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第15集MP3文字)jingkong老法师主讲/台湾华藏图书馆大专讲座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  (第十五集)  1988/7  台湾华藏图书馆大专讲座  档名:05-001-0015

MP3下载

请翻开经本,六十五面。科判里面这是第二个大段「释义」,先说「修因」,然后讲「证果」,这里面有比喻、有正说。请看经文: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

 

这是一个小段,是一个意思。这个意思就是讲这两个人,其中只有一个人想另外一个人,另外一个人并不想这个人,这是说单忆,所以他有分离。下面文是第二个比喻:

 

【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

 

这就是两个人彼此都忆念,他才能够不离。所以这一段经文是两个比喻。我们看注解。「先喻单忆有离也」,就是前面一行经文,「有人」,这是比喻「生佛二人」,就是众生跟阿弥陀佛这两个人。「一专忆者」,谁专忆?「佛念众生」专忆,佛没有不念众生的,只有众生把佛给忘掉了。「一专忘者,喻众生不念佛也,若逢不逢,或见非见者,以佛专念众生,未尝不在众生前。」这个话是真的,佛菩萨常常在我们的周围,常常不离我们。可惜的是我们自己不念佛、不想佛,纵然见到了也等于没有见,遇到了也等于没遇到,这是很可惜的。

 

「今偶逢偶见,故言若逢或见也。」这个事情不管是学佛、不学佛的人,在一生当中多少都会有几次遇到佛菩萨的。当你遇到的时候你不晓得,如果过后学佛想想,过去的确是遇到。像从前周邦道居士的夫人,那个时候她还没学佛,她住在南京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出家人到她家里去化缘。因为在大陆上,在那个时候地位高的人住的房子庭院都很深的,大门进去之后总是院子,很大的院子。通过院子之后再第二道门,里面则是客厅,后面才是起居室,它是一进一进的,这个房子很深。她是在自己起居室里,这个法师来了给她化缘,化香油,她也没给他,这法师就走了。走了之后她很诧异,这个出家人从哪来的?他是讲过,问他从哪来的?他是从九华山来的。她说他怎么进来的?因为他也没敲门,也没有人给他开门,这个人怎么来的?他去了之后仔细一看,门还是关的。就是这个人莫名其妙怎么来、怎么去不知道,始终就怀疑。

 

以后到了台湾学佛了,就把这个事情告诉李老师,李老师就跟她讲,那是九华山地藏菩萨。她后悔得不得了,跟她化缘没给他,什么也没给他。所以她遇到地藏菩萨,她有一篇文章记载这个事情,那是她没学佛的时候。像她这种情形,我想我们很多人在一生当中都会有经历的。可是当时遇到的时候不晓得,如果过后想想的确是遇到佛菩萨,若逢未逢,就是这个意思。「众生专不念佛」,就是不肯念佛,这是业障深重,「佛虽在众生前,亦蹉过不见」,当面错过,「故言若不逢见也」。这是第一段的大意。

 

我们再看这个意思的注解,《钞》里面就说得详细了,在六十六面倒数第三行,我们先看这一段。「佛专忆者,含二种意。」佛为什么念众生?你们想想,佛为什么念众生?佛在因地刚刚学佛的时候,像我们现在一样,也曾经发过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那就在念众生。人家发那个愿是真发,我们发的愿是因为人家发的,这么念念,我们口也念念,有没有这个心?没有这个心,顺口滑过去了,并没有这个心。虽没有这个心,阿赖耶识多少还是落一点印象,不过这个印象不深就是了。可是佛在行菩萨道的时候他发的愿是真心,在没有成佛的时候都是念念不忘众生,何况成佛以后!成佛以后没事做了,自己修学已经毕业,没事做了,这时候怎么样?专忆众生。

 

这里说这有两个意思,「一者佛有大悲愿故」,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所以佛没有不念众生的,只有众生不念佛。这是第一个意思,佛决定念众生。阿弥陀佛念众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念众生的。他要不念众生他决定不是佛,菩萨要不念众生决定不是菩萨。声闻、缘觉有的时候不念众生,那是小乘,你念他,他也念你,你不念他,他不会念你,这叫自了汉,小乘自了汉。菩萨都是愿力弘深,没有不念众生的道理。第二个意思,也就是刚才讲的,「佛在因地,自果未圆」,因地就是作菩萨修菩萨道的时候,他自己的功德没有圆满,还没有成佛。「尚于众生念念不舍,何况果后,更无余事,则念众生,慇懃恳切,无有加故」,这是真的,这是事实。所以成佛之后,那就是专忆念众生了。佛念众生那个心情,我们凡夫没有法子体会的,我们说父母爱子女,佛爱众生、念众生超过父母是万万倍,不能比。所以,众生不念佛是众生辜负佛。这是前一句的意思,佛专忆念。

 

「众生专忘」也有两个意思,「一者众生无有信行愿故」,他不信,你给他讲佛挂念你,他不相信,他没有见到。所以他不肯发愿,不发愿见佛,也不发愿往生,因此他就不念佛了,他也不想佛了。这是说他没有信愿行,所以他不念佛。「二者生在迷位」,这个生就是众生,众生现在迷惑颠倒,「缠惑业苦」,被惑业苦所缠缚,就像绳索把你绑住一样,动弹不得,这就好比惑业苦是枷锁。「人天因果,尚不得修,何况佛果,岂易得者」,这是我们现前事实的真相。几个人肯修人天福报?我们从早到晚看看社会这些芸芸众生,几个人在修人天福报?太少了。大多数的人在干什么?在修三恶道,他也修道,他修的是三恶道,他修贪瞋痴,将来得的果报是地狱、饿鬼、畜生。他干这个,干得很勤快,精进不懈,在那里修三恶道,这就迷惑。

 

贪瞋痴,眼前得一点小利,得一点小便宜,可是这个小利是不是你真的就得到?不是的。如果你真的修贪瞋痴可以得到贪瞋痴的话,佛菩萨要拜你做老师,他也不要学佛,也不要学菩萨。贪不到!你命中没有,决定贪不到,你所贪得的,用种种非法手段夺得来的、贪到的,还是命里头所有的,你说冤枉不冤枉!所以古人说「君子乐得为君子」,他晓得「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他就不贪了,不贪而得到,这是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为什么?他所想种种方法贪得的还是命里有的,他要不用那些非法的手段他还是得到。他用这些手段,他得到的并没有多得到一点,只可以说他能够提前得到。譬如说他命里头他十年之后得到,他用这个方法他现在可以得到,但是十年以后就没有了。譬如说银行里面存款,他一次提出来就花掉了,他只有那么多,他只能提那么多,想多提一点,没有,花光了以后没有了。如果这个事理明了了,你的贪心就不会有。像袁了凡居士他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不起贪瞋痴,他不起这个念头,他晓得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

 

出了家,再给诸位说,出了家还是命中注定的。可是,平平常常、庸庸碌碌的过这一生,你这一生命运是注定的。如果你要是努力的修持,命运就会改变,就会转移,你拼命的修善,积功累德,你的福慧就增长;如果是投机取巧,用种种奸诈非法,你的福慧一天一天大幅度的减少。不管出家、在家修行统统一样,决定不会说在家命不好,一出家命就变好了,没有这个道理,绝对没有这个道理。只可以说不论在家、出家,你认真修善积德,命就转好了;你要是不肯积善积德的话,出家造的罪更大,出家的堕落比在家人堕落得更深。可以说在家人堕地狱的人机会很少,出家人堕地狱的机会非常之多,这是我们要晓得。为什么?出家这个身分,人家一见到你称你法师,你是天人的老师,天人老师没有去教学,这就是罪过。譬如说你今天在一个学校里挂个名字你是个老师,你在那边拿薪水,受大家的尊重,但是你自己也不肯读书,也不教学生,这个人如何?这个人就是世间大罪人。你既然是老师身分,拿老师这个待遇,你就要认真进修,认真教学。

 

所以出家不容易!出家不是「我出家我自己修行念佛就好了」,在家一样,你为什么要出家?今天佛门的衰,佛法被灭亡了,灭佛法谁灭?出家人灭佛法,这个罪过是阿鼻地狱。所以出家,绝不是轻易能动这个念头。我们既然发心出家,要把佛教从我们这一代兴旺起来,这个功德无量无边,十方诸佛护念,一切护法龙天护持、赞叹。真正修行,真正弘扬佛法,不管哪一宗、哪一个法门,你能够极力提倡,自己修行,努力的弘扬,我们才能对得起佛菩萨,才能对得起众生,众生这分供养我们才能够消得了。佛门常说,「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披毛戴角还是什么时候?是你堕到阿鼻地狱受无量无边劫苦之后,受完了,出来再做饿鬼、再变畜生再还债。不是说你来生变畜生马上就还,哪有这么痛快的事情!没这么便宜的事情,先堕阿鼻地狱。所以,出家人堕落的太多了。

 

我学佛三十多年,我看到就是讲念佛往生的,我看到在家人多,在家人临终的时候没有病苦,预知时至,坐着走的、站着走的,我看到七、八个。但是出家人我看到死的时候都是迷惑颠倒,神智不清。我只看到一个出家人,听说,没亲见,广钦法师还不错,走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除了广钦法师之外,我们在台湾看到这些法师都是迷惑颠倒去的,都是胡里胡涂去的。不要以为留着有肉身,留着有舍利,肉身、舍利有假的,魔也会留,不一定是佛。那个舍利你没有试验试验,你用鎚子砸一砸,一砸就烂掉了,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现在妖魔鬼怪横行,什么把戏都会变现出来,欺骗这些众生,活的时候骗人,死了还骗人,罪过大了!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所以既出家就要认真。还有些人说「环境不好,我想学,想学找不到好环境」,说这个话是推卸责任。你要找个理想的环境去修学,给诸位说,这个地球上找不到,这地球上没有。没有怎么办?没有就不学,就造罪业,就甘心情愿堕阿鼻地狱,这颠倒!

 

自古以来,你们看看祖师大德的修学,受多少的苦难,受多少折磨。我们自己想想,我们有多大的福分,小小的苦难、折磨都受不了,你还会有成就吗?不可能有成就。不能忍辱,一点点都不能忍,这种心态你是决定堕三途,不说你堕阿鼻地狱,三途你决定有分,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心里面自己反省反省,一天到晚是不是贪瞋痴?你一天到晚二十四小时当中,有几声佛号,有几分几秒钟心里真正有佛?所以这个事情不要问别人,自己想一想就明白了。我能不能往生,会不会堕地狱,心里想一想就明白了,不要问别人。弘法利生第一功德,为什么不肯干?可是我口才笨拙。这没关系,你只一发心,观音菩萨甘露灌顶,你立刻就聪明了,这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佛菩萨神力加持,没有能力变成有能力。

 

我那个时候刚刚到台中也是迷惑颠倒,从来也没有敢发个心说讲经,不敢发这个心。李老师劝我,我们不敢发心、不敢相信。被谁度了?被林看治老居士度了,被她感化了。林看治老居士现在还在,八十多岁,快九十岁了,她大概大我三十岁的样子,今年差不多九十岁。那个时候在李老师开的讲经班她参加,她年岁最大,她六十岁。小学没有毕业,六十岁发心讲经,学不到半年她就出来讲经。我们看到她,这才鼓舞起来,她都能出来,我们要不干的话,怎么说也说不过去。她给我们做了个活生生的样子,我们念书多少比她多念几年。小学毕业,六十岁才开始学,她学成功了,这不可思议。所以把我们这些年轻人带动了,起了很大的鼓励作用,这信心足了。她那样的人她都能够半年学成,那我们还有什么问题。

 

这个心一发,不可思议。我在李老师那里,最初住了一年三个月,十五个月,我学了十三部经,这十三部经从头到尾我都会讲,就是被林看治鼓励的。我一出家就教佛学院,教佛学院一个学期教一部,那个佛学院是白圣法师办的三藏学院,莹空法师就是那里的学生。我一出家就在那里教学,三年毕业,三年六个学期,我总共教下来才用六部经,我学了十三部经,一半还用不到。你看看我那十三部经是十五个月学成的,平均进度一个月学一部。李老师的标准是学到能上台讲,这部经才算是毕业;如果不上台讲一遍,你这部经不算完成,一定要上台讲一次。他那个地方有练习讲经的道场,听众大概也有一百人的样子,李老师自己讲经通常听众有四、五百人,学生练习讲经的时候差不多也有一百人左右,有练习讲经的道场。所以说没有练习讲经的地方,决定训练不出人来。

 

他是一个一个把学生都赶到讲台上,李老师在台下听,他通常坐在最后一排。因为那时候没有扩音器,你讲的声音如果他坐在后面听不到,他会说你声音不行,要放大。不像现在有扩音器,那个时候没有扩音器。所以学得很辛苦,统统都学成功。你们想想,六十岁,小学毕业,都能够学成,如果你们是中学毕业,年龄还不到六十岁,你们应该惭愧,那是个在家居士,还不是出家人。以后她法缘胜,北部在新竹有一个布教所,南部到鹿港,就是从新竹到鹿港这个地区一共有十七个布教所,她是每个星期都是巡回在那里讲经,法缘非常殊胜。所以怎么可以不努力?怎么能不发心?你一发心,三宝就加持。你要是不肯发心,妖魔鬼怪加持你,这一点都不假,妖魔鬼怪迷你的心窍,你永远不会开悟。所以说这个世间人,人天善果都不肯修,五戒十善都不肯学,何况佛果?

 

「则念佛心,沈埋隐没,不能发故」,所以这念佛心,念佛心是修行人的第一心,念佛法门是无量法门里面第一法门,你发不起来,你被烦恼盖覆住。在台湾,可以说善根福德因缘,我们的因缘在全世界最殊胜,无比的殊胜,就看你有没有善根福德。因缘殊胜在哪个地方看?台湾信仰自由,你学佛讲经没有人干涉,这是缘殊胜;台湾印刷术发达,经书到处都是,这个缘殊胜。台湾经书实在在全世界印的量是最大、最多的,就看你愿不愿意修学。别的人想得一部,就把它看作宝贝,珍惜得不得了;哪里像我们,这书不值钱,随便乱丢,人家当宝贝。我们的确身在福中不知福。

 

所以修学这个法门,弘扬这个法门,这是第一法,诸佛欢喜。诸佛欢喜诸佛怎么会不加持?怎么不保佑?没有这个道理。哪一个人真正发心修这个法门,弘扬这个法门,我相信他必定是一帆风顺,一切菩萨天龙善神都保佑你,都要护持你,都要做你的护法。所以这个事情可以不必求人,在乎你自己发心。这是说明众生为什么不念佛,业障太重了。

 

「偶逢见者,诸佛菩萨,不违本愿,游化娑婆,故令众生,偶然逢见也。」佛发愿要普度一切众生,所以偶然之间,这个偶然不是佛菩萨他偶然发个心示现一下,不是的;如果他要有这个念头,他是凡夫,他不是圣人。偶然见,还是我们众生的善根,我们自己过去世当中有善根,这个善根偶然发现,佛菩萨感应就来了。如果说佛菩萨要存这个心偶然示现一下,那佛菩萨为什么不常常示现给我看?你要不常常示现给我看,你就不是大慈大悲。不怪他!这个事情怪我们自己。《楞严》上说得好,佛菩萨随心应量,他公平的,随众生的心应所知量,当你一念心清净的时候,可能一下子就见到了。但是我们那个清净心很短,剎那之间我们又迷惑了,又起妄想,这个境界就消失掉,就没有了。所以佛菩萨偶然现与不现,还是我们自己的心地,是我们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不关佛菩萨的事。佛菩萨的法身尽虚空遍法界,佛菩萨无处不现身,正像大经上所说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不来不去,不生不灭,这是佛菩萨的境界。所以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就是看我们是不是偶尔有个短暂一剎那时间的相应。

 

我们如果修念佛法门专忆、专念,见佛的机会就多了,诸佛加持。加持有冥加、有显加,冥加就是暗中加持你,到你心很清净的时候,就是冥加你自己能感觉得到,虽然没有形相,心里有感触到佛菩萨在我们周围始终没有离开,能很清晰的感觉到。显加,当我们真正有困难的时候,那个问题确实就能解决。像虚云老和尚,这年谱上有记载,他去朝五台山,他三步一拜拜去,那个路程遥远,拜了三年才拜到,三步一拜。夏天炎热,生了大病,几乎死了。有一个出家人,那个出家人好像也是很穷的样子,穿得也是破破烂烂,像乞丐一样。就遇到他,他照顾他,把他病照顾好了,他走了。他就问他,你从哪里来?他说我住在五台山下,这个路我很熟。把他病治好了,他说他叫文吉,文章的文,吉凶的吉。你看虚云老和尚传记,他一共在路上,三年当中三次大病都是他来照顾的,照顾好了人就不见了,走了。以后到了五台山,到处去打听,打听这个人,人家告诉他,那是文殊菩萨化身。这叫显加。到你真正有苦难的时候,他就变现一个人来帮助你,这个人真是来无踪去无影,你找他找不到,到你真正需要的时候他来了。所以,诸佛菩萨不违本愿,游化娑婆,在这个世间,随众生心变现种种的形相,故令众生偶然逢见,你有这个机缘你会遇到他。

 

「亦蹉过者,如见文殊,但睹老人,贫婆等类。」在《五台山志》里面你去看,文殊菩萨变现种种不同的身分,变老太婆、变出家人、变乞丐,这是随缘帮助人。但是遇到的时候不晓得,不知道他是文殊菩萨,往往是当面错过,受到菩萨的恩惠,到以后菩萨也找不到了。「或见本相,亦不蒙法利」,也得不到殊胜的利益。像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不错,有不少人朝普陀山,见到观音菩萨,见到观音菩萨本相,但是也得不到利益。我在香港,圣一法师告诉我,他在一九八二年,他们一共三个人去朝普陀山的梵音洞。在那个洞口他说他们在那里拜观音菩萨,三个人在那里拜,他说大概拜了差不多将近一个小时的样子,观音菩萨出现了,他们三个人都看到了。看到的时候又继续拜,又拜了半个多小时,因为他有共产党干部陪他一块去的,时间不能太长,就叫他们离开,就回去了。

 

他们见到菩萨现相,见到半个多小时,回来三个人说,每个人见的相不一样,各人缘不同。圣一法师见到的观音菩萨是戴着毘卢帽,就像地藏王菩萨戴的帽子一样。全身是金色的,连衣服都是金色的,手上拿着一本书也是金色的,整个是金色的,他都见到了。另外一个法师见到的是出家人的相,头剃着光头,出家比丘相。他们三个人都见到,都是见半个多钟点,他们说起来,相貌、样子、颜色都不相同,见到的都不相同,各人的缘不一样。还有法师在那里拜上几个钟点没见到,香港畅怀法师也去了好多次,他没见到,各人缘不一样。虽然见到,也没有听到菩萨说法,只见到相而已,拜了半个钟点,亦不蒙法利,这就是见到相也得不到利益。

 

这什么原因?下面说「此由惑业障覆」,我们自己本身迷惑,业障太重,把我们的清净心覆盖住了,所以见不到佛菩萨的现相,得不到法利。如果我们心清净,就会与佛菩萨感应道交,就能常常见到佛菩萨。「妄见劣相」,这是业障深重,纵然见到相也不是好相,见到文殊菩萨是个乞丐、是个贫婆,这都不是殊胜的相,这是什么?薄福。就好比「薄福见宝,为蛇为蛙」,薄福的人自己没有福报,见到宝物不认识,误会是蛇,误会是青蛙。「岂彼圣贤,作意诈隐其本相耶」,这是把真实话说出来。绝对不是佛菩萨不愿意把他的本相示现给你,相是你众生心里变现的,不是他变现的,随心应量,你只有这个福分,你只能见这个相。菩萨变现的境界相是无心的,《楞严》上说得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变现的相跟你的心量恰恰相应。

 

再看第二段的经文,『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这就是比喻佛念众生,众生也念佛,这个忆念就深了,比喻「久忆不忘」,这样念佛决定常常见面。正如同经上所说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现前是现在,一定见佛,而且见的是殊胜的相好。「从生至生不相异者」,这就是生生世世不相远离。我们还来看注解,六十七面第六行,我们接着看下去。「生佛念同者,谓众生念佛,犹如佛念众生相同也。」这句话我们不能够轻易看过,为什么?我们念佛不管怎么念法,绝对不像佛念我们,佛念我们的心至真至诚,真诚到了极处;我们念佛的心要比起佛念我们的心,万分之一都不到,佛是专念我们。我们念佛,还要念名闻利养,还要念五欲六尘,还要念的东西多了,不专。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不要做得多,做到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就不错了,就有很大不可思议的感应。能够有佛念我们百分之一的心情,跟诸位说,都是上品上生。这是真正觉悟,大彻大悟,怎么说大彻大悟?生死轮回可怖,这是最恐怖的。我们要想离开六道生死轮回,唯一一条生路就是念佛求生净土,你能把这个认识清楚了,这是大彻大悟。

 

我们这一生的目标在哪里?目标就是求生净土,就是弘扬净土。为什么?佛的大恩大德我们没法子报,唯一能报佛恩的只有把这个法弘扬出去,这是佛的本愿,佛度一切众生的本愿。我们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一个人,多介绍一个人,也就是满佛的本愿,唯有这个方法才能报佛恩。所以我们将净土经论、典籍好好的整理,我们尽心尽力的来流通,把它翻印流通。我们依照这些经典来修行,我们以自己修行的心得,以及对于经典的理解,我们讲解给别人听,介绍给一切众生,这是报佛恩。「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否则的话,这个恩怎么报法?只要我们自己常常念着就能报恩,你能够念恩、报恩,佛菩萨哪有不加持的道理?哪有不现身之事?我们跟诸佛菩萨就永远在一起,心同佛,我们行也就同佛,形影不离。所以这一句的意思很深,很不容易做到!我们无法体会佛念我们的心,我们体会不到,比父母念子女的心不晓得要恳切到多少倍。你真正能稍稍有一点体会,你才晓得恩德之重,不能不感激,不能不报答。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9月11日09:40:3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438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