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对现代人的启示(第1集)(蔡礼旭)2011年马来西亚弘法大会

 

我们再看「为政」当中,它分为十四个细目,第一个「务本」,整个为政要找到根本,君子务本。就像我们修道也要找到本。「信为道元功德母」,信心是本,「戒为无上菩提本」,戒律是本,孝亲尊师是根本。我们都能找到这些本,我们就有下手处。所以务本对修道、对齐家、治国都是非常关键的。再来「知人」,第三「任使」,就是知人善用很重要。因为整个团体的工作,人才是关键,为政在人,事情能不能办得好,就要靠人才。就像盖房子一样,只要四根柱子很稳,这个房子就可以维持百年不衰了。所以这个任使。第四个,为政要「至公」,天下为公,不能有私心。第五,为政者要重视「教化」,所谓「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第六,用什么来教育老百姓?制礼作乐,这是「礼乐」的部分。第七要「爱民」,念念为人民着想。第八是「民生」,关注人民的生活问题,甚至于整个国家的存粮,都要能够达到十年左右,这样面对一些天灾来的时候才能从容不迫。所以民生的考虑重要。第九「法古」,我们为政者,时时可以从古圣先王当中来效法学习。第十「纲纪」,为政的这些纲纪原理原则在哪里。第十一「赏罚」,赏,鼓励行善者;罚,提醒犯错者。第十二,「法律」,国家都要立宪法、法律,这个国家才不会乱。十三,「慎武」,武力是用来防备的。而动武都是要非常审慎,为什么?人死不能复生,所以为政者要慎武,谨慎面对国防的问题。第十四,「将兵」,为将者、为兵者的这些原理原则。

 

接着我们第五个纲是「敬慎」,在哪些地方要恭敬谨慎?第一「微渐」,就在细微的地方要防微杜渐。比方教育孩子,往往发现问题的时候都觉得很难处理,为什么?因为那个孩子已经十三、四岁了,他的贪婪、他的傲慢,都是在一、二岁的时候慢慢形成的。可是我们没有能洞察机先,可能就误了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期。包含我们在团体当中,栽培弘护的人才,都要护念他们。不能说我很信任他们,让他们去做就好了。结果最后出问题了,我们还指责他们,其实不对的。可是不是说要信任人吗?不贪、不瞋、不痴、不慢、不疑,不能怀疑别人!这样去解释,这个理就有偏废。因为信任跟护念这两个是不冲突的,我们要护念到他能独当一面了,他的德行、能力没问题了,这个时候才放手。所以护念孩子、护念下属,跟信任这是圆融的。不能放给他做,最后出问题,还一味指责,这个就不妥当了。就像我们的孩子学走路,诸位同修,你们还记得吗?你的小孩学走路的时候,你是不是站在旁边说:你自己走,一定可以走得成!那可能没有一个孩子学好了,是吧?一定是你扶着他走到稳健踏出第一步,你才放手。所以对孩子是这样,对我们的下属这些道理统统是相通的。这个微渐,教育是长善救失,在细微的地方长他的善心,在细微的地方把他的习气给他调伏掉。

 

第二个敬慎的是整个社会团体的风气、风俗。风气好,每天潜移默化的在受好的影响。假如家风、道风不好,那家庭跟团体变成堕落的地方。所以,不得不谨慎整个团体的风气。第三个,「治乱」。治的根本是什么?乱的原因是什么?这个我们都要很清楚。第四,「鉴戒」,所谓引以为戒。自己这一生的经验引以为戒,团体曾经发生过的事后不再犯,都是戒,鉴戒。包含五千年的历史都是最好的鉴戒。其实我们常常读历史,我们这个时代发生的事都不是新鲜事,从历史当中都能找到宝贵的经验,就可以不重蹈覆辙。第五,「应事」。怎么应对遇到事情的状况,怎么应对人事物。第六,「慎始终」。对于因缘的一开始要谨慎,包含整个因缘的结束,都要非常的慎重,不能虎头蛇尾。所谓好人要做到底,送佛要送到西天。比方谨慎于结束,就是要跟一切的人要善了,善了因缘,决定不要结恶缘。所以《常礼举要》当中说到,绝交不出恶语,纵使以后不来往,决定不要在最后骂人家一顿,这个就结怨了。所以这个都是慎始终。第七是「养生」,修养好身体,身体健康是人生最好的财富。而且有好的身体,才能做好领导者,才能服务好大众;身体不好,不只服务不了人,还要别人来照顾我们。这是第七个养生。

 

昨天师父在开示当中告诉我们,贪瞋痴慢疑放下了,首先最大的利益,身体健康。大家记不记得师父昨天讲的这段话?昨天你们有没有在梦中,梦到师父再给你们讲一遍?这叫梦见周公,梦见师父,代表您的诚敬心很够。而师父在讲放下贪瞋痴慢,身体就会好,师父讲这段话的时候,一直看着我。所以我就很惭愧,贪瞋痴慢太重了,所以身体才不好。这个当头棒喝,这是师父老人家对我弟子最大的一个慈爱。所以养生重要,「身有伤,贻亲忧」,要爱护好身体。

 

第六,「明辨」。判断什么?什么道理是邪是正,什么人是邪是正,都要能判断。第二个,判断人情事理。昨天师长讲经说到,现在的人情世故变化多端,就像西方广目天王拿的那条龙表变化,可是我们要掌握那个不变的原理原则,就是那一颗龙珠。诸位同修,龙珠是什么?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昨天有参加晚宴的人,一定非常深刻。师父讲的,你念念,行住坐卧、穿衣吃饭都念佛。在处事的时候,这个佛号就护念我们,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切人事物,不能失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的佛心。心都守在这个五心上,守在佛心上,处事不会有太大的偏差。所以这是掌握不变的原理原则,才能处理好人情事理。接着是「朋党」,我们看历代的皇朝,只要有朋党出现,对国家的损害非常的大,代表官员彼此对立、冲突了。所以能判断大公无私不能形成私党,不能形成谋私利的团体,这个对组织就很大的伤害。这是第三个朋党。

 

第四,「辨物」,分辨人事物。最后第五能明辨「因果」,其实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每一句话出去了就是因,会感召来未来的果。就像《大学》里面说的,「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你讲了一句不好听的话出去,迟早这个话又要回到自己的身上。因为你讲不好的话跟人家结怨,人家会想「君子报仇,三年不晚」,最后这句话又回到自己身上。所以明白因果的人就知道,打人就是打自己,骂人最后还是骂了自己,这个自然的循环就是因果道理。甚至于是每一个念头都有因果,深信因果的人决定慎重自己的起心动念。师长昨天讲到的,意念影响整个虚空法界,而这个道理彰显得最明显的在《了凡四训》当中有一个公案。魏仲达先生他四十岁左右,刚好有机缘,其实挺有福报的,能够跟阎罗王结法缘。阎罗王拿他的善跟恶的记录来秤,结果那个恶录几乎装满了整个房间。他很惊讶,我还没四十岁怎么会有这么多恶?结果阎罗王告诉他,「一念不正即是」,一个念头不对就是造恶,「不待犯也」,不是等到你有言行了才叫造恶。所以什么是根本?起心动念是根本,要从根本修行,闲邪存诚。所以这个都是深明因果。

 

我们现在进入第一个纲领,就是「君道」,而君道首先第一个目是修身,修身又分为几个纲目?第一个戒贪。我们看到这个贪字,想到经典当中,「三时系念」说的,「诸苦皆从贪欲起,不知贪欲起于何,因忘自性弥陀佛,意念纷驰总是魔」。自性被贪欲给障碍住了,念念都是这些贪求的心,而人只要再对这个世间有任何的贪爱,临终就被此爱牵去搞六道轮回。所以首先站在修身的立场、修行的立场上,戒贪是最重要的第一步。而儒家也说,物格才能知致,才能意诚、心正、修身,而物格就是格除物欲、格除贪念。所以佛家讲的息灭贪瞋痴,都要从贪字下手。如何息灭贪瞋痴?要勤修戒定慧,用戒来调伏贪心。我们看第一句说到的,这句话是大禹,夏朝开国的君王给予他后代子孙的叮咛、教诲,我们看经文说到了:

 

【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弗亡。】

 

我们看句子一开始,『训』,这个就是大禹训勉他的后代的一段话。『训有之,内作色荒』,就是在家不懂得节制男女的欲望,就纵欲、贪色。我们要知道,玩物丧志,玩人丧德。所以内作色荒。『外作禽荒』,他这个领导者常常都去打猎游玩,不理朝政,不管国家的大事,放纵,这是玩乐。『甘酒』是喜欢喝酒,喝的醉醺醺的。『嗜音』,喜欢听靡靡之音,他的意志非常颓废。『峻宇雕墙』,就是他都要盖那个很大的房子,雕龙画栋。我们要了解,他盖的房子愈豪华,用的都是老百姓的民脂民膏。结果他这么一挥霍,老百姓日子过不下去,最后就起来革命,都是领导者自己纵欲造成的。后面这段话让我们省思,『有一于此』,就是说上面提的这几点,只要有一点,『未或弗亡』,只要有一点,这个领导者、这个国家一定会亡。

 

我们来看这段话,从我们自己的修身、齐家、治理团体来看,或者是政治人物来看,现在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玩乐,然后又喜欢喝酒,听靡靡之音,然后又喜欢开大车子,住大房子,这样的情况,请问大家有几条?一条就要亡,我们一看吓一跳,每一条都有,那麻烦了。下一代、再下下一代怎么承传下去?所以这句话对我们自身还有家庭,高度的提醒。大家看现在大学生,还没出去赚钱,信用卡三、四张,有没有?我都感觉那个东西叫信用卡非常讽刺,明明他就还没赚钱,他有什么信用?一个人还没赚钱就拼命花钱,他有信用?告诉大家,哪一个国家没赚钱以前拼命花钱,最后都造成金融危机,是吧?金融危机就是这么来的,就没有量入为出,就是没有勤俭,很奢侈、很虚荣,欲望止不住了,没有钱怎么办?动歪脑筋。所以您看现在的孩子太会花钱,没钱了,动他爸爸妈妈的歪脑筋。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3月1日11:19:2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824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