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无量寿经(第3次) |第16集|视频MP3文字|jingkong老法师主讲

admin 大乘无量寿经评论2阅读模式

大乘无量寿经  (第十六集)  1998/6/27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16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请翻开经本第四面,经文第四行:

 

【以定慧力。降伏魔怨。】

 

这是菩萨成佛示现八相成道的第五相。『魔』是折磨,这个字古时候的经典,如果我们看到古老唐朝以前手写的经卷,「魔」字还是用折磨的「磨」,下面是个石头的石字。把这个石改成一个鬼,相传是梁武帝造的,梁武帝说折磨太可怕,所以把石字换成一个鬼字。佛法里面讲魔都是说烦恼,《八大人觉经》佛给我们讲四种魔。四种魔,第一种叫「五阴魔」。五阴就是我们这个身体,佛说得没错,你有这个身体,你就要遭受许许多多的折磨。有身体当然还有心理,身、心两个部分,佛给我们说,身有苦、乐,心有忧、喜。大家都知道身苦是折磨,心里面的忧虑也是折磨,而不知道这身之乐、心里之喜也是折磨。为什么?心里正常的享受是清净的、是平静的,喜怒哀乐都让你心得不到平静,心里面起了波浪,这就是折磨。

 

五阴魔:色、受、想、行、识,我们任何一个众生都没有办法避免,我们受的是五阴身。所以高级的凡夫他们聪明,像中国老子曾经说过,「吾有大患,为吾有身」。他说:我有很大的忧患,是什么?因为我有一个身体。这就是很聪明的人。于是第一等聪明人他不想要身体,能不能做得到?能,在佛法里面修学有相当功夫的人。佛经讲六道三界:有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欲界、色界都有身;换句话说,苦总是免不了的。无色界的天人没有身,他们知道身是苦本、身是累赘、身是大患,所以他不要身。无色界四层天天人没有身相,我们称他作「灵界」,这是凡夫里面最高级的。他算不算觉悟?算,不能说他不觉悟;但是诸位要晓得,他不是正觉。我们佛法里面觉悟是正觉,正字招牌,这是佛家独有的。世间人虽觉,他不正,我们从四空天人就很明显的能够看得出来。

 

不要这个身能解决问题吗?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纵然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八万大劫还是有限,有期限的;八万大劫到了,他就要往下堕落。谚语里面常说,「爬得高,摔得重」,他一堕落都堕落在地狱,而且绝大多数堕落在无间地狱。这里面是有原因的,不是无故的。他们这些人都是修道的人,不修道的人到不了这么高的境界,修到这个境界,以为自己成佛、以为自己证得大涅槃;涅槃是不生不灭,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他们把四禅天、无想天、四空天当作涅槃,这是错会、误认了。过失是他自己,绝不是佛菩萨,佛菩萨在经典里面讲得很详细、很明白,我们不能错会意思。

 

五阴的折磨是我们每一个人不能避免的,纵然是诸佛菩萨应化在六道,诸佛菩萨应化而来,所现的身相也是五阴身,这种示现就是《华严》所讲的代众生苦。我们要问:示现的这些佛菩萨受不受?在形象上讲他也要受,可是实际上他没有受。这是诸佛菩萨应化在我们世间,跟我们人不相同的所在。我们在形象上看,他的衣、食、住、行生活跟我们没有两样,我们凡夫也受苦受乐,他也有受苦受乐,表演在外面,而实际上他们的心永远是清净的,决定没有受。没有受,要做出受的样子来给我们凡夫看,让我们凡夫看到他们的形象有所觉悟。他的目的是来度化众生,是来示现,不是真正的受报,这个我们要晓得。

 

除了五阴魔之外,佛给我们说「烦恼是魔」。烦恼太多,无量无边,烦恼折磨我们。烦恼里面就包括七情五欲,范围很广。第三类是「死魔」。死魔是讲生死是折磨,这也是没出六道的众生没有法子避免的。有生一定有死,死了以后他又去投生,绝对不是说死了就了了。如果死了就完了,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学习,我们为什么辛苦来修行?用不着了。实实在在的状况给诸位说,决定不能死,死了就不得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诸位细细去念念《地藏经》,我们最近也在讲《地藏经》,你才晓得这个死是太可怕;死这一桩事情并不可怕,死了以后麻烦可大,随业受报。我们想想: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过去生生世世造的是什么业?造善业一定有三善道的果报,造恶业一定有三恶道的果报。三恶道太可怕,堕落很容易,出来是非常非常之难。

 

佛在此地教给我们一个基本的概念、基本的修学方法,「五戒十善」,这是基本法,《观经》三福列在前面两条。十善:身三、口四、意三。身是不杀生、不偷盗,在家的同修不邪淫;口四业是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三业是不贪、不瞋、不痴。我们想想我们在一生当中,这十条做到多少?这是佛法给我们讲的基本法。这十条都做到,五戒当然就包括在其中,你才能再得人身;人死了以后再得人身,难!你要把这十条做到,要做到什么标准?要是以打分数来讲,应该要打八十分,才有把握来生再得人身。你说我做到一半,一半靠不住,没把握;至少也可以打个七十分以上,才能够再得人身。如果是百分之百的做到,可以打个满分,那就恭喜你,你果报不在人间,你在天上享福,比人间的福报大的多。这是佛给我们讲的基本法则,决定不可以疏忽。十善业的反面就是十恶。十恶就是「身」造杀、盗、淫,「口」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意」贪、瞋、痴,麻烦就大了。造这种十恶业,轻的饿鬼、畜生两道,重的堕在地狱。我们不要去管别人,要好好的去反省反省,检点检点我们自己,每一天从早到晚,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这其中我们到底是做十善多,还是造十恶业多?到底是善业力量强,还是恶业力量强?修行人要时时反省、时时检点。

 

人身难得而易失,人身很容易失掉,失掉之后我们怎么办?这不能不考虑到。所以佛在经典里面一再的劝勉我们,要趁现在身体健康,一切条件都具足,要认真努力的来修学。这是死魔,麻烦大了!我们这一生修行修得再好、修得再有功夫,死了之后,来生算不错,有功夫来生再得人身。这一得人身一投胎,前世所修的功夫统统都丢掉,忘得干干净净,这一生要从头来起,这就叫折磨。不能够生生世世接着干,一中断至少要断个二十年,这一个隔阴之迷,忘得干干净净。所以世间修行难,佛为什么说三大阿僧祇劫、无量劫,道理就在此地。如果我们的修学,果然能够保持着不中断、不退转,凡夫成佛哪要那么长的时间?不需要,就是在六道里面退转的时间太长。如果一堕到恶道,地狱道那个寿命之长,经上都讲无数劫,这么长的时间当中闻不到佛法。天上欲界天还算好一点,色界以上也不容易,福报太大了,享福把修行这桩事情忽略了,「富贵学道难」,使我们联想真的是生死事大,死魔很麻烦。如果我们在这一生要不想死的话,《无量寿经》就是教给我们无量寿,你依照这个法门来修学,你这一生决定不死。

 

这个法门我们在讲席里面讲了很多次,我说的都是真话不是假话,时时刻刻劝勉大家。这个法门不老、不病、不死,可惜信的人太少,真是诸佛所谓难信之法,真难信!也许有人要问:你说不死,我们看念佛的人死的也不少,怎么不死?其实念佛人没死,他到极乐世界去了。他把这个身体丢掉,不要这个身体,走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临命终时佛来接引,没有痛苦,欢欢喜喜跟着佛走了。这个身舍掉之后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身跟阿弥陀佛身一样,紫磨真金色身。佛在这个经上跟我们说,「具足三十二相」,这是随顺我们凡夫说的,实际上不是的,实际上「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到西方极乐世界永远不会老、永远不会生病,一切的需求随心所愿,真正是心想事成,你说这个地方多么好!我们世间大富大贵人家,比起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比不上。别说我们人间富贵人比不上,这经上给我们说即使天上,我们中国人讲玉皇大帝,那个还不算什么,才是欲界二层天,忉利天主;大梵天王都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人的福报。所以诸位要真正享大福报,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

 

尤其在我们现代这个时代灾难频繁,中年以上的人,要常常想着哪里是我们的归宿?老了以后怎么办?到哪里去?我们此地李居士发起要建弥陀村。这个弥陀村,他今天把会议记录给我看,居士林大会通过,这是我们现在的归宿。一个聪明人,一个觉悟的人,到哪里去最好?弥陀村。弥陀村将来必定是见阿弥陀佛,决定是往生净土,我们这一生就没有空过。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机缘,我们在这一生总算是等到,不仅是一生的大事,生生世世无量劫来我们想的这一桩大事。所以死是个折磨。

 

最后一种是「天魔」。佛经里面给我们讲,天魔是魔王波旬。这四种的魔障,前面三种都是我们自身具备的,五阴是自身的,烦恼也是自身的,生死还是自身的,只有一种是外面的。外面这个魔到底是什么?我们要用现代的话来讲大家就好懂,现在外面这个花花世界,一切的人事物,你所见的、你所听的、你所接触的,它都在诱惑你,那就是魔,让你的身心永远得不到安宁。由此可知,魔就是内有烦恼、外有诱惑,你怎么能受得了?这是魔的意思,简单跟诸位介绍到此地。

 

下面说『怨』,冤家对头。冤家里面有两种,一种叫欢喜冤家,那也是麻烦事情。不要说天天惹你生烦恼的是冤家,天天逗你欢喜的也是冤家,总是叫你这个心放不下,你的心里有牵挂。好像是前两年,我在台湾过年期间,有一个老居士来给我拜年,他告诉我:「法师,我这些年来念佛,算是念得不错,我什么都能放下,我就是孙子放不下,怎么办?」那个孙子就是他的冤家,他放不下。一桩事情放不下都不能往生,阿弥陀佛来迎接你的时候,你说:我这个还没放下,那个不能放下;阿弥陀佛不等你,他就走了。因此冤家,佛在此地告诉我们,要用定、要用慧,定慧有力就能够「降伏魔怨」,你就有能力对付这些魔怨。

 

人有定有慧,给诸位说,五阴魔也能降伏。五阴的降伏是哪几种?第一个身体健康不生病。生病是四大不调,说老实话,你要是有生病的话,你没功夫;真有功夫的人生病,那是示现。维摩居士示现装病,他装病是度众生的手段,他不是真生病,装病。你生病究竟是装病、还是真的病?你自己应该清楚。所以身体一定健康,这就是降伏五阴魔。第二个容貌不容易衰老;因为这也是属于五阴魔,你有定有慧,心地清净。现在有很多人都在讲求养生,要吃什么健康食品、要做什么生理治疗,运动怎么保养身体,我看都没有什么效果。佛法里面讲养生之道,说什么?修定。修定是不是每天要去盘腿打坐面壁?确实有一些人讲到修定,每一天一定要去打坐,坐几个钟点。不过那些修定的人,我也见过,相貌一年不如一年,身体也一年不如一年。那是什么?每一天虽然坐几个小时,心里面还是胡思乱想,哪里叫定?诸位要知道,定是心里面离妄想、分别、执着叫做定,不一定要盘腿面壁。

 

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是了不起的人,《坛经》上好像没有记载,他一天坐几个钟点,没这个文字,而记载他每天工作量很多。他在黄梅,在碓房里面劈柴火、舂米,他做这些粗重的工作。他要去盘腿面壁,这个道场没饭吃了,他舂米。道场那么多人要吃饭,你就晓得他的工作量之多,他哪有时间去打坐?我们要问,他真的有没有坐禅?有,工作就是坐禅。他告诉我们禅坐的意思,「坐」是取不动的意思。不是真的叫你一天到晚坐在那里,你坐在那里谁伺候你,你多大的福报?佛教人福慧双修,你坐在那里享福,怎么行?你要懂得修福。坐是取不动,不是身不动是心不动,这个叫坐。「禅」是不着相。不着相是禅,不动心是坐。身可以动,身一天到晚工作,忙得不亦乐乎,心里头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这个本事高。心地永远清净,无论做什么工作,再苦的工作、再笨重的工作,他做起来都轻松、都愉快。为什么?他不着相。

 

我们凡夫做这些粗重的工作感到很累,什么原因?着相。你有分别、执着,你就感到很苦,这个工作很苦;如果不着相,你就没有感触。不但连工作的相不着,连身的相都不着,《金刚经》上讲得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工作是在众生相里面,寿者相是时间,工作的时间再长,他也不会感觉到疲倦。我们今天稍稍一点点动了,累着了,就感觉到很累、很疲倦,着了四相。所以要有定、要有慧,慧是了解诸法空相;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一切法相是幻有、妙有,体是真空,这是智慧。了解事实真相之后,他当然就不执着,妄想、分别、执着这才能真正断掉。所以慧帮助定,定帮助慧,定与慧是相辅相成,有能力降伏魔怨。

 

魔怨里面最麻烦的是人事,自古以来常言说得好,「做事难,做人更难」。尤其是现代人,人心莫测,念头千变万化,正是《地藏经》上讲「性识不定」,世间人人心不定,无可捉摸,应付人没有智慧不行。人里面凡是与我们接触的人,佛在经上讲总不外乎四种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我们一生当中接触到的,认识的一切人,都是这四种关系。我们在马路上走路的时候,路上遇到人,很和蔼的跟你打个招呼、点点头,可能一生就遇到一次,走过去之后,一生再也不相逢。能给你点点头、打个招呼,是过去生中的善缘,这是缘最薄的,一生当中只有一次,好缘!也碰到有一些人素来不相识,见到你看你很不顺眼,瞪你一眼睛,那也是缘。可能一生当中也就见一次面,这是不善缘之薄者,这个缘薄。如果缘要结得厚、结得深,麻烦就大了,常常不离开,常常有麻烦,我们要如何相处?实在是很难。

 

学佛的人有原则,遵守佛的教诲,佛给我们讲「三福、六和、六度」,这是给我们讲处事待人的总原则、总纲领。这些原理原则都离不开定慧,不是定门所摄,就是慧门包含着。定慧等学,在哪里学?在日常生活当中学,在处事待人接物里面修定、修慧。所以菩萨的功夫从来没有间断过的,这常说「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从来没有间断过。功夫真正用得得力,在起心动念之处。如来定慧圆满,所以一切的冤亲债主,佛都帮助他们破迷开悟,帮助他们修行证果,这就是佛给我们做的好样子。我们无论对亲近的人、对我们自己,自己也有一些冤家债主,要跟佛一样以定慧力去度他们,帮助他们觉悟,帮助他们脱离轮回、脱离生死,在这一生当中往生不退成佛,这要靠自己的定慧。

 

有些同修说,我们自己学佛,家里人很难度。家里人为什么难度?因为你没有定、没有慧。度家里的人真的是不容易,为什么?你要有真的修行,你才能度得了你的家人,给你家人做一个最好的榜样,让你家里人很明显的觉察到,你学佛以前跟学佛以后确实不一样。学佛之前,有很多毛病习气令人厌恶,学佛之后这些毛病习气都没有、都改过来,你的言行举止令人欢喜、令人尊敬,你的家人才能得度,这个道理要懂。家人是天天住在一起,小毛病他天天看在眼里,你修行功夫差一点,他瞧不起你。为什么外面亲戚朋友好度?你的小毛病外头人没看到,看到你接触他的时候很规矩、很像样子,背后没看到。你在家里面,你背后家人清清楚楚,了如指掌。而度众生,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要先度家人。先度家人,这个意思是叫我们真正做到表里一如,人前人后没有两样,教我们做慎独的功夫,独自一个人也很谨慎、也很恭敬,不敢放逸、不敢随便。果然能这样做,家里人怎么会不能度?就不难度。

 

冤亲债主最难相处,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些冤家债主多生多世结的冤,只可以把冤结化解,冤不能再结,「冤家宜解不宜结」。要解冤结要有很大的耐性,高度的智慧,处处忍让就能够化解。决定不能有怨恨之心,决定不可以有报复之心,如果存这个心,这个冤家结起来没完没了。这一世他报复我,来世我再报复他,愈演愈残酷,每一次的报复必定超过上一次。诸位如果看《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文昌帝君自己说明,他过去一十七世为士大夫,他所造的冤业,生生世世报偿不已,非常的痛苦残酷。后来幸亏遇到佛法,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才忍受冤家的陷害,不起报复心、不起怨恨心,这个怨就解,帐就结了。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一定要明了。我们对别人有恩,不要求人家报答;我们对人要有怨,赶紧要化解,这一生当中绝不跟任何人结冤仇,这是个基本的原则。再看底下这一段,第六相「成道」:

 

【得微妙法。成最正觉。】

 

这就是菩萨示现成佛的样子。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一生就是这样的经历,从兜率天下降出生在皇宫,以后舍弃富贵出家修道,到处参学,寻师访道,六年苦行。然后在菩提树下示现降魔,最后魔不能干扰,威胁利诱都不动心,这是真正经得起考验。「外不着相,内不动心」,看到世出世间一切法,如幻如画、如梦如影,所以能够如如不动。『得微妙法』,他在菩提树下示现成佛,他得的是什么微妙法?我想我们大家都很想知道,他是得什么微妙法而成佛的?这一桩事情,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给我们讲得好,释迦牟尼佛怎么成佛的?念阿弥陀佛成佛的。微妙法就是念阿弥陀佛,念佛的法门,这个话自古以来祖师大德们没讲过,蕅益大师说破了。其实佛在经典上,古来祖师大德也曾经说过,说得非常含蓄不这么明显,我们听了、看了,往往粗心大意就疏忽过去,蕅益大师说得白,为我们说破。有些同修看了《要解》蕅益大师这个话来问我,蕅益大师说释迦牟尼佛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他说这个话根据在哪里?他依什么说的?他的根据就在《佛说阿弥陀经》里面。我们天天念《弥陀经》,一生当中不晓得念了多少遍,没发现,不知道是哪一句?他老人家这么一点醒,我们再回头看看,果然不错,念佛成佛。

 

我过去给同修们介绍,净业三福末后这一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我那一句也搞了好几年搞不通,「深信因果」我不懂?到后来才恍然大悟,「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成佛一定的道理。这个微妙法,我们特别要留意、要讲求,我们在《地藏经》上读到大长者、婆罗门女、光目女,每一位都是采取念佛法门。特别是婆罗门女跟光目女,都是知道自己的母亲生前造作极重的罪业,这个罪业一定是在地狱。两个人都是孝女,如何来超度自己的母亲?求佛加持,佛教给他们的方法都是念佛。所以我们在《地藏经》上看到,佛不欺骗人,佛有没有能力到地狱里面去救你的父母?没有,佛没有能力。佛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他,佛把方法教给你,你依照这个方法去做,果然就有效。

 

我们今天明白这个道理,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是我们讲到尽虚空、遍法界,不是我们这一个世界;尽虚空、遍法界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基本的原理给我们说出来。大乘经上又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真正的原理原则,我们心里面想什么就会现什么样的境界。由此可知,我们心里面想佛,佛就现前,《楞严经》上说得好,「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就是念佛成佛的原理。我们想菩萨、念菩萨就证菩萨的果位,我们想阿罗汉、念阿罗汉,你将来就证阿罗汉果。这个方法比大小乘里面讲的任何方法都快速。经上讲的方法可多了,修起来太麻烦,这个方法是直截了当。

 

人死了,经上讲六道轮回,死了之后有六个地方可以去。为什么大家都讲,「人死了都作鬼」,说得那么肯定。细细想想:人说人死了作鬼,也不无道理。为什么?他天天在想鬼,人死了就作鬼,当然他死了不会到别的地方去,一定到鬼道去。没死的时候天天想鬼,想什么就变什么,何况这个人想鬼是一桩事情,还做的鬼事、造鬼业,跟鬼这个缘结得好深。鬼的事是什么?贪。佛给我们讲十法界的因行业因,饿鬼道是贪心,地狱道是瞋恚,畜生道是愚痴。人一天到晚是贪财、贪名、贪色,样样都贪,连学佛了还贪佛法,你说糟糕不糟糕!贪心就造鬼业,造的鬼业又常常想着人死了作鬼,恋鬼,所以大多数人死都到鬼道里头去,也很有道理。我们明白这些原理原则,然后就想到我为什么不造佛的业?为什么不念佛?十法界实在讲由我们自己选择,选择权是我们自己,任何人不能给我们做主宰,这是佛在经上讲得太多太多。纵然堕饿鬼、堕畜生、堕地狱,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绝不是天神、鬼神在那个地方支配我们,不是的,完全是自作自受,过失都在自己。所以懂得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为什么不在十法界里面争取最上?

 

佛的心是什么?佛心是平等心。我们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常常用平等心来看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人就是不平等,相就是不一样。佛教给我们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好,教我们看他的性,不要着他的相。有情众生有佛性,无情的众生有法性,性是平等的,所以教我们在性上下功夫,不要去着相,凡是见色闻声都能够会归自性,你的平等心就能够现前。一切菩萨无论修学什么法门,法门只是修行的方法不相同、手段不相同,原理原则决定没有两样,都是讲善观察。善就是从相上去见性,性是空寂,相是虚妄,相有千差万别,性是一个,没有两样,都是空寂的;空是真空,不是顽空;寂是灵寂,不是冥顽不灵。我们如果不会用心,用《金刚经》的方法也好,千差万别的现象,无论是有情众生、无情众生,我们今天讲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你心里面分别执着,烦恼习气现行,这时候怎么办?佛在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相同的。凡所有相,好相也好,不好的相也好,怎么样差别统统是归一个虚妄。又给我们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佛在这里劝我们,「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应该要这样的看法;这样的看法就是法身大士他们修行的方法。

 

不着相,这个相是平等的,我们修平等业,平等业是修佛的业,然后念佛怎么不往生?怎么不成佛?所以决定不要着相。这个相我喜欢,那个相我讨厌,你造的是轮回业,决定还要搞三途苦报,麻烦可大了。要知道好相,善心所变现出来的;不好的相,恶心所变现出来的;能变的是不定的性识,所变的是千差万别的幻相,十法界依正庄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然后佛在经上讲的这些方法,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可以用得上,用到功夫得力,多么欢喜!法喜充满。我们学佛就要在这些地方学习,在这些地方用真功夫。

 

肯定念佛是所有一切法门里面第一法门,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断烦恼、证菩提、成佛道,都是念阿弥陀佛而成就的。所以世尊在本经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我们晓得释迦牟尼佛,他是一切诸佛如来的代表,他这样赞叹,所有一切诸佛如来对阿弥陀佛都是这样赞叹的。我们的缘无比的殊胜,一学佛就遇到佛中之王,就遇到佛门最殊胜的第一经,你说这个缘多希有!这大家有福,正是《弥陀经》上所说,无量劫来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在这时候统统成熟,这三个条件都具足,难得!非常非常希有难逢。今天遇到了,决定要抓住这个机缘,决定不能错过。释迦牟尼佛「得微妙法,成最正觉」,我们今天也得微妙法,问题就是我们能不能成最正觉?如果要想成最正觉,没有别的,依教奉行。佛在这一部经里面教给我们,教我们要做的,我们一定认真努力去做;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犯规矩,往生西方净土,人人有分,这个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特别是我们这个道场,我们四众同修都是弥陀弟子,套一句基督教的话,「无上的荣耀」。他们上帝是荣耀,弥陀弟子第一荣耀,上帝见了你都给你顶礼、称赞,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弥陀弟子还得了,今天我们在此地做的是弥陀的事业,弥陀的事业就是广度一切众生,接引一切众生往生不退成佛。

 

今天新加坡这个道场是世界第一个道场,我们说第一个,希望还有第二、第三,还有很多,但是现在世界只有一个。每一天讲经,一年三百六十天不中断,天天讲经;四楼念佛堂天天念佛。这个弥陀村建好了,人多了,我们分班念佛,一定做到二十四小时不中断。过去谛闲老法师教给他徒弟,锅漏匠的徒弟,人家念了三年佛,站着往生。死了以后还站了三天,等他师父来替他办后事,不能说没有本事。哪一个人死了以后能站三天?谛老教给他的方法非常简单,教他不要怀疑、不要夹杂、不要间断,老实念,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赶紧接着念。他就依教奉行,三年就这么作法,被他做成功了。我们将来念佛堂、弥陀村就遵守谛老法师这个开示、这个办法做。所以我们念佛堂旁边有休息的地方,我看到底下已经做了,已经做了一个房间可以休息。我觉得那个房间还不够用、还不够大,最好再延长整个做下去,做这么一排,累了的人去休息。休息的时候不要脱衣服,我们穿海青,海青不要脱掉,脱掉就睡觉了,起不来了。连衣服躺一下休息,稍微精神好一点赶紧起来,就到念佛堂去念。

 

念佛的方法,我们遵守行策法师,这是我们净宗的祖师,用他的方法:「绕佛、止静、礼拜」。将来人多了,我们这念佛堂把它画成区分,佛像是要放在当中,可以绕佛的。佛像不能放在台上,绕不过去,后面一定要有路,佛像后面可以绕佛;念佛堂跟讲台不一样,念佛是以绕佛为主。我们因为精神体力不够,没有办法支持得很久,所以绕累了要坐下来休息,是以绕佛为主。这是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善财童子出去参学,第一位参访的德云比丘;在《四十华严》叫吉祥云比丘。他去参访没找到他,结果最后「别峰见道」,山峰在另外一个山头。别峰代表什么意思?特别法门,就是净土法门。所以他是修这个特别法门,在别峰修的,他怎么修法?般舟三昧、佛立三昧。他只是站着跟绕佛经行,不坐,不睡下来。通常我们讲般舟三昧一期是三个月,这要有很好的体力才行,一般人做不到。一天一夜不睡,你都受不了,九十天不睡觉,那还行吗?不但不睡觉,坐都不可以坐。

 

所以我们懂得念佛堂是以绕佛为主,绕佛要出声。你绕累了,旁边有蒲团给你坐下来念,坐下来的时候,坐下来可以不出声,跟着念。如果坐在那里昏沈打瞌睡,你就得起来到佛像前面去拜佛,拜佛也是调节你的身体,等于说运动、运动,调节身体。实在太累了,就到旁边去休息,休息好了,赶紧出来再念,真用功、真正努力,真的在道场是办道。过去禅宗禅堂叫「选佛场」,今天我们这个地方也是选佛场,一切众生选拔你出来作佛,还有什么事情比这桩事情更大?大事因缘无过于是,希望我们同修要珍惜,我们全部的力量来成就这一个道场。这个道场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道场,我们自己很清楚、很明白,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我们自己也在其中,不在这个数外,在这个数的里面。我们既然要作佛,一切佛都赞叹阿弥陀佛,我们也应当赞叹阿弥陀佛,也应当全心全力为阿弥陀佛工作,替阿弥陀佛在这个大时代里面,建立一个真正接引众生念佛成佛的场所。无论我们贡献力量的大小,《华严经》上说都是平等的。一念善、一点点小的功德都尽虚空、遍法界,福报无量无边,这个话我们能够肯定,不会怀疑。这是得道、成道。

 

佛成道之后不是说就没事,成道之后,唯一的一桩大事情,就是在因地当中所发的愿要兑现,圆满的兑现,不可以说了不算数。因地里发了什么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成佛之后,只有一桩事情,去度众生。「度众生」这三个字的意思,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爱护众生、关怀众生、怜悯众生,全心全力的去帮助众生,这就是度的意思;成佛之后专门干这个事情。正如经上所说的「千处祈求千处应」,哪个地方众生有感,佛是决定现身,有感的众生太多了。这个感就是求,求佛菩萨保佑、求佛菩萨加持,这个求的念头就是感,只要有求佛就有应。众生求佛,讲「感」有两种:有明显的感,显求;有冥求,冥求是自己都没有发现自己有求的念头,真有这个念头自己都没有发现,可见得这个念头好像很微弱,自己没发现。这样微弱的一个意念,自己不知道,可是佛的感应非常灵敏,他已经感应到,他已经察觉到,觉察到的时候佛一定有应。佛的应也有两种:有显应,有冥应。冥应是你觉察不到,佛确确实实在你的周围,在你的身边帮助你,你自己没感觉到;显应是让你感觉到,或者你见到佛菩萨的形像、或者你听到佛菩萨的音声。像我们在《地藏经》上看到婆罗门女,她供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听到佛的音声,这是明显的显应,能够跟佛对话;佛虽然没有现形,没有看到人形,但是听到声音。所以感与应都有冥显不同:有冥感显应、冥感冥应、显感显应、显感冥应,感应道交有四种不同。

 

我们世间众生根性成熟了,这是冥感不是显感。在三千年前这个世间根性成熟了,感动释迦牟尼佛应化到我们世间,佛是显应,明显的应化,佛出现在这个世间,没有人认识、没有人请法。无人请法,佛就要入灭、就要入般涅槃,他住在这世间没事干。幸好!我们凡夫愚痴不知道世尊成佛,不知道,不知道有佛出世,净居天人看到;净居天人就是第四禅里面五不还天,这五层天里面都是修行人,不是凡夫,经典里面讲「三果以上的圣人」,那个地方是大道场,他们见到了,见到佛出世在这个世间,赶紧下来代我们大家启请、请法。世尊接受众生的礼请,这才开始为大家讲经说法,展开他教化众生的事业,这个事业用现代人来说是「社会教育工作」,他展开他社会教学工作。

 

下面第七段「转法轮」,为什么社会教学的工作要叫做转法轮?法轮是个比喻。现在跟古时候,我们知道在上古时代,每一个民族都有它一个图案,做为它这个民族的标志,史学家称之为图腾。我们现在人做生意,一个行号也有个商标,有个图案叫mark;我们净宗学会也有一个,这旗帜上就是。所以佛法也顺世间法不例外,也选择一个标志来代表世尊对社会的教学。世尊取的是「轮」,轮相象征佛所教导众生的那些内容,佛给众生讲些什么,这个图案要能够表示出来、标示出来。我们佛门里面通常用的图案有三种:用的最多的是「法轮」,我们常讲法轮常转;第二种「莲花」,莲花也是佛门用来做标志的;第三种「卍字」,佛三十二相之一,佛的胸口有个卍字,卍字是表吉祥的意思,佛所说的一切法都是最吉祥的。莲花是代表清净无染、不染,出污泥而不染。莲花的根生在泥土之中,把泥土表六道;泥上面是水,水表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莲花开在水的上面,这个意思就是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他在一真法界,取这个意思。不但是六道不染、四圣法界也不染,莲表这个意思。

 

「轮」表的意思更圆满,真的是表大圆满。轮是个动相,动中有不动。诸位想一想:哪一样东西能够把这两种现象都显示出来?只有轮。轮是圆,圆心不动;周动,心不动,所以它代表「动静不二,动静一如」,它表这个意思,这是其他的形象里头找不到。更深一层的意思是代表「性相不二,空有不二」;轮的周代表相、代表有,轮的心代表空、代表性,性是空的。所以圆心,圆心在哪里?找不到。有没有心?决定有心,但是心不可得。现代几何学里面就说得很清楚,说点,点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事实,但是点的移动就是线,线的移动就是面,线跟面我们可以能觉察得出来,点觉察不出来。所以圆心找不到,心是空的,相是有;相有,有是因空而生起的。有从哪里来?有从空来的。所以有还是空,有不是真有,有叫幻有;真空不空,妙有非有,「轮」表这个意思,这个意思多圆满。

 

确实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为一切众生说法,就是说明这个大道理,说明这个事实真相。轮代表什么?代表十法界依正庄严,轮的周,周边;法轮的中心代表自性,代表我们的法身理体、真心本性。一切诸佛如来为众生讲经说法,说的什么?无非就说明这桩事情,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用轮来表法非常非常的圆满。轮一定要动,动它是活的,如果轮不动就变成废物,就变成死东西,轮一定要动。今天科技的发展,诸位想想:什么道理得到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都是那个轮在转,任何机械里面总离不了圆。现在轮还做成齿,齿轮,轮与轮当中才能产生带动的作用,全是轮在带动,所以佛讲经说法,就用转法轮来作比喻。我们看到佛经「转法轮」,就是推动佛陀社会教育工作,社会的教学工作,它取这个意思。诸佛如来出现在这个世间,就为这么一桩事情,可以说八相成道,其他的七相都是为了这一相,所以这一相要说得特别详细,其他的任何一相都是两句话、三句话带过就行了,这一相要细说。一切诸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为什么?就是干这个来的。这一段文长,我们也分了几个段落,先分两个大段,一个总相,一个别相。请看经文:

 

【天人归仰。请转法轮。】

 

这就是我刚才所说,佛出现在这个世间,世间人肉眼凡夫不认识佛陀,不知道佛出现于世。净居『天人』他们『归仰』,看到佛在人间示现,他们仰慕归心,于是代一切众生『请转法轮』,请佛讲经说法,请佛教化一切大众。这正是经上所说,「佛为天人师范,九界导师」,不但是我们一切人的模范,九法界一切有情的最好榜样。所以我们要学佛,佛就是我们的好样子,我们要学佛的存心,要学佛的做人,要学佛处事待人接物,要学佛的言语,佛样样都是一切众生最好的楷模榜样,这叫「学佛」;学佛不是研究经教,研究经教现在人称作「佛学」。佛学跟学佛完全是两桩事情,搞佛学而不知道学佛,你依旧是生死凡夫,没有办法断烦恼、没有办法超越轮回。如果你真正学佛,不但超越六道,而且超越十法界,特别是依照这一部经典来修学,肯定有把握「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掉,这是古来祖师大德给我们说的。这是请法。

 

【常以法音。觉诸世间。】

 

前面我们科题里面「请法能感」,「说法是所应」,这是显感显应非常明显。『常』是不间断。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示现成正觉、示现成佛,这以后讲经说法没有一天中断过,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三百余会是大规模的法会,小的法会就不说。大规模的法会,大规模的讲演教学,三百多会。小规模的随时有一个人、两个人,十个、八个人,来求见释迦牟尼佛向他请教,他老人家讲经说法,那个小会就不算了。连小会要算上,那是三千会都不止。『常以法音』,什么法?下面说『觉』,这个法是觉法,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八个字将释迦牟尼佛一生的教学、宗旨、目的都说出来。目的是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从目的上说。苦从哪里来?苦从迷惑来的,迷了就有苦。乐从哪里来?乐从觉悟来的,觉悟你就乐了。所以迷悟是因,苦乐是果。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一定要在因上做才行,果上没有法子,要从因上下手。佛知苦乐法,他知道这里面的因果,所以一生从事于教学,教学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

 

『觉诸世间』。世间有三种,三种世间统统包括在其中。「有情世间主」,像《华严经》上讲这些世主,有情众生,我们在座的一些大众都属于有情众生。还有一类叫「器世间主」,器世间主也是众生,是另外一类,我们肉眼看不见。哪些?经里面讲的地神、山神、树神,这是器世间主。我们这个道场有道场神、有守护道场神、有护持道场的神,决定有。诸位同修你们自己住家,《地藏经》上讲宅神,就是守护你这个家、保护你这个家的佑神。这一类众生我们肉眼看不到,但是我们受祂的保护。如果我们造作恶业,这些善神就走了,换一批鬼神来,恶神来了。善神走了,不保佑你,恶神来了。恶神帮助你造业,恶神鼓励你造业,希望你将来堕阿鼻地狱,他在那里看到开心,他干这个事情。鬼神里面给诸位说,恶的多善的少,大概善的鬼神都是皈依三宝,都是佛的弟子。所以鬼王里面有很多是菩萨示现,不是真正鬼王,怜悯这些恶鬼,劝他断恶修善,劝他不要害这些众生,要发心保护这些众生。这一类的叫器世间主。还有一类叫「智正觉世间主」,那是讲证果的人,阿罗汉以上,阿罗汉、菩萨,天台家所讲的藏教佛、通教的佛,都是属于智正觉世间主。

 

所以佛讲经说法的对象包括这三种世间,称为诸世间。这就是常讲九法界众生有教无类,佛是一律平等的教导,显示出无尽的大慈大悲。慈悲是清净平等的,不分善恶,善人佛教,恶人也教;不分怨亲,与佛有亲关系的佛教,跟佛做冤家对头的佛也教,这才叫大慈大悲。那个方法,佛讲经的方法无量无边,佛有究竟圆满的智慧,所以为一切众生开示无量无边的法门、法音。「法门无量誓愿学」,佛说无量法门,我们要发心学无量法门。今天时间到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2月24日10:22:1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911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