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法师与上海同修交流(第1集)2018.1.3

与上海同修交流  (第一集)  悟道法师主讲  2018/1/3  中国上海  档名:WD21-100-0001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链接MP3链接

诸位同修,大家下午好。阿弥陀佛!

今天这个时间跟大家坐一坐,我们新的一年,大家难得聚在一起。前两天我们刚刚共修了系念法会,今天刚好是弥陀圣诞,阿弥陀佛圣诞,一般道场都有举办佛七、庆祝弥陀圣诞的这些法会活动,我们修净宗,主要都是打佛七。

念佛是我们净宗大家长时薰修的法门,这个法门我们修行不难,特别是持名念佛这个法门,在所有法门里面来讲是最容易的。但是这个法门也有它的难处,难在信。所以在《三时系念》里面,《弥陀经》我们每一时都念一遍,佛在《弥陀经》跟我们讲,这个是难信之法。信难,行比较容易。信比较难,因此我们大家能信、能念佛,这个不是一般人,一般人他不会相信的。我们为什么能相信?就是《无量寿经》里面佛给我们讲的,过去已经在无量诸佛那里种了深厚的善根。《金刚经》讲,不是在一佛、二佛、三佛、四佛、五佛种善根,已经在无量诸佛那里种了善根。所以有这么长时间,过去生种了这么深厚的善根,我们这一生遇到了才会相信,才肯来念佛,这个是过去世的善根。

在《三时系念》中峰国师给我们讲信,「信而无行,即不成其信」。我们虽然信,但是还没有达到真信,信心还不深,总是有疑惑在。我们总是有疑惑、有怀疑,信是信了,但是还是有疑。有疑,必定透过行。所以在《三时系念》里面讲,「信而无行,即不成其信」。这个信,没有透过行,这个信心也不坚固,因为常常有疑惑,半信半疑。什么是行?举出《楞严经》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以及《阿弥陀经》讲的,「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如是行者,是名正行。」这个行的标准也给我们举出来了,举出《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也举出《弥陀经》讲的,执著名号,若一日到若七日,一心不乱。我们念佛念到心开,念到一心,跟佛感应了,念到见佛,见到极乐世界,这个信心就坚定了,不会再有怀疑,为什么?因为我们亲自见到。

「行而无愿,即不成其行」。行就是行动,念佛,修行。愿是一个推动的力量,我们发愿要往生西方,如果没有愿,不会去行。我们信愿真不真切,表现在行的上面,行就是念佛上面。所以愿是行的一个推动的力量。所以古大德跟我们讲,第一个是信,相信才会去发愿。如果不相信有西方净土,不相信自己能往生西方,那就不信了,他就不会发愿。所以愿他必定有信,信它是第一个。有了信,有了愿,怎么能证实我们相信了这桩事情?怎么能达到我们希望的愿望、目标,就透过行。所以信愿行三资粮,缺一不可,这个在《三时系念》我们每次都看到,缺一条都不能成就,「如鼎三足,缺一不可」。所以信愿行,或者中峰国师讲的信行愿,是一而三,三而一。

我们现在信大家也有了,这个愿也有,但是还没有达到真切,真信切愿我们还没达到,行也还不得力。这个三方面,我们现在就是要加强用功,就是这三方面。这三方面,信愿的补充就是要听经闻法,或者有很多同修用读经的方法。读经、听经,或者讲经说法,目的就是帮助我们生起信愿的,真信发愿的。我们的信心、愿心,都是听闻经教而建立的,所以这个属于信解的部分,信解;行证就是修行念佛。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当中,信解行证都需要,我们一方面学习,自己读经也好、听经也好,或者自己讲经,求信解,在生活当中去落实、去修行,解行相应。这样慢慢我们功夫纯熟了,达到一心,这个就成就了。所以我们现在大家都有信有愿,我们现在在解行方面还是要下功夫,就是疑惑上,在听经闻法断疑生信,修行念佛功夫也要加强,也要懂得念佛的方法。

念佛,过去雪庐老人给台中莲社的莲友开示,打佛七的时候开示也讲到,「口念耳听,百八不乱」。这个我记得过去好像有跟大家讲过。我们相信佛给我们讲的,相信佛在经上给我们讲的、介绍的西方极乐世界。佛在经典上劝我们念佛,我们也开始在念了,《弥陀经》讲的执持名号,我们大家现在也都有在执持名号,在念佛。但是念佛,我们还是要知道它的功夫、它的层次,就好像我们世间学校的制度一样,有小学、有中学、有大学,我们念佛功夫也是有小学、有中学、有大学。

念佛,第一个层次是口念耳听,第二个层次是心念心听,第三个层次是神念神听。口念耳听就好比小学,心念心听好比中学,神念神听好比大学。我们现在念佛的程度是哪一个层次?实在讲我们是小学程度,就是口念耳听,这个我们现在能做得到。就是口中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六个字或者四个字,每一字、每一句念得清楚,听得清楚,心里也念得清楚。这样一直念,心里没有其他的念头,没有其他的杂念,这样一直念下去就能得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我们念佛念到这个心不会受到外面境界的干扰,不会被外面的境界所扰乱,那就是一心不乱。

一心不乱,这个层次也是跟刚才讲的一样,有浅有深。我们浅的一心不乱一般叫功夫成片,伏惑,伏烦恼。伏烦恼,我们烦恼不起现行,不会被外境所干扰。烦恼没有断,但是控制住了,这是伏惑,浅的一心不乱。更高层的,事一心不乱,最起码断见惑,断见思惑、尘沙惑,事一心。最高的理一心不乱,破无明了,破无明惑。我们现在净宗的要求,只要能伏惑就及格了,就可以带业往生到极乐世界。这样信愿念佛,就能带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其他的法门,不管你修哪一个法门,要超越六道三界,必定要断见思惑,才能超越六道。断尘沙惑,无明破一品,才能超越十法界,这是所有法门都是这个条件。只有净宗不用断惑,只要伏惑,这样就成功了。往生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那边再去断惑,分两个阶段来进行,分两个阶段。在我们娑婆世界,我们先做到伏惑,先把烦恼控制住,这样信愿念佛,带业往生,往生到极乐世界,到那里再去断。到极乐世界断就容易、就快了,因为极乐世界的环境都是帮助我们断烦恼、破无明的,没有几天就成就了,这是极乐世界的殊胜。这个也是所有法门里面,只有西方净土这个念佛法门有这样的条件,没有断惑可以超越三界。所以这个法门它的特色、它的殊胜就是带业往生。

带业往生,也就是带种子,不带现行,这个我们一定要明白。所以我们现在要加强用功的,就是在伏惑,我们从口念耳听这个地方来下手。至于心念心听,这个层次比较高,就如同《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个功夫比较深。神念神听就是实相念佛,跟禅宗参禅一样,我们一般人也不懂。所以我们现在能做到的就是口念耳听,口中念清楚,耳中听清楚,心里念清楚。「口念耳听,百八不乱」,念佛不必求多念,也不一定念很多,只要念得有功夫。这个功夫怎么念?就是像这个念珠一百零八颗,你念六个字、四个字,念一句拨一个珠子,念完一百零八句佛号,不允许夹杂一个妄念。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夹杂一个妄念,那就不算。「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转珠头都不算」,就是有夹杂一个妄念,那要重头再来,必定要把这一百零八句念完,都不夹杂一个妄念,这个功课才算做完。

我们不能小看只有一百零八句,如果你能够做到一百零八句佛号都不夹杂一个妄念,就等于我们散乱心念佛念了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声佛号。所以这个百八念佛,这个是我们可以练习的。大家也不要小看一百零八句好像很简单,你可以试看看,你念一百零八句,会不会有个妄念?我念一百零八句还是会有妄念夹杂。一百零八,会有妄念夹杂,我们可以从十念法这个地方来下手。用十念法,十念,就念十句,就是印光大师讲的十念,这个也是四十八愿第十八愿讲的十念必生,就念十句佛号。这个十念,古大德有两种说法,一个是念十句佛号,另外一个就是念一口气叫一念,那佛号不拘多少,念十口气,叫十念。在古大德说「晨朝十念」,就是特别忙碌的人,他用这个十念法,一天念十念,早上起来念十念,有佛像对着佛像,没有佛像对着西方合掌念十念,他这个功课就做完了。这个十念跟一百零八也是一样的,要求就是不准夹杂一个妄念。有些人十念他还是做不到,所以印光祖师讲这个十念分三段,三三四,就念三句,就是心里默数,念佛号,一二三,再来四五六、七八九十,这样分三段。

一般来讲,心里计数念佛一到十,一般不是年纪很大的应该还可以。现在我念一到十,这个我可以做到十念,念十句佛号,大家不妨从这个地方下手。这个是属于比较定课,固定功课。比如说你一天固定做早晚课一百零八句佛号的,那就是要这么念,不准夹杂妄念。念到一百零七句,忽然想到自己的手机掉了,那就不行,重头再来。想到我手机放在哪里,或者想到什么事情,那就重头再来。这个算是最方便的。我们要念一部经下来,不起一个妄念,不要说长的经,就一部《弥陀经》下来,都妄念不晓得打了多少。

所以古大德讲,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念经不如念咒?因为咒语短,比如说我们一部《弥陀经》,一个往生咒,往生咒比《弥陀经》短多了。你念一遍往生咒,不起一个妄念,在短时间我们比较容易做到。一部《弥陀经》,我们一般念要十五分钟,那十五分钟不起一个妄念,我们就比较困难。念一遍往生咒大概一分钟,快一点的三十秒就念完。三十秒或者一分钟不起一个妄念比较容易做到,十五分钟不起一个妄念就比较难了。念佛又比念咒更短,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就更短。所以佛号它的功德,就是它简短,在短时间内,我们不起妄念,对我们凡夫来讲比较容易做到,特别我们现代人。但是佛号最少要十念,念十句,不起妄念。我们先从十句,然后提升到一百零八,每天这样念,这个功夫就很可观。练习一个月,你感觉就不一样,这个是念佛的方法,就是要求不夹杂妄念。

一百零八句,念珠一百零八颗就是百八念佛,口念耳听,百八不乱。就是一百零八句的念佛,心不乱,我们可以从这个地方来下手。这个大家可以用念珠,一百零八颗的,现在念珠也很多,很方便。还有比较细的,可以放在口袋的,那个一百零八颗的,你念很方便。这个是念佛的方法跟念咒念经是一样,我们要达到这个效果,就是不夹杂妄念。这是属于行,念佛信愿行,行的部分。不夹杂妄念就是功夫,我们讲念佛的功夫。

另外我们在生活当中,昨天晚上也跟大家说过,就是练习伏烦恼,伏惑。伏烦恼,就把烦恼伏住,不要让烦恼一直增长,控制住。净宗也是用这句佛号来控制烦恼,看到顺心的事情起贪心,念佛把它压下去;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起瞋恚心,念佛把它压下去。刚开始很难,很难就是要勉为其难去修,这样功夫才会得力。如果不从这里修,功夫不得力,就是从这个地方修。如果能够坚持一个月,也就有效果了。坚持一个月下来,也就有效果了。刚开始勉强,时间久了,就习惯成自然。像《了凡四训》讲的,「始而勉强,终则泰然」。刚开始很勉强,坚持下去,到后面习惯成自然,就自自然然成就了。这个也是我们当前要伏惑,要做的功夫,这个非常重要。雪庐老人为什么晚年对台中莲友都在强调这个?因为看到台中莲友大家念佛三十年,往生西方的人愈来愈少,才发现没有做到伏惑这个功夫。这是讲我们念佛用的功夫。

另外,就是我们用儒释道这个中国传统文化做为我们助修,念佛是正修,学习传统文化是助修。帮助我们念佛功夫得力的,就是印光祖师一生提倡的三本书,《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安士全书》。这三本书都是讲因果教育,用因果教育来辅助我们伦理道德教育,也就是我们净老和尚这些年提倡的伦理道德因果教育,是普世的教育。特别因果教育,印光祖师最重视因果。因果教育就是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能够断恶修善,就是帮助我们念佛功夫成片的。所以,李老师在《太上宝筏》,就是《太上感应篇图说》,也写了一篇文字,就是诸恶莫作是世间万福之源,世间修福的根源。对我们念佛人来讲,帮助我们伏惑很大的一个帮助,帮助我们伏惑,伏烦恼。惑就是贪瞋痴,贪瞋痴这些烦恼,五欲六尘这些烦恼,帮助我们伏惑。所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帮助我们学习佛法,学习佛法帮助我们深入认识传统文化。所以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所以佛法传入中国,就跟中国本土的儒道已经融合为一体,因为他们圣人的见地都一样,相通的。

所以学习传统文化跟学佛,它是一体的。儒释道现代讲,也是一而三,三而一,也分不开家。特别祖师大德以儒道这个基础的经典来代替佛教小乘经典。佛教这个小乘经典,阿含部,教做人的,人天乘,小乘,这些散在阿含部里面。我们要学大乘,必定先学小乘法,好像我们要念大学,要先念小学。但是现在我们现代人学佛没有小学基础,直接就念大学,所以念了一辈子也毕不了业,原因就是没有人天小乘的基础,没有学习阿含部的基础。又不学习本土儒道的基础教育,基本的教育也不学,直接就学大乘,不管学哪一宗、哪一派,学了一辈子也没有成就,只有跟佛法结结缘、种种善根,不能成就,原因就是没有基础。因此我们净老和尚大慈大悲,看到这个现象,所以现在提倡传统文化,第一个救世界。世界的人类,学佛的人还是比例很少,不学的人多。不学就不能超越六道,在六道里面,人天两道比三恶道好,所以学习传统文化帮助我们不堕三恶道,生人天善道。学习佛法的人学习传统文化,帮助我们超越六道,所以这个基础非常重要。

在《观无量寿佛经》,佛给韦提希夫人介绍西方极乐世界,韦提希夫人请教释迦牟尼佛要怎么样修学才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那里?讲了一部《观经》,就是十六观,这我们净宗的同修大家都听过。《十六观经》,十六种观法,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还有九品往生。佛还没有给韦提希夫人讲十六观法之前,就是先劝韦提希夫人,欲生彼国,应当修净业三福。应当修三福,第一福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个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修学净业正确的修因就这三福。这个三福,不管修显宗、修密教,大乘小乘,乃至人天善法,都离不开三福的原则。所以这三福是净业正因。第一福是人天福,第二福是出世的二乘福,第三福是入世大乘菩萨福,这个三福也是分三个层次,人天、小乘、大乘。

所以我们修学净宗,念佛功夫要得力,最起码要修第一福,就是人天福,能修到第二福那就更好,能修到第三福那是最好了。所以这个三福配《无量寿经》的三辈,能够修第一福,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下辈往生;能够修到第二福信愿念佛,往生西方是中辈;能修到第三福,信愿念佛,往生西方是上辈,三福配三辈。三福配三辈也是相应的,《观无量寿佛经》讲的净业三福,《无量寿经》讲的三辈往生,你注意看它的修因。《观经》主要讲观想,在《无量寿经》主要讲广修众德,广修功德,就在「三辈往生」、「往生正因」,《无量寿经》讲得广。《观经》,九品讲得也很详细,也是广修众德,修很多方面,很多法门,很多经典,像回向发愿往生的。

小本《弥陀经》它讲得简单,就是执持名号,就没有讲很多,就是一句佛号。所以古大德也有专门依从《弥陀经》修的,就是念一句佛号。念一句佛号念纯熟了,所有的功德也都现前了,执持名号。这个是看各人的根器,有一些人多修一些;有一些,特别年纪大的人,就没办法修很多,愈简单愈好,就是执持名号。或者很没有时间的人,你说要看很多经、修很多法门,他也没办法、没时间,所以就要简单,才有办法修学。最简单就是《弥陀经》,就念一句阿弥陀佛,最简单。但是念阿弥陀佛,我刚才讲的,口念耳听,百八不乱,要这么念,这样念才会有效果。总是要要求这个功夫,希望功夫能够提升到这个效果。所以我们也不可以小看只有一百零八,念佛不必求多念。这个不是说叫大家不要念太多,当然是念愈多念好。主要是说你要求的功夫,能够先一百零八,或者一百零八做不到,十念法也可以。

像我们净老和尚提倡的九次念佛,这个大家都听过,一天九次的,就是十句佛号。每次念十句佛号都不夹杂一个妄念,一天九次也九十句了,距离一百零八也不是很远。就是分段的,它是分段。但是一百零八他是一口气要把它念完的,念完不夹杂一个妄念。当然一百零八句念完,这个效果最好,这个就有效果了。所以我们不要小看才一百零八句,好像没什么功德。但是如果你看《龙舒净土文》,这是依照经典讲的,三十六万亿,不是三十六亿,大家听清楚,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声佛号。所以我们用这个功夫,我们想想也很值得,有这样的效果,比你散乱心念,要念那么多。这个原理就跟《了凡四训》,云谷禅师教袁了凡先生念准提咒那个道理一样的。念咒要念到怎么样才灵?只要你念头不动就灵了。但是我们凡夫动念头动习惯了,很自然它就动,你不要刻意动,它自己就会动。你不要打妄想,它自己会跑出来,控制不住。所以我们用功就用这个。

小本《弥陀经》它的重点就是执持名号,但是你要做这个功夫。有一些人他喜欢广修众德,依《无量寿经》「三辈往生」、「往生正因」这样来修,或者《观经》的净业三福、九品往生,这个都属于广修众德。只有《弥陀经》讲得最简单扼要,就是一句佛号。一句佛号要能老实念的人,实在讲也不多。真能老实念,实在讲,他什么都不懂,只要能老实念,他就自得心开。这个也有例子,早期我们净老和尚讲的,宁波观宗寺,锅漏匠。谛闲法师小时候的玩伴,锅漏匠,出家了,教他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念了三年,站着往生,老实人!他什么教理都不懂,他只要能老实念,他就通了。

最近我们净老和尚介绍的海贤老和尚,也是跟锅漏匠一样,一个字不认识,他是农夫,天天干活工作。他剃度了,他的师父也没有教他参禅,也没有教他学教,也是教他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一直念下去,就这样念了九十二年。你看,现在我们看的那个光碟,往生非常自在。所以我们净老和尚现在一直推荐海贤老和尚这个光盘,劝大家依照海贤老和尚他的心态来念佛,个个都能往生,也是我们念佛人很好的一个示范、一个榜样。所以真能像锅漏匠、海贤老和尚这样,教理都不懂也没关系,他只要能老实念,念到心开,他什么都懂了。

但是不老实就不行,不老实,你就是要听经教。我们娑婆世界众生,不老实的人还是占绝大多数。因此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为什么成道之后,天天讲经说法,讲了四十九年?就是众生疑惑太多,根性很差,不老实,所以要讲这么多,常常提醒,帮助我们断疑生信。因为我们娑婆世界这样的类型众生比较多,所以要讲经说法。有一些同修也不知道老实的标准,以为自己也很老实,结果有事情来都不老实了。没事的时候,看起来好像满老实的,事情一来就不老实了。就像黄念老讲的,没事的时候都放下了,有事情来了,一样也放不下。这个是真话,的确是这样没错。我想想,我自己就是这样的!很多人也是这样的,就是没有放下以为放下,实际上对放下这两个字,还没有真正的认识、真正的体会。

我们绝大多数的人要学放下,还是从渐舍,渐渐的舍下手。根器比较利的人,他可以顿舍,顿就是他一下就全部放下。我们一般做不到,就渐舍。渐舍是什么?就是我们老和尚常讲的,他跟章嘉大师学佛,问章嘉大师,佛法这么好,有什么方法能够帮助我们一下子就入进去?章嘉大师跟他讲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再问,从哪里下手?从布施下手。他说我也没钱,怎么布施?那时候当公务员,勉强能吃个三餐就不错了。他说那你一毛钱有没有、一块钱有没有?他说这个倒有。他说有,那你就从一毛钱、一块钱布施。他跟他讲完之后,就跟他讲,这六个字你去修六年,一个字修一年,从布施开始。所以那个时候就开始修布施,发心修布施,寺院里面人家印经、放生、救济,他有一毛钱就布施一毛,有一块布施一块。刚开始修也是很难过,好像割肉一样,因为人没有钱,那一点点钱对他来讲就是很重要的,这个我可以体会。《了凡四训》讲的,「始而勉强,终则泰然」,刚开始好难,好像割肉。但是他慢慢修,修了三个月、半年,慢慢就习惯,习惯就成自然,修了半年以后就比较习惯。这样修,修了三年,他就有感应了。实在讲,他修了半年就有感应,需要什么东西都会有人送来,就有感应。修了三年以后,修到六年,就能预知,有很多事情可以预先知道,心比较清净。

所以放下,我们一般来讲,还是从布施下手,先舍,布施就是舍,先从身外之物,先舍。像我们这个财物,做好事,拿钱来做好事,来舍,先从身外之物。外舍六尘,内舍六根,再进一步,舍里面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所以从身外之物先布施先舍,然后舍身心世界,把这个身体也舍了,心里所有的罣碍都舍了,都放下了。所以在念佛堂里面有一句话,「放下身心世界,提起一句佛号」,一直念下去。锅漏匠跟海贤老和尚,他成功没有别的,就是放下身心世界。放下身心世界,锅漏匠我们没有看过,那个时代还没有光盘;海贤老和尚他是这个时代,他有光盘,他有录下来,我们可以看到他一生的行持。放下,他不是什么事都不干,你看要往生前一天还干到天黑,放下不是什么事都不干。所以有一些人错会这个放下的意思,放下,我什么都不干了,衣服也不要洗,房间也不要打扫,什么都不干,就坐在那里念佛就好了。你看海贤老和尚他怎么念佛的,他早晚也有到佛堂拜佛、念佛,白天他就在哪里?在田里面干活。他干活,一面干活,一面念佛。

放下,我们就从他辛辛苦苦耕种那些田地,有收成他拿来供养社会大众,有时候有灾难,交给政府,他就是做布施,他真放下了。他自己没有积蓄,自己也没有吃得比较好、穿得比较好、住得比较好,自己辛苦经营所得的都是供养社会大众,修布施,那真放下。那才是真放下,不是什么事都不干叫放下。什么事都不干,一天到晚打妄想,那放下什么?所以《金刚经》讲「无住生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生其心。什么叫生其心?都要努力干活,叫做生心。如果你错会《金刚经》的意思,应无所住,我都不住了,什么都不要做,那叫着非法相。我们住了,去执著,做了很多事情,执著,放不下,叫执著法相。执著法相、非法相,统统是执著,统统是著事相。所以我们还是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但是你不要去执著那个相,这样就对了,就符合《金刚经》修学的宗旨,就无住生心。所以《金刚经》讲,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布施是什么?舍,放下。所以这个放下不能错会它的意思,以为什么事都不干就是放下,那就错了。

过去也有同修听到我们老和尚讲,放下万缘,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他房子也卖了,什么统统卖了,工作也辞掉了,结果念了一个月也没往生。然后生活上就成问题,他工作没有,钱也用完了,也都没有了,去问老和尚怎么办?他意思叫老和尚养他,没往生,就去给老和尚养。这些都是没有真正听懂经的意思,没有真听懂。放下就是心里放下,不要去执著。我们生活上,你要事跟理没有障碍,《华严经》讲,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事跟事它也没有障碍,障碍是什么?我们的心自己在障碍。外面的事,实在讲,它哪有什么障碍?都是我们的心里在分别执著妄想,是那个东西在障碍。你只要把分别执著妄想放下,那什么事情都没有障碍。事无碍!这是事实真相。所以你该上班、该工作,你该用钱、要怎么用,这个都没有障碍。所以我们可以学了凡,现在很多同修问,赚了钱要怎么布施?我说就学袁了凡,你有赚了钱,你就三分之一留着家里用,三分之一去做布施,三分之一是预备,存在银行,这样就好了。全部布施光,然后没有钱没得吃,再去找老和尚,如果大家都是学成这个样子,那谁敢学佛?所以学佛,过去说读书读到变书呆子,学佛这样学就学成佛呆子。所以我们生活上有一个规则,我们应该怎么做,要怎么打理我们的财物,我们家庭情况,斟酌自己的情况来做布施。不是叫你布施得连吃饭都没有,不是那个意思。就是你有多余的,你可以多做布施。这样修,渐舍,我们一般来做,比较稳当,我是建议采取这种方式。当然有一些根器比较利的,顿舍。他外面顿舍,但是心里面没顿舍就没有用,没有顿舍他还是往生不了,然后就去找老和尚。外面统统顿舍,我一下子统统不要了,但是念了一个礼拜也没往生,为什么?他外面舍了,心里没有舍。关键是你心里舍才有用,你心里舍了,真舍了,那什么都舍了。

所以为什么说要学传统文化,就是这个道理。佛也不是这样教我们的。顿舍有顿舍的因缘,渐舍有渐舍的因缘,我们可以修渐舍。比如在家人都有家庭、有事业,他可以渐舍。如果没有家庭负担的人,他可以舍比较多一点,因为他没有什么牵挂,他可以顿舍,去出家,顿舍。这个看各人的因缘。

渐舍,我们学了凡,这个就很好。另外锅漏匠,海贤老和尚是现代人我们看得到的,他的一些行谊很值得我们学习。你看他换了几个朝代,遭遇多少灾难。我们现在没时间念佛、什么地方不能念。海贤老和尚做给我们看,我看了之后,我一句话也不敢讲在什么地方不能念、怎么样不能念,统统能念,只是你自己不要念。我们的遭遇有他那么厉害吗?你看他是清朝末年的,革命,有战争,内战,外国欺负,外战。战争,那就是灾难,一天到晚逃难。再来,民国成立,军阀割据,是不是一天到晚打仗?再来,抗日战争。抗战结束,再国共内战,内战完了之后,再来个文革。他文革还被抓去当大队长,念佛都不准念的,他念佛念了就是要被抓去剁的。你看他怎么念?他说人家不准念,不准念你不要念出声就好了,心里默默的念;也不准拜佛,就一大早起来,人家还没有起来,偷偷的拜,对他没有影响。他在文革那样的情况,他都能念佛、能拜佛,我们现在还有什么理由讲我没有时间念佛、我也没时间拜佛。你看他有时间吗?白天要工作,工作到晚上;而且住的那个环境,不准吃素,出家人都要逼还俗、结婚,不准吃素。不准吃素,他吃锅边菜,学六祖一样,吃肉边菜,那个肉不要吃,挑那个菜来吃就好。我们遭遇的环境有他那么恶劣吗?他就是告诉我们,再恶劣环境都能念,只要你真正老实,都能念。

不老实,让你一天到晚都没事,你也不能念。说真话,不是在念佛,在念妄想,在念贪瞋痴,在念那个。嫌这个环境不好,嫌那个环境不好,我们环境有比他差吗?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说在哪里不能念、什么没有时间念,工作很多,你工作有他多吗?所以这个海贤老和尚光盘,净老和尚教我们一定要看。现在我们想一想,我们条件比他好太多了,只要我们真正发心,念佛的环境比他殊胜太多了。但是不懂得去利用这个环境,自己一天到晚打妄想,这里不好、哪里不好,实在讲自己心里不好。所以蕅益祖师讲,「愚人除境不除心,至人除心不除境」。至人,真正明白的人,知道外面境界都是自己心里想的,看你自己心怎么想,你心想不好它就不好,心想好它就好。所以遇到有什么问题,要回头观察自己的心,把自己内心那些执著妄想除掉,到哪里统统是好地方、好境界,都能修行,像海贤老和尚一样。愚人除境不除心,一天到晚,这个地方什么人干扰他,什么人怎么样怎么样,再换一个地方。换一个地方就没问题了吗?一样有问题,不相信你试看看。

有一句俗话讲,「人在福中不知福」,有时候我们自己生活在这个环境,在想你是很好了,但是自己总觉得不好。所以有一些人觉得中国不好,要移民到外国,外国有比中国好吗?我去走了那么多的国家,还是中国好。我喜欢吃的都在中国,洋人也不会准备臭豆腐给我吃,到那边都要吃面包、吃生菜。所以人在福中要知福,不要人在福中不知福。我们比一比海贤老和尚,一天到晚在逃难,换了几个朝代,改朝换代,多灾多难的时代。他在这样的情况他都能念佛,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说我们不能念、什么没有时间念,没有理由了。如果再讲理由就自欺欺人,自己欺骗自己。所以至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

以前我常常讲我大师兄的例子,一个师弟的例子。就在图书馆事情做得很多,一天忙到晚,他说要了生死,到山上去念佛,趁师父跟馆长去美国,约我说我们赶快溜单,我们跑到山上去念佛、去了生死,在这里我们什么都要干。真的什么都要干,大家不要看到我现在好像老太爷一样,很多人侍奉我,我是从基础干起的,扫地、煮饭、扫厕所、做香灯、当维那、当知客、印经书、搬经书、接电话、录音、录影,都要学的,还要去买菜。我们现在道场出家众有这样干过吗?我没有干过,我不能要求人,要求人就不合理。我干过了,我才能讲!现在叫他做一、二件事情就不耐烦了。那个时候我们要接电话,二十四小时待命,因为馆长有时候在美国,她打电话,忘记美国跟台湾有时差,她白天打过来,我们刚好正在睡觉,也要起来接电话。所以我师兄做到生烦恼,就说要去山上追顶念佛。后来我说师兄,你早我出家一年,你多做我一年,我说我们两个都跑也不好交代,你先去了生死,你了了,然后你回来再换我上去了。他就很严肃跟我讲,你不走,你不走,我走了。他行李弄一弄,他就去山上,几个居士就盖个铁皮屋给他念佛,还有个居士的同修煮三餐给他吃,他的工作就是念一句阿弥陀佛,衣服也不要洗,饭也不要煮,什么都不要干,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他现在福报现前了。

结果念一个月就下山了。我说,师兄,是不是了生死了?他说,没有,我要买蜡烛台。我说都要去西方了,买那个蜡烛台干什么?后来又第二次,七天就下来了。我说这次下来要做什么?买脸盆。我想大概是无聊,想要下来逛街。后来第三次,三天就下来了。他不知道师父跟馆长回来,刚好被师父逮到,把他叫回来。回来他还是不死心,在图书馆,他还是躲在仓库在念佛。后来师父说,你师兄呢?我说师兄说要念佛了生死。师父说他不吃饭,打佛七!我说师兄说他要念佛念到了生死。我们就去吃饭了。第二天一大早,那个时候我们睡在老和尚的隔壁,五楼隔壁房间。我睡到凌晨二、三点,听到有人在翻箱倒柜,我以为小偷进来,结果看到师兄。我说师兄你怎么这么早起来,你在找什么?他说找感冒药。后来我心里就偷笑,我说念佛还没得到一心不乱,就先得到感冒。因为我师兄他的业障是昏沉,昏沉盖重,他一坐就打瞌睡,念经、听经、念佛,上去他就很好睡,他就睡了。我的业障叫做掉举,妄念纷飞,全身不对劲,叫我睡睡不着的。我们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业障。这五种业障发相,第一种昏沉业障发相,第二种掉举业障发相,这两种很普遍,我是第二类型,他是第一类型的。所以他一念就睡觉,睡觉忘记盖被了,着凉了,所以念佛还没有得到一心,先得到感冒。

后来,我们老和尚就看到我师兄怪怪的,吃饭也不出来吃,就躲在仓库里面,一个人就在念佛,怪怪的。他说你师兄在想什么?我说师兄想去西方,他听师父的经,师父讲的,不是一句佛号要念到海枯石烂吗?一句佛号念到底,念到了生死,师兄听师父的话,师兄现在就是真干,要去西方。师父就跟我讲,你师兄如果没有真干,他还没问题;真干,他必定着魔。我就跟师父讲,师父,你不是说念一句佛号有佛光注照,四十里之内,魔都跑到不晓得哪里去了,那怎么会着魔?师父被我这么一问,又更急了,你懂什么?你有没有开过保险箱那个号码锁?我说我开过。那保险箱号码锁有一点对不准就打不开,是不是?我说是的。修行就是跟开那个保险箱号码锁一样的,有一点偏差就不对了。叫你师兄回来讲一部《弥陀经疏钞》,再去闭生死关。后来我也就不敢再讲了,师父讲了,我就觉得师父应该有他的道理。他这个心态不对,没有发菩提心,发妄想心,恐怕不是我们想像那么容易的。

后来师父又问,你师兄到底在想什么?师父还是比较厉害的,知道一定是在打妄想,心里有什么不满,有什么不平。我说师兄说,我们二十四小时待命,什么都要干,两年前馆长说要带他去美国,他说也没带他去,只有带悟德师去。师父听到我这么讲,我说师兄曾经跟我讲过这句话。师父就:好!我明天就叫他去美国。后来就叫他去美国,去待了三年半,去达拉斯当开山祖师。去了半年,打电话回来,一直叫我去换他回来。他说,师父讲一个人一年太久了,半年差不多,道师,你赶快来,换我回去。我说,不行,师父没有下达命令,我不能做主,师兄你还是忍耐一点,老实待着,你不是喜欢去美国吗?

一个师弟也是一样,去达拉斯回来。他去达拉斯,也什么事都不干,然后就是一天到晚攀缘信徒化缘,他美金可多了,我都没有他那么多。然后他道场事情他都不干,就是找信徒化缘。然后馆长派他回来,回来他说他不住道场,他要闭死关。我说你怎么这么厉害,我说师兄闭生死关失败了,那你闭死关行吗?他说我不死就不出来。他说我一进去关里面,出来就是死著出来。怎么讲讲不通,他就是要死就对了,要闭死关。我说你怎么闭死关?要怎么闭?我说师兄人家还搭个铁皮屋给他,人家还煮三餐给他吃,他闭生死关,你要闭死关。他说只要给我一个货柜,给我一个小瓦斯炉,我买一些米、一些菜,我就不要见人,就是去里面念到死为止,叫死关。

我说如果那些饭菜都吃完了,还没死怎么办?还没有死,你又不要见人?他说我晚上出去买。我说白天是人,晚上还是人,你不是不见人吗?怎么讲都不听。后来就偷偷摸摸叫一个陈居士载他到台南,台南净宗学会有一些同修,真的去帮他买一个货柜,放在废弃耕种的田当中,放在那个田当中,他就去闭死关。闭了三个月,我们老和尚回来去台南成功大学演讲,照了一些照片回来,我看到悟相师弟怎么在里面?他不是闭死关,不出来见人吗?怎么出来听讲课。后来也不出我所料,还不到半年,又回来台北,去租一个房子。有一天来找我,他就跟我讲,师兄你看,他身体衣服一拉开,吊了很多水晶,我看他大概吊了十几公斤。他说师兄,我现在都靠这个在活命。然后就跟我讲,他现在对普洱茶很有研究,他说师兄,哪一天你来我这个地方,我招待你上等的普洱茶。我心里在笑,要闭死关,怎么闭到现在在修这个水晶的法门、修普洱茶法门?所以那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个样子。所以我看到这些例子,我本来也想去闭死关,看一看,一个师兄、一个师弟都失败给我看,我就不敢打妄想,还是老实跟着师父,师父叫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所以这个都要明白。所以大家修行,我们一般人还是要经教基础,你才会修的对路。另外一种人就是真的是老实人,他也修的对路,因为他老实,他不会打妄想。老实,什么叫老实人?他什么事都干,很认真的干,干得比别人多,那个叫老实。如果很懒惰的,我跟你讲,保证他不老实。很懒惰的人,都躲在房间看手机,在玩电动,他怎么老实?他什么事都不干。所以老实人成就,不老实的人要学经教,要听佛的教诲,听佛的指导,听善知识的劝告指导,这样才不会走错路。凡是不听话的,就失败了,就不成功了。所以我们老和尚最近讲了三句真言:老实、听话、真干。榜样就是海贤老和尚,他就是一个具体的代表,老实、听话、真干。他师父教他念一句佛号,他就念到底了,这样的人真的很难找得到。如果有这样的人,实在讲就是最多三年他就成功了。锅漏匠三年,海贤老和尚也是三年就成功,功夫成片。后来佛留他住世表法,他念佛的境界提升到理一心不乱,九十二年。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所以我们学习,要多看我们近代的,还有古代的祖师大德修行的典范,让我们做一个榜样模范来效法、来学习。像莲池大师的《缁门崇行录》,就专门讲出家人,他有分类的,这些出家人他的特色,他修学的特色,他的德行是哪一方面的,分了好像十大类,叫《缁门崇行录》。有一个法师,他在寺院就是负责敲钟的,有一个亡灵托梦给他的家属说他堕到恶道,请他的家属去那个寺院找那个敲钟的法师给他超度。家属梦醒了很奇怪,人家会做经忏的法师那么多,为什么要找那个敲钟的?后来他就去找了,就去找那个寺院敲钟的法师来给他的家属超度。然后去打听,这个法师到底他有什么功德,找其他的法师超度不行,要找这个敲钟的?那个敲钟的也不会做这些经忏法事,他有什么功德?他的功德就是敲了十几年的钟,从来没有一天间断。一大早起来就敲钟,晚上也要敲钟,冬天的时候,这个皮肤冻到肉都裂开了,他也敲,所以他有功德,他这个敲钟有功德。他那个钟一敲,什么都不要讲,就超度了。只要去请他帮忙,他就是这个功德。这个功德是什么?他的长远心,他的耐心,他的忍辱心。我们现在的人做一些事情,做没有多久就不想干了。所以雪庐老人在《论语讲记》讲,「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巫医就是帮人家卜筮的,这个人没有恒心、没有耐心,不可以。就是他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成功的,因为他没有耐心、没有恒心,做一做就不想做了。所以《论语》讲要恒心。没有恒心,你不可以请他做巫医,你请他卜卦没有效,没感应。

我们人总是要替社会上做一点事情。所以雪庐老人讲,你就是去扫街,也是一个功德。就扫街扫到死,也是一个功德。街,都要去扫街。周利槃陀伽,他就是扫树叶扫到开悟的。所以那个是敲钟。你做任何事情要有耐心、长远心,就成功了。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我们做《三时系念》也要耐心,你修什么法门都要有耐心。耐心就是说你修的过程,功夫还不到,还没有得到法喜之前,就枯燥无味,你能不能坚持下去?那个坚持下去就是功夫了,就是功。所以做《三时系念》也要坚持,你一直坚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效果就出现了,就是这个道理。有时候做得很辛苦,枯燥无味,我常常做到就是自己跟自己打仗,克服自己这些烦恼,就是咬紧牙根要做,要去突破,突破这些,不要被自己的烦恼妄想打败了,我们要突破。这些妄念汹涌而来,我们要去乘风破浪。这个巨浪来,船不能偏的,我们的妄念一起来,烦恼一起来,那就好像大风大浪、巨浪来了。

有一次我在台湾,有同修到基隆,有个同修招待我去一个小岛,基隆附近有个小岛,去那边走一走,那天刚好阴天,风浪很大,坐了一艘船。坐那艘船,那个船夫,我们不懂开船,我说对面那个浪这样泼过来,好像要把我们淹没掉了。我们船是不是应该来转个方向,绕一下?船夫说不行,绕一下,你就翻船了,就翻掉了。他说不行,你一定要对着那个浪冲过去,冲那个浪头,把它冲过去,叫做乘风破浪。以前听说乘风破浪,我不知道什么叫乘风破浪,自己去坐那次船,去冲那个浪,才知道什么叫乘风破浪。我就从这里体会,就是我们要冲破我们的烦恼妄想,要自己跟自己格斗,战胜我们的烦恼,就像乘风破浪一样。佛在《四十二章经》也给我们讲,好像作战一样,跟烦恼贼打仗不能退缩的,退缩你就败了,你就超越不了生死。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2月5日11:52:2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4335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