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0年前中国的远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后裔(第5集)蔡礼旭老师

大马中心第二届中华传统文化进修班—四五OO年前中国的远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后裔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五集)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53-0005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大家早!大家特别的好学。所谓「事事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记得第一次我们在古晋,也有一次进修学习,我在房里面,一进门,看到一个「十心语」,对我们也很有启发。十心语,「做人要爱心,对人要宽心(多宽恕、包容),帮人要耐心,说话要细心,做事要专心,逆境要忍心,修学要恒心,时时要观心,事事才顺心」。

 

这个十心语也告诉我们,我们修学、求学问,根本下手处在这颗心,在起心动念处。第一句,「做人要爱心」。我们所有处事待人接物,都是设身处地为人着想。有这样的态度非常好,为什么?慢慢的把自我放下、把自私自利放下,这个是会用功。所以师长一直说,从哪里开始下手?念念为人着想。「对人要宽心」,包容。人家做得不妥当的地方,不要计较。「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文化已经断了好几代了,大家现在不是很懂这些处事待人接物的道理,「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没人告诉他,我们不应该去责怪别人。其实当我们在想着师长这些教诲的时候,这句话有没有入我们的心?入了我们的心,我们就在道中;没有入心,叫知识。师长讲经讲得非常的透彻,假如我们没把老人家的话入心,那是增加了一些知识而已、学识而已,没有去转变自己的心态。积累的知识愈多,没去改心,没去力行,那会像《弟子规》说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我们同修之间互相观察,听师父讲经三年之后,一般的人都可以辩才无碍,大家谈起道理来都是一串一串的。可是在讲的过程当中,可能讲得对方已经听不下去了,已经口吐白沫了,我们继续讲,都体恤不到对方了。这个时候,我们增加了知识、增加了傲慢,却反而没有能时时提起为对方设想的心。

 

所以,我们要很谨慎学习的态度。学习是不断淘汰我们的习气,而不是增加很多的傲慢,甚至增加很多的贪著。我们学习也会贪著,这部经我也要听,那部经我也要听。我曾经还没有学传统文化以前,在社会上曾经参加过一些课程,结果发现一些朋友是这个课也上,那个课也上,每一次上了课就会发一个奖状。一进他们家,奖状贴了整个墙面,然后告诉大家,「那个课我也上过了,那个课我也上过了,而且上那个课还花了几千块钱」。我们感受一下,他的学问上去了吗?学的东西变多了,可是他的心性在往下沉沦,他傲慢了、他炫耀了,他自己不知道。所以我们听师父讲经贵在内化,把道理变成自己的存心,这个才是正确的。我们听完师父讲的「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没人告诉他,你不要跟他计较、不要责怪他,这个心就平了。假如我们看到别人不对了,还很气愤,这一句话又白听了。这个就变成我们拿师父的话来消遣,或者拿师父的教诲来要求别人了,这个都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所以对人要宽心。

 

「帮人要耐心」,帮助人不是那么容易的,你得要设身处地,你得要善巧方便,以他能接受的方法来协助他。再来,「说话要细心」。像《常礼举要》里面有提到的,说话以前要可以感觉到周围的人事状况,「见失意人不谈得意事」,最近他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结果我们还在那里「哎呀,我最近好得不得了」,讲著讲著,人家就很难受了,这个心柔不柔软可以感觉得到。再来,细心,很重要的,信、达、雅。信,是如实的把人家交代的话传过去,不要加加减减。我们现在很容易听人家的话,又加自己的意思传过去,有时候都会造成误解。这个信很重要,听仔细,然后传话过去,这个都是要很细心才做得到。假如我们在听人家讲话,进而要传,听的时候就很急,很可能就没有办法达到如实的把话给人家传过去了。所以时时心要调伏、要定、要柔和,听清楚了再给人家传过去,不然我们说话,无形当中都会犯过失的。假如怕记不住,常常身边带个小簿子,人家交待什么事,写下来、写清楚再去传。这个都是体现我们做事的谨慎跟负责任,体恤他人,不忍心把人家的事情办坏。这颗心都是从这些细微之处开始练起的。

 

达,当然我们在讲的时候要讲得清楚,字句分明,不要讲得太快。甚至于要传的时候,如实的传,然后自己整理整理,怎么样讲,听的人会更容易明白。这就是通达,讲话很通畅,让人家听了很容易理解,这个是达。有时候你确实把交待给你话的人的话记清楚了,但是很可能他讲得比较没有系统,可能东一句西一句,这个时候透过你把它整理好,怎么讲,听的人会听得更明白。这样就很好,达。你假如有这个心境,身边的人都会觉得给你办事他特别放心,让人放心叫不恼害众生。我们修学的人都说要持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喝酒,这个不杀不是只有字面上杀害生命而已,更深的意义是不恼害众生,就是不要因为自己做得不好、自己的行为不好,而让身边的人痛苦,或者是不放心、不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让上司操心、都要让上司提心吊胆(听说现在不只吊胆,还要吊肝),这个就是恼害,尽添乱子,那就不行了。期许自己,在这些做的事当中更谨慎,让人更放心。这个雅就是文雅、柔和。比方说,给我们交代话的人带着情绪,透过我们,这个情绪消掉了,传过去是柔和的。甚至于有些对立的话,消掉了再传过去。比方说一个男子妈妈讲完话,要他传给太太,这个时候他要会传。把一些好的传过去,不好的自动消音。这个就是在传话的过程当中,雅,修养,能够增加人和,而不增加对立、增加误会,这个就是雅的功夫了。

 

所以「说话要细心,做事要专心」,我这里怎么空一格(黑板上少写一个字)?刚刚就恼害众生,很多人都在那里想,「怎么这个字不写?」刚刚那五分钟都没专心听,有没有?(听众答:有。)这叫执著,放下就好了。当然,你这个执著是我造成的,所以我有过失。「做事要专心」,专注,才能把事情做好,才有定力。不能坐在椅子上做事情,脑子都在想其他的事,这个就不妥当了。而且这个是没有尽忠职守,我们该做事的时候心都定不下来,这就对不起领导、对不起工作了。「逆境要忍心」,逆来顺受,也是考验人肚量要大。修学要有恒心,确实,修学绝非一蹴可几、一日之功,最忌急躁、急于求成。所以修学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去学。而且用心要在当下,人一想「还要多久、还要多久」,他的烦恼、恐惧就起来了。就像爬楼梯,今天你去爬九华山,怎么爬?大家去爬过九华山没有?山很高,假如你一看,「这么高!」你脚就软了。你假如就看着前面这一梯,你都不去烦恼,「怎么这么高,怎么这么多!」你都不去想,安住在当下,尽心尽力做好每一分钟、走好每一步。可能当你走到的时候,「怎么到了,怎么一点都不累?」因为你没想累,它就不累。你一直想「好累哦,好累哦」,它就累给你看。所以有恒心,「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我们要很清楚,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自己心境的提升。因为我们都没有觉悟,怎么去帮人家觉悟?假如我们现在在做事的过程当中,心都很烦躁不安,我们的觉照已经失去了。我们办再多的课程,好像人家听了很感动,好像在利益他,事实上自己没有觉悟,而能觉悟别人,无有是处,是不可能的。我们办了课程,他很受益,那也跟他的家教、跟他过去世的善根有很大关系。绝对不是只要我们办一个课程,他就改变了。我们办一个课程是缘分,当然也是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还有他的家教跟他的根基在那里支持着他。所以我们办课程,更重要的是历事炼心,提升自己。我真正在服务别人的时候,有没有办法「做人要爱心,对人要宽心,帮人要耐心」,有没有能够提得起这些态度来?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月27日19:17:2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701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