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开敷夜神章|第13集|文字MP3|jingkong老法师主讲|台湾华藏讲堂

admin 华严开敷夜神章评论阅读模式

华严开敷夜神章  (第十三集)  1986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12-004-0013

MP3下载

 

第七百九十面,倒数第三行起,我们先将经文念一段,对对地方。

 

【尔时开敷一切树华安乐主夜神。欲重明此义。观察三世如来境界而说偈言。】

 

从这个地方开始。这章经开敷夜神是代表七地菩萨,我们因为时间上的关系,上次没有能把这章讲完,只讲了一个开头,现在当中停了八个月,要是接很不容易把它接上,何况还有一些同修大概是第一次来听的,因此我们把前面的大意必须要略说一说。七地,凡是逢到七都是代表慈悲。我们在前面第七回向,善财童子的善知识是观世音菩萨,现在七地也是表大悲。七地菩萨前面一番开示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十四心、十二能,这正是我们前面这一段经文。

 

修行在纲领上讲都是十波罗蜜,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是通常我们讲的六度,六波罗蜜。在《华严经》里面将六度里面的般若波罗蜜又展开为五度,那就是般若波罗蜜是根本智,后面这四种都叫做后得智,全是属于智慧。第七就是方便波罗蜜,第八是讲愿,第九是讲力,殊胜的能力,第十是讲智。所以那个智跟般若的智不一样,般若是根本智,后面这四种都属于权智,权巧方便。我们初学也是从这下手,在菩萨次第里面,像十信位的菩萨,从初信到十信也是修的这个,十信位再往上去,十住位的菩萨还是修的这个,乃至于十回向,现在我们讲到的十地,都是修这个,离不开这十波罗蜜。就像学校里念书那个科目一样,我们念初中的时候就念国文,高中还有国文,大学还是有国文,研究所里面也有国文,虽然都是国文这一科,深度不相同,诸位明白这个意思就好。所以纲目只有十条,浅深次第不一样。到这个地方当然是等于研究所,登了地,所以他的境界要求跟前面就不相同。这种境界的菩萨,我们普通人是很难理解的。

 

现在佛教里面盛行密宗,密宗确实是佛法里面的一个宗派,但是在我的感觉之中,恐怕现在全世界的人都没有资格学密,这是我所感触到的。我自己学佛第一个老师就是密宗的上师章嘉大师,我跟他三年,我的佛学基础是从他那里奠定的。密宗要到什么时候才有资格学?这是七地菩萨还不够格,到八地菩萨才够格,八地是不动地。我们要问问,今天有几个人到这样的境界?如果不能到这个境界就学它,不但没有好处,恐怕要造许多的罪业,造了罪业自己还不晓得,这非常的冤枉!

 

我今年在洛杉矶,洛杉矶有一位夏居士(夏荆山居士),在美国看风水非常有名,连里根总统都请他去看。可是里根现在遭了麻烦,不晓得是不是风水上有了问题。又正好遇着台湾广钦法师往生,李炳南老居士往生。在洛杉矶还有一位居士在当地往生的,预知时至,他是去年十二月间往生的。我到洛杉矶去的时候,他往生刚好一个星期,做头七。于是夏居士提出一个问题,他说念佛的这些人往生自己都晓得,预知时至,走得这么样的安详,走得这么自在,说走就走了。在洛杉矶往生的这位居士,没有生病,走的前一天告诉他太太说他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太太说他胡说八道,人好好的,没有病。果然到第二天上午十一点二十分就走了。其实这个居士一个多月之前就准备后事了,无疾而终。他是佛门的老居士,这些年来信仰密宗,也学密,拜了几个金刚上师,常常到印度、到尼泊尔去求法。他告诉我,他说密宗这些喇嘛、活佛、法王走的时候非常痛苦,都是得的癌症,苦不堪言,这样走了,好像境界还不如念佛的人走得这么自在。他说这是什么缘故?这个话来问我,我也不好说,说了要得罪人,这些喇嘛、法王在国际上地位都很高,我们讲了会得罪人。所以我只好说,大概是那些法王、喇嘛们福报享尽了,念佛人一生都省吃俭用,都没有享过福,临命终时福报现前。我只能这样回答他,他听了听也觉得很有道理。除这个之外还能讲什么?这些话诸位都要细细去体会,许多话不能明说,我在这个地方讲,全世界的人都听,这个录音带马上就出去了。

 

连我的老师章嘉大师都告诉我密不容易。我跟他三年,他教我学显教,而且叫我从戒律上扎根基,密宗传了一个咒跟我结缘,叫我去念。我也念了几年,现在念阿弥陀佛了。他老人家是非常的慈悲,是一个真正通达教理的人。像这样的菩萨,如果我们想想他讲的这个十四心,还要得到三宝神力的加持,自己确实不被外面境界所动摇。我们今天外头小小的境界,风一吹心就受不了,就会动摇。这个境界是菩萨地,而且是登地的菩萨,不是三贤菩萨位,都不能动摇,这时候才有资格学密。密法属于加行,以这个力量加持,所以即身成佛。我们今天没有这个程度,说一学密,即身成佛,那成了个什么佛?天台大师讲六即佛,可以说名字佛而已,有名无实,名字称为佛,实际上还是个人,就像慈禧太后称老佛爷,她还是个凡夫。所以在这个时代,除了念佛之外,要想有成就,太难太难了。念佛法门的殊胜我们过去讲过很多,这次有一些大专同学要求我在寒假当中办个讲座,而且还要我讲《弥陀经》。我说很好,我们把《弥陀经》这个念佛法门介绍给大家,大家可以把佛法所有的宗派法门做个比较。学佛要专,密要不要学?要学。什么时候学?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后再学。我们现在第一个要紧的事情就是要取得西方极乐世界,然后再去学密宗。咱们不找这个世界的金刚上师、活佛,那都靠不住,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找阿弥陀佛,找毘卢遮那如来,决定不错。

 

学佛,学是要学习,习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做到。譬如这一章「开敷夜神」,前面曾经告诉我们,要我们求佛神力加持,我想谁都乐意,谁都希望三宝加持你。实际上三宝的加持不用我们求,因为佛的心是清净、平等,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我们信佛的人佛保佑我们,不信佛的人佛就不保佑,佛就不平等了。信佛,佛保佑你;不信佛,佛还是保佑你,这个是佛法。恭敬佛,佛保佑你;你破坏佛,你侮辱佛,佛还是保佑你,这是佛法,这是我们要学的。为什么经典上一再叫我们要求三宝加持?佛虽然保佑我们,有的时候我们自己拒绝,没有法子起感应了。譬如太阳普照大地,平等的照,我不愿意叫它照,我偏偏拿个伞遮住,不让它照我,那它没有办法。不是他不加持你,是你自己有障碍,你自己排斥,不让三宝加持。因此佛菩萨叫我们求三宝加持,除掉自己的障碍就得三宝加持了。他讲这十四种心,这是第一种。如何去障碍?下面十三种做到,障碍就没有了。下面这个十三种你有一条做不到,佛的神力就加持不上;你要有多条做不到,那当然更加不上,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的。

 

底下这个十三种,第一个就是要修福,要存这个心,要修福,要修慧,修广大的福德、智慧。学佛的人你这一生求什么?就是求福、求慧。所以佛称作二足尊,这个二足,足就是满足、就是圆满,智慧圆满,福报圆满,称为二足尊。所以学佛的人不能不发心修福、修慧。福与慧里面有大有小,以后我们再说。小的福慧为自己,大的福慧为众生,为众生的这个福慧就大了。第二个条件,要有坚固心,心要坚固,听别人讲心就动摇了,这个不行,这心不坚固。坚固也就是专心。第三个说「欲乐清净」,欲是欲望。佛法不离世间法,我们世间人求快乐,佛也一样,学佛是叫我们离苦得乐,绝对不是叫我们舍乐去吃苦去,没有这个道理的,这个不是佛法。但是在欲乐里面心要清净,要修这个,不要被境界所困扰。如果你心不清净,你会生烦恼,你要造业;清净心的受用,里头不造业,不生烦恼,这是佛法。所以说什么时候显示出清净心?在欲乐当中修清净心,像唱歌、跳舞、游戏的时候,心地清净。所以学佛的人跟一般人不一样,在这个场合里头一定要修清净心。

 

其次,有些人在某种场合里面常常会有自卑感,佛说这个不可以的,自卑感在佛法叫「下劣心」,这个心不可以有。不能有傲慢,但是也不可以自卑。我们与任何人地位是平等的,我们自己要谦虚,对人要恭敬,但是决定不可以自卑。再就是不能有杂染,「无杂染心」跟欲乐清净是很接近,无杂染就是清净,但是无杂染讲平时,那个清净,特别是在一般讲的欢乐场中游玩的时候,处众的时候,修这个清净心。还有讲「无谄曲心」,所谓是谄媚、巴结,委曲求全。「无散乱心、无鄙吝心、无极闇心」,这都是前面经文上有的。像这些不好的心理,我们统统都要去掉,要建立光明的心地。所以有「得普照曜开敷一切智光明心,发普利乐成熟一切诸众生心,一切烦恼及以众魔无能坏心,起必趣向一切种智无障碍心,不乐世间一切生死染污乐心」。这些我们都能够修得的,纵然没有修到圆满,可是你真学了,在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之处真正学了,三宝的威神就能够加得上,我们自己障碍就没有了。这是七地菩萨的境界,他这个心纯极了,我们今天读了要开始学。

 

所以佛法,特别是《华严经》,《华严经》的思想,《华严经》的行持,完全是开放的,初发心的人就可以学十地菩萨,就可以学等觉菩萨。等觉菩萨说法也不舍初学的人,所以它叫「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行布就是次第,有没有次第?有次第,虽有次第,它又是圆融的,圆融里面有次第,次第里头有圆融,这是《华严》里头的妙处。《华严》到最后,圆满成佛,真正是讲一生成佛,即身成佛。善财童子是我们修行的一个榜样,善财就是一生成佛。这五十三位善知识,第一位文殊菩萨是他的根本老师,启蒙的老师。诸位要晓得,启蒙的老师最重要。所以在从前帝制时代,念书人功名是第一,考中状元了,回家去两桩大事,第一个是祭祖,不忘祖宗的恩德,第二个是拜老师。老师决定不是一个人,像现在有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大学老师,拜哪个老师?拜启蒙的那个老师。可能启蒙的那个老师是个穷秀才,他要到那里去拜他,不忘根本。所以根本的老师非常重要,根本的老师是最初给你指路,这个路要指得正,你一生得受用。所以学生上学,因为什么?一般人都有这种习气,先入为主,因此第一个老师太重要了。往往第一个老师所教的,你印象深刻,一生都磨灭不掉,以后要有人把你转变过来,非常不容易,第一个老师一定要慎重选择。这是说到世间,都知道报本反始。

 

所以善财第一个老师就是文殊菩萨,最好的老师。这个老师指他的是什么路?诸位一定要晓得,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这个就在这部经上所讲的,我们这个经这么厚厚的一册,现在讲到当中了。讲到最后,到最后一位善知识,第五十三位,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开头是文殊,末后是普贤,所以一个人一生圆满成佛是念佛求生西方。这个当中,除了这个一头一尾,当中五十三位善知识代表佛教无量法门,或者我们说八万四千法门,把它归纳成五十三类,每一类里面都代表很多的法门。善财童子经历修学的过程,每一个法门都参访。妨不妨碍念佛?不妨碍。为什么不妨碍?其心坚固,欲乐清净,他不妨碍。每一个法门他都看、他都听、都接触。接触之后怎么样?他智慧增长,他要不接触,他不晓得,他接触,增长智慧。接触之后不动心,增长定功,善财童子修福修慧是这个修法。

 

譬如今天台中莲社有几个人到我这边来参观,后来又到我那边图书馆参观,参观我们这边录像的设备,我就告诉他现在这个录像机器日新月异,每三个月推出新的产品,我们用的已经落伍了。你要不天天去看,你怎么会知道?你要不看你就被时代淘汰了,你落伍了。所以尖端的科学我们要懂得,样样东西我们明了,明了怎么样?不动心,绝对不会新产品来了,马上去找些钱买新的,旧的不要了,不可以。我这个旧虽然旧,还可以用,我用到不能用的时候我再换新的,我不会被它这个新产品诱惑。如果受它诱惑,不得了,三个月就花样变一个,三个月花样又变一个,那怎么禁得起?禁不起。所以新的东西天天出来,我天天看,我天天明了,我智能增长。我看了怎么样?我如如不动,如如不动就是修定。

 

所以别的人学佛也许很多地方不去,我不一样,我在美国哪个地方都去,什么样的商场我都去参观。我看了之后,同修说法师这个东西你要不要?我一样也不要。不要为什么来看?不看我不知道,我样样都要晓得,没有一样我不知道的,连拉斯韦加斯我都去看,我不看不晓得,看了我就知道。这就是佛法里的修慧、修定,修行是这个修学法。所以这五十三参,出世间法、世间法善财童子没有一样不看,没有一样不接触,接触之后如如不动,还是念他一句阿弥陀佛。念佛要这样念法,念佛不是叫你躲在房间里念,这是第一等的智慧,真正一心不乱,才禁得起考验,得一心不乱。

 

可是诸位要明了,如果我们自己没有这个功夫,还会受外面境界诱惑,我们就不能做,那就不如躲在房间里念好,一定能往生,品位低一点。品位低不要紧,往生了,怕什么?如果禁不起诱惑,看到五花八门心动摇,那就糟了,这一生往生的机会就糟蹋掉了。所以真正到不动心的时候,就可以学善财童子;心还被外头境界所转,这就老实念佛,我们不学善财。或者参访,我们有限度的参访,不能无限度,哪些地方觉得我能受得了,我可以去看看,我禁不起那个诱惑,咱就不去,就好了。所以要明白这个道理,佛法的修学活活泼泼。修学,自己要问自己,不必问别人,别人不知道你的境界,自己晓得自己的境界,应该怎么样修学,自己了解。

 

这个大意明了之后,我们可以看今天的偈颂,这个偈颂里面许多是重颂前面的意思。前面善财问了个问题,他问开敷夜神,开敷夜神是七地菩萨,他问他从发菩提心修这种胜妙的行门你修了多久?前面长行文也说过,这个问题很难答。发心非常重要,发心发菩提心,菩提是梵语,印度话,它的意思是觉悟,发菩提心就是发觉悟之心。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所谓待人接物处事,样样都要觉而不迷,这就是菩提心。谁不希望自己样样都觉悟?谁愿意迷惑?可是迷了的时候你自己不知道,你还以为你很觉悟,其实你已经迷了。如何能叫自己真正的觉而不迷,这是菩提心很重要的一个关键。如果要明白这个境界一定要读经,经读多才晓得什么样子是觉、什么样子是迷。

 

我们依这部大经最简单扼要来跟诸位说明这个界限,也就是定义。我们六根接触境界的时候,所谓眼见色,眼所见的都叫做色,范围非常之大,都叫做色;耳所听的都叫做声,用这个字做代表;鼻所接触的叫香,所有的气味,鼻能够感觉得到的都叫做香;舌根能尝的都叫做味;身能感触到的就叫做触;心里面所能够体会到的都叫做法。所以眼耳鼻舌身意对外面的境界是色声香味触法,这就整个包括了。如果这个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你心里面起了分别,有了执着,这就是迷;不起分别,没有执着,这是觉。也许你听了之后就会怀疑,如果我眼见外面的色相不分别,见到爸爸也不认识,妈妈也不认识,这难道叫觉吗?不分别,把别人的爸爸妈妈当自己的爸爸妈妈了。你这个怀疑是对的,为什么是对?你对佛法的意思没有真正的体会到,佛法里面讲分别跟不分别是一不是二。这说起来我们就不懂了,执着跟不执着也是一不是二。我分别是错了,我不分别也错了。分别,你已经动了心,你心动了,不分别,你也动了心;执着是错了,不执着也错了,在佛法叫二边,分别是一边,不分别是一边,相对的。所以爱因斯坦很聪明,说我们的人生生活在相对的世界里头。佛法要超越相对,相对是迷而不觉,舍弃了相对,那就是觉而不迷。这怎么个舍法?佛所说的一切都是我们现实的生活,绝对离不开见色闻声,绝对离不开穿衣吃饭。你明白这个道理,没有一法不是佛法,不明白这个道理,连《大方广佛华严经》也不是佛法,你要懂得这个道理。

 

怎样舍弃二边?诸位要晓得,佛经里头常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不离世间就不离分别执着,觉是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是正觉,这个没有错误。待人接物,对他来讲,有分别、有执着;对自己来讲,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是佛法。分别,因为众生分别,我随顺他的分别,不是我分别。我们端起这个,这是什么?这是保温杯。我为什么叫它保温杯?因为你们大家叫它保温杯,我不说保温杯你们不懂。绝对不是我分别这个东西是保温杯,是你们大家分别,我随顺大家分别,自己心里头确实没有这个名相。所以「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心里头一尘不染,对内没有分别。

 

所以诸位要明了,对初学的人,尤其要分别,要叫他执着;对那个高级的,要叫他的分别执着逐渐降低。初学是小学生,小学生要不守规矩,那不得了,那无法无天。所以读书,年级愈高,渐渐开放了,中学比小学开放多了,大学比中学又开放多了,到研究所可以说几乎完全开放,为什么?他有自制的能力。佛法也是如此,所以到这个境界,地上菩萨的境界,完全开放了,没有一丝毫的拘束。十信位的菩萨有约束,十住、十行多多少少还有一点,到地上菩萨,完全没有约束了。那些约束对我们确实是有好处的,绝对没有坏处。这是说明这个境界甚深难以体会的地方。

 

好,请看经文,从偈颂看起。这段一共是有二十一首,每一首是四句,这是七言颂,句子都非常的整齐。

 

【佛子汝今之所问。诸佛无边深境界。难思剎海微尘劫。具足演说无能尽。】

 

这首是讲难说。『佛子』是开敷夜神称善财童子,善财童子在本经他是代表我们修行的人,凡是学大乘的都叫做善财,所以他是一个代表人。我们发心修学大乘佛法,我们自己就是善财。善财这个德名,善是讲善根,他有善根,财是福德,有善根、有福德的人才能够修学大乘佛法,所以这个名字就叫善财。所以善财不是专指某一个人的,千万不要误会,看到善财童子就想到观世音菩萨旁边那个小孩,没有想到自己,这个错误。所以诸位念《华严经》,看到善财,想到是自己,这个经文就亲切了,菩萨对自己说的。

 

善财所问的,这个问题问得太大了,所以第一首偈颂讲,很不容易答复你这个问题。为什么?你问的是诸佛无边甚深的境界。甚深境界是什么?就是多生多劫的修行,你问我发心修行到今天过了多久,这里头包括的内容太丰富了,太多了,说不尽。『难思剎海微尘劫』,这是讲时间。「难思」就是不可思议,想都没有法子想。「剎」是大千世界,像我们现在所讲的银河系。一个银河系里头有多少个星球?把这些星球都把它磨成微尘,一个微尘算一劫,劫是时间的单位,劫有大劫、有中劫、有小劫。佛跟我们说一个小劫是多少时间?经上有好几种说法,平常我们采取的是一增减,佛说人的寿命最长的时候是八万四千岁,每过一百年减一岁,一直减到十岁,十岁是最短的;然后再从十岁,每隔一百年加一岁,又加到八万四千岁,这一增一减叫一个劫,这个数字诸位可以去算算看。现在有世界的微尘劫,不是恒河沙数。多少个银河系?没有法子想象那么多,这是形容时间之长。用这么长的时间来跟你说都说不尽,难说。

 

这个完全都是形容词,虽然是形容词,确实是事实,绝对没有夸张。为什么没有夸张?佛说法的原则,第一个就是真诚。《金刚经》上说得好,如来有五种语,真语者,所说的真实;实语,真就是不假,实就是不虚;如语,如是如同事实,不增不减,叫如语;不诳语、不妄语。所以佛给我们讲的话句句真实,没有夸大的,这是我们要相信的。在我们没有深入佛境界之前,就是没有深入佛法之前,我们读佛经,尤其是《华严经》,特别是《四十华严》,就是这一本,五十三参,像小说一样,往往会看到里面有许多夸张的文字,这是从文学的观点上来看。这些文学家他没有入到这个境界,入到这个境界当然看法就不一样,这是我们应当要晓得的。第一首偈说难说,难说也要说,总不能不说。底下这三首就说明难说的原因,这是我们要注意到的,如果我们有这些毛病,我们要接受当然就困难。你看第一个:

 

【非诸弊恶贪恚痴。憍慢无明惑所覆。】

 

这两句是一个意思。『无明』就是对于事理不明了、不通达,这叫无明。「无明」是烦恼的根本,如果对于一切事理都通达、都明了,你就不会生烦恼,就不会起贪瞋痴。贪瞋痴从哪里起来的?从无明起来的,所以无明是烦恼的根本。无明的对面那就是明,明就是智慧。佛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的智慧与佛是相等的,同等的,现在很不幸我们的智慧丧失掉了,所以本来是明,现在变成无明了。这个讲法跟我们儒家的说法相通,你看儒家《大学》里面讲到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跟这个意思一样。明德是本有的,现在要再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第二个「明」是名词,可见得本来是光明的,光明现在在上面加个明,可见你不明了,你本来要明,上头那个明加了就没有意义。因为不明,现在就要再加一个明,恢复你的明德,跟佛法讲的一样。孔老夫子跟释迦牟尼佛没有见过面,他们的见解相同,不容易,都承认我们的本性是相同的,本性里面的智慧、德能、才艺完全相同,佛法从这上建立了平等观。一切众生之所以智慧、才艺不相等,是迷的程度不一样。你迷得深,你就显得愚痴一点;迷得少,显得聪明一点,迷的程度不相等,就是这么回事情。所以才有六道、才有十法界这个讲法,但是从本性上来说没有,决定没有差别。佛法教给我们什么?教给我们恢复我们自己的本性,恢复本性就叫做成佛。

 

所以这一句就讲,不是那些『弊恶』,就是指的六道众生,六道众生充满了贪瞋痴,『憍慢』这都是烦恼,使无明盖覆了本性,他们没有法子体会得到,他们不知道佛的境界。这两句话我们为什么断定他是六道凡夫?因为六道再往上去就是声闻(阿罗汉),阿罗汉已经断贪瞋痴,这里讲他有贪瞋痴、又有骄慢,阿罗汉没有了,所以我们就断定他这句话是对六道众生说的。六道不但包括我们人,包括天道在内,乃至于非想非非想处天都包括在这里头。再看底下这个两句:

 

【垢心缠缚众生等。能知诸佛寂静法。】

 

『垢』是垢秽,拿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不正确的思想、不正确的见解。被邪知邪见、自私自利这种心缠缚的人,他不能懂得佛的境界,佛的境界大慈大悲,清净寂灭。大慈大悲是对众生的,对人的,清净寂灭是对自己的。清净心是对自、对他都有,寂灭完全是对自己。灭什么?灭烦恼。所以说这个心地决定清净。这样的人,心地不清净很难体会到心地清净人的境界,这的确是不容易的。说到这个地方,顺便给诸位说一说佛法的戒律,佛法值得我们敬佩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佛法讲戒律完全是戒自己,不戒别人,这点诸位要特别记着。我们对于佛制定的戒律,佩服得五体投地,没话说。所以他有大乘戒、有小乘戒。小乘戒就是我们讲的独善其身,我们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我们一个人相处的时候,自己的起心动念、生活行为要正,不能邪,没有人见到的地方,这是小乘戒,自律的。大乘戒,处众,我们跟团体在一起,跟团体在一起自己应该怎么做法,不管别人的,所以他心清净。处众我应该要怎么做法,别人怎么做法不管。人人都能守这个戒,这个团体就好了。

 

所以佛法戒律不是叫大家共同来遵守的,叫受戒这个人自己遵守的,这个叫我们佩服得没有话说。人人都能够自律、自尊、自爱,尊重别人。纵然对于好像破戒、作恶的人,一个真正持戒的人眼睛里面看他,都是善知识,都是菩萨。善财童子参访这五十三位善知识,里面就有几个无恶不作的。这样的恶人为什么也去参访他?善知识。我们才恍然大悟。像孔老夫子告诉我们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着重那个「必」,必定是我的老师。三个人是什么?自己一个,一个善人,一个恶人,这叫三人。所以他这句话里头就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人,我要效法他,我要跟他学;恶人,他是我一面镜子,我要依靠他来检点、反省我自己,我有没有这个过失,他还是我的老师。如果没有这个恶的样子,我自己忘掉了,自己作恶自己不知道。善财就是本着这个心,所以他能成佛。

 

我们今天看到善人恭敬,看到恶人瞧不起,你永远不会成佛。你们诸位真正学佛的人要注意这一点,你要是真正持戒的人也要注意这一点,你不懂这个道理的话,你的戒不清净。持戒的目的是要得定,你看到善人生欢喜心,恭敬他,看到恶人就讨厌,你心里一起一伏,你怎么会得定?你得不到定,你的戒律持得再好,得不到定,这是诸位要晓得。所以有很多持戒持得很严,错了,死在戒条之下。戒律是活的,不是死的。所以戒是戒自己的,绝不是戒别人的,真正持戒的人看到任何一个人都是佛、都是菩萨、都是善知识,这是一个真正戒行清净之人。如果对一切众生你还有分别、还有喜怒,这个戒决定不清净。这就是说到「垢心缠缚众生等」,就是心地不清净,他没有法子了解。下面一首还是属于有障碍、有过失的这一类众生。

 

【非诸谄诳浊乱心。常随悭嫉情无舍。烦恼业绳之所系。而能了知佛境界。】

 

这一类人也不行,也不是佛说法的对象。『谄』是谄媚,巴结人,谄媚、巴结;『诳』是狂妄、自大,这一类人心都是不清净的。『浊乱心』,「浊」是混浊,也是讲心不清净。凡是这一类人,他一定是悭吝、吝啬。有许多地方你看他很慷慨、很大方,他是有所企图的,他不是真的。他在某一方面虽然好像,我们以平时布施供养来说,他觉得这个道场或者这个人将来对我会有帮助,那我要多多供养他一些;那个人、那个道场对我没有好处,一毛不拔,他这个心就有分别、就有计较。所以这个心不是平等心、不是清净心,他是随着有悭贪、嫉妒,有这种心。『情』就是迷,没有能把这些迷执舍掉,没有把它断掉。因此他有『烦恼业绳』,「绳」是个比喻,好像有条绳索绑着他,他不得自在,业力牵引着他。这一类的人就是业障重,他也没有法子了解佛的境界。这个两种给诸位说都是讲的凡夫。下面这一首是讲我们学佛的人,前面是没学佛的,这首讲学佛的。学佛的人毛病是什么?

 

【非是执着蕴界处。心恒不舍于身见。心倒想倒见倒人。能入如来寂灭地。】

 

你看前面是能了,叫了知,能知能了,这个地方讲能入,这个意思不一样。没有学佛的人要让他知道,他入门来,进到门来之后,要入这个境界,要入佛境界。学佛的人毛病在哪里?执着,世间名闻利养不执着,执着佛法,这个东西麻烦大了。你看佛法分这么多宗派,我修净土,我执着净土,我排斥禅宗、排斥密宗,说那些都不行,毁谤其他的宗,要高高的抬自己这一宗,这是学佛人的毛病,这个也不行,诸位要知道。所以那些人真是头脑不清楚,这里讲的真是一点都没错,『心恒不舍于身见』,底下就心颠倒、想颠倒、见解颠倒,确实都不清楚。他如果真正清楚,学佛的人多半都受过戒,菩萨戒里面说过,毁谤三宝的罪过是堕阿鼻地狱。我们要问,譬如说我学净土宗的,禅宗是不是佛传下来的?是佛传下来,我要毁谤它,我是不是谤佛?我毁谤禅宗的经典,是不是谤法?参禅的那些人我都一笔把他们抹杀掉,我是不是谤僧?这个罪过不得了,自己怎么修得好,我谤佛、谤法、谤僧那个罪比我修的超过,罪重过那个修的功德,不能成就。所以诸位要晓得,决定不能够自赞毁他。我们自己修这一宗,修这个法门,知道这个法门的好处,我们会有成就;别人修他那一宗,我们决定不能说他不好,我们对他要尊重。像五十三位善知识他们所修学的方法,所修学的依据、理论以及境界都不相同,但是彼此都非常恭敬,都是赞叹别人,谦虚自己,这个大家听了没话说。

 

我在美国走很多地方,美国今天佛教是密宗、禅宗的天下,我在那里讲净土宗,密宗、禅宗的人对我没有话说。为什么?我赞叹他,我说我不够资格学禅、不够资格学密,才来老实念佛。他们听了很欢喜,得意忘形,以为不得了了。我说的是真话,一点都不假,你们比我高,你们可以修,我修不成功,我自己晓得我程度不够。你认为你高明,你修修看,看你修得成修不成。所以一定要自己谦虚,要赞叹别人,决定没有毁谤。佛法是平等的,我们在《楞严经》里面看「二十五圆通」,这二十五位菩萨,每个人都说第一,没有第二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对了机就是第一。

 

佛讲的这些法门就好像药,那个药店你说哪个药不好?药都好,对了症,确实把病治好了。可是你有没有想到,如果不对症怎么办?不对症吃了就死了,这个问题严重。修学佛法也是如此,如果修学那个法门对自己根性不对,那就死路一条。不是法不对,是你自己的根性不对,法哪有不对的?所以三宝我们一定赞叹,一切法门我们赞叹,自己认清楚自己的根性,选择一个法门来修学,这条非常重要。我对于禅、对于密,那些禅师、这些上师们我由衷的恭敬,我决定不学他。他那些东西我知道也不少,密宗的东西,我跟章嘉大师三年,里面很多常识我都懂。禅宗的经典、禅宗的语录我讲过很多,口头禅我比他高明,他讲不过我。所以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根机,要认识念佛法门不可思议。如果念佛法门不是一个很好的法门,诸位想想看,文殊菩萨为什么要修?普贤菩萨为什么要修?善财童子为什么要修?

 

不但这两个菩萨修,要包括善财就三个,后面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劝这五十三位善知识统统修净土,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们看看这是什么意思?读《华严经》要没有把这个门道看出来,这个《华严经》白念了。我也是读《华严》的时候得到这些启示。修任何一个法门可以成佛,成什么佛?像天台四教所讲的,成藏教的佛、通教的佛、别教的佛,能成这个佛,不能成圆教的佛。如果能成圆教的佛,这个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就没有意思了。文殊、普贤是等觉菩萨,等觉菩萨求什么?他就是求圆满的佛,求圆教的佛。圆教的佛在华藏世界可以修成,何必到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去干什么?到极乐世界的目的无非是证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是圆教的佛。藏、通、别佛都是正等正觉,只有圆教的佛才加上无上正等正觉,所以我们在这里要想清楚。换句话说,不管你学哪一宗,你学哪一个法门,你到最后还是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华藏世界去你会碰到普贤菩萨,还是要带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为什么我们现在不早去?我们两个人同样学一个东西,我现在马上就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你在外头绕好大一个圈子才绕到那里,看到我,我说你怎么这么晚才来?这是真实话,一点都没错。所以这个法门不可思议,《弥陀经》不简单。

 

我讲《弥陀经疏钞》现在是第三遍,第一遍讲了四年讲圆满,是在莲友念佛团,大概总是十年前。第二遍是我们图书馆开始创办的时候开讲,讲了五年讲圆满,一个星期讲一次。我们留的录音带,那边讲经一次是九十分钟,我们这边也是一样,我们从七点半讲到九点,九十分钟的录音带,全部的录音带留下来一共是三百三十五个,一部《阿弥陀经》。我在美国能够讲《弥陀经》,能够劝人念佛,我这一套录音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人家一看,那么多,吓到了,《弥陀经》这么多!原来把《弥陀经》没有看得起,认为《弥陀经》像讲故事一样,这里头能有些什么东西?不简单,真正不简单。现在讲第三遍,第三遍比第二遍当然更要好了,境界不一样。所以一遍比一遍好,这是一定的道理。第三遍用的时间比第二遍一定更长。

 

李老师往生之后,他《华严经》后半部没有讲完,我接着讲。今天台中几个同修告诉我,说李老师十回向讲圆满了,上次哪个人告诉我讲到第七回向,他们告诉我十回向讲圆满了。我这次从第七回向讲起,因缘也非常殊胜,第七回向是观世音菩萨。我在美国的时候,我听说我们图书馆在打佛七的时候,观音菩萨居然示现了,在窗口里面,很多人看到,看到好几分钟,他们打长途电话告诉我。我说的确是有一点感应,有感应的。我过去讲这个大经讲到第八回向,第八回向没有讲完就停下来了。所以《四十华严》一直没有中断,《八十华严》因为老师讲了,我就不想再讲了,现在他老人家走了,我还是要继续我自己所讲的把它讲圆满。我就是想尽快的把这个经讲圆满,因此现在《弥陀经疏钞》一个星期讲一次,从前是讲三次,现在讲一次,又讲得详细,时间可能会跟《华严经》同时圆满。我们要有耐心,我讲有耐心,诸位听也得要有耐心。我尽可能的把出国的时间缩短,国外非去不可的有八个地方,八个地方现在我的分配,一个地方不超过一个星期。从前是一个地方一个月,所以我出去八个月,每个地方住一个月。现在把时间缩短,一个地方不超过一个星期,尽可能把时间放在此地,把这个大经讲圆满。

 

学佛的人就怕死在教下,持戒的人死在戒条之下,学佛的人死在经典之中,这都是绝大的错误,这些人没有办法入佛境界。今天到这个地方是一个段落,先说明哪些人不契机,这是没有法子,跟他讲也是枉然。下面就是哪些人是当机的,可以跟他说的,当然没有这些毛病的人,这是能够接受大法的。所以我们自己要真正接受大法,的确要在日常生活当中把这些毛病要修正过来。修行就是思想行为有了错误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所以修行在起心动念之处,而不是敲着木鱼念着经或者拜着佛,那叫修行。那也是修行,那是教室里头的修行。现在教你在社会上、日常生活当中修行,起心动念之处修行,这是真修行。课堂里学了之后自己要用得上,在生活完全能够用上,这样才好。今天时间已经到了,我们念佛回向。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11月13日15:45:3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524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