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第29集|文字MP3|jingkong法师|台湾华藏大专讲座

admin 了凡四训(台湾)评论2阅读模式

【师出城多主于普德。臞鹤悦公。实禀其教。先太师翁。每延入丈室。动经旬月。予童子时。即亲近执侍。辱师器之。训诲不倦。】

 

这一段是憨山大师叙述他自己与云谷大师的关系,他是他的晚辈,大概是晚好几辈了,刚才讲的,他是跟他师公的师父同辈。这是说他早年,年纪很轻的时候,曾经随着他的师父亲近云谷禅师,云谷禅师对他很器重,常常教导他。

 

【予年十九。有不欲出家意。】

 

他是十九岁受戒的,他那个时候可能是不想受戒,他早就出家了,不想受戒,说的这个意思。

 

【师知之问曰。汝何背初心耶。】

 

后头文长,我们时间不够,有一些好懂的地方念过去就行了。

 

【予曰。第厌其俗耳。】

 

为什么不愿出家?出家人太俗气了。

 

【师曰。汝知厌俗。何不学高僧。古之高僧。天子不以臣礼待之。父母不以子礼畜之。天龙恭敬。不以为喜。当取传灯录。高僧传读之。则知之矣。】

 

这就是值得云谷大师器重的所在,他晓得什么?出家人太俗了,不值得我出家。所以他就鼓励他,出家学高僧,高僧脱俗,为什么不学高僧?教他读《传灯录》,《传灯录》是禅宗里面历代祖师的传记,读《高僧传》,读书可以勉励自己,见贤思齐。

 

【予即简书笥。得中峰广录一部。】

 

这也是属于宗门语录的一种,是元朝天目山普应国师所撰。底下有个小注,「三十卷,禅师号中峰」,所以我们称它《中峰语录》。

 

【持白师。师曰。熟味此。即知僧之为贵也。予由是决志薙染。实蒙师之开发。】

 

他正式出家受戒就是得到云谷大师的鼓励、开导的。

 

【乃嘉靖甲子岁也。丙寅冬。师愍禅道绝响。乃集五十三人。结坐禅期于天界。】

 

『天界』是庙的名字,叫天界寺。

 

【师力拔予入众同参。指示向上一路。教以念佛审实话头。是时始知有宗门事。】

 

换句话说,憨山大师参禅也是云谷大师教的,就是在禅期里面,它这个禅期是长期的,教他修这个法门,并且教他参这个「念佛是谁」的话头,他这时候才晓得有禅宗。由此可知,憨山大师与云谷老人关系非常的深切。

 

【比南都诸剎。从禅者四五人耳。师垂老。悲心益切。虽最小沙弥。一以慈眼视之。遇之以礼。凡动静威仪。无不耳提面命。循循善诱。】

 

这是我们看到法师晚年的情形,年轻的时候、壮年的时候,所现的是严的一面,晚年所现的是慈的一面,非常的慈悲。因为在中年之前是要自成就,自修,晚年是要化众,行菩萨道,自己成功之后要度化众生,度化众生要以慈为主,不以慈不能够接众,慈是等慈。

 

【见者人人以为亲己。然护法心深。不轻初学。不慢毁戒。】

 

初发心、初出家的他都不轻视,都很尊重他,破了戒的比丘他也不敢轻慢,还是一样的尊重他。

 

【诸山僧多不律。】

 

『不律』就是不守戒,破了戒,破了规矩的。

 

【凡有干法纪者。师一闻之。不待求而往救。】

 

这一点就是了不起的事情,出家人破了戒,犯了规矩,犯了法,那个时候的僧录司比现在佛教会的理事长权大,违规犯戒的,他有权出来处分,或者把他送到官府里面去处分,我们现在佛教会的理事长没有这个权。他一听到这个事情,不要人家要求他,他就去救了。

 

【必恳当事。谓佛法付嘱王臣为外护。惟在仰体佛心。辱僧即辱佛也。】

 

诸位看看这几句。

 

【闻者莫不改容。必至释然解脱而后已。然竟罔闻于人者。】

 

他去救别人,去给人家说情,还不让人家知道,那个人已经被人放出去了,还不知道是云谷大师替他说情放出去的。

 

【故听者。亦未尝以多事为烦。久久。皆知出于无缘慈也。】

 

法师境界到这么高,「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是佛菩萨的慈悲。

 

【了凡袁公未第时。参师于山中。相对默坐三日夜。】

 

前面《了凡四训》我们看过。

 

【师示之以唯心立命之旨。公奉教。事详省身录。】

 

前面《了凡四训》里面讲得清楚得很,这就是袁了凡为什么能成就,依教奉行,所以人家能改转命运,能成功。俞净意也是如此,依教奉行,所以他才有成就。

 

【由是师道日益重。隆庆辛未。予辞师北游。师诫之曰。古人行脚。单为求明己躬下事。尔当思他日将何以见父母师友。慎毋虚费草鞋钱也。】

 

这一段是讲憨山大师自己参学,他出家之后也出去参访。参访,这是告诉他,你出去参学,要以为求自己生死大事为主,你要不以这个为主,你将来有什么脸回来见你的父母、见你的师父、见你的朋友?从前行脚穿草鞋,草鞋是没有几个钱一双,由此可知,如果说是参学而没有成就,买草鞋的钱都浪费了。我们今天出去参学,要是一无所得,所花的这些旅费,这个多少人的供养,再想想古人这一段话,我们怎么能对得起父母师长,怎么能对得起这些在家供养的二众?这些都得要想想。

 

【予涕泣礼别。壬申春。嘉禾吏部尚书默泉吴公。刑部尚书旦泉郑公。平湖太仆五台陆公。】

 

这就是刚才讲的那个陆公。

 

【与弟云台。同请师故山。诸公时时入室问道。每见必炷香请益。执弟子礼。达观可禅师。常同尚书平泉陆公。中书思庵徐公。谒师叩华严宗旨。师为发挥四法界圆融之妙。皆叹未曾有。师寻常示人。特揭唯心净土法门。生平任缘。未常树立门庭。诸山但有禅讲道场。必请坐方丈。至则举扬百丈规矩。务明先德典型。不少假借。居恒安重寡言。出语如空谷音。定力摄持。住山清修。四十余年如一日。胁不至席。终身礼诵。未尝辍一夕。】

 

这一段就是说大师平常的行谊,以及他的接众。小注诸位自己去看,好在《华严经》我们讲过不少,《华严经》里面的四法界多少不会太生疏。他教人,在此地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几句话,着重在戒律,着重在规矩,为什么?这是入门必须要遵守的,假如不遵守是不得其门而入。所以无论哪个地方去请他讲开示,他都特别提醒大家百丈清规,教大家注意古人所建立的模范,不能够随随便便更改。平素他老人家很少言语,沈默寡言,但是他要说话,相当有分量,这是什么?『定力摄持。住山清修,四十余年如一日』,前面讲的,终身奉持不懈,真的他一生做到了。

 

【当江南禅道草昧之时。】

 

风气刚刚开的时候。

 

【出入多口之地。】

 

这个多口就是是非之地。

 

【始终无议之者。其操行可知已。】

 

从来没有人对法师有不好的批评,由此可见他老人家的操行。

 

【师居乡三载。所蒙化者以千万计。一夜四乡之人。见师庵中大火发。及明趋视。师已寂然而逝矣。万历三年乙亥正月初五也。】

 

他老人家是正月初五圆寂的。

 

【师生于弘治庚申。世寿七十有五。僧腊五十。】

 

僧腊是讲出家,从出家那个时候算起,他出家五十年。

 

【弟子真印等茶毗葬于寺右。予自离师。遍历诸方。所参知识。未见操履平实。真慈安详之若师者。】

 

这个地方两句话是憨山大师对他老人家一生的评价,『操履平实,真慈安详』,他说他一生各方去参访,从来没有见过。

 

【每一兴想。师之音声色相。昭然心目。以感法乳之深。故至老而不能忘也。】

 

云谷禅师对他的恩德太厚了。

 

【师之发迹入道因缘。盖常亲蒙开示。】

 

所以前面他怎么样入道的,怎么样修学的,大概老法师在过去都曾经跟他讲过,所以他还都能够记得。

 

【第末后一着。未知所归。】

 

因为憨山大师到处在外面参学,老法师圆寂了,他没有在跟前,所以最后的状况他就不很清楚了。

 

【前丁巳岁东游。赴沈定凡居士斋。】

 

这位沈定凡居士大概设斋供养他,沈定凡居士也是亲近云谷禅师的,这是相聚在一起。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4月28日19:18:0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2340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