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第1集|文字MP3|jingkong法师|台湾华藏大专讲座

admin 了凡四训(台湾)评论3阅读模式

了凡四训  (第一集)  1978  台湾华藏大专讲座  档名:19-003-0001

第1集 A

MP3下载

第1集 B

MP3下载

 

我们借佛教会的道场共同来研究《了凡四训》。这部书首先我们要了解它的性质,他写这部书当初并不是流传给外人看的,这四篇等于是袁先生的家书,他是教训他的子女的;换句话说,教训的意味非常之重。我们读了要记住,不要想到我到这裡来听经怎麽尽挨训,这样就不好了。在前天,我们也曾经提到过,虚云老和尚在《参禅法要》裡面一开头就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要想用功办道,必须首先要具备四个条件。如果这四个条件不具足,你学佛修道都不会有成就。一般讲法,你只能在阿赖耶识裡面种一点善根种子而已,现前要想得到佛法殊胜的受用那是很困难。

 

这四个条件,第一就是要深信因果,因果报应的道理事实我们不但要相信,要深深的相信,不可以怀疑,这是第一个条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要严持戒律。戒律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我们初学的人不必斤斤在律学上计较,用不着,诸位能把五戒持好就行了。不但在家的同修,出家的同修能将五戒守好也就很好了。你看看祖师当中,明朝的蕅益大师,他老人家一生也是着作等身,通宗通教,而且在律宗裡面他也可以算是一位律宗的祖师,而他自己在戒学裡面一生只守沙弥十戒。到了他的学生,就是他的徒弟成时法师,老师只守沙弥十戒,自己做学生的不敢跟老师比,所以他就守五戒。你看看成时法师的着作底下落的款,出家优婆塞,优婆塞就是守五戒。所以我们要是能守五戒就不错了,就很好了。近代的弘一大师,诸位都知道的,弘一法师一生也是守五戒,自称出家优婆塞而已。这是属于第二个条件,我们能把五戒十善修好了就行了。第三、坚固信心,不能被外面邪知邪见所动摇。第四、决定行门,八万四千法门你修哪一门,决定行门之后不可以改变,一门深入。具足这四个条件才可以说学佛,才能谈得上成就。所以虚老和尚这四条,可以说我们今后弘法利生,不但讲弘教,就是宗门裡面来讲也不能缺少的。总而言之,确确实实指出了今后弘宗演教的方向,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

 

上一个星期我们在《四十华严》裡面「甘露火王」这一章,我们读到修学六大纲领,这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那是佛陀在华严会上所说的,世出世间的学问也超越不了这六桩事。经文裡面所述说的非常有意义,甘露火王是一国之主,每天还在上课,除了办理政务之外,他还要抽出一个时间来听讲。所以国王宫殿裡面有讲堂。请哪些人来演讲?请这些有大智慧的沙门、婆罗门,或者是证了道果的,请他们来演讲。国王率领这些大臣们天天也得去上课,习以为常,这日常生活。所讲的归纳为六大类,告诉我们什麽是善法、什麽是恶法,什麽是正法、什麽是邪法,哪些法于我们有利益,哪些法于我们有害处,就这六桩事情。世出世间学问可以归纳起来就这六桩事情。也就是教我们能辨别善恶、辨别正邪、辨别是非、认识利害,学问之道也就思过半矣了。

 

《了凡四训》既然是袁了凡先生教训他儿子的四篇文章,我们读起来与经典当然不相同。但是我学人过去有这个经验,在往年我们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尸迦罗越六方礼经》、讲《禅林宝训》的时候,信众裡面就有一些来告诉我,说法师讲经为什麽要常常骂人?诸位要晓得,我自己无德、无修、无学,我怎麽敢骂人?恭维还来不及。佛菩萨、祖师有责备学人的地方,假如这个毛病刚刚好我们就有,你可千万不要误会这是在骂我。实在讲,你要真正承认是在教训你,在骂我,我还真得了利益了,得好处了。这个小册子裡面,这些话就更多了,这四篇文章从头到尾看一遍,几乎都是说的我们的毛病。知道毛病就得要改,不改不能入道。所以这四篇当中的两篇是《四训》的重心,改过、修善。

 

今天我看我们印的这个本子,前面有印光法师一篇序文,这篇序文可以把它当作《四训》的玄义读,介绍这部书的。今天我们就研究印光祖师的这篇文章,「了凡四训序」。尤惜阴居士在这个小册子裡面他作了一个简单的注子,注得相当的扼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诸位在此地听了以后,现在《了凡四训白话注解》的本子也流通得相当广,不妨找一本可以参照着看。我们讲是依据这个本子,所以这个本子裡面的小注,我们也得多少要介绍一下。现在请诸位翻开书本,看印光法师的这一篇序文。

 

「圣贤之道,唯诚与明。」祖师这篇序,这两句是总纲,换句话就是提到佛法了。圣这是称佛,贤可以称菩萨,我们通常讲三贤十圣,十住、十行、十迴向的菩萨,贤位的菩萨,贤人;登了地以上的,十地菩萨,才是称为是圣,圣人。我们要想成佛,要想成为菩萨,这一个道路从纲领上讲就是两个字,一个是诚、一个是明,无论修什麽法门,法门八万四千之多,哪一个法门也离不开这两个字。离开这两个字,方向就走错了,那就是常言说的盲修瞎练。你要能守住这两个字,这就是菩萨道了,也可以说是圣道。

 

怎样叫做诚?这个要解释一下。诚很不容易做得到,在佛法裡面讲,诚就是定,明就是慧;诚是体,明是用。懂得这个意思,大家常常听《金刚经》、听《愣严经》,《金刚》、《愣严》裡面说了很多。诚就是如来藏的性体,就是常住真心,在菩提心裡面讲就是直心,佛在《无量寿经》裡面给我们说的至诚心,就是此地这个诚的意思。明是智慧,对于一切事相、一切事理都能够通达明了而没有错误。所以明在我们初学的人来说就是省察的功夫,我们要常常反省、检点、观察,而后才能够做到改过,才能够做到积善。所以改过与积善,在诸佛教化大意当中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要建立在明慧的基础上。你要没有明慧,你不晓得什麽是恶、什麽是善,那还谈得上改与积吗?当然谈不上。唯有有明慧的人,他才懂得什麽是善、什麽是恶,恶要改、善要修。诚之道也就是讲的自淨其意,这是诚。

 

这两者要具足了,即诚而明,即明而诚,这就是佛法裡面讲的定慧双修。修到定慧不二的时候,你自自然然就证果了。证的什麽果?圣道当然证的是圣果,无上菩提,拿《华严经》来讲,无障碍的法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圣果。所以祖师在这裡一句话给我们道破,「圣贤之道无他,诚明而已」。这两个字,不但是整部《了凡四训》都建立在这两个字的基础上,可以说世出世间一切圣贤之法都是以这个为根基。《了凡四训》教给我们什麽?就是教给我们诚、教给我明。这两个字祖师后面还有详细的说明。

 

「圣狂之分,在乎一念。圣罔念则作狂,狂克念则作圣。」圣就是圣贤人,狂就是凡夫,愚昧狂妄之人。愚狂之人与佛菩萨他们分别在什麽地方?祖师给我们指出来,在于一念。哪一念?可以说就是下面讲的诚与明。以下祖师引用《书经.多方章》的两句话,「圣罔念则作狂」,我们把这个话简单的讲,佛菩萨如果他要失掉了觉察,他就是凡夫,罔念就是失掉觉察,念就是觉察的意思,罔是失掉了、没有了。《大乘起信论》裡面讲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罔念就是一念不觉,起了无明,圣人就变成凡夫。「狂克念则作圣」,凡夫克念,念,刚才讲了,觉察的意思,克就是克服;换句话说,凡夫要是念念觉悟,他就是佛菩萨。可见得凡夫与佛菩萨不过是迷悟一念而已,在乎这个一念,迷悟的这一念。由此可知,觉察的功夫太重要了。觉察的功夫在我们佛法裡面讲就是照的功夫,「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就是诚,照就是明,诚而明,寂而照;明而诚,照而寂,圣凡分别就在此地。

 

这个道理要是明白了,祖师就说了,「其操纵得失之象,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可不勉力操持,而稍生纵任也。」操纵得失之象,底下注了,操就是操守,纵就是放纵,你要有操守,你就得到了,圣贤之道你就得到了;你要失掉操守,放纵、放逸了,你就得不到了。但是这种现象,确实好比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什麽会有这种现象?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就把操守失掉了,生生世世都是放纵,而养成了一种放纵的习气,现在叫我们操守,很难提得起来。因此真正有志要想修学圣贤之道的人,那就不可不勉力操持了,这个要带一点勉强。谁勉强你?你得要自己勉强你自己,要勉励你自己奋发自强,不可以稍生纵任。

 

「须知诚之一字,乃圣凡同具,一如不二之真心。」我刚才说出来了,诚是说的体,宇宙万法的理体,这就是讲的常住真心,就是《愣严》所说的如来藏性。昨天刚刚讲过,四圣六凡皆是依据如来藏性。藏性虽然随缘现十法界依正庄严之相,藏性确确实实不生不灭、不垢不淨、不来不去。昨天也举了很多例子给诸位说,可以说已经说得相当的详细。最简单的比喻,我们用镜子做比喻,我们每天都在照镜子,镜子就好比真心,清淨光明,镜子裡面所照的影像,好比是真心随缘现十法界依正庄严之相,无论照的好的相、丑的相、善的相、恶的相,镜子的体从来没有变更过。所以说是凡圣同具,一如不二,随缘不变,是个真心。「明之一字」,这是作用,照用,「乃存养省察,从凡至圣之达道」。存养,存是讲我们的存心,养这是讲修养,省是反省、省察,你要是能不断的在这裡存养、反省,你就可以从凡夫到达圣贤果地了。这是把超凡入圣的原理原则给我们指示出来。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1月16日09:15:1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33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