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88集/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第八十八集)  2001/8/1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5-013-0088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链接MP3链接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科会》第二十八面,经文最后一行看起:

 

【世尊为众祐。三界皆蒙恩。敷动甘露法。令人普奉行。】

 

向下这五首偈是总结,阿难尊者结劝我们要感恩。怎么样感恩法?依教奉行,这才是知恩报恩者。第一首为我们说出,『世尊』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佛为天人导师,受天人的尊敬,我们称他为「世尊」,要用现在的话,世间最能令人尊敬的。他为一切众生护佑,众生都蒙释迦牟尼佛的保佑。佛用什么来保佑众生?教化。这不是迷信,佛不是用神通,佛是用教学,大慈大悲无条件的教化众生,不受众生的报酬,过最简单的生活。

 

人为什么不能够成道?总的原因就是一个:怕吃苦,你就不能成就了。你贪图享受,贪图享受天天增长三毒烦恼,与道是一百八十度的相反,你怎么能成就?我们看看佛菩萨何以能成就?他能吃苦,他能够远离五欲六尘,高明在这个地方。释迦牟尼佛即使是出家,他也能过很好的生活,他的父亲是净饭大王,他的学生里面,经典上常常看到,十六大国王都拜他为老师,很可以给他盖一个大庙,像皇宫一样。他可以过帝王那种富裕的物质生活,他为什么完全舍弃,出来托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这讲什么?为我们,教导我们,那样的生活方式才能够得道,才能够觉悟。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这是迷,迷惑到了极处,你怎么能成就?佛的慈悲、恩德在此地,做出示范给我们看。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要从这些地方学,你才能真正学得到。听佛的言教,观察佛的生活行持,样样都要学。不仅是学言教,要学他的生活方式,要学他敬业的精神,学他处事待人接物,无私无我,清净平等,慈悲一切,学这些我们才能学到,才学得像。你要不懂得这些道理,不知道这种学法,虽然天天听经、天天念佛,来生还是三途恶报,免不了。

 

本经一开端,我们讲名题,就是翻译的人安世高。《安世高传记》里头记载他的同学,宫亭湖的庙神,我们世间称之为龙王,那个龙王过去生中是安世高同学,堕到畜生道。为什么堕落?安世高说得很好,他在世的时候是出家人,明经好施,对于经教通达,是个讲经说法的法师,又喜欢布施。这种法师多难得,我们世间人哪个不尊敬?分卫的时候,「分卫」是佛家的术语,就是托钵,每天吃饭都在外面托钵,托钵的饭菜不合自己口味,心里就难过。就这么一点点恶因,死了以后堕畜生道。那我们想想,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我们出家了,在修行上仔细想想不如他。他明经好施,我们都做不到。他一切都放下了,只是托钵托到不好吃的,心里有点难过,就这么一点点业障,堕到畜生道。因为他明经好施,他作龙王。作龙王,这个龙王很灵验,那是他讲经的果报;福报很大,周围一千里的信徒都来朝拜,那是他布施。但是他是畜生身,死了以后决定堕地狱,同学安世高去救他。我们想想,如果我们善因不如他,我们造的恶因比他严重,我们的果报就可想而知。他堕畜生道可以作龙王,我们到畜生道可能是作小虾米、小鱼。读这一段文字寒毛直竖,因果可怖!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既得人身,既闻佛法,怎么能够不依教奉行?

 

佛是用教化对我们的恩德,『三界皆蒙恩』。佛陀教化众生,用现在的术语来讲,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他不分国家、不分族类、不分宗教,所以佛的弟子当中,有婆罗门、有瑜伽、有数论,这我们在经典上都看到的,当时印度许许多多宗教的信徒、宗教的传教师,都拜佛为老师。佛不是宗教,佛是教育。哪个宗教都来接受佛陀的教诲,佛教是智慧的教育,是经验的教育,怎么能不学?「三界皆蒙恩」,三界是讲六道,欲界、色界、无色界。而实际上,十法界皆蒙恩,上面还有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都蒙恩。

 

『敷动甘露法』,这是形容他的教学,「敷动」就是展开的意思,展开他教学的活动。「甘露」是比喻他的讲经说法教学。甘露,古印度称之为妙药,这个药能够起死回生,所以佛说法常常用甘露比喻涅槃。印度所有的宗教,他们教学最后的目标都是大涅槃。「涅槃」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是「不生不灭」,这是宗教上的追求。真正能够做到不生不灭,只有佛法,佛法才做到究竟处,真正得到的是大圆满、大自在、大解脱。

 

『令人普奉行』,令一切众生普遍依教奉行,个个成就。佛是平等慈悲教化一切众生,一切众生个个成就。这首偈是赞叹佛的恩德之大,我们要知恩,知恩才知道报恩。怎么报恩?依教奉行就是报恩。绝对不是说起一个大殿、塑一个金身供养他,那叫报佛恩,错了,佛对这个一丝毫都不希求。佛希望我们什么?希望我们觉悟,希望我们解脱,希望我们成佛,这才真正报佛恩。我们看第二首:

 

【哀哉已得慧。愍念群萌故。开通示道径。黠者即度苦。】

 

这是很具体为我们说出来,依教奉行的人成就了,那是真正报恩。第一句『哀哉已得慧』,「哀哉」是阿难尊者的感叹,用现在话讲:唉!佛啊!您老人家已经开了智慧,已经得到究竟圆满的智慧,为什么还示现在世间,还在修苦行?我们明白了,这是『愍念群萌故』,怜悯一切迷惑颠倒的众生。「萌」就是迷惑颠倒,不明事理,这就是讲一切众生,为了怜悯他们的缘故,你才做这样的示现。世间人不都是要争吗?争什么?争王位。无论在中国、在外国,自古至今,哪一个人不想作王、争夺王位?释迦牟尼佛他是太子,名正言顺继承王位,他不要了,他有非常美满的家庭,他也不要了,这是什么意思?地位放下了,权力放下了,富贵放下了,家庭享受放下了,无非是为了「愍念群萌故」,教导我们怎样才能够觉悟。

 

贪恋五欲六尘,放不下名闻利养,那就不能超越六道轮回。六道轮回真正的业因就是贪恋,贪恋名闻利养,贪恋五欲六尘。古大德常讲「爱不重,不生娑婆」,那个爱就是贪恋五欲六尘的享受,贪恋荣华富贵,这就是娑婆业因,六道轮回的根本。你六道轮回的根不拔掉,你怎么能出得去?佛菩萨再慈悲来接引你,拉都拉不动,你的根太深了。世尊示现,大慈大悲的示现,他把这根切掉了,他得大自在,他得真快乐,那叫真的出家,没有家了。心里得自在,没有牵挂,没有忧虑,没有烦恼,这叫解脱。他那种生活,那种行持,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他过的生活是圆满智慧的生活。然后你再回头想想,世间人享受五欲六尘之乐,他付出多少代价?我们仔细算一算,得不偿失,永远在六道里头打滚,永远不能够超越。学佛人之不能成就,原因就在此地:不肯放下五欲六尘的贪恋,不肯放下物质的生活,亏吃在这里。样样都想据有,这还得了!与烦恼相应,不是与菩提相应。

 

『开通示道径』,佛在这个世间,起心动念、所作所为都是为众生开辟通达;「通」就是通达超越生死的大道,超越轮回的大道,超越六道十法界的大道;指示究竟圆满大道的途径,我们才知道这一生方向在哪里,道路在哪里。我们走成佛之道,这才是真正追随世尊,这才是真正释迦牟尼佛的弟子。

 

『黠者』,古时候这个「黠」,是指聪明智慧的人,现在我们一般不用这个字。现在用这个字,这里头有贬低的意思,好像指不是真正聪明、不是真正智慧。古时候这个字是可以做真实智慧。真正聪明人,他们一听到佛的教诲,他就相信,他能理解,依教奉行,这个人得度了,他成就了。我们是不是一个聪明智慧的人?聪明智慧人肯定向佛学习,绝对不怕世间人笑话,笑我们生活得太苦,笑我们消极,笑我们不知道享受,我们不在乎。不管他怎么笑,我们自己晓得,我走的路跟你走的路不一样,你的道路是三途恶道,我这个道路是成佛之道,你怎么会晓得?你们样样都想占有,我是样样都放下,放下才真自在。再看下面一首:

 

【福人在向向。见谛学不生。自归大护田。植种不死地。】

 

后面这三首偈是劝导我们,这是第一,「初劝」。劝我们既然遇到佛法,一定要有成就,学佛一定要有个结果。『福人在向向』,遇到佛法的人都是具足善根、福德、因缘,这三个条件缺一个不行。《弥陀经》上讲往生,「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今天得人身、遇佛法,这三个条件具足了,我们是世间真正有福之人。两个「向」,第一个「向」是动向,也就是目标行动的动向,下面一个「向」是方向。我们知道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的动向,知道自己的方向,十法界我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见谛学不生』,谛是真理。「见谛」,在大乘佛法里面讲,明心见性;我们现在话讲,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明白了;在小乘法里面讲,四谛「苦、集、灭、道」你参透了。我们跟佛学习,学习什么?学习「不生」,不生不灭。世法是生灭法,我在生灭法里头要去求证不生不灭大法。

 

『自归大护田』,「大护田」是比喻佛,佛为三界无上福田,我们要皈依他。「自归大护田」,就是自皈依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这一句也就是劝我们一定要受三皈依,要依佛为师。皈依,我们就得佛的保佑。你们记住,没有迷信,佛的这三条教诲就是保佑我们。

 

现在念皈依这个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般人很难理解,而且产生错觉,所以一般人说迷信。如果我们读《六祖坛经》,六祖为人传授皈依,他的说词就不迷信,就很清楚。六祖传授皈依,是教人「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然后再解释,「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这一解释就明白了。皈依佛是什么?皈是回归,我明白了,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自性觉,这叫皈依。觉而不迷,在一切时一切处,穿衣吃饭,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保持高度的觉悟,不迷惑,这是皈依佛。佛为大护田,护是保护,田是能生长,能生福、能生慧,取这个意思。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正而不邪。皈依僧,僧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从染污回过头来,我要依清净心。这是真正三皈依。在福田里面『植种不死地』,了生死出三界,真正证得三德密藏:「法身、般若、解脱」,这三条里面都具足「常、乐、我、净」四净德,那叫不死地。下面「二劝」:

 

【恩大莫过佛。世祐转法轮。愿使一切人。得服甘露浆。】

 

二劝「种因」。先劝我们求果报,确实我们真的希求这个果报,生死太可怜、太可悲,也太可怕了,佛在经上常常形容「生死疲劳」。确实,三界舍身受生从来不停歇,生死疲劳。如何能够证得不生不死、了生死出三界,我们希求这个果报。这个果报是能够证得的,我们一生确实可以成就的。真有这个志气,有了这个目标,我们从哪里做起?这里教导我们,『恩大莫过佛』。我们知道,我们在世间,恩德最大的两个人:一个是父母,我们的身得自于父母,父母对我们养育之恩,这个恩德大;第二个大恩大德的,是老师。佛是我们的本师,成就我们的法身慧命。我们身命得自父母,我们慧命得自于佛陀。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是一生一世,佛菩萨对我们的恩德是生生世世。我们在六道里头,无论在哪一道,佛菩萨都慈悲照顾,恩德莫过佛,没有能比佛更大的。唯有知恩才晓得报恩。世间人对佛的大恩大德不知道,报恩的念头他当然生不起来,知恩才知道报恩。

 

『世祐转法轮』,这是具体说出来,把佛的恩德具体转出来。这个世间五浊恶世,唯佛能度。浊是染污,今天地球已经被严重污染,这我们大家都晓得。科学家说,这个污染如果不能改善,五十年之后地球上不适合于人生存,这问题严重了。可是更严重的污染是人心,所谓精神的污染。精神污染不晓得超过物质多少倍,你说怎么不苦?身心都被污染,这个一定要靠佛菩萨保佑。佛菩萨怎么保佑?为我们讲经说法,教导我们。「转法轮」是教学,说明宇宙人生的究竟,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明了,就能够控制宇宙人生;不明了,你就随着环境去流转,这个太苦了。《楞严经》上讲得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明了才能转境界,不明了你会被境界所转。佛的大恩大德在此地。

 

由此我们要明了,我们今天发心出家了,出家对社会有什么好处?一定要教学,延续释迦牟尼佛的社会教育,我们要把它承担起来。我们要不像佛一样的教化众生,我们的罪就重了。你说:「我没做坏事!」你把佛的形象破坏了,佛一生教化众生,你不肯教化众生,就凭这一点你就堕阿鼻地狱。为什么?不像佛弟子,破坏家风,这还得了吗?过去我追随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十年。李老师对人好,非常慈悲,劝人受三皈,不劝人受戒,不劝人出家。什么原因?受戒做不到,你犯罪加一倍,罪上加罪,那岂不是害了你?出家要不能弘法利生,你就毁坏了佛教的形象,你将来要堕阿鼻地狱,劝你出家,不就劝你到地狱去了?这个事情,聪明人、有智慧的人决定不做。受戒出家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真正觉悟了,选择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是多元文化教学的行业,也要像佛一样发心义务教学,不收学费,不求报酬,这是替佛增光。处处问人要钱,那不得了!

 

佛当年教学,你再查查经典,什么时候佛收人的学费,佛问人要钱?没有这个道理!佛连庙都不要,都不盖。居士们、他的学生们来供养精舍,可以,他可以住,祇园精舍可以住。祇园精舍的所有权是那些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他们的,释迦牟尼佛跟这些学生暂时住在这里使用。我们今天讲,佛菩萨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所有权是别人的,是护法的、是施主的。我们今天出了家,还要有所有权,那还得了吗?那成什么话!出家之后,再有一些产业所有权,你就回家去了,那个麻烦可大了,果报不可思议,我们一定要晓得。所以学佛不能不读经!遍读大乘经,你就清醒,你就觉悟,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如法,如法就是与佛陀的教诲相应。

 

『愿使一切人,得服甘露浆。』这两句是讲教学的成果。第二句是讲佛的恩德教化众生,教学。教学的目的:「愿使一切人」,一切人是不分国土、不分族类、不分宗教,平等的教育;「得服甘露浆」是比喻都能证得无上的真理,都能够享受到高度的生活,在中国佛教里面讲明心见性。过明心见性的生活,就是世间最高的享受。你不入这个境界,那一种最高的享受你体会不到。

 

这种生活世间人有。我们念孔子书,孔老夫子赞叹颜回,颜回的物质生活真的像苦行僧,「一箪食,一瓢饮」,过那么样清苦的生活,真的跟出家人没两样。这种生活在别人,夫子说,如果在别人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一天到晚快快乐乐,这是什么?精神生活,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那个时候佛教没到中国来,孔老夫子、颜回他们这些人的生活是佛菩萨的境界。我们今天要过佛菩萨的生活,人生最高的享受不是五欲六尘,心里头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没有贪瞋痴慢、没有五欲六尘,才是最高的享受。「得服甘露浆」,如果不是佛陀苦口婆心教诲,我们怎么会知道,我们怎能体会到?末后这一首:

 

【慧船到彼岸。法磬引大千。彼我无有二。发愿无上真。】

 

第三劝,这是总结,劝「发成佛大愿」,这才到究竟圆满。『慧船』比喻佛的教育,我们听从佛的教导,开智慧,佛家常讲「烦恼轻,智慧长」。我们不是利根,我们是中下根性,所以需要长时间。烦恼一年一年减少,我们不能够顿悟、顿超,我们是属于渐悟、渐超,一年比一年多放下一些,一年智慧比一年增长一些,这就是进步。心一年比一年清净,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长,决定不能够退转,这样才能够到彼岸。

 

佛家把六道轮回看作「此岸」,了生死出三界那是「彼岸」。这个东西只有智慧才能解决,世间人福报再大没有用。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很感慨的说,「此事福不能救」。「此事」就是了生死出三界的大事,你的福报再大没用处;什么能救?慧能救,真实智慧。这个不是聪明,这个慧是「戒定慧」的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你没有戒定慧,你就不能度。我们学佛要不遵从戒定慧,你就肯定不能成就。

 

戒的意思很广很深,不是五戒、十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这是很狭义的,这是教初学的。「戒定慧」之戒是广义的,包括世尊四十九年所有一切的教训、教诫,都要遵守,都要懂这个意思。定是什么?定是不染着。《金刚经》上说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世出世间都不执着,这是定,然后才能开智慧。执着佛法,分别佛法,慧开不了,定也得不到。所以定,简单的说,就是在五欲六尘里面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是定。再换句话来说,决定不会被五欲六尘诱惑,这是定。对于世出世间法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是慧,不糊涂,清楚得很。清楚明了又不染着,这是定慧等持,这样才能够到彼岸。

 

『到彼岸』是自度,你自己的功夫成就了,不受诱惑,现在人的话讲,禁得起考验,无论什么境界现前,不动心。『法磬引大千』这一句是度他,自度而后才能度他。「法磬」在此地比喻引磬的声音,能够提醒别人的注意,这是比喻说法、比喻教学,领导大千世界的众生学习如来的教诲。上头一句自度,底下一句度他,「自行化他」。这里面我们特别要注意到,自己没有得度,就没有能力化他。为什么?你会被境界所转。所以自己一定先成就,不被境界所转,然后才能帮助别人,你有智慧,你有善巧方便。

 

『彼我无有二』,这一句是「自他不二」,这是一真法界,性相一如,自他无二,平等世界。『发愿无上真』。四弘誓愿里头「佛道无上誓愿成」,什么时候你成佛道?自他不二。自他不二就是宗门里面常讲的「入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就圆满成就。我们总结世尊教诲,这是我自己的心得,我写了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真心,真心是真诚心,真心是清净心、是平等心、是觉悟的心、是慈悲心。什么时候你能证得?自他不二就证得了。还觉得我比别人高,他还不如我,你决定这十个字一个字都没有。因为你不知道事实真相:虚空法界国土众生是一,一体、一个相、一个作用。佛家讲「体、相、用」,体虽然是一,相虽然是多,《华严经》上讲得很好: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性相一如。不入这个境界,怎么能成无上道?

 

末后这两句,这虽然是小乘经,他的境界已经是法身菩萨,这两句话的境界是圆教初住以上的境界。所以小乘是大乘的基础。我们今天学大乘学不成功,原因在哪里?没有基础。大乘像盖大楼,香港大楼很多,五十层的、六十层的、七十层的,小乘经是什么?地基。基础没有做好,永远盖不成功,盖个两、三层,倒掉了。小乘是大乘的基础。我们当年在台中求学,李老师第一门课就开这部小乘经,很有道理,先扎根,先打基础。基础不扎实,没有法子学大乘。阿难的偈颂,他的心得报告,我们就讲到此地。时间到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7月21日10:01:5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209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