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第17集|文字MP3|jingkong法师|台湾华藏大专讲座

admin 了凡四训(台湾)评论2阅读模式

了凡四训  (第十七集)  1978  台湾华藏大专讲座  档名:19-003-0017

第17集 A

MP3下载

第17集 B

MP3下载

请掀开经本,看第三篇「积善之方」。《四训》在今年我们讲了两篇,也就是讲了一半。底下这一篇文相当的长,如果说一句一句的来讲,只能讲一个小段落,不如我们利用这一个半小时将「积善之方」的大意与诸位说一说,也就是提出重点来讲。在前面两篇,「立命之学」可以说给我们奠定了改造命运的信心,使我们明了佛法里面所说的决定不是宿命论,实际上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你愿意改确确实实能够改得了。怎么样改法?关键在于断恶,也就是在改过,关键在这个地方。能改过才谈得上积善,这一点我们同修们要特别的记住;换句话说,不能改过,善是没有法子积的。

 

佛经里面也有个比喻说,叫法器,如果我们这个器皿,好像这个茶碗、茶杯,曾经装过毒药,现在把那个毒药倒掉了,看起来很干净,再装上醍醐,因为里头并不真干净,还有残余的渣子在里面,醍醐装到里面,醍醐也变成毒药了。因此,你要想把这个碗装醍醐,必须把它洗得干干净净,这才行。佛法就好比是醍醐,也可以说善法就是醍醐,如果我们不能把自己的过恶洗刷得干干净净,做了那些善还是恶,你看看这多么重要。尤其是一个发心要真正想了生死、出三界,成佛作祖,不从这一点做起,没有第二个办法,这是我们要重视、要认真的所在。所以改过的一篇我们讲得很详细,真能改过,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多善根之人。过改了,在十大愿王里面「忏悔业障」,业障忏除了,忏除之后,我们就积极的再进一步要多修福德,这就是修善了。

 

佛法的纲领,三句话,常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自净其意那是成佛之道,但是自净其意一定要众善奉行,众善奉行必须要诸恶莫作,还要造恶,那个善是假的,绝不是真善,这是我们应当要明白的。这也就是说明了,不但是佛法,世间法也不例外,修学的过程一定是这样的。《了凡四训》里面,在这一篇首先是以《易经》里面两句话做为开端,说明积善是有经典做依据的,不是他随便说出来。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下面举了十桩事例,举了十个人做为例子。十个人,这个十之数目,也就跟《华严经》里面表法的用意差不多,是表圆满、表无尽的意思。这十段希望同修们自己去看、去研究,这里就不要细讲了。这十桩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不要以为这是随便诌出来的,来劝勉我们而已,未必有其人,未必有其事,那我们自己就不得受用了。我们要相信确有其人、确有其事。这十个人是举的例子而已,我们读《感应篇汇篇》、读《安士全书》,诸位所看到的例子就更多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要你稍微留意,古今中外摆在我们眼前的事实不胜枚举,可见得古人所说的话是千真万确的。

 

了凡先生在这一篇有非常精辟的推论,这是我们一般人往往疏忽掉的。他说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给我们说出八对。这一些,改过之后我们要修善,必须要有能力辨别。在这里我还得要奉劝诸位,提醒大家的,断恶修善是自己分上的事情,要记住,不是别人的事情。我们在讲堂也不只说过几遍,见到别人作恶,就是自己的过失,见到自家做错了,这就是善。此地所举的八对都是教我们检点自己的,而不是叫我们去看别人的,某人行善事,他这个善是真的还是假的?那就错了。我们自己做个善事,检点检点,我这是真是假?不要理会外面的境界,不要管别人,先把自己管好,这叫真善。所谓是佛的眼睛里面一切众生都是佛,善财童子参访善知识,个个都是佛菩萨,只有自己是众生、是学生,所以人家一生成就。我们为什么不能成就?就是因为自己是佛菩萨,别人都是众生,所以没法子成就,自己把自己看得太高了。不像善财那样,善财把自己看得最卑下,别人都高高在上,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一切的过失都在我自己一个人,别人没有过失,这才能谈得上改过,才能谈得上积善。果然从这个地方下手,这一生不怕没有成就;如果不从这里下手,我们讲堂里也常说,诸佛菩萨环绕着你教你,也教不出来。

 

什么叫真、什么叫假?我们也不能按着这个文一句一句的来说,把这里头的大意说出来就行了,凡是有利益于众生的、于别人的,这就是真善;凡是处处替自己想的,这就是过恶,这是善与恶的定义。诸佛菩萨,我们看《金刚经》里面所讲的,不但破了四相,连四见都没有,四相是所,四见是能,能所统离开了,他示现在九法界里面,他为的什么?为了利益众生,这就叫积善,就叫修善。前天有位初学的同修来问我,法师,我看你怎么只受了三个戒?懂得的一听,这是外行话。实际上这不叫受戒,这与受戒没有关系,这叫做燃身,烧身体。烧身体,烧一个也行,烧三个也行,为什么?它是表法的。并不是烧得愈多功德就愈大,错了,你把身去烧成灰也没有功德。为什么?于别人没有利益,还是自私的心理,我把身体烧了,烧的灰尘供佛,我的功德大。没有功德!这个意义是叫燃烧自己,照耀别人,想到我头顶上燃了一炷香,就代表我把我的身体奉献给一切众生,没有自己,只有众生,是代表这个意思。所以烧一颗就行了,常常想到,我已经发过誓愿了,我舍己为人,是代表这个意思。自己呢?自己烧掉了,没有了,剩下来的呢?剩下来的是众生,为人,这叫做真善。如果多烧几个,多烧几个功德大,人家看到我,你看我修苦行,大家来恭敬我、供养我,这就叫造罪业,这哪里叫积善?叫积恶。善的真与假就在这里辨别。所以说是为人是属于真的,为自己就是属于假的,这是一层。

 

第二层,从内心里面发出来的是真的,看到别人那么做,我们也去效法人,这就要减一等了。真发心去效法人,还算是真的;假发心效法人,是假的。什么叫假发心?发心不是在利益众生,而是这个做法有名利可图,是为了自己的名闻利养而发心的,也是假的,不是真善是假善。真善是功德,是善,假善就是恶。可见得那个积善积恶,积之一字不得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所以先要辨别善有真假,自己要清楚。换句话说,我们要从真心生起,一切为众生,进是为众生,退还是为众生,这个里面绝对没有自己,没有为自己,处处为一切众生着想、为佛法着想。

 

第二,什么叫端、什么叫曲?端是讲端庄、端正,曲是讲委曲,曲折之相。这个也不能多说,不能照它这个文讲,也把它的重点说出来。凡是真心,精纯为救度一切众生,这个是端正而庄严,在佛法里面讲是精进的意思,这个心精纯,没有任何掺杂。什么叫委曲之相?委曲之相就是掺杂世俗之意在里面,这个相就是曲。我们读小乘经,世尊给我们说,学佛的人可以做世间事,不可以有世间意,有世间意就是一种委曲之相,不端正。什么叫世间意?讲通俗一点,世间的人情世故,举个比喻说,谄媚巴结,见到有钱有势的人是一副面孔,穷苦没有势力的人又是一副面孔,这就不正了,为善的心就不正了。这就叫端、曲,换句话说,真心,完全是为了爱护众生、救度众生,这是端庄;如果有一丝毫世间意,这就是曲。

 

这个小册子里面说,「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则为曲」,俗话常讲玩世不恭。现在这个世间我们更需要检点,我们是不是在玩弄佛法?这个要认真检点,打着佛法的招牌,玩弄佛法,这个罪业、果报不堪设想,比玩世之过恶要重得太多了。所以我们学佛的同修们,无论是在家、出家,想想,我们是真学佛,我们是无聊,在佛门里混混,玩玩而已?譬如说,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讲,显著的例子,现在佛门里常有佛事,家里老人过去了,在寺庙里做佛事,那一边佛殿里做佛事,这一边家里一些亲戚朋友在那里搓麻将,欢欢喜喜的,一点哀戚之情都没有。这个我看到过,佛殿里做佛事,偏殿里面在打麻将、在玩,这就是玩弄佛法。真是好像告诉人,我家那老人死得太好了,应当早点死,死得太好了,死了我们多开心、多欢喜。这个不但是玩世,这是玩弄佛法。举出这个一条来说,我们应当以此类推,晓得什么是正、什么是曲。

 

第三讲善有阴阳,这个好懂。阴善,我们所谓叫积阴德,凡是一切的善业让别人知道了,这就叫阳善,阳是显在外面,大家都知道;为善而别人不知道的,这叫做阴德。阴德天报之,报得厚;阳善,这个世间当然表扬你、称赞你,表扬、称赞也是福,你所得到的名闻利养,这是阳善之报。但是名闻利养,古人也常说,造物所忌,容易遭人嫉妒。你看看,真正的名闻利养,实至名归,还有人嫉妒,释迦牟尼佛当时在世的时候,提婆达多就嫉妒,这是诸位在经典里面看到的,想尽了方法障碍他,甚至于谋害他。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弘法利生都有嫉妒障碍,何况后世的这些学人,在德在行都比不上佛陀的,那还能免得了吗?因此我们应当明白,尽量的避免名闻利养,纵然实至名归,也得要谦虚一点,也得要含藏一点,绝对有利益,绝对有好处的。不要做了小小一点善事,唯恐别人不知道。何况你未必是真的善事,做了些假善,骗人的耳目,骗取名闻利养,那个过失就更大了。他这里也说得很好,讲「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名与实不相符合,祸害就在后头。我们看看古今中外的历史,一点都不错,确实是这样。一个人要没有过失,被冤枉了,被人冤枉而不愿意辩别,这个人后来一定有福报。这个道理也不必细讲了,《金刚经》里面说得很清楚,这才真正的能够消除业障。这是说善有阴、有阳。

 

什么叫做善有是非?这是要有相当的学问、相当的见识,一桩事情要往深远处去看,不但现前有利益,而且要利益后世,这才是是;如果对现前有利益,对后世有大害,这是圣人所不取的。这个小书里头也举出例子,举出孔夫子的学生子路与子贡,这个小故事诸位自己去看,我也不必多说。凡是能够转移风俗的,利益后世的,这是善;凡是要带给以后有不良影响的,这就是非。我们再举一个眼前的例子来说,好像前几天报纸上有刊载说,有不少人在那里提倡不焚化纸钱。稍稍有一点头脑的人都认为这个不错,对的。是不是善事?眼前看起来是善事,佛门里面也没有烧纸钱的,烧纸钱不是我们佛门里的。但是这个事情从前印光法师就谈过,《文钞》里头有,有人问过他,印祖答得很好,佛门里面虽然没有,但是如果他的先人过去之后,确确实实落到鬼道里面,那真有受用,因此他老人家不表赞同,也不反对。如果他的老人真要落到饿鬼道了,你一提倡,把他的财路断绝了,那你跟饿鬼道结下深仇大恨,到哪一年才能够完得了?这是眼前的一桩事情。

 

我们再举过去一桩事情来说,更明显。顺治皇帝的时候,在从前出家人要经过严格的考试才能出家,如果在德行、学问够不上标准,国家不许你出家,因为你出家你是社会的导师,人天师的身分,所以你的资格要当时帝王承认,给你证书,你才可以出家。顺治皇帝想,出家是好事,何必要限制人?把这个制度废弃掉了。在当时看起来是好事,他做了一桩很大的功德,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出家,哪里晓得三百年之后的今天,佛门的亏就吃在这个地方。我们出家人的素质、水平比基督教、比天主教差得远,人家的神父、牧师都要大学毕业,我们出家的法师甚至于小学都没有毕业,你想在社会上怎么能有地位?怎么能受人尊重?佛法怎样弘扬?所以到今天佛法这种衰相,顺治皇帝要不要负责任?这就是没有深远的眼光,只晓得当时有利益,不知道后来有大害。所以往往有似是而非,我们不容易辨别,不能辨别怎么谈得上积善?所以你要想修善你要能辨别什么是善。

 

拿现在佛学院来说,现在的佛学院多半模仿世间学校政策方针来办,没有把现行的教育跟从前古时候的教育细心的去比较比较,一昧盲从,以为这是新式、时髦,应当要这样办,办个几十年,成果在什么地方?收获的,表面、空虚,而不是脚踏实地的去做。古人并没有佛学院的组织,为什么人才辈出,道理在什么地方?我们现在所作所为岂不是又是似是而实非?从前的人一下手就是在断恶修善上做起,在背诵经论上下手,现在有几个人肯干?以前学一部经,那一部经就能背诵,而且要背得很熟,一生都不会忘掉。我们现在的佛学院所以不能成就,一部经也不能背诵,一部批注也不能背诵,都没有在根本上用功夫。这是讲是与非。

 

第五,了凡居士跟我们讲偏正,什么叫做偏正?表面上看起来,一看就觉得这是善,是好事,这是正,真正是善事,就是用顺着情理的方法去做善事。什么叫偏?偏是用的恰恰相反的方法去做,做也是善事。这一点我们在《四十华严》里面看到,五十三位善知识里面有不少是用的偏法,最明显的,我们读过的,胜热婆罗门、甘露火王,他用什么方法?胜热婆罗门用愚痴,甘露火王用瞋恨,所修的什么?修的是真善,表面看起来不善,实际上人家做的善事,所以这叫做偏中正,这就是以恶的方法行的是善事。但是也有什么?好心做了坏事,好的方法得了坏的效果,那叫做正中有偏。像刚才讲的顺治皇帝所干的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是大大的好事,哪里晓得这个后果遗患无穷。所以修善有偏、有正、有偏中正、有正中偏,我们都应当明了。

 

什么叫半、什么叫满?这个半满是比喻,这是讲做善,你这个善的功德只能得到一半,不能圆满,这就称作半。所谓半与满,实在讲是在心的真与妄。他这里举的比喻,也是经里面的一段公案,说是有一位妇女,年轻的时候很贫穷,到一个寺院里面布施两文钱,寺院的住持亲自为她回向。她到以后发达了,做了皇后,带了许许多多的财物到寺庙里面来布施结缘,住持和尚叫底下一个人去给她回向,自己不去了。她就问老和尚,我记得从前小的时候到这里来,布施两文钱,你老人家郑重给我回向,现在我布施这么多,为什么你只随便派一个人给我回向?老和尚给她说,以前虽然妳布施两文钱,妳的心非常的真切诚恳,我要不给妳回向我对不起妳;现在虽然妳布施的财物非常的丰盛,妳的心轻慢,我派一个人给妳回向就够了。由此可知,以前布施虽然钱少,福报是满分;现在布施钱虽然多,她的福报是半分。这是讲半与满。

 

还举了一个例子,讲吕祖当年学道的时候遇到了钟离,钟离告诉吕祖说,他有一个方法教给他,点铁成金,可以救世。吕祖就问他,点铁成金是好事情,成了金之后还会不会变质?钟离告诉他,五百年之后还会变成铁。这个方法我不学,学了之后不是害了五百年以后的人吗?钟离先生跟他讲,学仙要立三千功行,就是你要做三千桩善事,你这一点心,三千桩的善事圆满了。要拿佛法来讲,为善心里面不着善,三轮体空,这才叫圆满的善;为善三轮不空,只有一半的功德而已,不在乎善事的多寡,不在乎布施的多少,在乎心地清净不清净。以清净来修,一文都是满分的,一毛钱布施,功德都是圆满的;不清净的心去布施,你拿整个世界上的财物去布施,功德只有一半,不是圆满的,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这个道理果然明白了,你要修满分的功德,不要以为我没有钱,我怎么能修满分,有钱人才能办得到,没有钱的照样可以办到。这是讲善有半满。

 

什么叫善有大小?他这里也举了一个例子,例子也很好。发心修善,凡是利益一切众生的,这个善大,为一切众生着想,这是佛菩萨所修,为一方众生着想,这个善大;要为一身着想,这个善就小了,为我这个庙的信徒着想,这个善也小。一样的善行,心量不相同,小善报得也小,大善报得就大,这个理很容易明白。末后给我们讲,善有难、有易,这是要明白的。真正发心修学,有大善根的人、有大福德的人要从难处下手,难能你能做得到,从这个地方下手。他这里举的有两个例子,一个是江西的舒翁,他是一个教书的,两年所得的束修,遇到了别人有苦难,全部捐赠了,两年所得,家里贫穷,得了这一点束修,回家稍微日子可以改善一点,遇到别人有苦难,救苦救难去了,自己还受苦难的煎熬,这是别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得到。又举一个例子,邯郸张某人,十年的积蓄也拿去救别人,这叫难,实在是难。

 

现在时代比从前不同了,生活的水平提高了,一切物质来源比过去容易。我们学佛的人是不是能常常想着,我的生活能够节俭一点,我能够省一分钱,就可以多利益一个众生,这在现在也是难能。我们常常印经书,诸位现在看的这个册子,七块一毛钱一本,我们会不会常常想到,我省七块一毛钱,多一本书,多一个人可以读到,果然能常常这样去做,别人不能你可以做到,真正的善心。这个小册子这次我们印了一万册,多不多?不多。向后我们继续印,初步的目标,我学人希望能印十万本。过了年以后,一切经论,我给同学们说了,暂时停下来不讲了,可是《了凡四训》跟《感应篇》我们继续讲。不但我们大量的印刷流通,而且我们还要在讲座当中唤起同修们的注意,依教奉行,将我们学佛的基础打好,而后大经大论才会有真实的受用。不在这上面打根基,这些大经大论,谈玄说妙,皆不着边际。几时把这个根底打好了,你再看看大经大论的受用就不相同了。所以我们回过头来从根本法上下手,从这个地方去苦修。

 

末后,了凡居士开导我们,教我们从纲领上着手,好在这个小册子同修们每个人都有,《安士全书》里面也附着有,《太上感应篇汇编》里面几乎把《了凡四训》的全文都引用上了,诸位阅读都能够读到。从纲领上讲,它教给我们,叫我们记住十桩事情,第一个「与人为善」,第二要以「爱敬存心」,这都是教给我们积善,从哪里积起?十大纲领,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要以善心善事、要以爱、要以敬存心,以爱、以敬,当然就不会造罪业了,不会有嫉妒,你也不会有障碍了。第三「成人之美」,凡是别人发心做善事,做一桩好事,我们要尽心尽力的去帮助他、成就他。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是「救人危急」,人遇到有危难、有急难的时候,一定要帮助他。

 

第六是「兴建大利」,这是自己没有力量也得要尽心,要为社会、为乡里、为国家、为一切众生建大利益。在现在我们能力能够做得到的大利益无过于弘法利生的道场,如果说是我们要建一个弘法利生的道场,我没有能力,那么我教给诸位的方法,你们个个都有能力,我们佛教会这个道场是公开出租的,一般一天,就是一个晚上,租金是五百块,讲经弘法打一半的折扣,只收二百五十块钱。你如果发心建道场,我请一个法师在这个地方讲一个礼拜的经,一个礼拜要花多少钱,你在底下交费就是了,一天二百五十块钱,讲十天才不过二千五百块钱,这个二千五百块钱你就一个人出了,请一个法师在这边讲十天的经,这是你建的道场。我只有这么大的能力,我只能够办十天的佛事,跟一切众生结缘,这多么殊胜!不是说一定我要花个几百万建个大讲堂,这才是兴建大利,固然那也是,有那个力量才办得到,没有这个力量,这样办也行,也办到了。

 

除这个之外,还有一桩兴建大利的,昨天大家看到了,我们做了两张的幻灯片,这个利益更大,花的钱更少,我们法施会赠送给你,你在你自己住的那个地区的电影院,你在电影院交涉交涉,把这两张幻灯片交给他,在每一场电影的时候打那个广告都给你放上,我们两张,一张是请念南无阿弥陀佛,消灾延寿,一张是请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样子贴在外边那个门的旁边,诸位去看。现在这两张的幻灯片我们一共做了五百张,将来我们陆续再做。或者我们有图,把经里面的经文,好的句子,我们摘录下来,配上佛菩萨的图像,在全省各个电影院都请他们打出来,这个钱花得就更少。这也是兴建大利,舍财作福。听说昨天晚上有十几位已经拿去了,我们那个地方还有两百多套在那个地方,希望同修们你们自己发心,劝你们的亲戚朋友们发心。经上常说,「一历耳根,永为道种」,那是讲闻法,这个看到字幕、看到佛菩萨像,一历眼根,也是永为道种,你就跟无量无边的众生都结了善缘,所费无几,你看你做了多少好事。这是讲兴建大利,举两个小例子。

 

大利益,可见得我们人人都做得到,不是做不到。你们学生当中,我现在在念书没有钱,十天二千五百块钱我也拿不出来。你们联络十个同学,一个人拿二百五十块钱,也可以办十天的佛事,怎么会做不到?做得到,请一位法师讲十天经,你们是斋主,功德主。希望大家这样去做,多多的去做,形成一个风气,使我们台湾这个地区每一个县市皆有佛剎,每一个地区都有道场,这不但是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统统都有了。

 

第九「敬重尊长」,这也是我们常常提示的,学佛的人在家里面一定要孝顺父母。给诸位说,在家里面不孝顺父母,决定不是学佛,你连父母都不孝顺,你要巴结佛菩萨,佛菩萨不会接受的,在家里面不晓得供养父母,你买一些香花水果到这里来供佛,佛会接受吗?不会接受的。你能供养父母,佛才会接受你这一分供养,不能供养父母,佛不会接受的,诸位要懂这一点意思。所以说多少人求佛,佛不灵,为什么不灵?佛不接受。除了孝顺父母之外,尊重师长,这是根本法。父母不孝顺,老师不尊重,巴结佛菩萨,哪有这种道理?没这个道理,这叫假学佛、假行善。你想想看这个善怎么能积?你修都是假的,还积吗?所积的是恶,那不是积善。

 

前一些时候,居士会在这里开会,请我在这里做一个讲演,也有不少同学参加,我就说得很明白,佛法,今天在西方,我斩钉断铁的说,决定不能生根。为什么不能生根?佛法是建立在孝亲尊师上,如果那个地区的众生不孝顺父母、不尊重老师,佛法在那里不能生根。释迦牟尼佛当年传法,四面八方去传扬,并不是单独偏爱我们中国人,不是的,为什么四面弘扬,只在中国生了根,开花结果?中国人孝亲,中国人尊师重道,别的地区不如此,所以佛法在别的地方湮没而不彰,在我们这里生根长大了。可见得这是世出世法的根本法,不孝亲行吗?不尊敬老师行吗?不孝亲、不尊敬老师,人道的资格都失掉了,也就是说,一失人身,再得人身的因缘没有了,还能成佛作祖?还能想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可能!这一点希望同修们要认真的记住,要切实的做到。孝亲怎么样孝法?好好的去读《孝经》、读《感应篇》,你就懂得了,怎样对待父母,怎样对待师长,然后才能跟佛菩萨交通,线才能接得上。不孝父母,不尊重师长,跟佛菩萨的路永远是断的,连不起来的,你学佛都是假学佛,你行善统统是假行善。

 

末后一句,「爱惜物命」,这在佛法里面教我们不杀生,不但不杀生,更进一步,不恼害一切众生;换句话说,不要叫一切众生生烦恼。能够向这十点去着手,这才能叫修善,天天这样做,尽形寿这样做,这叫积善。

 

下面他还有几句话非常重要的,我们生在末法的时候,毛病太多,指其大端而言,千万不可以将自己的长处来盖别人,这是大恶,不可以以自己之善来傲慢别人;换句话说,对于自己的特长、自己的智慧、自己的德能要多收敛,不必表现出来欺压别人,这都是烦恼里面的贡高傲慢。见到别人的过失要掩藏几分,养自己的量,要能够包容。见到别人小过失就指出来,显得自己没有量,没有容人之量,这就很可怜。不要以为我很得意,实在说,在真正道人眼睛里面看,真正有学问的人眼光里面,是显露出自己的薄弱、自己的小,说得不好听叫不成器。像这些地方我们都要特别的留意。

 

末后有一段,是以佛法里面最高的学理来说明,佛法菩萨行门六度万行布施为先,布施就是放下,就是舍而已,最高级的舍,内舍六根,外舍六尘,一切所有无不舍者,最高等的修行法,所谓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两句话哪一个不会讲?我们自己要问问,我是不是这个想法?是不是这个做法?身心世界为什么要舍?大经里面道理都详详细细的说给我们听了,我们读了、听了有没有认真的去想一想?果然想通了,愿不愿意这样做?《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给我们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因此要放下,不可以执着、不可以分别。为什么?那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要是真实的,佛不会叫我们舍弃。这是讲到最高的。做不到,做不到从低级的做起,从财布施上面去学,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先从外财布施渐渐的学。

 

讲布施的经,《华严经》在「第六回向章」给我们举了六十门,我记得那一章我们是一年讲圆满的,那时候好像一星期是一次还是两次,一年才把这六十段讲完,那就是教给我们怎样修布施。种种布施的修法,种种布施的功德利益,佛在经上给我们说得明明白白,我们应当细细的去想一想,勉励自己去学习、修学,这叫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在末法,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护持正法更是我们自己的责任。护持正法不但是护诸佛之法,护一切众生之法,也是护自己之法。如果说我们只为自己而不顾众生,不知道续佛慧命,自己所得之法也有限,不但有限,怕的还有似是而非,那就更冤枉了。

 

说到这里,我们这个话还得说白一点,说得通俗一点,护法从哪里护起?从《了凡四训》护起,从《感应篇》护起。为什么要护这个,这个又不是佛经?虽不是佛经,它里面所说的道理与佛经没有两样,佛经的纲领,三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了凡四训》跟《感应篇》里面所讲的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问问,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不是佛说的?是的,没错,十方诸佛教人,一切经论千言万语,不外乎这三大纲领,抓住这三大纲领,十方诸佛所说之法统统都抓到了。这两部书正是说这两句话,照这两句话所做的文章,我们怎么能不重视?所以说护持正法就从《了凡四训》、《感应篇》护起。怎么个护法?要理解、要做到,这才叫护持。不但自己要理解、要做到,还要宣扬,劝别人去读诵,劝别人照这个办法去修,这真真实实的护法,然后进一步才能谈得上佛的经论。不在这上奠基础,谈护持佛法都是空说,大家能这样做,这才叫做上报佛恩。

 

我们法施会同修发愿将《了凡四训》印送十万册,我们才做了一万册。凡是志同道合的,我们都欢迎。今后法施会印经,我们重点就侧重在这上面。佛书现在有不少人都在那里印了,都在那边流通,这一些他们流通得少。佛经也有很多人讲,我们也不必讲了,这个书没有人讲,没有人讲我们来讲,没有人大力的流通、弘扬,我们大力的流通、弘扬,这是我们尤其要勉励的。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到此圆满。最后还是以刚才说的两句话,特别提出来供养诸位,做为今年过年的贺礼,诸位回家去「孝顺父母,尊重师长」,这就功德无量。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4月28日18:40:1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2339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