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岁次戊戌新春团拜开示/悟道法师主讲

2018年岁次戊戌新春团拜开示  悟道法师主讲  (共一集)  2018/2/21  台湾华藏淨宗学会  档名:WD21-107-0001

时间过得很快,一年过去了,我们这几天的春节假期也收假了。今天各个公司行号、政府机关也开始上班,我们华藏也是跟社会上假期是一样的。今天是我们大家开始上班工作的第一天,在此地先祝福大家今年的开始,能够一切吉祥圆满。

俗话讲,「一年之计在于春」,现在是春天,我们一年的计画就是在春天。我们今天开始,就是要计画我们今年这一年的一些工作,我们的道业、学业要有一个规画。我们在工作上有例行性的工作,还有我们今年这一年新的工作,也有一些临时性的、增加的一些工作,这些新的工作是在我们规画以外的,有些是临时性的。

我们在学习,我们也一定要知道,不是说我们现在在学校上课才在学习,那离开学校就不学了吗?俗话讲,人「活到老,学到老」。在《论语》裡面,孔老夫子给他的学生讲,有一天经过坟墓,夫子就给学生讲,指著那个坟墓,说我们人到那裡去的时候就不用学了,到坟墓了,不用学了。这个意思就是我们人一出生,甚至还没有出生,在我们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育裡面,在古代就很重视胎教,在母亲的肚子裡面就要开始学了,还没有出生就要学。所以这个学习,人从入胎到出胎,出生,一直到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学到死为止,这是孔老夫子在《论语》裡面讲的。也就是说我们人生,从一生下来,一直到老死,每天都必须要学习的,方方面面都要学。所以这个学习,不是只有侷限在学校裡面,在我们生活上各方面,方方面面的,都必须要学。特别现在交通发达,旅游业发达,我们大家出国的机会都很多,也有很多人利用春节假期出国旅游,旅游也是学习,增长见闻。俗话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你不到外面世界看看,外面世界长的什麽样子你不知道。只有听说,总没有自己亲自去接触、见闻来得亲切。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常常听人家讲,某个地方怎麽样,不如自己去看看。所以我去年底还听到有一个同修跟我讲,他在台湾,都没有去大陆,他听说大陆很穷,吃香蕉皮,现在他还相信那句话。后来跟我们到福州,他说我被骗了,原来他们没有吃香蕉皮了,那是过去吃香蕉皮,现在就没有了。

我们淨老和尚在讲席当中也常开示,人多交流,多交流对于互相了解有帮助。人在交流当中,我们就有一些了解,了解之后,我们知道怎麽样去取捨。可以深交的人,我们就深入一点,不能深交就浅交;有一些人,没有办法跟他交往的,那只能敬而远之。这些总是要透过了解,了解他是什麽样的人,了解彼此,互相了解。在社会上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人都有,我们也是都会接触到的。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每个人的因缘不一样,每个人都有各人的因缘,都有各人认识的一些人脉,各人不一样,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地方。就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个五十三参,过去我们淨老和尚讲《华严经》也常常跟我们讲,这个五十三参,每个人从早到晚都是五十三参,你从早到晚接触到的周边的这些人事物,就是《华严经》讲的那个五十三参。这当中也有善人、也有恶人,有圣人、有贤人、有凡人,还有骗人的,这些都有,这个就是五十三参。五十三参,有三位善知识是代表贪瞋痴的,负面的,这也等于是说,我们这个社会上有些负面的。有正面的,正面的我们要去效法,要学习;负面,我们知道那是负面的,他教我们不要向他学,要避免。如果我们懂这个道理,在在处处都是我们学习的地方,都是道场。

在这学个什麽?学个智慧。佛法没有别的,就是福慧双修,修福修慧,修福还在修慧前面。我们大家来这个道场工作,或者在社会上公司团体工作都一样。国父讲,「人生以服务为目的」。过去是古时候读圣贤书的人,他才知道人生是以服务为目的,现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也没有读圣贤书,我为什麽要替人家服务?你为什麽不替我服务?实际上彼此互相服务。人类是一个群体的社会,你每一桩事情都不是说自己一个人都能全包,都能做的;你喝一口水、吃一口饭,要多少人来为你服务?这麽多人为我服务,那难道我就不应该为别人服务吗?这是互相的,互相服务。像我们出家人,也没有经营事业,也没有在赚钱,这些衣食都是在家居士供养。在家居士财供养,物质上的供养,出家人用什麽来回馈?用法供养。在普贤菩萨七种供养当中讲,法供养为最。所有供养当中,佛法的供养是最为第一的,就是最好的供养就是法供养。

过去佛陀的时代,印度,三千年前的古印度,当时的印度是宗教王国,经典上记载有九十五种外道;这个外道也不是骂人的话,用现在的话讲,九十五种宗教,大大小小的。现在我听说,在美国政府登记说有一千多个宗教,一千多个。在古代,印度的宗教很多,九十五种外道就是规模比较大的,那个很小的当然就更多了,这是讲比较大规模的,就是九十五种宗教。这是古代,古印度是一个宗教王国。佛出现在古印度,当时古代印度的出家人,不是只有佛教才是出家人,其他宗教,他们也出家修行。像现在我们中国本土的道教,他就有出家,去当道士、当道姑,他们也是不结婚的,离开家庭,就住在道观,或者住在深山修行;现在西洋的天主教,他们神父、修女也不结婚。

古代印度很多宗教都有出家人,都叫沙门。但是他们那个时候的风气,出家人都是托钵。托钵不是佛开始的,佛还没有出现在世间,古印度很多宗教的出家人,他们就是托钵。佛出现在世,也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在那个地区,大家都是这种风俗习惯,出家人就是给人家托钵。佛教成立之后,也觉得托钵这个制度非常好,所以佛也就採用了,就是佛弟子也是托钵。后来就变成,讲到托钵,就想到那是佛教,实际上古代印度其他宗教也托钵,不是只有佛教,这些我们也要了解。佛是恒顺众生,你们都托钵,那我跟你们一样来托钵,觉得这个制度不错。

在托钵的时候,挨家挨户托钵。托钵,当然佛教成立,佛有制定托钵的规定,托钵的规矩。刚开始也是跟其他宗教一样托三餐,早餐、午餐、晚餐。托三餐也是很辛苦,不是我们在家裡煮还比较舒服,你到外面托钵也不一定托得到,托钵的饭菜不一定是自己喜欢吃的,人家给什麽吃什麽,给肉吃肉、给鱼吃鱼,但是不杀生。所以托钵有个好处,是什麽好处?我们没办法挑食,你挑不了,人家给什麽吃什麽,你怎麽挑?你自己煮才能挑,或者我们去餐厅吃饭,我们可以自己点菜才能挑。托钵,人家给的,那你也不能事先去通知他,明天给我煮什麽,那个不允许的。所以养成不会偏食,有这个好处。佛说这个制度不错,所以佛也採用托钵。

有一次,佛有一个弟子长得很黑,黑得会像出油一样,发亮,他晚上去托钵。古时候也没有电铃,托钵的时候要带锡杖,以前没有电铃。在中国那个门就是有两个环,就敲那个环,那个就是古代的电铃,敲一敲,人家裡面听到,有人来开门。在印度,出家人托钵是不能敲门的,锡杖在地上敲三下就会发出声响,裡面人听到开门。这个佛弟子,长得很黑的这个,去敲三下,晚上,裡面那个女主人出来了,怀孕了,晚上突然看到门口一坨黑黑的站在那裡,吓得当场流产。后来这个事情报告到释迦牟尼佛那边,释迦牟尼佛就规定,以后不淮晚上去托钵,会干扰到人家,这个斋主家裡,不淮。所以那个时候才持午,刚开始也没有持午,也是吃三餐。就是那个因缘,佛才制定过午不食。后来早上又去托,也是很辛苦,你早上托一趟回来,从舍卫国耆闍掘山中走到王舍城,那也很远,来回。吃了又快中午了,吃饱了没多久,又要再出去。所以佛就说吃一餐就好了,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一餐,对一般的斋主家裡不会造成困扰,他们来供养也很方便,这些出家众也不用那麽辛苦。一天跑一趟都很辛苦,还要打赤脚走路。除非生病才不要去托钵,如果你没有生病,一定要去托钵。托钵,走一趟也满辛苦的。现在我们不要说走那麽远,我们走到莲池阁去托钵,我看就很多人不愿意去,唉哟那麽远,大家来了,楼上楼下就有得吃,多好!这个有好处,不会养成懒惰的习惯。

出家人去给人家托钵,托钵之后,不是托到饭菜转头就走了,那不行的。佛规定,你要问斋主,他有没有什麽问题,他可以提出来,然后给他回答,帮助他解决他的问题、他的困难;如果没有问题,也要讲几句佛法给他听。这个就是斋主财供养,出家人要法供养,法来回馈给社会,用佛法。这是古印度。到佛法传到中国,到现代,那个法供养随著时代、地区环境不一样,形态变化也很大。我们华藏做的经典流通,我们淨老和尚讲经为核心、为主的,还有其他法师大德,我们老和尚有认可的,包括传统文化老师,这些法师、老师、大德讲的这些经教,圣贤的典籍,我们做这些来帮助社会大众明瞭佛法,明瞭圣贤的教诲,断恶修善,认识因果、伦理、道德教育,这些都属于法供养,我们现在华藏做的就是法的供养。

法供养,它是最殊胜的。佛在《金刚经》有个比喻,如果有人把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你想想看有多少?我们现在不要说三千大千世界,那个我们无法想像的大,我们就讲我们这个地球上所有的七宝,那就不得了!这样来供养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来供养,而且供养很久,这是财物的供养。这个详细在《金刚经》,在大乘经,佛也常常引用这个比喻。这个叫做外财供养,外面的财物。另外《金刚经》又写个内财供养,内财就是用身命去布施,那是菩萨修的,用身体这个身命布施,多少?无量无边的,布施供养给需要的众生,用身命。这样的福报大不大?甚大甚大,太大太大了!但是如果跟法供养来比,那就不能相提并论。所以佛在《金刚经》讲,不如有人为人演说一四句偈,一四句偈很少。像《金刚经》最有名的一首偈,大家都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首偈有四句,四句合起来一首偈,偈语。如果有人为人家演说这一首偈,他的福报大过那个用身命布施、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去布施无量诸佛,那个福报百千万分之一都不能相比,没有办法跟这个为人家说一四句偈的这个福报相比。我们听起来,好像有点不可思议,为人家说一四句偈有这麽大的福报?

后来我们淨老和尚讲经也说明了,他老人家也一语给我们点破,我们就恍然大悟。我们用再多的身命去布施给众生,用再多的财富布施给众生,这个能够帮助他解决物质生活上的问题,但是解决不了他生死的问题,解决不了他烦恼的问题。你布施再多的钱给他,你再多的身命给他,那也不能帮助他断烦恼,不能帮助他了生死,不能帮助他成佛道,只能帮助他在物质生活上过得很好,但是了生死、断烦恼、成佛道这些帮不上忙。给众生最大的功德利益是什麽?就是帮助他断烦恼、了生死、成佛道,那个功德利益才是叫真实利益。《无量寿经》讲的三个真实,真实之利、真实之慧,真实的利益,惠以真实之利,这些才是真实的功德。佛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那是三种真实都圆满具足。我们听了淨老和尚这样分析,我们就恍然大悟,原来给人家说四句偈有这麽大的福报,那个福报是无量无边。因为四句偈,如果一个人他听懂了他会修,他就成佛了,你就帮助他成佛了。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无量身命给他,他还是成不了佛;这个四句偈他懂了,他就能成佛。所以江味农老居士在《金刚经讲义》讲作观,你会作观,就帮助你断烦恼、破无明。那这个法供养,当然不是财供养可以相提并论的。

但是我们现在这些法供养,还是要有财的供养,才能去做这些法供养,像做这些都要钱,没钱人家不干。所以在我们道场,修财供养当中,它就有包括法供养在裡面,这个跟你一般做一些善事那个性质不一样,它包括法供养。法供养当中又包括无畏供养,因为一个人最恐惧的就是什麽?就是烦恼、无明。《心经》裡面讲,「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度一切苦厄他就「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无有恐怖,那法供养是不是让他远离恐怖?那这个当中就有无畏布施,无畏布施的供养。所以这些法,来这边出一点钱,包个小红包,出个一块钱,这三种布施都有。这个跟做其他善事不同,其他善事可能只有财供养,财布施,能帮助人家生活上解决眼前一些急难的问题,财的供养,但是当中没有法。财布施、财供养也是救一时急难,所以俗话讲「救急不救贫」,贫没办法救,他的命就是贫穷的命,你只能救人一时紧急困难。像发生灾祸,或者他怎麽紧急了,去帮助他,那你不能帮助他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还是要法供养。

这个法,我们佛门当然就是佛法,但是佛法当中它也包括世间法,世间法它也是法,一个学问、一个技术,教人家一技之长,那个也是法。所以在昌南有个云师,他一直要跟我学三时繫念,挂我的名字,他原来法号我也忘记了,我现在只知道他叫庄云,他说他要挂我的名义。他也很发心,去四川有个叫什麽山,很穷的,就一家人几件衣服轮流穿。后来他请我去做法会,他把手机照的照片给我看,我说这些人,现在大陆在扶贫,怎麽这些都没去照顾到?他说扶不了,那些人都不愿意工作,少数民族。他为什麽不愿意工作?他说在大山裡面没有教育。所以他发心去那盖学校,教少数民族那些儿女,不然那些人什麽都不懂,将来不然就是去卖毒品那些的,换了几个钱吃一吃、抽抽烟,然后就蹲在那个地方,不晓得要干什麽。后来我就跟他讲,你办学校就对了,我支持你。我说你现在先解决他们生活上一个需要,去供养他们;政府照顾不到,我们社会慈善团体要去照顾,但是我说办学校还是主要的。现在老和尚提倡《弟子规》什麽,现在都上去了。我说像这个你就没有办法说一直你钱什麽给他,给他他还是这样,政府都没办法。你要教那些人他怎麽自立,自力更生,自力更生你现在就是要教他一些世间法,世间法就是你起码要懂得一个什麽谋生的能力,学一些知识,你要学一些知识你才知道做些什麽。他那个知识开了,他的生活就改善了,他自己就能自立。所以不能只有财供养,还要法供养。法供养有佛法、有世间法,这个也都需要。我们佛法给他,还要教他一技之长,起码将来他自己有一个谋生的能力。现在大陆在扶贫,有教这些技术方面的,贫困的地区,我看电视,现在他们也慢慢愈做愈改善,愈来愈好,但是如果有传统文化跟佛法那就会更好。

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财供养当中最重要还是要有法,要有法的内容,这样对社会大众才有真实的利益,这个不能缺少。所以我们华藏做这些,这个都是属于法供养,财、法、无畏都有了。因此我们大家来这裡工作,也是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一个工作,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这些我们也都要必须去看佛经,才知道它的价值、它的意义,我们做得心裡才会踏实。不然来这边,赚你两万块,我到外面起码有六万。现在六万不晓得好不好找,不知道。林老师,现在六万块的工作好找吗?不太好找。如果是用这样的心态来工作,做得就很无奈,没办法,为了糊个口。以前南部有个居士,他没有工作,我说你在家裡应聘。他跟我说,为五斗米弯腰,我说哎呀,跟我讲这个伤感情的话。如果你有更好的工作,可以去高就。人也要懂得人情世故,也要知恩报恩。没有学传统文化,他这个真的都不懂,这个话,人家古人,那个是读书人讲的,现在我们乱套这句,套的也是文不对题的,不会引用,乱用。

我们翻印这些经书都有功德的。这个也不是说我们「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也不是,这也都有根据的。以前我也听老和尚讲过,他说早期在香港,看到那些书店磁场很好,书店有磁场的。我现在讲,大家可以去感受,有磁场的。以前的书都是好书,都是教人家好的。还有圣贤书,世间圣贤、出世间圣贤,出世间圣贤就是佛,世间圣贤就是孔孟、老子这些正面的,教人家好的。卖好书,都是对人有帮助的;卖坏书是损害人的,是伤害人的,那个磁场就不一样。所以老和尚说,他现在去香港的书店看,那磁场跟以前都不对,以前早年都是卖好书,现在卖乱七八糟的书太多了。那真的就是用《弥陀经》的一句经文来讲,「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那个五浊全部都有,五浊恶世,那些书都是五浊,严重的污染,磁场不好。

在二OO八年我到山东海岛,下半年到海岛金山寺去做三时繫念法会,三时繫念法会,台湾也印一些书去放在它的书柜,齐素萍老菩萨给我一间房间摆一些书。摆的书我们都是正体字的,经书都是竖版的。百七圆满,有一次,我在二O一O年九月我再回到山东去,去看看那些书,一开房门,感觉上这磁场很舒服。后来看看,就是摆这些书,这些经书,那都是圣贤的书籍,它有一股正气,现在俗话叫做正能量。如果摆一些乱七八糟的,那个负能量,一去感觉就不舒服。现在的年轻人恐怕他也体会不到,因为他感受到负能量太多了,正能量他也麻痺了,他也感觉不出来,但是我们常常接触圣贤书的人,你就会有这种感受。所以古代,读书人叫做「书香子弟」,书香,书裡面有香气,那不是洒香水,不是那个香气,是它那个正能量。

在佛门这些公案裡面,记得有个公案。古时候有一间寺院,大概这个寺院是在南方,南方比较潮湿,像我们台湾属于南方。到了夏天,寺院有供《大藏经》,冬天潮湿,夏天出大太阳,六月天,天很热,所以那些经书都要搬出来晒,除湿,搬出来晒太阳。古时候也没有除湿机,就搬出来晒,寺院门口的广场铺了就晒。寺院大部分建在乡下,乡下就有人种田、牧牛,有一个农夫赶一头牛,就从寺院门口经过,那头牛看到寺院那个广场晒经书排了一排,那个牛用鼻子就去闻经书,这样闻一闻,闻了之后,后来那头牛死了就生天,生到天道去了,脱离畜生道了。你看经书给牠闻一闻,都有这麽大的功德,那再去读就不得了,所以有这麽大的功德。

所以经书供在那裡,你在恭敬礼拜,都有功德的。但是要整理,潮湿要给它翻一翻,要保养,像图书馆保存这样来保管。对经书有恭敬,你就有功德。你不认识字,就一直拜,你都会开悟,因为你对它的恭敬心。所以我们常常看到有一些不认识字的人都会开悟,他为什麽会开悟?因为他有恭敬心。很多人不开悟,就是他没恭敬心,对法宝不尊重,他自己造成障碍,不是佛菩萨不慈悲。所以这些法宝,都有它的正能量在。因此我们大家有这个因缘,大家聚在一起来弘扬佛法,老和尚讲的这些经教,包括传统文化,这都有正能量。当然这个正能量当中也有不等,好像罗汉就比不上缘觉,缘觉就比不上菩萨,菩萨当然比不上佛。我们这个世间也是一样,讲得那麽多,当然老和尚他是比较高,最高的,我们就比较低。虽然高低不等,但总是都是正能量,只是高低不等,但是能量都是正面的,没有负面的。

我们来这裡接触、薰习,也慢慢种我们的善根,这个也是很难得的因缘。因为我们眼睛看的、耳朵听的、鼻子嗅的(你看那个牛,用鼻子嗅一嗅经书都会生天)、舌头尝的(我们吃的都是素的),身体接触、心裡想的,六根接触的都是佛法。所以天天在种善根,时时刻刻在种善根,我们善根愈累积就愈深厚,善根不断的增长。因此我们大家要知道,认识我们这个环境,认识我们在做什麽,为何而做,为谁而做,你做的目的在哪裡,这些我们同仁也都必须明瞭,也必须常常提醒。

我们现在接触这些,善根都有了,我们进一步要去学习,在生活上去修正我们过去一些偏差错误的言行,那这个帮助就更大。因此我也是想规画,我们三个月起码上个三天课,有上比没有上应该比较好。因为我们做的这些法宝,都是供养社会大众去听,我们自己也要听,不能我们自己都不听,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我们做的是什麽内容。实际上我们是应该要先听的,再供养社会大众,不然别人听了,我们对我们自己流通的法宝一无所知,反而外面的人来告诉我们,我们就感到很惭愧了,是不是?因此现在我挑的,也是有一个选择性的,因为这麽多,你没有时间全部去听。我挑的就是现在老和尚讲的,提倡《群书治要》,《群书治要》的老师我是挑蔡老师讲的。因为蔡老师讲的,他也讲得很中肯,他自己有在修,所以我们来听他分析,都是很理性的。早年他讲的,当然境界也会不一样,会进步,早年在二OO五年还是在二OO四年在图文巴讲,那时候讲得也不错,但是那时候刚刚出来讲,有一些讲法上还不是很成熟,现在是比以前成熟多了,现在是比较好。听后面,他到马来西亚去,七年前讲的,二O一一年讲的,比二OO五年讲的当然会进步很多,那现在讲的当然会比二O一一年又更好。但是我们先听这些,对我们也都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我们都是大家互相在学习,学无藏私。我们也不能说,他是在家人,我是出家人,我又这麽老了,做你爸爸都可以,不行!那我不懂,还是向人家学。不是说出家什麽都懂了,也不是这样的,不是剃了头,什麽就全通了,没那回事,所以在家、出家都要学习的。孔老夫子讲,生下来到死都要学的,到坟墓就不用学了。所以我们大家也要多学习这些。

在我们团体是依众靠众。如果没有规定个时间,大家来上课,大家没有那麽勤劳,有时间大家要去喝咖啡,谁要听那些,对不对?那我规定下来,没办法,忍耐一下,来听,忍耐一点,就得到好处,这就叫依众靠众,总是我们大家互相勉励、互相依靠。学无藏私,我们也不要有分别心。我们记住佛的一个四依法,第一个就是「依法不依人」。他讲的什麽法?是正法还是邪法?邪法你就不能听,你要有能力去分辨邪正。正法我们就要听,纵然他自己没做到,我们也要听。因为他没做到,但是他讲出来是正确的,那我做到了我得利益,是不是?不能因为你讲了你也做不到,那我也不听你的,那我们也得不到利益。他讲对的,我们就要接受,你不做,我来做。你不做,你只会讲,不做,得不到利益;我听了,我照做,正确的,我得利益。这个我们也要信,向他学,取其言,不取他的行为。

佛在经典上也有公案,就是讲一句佛法,那个是罗刹,还不是人,罗刹都专门吃人的,罗刹他讲的是佛法,是正确的,那也要听,不能因为他是罗刹,你就不听他讲的正法。所以《论语》裡面讲,「不以人废言」,不能以人去废弃他正当的言论。如果他的言论是正确的,当然我们可以接受。他自己修得不好,他做不到,那是他的事情;那我们做到了,我们得利益,我们感谢他。所以不能以人废言,以言废人,《论语》都是这样教我们的。所以我们大家都一起工作,也要一起学习,不是说在这裡工作,就拿你两万块,好像很无奈的,那这样就没有什麽意义。所以来这裡,我们也知道我们在做什麽。所以来这边,很多来了就离开了,他为什麽离开?他没有学习。他没有学习,得不到法喜;他得不到法喜,做久了他就会做厌烦了。天天做同样的工作,有什麽意思?那你天天吃饭,不是同样的工作?那有什麽意思?乾脆不要吃了。吃饭不是天天都重複的吗?为什麽还要天天吃?我们学习佛法,学习做人,就像吃饭一样,你不能不天天提醒;一天不提醒,那我们又走错路了,又偏差了,自己也不知道。所以很多人来,实在讲很可惜,就是入宝山空手而回。没有去到宝山,那也就情有可原;你进入宝山,两手空空回去,就很可惜。

所以我们华藏是宝山,希望大家多少带一点宝回去;什麽宝?法宝。我们不是说「法宝组」吗?流通法宝,那法宝一直供养大家,自己连一点宝都没有拿到,不是很可惜吗?所以我们要学。所以这个不是只有做给别人听,我们也要听,你可以选择你喜欢听的。这些大家可以听听,拨点时间,不要完全都把时间放在手机上面,因为手机上面,它的内容五花八门,很诱惑人的,但是真正能够对我们身心有益的很少。在这个五花八门当中,一般人,如果你自己没有一点能力去分辨,很容易迷失在上面。正能量跟负能量,还是那个负能量比较诱惑人,正能量比较没有诱惑,大家会选择那个负能量的,不会选择正能量;那选择负能量,伤害的就是自己。因此我们大家多多利用时间,空档的时候听个三句、五句都好。实在讲,我们每天来工作,我们都可以节录一些短片,三分钟、五分钟的,有老和尚的法语,传统文化老师讲的比较好的节录,对我们生活、工作、道业上有帮助的这些语录,我们都可以节录出来,大家一起来学习,大家共同勉励。

好,今天悟道就跟大家说到此地。我们大家互相共同勉励,在新的一年,也期望我们大家在学业、在道业都有长足的进步跟提升,大家真正能够福慧增长,法喜充满。我们在做工作是修福,修福也要修慧,在做工作的当中,我们要学习。特别我也常常讲,李老师的《论语讲记》,一段、两段都很好,有时间我们列出来,大家可以一起来学习。工作,多做一点是修福。譬如说我工作八个小时,我多做五分钟,那个就是你的福报,那个给你记在坚牢库,那个没有加班费。没有加班费,那个利益比加班费大,加班费就是那点钱;没有加班费,记在坚牢库,转成福报。所以不怕吃亏,不怕多做,多做自己修自己的福报。福报你修多了、修够了,所谓「福至心灵」,福报累积到一定的程度,福报现前,原来你糊里糊涂的,现在怎麽头脑忽然变聪明;以前想不通,现在怎麽都想通了。有些人为什麽做生意赚钱?他的福报到了,福至心灵。反过来叫「祸来神昧」,人遭遇灾祸,他就糊涂了,他就想不开、就想不通了,一天到晚生烦恼,这是灾祸的徵兆;那福报来,他心就灵光了。所以大家多修福,不要怕吃亏,不要计较,弘一大师讲,「吃亏是福」。特别我们出家人不要怕做,你看海贤老和尚做到一百一十二岁,要往生前一天晚上还干到天黑,这是做给我们看的,我们出家人在怕做事。以前我们出家都抢著做,煮饭大家抢著做,现在推来推去,怕得要命,赶快躲起来,怕多做。多做是自己得福报,海贤老和尚就做给我们看。所以范文正公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不要「生于安乐,死于忧患」,死了就很难看。所以我们要懂得修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海贤老和尚和就示现在给我们看,生于忧患,遇到多少灾难,吃多少亏、吃多少苦,你看他往生那麽自在,这是我们的榜样。

好,那麽就不耽误大家工作时间。祝福大家今年第一天的开始工作愉快,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3月14日18:10:3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4812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