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直讲(第3回)(第1集)悟道法师主讲/2017年10月29日中国上海

admin 太上感应篇直讲评论3阅读模式

太上感应篇直讲(第三回)  悟道法师主讲  (第一集)  2017/10/29  中国上海  档名:WD19-028-0001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及网络前的同修,大家上午好,阿弥陀佛!请放掌。

 

今天因缘非常的殊胜,我们上海和行道德讲堂,和风来公司同修启请悟道跟大家讲一点佛法。这次我们采取的经典就是道家的《太上感应篇直讲》,刚才我们也听到翌茹老师带大家读诵。这本善书也是道家的经典,是我们佛教净宗十三祖印光祖师一生极力来提倡的。在《印光大师文钞》我们都可以看到很多祖师为当时的佛教界居士,劝大家要受持《太上感应篇》,另外还有《了凡四训》、《安士全书》,这个三本书是印祖一生印最多的。

 

昨天我们刚从苏州回到上海。在苏州有灵巖山寺,这个寺院也是印光祖师晚年居住的道场。在寺院下面,当年印祖他也成立一个弘化社,这个弘化社现在还在,就是专门印经典善书流通的一个社团,我们现在还是有很多经典委托弘化社来印行。在弘化社,印祖在的时候大乘经典数量印的不多,只有《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安士全书》这三本书印的数量最多。

 

印光大师,在我们佛教界大家都知道,根据传记《永思集》这些纪录的资料,我们看了,知道他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化身来的。在《楞严经》二十五圆通,二十五位菩萨代表二十五个圆通法门,大至势是代表念佛圆通,观音菩萨代表耳根圆通。大至势菩萨他是念佛专家,在《楞严经.念佛圆通章》,我们在这一章经文看到大势至菩萨教我们念佛的方法,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两句就是念佛的方法。念佛专家为什么不在念佛方法极力提倡,反而教我们学这三本书?这些方面我们必须去深思,也是必须要深入经教,什么叫都摄六根,什么叫净念相继,我们常常听,但是实际上并没有深入的去理解。因此实在讲,我们学佛几十年,念佛念了几十年,可以说都没有消息,功夫也不能成就,烦恼伏不住,往生西方没把握,这个问题在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特别是中国人,没有接受我们老祖宗传统文化、伦理道德、因果教育,没有人天善法的基础。现在不要说学大乘佛法,就学个小乘佛法都不够资格。

 

所以,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释迦牟尼佛以神力示现十方诸佛净土给韦提希夫人看,给她选择,韦提希夫人选择了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净土。选择了之后,请教释迦牟尼佛,我们要怎么修学才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佛在还没有教韦提希夫人念佛的法门之前,先给她讲净业三福。念佛法门在《观经》讲了十六观,十六观法都是念佛法门,从第一观日落悬鼓,到第十六观下品下生,临终十念,持名念佛,这个十六观都是念佛的方法。佛为什么不直接给韦提希夫人讲这十六观法,而是劝她要先修净业三福?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第一福是人天福。第二福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第二福,出世间二乘的福报。第三福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大乘菩萨福,大乘菩萨入世的福报。净业三福我们如果做到第一福,信愿念佛,求生净土,这个配《无量寿经》的三辈,可以下辈往生;能够做到第二福,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可以做到中辈往生;能够做到第三福,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可以上辈往生。所以,三福这个经典经文的内容,我们对照《无量寿经》的三辈往生的条件,也就更为明显。佛给韦提希夫人讲了之后,后面说净业三福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净业正因,十方三世诸佛修净业,正确的修因就这三条。不管修哪一个法门,不是说只有修净宗才需要修三福,修其他的法门就不需要,不是这样的。佛讲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包括所有的法门,修净宗当然不例外,特别是《观经》提出来的三福。

 

这三福,过去我们导师上净下空老和尚也常常提起,在讲席当中常常提起,但是我们修学并没有进一步去深入,因此念佛念了几十年,实在讲功夫不得力。这个原因就是净业三福第一福的基础我们都没有,现在学佛大部分都是从第二福开始,从受持三皈,皈依三宝开始,去受戒,再来学大乘经典。这个好像盖三层楼,第一层没盖,要盖第二层、第三层,怎么盖也是空中楼阁,基本上是不可能盖的。因此,学了很多大乘经典,学了一辈子还是没有成就。所以祖师大德也看到这个问题,印祖他是念佛专家,他一生提倡的就是很平实,他不谈玄说妙,很平实,就是讲了四句话,「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是印祖一生自行化他的一个宗旨。

 

我们看看现在净老和尚提倡的传统文化、伦理道德、因果教育,我们修净宗的人就是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印祖一生的教化就是这四句话。因此我们不能小看这本《太上感应篇》,因为我们佛教界的总认为我们都学佛,为什么还要学道家的?如果不是印光祖师提出来,大概信佛的人不会去学《太上感应篇》。一般信佛的人他总觉得那是道家的,我们佛弟子应该学佛经,怎么去学道家的东西?这个是必然的。祖师的提倡有他的道理,如果不是真正通达经藏,实在讲一般人也没有这个眼光去提倡,而且一般人的提倡也没有人会相信、会接受。所以,祖师来提倡,我们学佛的人才知道去重视。

 

在还没有讲《太上感应篇》之前,我们先把唐湘清老居士他的一篇序文跟大家分享。我现在采取讲解的本子是《直讲》,《直讲》注得很简单的,前面有印光大师的序文、有李炳南老居士的序文,第三篇是重印这本《直讲》的唐湘清老居士,他的序文比较白话,他也是根据印祖的序文给我们做一个比较白话的解释,我把这篇序文念一念,大家可以参考。唐湘清老居士也是早年从大陆到台湾的老居士,他在台湾我记得好像有办一个扬善杂志社,我记得好像是个中医,也是虔诚的佛弟子。我把序文跟大家念一念。

 

「印光大师说:《太上感应篇》,摄取惠吉逆凶,福善祸淫之至理,发为掀天动地触目惊心之议论,何者为善?何者为恶?为善者得何善报?为恶者得何恶报?洞悉根源,明若观火,且愚人之不肯为善,而任意作恶者,盖以自私自利之心使之然也。今之自私自利者,反为失大利益,得大祸殃,敢不勉为良善,以期祸灭福集乎!由是言之,此书之益人也深矣。」这篇也是根据印光祖师这个序文来做一个比较白话的解释。印光大师在序文上给我们讲,《太上感应篇》,摄取惠吉逆凶,福善祸淫之至理,这个吉凶祸福之至理,这个至理现在话讲叫真理,也就是事实真相。发为掀天动地触目惊心之议论,读了《太上感应篇》让我们感到真的是为触目惊心。但是现在根据我自己的经验,以前常常听我们师父上人净老和尚劝我们,要把《感应篇》做早晚课,这个是很久以前,在我还没有出家之前,四十几年前。听是听了,但是也没有认真来学习这本书,偶尔也翻一翻、看一看,觉得祖师大德讲的总是有道理的,但是没有认真来学习。因此,看了有没有感觉到触目惊心?实在讲没感觉。为什么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我们看了还是没感觉?读了还是没什么感觉?对我们自己的思想言语行为还是没有什么改变?这个就是佛经上常讲的,业障太重了。业障重,我们不能发现我们的过失,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所以虽然看了还没有什么感觉。这个感觉就是敬畏之心,这个心生不起来。

 

今年在台北剑潭国际青年活动中心,我们也办了一个因果教育的活动讲座,两岸三地传统文化青年学习营,台湾、大陆还有其他地区的学生,我们讲的主题也是我跟大家来学习《太上感应篇直讲》。另外,请台北故宫博物院退休的唐瑜凌老师来讲江老师画的「地狱变相图」,就是因果教育。我们开这个课第一天,就接到香港胜妙法师传一个信息给我,就是二O一四年习主席对一些干部讲话的一个节录,大概三十几秒,不到一分钟,习主席就劝这些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举头三尺有神明,要有敬畏之心。所以在上课我就请摄影的人员把这段话先播给大家看看,刚好跟我们上的这个课的内容性质是相应的,习主席讲的敬畏之心就是此地讲的掀天动地触目惊心,有这个感觉才能生起敬畏之心。如果没有这个感觉,就是我们业障还很重,这个我们要有警惕之心,特别我们念佛的同修不能不知道。

 

我们念佛主要希望这一生能往生西方净土,往生西方净土要什么条件?我们常常做三时系念,《弥陀经》我们也念得很熟悉,《弥陀经》修学的宗旨就是信愿行,佛在这部经劝信、劝愿、劝行。中峰国师在《三时系念》开示里面给我们讲,信愿行这个信,要信有西方净土,信有阿弥陀佛,摄取众生之事,信我有往生之分,这是信。信而无行,则不成其信。我们信了,我们大家信不信?佛在《弥陀经》上讲,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信很难的。似乎我们觉得信不难,我们大家都信了,不相信还会来学佛、还会来念佛吗?当然不可能的。所以会来学佛、会来念佛,当然都有信心。但是这个信,还没有达到经典上讲的这个标准。我们信是信了,实在讲半信半疑,信当中夹杂怀疑,不是真信。所以,信而无行,则不成其信,信你要透过行,才能证实你相信的这桩事情。那什么是行?「行者,《楞严经》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是《弥陀经》上的话。所以,信透过行。行而无愿,则不成其行,行是行动,它推动的力量就是愿,我们愿生西方这个愿,真正发愿那才会去真行。信愿行这三个条件是不能分的,不可缺少的,如鼎三足,缺一不可。信行愿,如鼎三足,缺一不可。一般讲信愿行,中峰国师他讲信行愿,行摆在中心,也有他的道理。

 

蕅益祖师在《弥陀要解》讲,行就是念佛,念佛才能满我们所愿的,满我们愿生西方这个愿望,才能证实我们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这桩事情,要透过念佛这个行来证实我们所信的、我们所愿的。现在行我们大家都在行,我们大家念佛念了这么久,我们信了没有?我们愿了没有?我们如果仔细去反省,实在讲信当中有怀疑,愿是也想到西方,但是这个世界又放不下。这个是什么原因?关键还是行的功夫不得力。行的标准,就是《弥陀经》讲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在功夫的层次它也分三层,最浅的一心不乱叫功夫成片,伏烦恼;第二个层次事一心不乱,断见思烦恼;第三个层次理一心不乱,破无明烦恼。我们一般在修净土能够达到伏烦恼,功夫成片,我们这一生就有把握往生西方。具足信愿,念到功夫成片,伏烦恼,就有把握往生西方。如果我们念佛,贪瞋痴的烦恼还控制不住,常常发作,临终就颠倒。

 

《弥陀经》讲得很清楚,「心不颠倒」。心不颠倒,净宗不要求断烦恼,可以横超三界。其他法门,你没有断烦恼,那是超不了三界的,那个标准高,业尽情空才可以。净宗有这个方便,你只要伏住、给它控制住,没有断,暂时不要让它发作,这样就可以,这样信愿念佛,往生到西方再去断。但是现前我们要做的功夫就是要先伏烦恼。这个是我们修净宗,这一生想要求生西方净土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必须要明了。如果这一生我们真的发愿,就要真正来念佛,真正念佛就是要把我们现行烦恼先控制住。如果控制不住,临终烦恼起现行,我们往生西方就被这些烦恼障碍了;心颠倒了,就被障碍。这不是佛不慈悲,是我们自己的业障障碍住。所以,敬畏之心就是我们修学这本书的一个重点,我们读诵之后有没有感觉。

 

下面讲,何者为善?何者为恶?为善者得何善报?为恶者得何恶报?就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伏烦恼要先从断恶修善做起。我们现在为什么烦恼伏不住?不断的造恶业,起贪瞋痴,烦恼怎么样也伏不住。有一年,我到马来西亚东马古晋净宗学会,前任的会长赖会长有一天他就跟我讲,他说悟道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他跟我讲,他说我是六根不摄,烦恼相继。我说什么烦恼?儿子不听话,生烦恼。他跟我讲这个话,我也跟他讲,我也很坦白跟他讲,我说我也跟你一样,我说你讲这个话说明你有心得,起码知道自己在烦恼相继。但是还有很多人一天到晚生烦恼,他自己还不知道自己在生烦恼,还以为自己在念佛,念的功夫还不错,这个就比较麻烦了。所以,我们能够观察自己,知道自己现在的境界,总是一个明白人,进一步要提升,不能让烦恼相继,要提升到净念相继。

 

净念相继要从断恶修善做起,我们现在为什么做不到净念相继?没有断恶修善,一天到晚还是造恶业。没有,我也没有杀人放火。我们如果一讲,很多人回答我们的答案就是这样,我又没有去抢劫,没有去杀人,没有放火,我很好。现在一般人你一问,大概就是这个回答。这个回答,为什么他会这样回答?因为他没有学习传统文化、伦理道德、因果教育,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他不知道,一天到晚在造恶业,他也不知道自己在造恶业,以为自己没有在造恶业。读了《感应篇》,我们就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对照一下,才发现原来我们一天到晚都在造恶业,都是在起贪瞋痴的烦恼,你说这样念佛功夫怎么会得力?当然是不得力。

 

我们学佛也知道善恶有果报,但是没有深入,它就不起作用。所以,何者为恶、为善,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我们要先认识清楚,如果不认识,那你怎么去断恶修善。为善者得何善报?为恶者得何恶报?这是讲果报,你为善有什么好处,我们现在人讲现实。现在人讲现实,实在讲没有佛法讲得那么现实。现实就是什么?你作善有什么好处,造恶有什么坏处,读了这个书能够洞悉根源,明若观火。但是这个书我们要深入,深入的去读才会有感觉。所以,我们净老和尚常劝同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少了,我们记都记不住;读多了,印象深刻了,那个时候你就有悟处,经义自然就显现出来,其义自见,我们就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就可以去断恶修善。

 

读了这个书对善恶那就很清楚、很明白。且愚人之不肯为善,而任意作恶者,盖以自私自利之心使之然也。愚人就是说没有智慧的人,为什么作恶?都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的目的总是希望自己得到利益,得到好处、得到利益,才会自私自利。今之自私自利者,反为失大利益,得大祸殃。现在读了《感应篇》,知道了,你自私自利不但得不到利益,反而是得到大灾祸、大灾殃,那有什么意义?造恶就没有意义了。你造恶就是要得到利益,现在反而利益得不到,而得到的是灾殃,明白之后还会去造恶吗?他就不会了。会去造恶就是不明白,不明白这个事实真相,才会去造恶业。所以说,敢不勉为良善,以期祸灭福集乎!我们人总是希望得福免祸。由是言之,此书之益人也深矣。由以上这些话来看,这本书利益人也非常深。

 

「又说:此书究极而论,止乎成仙,若以大菩萨心行之,则可以超凡入圣,了脱生死,断三惑,以证法身,圆福慧以成佛道,况区区成仙之人天小果而已乎。」这也是印光大师序文的一段话。这本书讲到最高的就是成仙,因为道家他修学的目标就是成仙。在《感应篇》里面讲,有天仙、有地仙,成仙。成仙就是长生不老,修长生之术,这是道家的最高目标。如果以大菩萨心行之,我们学佛的发菩提心来修学《感应篇》,不是只有成仙,可以超凡入圣,了脱生死,断三惑(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以证法身,还可以破无明,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圆福慧以成佛道,还可以成无上佛道,况区区成仙之人天小果而已乎,何况只有区区成仙,仙还在六道里面,不出六道,算是人天的小果。所以这本书我们以大菩萨心来修行,它就是菩萨的六度万行,不是只有成仙,还可以成佛。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也不能疏忽这本书,以为是道家的。

 

「从上述寥寥数语,可知印光大师对于《太上感应篇》的价值,是如何的赞扬,如何的推崇!」印祖的推崇,我们从他的开示,还有印这个书的数量,就可以知道印光祖师对这本书的重视,而且极力劝我们四众同修来修学。「可是佛教中高深的经典太多,大家不免轻视这本浅近的书,因而忽视印光大师的遗教,佛教徒很少有诵读《太上感应篇》的人了。」这个事情的确是这样,我们信佛的人、学佛的人当然都是学佛经,而且佛经高深的经典太多,是我们向往的、去学习的,看到《感应篇》讲的就是断恶修善,大家也难免轻视这本浅近的书,因而忽视了印光大师的遗教,佛教徒很少有诵读《太上感应篇》的人了。这是真的,我自己也是这个样子。

 

以前早年听我们净老和尚讲的大经大论,我第一本经听的,四十八年前听我们师父上人讲的就是《楞严经》,那是大经,那不是小经。昨天我们到海宁参观安国寺,在jingkong讲堂我也跟汤总讲这个事情,喜欢听大经大论,因为师父讲什么经我们就听什么经,师父讲我们就听,那就疏忽掉这本书了,也就没有去重视这本书。这里唐老居士也讲,「我也不能例外」,唐老居士讲我自己也不能例外。所以我看到唐老居士讲这个话,我也深有感触,因为我自己也没有例外,也是师父讲是讲,也不反对,但是实在讲也没有认真去学习,总是喜欢大经大论。所以唐老居士讲出他的经过,他说我也不能例外,「早把这本好书束诸高阁」,束诸高阁就是放在书架。这个也是我干的事情,就放在书架,摆得很好看,从来没有把它拿下来翻一翻、看一看。很少,偶尔,也不是没有,偶尔看一看,没有认真去学习。

 

「直到一九六四年,曾患严重的目疾,坎坷之中,不免烦恼丛生,自愧学佛三十年,对于汹涌而至的烦恼,竟无法控制。」他这个体验我也感同身受,我们学了佛,我们身体有病痛来了,我们自在不自在?我自己的经验,平常我也听了这些大经大论,听到师父上人讲这个经,我也能够重复去讲几句给别人听,也会去劝别人。特别我们修净土法门,我也会劝人家你要放下,去给人家助念,劝临终的人要放下万缘,一心念佛。总是觉得自己很有把握放下,等到自己生病的时候,原来不是那么一回事。实在讲,放下,并不是我想象当中那么简单。在没有生病的时候,讲得会很轻松;病痛一来,情况完全是不一样的。当我们病痛的时候,你说念佛念佛,你能念吗?你有办法念吗?我是没办法。诸位我是不晓得,但是我是没办法。唐老居士他也是一样,他严重的目疾,就是眼睛生病,眼睛是灵魂之窗,一生病也是很严重的,在这个坎坷之中,不免烦恼丛生。不过唐老居士也是很有善根,他也自己惭愧学佛三十年,对汹涌而至的烦恼,竟然无法去控制。

 

「才把久束高阁的《太上感应篇》拿出来细读,出乎意料的,连读数日,竟平息了平日无法控制的很多大烦恼。」这个时候也是因缘到了,才把这个久束高阁的《太上感应篇》拿出来细读,细细的读,可见得以前读是读了,没有细读。我也是这样的,读是读了,囫囵吞枣,没有仔细的去读诵、去力行。读了数天,平息了平常无法控制的很多大烦恼,这个读了就有心得,读了有心得。所以,我们读这个《感应篇》,读到你感觉平息很多大烦恼,平常我们看到很多事情就要生气,贪瞋痴就要起来,现在可以平静下来,不像以前那么冲动,那效果就出现了,还要继续用功提升。

 

「从此每日读诵,精神日益爽朗,身心愉悦,得未曾有。」所以,唐老居士从这个时候每天读诵,精神愈来愈好,身心愉悦,得未曾有。所以,我们生病,我们看到唐老居士这个心得报告,我们要学习。我们生病,我也是生病专家,从小病到老,现在还是病很多,今年还去住院,病很多。病怎么来的?病由业生,业由心生,病从造业来的,造什么业?造恶业,贪瞋痴。我们做三时系念每一时都要忏悔一遍,「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我们念得很熟悉,但是我们有没有忏悔业障?没有,只有口头在念。为什么没有忏悔业障?因为不知道什么叫贪瞋痴,你读了《感应篇》才知道原来这个统统是贪瞋痴,贪、瞋、痴、慢、疑、恶见。所以读了这个书,就是帮助我们忏除业障,断恶修善就是忏除业障。所以,我们有很多病,我建议大家读三百遍,不然你找这个医生、找那个医生,实在讲神仙下来也没办法,佛菩萨下来也没办法,因为你一直在造恶业。佛只能劝导我们,他也不能代替我们修行,他只能教我们你怎么修,把理论方法告诉我们,他也不能替我们修。如果能够代替我们修,那事情就好办了,我们大家现在都成佛了,佛也不用讲经说法了。

 

所以,唐老居士他的心得报告,值得我们来效法。我今年又生病了,六月初去住院,住了五天,所以我七月就赶快讲《感应篇》,因为我就跟唐老居士一样,病了之后躺在那里,你一点办法都没有。生病,现在有很多人都不能公开,不让人家知道的。我是唯恐天下人不知道我生病,所以住在医院,长庚医院,旁边有个人,他问我你以前有什么病?我说我有四高。他说旁边有人在,方便给他听吗?我说我都公布的,我就恐怕没有人知道我生病。现在有很多人生病还怕人知道,有失尊严。我说没有什么尊严,躺在那里还有什么尊严,任人家宰割,那有什么尊严,一点什么尊严都没有,生病就生病。所以,我二O一二年,那个时候医院检查有四高,到美国、加拿大去做法会、巡回演讲,我事先就把医院的检查报告打印,发到请我去讲经做法会的净宗学会,在全美、在加拿大,我统统印出去了。我说我现在有四高,医生说随时会心肌梗塞,会往生的,我说不好意思,如果我走到你们哪一站刚好在那里往生,那你们要帮我助念处理善后。大家接到我这个报告,那边同修压力特别大。

 

所以,生病就是业障,要忏除业障。这个《感应篇》,我们如果有什么病,我建议大家读三百遍。当然,如果像我们老和尚讲的三千遍,那更好。三千遍,不但你病好了,大概也成仙了,没有成佛,起码也成个仙,长生不老。这个大家要不要?或许大家觉得现在赚钱重要。你现在身体好好的,觉得赚钱重要。我告诉你,生病躺在医院,你就会觉得什么都不重要,身体健康比较重要,对不对?这是真话。因为我们大家都是老同修,也不需要讲一些什么客套话,这是事实真相。所以,身体健康还是第一个。你看现在有很多人企业做得很多,钱也赚得很多,三、四十岁,四十几岁,得重病就死了,你说赚那么多钱它意义在哪里,他也用不到。不管年轻,不管年老,身体健康还是第一重要。要身体健康就是要读《太上感应篇》,为什么?因为《太上感应篇》,道家他修学就是要成仙,成仙就是长生不老,怎么样才能长生不老?他一定身体健康才能长生不老,如果一天到晚病哈哈的,他怎么长生不老,大家想一想这个道理。道家修的就是要长生不老,就是身体健康,没有病痛。道家它还有天仙修得比较高的,他还能驾鹤西归,超居洞天。所以他这个法术,练这个长生不老的法门要《感应篇》的基础,没有《感应篇》的基础,修什么辟谷法,练什么气功,练什么,没有用,修不会成就的。

 

唐老居士有这个经验,很值得我们参考。所以,我们现在哪里痛哪里痛,庄严常常讲这里痛、那里痛,我就劝她读三百遍,妳要把去找医生那个时间来读这个,保证好。我劝她她说好,但是有没有去落实我就不知道,还是痛。所以,我们同修有病痛的,建议先读三百遍,我不要要求我们老和尚那么高,我们老和尚是三千遍。三千遍,这个《感应篇》不是很长,我们老和尚读的是《无量寿经》三千遍。你这个先读三百遍,再来读《无量寿经》,那就不一样。但是读这个经,我们也要恭敬至诚来读,才会有效果。不能像读一般小说那样的读,不恭敬、不专心,读一读,听个手机讲讲话再来读,那个效果都不好。读经的时候你要放下万缘,这样专心读才会有效果,摒弃万缘;不要读一读心里又在想手机,这个就没效果。这是读诵的原则。

 

所以,唐老居士得到这个效果。「因此我更钦敬提倡这书的印光大师,确实具有真知灼见,不愧为我国佛教界第一流的高僧,成为一代祖师,实非偶然。」这个是赞叹祖师的真知灼见。「《感应篇》的特色,是以敬畏天地神明为基础,发扬善恶因果的至理。印光大师生前创办的弘化社,每年大量流通《太上感应篇》。」这弘化社现在还有,在苏州。弘化社是印光祖师创办的,大量流通《太上感应篇》、《了凡四训》、《安士全书》,这三本书都是讲因果教育。「或许有人要问:学佛的目的,是要出离三界,《太上感应篇》的天地神明,尚未出离三界,怎么值得我们尊敬呢?」这个话也是我们学佛的人的一个疑问。

 

「不错,佛法是要众生出离三界;印光大师是一位杰出的高僧,一生说法弘化,也是上承佛旨,救度众生出离三界的苦海。可是我们要明白,并不是教我们废弃三界的一切,或藐视三界的一切。我们学佛,在没有出离三界以前,还应尊重三界的秩序,遵守三界的法纪。倘若认为学佛可以藐视三界中的一切,那么请问你在马路上行走,是否可以轻视交通警察是三界中的凡夫,因而横冲直撞,不尊重交通警察的指挥呢?这样岂不是要造成交通秩序大乱,车祸横生的恶果呢?生存在三界之中,交通警察尚且要尊重,何况维系宇宙间无形秩序的天地神明,比交通警察更高出万倍,怎可不知万分的尊敬呢?可怪少数学佛的人,自己还没有出离三界,竟要排斥天地神明,藐视天地神明,以致印光大师提倡赞扬的《太上感应篇》,几乎已被逐出佛教大门,影响所及,从一九五O年至一九六O年,短短十年之中,佛门内轰动社会损害教誉的不幸事件,层出不穷。这证明排斥或藐视天地神明,不仅不能改善社会风气,连佛教内部的风气,也有发生不良影响的后果。」

 

这个也是真话,我们学了佛也要从这个基础学起,不能认为这个是人天善法,我们学佛就要出三界、了生死,还学这个干什么?问题我们还没有出三界脱离六道轮回,这些统统要去遵守。就像我们在马路上也要遵守交通警察的指挥,要遵守交通的秩序,不然就大乱了。佛门如果不从这里学起,从人天善法做起,超越六道实在讲也没指望,没有基础,提升不了,想要提升也提升不了。所以,我们还是要从这个做起。印光大师提倡这个书也有很多佛教界不以为然,但是我们现在看看社会风气,真的,包括佛门里面的,如果不依照祖师这个指导来学习这个书,的确不但社会风气不能改善,连佛门里面都问题很多。

 

再下面,我们把它念一念:「很多人不肯行善,偏要作恶,最大的原因,是由于天良泯灭。所以要敬畏天地神明,激发天良,才能使人不敢作恶,乐于行善。试观历史上的德育故事,汉代的杨震,因敬天而拒收贿赂,宋代的王日休,因敬天而拒绝邪淫。种种美德,都由敬天而来。所以敬天畏天,是百善的根基;无法无天,是万恶的祸源。」这个也是真的。「因此印光大师的遗教,是以敬畏天地神明,作为做人修养的基础,进而上求佛道,念佛求生净土,出离生死轮回的苦海。」这段话也是我们念佛求生净土的一个基础,也是印祖他主要劝念佛人也必须有一个做人的基础,这样念佛求生净土才会有把握。「还有很多人轻视《太上感应篇》,认为仅是人天乘而已,殊不知佛乘虽高,应以人天乘为基础。做人没有做好,如何能成佛?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万丈高楼,应从平地做起。博士虽高深,倘无读过小学,又如何成为博士?所以《太上感应篇》即使仅是人天乘,我们也绝对不能予以轻视,因为从此可以奠定成佛的初基础。」这个基础非常重要,也就是我们《观经》净业三福的第一福,属于第一福,我们净老和尚把这个列为第一福的第三句「慈心不杀」,这个讲因果。

 

这个后面,我这个结语念一念,其他比较长,大家有时间自己看。「《太上感应篇》这本书,语虽浅近,大益身心,对于止恶行善的促进,冀能发生较大的作用。乃遵循印光大师的遗教,印赠这本《太上感应篇直讲》,希望大家诵读奉行,奠定人天乘的基础,进而念佛求生净土,了生脱死。一九七一年十二月写于台北。」唐老居士他写的比较白话,比较长,讲的比较多,我们读这个序论就是知道它的一个重点,主要是他把他的经验提供给我们,读诵学习这个《感应篇》的一个心得。

 

这节课还有六分钟。大家现在用的课本是这一本,是不是这一本?我用的是这一本,我用的这一本是《直讲》,是印光大师跟李炳南老居士作的序。这本是三本合刊的,有《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三本合刊的,这个里面没有注解,《直讲》它有简单的注解。下一次我想排版把《直讲》用大陆的简体注音来流通。现在我是有把《感应篇》的原文,还有正体字的旁边注简体字、还有拼音的,方便大陆同修来认识我们老祖宗的文字。我们中国人不能不认识老祖宗的文字,这个是不可以的。我们现在提倡中华文化,中国文化它的载体,它的基本就是文字,你这个文字不要,那谈什么中国文化。所以我们在提倡,一定要从文字学提倡,要从文字学,我们学习传统的经典才会有感应。正体字的经跟简体字摆上去,磁场不一样,你们没感觉,我有感觉。但是如果你接触传统这个文字久了,你就会有感觉,你就能分辨出来。还有,竖版跟横版的磁场不一样。现在这个有做竖版的,已经有恢复一部分,但是文字没有恢复。

 

我们老祖宗教人都是依照道家讲的道法自然,习主席也讲,道法自然,天地人,道法自然。什么叫自然?我们人是站着,直立的,所以我们人,我们祖宗跟我们讲,头顶着天,脚立着地,叫顶天立地。人是不是这个样子?中国人是这个样子,外国人是不是这个样子?一样。这是什么现象?叫自然,它是这样,它本来就是这样的。所以,文字用直行的。外国是用横的。那什么是横的?我们看动物,猫、狗是横的,对不对?这是自然,牠横的。横行霸道就堕畜生道,这是佛经讲的。现在你要提升,还是要把人降到畜生道去?我们是有文明的国家民族,外国没有,他们要向我们学。

 

所以,这几天我从福州到苏州,英国威尔士大学校长夫妇来,他就是来学传统文化的。昨天才跟他分手,他去苏州固锝看得非常赞叹。而且我们前天晚上,苏州吴董还带我们去听昆曲,我第一次听昆曲,实在讲我也听不懂。所以去听了昆曲,去老街听昆曲。我们一些传统文化,现在外国人他们在找的,我们中国是东方文化的代表,竟然带头不要了,这个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套句佛经来讲,不可思议。因此我们发心,现在在习主席带领之下,大家同共发心,来配合这个政策,因为十九大之后也订了这个政策,大家要来响应,要来配合。这个非常难得,我们国家民族出现曙光了,希望我们同修大家同共发心。现在我知道你们看得不习惯,看摇头的习惯,看点头的不习惯。我们老和尚常讲,点头好还是摇头好,大家要去想一想。好,我们下课。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2月21日20:28:0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875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