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要解(第1集)

 

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把它挑选出来,精采的、重要的,大概都在十二、三岁以前全部把它背完。诸位要晓得,就是背一百遍到两百遍背完,这个阶段里面所背的这些经书,没有讲解的,不会告诉你这个怎么讲法,这里头什么道理,不讲,只教你背,就是把东西背熟。诸位要晓得,这里头有很深的意思,这是训练什么?训练根本智。为什么?他要不背书,那个小头脑也会胡思乱想,也会增长邪见。你们不相信,你看看现在这些儿童,他的小头脑里头他想些什么?一样的。他要背那么多书,一天到晚他要背、他要记,他就没有妄念。所以背书这个方法就是戒定慧一次完成,是圆融的,它不是属于行布的,不是属于次第的。

 

戒律的精神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位想想,他一心一意在那边背书,他什么妄想都没有,当然就诸恶莫作了。经书是圣人的言教,智慧的结晶,念这个东西,背这个东西,岂不是众善奉行。你看戒律有了,背书里头有了戒律;背书要专心,专心就是修定,所以你专心背书,定学有了;背书从头到尾一个字不错,一句不颠倒,这就叫做慧学。所以背书它的目的,你说是东西完全记得,那是第二个目标,第一个目标里面成就戒定慧,是一次完成,这个方法妙绝了。这是根本智的修学法,而且是一次完成的修学法。根本智有了之后,再求后得智,他小学念完之后,到了十三、四岁,所有的书统统都背完,这个时候怎么样?出去参学。哪个地方有有学问的人(大儒)他讲的东西讲得非常好,到那里去听,到那里去听怎么样?不必带书。

 

老师讲课决定不用课本,为什么?老师从小也是背得滚瓜烂熟,学生去听课也不带书;你要是带书去人家笑话你,你没资格来听,不带书的。所以这个教学乐,老师带着这些学生,做了好酒、好茶、好菜,叫学生挑着担子,到野外去旅行。哪个地方风景好,席地而坐,铺起来有吃的、有说、有笑,讲经论当中的道理,读书真乐!老师一高兴出远门去玩,郊游去了,玩了二、三个月回来,回来怎么样?大家毕业了。一路走着,一路玩着,一路来把经论道理统统发挥完,这样的教学法。这种教学的艺术,今天全世界可以说除了中国有,其他的国家没有。教学的艺术!教学在哪里?在诗情画意之中,中国人的确懂得享受,在教学里面叫你身心领会到真善美的境界,这是我们中国古人的教学。现在我们看不到,这样美好的教学方法,现在失掉了。

 

在佛法里面过去也是这个办法,诸位学佛一定会听到,从前学佛五年学戒。这五年学戒学什么?就是五年的生活教育,小学教育,跟世间这个小学教育一样,但是年龄不一样。因为从前世间小学教育,年龄是七岁到十二、三岁,是这个年龄。佛门里面出家,有十几岁、二十几岁,大多数世间教育都有相当的基础。这个时候入佛门五年学戒,就是五年的生活教育,就小学教育,这五年当中寺院里面有讲堂,他没有资格听讲;有念佛堂、有禅堂,他没有资格进去修学。那他怎么办?这五年当中就是侍候大众,照顾大众,等于说做大众的侍者,要侍候老师,要侍候学长,他修学的是生活教育。除了生活教育之外,还有一个也是小学教育很重视的,要背诵经论,这个经律论三藏经典,你自己发心所主修的那些经论要背诵,不但经论要背诵,甚至于有很多重要的注解要背诵。譬如说天台宗,天台宗一定要背天台三大部,这是它的根本教典,三大部就是《法华经》,不但背经,背注解。《法华玄义释签》,这是《法华经》注解,智者大师所讲的,要背诵。《法华文句记》,《法华经》的注解,这是第二部;第三部是《摩诃止观》,那是他们的修行方法。这个三大部是它的根本经典,一定要背诵,都在这五年当中完成。所以佛法里面的五年学戒,跟我们世间法的小学意思完全相同,也是着重在生活教育,着重在戒定慧一次完成。由此可知,古人这个教学真是费尽了心思,力求尽善尽美。

 

这五年基础奠定下来之后,根本智得到了,这才有资格去修学,有资格进讲堂听经,进念佛堂或者禅堂里面去修学,才有资格。我们今日之下,有很多不管是在家、出家,学了很多年,一无所成,原因在哪里?没有基础教育,没有根本的修学,一直学到老前途还是一片黑暗,一片渺茫。因此我在此地特别提示出来,诸位要认真,要好好的想一想,修学态度方法,古今比较,哪一种对我们真正有利,我们如何来抉择,来选择,这是我们应当关心,因为与我们自己修学关系太大,太密切了。

 

底下也是讲学习精神之所在,我们应当要注意到的,就是「多闻阙疑」,这是求学的态度。「明理除疑」,孔子教我们也是如此,多闻,有疑没有关系,打个问号放在那边,准许我们怀疑。你所疑的那个地方,暂时放在那个地方没有关系,你慢慢再求答案。明理要除疑,到实证就可以断疑,断疑生信,这是求学非常好的态度。所以有许多疑问,理太深了,不是几句话能够讲得出来的,甚至于根本就是言语没有办法解决的。我们怎么办法?疑一定有,把这个疑问暂时搁在一边,这就叫阙疑,不要急着去求答案。为什么?因为自己的功夫不到;换句话说,你要解答这个答案条件不具足。条件不具足,换句话说,根本不可能来解决这个答案。譬如我们讲到阿赖耶的三细相,你要能够见到它,要能证实它,佛跟我们讲八地菩萨才能见到。我们现在初学,我们一定要见到三细相,那不可能的事情;一定要想明了三细相,也不可能的事情。佛怎么说,说得再清楚,我们还是一样的不懂,为什么?程度不到。我们应当怎么个学法?我们应当退回来,按部就班来,譬如说这个问题在大学、研究所才能够解答的,而我们今天的程度只是小学程度。我们就可以把这个问题摆着,留着等到我们念到大学、研究所再来讨论,再去解答。现在我们还是由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我们按部就班的来学习,这是求学正当的态度。

 

宇宙人生的奥祕,全世界古今中外的那些学者,哲学家、科学家、宗教家都在那里探讨,用尽了心思,绞尽了脑汁,有没有答案?依然没有答案。各说各话,不能叫我们心服口服,我们怎么不疑惑?可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理,佛法里全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和盘托出。虽然和盘托出,我们肉眼凡夫不识货,就好像珠宝一样,人家把真正的珠宝,最名贵的珠宝,无价之宝,摆在你面前,我们怎么样?看到了金刚钻以为是玻璃球,不值钱。把金刚钻当成玻璃球,不识货;把黄金当作黄铜,这不识货。不是佛没有给我们,给我们不认识。到你哪天有慧眼能够辨别,能够识货,一看佛菩萨的确不吝啬,的确是好,早就摆出来给我们看,这时候自己有受用。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4月20日18:06:1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2120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