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礼举要讲录》李炳南教授编述 台中莲社印行

admin 电子书评论5阅读模式

午、会客

 

会客,客人到我们家来,与我们见面叫「会客」。

 

「第一、见先致敬, 熟客道寒暄, 生客请姓字住址。」

 

「见先致敬」,不管客是生客、熟客,我们是主人,只要上我们家里来的,都是客。我们是主人,主人对人家得有礼貌,这个是应该的。我们上他那儿去,他没礼貌,是他没有受过教育。无论什么事情,先责备自己,先别挑人家的毛病。家里来了客人,我们先行礼。

 

熟客呢?见面就不必行礼。譬如你们同学们天天见面,若见了面还必得脱帽鞠躬,此属不必!这个有通权达变的法子,可以见了面,不必行礼。在街上走,见着了,说:「早啊!」这就叫礼貌,你先打招呼,这就行了。

 

这一个「道寒暄」是古时候的打招呼,寒是冷、暄是热,见了面就问:「今天好吧!」虽然行礼,见面可不要呆板板,要自然!这些礼都要日久天长的练习。教的人只可以介绍个大概,听的人在乎自己运用!大小事都是一样。会用的人,自己用的自然。不会用的人,呆板板地,弄得叫人不舒服。

 

生客呢? 「请姓字住址」。客人来了不认识,一见面就问贵姓,字在现在不大兴了,可是读书人到二十岁,别人格外送一别号,就叫个字。譬如先总统,姓蒋,有名,他还有个字,这不是有名有字嘛。唐家郭子仪,名叫什么,字叫什么,就不知道了。他的最好朋友叫李白,李白是名,号叫太白,这不是有字嘛!古人没有不字的。例如念《论语》,每个人都有个名,子路是姓仲名由,字季路。现在这个时候,一切都是西洋化,不要这些了,讲求简单。

 

问了以后,再问住址,这预备干什么呢?预备后来通信。这是第一步,见生客。

 

* 「道寒暄」是古时候的打招呼,寒是冷、暄是热,是见了面就问:「今天好吧!」

 

「第二、及门先趋, 为客启阖。」

 

「及门先趋」,及门,从前有大门、二门,现在不是了。现在我住的门就在街上。原来是让客在前走,走到看见前面是门,我们跑到前面去,干什么呢?给客开门,这叫「及门先趋」。已接近门了,先跑到头里去给客开门!若让客人在前走,到了门口说:「您先进去!」那就不行了。上次所讲,当差的,只能在主人后头,不能在前头。晚上点着灯去接客人,说:「我在后头嘛!」书是这样讲,听是你啊!总而言之,禅家讲究悟,大小事情一切都在悟!没有一条不在悟的!

 

先趋干什么呢?怕你不懂,下头注上一句,按文理说,这就算注解。为什么先趋呢?「为客启阖」,为客关门,或为客开门。

 

这个都得记在心里,到时候都得照办。为什么呢?这叫世故,也是人情,连这个都不懂,四库全书都念完了,也没有用处。

 

「第三、每门必让客先行。」

 

怎么还要每门呢?现在你的住家,门在大街上,一开门就是房子了。可是古时候那房子不一样啊!从前都是大门、二门,都有院子,都有天井。每逢走到门,就是到了屋里头,还有套房,再让你上别的屋里去。往前走,要在门口先让客,这是礼貌。

 

也有客人是年轻的,比你晚一辈,你也不能说我是长辈而在前头。你是长辈不错,你不是他家里的父兄,他是外人,外人就是客,上你家里来了,人家就是客!总是对客得恭敬,这是很要紧的。

 

每个门总要让客,客人或许怎么也不肯,也有啊!懂礼的客让个两遍,接着再让,那要让到几时啊!若必得如坐席似的,让上半点钟。让的你拉我扯、一蹲,把后头的牙碰掉了,必得那样啊!那就叫不知礼了,再一、再二三就行了。

 

年轻的客人, 怎么样也不上前去, 这个就得通权达变了。譬如我现在就碰见这样的, 上我那里去, 让他到里面去, 说什么他也不在前头走,那怎么办呢?接着让起来,就耽误时间,那就说:「好好好,我给你开路」,当开路了。这一句就敷衍过去了,什么都得变通!

 

* 从前房子有大门、二门,有院子,有天进。每逢走到门,要在门口先让客,这是礼貌。

 

「第四、入门必为客安座。」

 

之前讲「出门」的礼节,有说:「一人不入古庙,两人不看深井。」什么原因?你们今天谁愿意答复我那一句?

 

要教到几时啊?白了胡子还是书呆子!上学无非是学办事,会办事虽然没读过书也能行。《论语.先进篇》,子路说过:「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而后为学?」大家知道吧!四书都讲过呀!子路有政治才能,孔子劝他读书,他说:「何必读书而后为学?」你们是年轻的,你学了几天?我学了时间可太长了!我还没忘呢!朱洪武做皇上什么都懂,问他为什么?乃夜梦五经。晚上做了个梦,五经四书都念通了,那简直是胡说八道,哄人的话,胡说八道也得说出个道理。

 

客人来访,必得给客人「安座」,不是酒席那个座。平素在家,你得懂得让客安座。不要让客到下座,否则自己找难堪了。

 

「第五、室内有他客, 应与介绍, 先介幼于长, 介卑于尊, 介近于远, 同伦则介前于后。」

 

「室内有他客」,这是说会客,你上人家里去,还有其他客人,人家上你这里,你屋里早先有一个客人。这一条是指两方面。

 

「应与介绍」,他两人不认识,都在你这个桌子上坐,你跟这谈话又跟那个谈话,他两人都隔了一层,礼貌上必得介绍介绍。介绍时, 这个大家必得注意,「先介幼于长」,懂这一句就行。介绍时看那一个年长,那个年轻,把这个年轻的,姓什么,住什么地处,介绍给长者。下头再说这几句,虽不是博士卖驴(参见《明伦》四三一期「常礼举要」),但也是多说话了。现在这个时候有什么法子?不能举一反三。

 

「介卑于尊」,地位低的,先介绍给地位高的。

 

「介近于远」,你家在中正路,我住在南屯,都在台中,你介绍时,若客人住成功路(靠近中正路),则先介绍那位客人给我。你与他近,我住南屯较远,这与上句一样。

 

若「同伦则介前于后」,先来屋里这个客,就算半个主人,后来就算是客人,怎么介绍法?介前于后。

 

我虽然编的很浅,但我采取的书可不浅,都是《礼记》上的。

 

* 介绍时,把年轻的,姓什么,住什么地处,介绍给长者。

 

「第六、敬茶果, 先长后幼, 先生后熟。」

 

来了客人,最低限度倒杯茶,还有摆水果、摆糖,这是常有的。台湾从前都讲究这个,我来了就是这样。「敬茶果先长后幼」,你可别按前面规矩,介绍远的、介绍近的那个规矩。谁的年纪大,敬茶就敬那个人,先敬远客,后敬近客,将前面的规矩反过来就可以了。譬如,台北客人来莲社,你们倒茶,我是老师,当然先倒给我,可是我没敢喝。外头来了也是老师,你却倒茶先敬我,后及客人。我说过多少次,必须「先生后熟」,他是生客,我是熟客。

 

让酒或让茶,都讲究礼貌。礼貌是动,动就是礼貌﹔不动就是安,一动就是不安。安然自在,在家里行,凡是有客上你家,你安然自在,就是架子大,不肯理人,这话可懂了,所以是必得动作。让酒,从前很讲究,主人拿着酒壶到熟客那里先敬酒。这个礼,现在学校不讲这个,不能怨你们大家,你们没受过这个教育,能怨你们吗?这怨谁?家庭怨父母,学校怨老师。《三字经》里的话:「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都有责任的。

 

「第七、主人必下座,举杯让茶。」

 

譬如我是主人,头一杯酒,主人先敬客一杯。这头一杯, 要站起来接受, 礼尚往来,来而不往,或往而不来,皆非礼也。头一杯,主人已经站起来,人家敬你,你不站起来吗?让茶呢?头一次也是如此,若不站起来,也得双手举杯说:「请喝!请喝!」客人要察言观色。第二杯, 主人又站起来了,客人这时要说话了,好!我们大家起来回敬主人。主人说, 这是第二杯酒了, 大家请坐,别再劳动了。再下一杯,主人若起来,就可以请他坐下。你要起来,我们大家都起来。懂礼貌的,这时往下坐,举让举让就可了。如若你怎么说,我必得站起来,这个叫固执不通,唱一回就站起一回,这种酒宴我受不了。

 

佛家规矩,要行三顶礼。受戒律,见了法师,不得不顶礼。一顶礼,法师说:「一礼」,就一礼,绝不必跟他二礼、三礼。你若必得二礼,三礼,依礼上说就麻烦了,「恭而无礼则劳。」无论什么事,中国学问讲究适中!

 

* 客人来了,最低限度倒杯茶,或摆水果、糖果。

 

「第八、客去必送致敬, 远方客必送至村外或路口。」

 

「客去必送致敬」,客人要走了,我们主人能坐在那里,让客人说:「不送哦!不送哦!」你必得送他。有人认为「送你嫌关系疏远了,不送显得密切」,这是什么话?所以世故人情不是一件很容易之事。必得致敬。

 

下头是特别的远方客,上头是此处本城的客人。本地客,你送到那儿呢?你必得送到大门外。现在没有大门,不能在榻榻米台子上就送行,必得送到外头去!如灵山寺还有个院子,虽没有前门,要送到后门去。当家师送客到墙角,因为有其他事的原故,而客人坚请留步,又有年轻出家人愿意代送,这就可以了。

 

可是远方客则另当别论。咱们又以灵山寺来论,因灵山寺你们都知道。那里来的客呢?台北来的客!到了灵山寺谈事,谈完了,你不能送到门口就完了,那可不行!台中的客人,你可以送到大门口外。台北的客人可不行,你得送人家到车站上,懂得吗?

 

这些东西愈研究愈有学问。如果他自己备有车、马,一定要走到门口,他还不上车,他要是不上车或不上马,牵着走,你就跟着送到城外。乡下与城里又不一样,要送到庄头外。在庄头里,客人不上车、不上马,他就是懂礼的人。到庄头外了,请你上车或上马,因为你客人不上车,我主人不好回去。主人若说:「还得送」,当然那个客人就会劝你回去。主人说:「那你不上车、不上马,我不能回去。」你说这个,他只好上车或上马,这都是礼貌。

 

这一点要是学不好,在本国难看是小事,要在国际上是失去全国的礼貌,说:「中国人不懂礼貌!」一个人错误,让全中国脸上抹层灰。干什么必得问,干什么你得学,学礼呀!同学们,我对你们是爱之深、责之切,不爱护你们,我给你讲这些东西干什么?为着叫你得好处。

 

学什么东西,都要学开悟,要悟先学警觉。人家还没动作,脸色一看就知道,察言观色很重要。这个不会就没警觉,没有警觉那就没办法。好汉吃亏不退心,吃了多少亏还是往前干,吃了亏都是长学问,下回什么就都懂得了。若不是人才,一碰钉子就不能干,一干就碰钉子,碰钉子碰到死,上了棺材还是要碰钉子——入殓。你看历史,张良与韩信,张良比较知人情事故,所以能逃过劫难。韩信逃不过劫难,这怨谁呢?

 

「第九、远方客专来, 须备饮食寝室, 导厕所、导沐浴。」

 

「远方客专来」,那时乡间没有旅馆,远客来了,照例地问问:「您还预备上那儿去?」如非路过,要赶紧给人准备屋子,人家晚上能到那里去呢?咱们没有屋子,也要准备房间给人家。或者有旅馆,我们帮他订旅馆,没有则要在家中住下,或者邻居有闲屋借宿,但不可把客人让到邻居家中住,你自己去借邻居屋住,除非客人与邻居够上十二分交情,否则不能把生客往邻居家安顿。

 

当然客人来了,要先请吃饭,客人一定会说:「我吃过了,我吃过了」,你当然要问:「在那里吃过?」有些人会饿着肚子不说。即使吃过中饭,咱要说:「一路上辛苦,晚饭提早」,这是人情事故。

 

厕所如不干净,赶快清洗清洗,领着客人大小解,这也是人情。家中浴厕方便,就请客人沐浴,不方便也请洗脚,一盆洗脚水可得预备。夏天当然要洗浴,冬天一天、两天不洗也行,但预备一盆温水洗了脚,脚温暖了,才容易睡觉。这领导沐浴,最起码要准备洗脚水。

 

「第十、远方客去, 必送至驿站, 望车开远始返。」

 

「远方客去,必送至驿站」,他自己有车有马很好,自己没车没马,你要送他到车站。你看看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上黄鹤楼送孟浩然,李太白这么狂的人,送客还送这么远,你的架子比李太白还大吗?在戏剧里,李太白叫杨贵妃磨墨、叫高力士脱靴,气势狂到这种地步,送客却还这么恭敬。你念的诗上那儿去了?客人的车开走了,你才回来,车不开你就别走!

 

以前科考没这么容易,有人考到五、六十岁,还叫做童生,人称「老童生」。那个时候的童生,成了秀才就不叫童生,那就是副生了。那个时候有副榜,正榜没有他的名字,副榜上有名字了,副榜上考个第一,这时好几县都知道他,这个人就闻名。那时候的副榜,比起现在的文学博士,有如天地旋隔,不能讲了。像我就不敢跟人家比,我说实话!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10月6日09:43:2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481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