修平等呢,没法子啊。所以修行要在境界里修啊,修怨亲平等。从前人最亲爱的是父母,冤家对头也要把他与父母看平等。但现在人对父母也不亲爱了,现在学佛人大概心里最崇敬的是佛,你能不能把你的冤家对头看成跟佛一样呢。在这个里面去修平等心,这个平等心修成了,是真平等。一切法平等不坏啊,平等就不坏啊,平等就不变,平等就是真心。你待人接物用平等心,就是用真心,永远不会变的。一切法性就是圆觉的真性,寂灭不二啊。所谓不二呢,不二就是一心。一心就是一真法界,就是我们念佛人所讲的一心不乱啊,一心不乱就是一切法性平等不坏啊。

「善男子。彼诸菩萨如是修行。如是渐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开悟。求如是法。亦不迷闷。」经文一开端又叫着善男子,提起警觉。这是普眼一会,是提醒普眼菩萨注意。“彼诸菩萨”是指当时在会的新学菩萨,特别是发心求圆觉的菩萨,末法时期初发心求圆觉的菩萨也在其中,我们如果发心求圆觉,希望在一生当中证得圆觉,也包括在其中,这才是发大心的众生。这个经与我们有缘啊,佛是对我们说的啊,应当怎么做呢?应该“如是修行”,就是如佛在圆觉会上所讲的道理方法来修行,如幻三昧啊,应当正念远离诸幻,要用这个方法来修行。远离诸幻,我给诸位解释为放下,看得破放得下,把一切幻妄统统放下。修行人最要紧的一桩事情就是心清净,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你要永远保持着清净心就正确了、就对了。所有一切魔障都是障碍你的清净心,它之所以能够障碍,说老实话还是因为自己放不下。比如说人家恭维你几句,你就高兴了,这是放不下啊,平等心失掉了,清净心没有了。人家骂你几句,你得生气好半天,你的清净心没有了。功夫在哪里呢?八风吹不动啊,得学这个本事啊,不管什么境界,我如如不动。到你能如如不动,你就能把那个境界相的前因后果看得清清楚楚。别人只看一个表面,只看一个现前,你能看到过去,能看到未来,你怎么不自在呢。我们讲开智慧,这只算个小小的智慧啊,知道业果啊,因缘果报、造业受报你晓得这个啊,看得清清楚楚啊,没有发生的事情都知道。这个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能力,只要你心清净就做到了。

“如是渐次”,渐次指的是程序,怎样按部就班的来。佛在本经里面教给我们先以如来奢摩他行,这个渐次在后面有详细的说明,一定要从持戒下手,“安处徒众,晏坐静室”前面说到过。小乘修行要依众靠众,不能单独修,小乘人出去也得有两个人陪同一起,不能单独出去,小乘修行一定至少是五个比丘共修。大乘菩萨不如是,大乘菩萨一个人可以修,大乘菩萨一个人可以结夏安居,也不一定在寺院,这与小乘不相同,大乘人与小乘人境界不一样,但是也一定要严持禁戒。小乘有小乘的戒律,菩萨有菩萨的戒律。不管你修哪个法门,你说不持戒而能成就,那无有是处,决定没有这个道理的,诸位对这点要特别的重视。我在初学的时候就对戒律不重视。

我学佛是从学术里面进入的,最初的三年纯粹把他当哲学来研究。我当时对戒律就有一个错误的观念,我认为经典的理论我们应该要学,至于戒律那是三千年前古印度人的生活规范,我们现在怎么能用得上呢?当时章嘉大师他也不跟我辩论,但每次谈话中他会有意无意提一句“戒律很重要”,我跟他三年,这句话至少听他说了六七十遍,轻描淡写就冒出这句话,所以他老人家往生后,我就回忆老师三年教了我什么东西,认真的反省,这句话就印象深刻了。如果不重要,他老人家不会说六七十遍,这是他老人家对我的警醒啊。以后慢慢想通了戒律的道理,戒律是凡圣的分界线啊,这和我们的礼不一样啊。我们中国的礼是生活规范,古代的礼三代就不同,每个朝代都不一样,外国的礼也与中国不一样。但是佛法的戒律是凡夫与圣人的分界线,这和礼不一样,你要想超凡入圣,就得按这个戒律来。我相通这个道理,才认真的去研究戒律,所以我认真学习戒律是在章嘉大师灭度之后。他老人家如果不灭度,我还想不起这个话的重要性。他当时老是提,但是我是耳边风,没有留意啊。他这一往生,是对我当头一棒啊,这一棒把我打醒了,才认真反省三年我从他老人家那学了什么。所以戒律重要啊,离开了戒律,什么都不能成就。戒为无上菩提本啊,章嘉大师他曾经教给我,戒律怎么学呢?自己去研究,学一条就做一条。受戒是个形式,受了以后如果一条都不能做,那就没有任何用处。所以他教我先去学戒律,学了以后再修。你们同学如果发心持戒,可以先学五戒、学十善、学菩萨戒,你都学得差不多了,再去受戒,这就有无量功德。如果听说哪个地方受戒,就一窝蜂的去受,受了以后一条都做不到,那就变成毫无意义了。所以一定要懂得,要能够做得到。我们有把握能做到,我们才到佛面前去发愿一生持这个戒,受戒就等于是发誓啊,“我一定要这样做”。没有发誓的时候持戒很好,没发誓佛也不怪我,没发过誓嘛。大家要晓得这个道理。章嘉大师教给我佛法修学要脚踏实地,渐次要从持戒开始,也就是行门。你像《华严经》里面的行门是净行品,净行品就是华严经的戒律。有净行品到梵行品,梵行品比净行品的境界要高一些,但是净行品是基础,一定要从基础上做起,这是讲的渐次。

“如是思维”,这是讲修观。前面佛讲了,最初我们观身,身是四大和合,完全是个假相。再进一步观心,受想行识是妄有缘气于中积聚,这也是个假相,假名为心啊。这样一观察,身心俱空,毕竟无我,成就了我空观。方法极其善巧,成就却超过阿罗汉,阿罗汉的方法实在是笨,须陀洹破了身见之后,还得人间天上七番生死才能做到我空。大乘菩萨不必用这么长时间,也不必找这个麻烦,他就有办法把身心都观空,然后再进一步观法空。人我空,烦恼障就破掉了;法我空,所知障就破掉了,所以大乘的方法善巧啊。但是大乘人心大,有信心有毅力,这是小乘人比不上的,他要把三大阿僧祇劫的事情一生成就,他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啊。所以,你只要通达理论,依照佛讲的这个方法,真正相信佛,三阿僧祇劫要办的事情可以一生完成。诸位要注意,持戒的目的,就是认真修平等观,持戒就是放下,放不下持什么戒呢,持戒的目的就是修平等心啊,目的就是修定啊。

“如是住持”,住持就是进修的方法,像前面所讲的垢尽对除啊,即无对垢,及说名者,乃至一真法界,这统统是讲的是进修。“如是方便”,后面讲到种种观法以及前面所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都是说的方便啊。“如是开悟”,像前面我们所读的周遍含容观里面所说的,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乃至顿同佛境用心同佛,这处处都是给我们启示,处处都教我们开悟。我们为什么不能悟呢?不管是哪一部经、哪一部论,可以说每一章每一节都是提示,让我们悟进去,而我们所不能开悟,最大的毛病就是贪爱的心没断,不是贪爱世间法就是贪爱佛法,贪爱之心放不下,换句话说心不清净,清净心哪有不悟的道理呢?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事实的真相,然后才不贪爱生死也不贪爱涅槃,晓得生死涅槃等空花啊。有没有?空花有,但是它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不值得我们去贪爱它。我们明白生死涅槃的真相后,我们要有清净心来看它,要用清净眼来看它。这样才“求如是法,亦不迷闷”啊。末法时期,真正发心修圆觉的菩萨们,依照佛所讲的道理方法来修学,就不会迷惑,功夫才能提得起来啊,才能真正在这里面尝到法喜充满啊,这就是受用。

长行就讲到此地,下面是偈颂,偈颂还是重颂。「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普眼汝当知。一切诸众生。身心皆如幻。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这个七句是说的修行渐次,特别是对我们末法时期初发心求圆觉的菩萨而说的,我们在因地当中佛给我们指出一个修行次第方法。第一个就是要开智慧,智慧就是了解事实的真相,我们头一个要晓得的就是身心如幻,既然是能把身心看破了,我执空了,我所有的就当然就放下了,这个方法高啊,从根本上下手。我那个时候修行没有这个技能啊,我过去也相当的执着啊,是有名的老顽固啊,顽固的人当然执着就很厉害啊,不过我很讲理,你的理说得让我佩服我就不执着。我老师教我放下先从我所有放下,这是教下根人的,用这个方法。本经此地的对上根人说的,先把身心放下,那我所有就统统放下了。我所有的金钱、我所有的财富、我所有的房屋、我所有的田宅、我所有的名誉、我所有的地位……都是身外之物啊。对下根人让他放下、教他布施,先从身外之物开始慢慢的舍。上根人不必这么麻烦,这耽误时间,直截了当地把身心看破,身心都空了,那我所有的自然全都是空的,不去断就自然断了。这个方法高明,直截了当。我教诸位读经背经,是教诸位依文字起观照,起观照就是一读就觉悟了,不是叫你去想去思维去研究,那是笨人干的事情,一念经就觉悟了身心都是虚妄的,那我所有的更是虚妄的,这是聪明人。

人家把你喜欢的东西拿去了,拿去了就拿去了,决定没有得失的念头,修行人还要跟人算小账,那这个人不但是门没入,甚至连门都还没看见啊,他怎么能入道呢。所以先学把得失放下,得失还是门口,此地境界还要高,身心都没有了,谁得谁失呢,得失也没有了。这叫真正的修行人,确确实实能把三大阿僧祇劫缩短到一生成就。古来大德做得到,我们也做得到,我们中国过去祖师当中宗门教下一生成功的很多很多啊,你们去看《高僧传》,确实很多很多啊。他为什么能成就呢?就是因为他放得下。我们为什么不能成就呢?我们看不破、放不下。

「如是渐修行。一切悉清净。不动遍法界。」“如是”是指前面我执渐空了,身心都看破了,身心都放下了,再渐渐修行,就一切清净了。身心清净,境界清净,尽虚空遍法界依正庄严无不清净,这就是“一切悉清净”。“不动遍法界”这一句就是颂法界观,虽然文只有一句,但这五个字的义理非常深,因为这一句里面含的意思广大无边、无方清净啊,没有一方不清净。既然遍满都是清净的,当然就是寂灭不动,根尘一切诸法同时都是遍满法界,也是清净不动的。诸位把前面长行合起来看,长行文讲得多,此处偈颂只有一句。「无作止任灭。亦无能证者。一切佛世界。犹如虚空华。三世悉平等。毕竟无来去。」这几句是颂同佛用心啊,同佛境界。能证的心一定要离开作止任灭。诸位要晓得,作止任灭本来是方便法,它是对治的。作是建立种种佛事,比如我们今天办这个讲座,在这里讲经,这是作啊。但如果我们有心在这里作,能作的念放不下,那就是病,心不能清净。应该要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心就清净了。止是止息烦恼啊,任是随缘自在啊,灭是清净寂灭,原本都是对治,可是你如果能对治的你不能舍弃,那就统统变成病了,所以“所”病好了,“能”也要离开啊,“能”如果不离开,那“能”就变成病了,能所两边不立啊。这个时候无能无所,无有分别,毕竟无有所证之法,也无有能证之人。如果你有能证之人,那你就著了人相,那你我执法执没空啊。我执法执如果断了,就无有所证之法,也无有能证之人,心地是一味清净啊。到这个时候所显现的,所有的依报世界幻而不实啊。可是幻无自性,无自性之性就是真性,这个时候你才真正见到真妄不二、三界平等,毕竟无有去来。无有去来,就是你在清净心中、大圆觉中求去来、生死、涅槃了不可得,这是同佛所证的境界。但是诸位要晓得,我们读这个经,并不是自己打妄想,我们想象这个境界,要亲证这个境界,才是真受用啊。一落到意地里,那全都变质了,根本就不是这回事了。

末后这首偈是嘱咐我们,也是勉励我们,「初发心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入佛道。应如是修习」入圆觉就是入佛道,我们念佛人入理一心不乱就是入佛道。“应如是修习”应该要照前面佛所指示我们六种如是的方法学习,修是修学,习是在生活上去锻炼,修学是解悟,习是证悟,要把这些道理理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去证实。道理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就是我们待人接物、起心动念,理就是事,事就是理,理事无碍啊。然后再提升一步才能到事事无碍,那就是究竟圆满了。

请看下面经文。「于是金刚藏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这是金刚藏菩萨听了前面一番开示之后,他有问题。这是请法的仪式,表示三业恭敬。「大悲世尊。善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因地法行。渐次方便。与诸众生开发蒙昧。在会法众。承佛慈诲。幻翳朗然。慧目清净。」这是金刚藏菩萨听了前面世尊的几番开示之后,提出自己的心得报告,简简单单几句话就把前面的重点都掌握了,他没有白听啊,他很有受用啊。由此可知,他是法喜充满,他是真得了利益,闻思修三慧能运才能达到这个地步。这就是圆照清净觉相。

「世尊。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这是听前面一句话“众生本来成佛”,代我们提出三个问题,确实这三个问题有很多同学来问我。这还没有听圆觉经说众生本来成佛,只是听一般经里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是佛常说的,本来成佛只有华严经和本经上才有,其他经没有这个讲法。我们听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就怀疑了,与本经此地的疑问是一样的。我们本来有佛性,那佛性什么时候迷的呢,几时迷的啊,无明就是迷啊,我们几时起了无明啊,无明是什么原因起来的啊,它起来总有个原因啊,这个问题每个学佛的人都会问。我从前有个老同修,明演法师,他非常用功,把大藏经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看完了对我说“佛的智慧没得说,佩服得五体投地,很可惜佛有一桩事情没有交代清楚”,我就问他哪一桩,他回答说“无明什么时候起来的,佛没有讲清楚,只是含糊笼统说个无始无明,那到底是什么时候他没有说清楚”,他说他就这桩事情没搞清楚。那个时候我正在研究《楞严经》,我就跟他讲佛说得很清楚,可惜你太马虎没看清楚,不是佛没说清楚。这么要紧的事情,佛不说清楚还能叫佛吗,说得清清楚楚啊,是我们当面错过啊。

假如说一切众生本来都是佛,是什么缘故又起了无明呢。这一有无明就变成众生了,就不是佛了,这是第一个问题。如果说无明是众生本有的,那凭什么佛又说众生本来是佛呢,这是第二个问题。“异生”就是众生,菩萨是同生,因为菩萨的因与佛的果地上相同,修菩萨道将来一定成佛。凡不是发菩提心修菩萨道的,将来不会成佛的,这叫异生,异生就是指一切众生。众生修行成佛了,如果成佛后还会起无明,那这一切如来什么时候又会生烦恼呢,这是第三个问题。这都是大问题啊。楞严会上富楼那尊者就曾提出这个问题,圆觉会上金刚藏菩萨也提出这个问题,我们学佛会产生这个问题,当然不足为怪啊。而且你有这个疑问,是正确的,这是适当的。这个问题如果不能解除,这个疑就是障碍,必须要把所有的疑情都破除,你才能大彻大悟啊。可是诸位同修要记住,我刚才也过,佛对这个问题解答得很清楚,经文很清楚,佛讲也讲得很清楚,怕的是你听不清楚、看不清楚。你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原因在哪里?你心不清净啊。还得去用几年功夫,会开悟的。这个问题要是解决了之后,在菩提道上,就会去掉许许多多的障碍,换句话说,你的心会一天比一天清净、一天比一天自在,为什么呢?这个重大的疑惑断掉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12月13日05:12:4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581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