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175集/视频/文字)妙音、开坤法师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妙音、開坤法師  (第一七五集)  2015/10/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2-0175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链接MP3链接

學生:歲次乙未年冬至祭祖,民國時期小學生作文。尊敬的師父上人,尊敬的諸位法師、大德仁者慈鑒,阿彌陀佛!慚愧弟子妙音今日恭敬報告的主題是「民國時期小學生作文」。

在民國時期,接受過傳統私塾教育的孩子們,自幼深受儒釋道聖教的薰陶。他們熟背三百千千,熟讀四書五經,聖賢教育的涵養使其智慧明達,穎異非常,見到宇宙間的萬事萬物,不僅有著深邃的思想,而且具備獨到的見地。

在他們的思想中,飽含著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的雨露甘霖;在他們的心靈中,有著長江、黃河、天山、崑崙的壯闊雄大。他們思接千載,縱橫萬里,在國難當頭的歲月裡,在他們天真無邪的心靈中,思考著國計民生的問題與強國復興之道。可以說,他們不僅是肩挑天下興亡的匹夫,更是立志弘毅載道的儒者!

孩子們的想像力是豐富多彩的,孩子們的赤子之誠是感人至深的,孩子們的愛國之心是真誠無私的。下面,讓我們共同來欣賞「民國初年小學生作文」中的精彩篇章。

壹、倫理道德篇

顧名思義,倫理道德即是指中國傳統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人之所以稱之為人,是由於在生活中學習和落實聖賢的教化,能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立身處世,這是人倫的基本規範。

古語有言,「百善孝為先」,在《釋孝》一文中,小作者用問答體的形式來闡釋孝道。開篇即言:「生我者何人乎?父母也。養我、教我者何人乎?父母也。」因此,父母對於我們可謂是恩重如山,那應當如何報答父母的恩德?「孝也。」就是一個孝字。

下文繼續設問:「孝何如始,何如終?」孔子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這是引用《孝經》的經文來彰顯主題。因此,聖賢是以「孝」教人,孝子是以「孝」立身。這是以勁練的結語來收筆。

父母生我、養我、教我,不憚劬勞,推乾就濕,我們終身都要盡為人子女的孝道,如何落實?我們不但要善養父母之身,而且要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這才是孝行的落實。天下父母心,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我們能夠深體親心,涵養道德,成聖成賢,光宗耀祖,這是為人子女所應盡的孝道。

每逢秋高氣爽,大雁南飛之時,大自然給予人類怎樣的省思?有一位小朋友寫下了《雁行雁陣辨》,他說,當雁子在秋天飛行時,「其飛也成行」,因此用群燕飛行的行列來比喻兄弟,稱為「雁行」。群雁飛時排列整齊,像軍隊的陣勢,稱為「雁陣」。

說到這裡,這位小朋友感慨的說:「竊怪夫今世之人,有兄弟如參商者,亦知雁行之謂何?有軍旅如秦越者,亦知雁陣之謂何?」參商是指參星和商星,參星居西方,商星居東方,由於它們各居一方,彼此隔絕,不能相見。秦越兩國,秦國地處西北,越國地處東南,比喻距離疏遠,互不關心。最後,文章結尾說:「嗚呼,可以人而不如鳥乎?」難道人還比不上大雁鳥嗎?

兄弟之間是同氣連枝、同體相生的關係。《弟子規》說:「兄弟睦,孝在中。」人生在天地之間,若不能夠做到兄友弟恭,就是對父母的不孝,對祖先的不敬,又如何能夠和天地並列三才,而為萬物之靈長?為人兄弟者可不深思?

貳、愛我中華篇

清末民初,國運衰敗,列強入侵,民生凋敝,因此,在民國初年小學生的作文中,留下了強烈的時代印記,他們對國富民安的憧憬,對實業報國的希冀,一一都鐫刻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之中。

在《說獅》一文中,小朋友用獅子來比喻自己的祖國。文章開篇引用《孟子.滕文公下》的典故,談到「周公相武王,驅猛獸」,猛獸指的是虎、豹、犀、象,在本文中則暗指西方列強。下文用設問的筆法提出,難道獅子的威猛比不上虎、豹、犀、象嗎?不是這樣的。

於是,他接著說,「獅為百獸王,兼有虎、豹、犀、象之能力,一吼而百獸驚」。這個比喻是指中國漢唐時代,國富民安,國運昌隆,中國是一頭一吼而天下驚的東方雄獅。

但是,他一轉筆,又回到現實中,「獨慮其睡耳」。最怕的是這隻獅子睡著了,一旦牠睡著了,百獸都會起來欺負牠。最後在文章的結尾,他的結論精簡而有力:「若一吼而起,百獸又將搖尾乞憐帖耳而懾伏也。」這是預料著中國的未來。

多麼精妙雋永的文章啊!作者將拳拳的愛國之心、赤子之誠訴諸筆端,警策世人,流諸後世。體現出那個時代強烈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

東方睡獅的形象在另外一篇民國小學生作文《擬日記》中亦躍然紙上。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作者在新式學堂中的一日生活:「某日晨起,盥漱臨顏帖,覺魯六書法力透紙背。」早晨起床,從臨摹書法開始。

早餐之後就開始上國文科,「先生為講漢初魯兩生遺事,概想古儒氣節,不役役於功名富貴,致失節為貳臣。」先生講述古人忠孝節義的故事,使學生深受啟發。接著學習算數和地理,聽到「俄國人蠶食蒙古,英國人鷹瞬西藏」的消息,內心感到十分憤慨。這時,鐘已經響了十二下了。

吃過午飯之後,稍微休息了一下,閱讀報紙,然後開始上格致科、圖畫課,「偶繪一獅,張牙舞爪,如酣睡之初醒」。這張圖畫似乎也是隱喻當時的中國。接著上體操課:「強國強種關係至大。」這雖然只是一篇短短的日記,但是卻在字裡行間流露出這位少年的愛國之心,這也是那個時代中國人的真實寫照。

上完體操課之後,這一天的課程就結束了,晚餐之後,再溫習功課一個小時,「十句鐘就寢」。從這篇日記可以看出,他並不是平鋪直敘的在敘述一天的生活,在敘事之中兼有評論,這就使得文章的語詞慷慨激昂,這篇作文就很有可讀性了。

參、山河壯麗篇

熱愛祖國的人,一定會熱愛祖國的山河大地。熟知中國地理之人,談到山,首先都會想到五嶽,所謂是「五嶽歸來不看山」。有一位小朋友在《說山》中,則是縱橫華夏地理,用更廣闊的視角來「說山」。

首先,他提到「然如地理家言亞東山脈多出帕米爾高原」,這是總綱。接著分別用敘筆、側筆、撇筆,敘述蔥嶺之外有天山山系、阿爾泰山系、喜馬拉雅山系;中國境內的嶺脈多出於崑崙山系(崑崙山被稱為萬祖之山,傳說中的瑤池金母即是在此山);因此,他的結論是「五嶽非最高之峰也」。

接著,此文用旁筆作收,提出「若夫海上之三神山煙雲飄緲,可望而不可即」,這就不是用地圖可以查到的了。

《論說軌範》對此文的評價是:「筆筆變化,覺尺幅中常有靈氣」,可謂是次序分明,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真是一篇好文章!

另一篇佳作名為《說海》,開篇即引《尚書.禹貢》說:「江漢朝宗於海。」而作者說,中國境內流向大海的江水不止江漢(這是翻筆),全國有三大流域,「而揚子江居中部,其北部為黃河,南部為珠江,皆同流入海。」(這是折筆)。

下文引用成語來作轉筆,非常精妙:「嗟乎,海水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大。」海水具有海納百川的胸懷,所以能夠成為波瀾壯闊的汪洋大海。文章的結尾是借海喻學,寓意非常深遠:「人能博習群經,貫通六藝,為儒林之表率者,亦得謂之學海。」鼓勵讀書人要勤勉好學,博通群經,做讀書人的好榜樣。

肆、漢字古文篇

古今中外都出現過神童,唐代的劉晏是其中的佼佼者。《三字經》說:「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劉晏舉神童論》就是以此為題材的作文。

文章開篇即斷言:「嗚呼,劉晏之穎悟何可及也!」確實非常人所能及,為什麼?據歷史記載,劉宴七歲就舉神童,唐明皇授予他「太子正字」的官。正字這個官始於北齊,唐代沿襲,與校書郎同主讎校典籍,刊正文章。

文章接著說:「夫字造於倉頡,為之解者有《說文》一書,部分類聚,雖皓首不能窮其義。」中國的漢字最初是由黃帝的史官倉頡造字,及至東漢,許慎作《說文解字》,說解九千多個漢字。然而,多少人盡其一生皓首窮經,都無法全部明瞭漢字的義理。

有一次皇上詢問年僅七歲的劉晏說:「你正得幾個字呢?」他回答說:「天下字皆正,惟有『朋』字未正。」可想而知,這神童之名真是名不虛傳!因此,作者評價說:「抑何精核若此,宜他日以理財名家歟!」精於正字的劉晏生性節儉,一生為官清廉。他歷仕四朝,在代宗時期主管全國的財政,使得唐朝雖經歷安史之亂,經濟能夠很快恢復,並使大唐的國運又延續百多年,劉晏確實是功不可沒。

文章結尾讚歎說:「劉晏之穎悟何可及也!」與開篇的斷語遙相呼應,再次突顯主題。

另一篇作文《作者之謂聖論》,亦談及倉聖造字的典故:「孔子聖由縱嘗曰述而不作,誠以創物之聖人自有人在也。」至聖先師孔老夫子在《論語》中曾說,「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正是夫子一生修學態度的寫照。「述而不作」說明他沒有自己的創造與發明,他所學、所修、所教、所傳的全是紹承古聖先賢的教誨,教導世人如何處事待人接物。

下文接著列述上古創物的聖人:燧人氏鑽木取火,有巢氏構木為巢,伏羲氏定嫁娶制,神農教民耕種和醫藥,黃帝建造宮室、製作衣裳,黃帝的正妃西陵螺祖開始養蠶作絲,黃帝的史官倉頡造字。一部上古中華文化史如數家珍,娓娓道來,句句典核,氣勢蓬勃。

文章的結尾點題,筆致跌宕起伏:「嗚呼,此皆開物成務之聖人也。《樂記》曰:作者之謂聖。信然哉。」以此呼應開篇「述而不作」的論述,以「作者之謂聖」作結。這樣一篇用典繁多的文章,以輕靈的筆致來敘說,在精簡的文辭中,便包羅萬有,如同將歷史熔鑄於一爐中,十分耐人尋味。

在《論說軌範》中,有兩篇提倡復興文言文的文章,亦皆是出自小學生之手,其蘊含的意義發人深省。

唐朝詩聖杜甫曾寫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自古至今,凡是國祚將興之時,必有文宗振臂高呼,匡正時弊,興復文風,這是因為文章起著關乎世道人心的重要作用。及至清末民初,世風不古,人心澆薄,許多學者從西方留學歸來,極力主張廢棄漢字、文言文,提倡白話文,使傳統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當時,諸多有識之士振臂高呼,堅持捍衛中國的漢字和文言文。這個歷史印記深深的銘記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裡。

於是在民國年間出現了《論說軌範》一類的書籍,強調「吾欲求國粹之保存,必於芸芸青年加意而植之」,希望年輕人能夠繼承中華道統;也出現了《與友人論文書》和《答友人論文書》之類的佳作,這些文章體現出孩子們發自內心最為真切的心聲。

《與友人論文書》這開篇筆意近古的文章,娓娓道出一位年輕人的憂慮:「近日學校林立,科學日形發達,而文辭日就卑靡。」他對友人無盡感嘆的說:「文辭至今,遂有一落千丈之勢,可勝浩歎!」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究竟如何才能夠挽狂瀾於既倒?

在《答友人論文書》中,作者引侯朝宗語曰:「先哲論文謂,秦以前之文主骨,漢以後之文主氣。」作者接著評論說,近來文辭的弊病,都是由於「無骨、無氣」所造成的。因為中國人喪失自己的民族自信心,所謂的魏晉風骨、大唐氣度悉皆蕩然無存了。

文章說:「六經諸子之文皆斂氣於骨,史漢八家之文,皆運骨於氣。」我們想想看,這樣的評語哪裡是一名小學生所能寫得出來的!若非熟諳上古、漢唐古文,哪能如此細緻入微的洞悉聖賢行文之真諦?於是,作者深深希望能夠有賢德之人出興於世,效法唐朝「文起八代之衰」和五代「抑太學之體」的文宗,扶挽狂瀾,匡正時弊,重振文風!

這篇文章的評語也特別感人:「文章足以華國,文運之隆污關係世運之隆污。」這兩者之間是唇亡齒寒的關係,世運的興衰關係著文風的興衰。近代以來,由於西學東漸,有識之士深感憂慮,唯恐「天喪斯文」的悲劇會在這個時代重演。於是這兩位年輕人借書信問答的形式,痛斥新興的白話文,而極力提倡漢字、文言文。評語的結尾力勸莘莘學子要多讀古文,才能夠力挽狂瀾,「庶幾人心世道不致淪胥於夷!」結勸悲心懇切,發人深省。

行文至此,不禁掩卷長太息,感嘆今日之華夏兒女數典忘祖,感嘆漢字、文言文已久被遺忘!若不及時挽救,我們將成為最為愧對先祖的一代,將成為歷史的罪人。

伍、童心童趣篇

《說西瓜燈》是一篇有趣的短文。人們將西瓜瓤挖掉,把皮留下,中間點隻蠟燭,就做成一盞「西瓜燈」。西瓜皮上可以刻畫山水、花草魚鳥等圖案,點上蠟燭之後,它們的形體就顯現出來,十分美麗。於是這位小作者感慨的說,一個西瓜皮都可以製作成燈來遊戲,「宜竹頭、木屑古人以為有用之材乎」!

「竹頭木屑」是指陶侃當荊州刺史的時候,曾經製過船。他派人把剩餘的竹頭、木屑收起來,後用木屑鋪地以防雪災,又把竹頭製成釘子來裝船,真可謂是物盡其用。

西瓜燈這個題材能夠啟發人們惜物、愛物之心,大自然的萬事萬物,若能惜之、愛之、善用之,皆可成為有用之材,何況人乎?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誠哉是言也!

另一篇充滿童心童趣的文章名為《說雞與犬》,雞是禽類,犬是獸類,他們對人類都是有功勞的,為什麼?「雞司晨,犬守夜也。」因為雞能夠報曉,犬能夠看家的緣故。

這位小作者接著引申說,雞和犬都具有美善的德行。「雞破曉則鳴,不失其時」,這是信德的體現;「犬非主則吠,不曠厥職」,這是義德的體現。小朋友的想像力真是豐富,而其所言也是入情入理。

文章的結尾則是痛斥流俗:連雞犬這樣的動物都具備君子的信義二德,「世有雞鳴狗盜輩,猶靦然立於人類也耶?」結尾餘音裊裊,令人不勝唏噓感嘆。

結語:文以載道

閱讀民國時期小學生作文,孩子們可愛的臉龐仿佛躍然紙上,令人敬佩無已。

在中國古代,學習古文是從先秦諸子開始,進而閱讀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及至清朝時期,安徽桐城派古文非常盛行,曾有「天下文章,出於桐城」之說,使文風為之一振。方苞提倡「義法」說,主張文章要宣傳孔孟聖哲的義理;姚鼐集桐城派之大成,提倡義理、考據、詞章三者不能偏廢。

民國時期的小學生作文就沿襲了這個傳統,因此,李聯珪先生在《論說軌範》的序文中讚歎說:「覺宗旨純正,一以孔學為依歸,於世道人心裨益不淺。」這也是鄒登泰先生編輯《論說軌範》的用意之所在。時至今日,這些文章仍是篇篇文以載道,句句發人深省,值得後人認真觀摩學習。

以上是慚愧弟子妙音恭敬整理的乙未年冬至祭祖專刊文稿,僅此敬呈師父上人及諸位大德仁者。如有不妥之處,誠請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大德惠予批評指正,無盡感恩,阿彌陀佛。慚愧弟子妙音頂禮敬呈。

老法師:這些年,我們蒐集了一些民國初年的小學生的作文,讓我們讀到之後,對現前的社會教育感慨很深,特別是感到危機就在面前。如果不能復興,恐怕十年、二十年之後,文言文就看不到了。這有沒有關係?關係很大,怕的是中華悠久的歷史文化會斷絕在我們這個時代。

民國初年之後,接著軍閥割據,社會動亂,還沒有完全統一,日本人侵略中國。我們在歷史文物當中看到,是真的不是假的,當時日本天皇所下達的詔書,要求這些軍隊、這些將軍三個月滅亡中國。他們的估計當中,三個月可以讓中國滅亡。蒙古人統一過中國,滿清人統一過中國,蒙古跟滿清在那個時候的實力都比不上日本,日本為什麼沒有統一中國?我有個很直覺的感覺到,日本人在南京發動大屠殺,讓中國人醒悟過來了,再不可以妥協了,妥協要亡國滅種。所以這個大屠殺救了中國,讓中國人民認真反省,我們怎麼辦?投降妥協決定是死路一條,只有英勇抗戰贏得最後的勝利。這一段的歷史我們經歷過。

可是文化,尤其是小學,像民國初年小學生這種成就,永遠再看不到了,不但小學生寫的這些作文中學生寫不出來,大學生也寫不出來。有沒有方法再恢復?太難了,沒有人教了。私塾教學的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學校不教文言文、不教認識漢字,一直到現在,現在甚至於連正體字改成簡體字。外國的一些學者看到這種情形,大聲疾呼,漢字不可改,文言不可廢,經書不可不讀,瑞典漢學家(歐洲的)高本漢說的。這些人現在都過世了,能發出這種聲音的人沒有了。我們眼看著傳統文化的衰沒滅亡,心裡很難過,但是有什麼方法?愛莫能助。

自己一生在戰亂當中長大的,根沒扎得穩,沒有學得好,想補習的機會都沒有。我知道這個問題嚴重,知道這樁事情重要,一生盡心盡力,只能做輔助,只能做倡導,提醒大家,希望有能力的人、有緣分的人必須要奉獻自己的所學來幫助下一代。幫助現代的年輕人,是過渡時期、急救,重點要在下一代,下一代必須要像辦私塾一樣,辦這種學校,家長能配合,學生能歡喜,把這個事業繼承下來,再傳給後一代,為社會造福。所以,現在在這個時代裡頭,還能看見這個書,大概也只有我們這些少數人,多數人不看了,送給他他也不要,這是什麼時代!民國初年,那個時候的科學技術跟現在不能比,科學技術這些年突飛猛進;他們那個時候到國外還是坐輪船,有輪船了,從中國到美國大概要兩個月才能走到,現在的飛機十個小時。所以,中國這些東西,現在人看到搖頭:現在是什麼時代,學這幹什麼?學這個將來沒飯吃!都是這樣的一個看法。

中國的典籍裡頭有大學問,確確實實能幫助我們現在化解衝突。現在衝突從自身開始,本性跟習性的衝突,克服這個衝突,打勝這一仗,這叫聖戰。《古蘭經》的聖戰是這個意思。這是中國夫子時候就說到了,《大學》是先秦的作品,《大學》裡面就提倡,從哪裡開始?格物,物是欲望(物質欲望),格是格鬥,你跟你自己物質欲望去打一仗,打勝了就致知了。你看看從前做學問,讀書從這做起,格物而後致知,致知而後誠意,誠意而後正心,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向上提升。現在頭一關就過不了,誰能把物欲放下?這是事實,走遍全世界,有幾個人甘心過清苦的生活?要不甘心,那就跟這個社會競爭,現在叫競爭,競爭提升就鬥爭,鬥爭提升就是戰爭。戰爭爆發,真的是毀滅,絕對不是二次大戰時候那個戰爭,現在是毀滅性的戰爭,現在的武器能夠毀滅整個地球,非常可怕。

我們這一生算很幸運,遇到傳統文化,遇到大乘佛法,在大乘裡面我們遇到了淨土宗,遇到夏蓮居無量壽經會集本,這個都是稀有的因緣,為什麼?它們能救我們,它們能幫我們解決問題。西方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有,決定不是假的。這兩天黃警官在我們這邊,他是台灣高級警官,你去問問他,台灣警察刑事案件破案的,大概百分之九十都是靠靈媒,託夢、附體透出消息,把屍首找到,案件破掉,要沒有這些靈來幫助,破不了。所以你問他,鬼神誰相信?他們最相信。另外還有一種人最相信的,就是醫生護士。我有個同學在榮總擔任住院組的組長,他就告訴我,黑白無常是真的,一點不假,看到的人太多了,醫生護士都見過。只要看到這個病房出現黑白無常,這個人不會出三天他就走了。所以他來給我做證明,是真不是假的,天下之大,無奇不有。

我們今天最重要的一樁大事,是怎麼樣把漢字保存下去,把文言文保存下去。大家都不要了,我們找幾個少數的,對這個有興趣,我們幫助他,我們成就他,讓他們認真學習,把中國傳統文化的根繼承下來,傳給後世。當然,凡事都有因有緣,然後才有果報。我們內心有這個認知、有這個念頭,常常想著,這是因。現在看來,外緣慢慢也具足了,我們要邀集志同道合,一起來幹這樁事情。這樁事情是別人不幹的,我們幹。我們這一生,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做我們感覺得應當要做的事情。

這篇文章是在冬至祭祖紀念冊裡頭,這個很好,確實可以啟發人。私塾成就很多人才,聖賢君子。私塾沒有了,承襲不錯,各個行業人才都有,聖賢君子沒有了,沒聽說了。有聖賢君子,才有安定和諧,才有太平盛世,這個理是正理。我們希望出現太平盛世,那就必須要有聖賢教育。私塾的教育,古老的教學方法,是造就聖賢君子的;大乘佛法裡面是造就諸佛菩薩的,那個理論,教學的理念好、方法好,現在人不知道。現在說出來,批評的人多、反對的人多,真正聽得懂的人不多。聽得懂,我們就有這個使命,要認真努力去做,去實現。好,我們現在看第二篇。

學生:尊敬的師父上人慈悲,尊敬的諸位法師、大德居士慈悲,阿彌陀佛!慚愧弟子甘肅驪靬古城金山寺佛學班開坤今天恭敬報告的題目是「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

一、認識淨土法門與彌陀佛四十八願

善導大師云:「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就是說,佛出現在這個世間,就是要把西方淨土介紹給我們,彌陀的本願就是《無量壽經》。既然如此,釋迦牟尼佛一生就講淨土三經就夠了,何必要講那麼多經典,說那麼多的法門?因為眾生的根性不同,所以才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三百餘會,為各種不同根性的眾生講解各種不同的法門。

師父上人講經中言,釋迦世尊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把淨土法門介紹給我們,這是佛的大慈大悲;一切諸佛如來出現於世間教化眾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我們就明白了,諸佛如來存的是什麼心?唯一的,第一個念頭,希望幫助我們到極樂世界去。為什麼?得究竟樂。這個意思要懂,我們要搞清楚、搞明白。為什麼我不念別的佛,我念阿彌陀佛?為什麼我不念別的經,念《無量壽經》?就是因為諸佛如來的心願、本懷,幫助我們離究竟苦、得究竟樂,就這麼回事情。離究竟苦、得究竟樂的方法,就是信願持名求生淨土。我們對這個法門不相信,不能接受,好,再用別的方法,用八萬四千法門慢慢幫助你提升,引起你興趣,但是到最後還是歸這個法門。因為這個法門,它所接引的對象是成佛的人。成佛的機緣成熟了,佛為我們說這部經,這不是為菩薩說的,不是為阿羅漢、辟支佛說的,跟他說沒有用,他不願意往生;換句話說,他成佛的機緣沒有到。所以,第一等的,這是成佛的機緣到了,教給他成佛的方法。如果他成佛的機緣沒到,說這個經他不相信,他不接受,佛也不能捨棄他,也不能不照顧他。看他要是菩薩根性,就跟他講大乘菩薩經,教他修行的方法。他要是二乘根性,聲聞、緣覺的根性,就跟他講小乘法門幫助他。他根本就沒有意思了生死、出三界,就跟他講人天的經典,教他來生得人身或生天上,能夠更富貴、更幸福、更美滿。這才說無量的法門,對應無量無邊不同根性的眾生。

(一)淨土宗的特點

佛陀說的法門分為二道,即難行道和易行道。難行道為依戒定慧修六度萬行,需經三大阿僧祇劫。而修淨土法門,一生至誠念佛,臨命終時,仗承阿彌陀佛的願力,往生極樂淨土,永不退轉,則為易行道。淨土宗的特點,簡單易行,能普遍攝受廣大眾生。修學此法門不一定要通達佛經,廣研教乘,也不一定要靜坐專修,行住坐臥皆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只要信願行具足,一心念佛,始終不怠,臨命終時,就可往生淨土。

(二)淨土宗所依據的經典

淨土宗所依的經典為三經一論:《佛說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佛說阿彌陀經》和天親菩薩的《往生論》。近代中國淨土教廣為流傳的是淨土五經一論,五經為:《佛說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佛說阿彌陀經》、《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一論為:《往生論》。

(三)淨土宗所主張的思想

淨土宗主張信、願、行三大思想,首先要真信,信能往生淨土,信阿彌陀佛的願力,信自己一定能脫離六道輪迴;其次就是發願,一定要去西方淨土;最後是行,如果你做不到眾善奉行,那就要做到諸惡莫作。所以修習淨土宗,最重要的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和做到諸惡莫作。

印光大師云,淨土宗是千經俱闡,萬論均宣。淨土宗乃十方指歸,千經所向,萬論均宣,此言歷代祖師大德一再叮嚀,末法行人當深信之。末法時期,人根陋劣,環境染污,欲學通途成就,誠為甚難。淨土宗可免除行人魔障,縱有魔事,不敢久留。一句佛號,直下是佛,有定有觀,縱是亂心,不妨同佛,縱是凡夫,菩薩勝友。

(四)彌陀殊勝之四十八願

又《無量壽經》四十八願,是無邊法界無量諸佛親為證明,出廣長舌相以微妙音聲無盡言辭說真實語,熾然弘揚的暢佛本懷之極至大願!是無邊法界無量聖眾歎為觀止的,集菩薩、聲聞、緣覺用超凡智慧自在神通測無量劫,無法親證的唯佛究竟之微妙大願!是無邊法界無量眾生普為接引,雖五逆十惡之人,持念佛名真切信願經一念至十念間,即證不退的徹底悲心之弘深大願!乃往過去久遠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曾經有一位比丘(即法藏)因為自己發下的弘深誓願,引起了整個三千大千世界一時間六種震動,天雨妙花,以及天鼓妙音充滿虛空,處處傳揚著「定當作佛」的授記!

這位比丘名為法藏,他在恭請世自在王如來廣為宣說了十方世界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並一一親見之後,攝取了這一切剎土的微妙功德,發下四十八個殊勝大願,成為極樂淨土的最初緣起。隨後,他用了長達五個大劫的時間,於一切法無所念著,寂靜一心,專精思惟如何攝取莊嚴佛國的清淨妙行。並且為了以實際行動成就這些大願,於接下來的無央數劫中,他不起貪瞋痴,不著色聲香味觸法,不計眾苦,積功累德。在一切難行已行、一切善法已集、一切障礙已斷之時,證得了法界藏身及現前極樂淨土。

印光大師云,彌陀四十八大願乃千經指歸,萬論同宣。文殊普賢,發願勸進;往聖先賢,人人趣向。正所謂,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乃是十方三世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這是因為,一切法門,專仗自力;淨土法門,專仗佛力。一切法門,惑業淨盡,方了生死;淨土法門,帶業往生,即預聖流。印光大師又云,淨土法門,是一個大權巧,是一個異方便,是一個高超一切禪淨律,又統攝一切禪淨律,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的究竟暢佛本懷的特殊法門。以至於這一法門成為一切世間難信之法,也因此成了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如曇鸞大師《往生論註》所言:「凡是生彼淨土,及彼菩薩人天所起諸行,皆緣阿彌陀如來本願力故」。阿彌陀佛慈悲願力,遍周法界,普接眾生,作大攝受,不令漏失。所以,法藏菩薩悲心,無窮無盡,聖凡皆攝,善惡同度,一切機類,莫不納入大願心海之中。正所謂「十方世界一切眾生,皆我彌陀願力所持」。

願力的殊勝,使佛力殊勝,使淨土殊勝,使此法門幾乎不需要談多少條件,只要相信,只要願意,只要持名念佛,就可以讓一個普普通通的業障凡夫,一躍而入於聖者的行列之中,得大自在、得大受用、得大成就。大力、奇效,乃是彌陀大願的威光。

所以,四十八願乃是極樂淨土的根本緣起,極樂淨土以四十八願而為設計藍圖。極樂淨土的所有殊勝,盡在四十八願之中,學修淨土者不可不知四十八願微妙功德的具體組成。

二、稀有難聞,一乘妙法,二力法門,凡聖同歸

(一)一乘妙法

隋唐時代,古大德做的比較,說明了這個事實。他們比較釋迦牟尼佛這一生四十九年所講的經,做一個通體的比較,大家都認為《華嚴》第一,所以《華嚴》稱為根本法輪,稱為經中之王。《華嚴》跟《無量壽經》一比,《無量壽經》第一,第一的第一。為什麼?《華嚴》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才達到登峰造極,達到究竟圓滿。《彌陀經》是《無量壽經》的小本,最精彩的本子;《無量壽經》是《彌陀經》詳細的說明,這兩個本子是同一個本子,古人稱為大本、小本,同一部經。《華嚴》最後歸到淨土,淨土是《華嚴》的歸宿,是《華嚴》的總結,所以《無量壽經》才是真正的第一。

師父上人講經中說,本經是大乘法,不但是大乘,古大德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這個經是大乘當中的大乘;不但是大乘法裡面的大乘,而且是一乘法裡面的一乘。一乘法是什麼?一乘法是成佛的。世尊在晚年的時候講《法華》,在法華會上他老人家向大家宣布:「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真正說明他的本懷,他教化眾生心地真正是平等,只有一乘法,一乘法就是教你作佛;教你作菩薩、作羅漢,對不起你,一定要教你作究竟圓滿的佛,都是在一生當中成就究竟圓滿的佛果。說三乘、說二乘,三乘是聲聞、緣覺、菩薩,二乘是小乘與大乘,都是佛的方便說,不是真實說。我們在《華嚴疏鈔》裡面讀到「三乘學者,有因無果」,跟佛《法華經》上講的是一個意思,為什麼?成佛才是果,不成佛沒那個果,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三乘學者,聲聞、緣覺、菩薩,有因沒有果。

可是諸位要曉得,本經是有因有果,了不起!有因有果的經有幾種?除了我們這個經之外,《華嚴經》、《法華經》有因有果,其他經裡面都沒有。自古以來這些祖師大德們,幾乎公認《華嚴》、《法華》是一乘教、一乘法,在大乘之上;另外還有一部經,《梵網經》,也是屬於一乘經,一乘經在中國古代祖師大德們公認的只有這三種。本經是一乘當中的一乘,為什麼?《華嚴》到末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才圓滿成佛。本經字字句句都是講究竟的佛果,《華嚴》所歸歸《無量壽》,所以古人才說這個經是一乘當中的一乘。

為什麼說這部《無量壽經》是第一經,第一殊勝?因為末法時期的眾生根器已經很弱,好比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你用一般藥物已經不能治療他的病,而且就算是有真正的好藥,藥效太慢,也同樣來不及救他的命,一定要用又快又好的特效藥,才能救這個病人。在本經第四十五品以及《法滅盡經》中,佛陀都很明白的告訴我們,當一切經典都滅盡時,只有這一部《無量壽經》獨留百年。可見得這本大經,如果不是我們末法眾生唯一的特效藥,世尊與十方三世諸佛又何必威神加持,獨留此經百年?

古人比較到這個地方,我們不妨繼續再往前面來追究,《無量壽經》夏老居士會集的,分為四十八品,這四十八品裡面哪一品第一?我想大家都能公認,四十八願是第一,第六品是第一,全經裡面的第一。四十八願裡面有四十八條,哪一條是第一?這個我們不要去費心,古人說過,四十八願是第十八願第一。第十八願講的是什麼?「十念必生」,十念必生就說明了持名念佛第一。從這個地方,我們才真正認識、真正明白,「阿彌陀佛」這四個字不可思議。印光大師云,一句佛號,包括一大藏教,罄無不盡。修淨業者,有專修圓修種種不同。譬如順水揚帆,則更為易到。亦如吃飯,但吃一飯,亦可充飢,兼具各蔬,亦非不可。能專念佛,最為第一也。

(二)二力法門

印光大師云,如來一代時教所說一切法門,雖則大小頓漸不同,權實偏圓名異,無非令一切眾生就路還家,復本心性而已。然此諸法,皆須自力修持,斷惑證真,了生脫死,絕無他力攝持,令其決於現生,入聖超凡,成就所願也。唯淨土法門,仗佛誓願攝受之力,自己信願念佛之誠,無論證悟與否,乃至煩惑絲毫未斷者,均可仗佛慈力,即於現生往生西方。印光大師又云,念佛法門,縱不明教理,未斷惑業。但能信願持名,求生淨土。臨命終時,決定蒙佛親垂接引,往生西方。既生西方,見佛聞法,悟無生忍。即此一生,定補佛位。此是佛力,又兼自力。謂信願持名,是自力能感於佛。誓願攝受,垂慈接引,是佛力能應於我。感應道交,故得如是。以此法門,仗己信願念佛之力,感佛慈悲攝受之力,感應道交,故得不斷煩惑,帶業往生,較彼專仗自力者,其難易不可同年而語矣。

念佛之法重在信願,信願真切,雖未能心中清淨,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心中有佛為能感,故致彌陀即能應耳。如江海中水,未能了無動相,但無狂風巨浪,則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現矣。感應道交,如母子相憶,彼專重自力,不仗佛力者,由於不知此義故也。

所言作事不忘念佛,此係念心純熟之相,何可名昏沈,歸於無記。然亦非無念而念,但係無念而念之氣分。若即認此為無念而念,則有類於鑽木見煙,而謂得火,即便息鑽,火便無由可得矣。然須專精用功,且莫學今之好高務勝、見異思遷者,則將來之益,自可有不思議處。然此是行門中事,信願門中,尤宜致力,庶可決定深得念佛之實益,若效他宗,專以功夫為事,棄信願而不講,則便成仗自力之法門,其失大矣。

三、念佛乃修行之中,徑路之徑路

「徑路」就是近路,聰明人一定要走近路,近路快,省時間、省力氣。只有愚人才繞圈子,才走迂迴的道路,聰明人都願意走近路,很快就成就了。這個法門是從凡夫成佛最近的一條道路。在整個佛法裡面來說,大乘比小乘快,所以大乘是徑路;大乘裡面,禪宗比其他法門又來得快,所以禪宗是徑路當中的徑路;念佛法門比禪宗還要來得快,所以叫「徑中徑又徑」,它最近,沒有比這個再近了,徑中徑又徑。諸位一定要把這條路認清楚。

念佛法門有四種念法,有觀想、有觀像、有實相、有持名。這四種念佛當中,持名又為四種念佛之徑路,稱為徑中之徑。那個三種都很難,唯獨持名最為方便、最容易!所以諸佛菩薩、歷代祖師沒有一個不提倡持名念佛的。

師父上人在講《無量壽經玄義》中說,這個法門「三根普被,凡聖齊收」。八萬四千法門,不是門門都可以學的,如果跟自己的根性不相應,學了不但沒有正面的好處,還帶來反面的害處,就好像吃藥一樣,吃錯了。藥店的藥都是治病的,不對你的症你去吃,有的時候死了還不知道怎麼死的,毒死的。所以這個修法也不是隨便修的,一定要有老師指導。老師認識你的根性,這是好老師;不認識根性,隨便教你法門,沒有利益。這種好老師不容易遇到,釋迦牟尼佛在世,遇到他沒有問題,他一看就曉得你過去生生世世幹什麼,這是應病與藥,藥到病除;釋迦牟尼佛過世之後,這樣的人少了,弟子當中有真修行的,還有一些這個能力,比佛要差一等,還算不錯;傳到現在這一代,一個都沒有了。我們拿到經典,經典是他老人家當年對大眾開的藥方,我們拿到他對別人開的藥方,這是個冒險的事情。但是很細心自己去學,對不對自己的根性,就是自己喜不喜歡?學起來有沒有困難?如果不是很喜歡,修學起來困難,那就不契機,你就捨掉,你再挑。這個經本,它講的三根普被,上中下各種根器的人都行,什麼人都能學,而且都能學得成功,凡夫也行,聖人也行。聖人是菩薩,是阿羅漢、辟支佛,凡夫是六道的,六道跟十法界統統契機,都能成就。

這個經「橫超三界」,這一句我們要重視,橫超只有淨土這一門,除這一門之外都是豎出,沒有橫超。《華嚴》,這是大乘,講菩薩有五十一個階級,好像是五十一層大樓,你從第一階上去,爬到第二層,第二層爬到第三層,爬到頂尖上超越了、出去了。這個法門沒那麼麻煩,你現在在第一層,從旁邊就出去了,這是橫超,省事,不必那麼麻煩。

又好比竹中之蟲,要是豎出,就得一節一節向上咬,一直到頂才能出去;橫超的,就是這條蟲子不向上面一節一節咬,只向旁邊橫咬一孔,便能出來,這樣的法子比那豎出的是省事得多了。念佛的人亦復如是,雖沒把見思煩惱斷除,但能具足信願行的淨土三資糧,臨終就能感動阿彌陀佛來接引他,生到極樂世界去。到了這個清淨國土,見思煩惱不斷而自斷了,何以故?以淨土境勝緣強,無令人生煩惱的境緣故。如此便得三不退,一直到破塵沙無明,成就無上菩提,何等直捷簡易的事!

那個豎出的時候非常困難,一層一層的往上爬。所以這個法門叫橫超。豎出,你想出六道輪迴就難。人上面是四王天,欲界第一層,第二層是忉利天,第三層夜摩天。欲界有六層天,色界有十八層天,無色界有四層天,都要靠定功往上提升,你說多困難。出了六道輪迴,這就證阿羅漢果。阿羅漢的定功深,超越非想非非想處天,就是超越無色界,他出去了。三果阿那含還在五不還天修行,在第四禪,有的在色界天。真不容易!超越六道輪迴,上面還有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還有四層,一層比一層困難。到最高的,十法界最高的佛法界,他把起心動念放下,超越十法界。不起心不動念就超越、就成佛了,真成佛,那不是假的,脫離十法界,十法界是假的。他生到哪裡?生到實報莊嚴土。

又「徑登四土」,這個徑也是快捷方式的意思,近路,小路、近路。西方極樂世界四土,有凡聖同居土,六道眾生去往生的生凡聖同居土;聲聞、緣覺、菩薩、佛,這是四聖法界去往生的,生方便有餘土;真正能夠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他就生實報莊嚴土。

還「極圓極頓」,圓是圓滿,沒有絲毫欠缺,頓是頓超、快速。修哪個法門都要很長的時間,為什麼?去斷煩惱。這個法門不要斷煩惱,最高的方法就是把那個心換成阿彌陀佛。我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師學教,老師常常提醒我們換心,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沒有別的東西。心裡頭真有阿彌陀佛,產生什麼個現象?你見任何人是阿彌陀佛,你見所有的動物、蚊蟲螞蟻都是阿彌陀佛,你見樹木花草也是阿彌陀佛,你見山河大地也是阿彌陀佛,全是阿彌陀佛,你的心裡頭真的是阿彌陀佛。如果我心裡頭有,外頭都不是,你心裡是假的不是真的,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你就活在阿彌陀佛的世界,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哪有災難!災難現前是什麼?你們看錯了。這話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我還遇到這個災難,你的心沒有換過來,換過來之後決定看不到災難。我們的緣在這裡盡了,災難現前的時候你看到什麼?看到是阿彌陀佛,他接引你到極樂世界,你看到極樂世界,看到阿彌陀佛了。別人看到災難,你沒有看到,你說這個法門多妙,多殊勝!叫「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這幾句話是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大德共同肯定的讚歎,就是我們常常看到祖師大德所說不可思議法門也。

四、一向專念,求生淨土

我們從無始生死以來,直到今生,所造下來的惡業無量無邊。假使惡業有體相的話,盡十方虛空不能容受。現在既然得到了人身,又聽聞了佛法,如果還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淨土,那麼一氣不來,決定是向著地獄、鑊湯、爐炭、劍樹、刀山衝去,在裡面受盡痛苦。而且這種痛苦的命運,也不知道將要經歷多少漫漫的長劫!縱然從地獄出來,又還要不自在的墮為餓鬼,腹大如海,咽細如針,長劫當中飢餓虛弱,喉嚨中燃著焦灼的火焰,連水的名字也無法聽到,更不用說是獲得哪怕是一次暫時的飽足!從餓鬼出來之後,又還要淪為畜生,或者是給人做為乘騎,或者是給人充當庖廚之用,受盡驅使和宰殺的命運,痛苦的活過一生又一生。最後即使能夠從中出來,得到難得的人身,也只能是一個愚痴無知的生命,以造惡為自己的本能,以修善為自己的桎梏,毫無一絲善法的習氣和功德。悠悠忽忽之間,人生不到幾十年的光景,眨眼即過,又走向了後世。而這一走,又是再一次的墮落,經過塵沙劫又塵沙劫的在六道中上下輪迴,嘗盡一切生死的辛酸和可憐。雖想出離,門又在哪裡?還是那句老話,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今生不將此身度,更到何時度此身。

蓮池大師晚年說了兩句話,說得很好,「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你們哪個喜歡去悟,你們自己去悟去,我自己一句阿彌陀佛佛號足矣,連佛法都放下了;「八萬四千行,饒與別人行」,你們要修很多法門,你們去修去,八萬四千法門讓你們去修去,我專修念佛法門。

五、結語

《無量壽經》中講:「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以無有窮盡之大悲心為悲憫三界一切眾生,所以出興於世。宣說彌陀無有窮盡之大悲願力,普度眾生也。諸佛如來大悲之心根本不是我等凡夫所能測量也,來此世間就是度化一切眾生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印光大師云,良以此經不但為淨土群經之綱要,一大藏教之指歸,現在未來一切有情離苦得樂,究竟菩提之法要。念佛之人,必須生真信、發切願,決定現生求佛加被,到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師父上人講經中說,諸佛之所以出興於世,欲說彌陀願力,惠救萬眾生,將為本懷故。這還得了!希望我們同學要注意到,千萬不要疏忽了,疏忽就大錯了,機會太難得了!你遇到這個法門,得諸佛菩薩威神的加持。加持是什麼樣子?你對淨宗法門一聽就歡喜、就接受,沒有絲毫懷疑,一句佛號念到底,萬緣放下,世出世法全放下,這個人這一生決定成就,成就不可思議。

「大師偈云: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兩句話非常重要。這個大師是善導大師,我們淨土宗第二代的祖師,告訴我們,十方世界諸佛出現在世間為什麼?就是為介紹阿彌陀佛本願海,也就是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介紹阿彌陀佛給大家。介紹這句佛號是真實的利益,真實當中的真實,沒有比這個更真實的利益;換句話說,教你就在這一生當中圓滿成佛,就這個意思。吾輩當知我等末法眾生,是何根性,若不依此法門而修,今生斷然不能成就也。

以上是慚愧弟子開坤粗淺的心得報告,肯定有錯誤和不妥之處,懇請尊敬的師父上人、齊老師、諸位法師、居士大德慈悲,批評指正,無盡感恩。阿彌陀佛。恭祝尊敬的師父上人、齊老師,法體安康,六時吉祥,弘護正法,廣度眾生。慚愧弟子開坤頂禮敬呈。

老法師:開坤師的報告,我們聽了,也看了,很難得。既然明白了,最重要的是依教奉行,把一句佛號落實,落實在一切時一切處,像海賢老和尚一樣,一句接著一句,不能叫它中斷,不能叫它丟失,這樣決定得生。這個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不知不覺把佛號忘掉了,妄念、雜念都起來了。這什麼原因?這是我們的業障深、習氣重。要怎麼樣克服?要時時刻刻提高警覺,丟失了沒有關係,一發現,立刻就把佛號繼續起來,這樣就對了。不要想過去,也不要想未來。如果真的遇到災難了,這一句佛號非常管用。

實在說,在一切時一切處都應該要放下,為什麼?這六道輪迴是假的,十法界也是假的,有生有滅就不是真的,不生不滅是真的。不生不滅只有實報土,實報土沒有生滅,因為它是法性身,居住的環境是法性土,法性變現的,法性不生不滅。法性有隱現,沒有緣的時候它隱,隱就不見了,什麼也看不到。遇到緣,它現;雖然現,它不生滅。沒有遇到緣,它隱,它也不滅。所以說是現,不能叫生;隱,不能叫滅,不生不滅,這個要到實報莊嚴土才能看到。

極樂世界特殊。經要讀,要讀遍數。讀經的時候不能有念頭,不要去想經是什麼意思,那就錯了,那是世間人讀書,不是讀經。讀經是幹什麼?是修禪定。什麼叫禪定?眼睛看到經文,清清楚楚,口裡念出來,耳朵聽進去,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禪定。如果你念這個經文的時候,有起心動念,還有分別執著,這是世間人讀書,這個不是佛法。佛法最主要的,因為不起心不動念就是佛,完全回歸自性,這個真難,連等覺菩薩都做不到,這是佛法最高的境界。有起心動念,不怕,起心動念太微細了,我們不能發現;不能有分別執著,分別執著就造業了。造業,你是造善的,三善道;你是造惡的,就三惡道,這叫六道輪迴,所以善惡都不能造,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他出不了六道輪迴,那我們只勸他斷惡修善,為什麼?來生生三善道,不墮三惡道,這是佛教人天小法。如果根性利的,佛一定幫助他脫離輪迴,脫離輪迴是離究竟苦,真的離苦得樂。換句話說,佛為什麼要到這個世間來?他來幹什麼?他到世間來只為一樁事情,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離苦得樂,就為這個事情。佛知道,苦從哪裡來的?從迷惑顛倒來的;樂從哪裡來?樂從一切明瞭。所以,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明白了,你就樂了,為什麼?明白的人不著相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明白的人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為什麼?所有現象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起心動念錯了,所以自然不起心不動念。

這個迷很深,不容易發現。你看看彌勒菩薩告訴我們,宇宙之間萬事萬物,它的頻率多高?就是生滅,從生到滅多長的時間?彌勒菩薩告訴我們,我們把它用現在方法算出來,一秒鐘生滅多少次?我們現在看的電視屏幕,一秒鐘是一百次;早年的電視,年輕人不知道,黑白的,不是彩色的,那是一秒鐘五十次,現在進步了,一秒鐘一百次。現實環境,在我們意識裡面一秒鐘是多少次?二千二百四十兆,單位不是億、不是萬,單位是兆,一秒鐘生滅的次數是二千二百四十兆。也就是說,它存在的時間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你怎麼會知道!在哪裡?就在我們眼前,我們眼前所接觸的,包括這個身體,都是在這個高頻率之下產生的幻相。這個生滅等於不生滅,你完全不能覺知,它的速度真叫太快了。科學家看到了,沒有講出一秒鐘多少次,只告訴我們快到極處,我們無法掌控它。不像佛經,佛經把次數說出來了,用秒做單位,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根本不存在!你了解事實真相,科學家這個報告我們要記住,我們時時刻刻放在心上,觀察一切世間萬物,你就這樣看,自然慢慢就不會起心動念,就放下了。

那些法身菩薩為什麼能放下?他知道,所以他不把它放在心上,不放在心上就是放下了。不是事上放下,心裡沒有才叫真放下,才叫真自在。沒有這些東西,沒有障礙了,心生什麼?生智慧,心不生煩惱。心生煩惱,是你用錯了心。真心生智慧,哪裡會生煩惱?煩惱是妄心生的,是迷惑顛倒那個心生的;真正覺悟的心,生智慧不生煩惱。所以這是科學幫我們的忙,我相信在我們上一代沒有看到這個報告,因為這個發現才不過最近二十年,才發現的,最新的科學。現在科學家轉到第二個問題,念頭是什麼?這個還沒搞清楚,許許多多科學家都在搞這個問題,念頭,知道物質是念頭產生的,念頭是怎麼回事情?從哪來的?

念頭是妄心,佛法講的妄心,念頭滅了,真心就出現。真心現的是一真法界,念頭現的是十法界、是六道輪迴。所以要曉得佛說真話,全是假的,真的你得不到,假的也得不到。所以《金剛經》上說佛菩薩在世間,他是什麼心態?他是無住生心,生心無住,這就高明了。生心是什麼?起心動念;無住是什麼?心裡乾乾淨淨,一絲毫不執著。心上沒有,高明,高明到極處。什麼樣的人才入這個境界?法身菩薩,圓教初住以上、別教初地以上,入這個境界,就是真正叫無住生心。我們凡夫無住不能生心,生心不能無住;他們有辦法生心跟無住同時,彼此一點妨礙都沒有,這就高了。惠能大師在這一句話裡頭開悟的,五祖給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大徹大悟;換句話說,他有能力無住跟生心同時,這是法身菩薩,權教菩薩做不到,下面辟支佛、阿羅漢那更不必說。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175集/视频/文字)妙音、开坤法师

jingkong法师法语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0月16日19:47:0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475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