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 |第395集|视频MP3文字|jingkong老法师主讲

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  (第三九五集)  2016/1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1-0395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回)》第三九五集经文

第九O六页 第3 壬二、忧苦万端 分二 至 第九O九页 第1 辛二、谕眷属和敬

壬二、忧苦万端 分二 癸一、财物忧苦 分三 子一、有无同忧

【经】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

【解】「无田忧田」,直至「忧苦万端」一大段,皆是「累念积虑」一句之详演。「田」者田地。「宅」者家宅。「眷属」者,家属、亲属、佣仆等。「财物」者,家财产业等资生之器物也。以上皆所忧之境。无者欲有,思欲得之。但已有者,又惧其无。亦复同忧。欲海难填,患得患失,故云「有无同忧」。

子二、欲无止境

【经】有一少一。思欲齐等。

【解】「有一少一,思欲齐等」者,例如已有一万元存款,见人有两万元,则思更有一万元;已有一电视机,见人有二,便欲更有一电视机,与之齐等。思而未得,故以为忧。思而能得,忧亦不止。因欲无止境,故永有不足之忧也。

子三、有忧非常

【经】适小具有。又忧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

【解】且稍具有,便欲常保,恐遭祸变,虑其复失。故云「适小具有,又忧非常」。「非常」者,即下之水火盗贼、焚漂劫夺等非常之祸也。「水火」,指水火之灾。「盗贼」,指抢夺与偷窃之祸。「怨家」,指与我结怨之家。「债主」,指我欠债未还之人。以上种种,皆可突生非常之祸。如火能焚烧,水能漂没,盗能劫夺,贼能偷窃,怨家报仇,债主索欠。甚至俄顷之间,全非我有,旧日财富,荡然无余,故云「焚漂劫夺,消散磨灭」。《会疏》曰:「焚谓焚烧,兵火失火等难。漂谓漂流,洪水风波等难。劫夺,盗贼难。为怨家所消散,为债主所磨灭也。」

癸二、增益恶根

【经】心悭意固。无能纵舍。命终弃捐。莫谁随者。贫富同然。忧苦万端。

【解】世人「心悭意固」指悭吝之心,至为顽固。财物有失,则心中更增愤恨,忧怨愁苦,意无解时,故云「无能纵舍」。「纵舍」者,放下也。

「命终弃捐」。此四句泛指一切世人。临命终时,则一切积爱之眷属财宝,皆当舍离。独去独来,无能随伴,至爱之人,可以同时死,但不能同处去。业因不同,果报千殊,去处各各不同。故云「莫谁随者」。《普贤行愿品》云:「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与此同旨。常云:「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不论贫富,莫不皆然。个中忧苦无尽,故云「万端」。


 

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 (第三九五集) 2016/1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1-039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九百零六页第三行看起,科判,「忧苦万端」。分两个小段,第一个「财物忧苦」,第二个「增益恶根」。我们看经文:

 

【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

 

这是世间的现象,自古以来哪个人没有,普遍的。而在我们现前这个社会,这种现象愈来愈严重,变成社会上严重的问题。我们看经文,『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念老的注解,「无田忧田」一直到「忧苦万端」这一大段,财物忧苦这一大段,皆是「累念积虑」一句之详细演说,详演。田是土地,宅是居住的房屋;眷属,上面有父母,下面有儿女、有仆从。过去中国是大家庭,那个制度比现前好,古时候的教育也好,总是要教人要节俭。所以读书人,特别是读书人,明白这些道理,生活只要能过得去就很满足,贪欲的念比较少,容易控制。现在世界变了、人心变了,贪欲没有止境,造的业比过去我相信决定不止十倍,可能是要到一百倍了,多么可怕!

 

没有田地想有土地,没有房屋想有房屋,这些「眷属财物」,有,他也担忧,没有也担忧,「有无同忧」。「财物者,家财产业」,这些都是资生的器物。以上讲所忧的境界,没有的想有,有的还想更多,所以有无就同忧,已有的又怕丢掉。所以,末后这两句话讲得好,做为这个总结,「欲海难填,患得患失」。这两句话,我相信现代人感触非常深,很有可能自己就在其中,你说多么可怕!有无同忧。

 

底下一段:

 

【有一少一。思欲齐等。】

 

欲望没有止境。『有一少一,思欲齐等』,念老给我们举例子说,例如已有一万元存款,见到别人有两万元,他就想到他还希望跟他一样;已有一个电视机,看人家家里有两个,他也就想再有一个,能够跟得上这些人。「思而未得,故以为忧」,想未必能得到,这个忧虑。「思而能得,忧亦不止」,欲望它会膨胀,它没有止境,这是「因欲无止境,故永有不足之忧」。真的,从你懂事,小孩懂事就有欲望,一直到你老死,你还是有欲望、还是放不下。

 

下面佛又告诉我们,有了,有了怎么?又怕丢掉。你看:

 

【适小具有。又忧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

 

这些现象在现在太多了,普遍的都能看到,但是有没有认真去想想,值不值得?为什么有修行的人、有道德的人,他什么都没有,日子过得很好、很快乐?海贤老和尚早年居住的来佛寺是宏伟的建筑,是个大庙,文革的时候被毁掉了,一间房屋都没有留。文革之后再恢复,土地是在,房子没有了,这个乡村这么偏僻,没有人到这个地方来,没有功德主给他恢复寺庙。他就在原来这个地址上,建了几间茅房,好在人也少了,这个道场只有五个人,包括他的母亲,简单的茅蓬。现在听说盖了有几间瓦屋了,老和尚圆寂之后,大家知道了,我们讲经时常提起,所以这个庙也出名了,信徒也多了。

 

这一段,念老注解也注得很好,他说,「且稍具有」,稍稍的具有,样样都不缺了,他就想什么?要永远保持。「恐遭祸变」,怕灾祸来,忧虑会失掉。这个忧虑,为这些眼前资生的衣食住行。现在看到别人有车,自己没有车,那也是他很忧虑的,必须看到他家有车我也有;他车比我好,我怎么也想能跟他一样。这种忧虑既然人人都有,所以我们常常遇到,遇到一些人在我们面前诉苦,说他少这样少那样。到庙里,信佛了到庙里烧香拜佛,目的是什么?求佛保佑他发财,保佑满他的愿,他样样都能满足。

 

有这么一句话,「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是不是佛给你的?不是的,佛教你明白道理,你依照这个道理去做,你就会得到,不是假的。你命里头没有财富,是你过去生中没有修财布施,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报;法布施是因,得聪明智慧是果报;无畏布施是因,得健康长寿是果报。你不修这三种因,拜佛没用处。佛把方法告诉你了,你能依教奉行,真的可以满你的愿。

 

我在年轻的时候,生活非常辛苦,从小没有好好的念书,是因为环境关系,喜欢读书,环境不许可。我记事,家里已经败了,我只知道我三岁离开老家,以后再没回去过。七十多岁,出家身分回到老家看看,那个地还在,土地还在,房屋一间都没有了,过去应该是两个四合院。地上还堆了一堆瓦,邻居告诉我,这个瓦就是你们家的房子拆下来的,没有人要,堆在这边,我看到了。所以流离老家到东乡白湖边上宛家村庄,那个村庄就是一家人,他们这一家还在。我的姑妈嫁到他们家,所以有亲戚关系,我们在那里住了六年。这个六年,虽然只读了一年多的书,私塾,他们有家学,我记得好像六、七岁的时候,在私塾里头念过一年,这是宛氏的家学。

 

第二年,私塾就没有了,国家不承认,改作短期小学,短期小学就是两年的教育,两年就毕业了。我还遇到过这个事情。这两年教材是新编的,跟私塾里头的不一样,私塾里头的教材真管用,好东西,这一改,让我们离开中国传统文化。小时候不知道,现在想起来很悲惨。我们那个时候,民国十六年,距离满清亡国比较近,风气还有,所以还亲自见到,能体会得到。从此以后,私塾没有了,就进一般小学。我进小学是到福建,那年十岁,第二年十一岁,卢沟桥事变,日本对中国挑起战争,打了八年。到我十九岁的时候,日本人投降。

 

这八年我走了十个省,跟玄奘法师一样,两条腿走路,没有交通工具,逃难。身上穿的几件衣服,背个小包,一无所有,流亡学生。中日战争第七年,我才有机会进入国立第三中学。这个学校是国家办的,收留流亡的学生,无家可归的学生,我们符合这个条件,校长周邦道先生,我在这个学校念了一年半。抗战胜利之后,我回到南京,在南京第一中学,初中毕业在南京。高中念了半年,到台湾来。到台湾身上一分钱都没有,没有亲戚朋友,没有人事关系,也没有学历,也没有经历,怎么活下去?朋友都是在当地同乡的关系、同事,给我介绍工作,待遇仅仅能够生活,苦不堪言。喜欢读书,没有机会读书。一直到遇到佛法,才有个皈依处。佛法里头也需要有人事关系,也需要学经历,我们统统没有。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1月10日11:06:4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625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