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圆觉经 |第6集|MP3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dmin 大方广圆觉经评论1阅读模式

大方广圆觉经 1981.7 启讲于 台湾圆觉寺 / 编号:09-007 / 共 36 集

MP3下载

 

注:共36集文字由网络同修提供。


圆觉经  (第六集)1981年  圆觉寺  档名:09-007-0006

 

昨天讲到文殊菩萨祈请这一段经文,也就是本经的发起序。这里面提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属于两类。第一个问题是请佛说明他自己的因行,修因证果,问这桩事情。第二个问题是请佛告诉我们菩萨发心,怎样才能远离一切的弊病。第二个问题的末后,我们也可以把它当作第三个问题来看,末法众生求大乘者如何不堕邪见,这个问题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明白的问题。现在的世界是一个邪知邪见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能够不堕邪见的人,那的确是善根福德非常非常的深厚,否则能不堕邪见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呢?我们六根接触的境界全都是邪知邪见,我们习惯在邪知见里,并不以为这个是邪知见,堕落在邪见里自己都不晓得啊。如果自己晓得堕落邪知见了,你就超脱了。正是经里面讲的“知幻即离”,知邪就离开邪了,问题是你堕落在邪见里自己决定不知道啊,还自以为是正知正见,这个问题大了。

那么讲到发心,要发清净心,清净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依《大乘起信论》来讲,第一是直心,第二是深心,第三是大悲心。一而三,三而一,清净心里有这三个相。发菩提心确实不简单,为什么呢?直心是根本。直心,佛在《观无量寿经》里称为至诚心,我们想想我们能不能做到呢?所谓至诚,就是里面一点假的都没有,一丝毫虚妄也没有,这个心是真心哪!这个心就是真如本性,就是佛心。所以,修学大乘佛法,是要以菩提心为基础。没有菩提心决定不能成就大乘佛法,所以发心是第一个要紧的条件。我们也很想发,为什么发不出来呢?爱欲没断啊,障碍了你的清净心,使你清净心发不出来。你对世间五欲六尘有一丝毫的贪爱,菩提心就不能现前;你对佛法有一丝毫的贪爱,也障碍了你真正的菩提心,这个事情太难成了。

昨天有同修问我,儒家的境界如何?我答复他,儒家境界与佛教境界无二无别。从发心就可以看出来,佛法里面讲发菩提心,此地所讲的“发清净心”,儒家给我们讲“诚意正心”,诚意正心就是菩提心。佛告诉我们,发心之前要断烦恼、要除二障(烦恼障、所知障),儒家也是这个意思,在诚意正心之前要格物致知啊,格物是断烦恼障啊,致知是断所知障啊,一回事情嘛。阿罗汉译成中文是“杀贼”,格物就是杀贼,物是物欲啊,是贼啊,格是格杀,哪有两样呢,没有两样啊!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是行菩萨道啊,那叫修道。所以佛法与儒家没有两样啊,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方法上看,儒佛都是相同的。儒家说得简单,佛法说的详细,把这个五欲六尘的弊害说得清清楚楚,如果我们不能够断除,这个至诚心决定不能现前。所以,同学们真正要想发心,一定要历事练心啊,在境界里锻炼。首先在两桩事情上锻炼,为什么呢?因为这两桩事情为害最大,一个是财,一个是色,要练啊,练不动心啊,一方面要把它看破,第二方面要放下。能够把这两关突破了,就是儒家的格物,智慧才能现前,物欲障碍了你的智慧,这两关要不能突破,佛法不但是不得其门而入,门在哪里都没有找到,可怜啊。这个事情不能骗人,更不能自欺。佛法一切都讲真实,虚妄的不是佛法,真实要从诚意正心做起。如来的发心,本起因行,就是因地心与果地觉是相应的,所以才说初发心即成佛道啊,因心与果觉同时啊,所以诸位不断欲怎么行呢?

我一开始学佛,章嘉大师教我修六年的布施,这个用意在哪里呢?就是断烦恼啊,就是做格物的功夫啊,这个叫真干啊,起点就要从这里起。什么都能放下,什么都不贪爱,心才清净,清净心里面就生智慧啊。要真正学,要从这个地方下手啊。舍不得、放不下,这就没办法。你教理再通达,三藏十二部你背得滚瓜乱熟也没用处。纵然背的很熟,你也没有办法开悟,为什么?五欲六尘障碍了你,障碍了你的清净心。所以诸位要晓得,背诵经典无非是达到求清净心而已,所以不必求解啊,因为你求解心就不清静了。“我背的很多啊,别人都不如我啊,我比别人强啊”,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就糟糕了,你背得越多,烦恼就越增长,那完全颠倒了。我们背诵的目的是求清净心,烦恼一升起来,譬如说我们见色闻声起了贪爱了,立刻背诵经典,把那个贪爱的心压下去,逆境里面生烦恼了、生嗔恚了,马上背经典把烦恼压下去,首先要把贪爱、嗔恚断掉。一个人在一切法里头无贪无嗔,定就成就了;一切境界里面了了分明,慧就成就了,他不迷啊不愚痴啊。所以戒定慧不是挂在嘴皮上的,是要我们真正达到,真正将自性里面的戒定慧三德显发出来,自己才能得到受用啊,这是真修啊!

这个地方说“发清净心”,没说“发菩提心”,清净心就是菩提心。这个问题是我们在因地时很重要的一个大问题。本经有十二章的经文,全都是解答这三个问题。所以文殊菩萨是代表这十二位菩萨总祈请,他问的是个大问题,其余的菩萨问的是这个大问题中生出的细节枝末问题。文殊菩萨问的是个根本的问题,在第一章中世尊的答复是个总答复,把这三个问题都答复了。诸位请看经文。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咨询如来因地法行。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堕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这是佛从文殊菩萨所请,不但答应给他说,而且对他的发问还很赞叹,为什么赞叹呢?因为这个发问能使无量众生得到利益啊,这是利要有情问。如果我们明白诸佛如来在因地里用的什么方法、如何修行,那我们按照这个方法也能成就。同时我们要晓得,这些大乘菩萨他们所发的清净心(就是菩提心),自然我们自己就能够获得正知正见,明白修行的途径,我们的心也有一个真正的安住所在了。像须菩提尊者在《金刚经》里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应云何住”,我们的心应该住在哪里,一个是“云何降服其心”,如何降服我们的烦恼心。这是大问题啊,我们的心可怜没有住处啊,一会想东一会想西,无量无边的烦恼任运起伏,不能降服,这就叫凡夫,这就叫生死轮回啊。佛法就是给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得正住持,安住在一真圆觉的境界,任运(就是自自然然)修学六度万行而不失,决定不会落在空有两边,空有两边代表邪见,不落空有就是不堕邪见,一切邪见都是从空的见、有的见分出来的,空有见是一切邪见的总纲。这段经文是赞叹文殊菩萨问得好,嘱咐他“汝今谛听。当为汝说”,你要仔细的听,要谛实之听,下面就给文殊菩萨开示。

「时文殊师利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默然,就是承前面的谛听。佛嘱咐谛听,菩萨们就默然而听。你们要特别注意这个“默”字,我们今天学佛听法心不默啊,默是寂默,我们心是动的,一面听一面还在想,还在那里写笔记,这怎么能行呢?这就是你们不能开悟啊,你们不默啊。默是什么呢?心里面一念不生,不起一个妄念。这样来听,懂就懂了,不懂也不分别,也不去想,因为你一分别一思维就落到意识里去了,决定不是真正的意思。开经偈上说“愿解如来真实义”啊,如来真实义是我们能想象得到的吗?不是想象得到的啊,越想越糟糕啊,越想这个差距就越远,想不得也啊。诸位如果不落在思维想象里面,这就叫默然而听。如果你们大家有兴趣,对《圆觉经》特别爱好,今年这一会我们讲了听了,圆瑛法师的讲义我们正在印,印出来后发给大家,大家可以回去好好研究,明年的暑假我们再来讲《圆觉经》,但是希望大家不要用分别,你看注解可以看,看得懂就懂,看不懂不要去想他,这样才能开智慧啊。看不懂如果去想,“我以为是这样的”,这就错了,大错特错啊。注解是提供给你参考的,依法不依人,我们依据的是经文,太虚法师的注解是他悟的东西,圆瑛法师的注解又是他悟的境界,这是他的不是我的,我们自己入进去才是真实的。因此,对他们悟入的境界,我们可以听、可以看,决定不能思维,更不能去想象。佛法的学习方法跟我们世间的学习方法不一样。世间做学问的方法,你可以记笔记,你可以动脑筋,你可以去思维,为什么呢?世间法没有离心意识,世间所有的学问都不离心意识。而学佛的方法是离心意识的,你就没法子想了,所以思维不得也啊,做什么笔记啊。这些录音带也害人啊,录下去全是死的,要依靠这个就完了,不但不能使你开悟,这些东西还障碍你开悟、堵死你的悟门。

请看经文,「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密。教授菩萨。」从这个以下,古德判为本经的正中分。正中是正说,重要的义理全在这个部分当中。在正中分里面可以分为两大段。第一个大段是说如来的本起,就是佛答复文殊菩萨祈请的第一个问题,说第一个问题主要的目的是教我们信解,教我们真正能够生起清净的信心、坚定的信心,以这个为修学的基础。第二大段是教我们依解修行,可见的行门是在解之后,如果不解,行门很难得利益,我们常讲的盲修瞎练啊。得到利益,心是清凉自在的、欢喜的,不会感觉到疲倦,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啊,心里欢喜,什么疲劳疲倦就都忘掉了。比如说喜欢打麻将的,打上三天三夜,他精神足得很,你叫他听经,他一个小时就打瞌睡了,为什么呢?他不喜欢这个啊。修行也是如此啊,比如念佛拜佛,到底真正有受用的时候,就不会疲倦了。这个是应该要晓得的,所以解了以后才起行。不管哪个法门都是这样的,八万四千法门,只有一个例外,就是净土法门例外。净土例外,诸位要晓得,它是解行同时,不是说净土只行而不求解,它一面求解一面修行,一面修行一面求解,其它的法门是先解后行。所以大家千万要记住,不是说念佛人就可以不求解了。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净土法门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修这个法门,要想得利益,首先要把生死事大摆在第一位。我们在这里开讲的前两天,江味农居士的女儿来看我。她住在美国住了二十多年,回国时特别来拜访我,告诉我她父亲是江味农居士,她到图书馆听过两次经。她现在非常着急,因为年岁大了,看起来有七十多岁了,她说她父亲往生的时候非常自在,瑞相稀有,现在她也快要走了,生死这个问题大了。她说她从前对佛法没有留意,现在她念她父亲的《金刚经讲义》,念了二十多遍还是不懂,我教她继续努力啊,劝她认真的修净土。

江味农居士就是“教宗般若,行在弥陀”,他研究教理功夫用在《金刚经》上,差不多下了四十年的功夫,一门深入啊,他行门是专念阿弥陀佛,所以才有大成就啊。一部经能够下四十年的功夫,不简单哪,他的《金刚经讲义》今天变成金刚经的权威了,是金刚经注解的集大成,你读他的讲义,古今金刚经注解都不必看了。为什么呢?统统包括在里面了。江味农居士看了一百多种注解,把它们融汇起来,写成这部讲义。

江居士的女儿今天有这个警觉心,生死事大,尤其是麻烦的是在美国很难往生。为什么呢?人一病了,就送到医院,病重临终的时候医院会有急救,会有按压、电击等各种急救方式,这个时候如果你生烦恼生嗔恨心就完了,即使念了一辈子佛也完了,断气后就马上送太平间急冻室,她给我说这个情形。我说,台湾也一样啊,这是临命终时往生的大障碍啊,最大的障碍。经论里面给我们讲,人死了断气之后,八个小时阿赖耶识还没有离开,八个小时以后才可以移动她,八个小时最好不要碰她,家亲眷属不要哭哭啼啼,要一心一意念佛帮助她往生,你们想想,这个因缘到哪里去找?你在今天台湾能做得到吗?出家人有病,也给你送医院,临终时也这么搞一套就完了。

所以我就教给江居士女儿一个方法,不病就往生,这就没事了。能不能做到?能做到,无疾而终,教她修这个方法。这是最可靠的,不依赖任何人。我在这里讲经,讲完了,跟大家告别,我要往生了,坐在这就走了,这多自在啊。不是办不到啊,人人办得到,问题是你肯不肯办,你要不要去受那个病苦。怎么个办法?就问你心清不清净,你是不是能把世缘都放下。你要能在五欲六尘里头一丝丝都不染、一丝毫都不执着,就办到了。我们台北念佛团的创办人李济华居士他就办到了。台中徐醒民居士就是看到他往生,才发心学佛,他本来是基督教徒。他看到之后给我写了一封信,跟我说,“往生极乐世界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在台中要好好的学啊”,那个时候我在台中,他在台北当新闻记者。李济华居士无疾而终,他给大家讲开示,讲完了之后说“我要回家去了”,别人以为他是累了要回家去了,哪里晓得他说的家是西方极乐世界啊,他是要回那个家啊。这是多么自在啊。李老师他绝对不会说假话,他的功夫也是生死自在,要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要住几年就住几年。他对我们说,他可以做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我相信他的话。

这才叫真自在啊。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到后来都是一场空啊。你们想想是不是如此,死了之后不都是空吗,既然晓得这个事情,现在为什么斤斤计较呢,这不是一个大糊涂蛋吗?你现在念念计较,妨碍你往生,障碍你生死自在。一个人如果能对一切都放下不计较,纵然他没学佛,临命终时也会走得轻松,死后也不会堕三恶道。我在大陆上见过,我小的时候,看到亲戚里头有临命终时清清楚楚的,他要求身边人“你要给给我梳头啊、洗干净啊,衣服穿得干干净净啊,我要走了,不能让我是个邋遢样子走啊”,一切事情吩咐交代清楚明白,就走了。可惜他不知道念佛,但是像这样明白走的人,绝对不会堕三恶道,他来生一定是人天福报。为什么呢?死的时候清楚明白啊,不是像一般走时那样迷惑颠倒,人都人不清楚啊。

最近赵沐林老居士走了,有些同修告诉我,他病重的时候人事不知,不认识去看他的人,佛号也听不进去,听了都厌烦。这是我见过的第二个这样的例子。从前在临济寺出家,临济寺念佛会有一个林道齐居士,他在病重时我去看他,他得了癌症,他流眼泪对我说,他病痛起来时佛号听不进去,听到佛号就厌烦,这是业障啊。所以奉劝诸位要真正的发心忏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求什么呢?求一个临命终时没有障碍、如入禅定、没有病苦。这就自在了。能到这个程度,十方诸佛国土,你爱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太自在了。这是真的啊,世间所有都是假的。一切假的统统放下,绝不挂在心里头,谁要谁就拿去,那都是障碍啊,那都是麻烦啊,谁喜欢麻烦谁就拿去,就给他嘛,我们不要麻烦,学佛的人不要麻烦、不要障碍。障碍、麻烦都奉送给别人,别人很欢喜啊,呵呵,名闻利养送给人,哪个不高兴啊。

「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密。教授菩萨。」

开宗明义佛就告诉我们,“无上法王”是如来自称,王是自在的意思,一个国家只有国王是发号施令的人,别人都得听他的,佛与法自在,他在一切法里都自在,故称法王。我们在一切法里不自在,怎么不自在呢?心为诸法所转。这就不自在啊。佛自在,佛不为诸法所转,像《楞严经》里面所讲的“若能转物,则同如来”,不被物欲所转,你就能转物欲,那与法就自在了,自在到了极处了,这叫无上。为什么呢?菩萨就已经自在了,但是菩萨不能加无上,还没有到极处,所以“无上法王”是如来果地上的德号。“大陀罗尼门”,陀罗尼是梵语,翻译成中文意思是“总持”,所谓总一切法、持一切义。大总持法门,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一切法的总纲。只要你抓到这个总纲,一切都得到了。我们讲,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无量无边的法门,太多太多了,但是它有个总纲领,这个总纲领就叫做陀罗尼。就好像一棵大树,枝叶繁茂,不甚其数,但是它有个本、有个根,这个根本就叫做陀罗尼,一切的枝叶、花朵都是从这个根本生出来的。

这个大陀罗尼门是什么东西呢?就是圆觉。觉,就是菩提,梵语菩提翻成中文意思就是觉,圆就是圆满,圆满的觉就是菩提心啊!菩提心翻成中文意思就是觉心啊。觉的心是真心。不觉的心是八识,阿赖耶、末那、意识,都不觉啊,不觉就叫做迷啊。所以圆觉就是至诚心,就是直心,就是平等心,就是清净心,而且是圆满的,不是分证的。圆满只有无上法王才有,菩萨虽有,还没有到圆满,等觉菩萨还欠一分,就好像月亮一样,等觉菩萨是十四的月亮,十五才月圆啊,十四还差一点,所以虽觉但却未圆满,如来果地是圆满的。

从圆满大觉心中流出一切清净真如。真则不妄啊,如则不异啊,就是“如是我闻”中的如,唯如才是真,真即是如,如即是真。“清净真如”是什么呢?从教学上讲,就是无量的法门、一切的经论。这都是从圆觉心里流露出来的。佛的一切言语、一切的思维、一切的造作、一切的受用,都是从圆觉心里流出来的。我们要想解如来真实义,如果不用圆觉心,怎么能相应呢?所以诸位读经、听经,如果还是用心意识,就与圆觉不相应。你如果心意识来听佛说法,你所听的是声尘啊,不是闻的法性啊,佛在《楞严经》上对阿难说得很清楚。假如我们用无分别心来闻佛说法(无分别心就是圆觉心),你所闻的就是法性、不是声尘啊。你用见性来看经,你所看的是如来色性,不是色尘。这就是禅家常常说的“离心意识参”。参禅要离心意识,读经也要离心意识,听经还是要离心意识,这样去训练,乃至于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起心动念都不用心意识。你不用心意识,你所用的就是圆觉心,就是菩提心。换句话说,菩提心是本有的,去掉这个虚妄的障碍,本有的现前。这个障碍是什么东西呢?障碍就是心意识。圆觉心本来就是悟啊,我们说的开悟那是多余的啊,本来就是悟,还需要开什么?现在我们讲开悟,是因为本来觉悟的心被心意识遮盖了,把这个障碍去掉,我们叫作开悟,所以开悟是有名无实啊,正所谓是“但尽凡情,别无胜解”啊。我们要真正的去掉凡情啊,烦恼习气重的,要淘汰这个习气很困难,这就像格斗一样啊,格物必须有一番格斗,要忍痛放下啊。真正放下之后,才晓得放下的自在,才晓得放下的清凉啊。没有入这个境界,不晓得这个境界的功德利益。没有放下的人,对放下人的受用、享受、心情,是想象不到的,不是你思维想象能够得到的,所以这个境界一定要自己亲证。“清净真如”,一切世出世间法都包括在其中,也就是《华严经》里面讲的一真法界啊,是从圆觉心里面流出来的,这里面有自受用、有他受用。

“菩提涅槃”,菩提是梵语,翻成觉,也翻作道,这是讲如来的智德。智德是什么呢?烦恼断尽了,圆觉心里面本来有的智慧现前了,所以菩提是被所知障碍。涅槃是不生不灭,涅槃是断德,断的是烦恼,烦恼障断掉了,不生不灭的境界就现前了,一切法不生不灭啊。这是如来果地上的智德与断德。在我们现前来讲,智就是看得破,这是我们现在的智德,有那么一点点智慧,放得下就是断德。你能够看得破、能够放得下,与果地上的智德断德菩提涅槃就相应了。看得破是学问,真正的学问,放得下是功夫,功夫的浅深是你放下多少。看破是解门,放下是行门,行解相应啊。在修学的过程当中,有人偏重在行,有人偏重在解,有人解行并重。本经后面二十五就讲的这个意思,修止是断德,修观是智德。看我们自己障碍偏重在某一方面,我们所知障重,还是烦恼障重,重的要先断,为什么?因为重的烦恼,障碍最大。如果两个同时重,那两个要同时断。二十五轮的修法是圆觉的修法,它并没有次第,你可以自在地去运用它。在菩萨道修学过程中,这二十五种方法可以交换使用,对治我们的习气,求证智德与断德。

“及波罗蜜”。波罗蜜指的是法门。波罗蜜是梵语,翻成中文是“到彼岸”,以中国俗话说,就是“到家”了,指一切的法门都达到了顶点,所以它有第一的意思。无论是哪个法门,门门第一啊,第一就叫波罗蜜。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门门都称波罗蜜,门门都是第一,门门都是到了家了,用这个来“教授菩萨”。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12月3日05:17:2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580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