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无量寿经(第3次) |第4集|视频MP3文字|jingkong老法师主讲

admin 大乘无量寿经评论5阅读模式

大乘无量寿经  (第四集)  1998/4/12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04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请掀开经本第三面,经文第四行。

 

「又贤护等十六正士,所谓善思惟菩萨,慧辩才菩萨」,前一次讲到这个地方。经文的意思很深,我们要很细心的去体会,才能真正得到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在前面我也曾经跟诸位提示过,夏莲居老居士会集本经,最初他是将全经分为三十七品,以后重新订正的时候,才把它分成四十八品,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段落。

 

在前面两品,我们明显的觉察出来,这十六位在家的菩萨,应该要分在第一品才对,这个众成就。众成就里面,有声闻众、有菩萨众;菩萨众里面,有出家菩萨众、有在家菩萨众,应该是这个分法。我曾经提出这个质疑,为什么他要在「贤护菩萨」这个地方分段?这不是小段,是在这个地方另起一品,我曾经提出必有道理。这个道理你们懂得吗?有几个人能看出这个门道?确实有道理,因为这十六位尊者,是全经的血脉,我们修学,能不能抓住纲领、抓住原则,在我们佛法里面讲总持法门,你如何能掌握大总持法门,关键就在此地。无论在家、出家,修行证果,有没有成就,完全在你能不能善护自己。昨天讲的护法。你懂不懂?要用现代的话,你懂不懂爱护自己。再说得白一点,你懂不懂自爱,这个贤护就是自爱,就是爱护自己。真正懂得爱护自己,真正懂得自爱,保护自己在菩提道上一帆风顺,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所以从这个地方分,意义就非常非常的深广。

 

接着「善思惟菩萨」,我提出了三点。我们要念四重恩。思惟,要常常思惟四重恩,要思惟众生苦。众生在六道轮回,非常痛苦,迷惑颠倒,愚昧无知,造业受报,没有出头的日子。我们人间苦,三途比我们不知道要严重多少倍。常常想念众生苦,如果我们自己,没有能力超越三界,没有能力脱离轮回,三途果报我们一定要受。谁没有造三途业?人人都造。《地藏经》里,地藏菩萨讲得好:「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个话说的是真的,并不过分。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所干的事情都是损人而不利己。这个世间人常讲「损人利己」,那个话说错了,损人决定不利己。损人能利己,这个事情是好事,我也肯干。损人不利己,自己得的一点小利,后来的果报不堪设想,造出这种愚昧的业因,后来感受地狱的果报。所以念众生苦,实在讲就是回过头来,就看到自己苦了;不念众生苦,不知道自己苦。世间人知道自己的人太少,看别人看得很清楚,看自己看不到,像两个眼睛只顾往外面看,不能往里面看。但是我们看到别人,回过头来就想到自己,他是众生,我也是众生;他今天造业受报,想想我今天也在造业,将来怎么能避免苦报?

 

第三,要常常念自己的业障深重。无始劫以来,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这一生能够生活在新加坡这个地区,新加坡是世间的福地,你前生做了一点好事,今天在这儿享福。你的福享尽了怎么办?你在享福这一段期间当中,你有没有再修福?如果享福而不修福,不但不修福,还要造罪业,你这个福报就很快会消掉,你的罪报很快就会现前,这个麻烦事情大了。我们思惟,要常常想这些。这是现前三桩与我们切身有关系的事情。

 

可是菩萨名号上有个「善」字,这善就太好了,叫我们要善思惟。什么叫善?凡是与真如法性相应的,这就是善;与真如法性相违背的,那就不善。这个说法很难懂、很难体会,我们一定要把这个水平降低,大家就好懂。什么是真如法性?我们最简单的说,就是这部经典。我们起心动念,所思所作,不违背这部经典的教训,就是善。我们所想的,不出这一部经典的范围;我们所说的,也不违背这部经典的教训;我们所作的,完全依照经典的方法,这叫善。

 

所以印光大师就说得很好,李木源居士要我看看,我们这个讲台上有四根柱子,他要我给他写几个字,我们就想到,印光大师教给我们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这八个字好。这八个字在现在讲,那真正是可以解救这个劫难。什么叫做敦伦?伦是一类,同类、同伦。我们是属于哪一类?中国古时候的教育,中心的概念,就是伦常。伦常从夫妇开始,夫妇是住在一个房间,同一个室。这一个室,室就是一个房间,房间外面是家,家里面有父子、兄弟。家的外面是社会,社会里面有君臣、有朋友。所以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是五伦的教育,这是一类、一类的。

 

我们今天学佛了,五伦里面有个特别的一类,我们是学佛的一类。学佛里面又可以分做很多类,我们是修净土宗这一类。你是哪一类,你要尽到哪一类的本分。我在这种身分、这个地位,我应该要做哪些工作,我一定把它做好,对社会、对同伦决定有贡献,这就叫尽分,尽我们的本分。我们尽本分,自行、劝他,自己依照经典依教奉行,然后再劝导别人。你看经上,世尊给我们说了多少次,劝勉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个意思很深。受持,我们对于经典所讲的,全部接受。佛的言教,佛所讲的理论、佛所讲的方法、佛所讲的境界,全盘接受,这是受。持,接受过了之后,永远保持而不丧失、而不变质,决定遵守,这是我们的本分。不仅仅如此,还要为人演说。演是什么?做出样子来给人看,这是表演。生活就是表演,做出个样子给人看。我做出这个样子,与经上讲的相应不相应。譬如经典,佛告诉我们:「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如果我们天天说别人的坏话,那就错了,跟经上讲的不相应,你就没有受持、你就没有为人演说,做出样子给人看。这个样子,一定要跟经上讲的相应,完全相同才行。

 

世出世间的学问,佛法是教育,不是宗教。教育是求学,我们有个恭敬心、真诚心,去向老师们求学。古人常说,「只闻来学,未闻往教」,这是师道。只有学生来求学,没有老师去找你、去教你的,没这个道理,那这个道就不尊了。尊师重道。师道有师道的尊严,你一定要懂得去求学。

 

哪个是善知识?哪个是好老师?我们今天师道这一伦,给诸位说,这是自古以来,真是祖祖相传。什么人是你的好老师?你自己心目当中最景仰的、最佩服的这个人,这个人就是你的善知识,就是你的好老师。你心中所佩服的,他是个凡人,他是个默默无闻的人,你最佩服他、最敬仰他,你跟他学,你能成功。阿弥陀佛来了,释迦牟尼佛来了,你对他没有恭敬心,你对他不佩服,你就天天跟着佛,你什么都学不到。这个道理在什么地方?其实很简单,你不佩服他,你听了他的东西,不肯照做。他教你这一套,你搞的是那一套,不听话。真正敬仰的老师,你听话。老师自己没有成就,不要紧,老师做不到,老师教你,你都做到;老师样样不如法,但是他教你那个方法是如法,你统统都照做,你成佛,你作祖,你超过老师。

 

我们求善知识,善知识在哪里?善知识就是我心目当中,最景仰、最佩服的人。他给我讲话,我百分之百的依从,一点都不敢违背,这个人就是我的善知识。不是说他的名气大、声望高,他所讲的你是阳奉阴违,这个是决定不能成就的;不但不能成就,而且造作的罪业很重。什么罪业?欺师灭祖,欺骗老师。你何必去拜他作老师,拜他作老师,又要欺骗老师。欺骗老师,老师是有师承的,祖祖相传,你欺骗老师,你就瞧不起祖师,历代祖师,再往上去就瞧不起佛菩萨,这是真的。你要真正能够尊敬佛菩萨,这个经是佛说的,你怎么敢违背。读了这个经,甚至于为人家讲这个经,讲得天花乱坠,讲得叫人点头,自己所作所为,跟经上所说的完全相违背,不信佛。

 

信佛这个事情好难、好难。我学佛七年出家了,发心出家。出家之后,我一出家就开始讲经,教佛学院。出家两年之后,我才受戒,我已经讲经讲了两年。受完戒之后,我到台中去看李老师,李老师一见我的面,就跟我讲:「你要信佛。」我这一听都呆了。一见面没二话说,就指着我,你要信佛。我一下就愣住了。老师就跟我解释、给我说明:「信佛不简单。不要说你现在已经出家、已经受戒了,而且已经在从事于弘法的工作,不见得是真信佛。有人出家一辈子,八十、九十还不信佛。」他那个信佛的标准是什么?佛在经上讲的话,你统统做到了,才叫信佛,你没做到的人,你不信。信了,哪有不做的道理,不肯做就是不肯相信。所以给我讲,「信佛」这两个字太难、太难。

 

世尊在《华严》、在《大智度论》里,都说明「信为道源功德母」。信心成就,没有一样不成就,我们修行证果,信心是泉源、是根源。你没有坚固的信心,你怎么能成就?你要有这个信心,敦伦尽分一定做到。闲邪存诚,邪是邪知邪见,闲是防止,你要懂得防止,预防邪知邪见。预防的方法,李木源居士讲得很高明,他那天跟大家讲的一些话,我听到了,我点头。他头一个就是告诉人,不要听电话,他说电话一拿在手,一讲一个小时、半个小时,全是是非。他叫净宗学会的干部,没有事不要听电话,也不要打电话,可以避免许许多多不正确的思想、概念。我常讲,不看报纸、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你的心地清净。我们在今天这个社会,在家居士有工作、有事业,你的工作事业上,必须要知道的,你去接触;没有必要知道的,一概还是不知道的好,保持你的清净心,这叫善思惟。真正做到「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心地对人要真诚,没有丝毫虚伪,别人以虚伪心对待我们,我们要以真诚心待人。为什么?他搞六道轮回、他搞三恶道,我是要到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的。阿弥陀佛欢迎的是真诚心的人,口是心非的人,阿弥陀佛不会接纳。古大德在经典注疏里头,说得太明白、太清楚,「言行不相符,念佛念得再多,都不能往生」。我们自己如果下定决心,有这个弘愿,这一生当中一定要往生,一定要依教奉行。

 

所以这一次,我们这个殊胜的法缘,我们这一会,我一定把这个经,详详细细、透彻的讲一遍,我们不限时间,三年、五年都没有关系。你们来听,听一次,有一次的受用,一次听懂了,你能够去照做,一生受用不尽。何况你每一会都来听,那还得了吗?可是我们这样做,我们这个善思惟,是不是就到了很圆满?没有,也不过是七成、八成而已。怎样才圆满?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你就圆满了,决定得生净土,心里头念念是阿弥陀佛。

 

我也曾经劝过一些同修们,我也是劝人家在打电话,李木源他老人家说是不听电话,我是说可以听电话。听电话怎么听?我们就一句阿弥陀佛,听他讲话,他讲话,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讲一个钟点,我就念一个钟点阿弥陀佛,没有二话说。他的废话不断来,我们阿弥陀佛就直接进去。我这个办法也不错,又不要花自己的电话费,你说是不是。他打电话来,我们把阿弥陀佛一句一句的,往他阿赖耶识里去灌,他的话我们一句没听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甚至于说你要不听的话,你把听筒塞起来,光是我们嘴巴说,我说他听得见,他说我听不见,这个法子妙绝了,这法子好。念佛求生净土,念念有阿弥陀佛,这才叫善思惟做到圆满。我们要学善思惟菩萨,落实在自己的生活上。自己就是贤护菩萨,自己就是善思惟菩萨,应当要晓得。

 

佛法里面所说,许许多多诸佛的名号,你看现在有很多道场,过年的时候拜万佛。《大藏经》里头有一部经叫《万佛名经》,佛名经,都是佛的名号,里面总共有一万两千多尊佛的名号。那些佛是谁?给诸位说,都是自己,是自己的性德。性德为什么说这么多名号?性德是无有穷尽的,别说一万个名号说不尽,亿万个名号也说不尽,无量无边,性德。所有一切佛的名号,是自己性德,所有一切菩萨的名号,是自己的修德,从修德显示我们自己的性德。所以我们念这些菩萨名号,念谁?念自己。自己知道保护自己,知道自爱,知道护自己的法,那你就是贤护菩萨。你思想见解纯正,你就是善思惟菩萨,不是别人。这些菩萨名号放在自己,菩萨现身来表法,他是教导我们的,就跟我前面跟大家讲,我举一个例子,举天王殿的弥勒菩萨、四天王,全是自己,完全落实在自己身上,那里是外面境界,我们才能得到真实受用。

 

由此可知,这十六位菩萨也不例外,也是我们圆满的修德。十六不是数字,十六是代表圆满。我们显宗,多半是用七代表圆满、用十代表圆满。密宗里头多半是用十六、用二十一,用这个来代表圆满。像《弥陀经》上讲的十万亿佛土,这是显宗说的圆满。本经说的二百一十亿佛剎,那就是二十一扩大到二百一十亿,都是表法的意思。我们要把它看成数字,那就错了,你就体会不到里面的经义。

 

再看底下一尊,『慧辩才菩萨』。言语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最重要的手段。孔老夫子教学,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就是言语。佛法教学也不例外,贤护、善思惟是德行,慧辩才就是言语,这真跟孔老夫子教学不谋而合。辩才里面要有智慧,你的辩才就积功累德,就不造业了。没有智慧,最好是不要有辩才,如果有辩才,没有真智慧,辩才造的业可就大了。能言善道,可是说出来都非正法,迷惑人心,这个罪就很重。

 

诸位读《论语》,你看孔老夫子,曾经也短时间做过官,做过鲁国的大司寇,他老人家一上任,就把当时少正卯杀掉。在现在是绝对不许可的,现在是不行的。少正卯犯什么罪?没罪,你找不出他的过失。孔老夫子为什么杀他?就是他能言善道、口是心非,到处去搞是非,把人心迷惑了。他有辩才,大概孔老夫子都辩不过他,没法子了,杀掉他。这历史上有记载,孔老夫子诛少正卯,少正卯的罪行,邪知邪见,很有辩才,他那些恶知见影响社会,很多人听信他的话,这是夫子没有法子,用这种手段。

 

所以这个辩才,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楞严经》上说的好,「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有一年,很早,大概是七七年、还是七八年的时候,我记得我初到香港去讲经。香港畅怀法师告诉我,香港有一个基督教的机构,叫道风山。他们做什么工作?专门把出家人,出家人那个时候到香港之后,没有依靠、没有地方住,他们接待,接待得非常优厚,供给你吃、供给你住,天天带你游玩。它里头有佛堂,你看他多开放,基督教里头有佛堂,天天叫你拜佛,叫你去读经,待你好得不得了。人总有感情,过个两、三个月,「基督教好,佛教不行。佛教道场不能住,法师理都不理,哪有基督教这么热心对待我」。以后经也不念了、佛也不拜了,到他的教堂去了。很多法师都还俗,都进入他那里面去。畅怀法师把这个事情告诉我。我说:那难得。我说:我们去看看。

 

我就到道风山去参访、去访问。看看里面有一些法师,已经穿了还俗的衣服,告诉我基督教怎么样慈悲、怎么样博爱,说得很好。道风山的主人来接见我,大概也是想劝我。我看了之后,我说:我很感谢你们,你们的工作做得非常好。他听了有点不是味道,也是愣住了。然后我就告诉他,我说:我是真的感谢你们,不是假的。你们把这些出家人,劝了还俗,信基督教,我很感谢你们,真诚感谢,我是真诚心,一点虚假都没有。他也愣住了。他说:为什么?我说:「佛法传到今天,三千年了,佛门里头也是良莠不齐。你们基督教传到今天,基督教今天是一九九八年,将近两千年了,你们里面的分子,也不能保证个个都是精英,也有一些败类。」这他也同意。我说:「我们佛门这些垃圾,自己没有法子清理,你们统统把我扫除清理掉了,我怎么不感谢你?当然感谢你。」我说:「你的道风山,是我们佛门里头的垃圾站。你的几句话,就把我们人心动摇了,这个人没有道心。没有道心不能学道,你把他清除到这边来,好极了!」

 

我访问道风山,教导他。你看,我赞叹他,我没有毁谤他,我说他做得好,我非常感谢你。你看我们多欢喜,欢欢喜喜把问题解决了。叫他多想一想,他所动摇的、收去的那些人,都是佛门的垃圾,佛门的精华一个也没有动摇。他要能够醒过来,以后就不搞垃圾站了,不再去劝出家人还俗。所以我们要是从正面说,你造了很多罪业,你怎么样怎么样,那他很高兴,你看我们做成功了。我这一分析,我分析真的,一点都不假,你们做的完全没有功德,所吸收到那边去的,全是佛门信心不坚固的、道心不坚固的,迷惑颠倒、见利忘义的,这一些不是好分子,你们收去了。所以我们要有智慧的辩才,你有智慧,你才能看得清楚、看得明白,你的言语才能真正教导人,劝人不要造恶业,恶业造不得,后果不堪设想。

 

有这种辩才,应当好好去利用它,用在什么地方第一殊胜?对于这个法门专修专弘,无比的殊胜。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尊佛不弘扬这部经,没有一尊佛不讲这部经,没有一尊佛不劝人念佛求生净土。我们有这个能力,为什么不替佛增一分光明?我们自己也真正得佛光的加持。这才是真正智慧辩才,我们要善于运用,要认真的学习。

 

下面一位,『观无住菩萨』,这是功夫真正得力了。前面所说的都是基础的条件。正如同我们学佛,也学了不少年,也听了很多经,可是要问问,你的功夫怎么样?你的烦恼少了没有?你智慧有没有增长?你这个思想言行,恶业是不是少了,善业是不是多了?这些属于功夫上的问题。我们学佛的人,讲老实话,功夫不得力;也就是说,佛法是学了,天天也在念佛,往生没有把握。没有把握要说有把握,那叫大妄语,那个罪业是堕阿鼻地狱的。真正老实人说老实话,没有把握,没有把握就是功夫不得力。

 

佛在此地,接着就教给我们「观无住」。诸位看这个名号,就能想起般若经典,《金刚经》上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观无住就是应无所住。过去唐朝时代,禅宗的六祖惠能大师,就在《金刚经》上这两句,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观」是观察世间,不是叫你想,一想就坏了。想怎么样?想,落在意识里头;观,不用意识。禅宗参禅,为什么叫参、叫参究,为什么不叫研究?研究,没有离开心意识,也就是我们今天讲,没有离开思惟、想象。我们多想一想,那是属于研究,那是用的意识。参,不用意识;观,不用意识。不用心意识就叫做观,用心意识就不是观。

 

怎样叫做不用心意识?这个好不容易懂。我们先要了解,心意识的相状是什么样子?心意识的作用是什么样子?然后渐渐去体会它。这个心是阿赖耶识,落谢种子,我们现在讲落印象。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落一个很深的印象,落印象是阿赖耶的作用。我们见色闻声会分别,分别是第六意识的作用;因分别而执着,起贪爱,生了感情,引起烦恼,于是乎就坚固的执着,执着是末那识。我们了解这个状况,大致上就可以明白一些,他们参禅的人、他们研教的人,人家功夫怎么样会得力?他们不用心意识,也就是说,他们不分别、不执着。研究经教也不分别、也不执着,不但不分别、不执着,不落印象,这个高明。

 

研究经教如此,在日常生活当中也如此,处事待人接物,对人对事对物,都不分别、都不执着、都不落印象,乃至于穿衣吃饭。所以禅宗,诸位也许听说,意思不是明了,听说赵州茶,赵州和尚,人家去参访他,「吃茶去」,他就是这一句,度化了一切众生。你不要以为「吃茶去」,好,你真的去端茶杯,去喝茶了。他那个「吃茶去」就是告诉你,在日常生活当中,饮食起居里面,不落印象、不分别、不执着。哪一样不是禅?哪一样不是功夫?只要一切法里头,不分别、不执着、不落印象,就是无住。才有一点分别、执着,你的心就有住,有住就坏了。有住,就生烦恼、就起障碍;无住,就跟法性相应。为什么一定要无住?佛不是无理的要求人,因为,无住与事实真相相应,有住跟事实真相相违背。就是前面我们讲的善思惟,无住是善思惟,有住就不善。

 

《金刚经》上讲得好,你看佛说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说明能得之心不可得。能得之心不可得,你要是以为有得,假的,哪是真的。外面境界,你所得的,经上说得很清楚,「万法缘生」。连佛法也是缘生,所以佛法不可以执着。佛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佛法。佛法为什么要舍?因为佛法是缘生之法,因缘生法,凡是因缘所生法,当体皆空,了不可得。你看,所得不可得,能所两边都不可得,你怎么可以住?住就是得的意思,你心一有住,错了。

 

我们今天对于万事万法,佛教给我们随缘,随缘就自在,什么都好,有也好、没有也好,都得大自在。绝对没有一点得失的念头,没有一点取舍的念头,于一切法无取无舍、无得无失,这叫无住。由此可知,无住就是涅槃,无住功夫达到极处,就是大涅槃的境界。

 

在戒定慧三学里面来说,这属于定功,甚深的禅定。定要有慧,定要没有慧,这个定没有用处,不起作用,定一定要有慧。慧是什么?生心,虽生心,还是无住,这才叫高明。生心跟无住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如果你说,生心妨碍了无住,无住妨碍生心,这是我们世间人的观念,也是世间人真的现象。譬如工作太忙了、事情太多了、应酬太多了,妨碍我清净心;我要修清净心,把那事情统统都离开,什么都不要问,我才能做到清净心。这么繁忙,心地又那么清净,这个太难了,这做不到!一定要做到。为什么?知道相是假的、体是空的,假的相再忙碌还是假的,哪有碍事?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那就是《华严》境界,入无障碍的境界。这种功夫、这种受用,这是真实的受用,完全得力于观无住,观察世出世间一切法,空无所有。佛在经上讲,「梦幻泡影,如露如电」,佛教给我们「常作如是观」,这就是修「观无住」。

 

你能够常常这样,观察世出世间一切法,你就是观无住菩萨,你的功夫焉能不得力。念佛功夫得力,决定得生净土,而且品位一定也很高,不在中下辈。所以这个很重要、很重要。你有这种修行的功力,经题上讲的修行的总纲领,你能够得到。这个总纲领,就是「清净、平等、觉」。我们今天「清净、平等、觉」得不到,就是患得患失。有得失的心、有取舍的心;还有更严重的,贪瞋痴慢的心;还有贡高、嫉妒的心,这个糟糕!这是我们这一生修学最大的障碍。

 

过去我们在此地,曾经用四个月的时间,讲了一部《金刚经》,这个录音带现在都在流通。为什么讲这部经?实在讲,就是观察许许多多念佛的同修,功夫不得力,不能放下,所以讲一部《金刚经》,帮助大家看破、放下。希望我们念佛的功夫能成就,不能得一心不乱,至少要得功夫成片,我们凡圣同居土往生,决定可以去得,那这个《金刚般若》,对我们的帮助就大了。

 

「观无住菩萨」里面还有一层深的意思。无住一定要生心,如果无住不生心,就是世尊呵斥二乘人堕涅槃坑,只有自利,不能利他。自利不利他,也不错,也很难得,没错。但是诸位一定要晓得,不利他,你的性德不能圆满。换句话说,一定要生心,一定要把生心跟无住合成一个,不能分成两个。分成两个,你只证得一半,决定不圆满,所以一定要生心。

 

这个样子你看看,我们以《华严经》为例子来说。《华严经》里面这一些菩萨,以地位最低的圆教初住菩萨,他们修证的地位、功夫,已经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分别、不执着。他不执着,他出六道轮回;不分别,他出十法界。分别、执着确确实实断掉了,真的做到无住、应无所住,他到了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无住的法界,就是应无所住的法界。他生到那边是初住菩萨,要证到圆满的果位,往上去还有四十一个阶级,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到妙觉才成佛,还有这么多位次。这么多位次怎么个修法?生心。你不生心,你就不能达到究竟圆满佛。

 

生什么心?生度化一切众生之心。那种度化就像《金刚经》所说,「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而得度者」。度无量无边众生,生心;实无众生而得度者,无住;一不是二。这一句话落实来说,就是《华严经》的五十三参。《华严经》五十三参,叫做历事鍊心。历是经历,什么样的境界,统统要经历,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跟他们打成一片,没有两样。鍊心,鍊什么?鍊清净、平等、觉。历事鍊心。你要不在事相上经历,你所说的成就靠不住。

 

诸位你去看看,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这是祖师的笔记。《竹窗随笔》里头有一条,在哪里我都记不得,这都是三十几年前看的书,还有这么一点印象。里面提出有一桩事情,给我印象很深刻。有一次有一个法师,去拜访莲池大师,莲池大师就编了一套故事给他讲。这个故事就是叙说,有一个修行人住在深山里,几十年,功夫成就了,深山里住几十年,戒律精严,定功很深。有一次城里面的人,遇到这个法师,对这个法师很景仰,这个法师的道行、戒律,很佩服他。在市区里头热闹地方,建了一个讲堂,请法师下山来弘法。这个法师下山之后没多久,城市里面繁华的生活,他统统都沾染,贪瞋痴慢都现前,道心也没有了,定也失掉了,非常惋惜!这个法师就请教莲池大师:这是哪一个?莲池大师说:就是老兄。就是说的他。说明你在深山里头修行,没有经过这些红尘的锻鍊,不作数。自古以来,多少在深山修行有成就的,一下山,完了,全部都毁掉。我们一般讲,经不起考验。所以佛讲这个莲花,不是说水里面开的莲花,那有什么希奇!释迦牟尼佛讲的莲花,火里面开的莲花,这才希奇、才珍贵。火是代表五欲六尘,在五欲六尘里面清净、无染,这成功。

 

无住生心,这是佛法里面的高级佛法,我们一般人可以学无住,不能学生心。我们还要把它分成阶段来,真正到无住之后,再历事鍊心,没有到无住的境界,这个事情干不得,一干就出毛病,这是在此地顺便劝勉同修。观无住菩萨里面含的深义,「无住生心,生心无住」,我们把这个字倒过头来念,味道才念得出来,「无住生心,生心无住」,味道就出来了。这是真正有智慧、真正有定力,经得起考验;经不起考验的时候,我们要回避,不要让外面环境干扰我们。如果真有定力、真有功夫,可以不必回避。为什么?我们可以转境界。境随心转,我们不会被他所转,我们能转境界,这行;自己不能转境界,是决定要回避。

 

初学的人,佛给我们建立许许多多的规矩,一定要遵守。为什么?无知。就像学校教学一样,你看看,小学生规矩最多,老师督促最严格,中学生稍微开放一点,大学生就更开放了,研究所没人管你。为什么?你已经成年,有智慧,你自己可以照顾自己,不需要人家管你。愈是高级的佛法,愈开放;愈是初级的佛法,愈保守。小乘就像小学,规矩管得很严格,一点错都不能犯。大乘佛法那就开放多了,你有定、有慧,不需要人家来那么样的管理你。世法如是,佛法也如是。一真法界里头,决定没有人来管你,决定没有人来干涉你,人家事事都如法。就像夫子所说,「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是孔夫子自己说他的境界。七十岁以后从心所欲,样样能合乎规矩、合乎礼数,这就高明。所以,法身大士就是从心所欲,我们或者说随心所欲,他都不违背法性,与性德一定相应,这才称之为法身大士。这两句话就是《华严经》上,清凉大师所讲,「事事无碍的境界」,无障碍。本经与《华严》没有两样,《华严》的经义全在本经。

 

再看下面一位,『神通华菩萨』,真正证得无住生心,真正证得无住,观无住了。「神通华」实在讲就是生心,一定要生心,已经无住,就要发心普度众生。普度众生,妨不妨碍自己清净寂灭的境界?不妨碍。虽然一天到晚跟众生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尘说、剎说,做出种种的表演,他自己过的生活,依旧是清净寂灭,一丝毫没有改变。也就是自受用是清净的,他受用是不断在动的。

 

这两位菩萨的名号合起来,就是我们佛家常常用的mark,「法轮」,法轮常转。神通华是轮,不断在那里转。无住是轮的心,永远不动;圆心不动,圆周永远在动。这个味道多圆满。诸佛菩萨如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也就是学如是。如何使我们的身,我们的身、口,在这个世间,帮助一切众生、协助一切众生,我们的心如如不动。《般若经》上讲「三轮体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这《金刚经》上说的。不着我相,不着人相,不着我当中所作一切事业之相,这叫无众生相。那就是真正做到无住。事情没少做,天天在做,从来没有休止的在做,那就是生心,就是神通华在此地表现的。我们本经后面的经文,「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就在我们这一面,倒数第二行。这两句经文可以用来解释,神通华菩萨所表的意思。

 

「神通」这两个字,现在社会大众很多人误会了,以为这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叫神通,这个解释就错了。「通」是通达,这是智慧,世出世间一切事,没有不明了的、没有不知道的,这叫通。「神」是比喻,比喻你这个能力超出一般人,神奇莫测。别人不通达的,你都能够通达,所以称之为神通,神通两个字是这么一个解释。「华」是比喻,比喻什么?比喻修因。植物先开花后结果,花开得好,因好,将来果就会结得好。所以佛在经上常常用花,代表菩萨的六度万行。菩萨要修六度万行,应化,证大涅槃的佛果。「游步十方,行权方便」,那就是无条件的,无分别、无执着的,普度一切众生。菩萨在这个里面随类化身,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当给众生说什么法,他就说什么法。没有一定的法可说,也没有一定的身分可以依据,没有,随类现身。随众生的念说法,这叫做神通华。

 

诸佛菩萨为一切众生,种种的演说,目标方向只有一个,帮助一切众生觉悟。我们佛门常说,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个总方向、总目标。我们肯发心,得清净心之后,又肯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最主要是要做出一个好样子给人看,为人演说。演是表演,表演不是去唱戏,表演就是日常生活。我们在日常生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按照经上做,要把这部经里面的道理、里面的方法、里面的境界,在我们生活当中表演出来,演出来。换句话说,我们的生活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跟《无量寿经》合而为一,这就叫演。演得毫无造作、毫无痕迹。换句话说,你过的生活,就是无量寿佛的生活。过无量寿佛的生活,你问问你有没有成佛,当然成佛了,那还有二话说吗?本经字字句句,跟自己起心动念、日常生活统统相应,你才是真正契入弥陀愿海,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你不往生谁往生?自然可以拍拍胸膛,我有把握往生,上上品往生。人人做得到,大家要努力,要真正肯干,不要把这一生大好的机缘当面错过,那就可惜了。

 

下面『光英菩萨』,这是光明英发。后面本师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是「光中之王」。我在讲席上也常常勉励同修,我们学佛,招牌很重要。什么是招牌?这个相就是招牌。我们说佛法好,怎么好?脸上一脸灰土土的,那人家一看,学佛学成这个样子,人家怎么能相信?学佛了,我们那个招牌好,全身放光,精神饱满。人家一看,学佛真好,这才行。因此,不接触众生,形象是无所谓;接触广大的群众,形象比什么都重要,人家一接触你这个形象,第一个对你就好感。你看世间人,如果说是形象好,我们佛经里面教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和颜爱语」。印象好,办什么事情都很顺利,帮忙的人很多。一般说你的贵人就很多,贵人哪里来的?形象好,你就会感得许多贵人帮助你;形象不好,人家一见,掉头而去。这个形象,是真正修持里面内发的,不是装的。不是说我要上台讲经,还得要化妆一下,那是假的形象,不是真的。

 

现在在台湾,有个电视台请我去讲演、去录像。录像的时候,法师,要用点粉化妆一下。不干,我不搞这事情。他说:许多法师上讲台,都要化妆。他化他的妆,我不化妆,你要叫我化妆,我宁愿不上台。现在我们晓得,电视荧幕里头,都是假面具,不是真的。他那个假面具拿掉之后,不好看。我们要从内心里面发出来,自自然然,这是真的。我们自己得真实的享受,我们也绝不欺骗众生。欺骗众生,我们有罪。我们要是化妆上荧幕,我们有罪。为什么?欺骗众生,这个事情不可以做的。

 

「光英菩萨」在此地,表的意思就很深。我们个人的形象要好,我们团体的形象也要好。团体是僧团,僧团,四众弟子都是僧团。现在大家一听说僧团,都想到是出家人,没有想到在家人。僧的梵语是僧伽,僧伽的本意我们一定要了解,它的本意叫和合众。众是什么意思?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团体、社团。社会上社团太多太多了,这一个社团能够遵守佛的教训,修六个戒条,六和的戒条,这一个团体就叫做和合众,就叫做僧伽,就是僧团。

 

所以,僧团不一定是出家人。佛经上说的,四个人以上,在家人也行,四个在家人。像你们在家有家庭,你有儿女或者有父母,你这一家四个人,四个人能够修六和敬,你这一个家庭就是僧团。你经商、开店,店里老板、员工有四个人以上,统统都遵守佛的教诲,修六和敬,你这个店就是僧团。既然里面是和合众,你的家就是道场,你这个店也是道场,诸佛护念、龙天拥护。所以这个和合众,并不专指出家人。虽不专指出家人,出家人要跟其他一切社团,甚至一切和合的社团,要做一个典范,做一个好样子,让别的社团都能够模仿、效法,跟着我们来学,那你就成功。这个意思,我们要明了、要记住。

 

佛门里面这些形象,我们真的要重视。因为现在几乎到全世界,我们走到任何一个地区,遇到社会大众,言谈起来,对我们佛法产生无比严重的误会,这个很糟糕。这样的误会,引起了轻视,他把我们看成宗教,而且在一切宗教当中,把我们看得很低。我们是多神教,什么神都拜,泛神教,低级的宗教;高级的宗教,只有一个神,无上的神明只有一个。低级宗教无知,什么都拜,把我们看成低级宗教,你说冤枉不冤枉。谁造成这种社会现象?我造成的,不要怪别人。我没有尽到佛弟子的责任,我没有能够把佛法的真相,向大家解释清楚,演说明白,所以引起大家这样的误会,罪过在我一身,不在别人。我应当要忏悔,要洗清我的罪过,我要认真努力修行、我要认真对一切大众,把佛法事实真相,说清楚、讲明白。而且我们要做一个好样子给人家看到,这就是我们的招牌,这就是光英菩萨所代表的。

 

我们道场,全世界社团的榜样。最小的社团是家庭,最大的社团是国家,国家也是个社团,它有组织。我们在所有社团里面,起模范的作用。这个社团里面,没有名闻利养、没有人我是非、没有利害得失,清净的社团。我们身心清净一尘不染,所思所作都是利益社会广大群众。我们不是天天说说就算,说说不行,你要真的去做到,身体力行。使诸佛如来,这一块真正是金字招牌,大放光明,我们就不愧为佛弟子,我们敦伦尽分真正做到了。

 

所以今天,居士林、净宗学会的道场,做得不错,其他道场我们也去看过,这两个道场我们比较熟悉,天天有人念佛,每一天有人在这边讲经。这个道场天天讲经,要是三年不间断,对这个社会起一定影响的作用。每一天讲,每一天讲两个小时,不够。但是现在这个社会,两个小时是很有必要。当然我们现在已经走向高科技,我们现场的录像,已经在世界许多国家地区卫星电视里面广播,已经在计算机网路里面流通。所以诸位不要看到,我们这个讲堂坐得满满的,大概一两千人,实际上参与我们这个法会的,不知道有多少人次,多少人在计算机里面、多少人在荧光幕前面,都看到我们的现场。正如同世尊这个法会,十方世界的菩萨,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人数,比我们肉眼看到的人数,不晓得多多少倍,这是有相似之处。

 

所以我们真正是佛弟子,我们要建如法的道场。真正如法的道场,我也说得很多。世尊当年在世,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你看,佛讲经的处所,王舍城的道场、祗园精舍的道场,这是佛在那里讲经,讲得比较多一点。所有的这些道场,主人都是国王、大臣、大富长者,他们提供的。道场里面一切的事务,也是他们管理。请佛到这边来讲经说法,教化众生。僧团不问这些闲杂事情,僧团里面只是在办道、教学。不向大众讲经说法的时候,内部的研究讨论,消除一切疑惑,提升自己的境界,平常大家在干这个事情。我是非常向往,世尊当年那些方式。所以道场应当让居士来管理,出家人接受居士的礼请,四事供养,弘法利生,事务的事情绝不干涉。

 

有些出家人放心不下,这个道场我没有主权,万一哪一天他不高兴,赶我走,怎么办?这一点,你自己没有信心,也难怪你。为什么?你没有道。古来祖师常讲:「只怕没有道,不怕没有庙。」你真有道,哪一个道场求你都求不得。这个地方不要你,那个地方磕头作揖在求你,你怕什么?怕的是没有道,这个道场不要你,那个道场也不要你,你走投无路。如果你自己建个道场,这个道场所有权是你自己的,试问问,你出的是什么家?你已经回家。你出了你那个小家,找了个大家枷上了。错了,大错。所以我们不要道场、不要地方。

 

实实在在没有人礼请,这个日子好过,过得快快乐乐,更快乐。你看,现在露营的帐篷,太理想了,下面都有垫子,小虫都进不去,它拉链拉得紧紧的,一个小帐篷,到山水优美的地方,晚上在那边睡觉。你看,多舒服!我要道场干什么?真的树下一宿,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树下一宿,没有遮盖,我们现在有遮盖。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你说这种生活,神仙的生活。我们为什么不去过这生活?为什么搞这么多的枷锁锁住?让你永远脱不了六道轮回。干这种傻事,还自鸣得意,岂不是迷惑颠倒。在心地上,要把它舍得干干净净。我一直主张,道场让在家人去管理,甚至于我们出家人名都不挂,干净利落,什么麻烦都没有,不造罪业。

 

净宗学会跟居士林,就是一个好榜样。诸位真正有学、有德,肯发心,你看这些居士,真诚心来供养。我们要不认真努力,对不起他们;我们认真努力,他不肯让你走,希望你在这里常住;希望你在这里常常讲经。怎么舍得你走?我们真正体会到,道要紧,真的是「不怕没有庙,只怕没有道」,道比庙重要多了,庙不重要。古人这些话,至理名言,我们要牢牢记在心上,认真依教奉行。

 

道场我们就希望居士贤护。真正有贤护居士,真正有善思惟居士,他们来建道场,来礼请、供养出家人,在这边修道、弘道,弘护的功德发挥到极处。四众是一家。你看这个招牌,光芒万丈,光照大千,我们给佛面上贴金,这是无量无边的真实功德。所以,我鼓励在家同修们建道场。一个人有力量,一个人建;一个人没有力量,集合一些志同道合的一起来建。自己依照现在社会上一般的法令规章,好好的来经营,好好的来管理,做弘法利生的工作。

 

现代人头脑实在说,都迷在那个钱眼里头,从前的铜钱当中有个洞,都迷在那个里头,很可怜、很可怜。无论干什么事情,头一个想到钱。我建这个道场,钱从哪里来?道场建立好了,要开销、要维护,这钱又从哪里来?总是想到钱,想到钱就可怜。昨天马来西亚净宗学会,有五位代表来看我,他们告诉我,那一边会务的一些状况。特别给我说明一条,他们现在的章程里面,把会员的会费删掉了。他说听我讲经的这些录音带,明了这个事情,一定要给信徒们丝毫的压力都没有,这个道场只接受你的乐捐,绝对不限制你一个月要交多少钱,一年交多少钱,没有,统统删除。他拿来给我看。我说:对。

 

李木源居士说得好:「我们没有钱、没有福报,阿弥陀佛大福报,这个靠山靠住了,那还有什么问题!」你要靠得牢,怎么靠?依教奉行,就是真正以弥陀为靠山。阿弥陀佛经上所说的,我统统都做到,我在弘法利生上,所必须的这些财源,阿弥陀佛就会给我送来。哪里要自己操一点心?自己操心去经营、去筹划,苦死啦!一点都不操心,正是佛门里常说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

 

我在最初接触佛法,章嘉大师传授给我的,我对老师信任。我是一个好学生,是个标准学生;老师的教导,我是百分之百的服从,我也百分之百的去做到,我不辜负老师。我今天要是有一个邪知邪见,要做一个不好的事情,我就想到我对不起老师。许多同学、同修,你们都看到,我住的地方,我老师的照片都挂在一起。我们现在学生上课,教室里面,老师的照片也都挂在那里。一生当中离开老师几十年了,我们的精神永远在一起。老师教我要存报恩心,弘法利生,我们怎么敢违背?常存报恩心,你就常常不敢有邪思,常常不敢做违背老师教诲的事情。我们不违背老师,当然就不违背诸佛菩萨。诸佛菩萨是老师的祖师,我们要是对老师阳奉阴违,岂不是叫欺师灭祖吗?灭祖就是瞧不起佛菩萨。那是李老师从前所说的,那不是学佛,玩弄佛法,罪过无量无边。世间什么都可以玩弄,你怎么可以玩弄佛法?必定堕阿鼻地狱。所以在家居士发心,只要发的是真心,真正为弘扬佛法、为度化众生、为安定社会、为利益人群,佛菩萨没有不保佑的,没有不加持的,决定是有求必应,哪有求不到的。

 

章嘉大师教给我这个方法,而且告诉我,你的一生,都是佛菩萨替你安排的,你一点都不要操心。我听了这个话好欢喜,一直到现在都欢喜。几十年了,四十多年了,我真有这个感应,真的不操心、真的不问事,有求必应,有愿必成。老师告诉我,你有愿、有求,还没有感应现前,这个时候你自己要晓得,你有业障。赶紧把业障消除,消除业障就通了,感应就现前了。怎么样忏悔?真正知道自己的过失,改正自己的过失,这叫忏悔。忏悔的意思是后不再造,我知道这个错了,以后不敢再造,这叫真忏悔。真正发心忏悔,诸佛菩萨赞叹。世间圣人也是这么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大善,改过是大善。

 

所以在家居士建立道场,绝对正确,就好像建学校一样。佛教是教育,在家人建立学校,组成董事会管理学校。出家人是教员,你这个学校建好了,你要去聘请教员,出家众是教员。聘请一个校长,就好像商店一样,校长是总经理,让他来管理、让他来教导。老板是董事,产权是老板的、是董事的。寺院里面,礼请一个人来做住持,请这些执事,请这些人来修行、办道、弘法利生。那就好像你这个董事会,聘请一些员工来经营这个事业。这个事业是修道、弘道的事业,能这样去做,就非常如法。在过去佛教刚刚传到中国来,最初是国家来护持,道场是谁建立的?国家建立的,是国家的财产。这里面法师也是国家聘请的,所以法师只是弘法、只是修道,做弘法利生的工作。

 

我们讲到光英菩萨,讲到佛法的形象,你这个形象要不好,形象要坏了,对于佛法的弘传,就产生很严重的障碍。「光英」在此地,用现代的话来说,建立光芒万丈、光照大千的佛法形象。个人是学佛的形象,在家居士,你的家庭是佛法的形象。人家一看,这个人家学佛的,学佛的人家乱七八糟,你就障碍一般社会人不敢学佛,不能学佛,你看学佛就像他那个样子,这就叫灭法,这不叫弘法,灭法。学佛一定要有非常好的形象,非常重要。你要是经商,你这老板是学佛,你那个店就是佛法的道场,你那个店面要是最好的形象。无论你从事哪一个行业,你要学佛,都要表现社会第一好的形象。光英菩萨在此地表法。

 

『宝幢菩萨』是表佛法的流通,今天讲佛法的扩展。宝幢的宝好!现在什么是宝?卫星电视是宝,计算机网路是宝。我们利用这个宝,把佛法流传到全世界。所以在今天,如果没有因缘,不能建大型的道场,没有很多人到这个地方来听经,诸位要晓得,今天全世界,像新加坡居士林这个道场,非常希有。这不是我对大家特别赞叹。

 

因为现在的社会结构改变了,现在走向工业时代,高科技的时代,每一个人生活都非常紧张,都非常忙碌,哪有时间坐在这个地方,天天坐在这个地方,听两个钟点经,不可能。我们在美国,美国人最欢迎的是,你讲经三天,他会来听,你讲经五天,未必天天能来听,你讲经一个星期,他不来了,太长了没时间。而且最受欢迎的,就是一次,两、三个小时,那他是最喜欢。众生闻法的机缘愈来愈少,众生的福愈来愈薄。新加坡是大福报,福地。有这么多人天天都来听,这还得了!所以在西方社会里面,我们建道场都不要大,住家、小房子就可以了。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高科技的设备,有个小型的录像室,用这个录像室录下来之后,利用网络、利用卫星电视,向全世界播放,这就是宝幢菩萨代表的意思。

 

你们看宝幢菩萨,能看懂他的意思吗?高科技是宝,幢是高悬,把佛法流通到十方三世,我们利用现在的科技,确实做到。你看我们做成CD、VCD。我听说一个片,可以能保存两百年,流传久远。利用电视、广播、网络传播,这是遍满十方,宝幢在这里起了作用。我们尽心尽力,把佛法用高科技的方法,向全世界人介绍,你就是宝幢菩萨,你做这个,宝幢菩萨。他做流通佛法的工作,传递佛法的工作。今天时间又到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2月24日10:00:2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908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