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 |第431集|视频MP3文字|jingkong老法师主讲

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  (第四三一集)  2017/4/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1-0431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九百七十六页第一行看起,科题,「约三业端正劝」,三业,身、口、意,三业都要端正。佛是劝导我们,我们要非常认真的学习。请看经文:

 

【若曹作善。云何第一。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身心净洁。与善相应。】

 

经文很短,但是关系我们修行人一生成败。如果这段经文我们真的听懂了,听明白了,认真的奉行,字字句句把它做到,这一生就圆满成就。如果疏忽了,满不在意,一定把这一次修学得度的机会丧失了,那就非常非常的可惜。前面我们学过,念老引经据典告诉我们,三途一堕五千劫,时间不是论年月日算的,是论劫数。就怕是小劫也苦不堪言。佛经上常常告诉我们,通常讲小劫,一增一减,一个小劫。人的寿命最短的十岁,平均年龄,每一百年加一岁,加到八万四千岁,这是平均人寿最长的,八万四千岁;再从八万四千岁,每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这一增一减叫一个小劫。人堕落在三途,要多长的时间才有机会再得人身?要五千劫。多长的时间,多可怕的这桩事!佛生生世世老老实实绝不骗人,绝不吓唬人,换句话说,佛生生世世没有妄语。我们要相信,不能把它当作耳边风,要非常认真的信受奉行,这个才是佛的学生,跟佛修行决定有成就。

 

我们看下面念老的注解,「次劝端正身心」,接着前面,前面一大段是教我们依教奉行,这一段是教导我们三业端正,心与善相应,「世尊直指作善之第一着」。「作善,浅释为行善,究实则为是心作佛也」。这些字看起来很平常,实际上学佛能不能成就,全在这几句经文,所以决定不能看轻它。『若曹』就是现在说你们大家,你们大家想行善,什么是第一,第一善?第一善是『端心』,是『端身』,身、口、意三业都善,这叫修行。修行怎么讲法?修是修正,行是行为,我们起心动念,妄想杂念,不善,要把它修正过来。言语,说是说非,也是不善,身体造作,都与善不相应。善指什么?平常学佛同学都能够说出来的,十善业道。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身三善。口: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说了四桩事情,为什么?口是最容易破戒的,所以佛把口业说了四条。起心动念,不贪、不瞋、不痴,三条。总共十善。这一生修行功夫不得力,不能往生,如果十善还有功,功德,十善的功德帮助你生天。上品十善生欲界天,中品十善得人身,下品十善,三善道里面有修罗道,修罗道是修下品十善,实际上他十善修得不错,但是贪瞋痴没断,变成阿修罗。贪瞋痴的习气不好断,不可以不知道。

 

『作善』,念老的注解,「浅释为行善,究实则为是心作佛也」。行善就是专门指十善业道,刚才说的。从早到晚,从正月初一到腊月三十,这一年,念念不舍十善业。学佛从哪里学起?从十善学起。十善学到了,你自然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是净业三福。修福,行善。净业三福是大乘,修行入门最高的指导原则,不是小事。

 

今天学佛难,难在什么地方?不孝父母,不敬师长,根在这个地方。我们要想成就,要重新去扎根,根要扎得稳,根要扎得深。从哪里开始?从孝养父母开始。父母生育你,父母把你养大,父母爱护你无微不至,怎么能不孝?中国传统文化为全世界学过汉学的这些汉学家所称赞,认为这是人类五千年历史当中最优秀的文化,最优秀的核心是什么?一个是孝,一个是敬。把孝顺父母的心慢慢扩大,能孝顺一切众生,那是圆满;尊敬老师的心展开来,尊敬一切众生,孝敬做到圆满。孝敬达到圆满是什么人?在佛教里头就是佛菩萨,佛陀。在其他宗教里面,上帝爱世人,神爱世人。每个宗教的创始人,你去查查经典,哪一个不是大孝?哪一个不是尊师重道的?我们就明白,这两个字太重要了,大根大本。如果不能做到,你的修行就落空了。为什么要修行?就是为孝亲尊师。为什么?你学佛有成就,最欢喜的是谁?是你的父母,是你的老师,父母、老师欢喜,父母老师感觉到自己有成就。所以不能不孝,不能不敬。记住,把孝顺父母的心,尊敬老师的心,要光大到爱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大乘教上佛常说,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我们要认真努力依教奉行。说到圆满,所谓说到究竟,是心作佛。这句话说得好,是为了我作佛孝顺父母,换句话说,不孝父母的人作佛没分,作菩萨也没分,作阿罗汉还是没分。甚至于说在三善道里头,你往生天道都没有分。经上讲得很清楚,修上品十善生天。所以孝敬两个字没有,三界二十八层天没你的分。你怎么办?不能不知道。

 

注解下面,「端正身心耳目口鼻,浅释则为身端心正」,把耳目口舌都放在身上去了,身就包括了。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自己要管住,言语造作自己要留意,话该不该说,怎么个说法,希望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没有过失,都能与十善业相应,这是佛弟子。下面举例子,儒家的例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这些是圣贤的教诲。「深析之」,要是详细解释,「耳当自端,即为观音大士反闻自性之耳根圆通」。「大士」,观音菩萨,他「不逐闻尘」,色声香味触法叫六尘,耳不受外面音声的影响,不随顺外面影响去造业。观音菩萨闻什么?反过头来,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他成佛了。观音菩萨,这叫端耳,「返闻自性,是为端耳」。「如是演申」,把这意思引申你就懂得了,「不逐色尘」,眼看外面这是色,眼对的境界,看得清楚,看得明白,不起心不动念就是不逐色尘。如果眼见色,心动了,这个我喜欢,那个我讨厌,这个我想拥有,那个我想远离,这就造业,业就有善恶。真正修行在哪里?就是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修。学观音菩萨看得清楚,学观音菩萨听得清楚,鼻闻得清楚,口说得清楚,样样清楚明了,没有起心动念。这是什么人?这是佛陀。恭喜你,你成佛了。如果你还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是菩萨。还有起心动念,还有分别,没有执着,这个人是阿罗汉。阿罗汉没有执着,菩萨没有分别,佛陀没有起心动念。这六根在六尘境界上真修。

 

我们修行功夫不够,会受外面诱惑,会造罪业,什么原因?禁不起考验。我们修行的功夫,外面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在考我们,时时刻刻在考,分分秒秒在考,考不过就被淘汰掉,依然是六道凡夫。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认真。学佛学什么?学如如不动,不受外境干扰,叫真学佛。起心动念有标准,十善业道是标准。十善业道相应,善行。善行好,但是着相就不好了,就是有起心动念就不好了,起心动念是善业,善业也不好,为什么?出不了六道轮回,三善道而已。恶,偏于十恶,十恶是杀、盗、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瞋、痴,与这个相应的,三恶道。你说多可怕!

 

我们看念老下面选的,都是《楞严经》上的,「不逐色尘,返观自性」,反闻闻自性,反观自性,「是为端目」,眼睛端正了。「如是六根,不逐六尘」,眼耳鼻舌身意,这叫六根,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六根能守住自己的本位起作用,不逐六尘,就对了,这叫真修行。所以修行在哪里修?在起心动念处修。如何能够在六尘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成佛了。不分别不执着,菩萨,菩萨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有分别,没有执着,是阿罗汉。阿罗汉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执着不造业,所以他不在六道里头。六道是要造业,堕六道,阿罗汉不造业了,虽分别,没执着。我们最起码的要守住不执着,你的功夫才得力。否则的话,你这个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可怜,跟着外头色声香味触法在打转,妄想杂念一个接着一个,止不住。这是多么可怕的一桩事情。学佛学经教讲给别人听,自己还在五欲六尘里头打滚,这不是真修。真修怎么样?不逐六尘,六尘摆在面前,不是不在,不理会它,若无其事。或者像菩萨一样大慈大悲,六尘也是众生,众缘和合而生,你要去度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你要去度它,那行菩萨道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4月27日07:33:0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2241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