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集—印光大师法语菁华(第2集)悟道法师主讲/2018年4月6日

净土集—印光大师法语菁华  悟道法师主讲  (第二集)  2018/4/6  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  档名:WD20-032-0002

 

《净土集.印光大师法语菁华》。我们接着上一节课跟大家学习印祖开示中有关三皈依的意义。佛在世,以佛为师;佛不在世了,我们要依法,就是所谓依法不依人。这个当中四依法非常重要,这是我们后世学佛的弟子学习所依据的理论原则,就是三皈依皈依佛当中的四依法,这个观念非常重要。

 

我们佛门早晚课,以及做佛事,譬如我们常做的三时系念,到最后都有皈依三宝。为什么佛门每天要早晚皈依三宝?这个功课是提醒我们三宝弟子,不要忘记自己已经皈依了三宝。早课是一个提醒,晚课是反省,反省我们今天这一天当中,我们在生活上遇到的人事物,特别遇到的一些事情有没有违背三宝,晚课做个反省。如果有违背要赶快回头,皈依三宝;没有违背,要继续保持,不要忘失掉,早晚课是这个作用。最近这二、三年,我们净老和尚讲经,在讲经之前也都念个皈依三宝,这个也是告诉我们,我们学佛皈依三宝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大家发愿,在佛门皈依三宝,不是这个仪式举行完成了,皈依证拿到了,我们就算是皈依三宝了,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我们举行完这个仪式之后,从今日起到命终时,时时刻刻不要忘记我们已经皈依三宝,一定要依照三宝的理论原则来学习,不能够违背,这样才是真正的三宝弟子。佛不在世,我们以法为中心。法就是经典,经典也就是我们修学的理论依据,如果不依经典,那就不是佛说的。所以古大德讲,「离经一字,便同魔说」,就是背离经典一个字,就好像魔说的,那不是佛说的。一个字有这么严重吗?的确,一字之差,意思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必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依照经典来修学,才是正确的。

 

依经首先我们要也要理解经义,我们在开经偈里面念,「愿解如来真实义」,要真正理解经的意思。如果不解经义,我们也很难去修行,不知道怎么修;必定理解之后,才能在生活上去修学,在待人处事接物方面去修学,这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净宗学会,我们大家都读诵《无量寿经》。读经是为了受持,不是经读完了,我们也就功课做完了,也就没事了;经读完之后,要思惟经义,佛在这个经里面对我们的开示,他怎么教导我们,在生活当中如何待人处事接物。必须理解经义,我们才知道怎么去修行,这个也很重要。因此我们除了读经,还要听经闻法。所以我们净老和尚长期给我们讲解的《无量寿经》,最近这些年讲的《大经科注》,这个都是非常宝贵的开示,非常宝贵的。所以我们要常常听,常常熏习,常常提醒。熏习,印象深刻了,我们就有悟处,就知道怎么去修行。所以必须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另外我们第一天,我们净老和尚也录了一个光盘,他给我们讲到善学这桩事情。我们学习也要善学,我们现在学习,大家都在学,但是不善学,甚至学错、学偏了,这个也大有人在。善这个字非常重要,我们决定不能疏忽。我们听经也要善听,不善听往往意思听错、听偏,误解、曲解、错解。所以这个听,心态非常重要。佛在经典上,要讲经前,弟子提出一个问题,在还没有讲之前,都会交代「谛听谛听」,谛是审谛,就是你要专心,你要仔细的听,才不会把意思听错了。所以要谛听,谛听就是全神贯注,专心来听讲,这样才能真正体会经的意思,能够体会到经义。如果不能谛听,往往听的一知半解,或者听偏差了。所以这个听的态度,用心也非常重要,要谛听。要善听,要善学,关键在那个善,如果不善,就出现很多问题。这些原理原则,我们要常常记在心里。

 

印祖讲,「既皈依法,当以法为师,自今至终,不可再皈依外道典籍」。外道典籍是教我们心外求法的这些经典,这个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的,我们就不再去皈依,我们皈依的就是佛经。在佛经里面最重要的,能够帮助我们一生了生死出三界的,在我们现前这个末法时期,唯有净土经典能做得到横超三界。其他法门在末法时期很难有成就,很难在一生当中我们能够超越六道生死轮回的。所以,净宗三经或者五经,三经是根本的,这是我们修学净土法门主要皈依的经典。净土三经之外的,大乘、小乘,乃至世间的善书,都是净土经典的补充说明,帮助我们深入净土经典的,我们这样来学习就没有错了。

 

「既皈依僧,当以僧为师,自今至终,不可再皈依外道徒众」。皈依僧,这个僧,在家、出家都称为僧,僧它是一个团体,僧众。在佛门里面,四个人在一起共同修学,就称为一个僧团,有出家的僧团,有在家的僧团。在大乘佛教,北传佛教是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的僧团,四众弟子四个人在一起共修,就成为一个僧团,一个团体。这个僧,它是清净和合的意思。修六和敬,修清净心的一个共修的团体,都可以称为僧团。在小乘教,在南传的僧团只有出家二众,出家男众、女众,在家居士就不称僧团。在大乘,四众都称为僧团。这个我们也要知道。僧,一个团体它学习的内容,我们也要知道。如果这个团体它学的是心外求法,不管在家、出家的团体,它学错了,我们就不要去参加它的共修,不要去参加。那是外道,虽然他拿着佛经,但是他把经典讲错了,把人误导了,你再去跟着他,他错你也跟着错,就不能去皈依他,不去参加他的共修。所以,第一天我们净老和尚讲的这个光盘,大家带回去要多听、常听,必定要听得清楚、听得明白。

 

现在有人讲的净土经典,断章取义,把那个意思讲错了,很多人跟着他们去学,也是拿着《无量寿经》。这个是最麻烦的,如果说拿其他外面的外道典籍,大家比较容易分辨。他也拿着佛经,而且我们净宗现在在修《无量寿经》,他也拿《无量寿经》,然后把这个经意思断章取义讲错了,把人误导了,这个我们就不可以去皈依了。你去皈依他那个团体,他错了,你就跟着错了,他不能往生,我们也跟着不能往生,那不是很冤枉吗?没有遇到净土法门,那没办法;现在遇到,又被误导,又造成这一生往生的障碍,真的叫很可惜,非常可惜。所以《无量寿经》读要读透,要读圆,不能断章取义,一知半解的就要做人的老师,好为人师,自己走错路了,还牵引很多人跟着错。好像《楞严经》讲的,「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这个也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不能不谨慎。

 

我们三皈依就先跟大家学习到这里。皈依的原理原则非常重要,我们现在只会念一念,实在讲,遇到事情来,不知道怎么皈,也不知道依靠什么。这个三皈依都落空了,最基本的三皈依都落空了,怎么能回归自性三宝?这个大家要谨慎去思考这个事情。我们老和尚第一天讲的那个光盘,内容也就是三皈依,善学、善听。

 

我们现在请大家再看到前面,看《印光大师法语菁华》第一辑,我们上一次学习到第九段,我们今天从第十段开始。你要看课本,翻开一百四十九页,最后一行。如果要看字幕的,银幕上有字幕。我们看第十段,我把这一段文念一遍:

 

【十。世间一成不变之好人少。一成不变之坏人亦少。大多皆是可上可下。可好可坏之人。所以教化最为紧要。】

 

印祖这一段开示,我们看也似乎很容易明白。这个世间一成不变的好人少,一成不变的坏人也少,就是可上可下、可好可坏的人比较多,一成不变的很少,这是讲大多数,大多数是可好可坏、可上可下。这个好坏就关键到『教化』,教化的关系就很大。过去我们净老和尚也常常给我们开示,他说好人是教出来的,坏人也是教出来的。那我们就知道了,好人、坏人都是教出来的,教他好的他就成为好人,教他不好的他就变成坏人,跟教化的关系很密切,就是你怎么教的,你是教他好的,还是教他不好的。

 

讲到这里,特别我们现前这个时代,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现代可以说大多数人都不明白,往往把那个好的看作是坏的,把那个坏的看作是好的,现在大多数人是这样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因为没有学习我们老祖宗的传统文化,儒释道的圣贤佛菩萨教育,没有学习这些经典。这个经典就是好坏的一个标准,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经典写得很清楚,写得很明白。我们没有去学习这些佛菩萨、圣贤的经典,当然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没有标准,没有依据,因此往往把不好当作好的,好的看作不好的,完全颠倒了。学到不好的,学错了,原来是一个好人,他也变成坏人了。

 

大概在三十年前,那个时候台北大乘精舍,是专门印佛经的,印大乘经典流通。这个精舍的创办人乐崇辉居士,姓乐,音乐的乐。大乘精舍我去过,好像在台北市武昌街。他们家就是北京同仁堂,他们乐家到台北也开一家北京同仁堂的中药铺,北京同仁堂是他们家开的。这个乐居士他有学佛,在他们那个药铺地下室,他办一个大乘精舍,专门印大乘经典流通的。大乘精舍他们也曾经办监狱的弘法,那个时候乐居士请我一个星期去一次,到台北土城看守所,去给受刑人讲佛法,去那边讲课。我每次去,总是看到很多年轻人,相貌长得很好,也很有福报,怎么都是作奸犯科被抓进来?那个就是没有家庭教育,孩子宠坏、惯坏了,在社会上跟着坏人学坏了,把一生美好的前途都葬送掉了。所以我看到也非常为他们惋惜,怎么相貌都这么好,作奸犯科,犯罪了?因此,教化就非常重要。

 

「教化」的标准在哪里?这几年我们净老和尚提倡的儒释道三个根,儒的根是《弟子规》,道的根是《太上感应篇》,佛的根是《十善业道经》。儒释道三个根,这是善恶的标准,合乎这三个根就是善,违背这三个根就是恶。所以我们教化,教是教导、教育、教学,就是以这三个根的内容,做为我们教学的一个标准。教的人、学的人接受圣贤佛菩萨的教育,他就起了变化,化恶为善,化迷为悟,化凡成圣,他就起了变化。所以古时候读书人也知道,读书会变化气质。变化气质就是原来习气不好,造恶业,现在读了圣贤书,知道错了,改过来,就化恶为善,变化气质了;进一步化迷为悟,再来就化凡成圣。因此教化要有标准,我们才能够依这个标准来学习。

 

印光祖师在世,他是以《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安士全书》,以这三本书做为教化的一个标准。这三本书内容讲的是因果教育,儒释道三个根讲的伦理道德因果,这三本书内容也涵盖伦理道德因果,特别提倡因果教育。所以,印祖讲,这个世界上如果人人明白因果,明了因果,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自然人就不敢造恶业,大家都不造恶业,天下就太平了。这个时候,人人明了因果,是大治之道,这个是天下大治之道。如果人人都不明了因果,就胡作妄为,是大乱之道。所以印祖特别强调因果教育,他说这个世界上,我们现在这个末法时期,如果不提倡因果教育,纵然所有的佛菩萨、神仙都降临在这个地球上,也救不了这个世界。可见得印祖对因果教育特别重视。当然我们也要重视因果教育,如果时间比较不多的同修,我建议可以先读《太上感应篇》,读个三百遍,读上一千遍,你心里就知道善恶的标准在哪里。读多了,印象深刻,你再观察周边的这些人事物,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大家可以从这里来学起。

 

所以,我们现在台北华藏的职工、义工,每一天来上班前都要读一遍《太上感应篇》。《感应篇》的批注很多,印光祖师也提倡《直讲》,很简单,现代人看了比较容易明了;如果要深入的,有《汇编》,引用三教经典来批注,那内容就非常丰富。读了《太上感应篇汇编》等于读了三教的经典,都有了,修学的心法、修学的要领都在里面,儒家的修学心法,道家的修学心法,佛家的修学心法,都汇集在《汇编》里面。这个印祖也很推荐,大家可以先读这一部。

 

《了凡四训》讲改造命运。《安士全书》有四卷,第一卷就是「文昌帝君阴骘文」的批注,周安士居士也是引用三教的经典来批注这一篇文章,内容非常丰富。《安士全书》,印祖赞叹这本书是天下奇书,每个人的家里都要典藏一本《安士全书》,传给后代子孙。《安士全书》我有空也跟大家学习学习,讲听大家都非常有受用,也解决我们现前在生活上一些问题。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

 

【十一。止要加以教化。即无不可以使之改恶归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惟在人之信念而力行耳。】

 

第十一段又给我们开示,『止要加以教化』,人不是天生的圣人,都是要加以教化,教导圣贤佛菩萨的经典,以这个做教材来教学、来教导、来教育,就能够使一个人产生变化。『即无不可以使之改恶归善』,如果加以教化,没有一个不能改恶归善的,是时间的问题,都能够改恶归善。根器比较好的他很快就回头,根器比较差的需要一段时间,更差的就要更长的时间,总是能够帮助他改恶归善,只要加以教化。

 

这个教化,过去我们净老和尚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跟这些大使们交流,提倡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圣贤、佛菩萨的教育,能够帮助这个世界达到和平。这些大使听了之后也同意,理论上讲的是很好,但是最后的结论,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理想,事实上做不到,理论很好,事实做不到。我们净老和尚听到这些大使这种回应,真的是泼冷水,是一个理想,事实做不到,讲了那么多就没有意义。所以想来想去,光靠这样宣传去讲,大家还是没有信心,总是要做出一个具体的效果,做出一个真实的成绩给大家看,大家才会相信。因此就想找个地方去做实验,我们老祖宗传下来这些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方法,到底在现代还管不管用?海内外找了很多地方,因缘都不具足,后来回到家乡安徽庐江,找到汤池镇。这个小镇住了四万八千人,给乡亲讲这个构想,想要在家乡找个实验的地点。后来这些乡亲带我们老和尚去看,看一看觉得汤池这个地方很适合,结果在那里做一个实验点,就在那里进行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

 

很多当初学习传统文化的老师去教学,原来预计大概最少要有三年才能见到效果,但是没有想到竟然三个月就看到效果。半年之后这个小镇上民风大变,邻居也能和睦相处,婆媳也能够相安无事,离婚率也减少,出租车司机路不拾遗,捡到钱也会送到派出所,邻居跟邻居以前吵架的、打架的,现在没有了,民风大变。到了二OO六年,就把这个教学成绩,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呈现给各国大使,这个时候大家才开始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没有因为时间、地区的不同有所改变,还是一样有效,以前有效,现在还是有效,关键要有人去教,就是要有人去教化,关键在这里,还是在人,要有人去教。有了这个实验点成功之后,对传统文化的教学大家信心大增。所以现在海内外愈来愈多公司行号、企业团体学习传统文化,现在中央也定了要恢复我们中华优良的传统文化,大家来学习。汤池小镇是一个实验成功的地区。

 

最近这几年,也有同修发心办道德讲堂,道德讲堂是没有请老师的,汤池那个是有老师在现场教导,道德讲堂是采用光盘的教学,用光盘。但是也是要有辅导的老师,还是要有辅导的,只是说不是亲自的教,是从旁来协助、来辅导。这个道德讲堂也办得很有效果,听七天课下来,真的,人的思想、观念,以前做了很多坏事自己不知道,听了七天课,才知道以前都错了,所以开始回头做一个大的转变。有人开电动玩具店的,上了七天课,知道这个害人,竟然能够回家就把那个电动玩具店关掉,亏本他也关掉,知道赚这个钱不道德,害人子弟。道德讲堂它主要的效果,现在很多地方也都在办,都有效果,关键就是封闭式的,好像闭关一样,就是专心听七天课,手机要先收起来,专心听七天课。刚开始第一天、第二天,大家平常看手机看习惯了,不看很不习惯,心浮气躁,定不下来;到第三天以后,慢慢习惯了,这个心平静,定下来了,听的课,他就有受用。

 

所以,这个七天最好效果的就是当中的三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效果最好。这个过去倓虚老法师在香港打佛七,在佛七开示也曾经有这么一段开示,倓老他说打佛七最得力的时间是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这三天最得力。什么道理?第一天、第二天大家刚刚来,大家心还没有静下来,还没有定下来,还心浮气躁,所以念佛效果就不明显。到第三天,心开始定下来了,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效果最好。到第六天开始心又浮动了,想一想再过二天佛七就圆满了,又想到什么事情了;第七天可能准备要回家,圆满了,有什么事情。所以七天当中三天最得力,这个也有道理。听课应该跟这个也是有相关的,也是一样的,听课有专心听跟没专心听,听的效果也不一样。譬如说现在人坐在这里听,但心里想我等一下要做什么;有人要回家,归心似箭,想到家里什么事情,虽然坐在这里,心不在焉,听的效果,吸收就没有那么良好。所以我看道德讲堂的效果,就是闭关、收手机,它的效果才出现。它的效果是从什么地方产生?就是从心平气和当中,我们人就生智慧。当我们一个人心浮气躁,心很浮动的时候,我们智慧就不明显。一定要让这个心,这个浮躁的心沉淀下来,要静下来,我们来听经才有受用。

 

所以,过去讲经仪规比较多、比较长,主要是收心的。好像我们做法会也是一样,打佛七也是一样,特别我们是通车的打佛七,第一枝香,先念个《弥陀经》,唱个莲池赞。为什么?收收心,因为刚刚坐车子,匆匆忙忙跑到这里来,心还不定。所以先唱个赞,诵个经,念个往生咒,然后唱个赞佛偈,再来念佛,这个时候心就比较稳定,是这个作用。讲经之前唱个开经偈也是定心的,心先沉淀下来,然后静静的来听讲,才能谛听。如果心浮气躁,一面听一面在看手机,我看我在这边也都白讲了。讲完了,听完了,讲什么没听到,没听清楚。所以那个道德讲堂的效果,我知道。这个道德讲堂我很早就想过了,只是我没有时间去带大家,很多年前我就想到用这个方式,但是我没有想到收手机,收手机才有效果。如果不收手机,纵然有效果,也大打折扣,所以收手机还是有必要的。在大陆来学习的人比较乖,说收手机就收手机,在台湾不行,我要收大家都有意见。所以在台湾我只能要求上课不要开机,下课再去开,效果就不如大陆。大陆的同修还是比台湾乖,比较乖。感谢大家热烈的响应,我也不是过分赞叹,的确是这样。因为我办这个讲座,在台湾办,要收手机,都给我反应有困难。台湾做不到,大陆能做得到,所以大陆学习的效果就比台湾好。这个道德讲堂的确也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可以推广的,特别现在也有计算机网络,那就更方便了,现在连光盘都不要,你只要有网络,现在一上网,什么都有了。

 

时间到了,我们这一节课就先上到这里。所以这一段,「止要加以教化,即无不可以使之改恶归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惟在人之信念而力行耳』。我们下课休息,我们后面还有一节课。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5月7日19:02:4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012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