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妇女故事·贤母篇》之心得报告

admin 心得报告评论2阅读模式

《道德丛书》——

学习《妇女故事·贤母篇》之心得报告

 

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好!阿弥陀佛!

 

惭愧弟子今日恭敬汇报的题目是:

 

《道德丛书》——《妇女故事·贤母篇》之学习报告

 

前言:《妇女故事》简介

 

《道德丛书》之《妇女故事》为全书第二册,包含六大篇章,分别为「贤母篇」、「贤妇篇」、「孝妇篇」、「节妇篇」、「孝女篇」与「恶妇篇」【图一】。

 

学习《妇女故事·贤母篇》之心得报告-图片1

图一、《妇女故事》之封面

此书将各类妇女的教子、孝顺、节义、勤俭故事等收录其中,并录不孝不义、贪妒作恶之反例,能使读者两相参照,更能得其弘扬女德之旨。惭愧学生今日恭敬汇报的是「妇女故事.贤母篇」中的四则故事之学习感悟。

 

《妇女故事》开篇首则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孟母《择邻教子》的故事,从此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母教的重视与推崇。近代高僧莲宗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曾说过:「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国家能不能和谐安定、世界能不能太平,女众着实操持了一大半。女子有德,将孩子教导成为圣贤,是为天下造福,为社会所能做出的最大的贡献。中山先生云:「天下的太平安危看女人,家庭的盛衰看母亲。」所以母教才是贤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

 

择邻教子

 

《列女传》记载:战国时期,鲁国邹邑人孟轲三岁丧父,母亲贤良淑德,一人负起母兼父职的教养重担。起初,母子俩的住处靠近一片墓地。幼小的孟子与邻居孩子游戏玩耍时会模彷下葬哭丧一类的事,喜欢学造墓埋坟。

 

孟母看到后说:「我不能再让我的孩子住在这裡了」,于是就带着孟子离开,迁住到一处集市边。孟子又开始玩起商人夸口买卖的游戏。孟母又说:「看来此处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随即便迁移至一处学堂旁边。小孟子开始学玩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这类仪礼方面的学问。孟母说:「这才是我孩子应该居住的地方啊!」于是就把家长久安在此处【图二】。

学习《妇女故事·贤母篇》之心得报告-图片2

图二、孟母择邻

 

《韩诗外传》亦记载:东边的一户人家在杀猪,小孟子问母亲:「母亲,那户人家杀猪做什麽呢?」孟母随口回答:「想要给你吃呀。」说罢就后悔了,孟母心想:「自从我怀这个孩子以来,席不正不坐,食物割不正我不食,为的是给孩子良好的胎教。现在他初识人事就欺骗他,岂不是在教他不讲信用啊!」于是,孟母就去东边那户人家买了猪肉给孟子吃,为的是绝不欺骗孩子。

 

《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为历代学童朗朗诵读,「孟母」仉氏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女性。想必没有她当日明智的三迁与言传身教,中国历史上也不会有后世追慕为「亚圣公」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诞生。倘若如是,那真可谓是人类的一大损失。自古以来,母教为家庭教育的关键,是孩子童蒙养正的根本。古德云:「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 其中的「闺阃」,便是指妇女居住的地方。对此,德国着名教育家福禄贝尔也有同感,他曾说:「与其说国家的命运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还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 这些话非常明确地指出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关係到家族的兴衰,更关係到社会、国家的兴衰成败。

 

母亲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其言行品德、知识教养对孩子的人格与气质的养成具有直接影响。自怀胎起,母亲就与孩子血肉相连。如果母亲思想、言行邪而不正,在污浊不正的气氛裡孕育,孩子也会时时受到母亲身心邪气、浊气的影响,而导致孕育不良。孟子的母亲在怀胎时能做到席不正不坐,食物割不正不用,行事恭敬真诚,可见古人是非常注重胎教的。印祖云:「母教第一是胎教,胎教乃教于禀质之初。凡女人受孕之后,务必居心动念行事,唯诚唯谨,一举一动,不失于正。令胎儿禀受母之正气,则其生时,必安乐无苦。所生儿女,必相貌端严,性情慈善,天姿聪明。 」又云:「盖以母贤,则儿女皆贤。在胎则禀母之气,幼时则观母之行,闻母之言,以熏陶于读书之前。」孩子出生后,母亲是与他接触最多的人,日夕相伴、耳濡目染,母亲的言行举止会对子女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礼记‧学记》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我们的老祖宗谆谆告诫世人教育的重要,而至要莫若教子。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场所,优秀的孩子不单是在学校裡培养出来的,而是在家庭中由父母培养出来的,母亲的角色尤为重要。

 

将孩子培养成明日社会的栋樑是每一位父母的殷切希望,而一切的根本是德行。德行的教育是实学,好比一棵树的「根」,至关重要;学科的知识乃「枝末」,所谓的记问之学,有了德行的滋养,它才能茂盛生长。教导孩童,身教更胜于言教。诚如孟母在孟子初识人事时不愿意示范「失信」一般,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给孩子做出最好的榜样。《论语》中夫子反覆强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许多家长认为《弟子规》只是给孩童学习的行为规范,殊不知大人如果能做出来给孩子看,能更有效的帮助孩子落实。所以,教育者应先受教育,身教重于言教。

 

除了言传身教之外,孩童的学习环境也是不容忽视的。古代母亲很重视周围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脍炙人口的「孟母三迁」正说明了这个问题。《颜氏家训》中说:「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幼时所受的环境影响,会自然而然形成一个人后天的品性。《荀子.劝学》中讲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蓬昔日长在大麻田裡,不用扶持,自然挺直。白色

 

的细沙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墨子》一书中有个「墨悲丝染」的故事。话说墨子有一次路过染坊,看到雪白的生丝在各色染缸裡被染了颜色。墨子聚精会神地看了半天,然后悲泣地说:「这雪白的丝绢,丢进黑色的水就染成了黑色,丢进黄色的水就染成了黄色,陆续投进五种染料,丝绢也就变成五彩色。所以,染色的时候不可不谨慎啊!」这个故事暗喻人的本性就像生丝一样洁白,但一旦受到污染被染上了坏习气,再想恢复本性的质朴纯洁,就很难了。尊敬的淨公老教授教导我们:﹃「《三字经》开篇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性是指我们的真如本性,本性是没有恶的。人与人的真性相同,但习性不同。习性就是染污,是后天养成的,你染污有厚薄不一样,所以它就不相同了。」﹄所以,为孩子提供一个淨善的生长环境何其重要!

 

严厉训子

 

李景让,唐朝人,其母郑氏早年丧夫,家贫子幼,独自承担养育三个儿子的重担。她治家严厉,为人聪颖,行事磊落。有一天,她家宅后的围牆下雨坍塌,发现裡面埋藏了许多银两。郑氏焚香祷告说:「我听说不费劳力而有收穫会给自身招来灾祸,上天定是因为先夫在世时积善馀庆,垂悯我家贫困,特赐这些钱财。但愿上苍保佑我这几个儿子学问有成。这些财物我不敢动用,要原封埋藏。」于是随即将银两掩埋原处。皇天不负苦心人,后来果然如愿相偿,三个儿子景让、景温、景庄,由于贤母的教导,都进士及第【图三】。

学习《妇女故事·贤母篇》之心得报告-图片3

图三、李母郑氏携三子焚香祷告

 

郑氏教子极严,景让兄弟三人直到年老,犯有过错,仍会挨受鞭笞教训,事后改过一家人又欢喜如初。

 

李景让为浙西观察使时,曾经因为一位副将犯了过错,一时震怒之下,不慎将他杖打致死,于是军心怀抱不平,图谋叛变。李母郑氏召集景让于大庭面前怒责说:「你随意动用刑罚,岂只是上负天子,也使老母含羞九泉。你让我以何脸面去见地下的祖先?」说罢举起革鞭就要抽打景让的背嵴,将士们看到这种情景,都感动涕泣,上前多次劝止并代为谢罪,郑氏才答应原谅景让。一时军心,就此安定。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李母郑氏是一位深明大义、识见高远的严母。一位家境不富裕的寡母在抚育三个孤儿之际,面对一笔意外之财却毫不动心,实在难能可贵。她所希求的是孩子可以成就道德学问,他日能成圣成贤,而不是荣华富贵。此举对于塑造孩子真善美心灵、贫而乐道的品性影响深远,同时也体现出郑氏极强的道义感与社会责任感。日后,三子进士擢第,位至方镇,并以「清白」着称于世。

 

古时的母亲不仅在孩子年幼时悉心调教,而且在他们长大成人、步入仕途之后,依然给予他们有益的影响。李母机智地安抚了因愤怒行将发动变乱的将士,将儿子救出困境。李景让一生的成就得力于贤明的母教。

 

古人有训:「王化出自闺门,家利始于女贞。」即一个国家的教化出自于闺门,而家庭的敦睦和谐始于女子的贞德,是由母亲所教导的。所以自古以来,有贤才,必须先有贤子,有贤子,必须先有贤母,有贤母,必须先有贤女。

 

印光大师开示道:「教子为天下太平之根本,而教女为尤要。以人之幼时,专赖母教。父不能常在家内,母则常不离子。母若贤慧,则所行所言,皆足为法。见闻已熟,心中已有成规。再加以常常训诲,则习已成性。如鎔金铸器,模型若好,器决不会不好,以故教女比教子尤为紧要也。」
今日的女孩,就是未来的母亲。如果不对女孩好好教育,她未来就不会是一个德行兼备的好女人,自然也成

 

不了好母亲。而这从小处说,是一个家庭的不幸;往大了说,是社会、国家的不幸,因为这样的女性不可能教育出优秀的下一代,如果每个女孩都如此的话,天下就乱了。所以教育女孩的确是一件大事。

 

女性肩负着孕育后代的重责大任。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能传宗接代,这是大不孝。可是,什麽才是真正的传宗接代?把孩子生了下来只能说是接代,并没有传宗。宗为何意?一个家族中的家道、家风、家学、家业,这是宗,有了能传承的人这才是传宗。如果说家道、家风、家学、家业都没有后人继承,就是有再多的后代也无济于事,这个家最终还是会衰败。什麽样的人才能够继承呢?一定是要有德行、有学问的人才能继承,这才是真正的「有后」。

 

尊敬的淨公老教授曾说过:「圣贤是教出来的,而且最伟大的是母亲,是母亲教出来的。佛法也是这样说法,子女对父母,是母亲的恩更重,父亲排在第二位。母亲生你、养你、教你,这三个字她统统做到;有圣贤的母亲,才有圣贤的儿女。所以中国自古以来,教女比教儿子更重要,非常重视女德。为什麽?女子有德,教出来的圣贤,不但他的家庭荣耀,他能够造福一国,能够造福天下,这真叫大善大福。这是中国人懂得教育,而且真的落实,真做了,那是大同之治。」

 

「教子忠义」故事二则

 

(一)唐朝刘元佐任宣武节度使(军事将领),他颇具声威谋略。其母虽地位尊贵,但每月都会织绢帛一匹用以提醒刘元佐不能忘本。她对儿子说:「你本来出身微寒,现在是朝廷使你有如此富贵的身分,你当以死报效朝廷。」因此,刘元佐自始至终都不曾失去身为臣子的气节 与情操。

 

刘元佐之母虽年事已高,可仍不厌其烦的每月织绢,为的就是提醒儿子心智不可被富贵权势所蒙蔽而忘本,当胸怀报国之志、誓死精忠报国。慈母的良苦用心,实在令人感佩。

 

(二)虞潭,字思奥,余姚人,是经学大师虞翻的孙子。生于三国末期,是东晋时期为维护朝廷统一,屡统军旅,转战各地的将领。虞潭的母亲孙氏,是吴郡富春人,孙权族的孙女。嫁给虞潭的父亲虞忠,她恭顺贞和,很有德行。虞忠战死以后,儿子尚幼,孙氏虽然还很年轻,但誓不改嫁,决定亲自抚养孩子成长。孙氏持家勤劳周到,性格聪慧敏捷,见识过人。对儿子从小则是以忠义教导。永嘉末年,虞潭担任南康太守,当时杜弢计划谋反,虞潭率众人讨伐。孙氏勉励他定要尽忠尽义,要抱着必死的义节,同时还变卖了全部的财产用以犒劳战士。最后虞潭取得了胜利。在苏峻作乱时,虞潭当时守卫吴兴,领命征讨苏峻。孙氏教诫说:「你应当捨身取义,不要因为我年老了,成为你的累赘。」随即动员所有的家僮助虞潭征战,并卖掉自己穿戴的环佩充当军资,还派遣她的孙儿虞楚跟随参战。虞母具备如此忧国之诚。后虞潭功高封了侯爵。孙氏被封为武昌侯太夫人,追加金章紫绶。孙氏在咸和末年去世,时年九十五岁,成帝派遣使节吊祭,谥为「定夫人」。

 

虞母巾帼不让鬚眉,对国家赤胆忠心。她的坚强与慈爱博大的胸怀造就了一代名将,亦为国家带来了和平与安宁。可见,贤母的教育实可为天下造福。

 

事实上,中国古时尤其尊重女子,主内的工作比主外的工作更受重视。从「太太」这个称呼中我们可以对此窥豹一斑。「太太」这个称呼来自周朝开国的三位妇女,因为她们的名字,都有一个「太」字。周族太王古公亶父有贤妃「太姜」,即泰伯、仲雍、季历三兄弟之母。太姜性情贞静柔顺,极有智慧。教导诸子,至于成人,从来没有过失。古公谋事,必与太姜商量。随古公要迁徙到什麽地方,她都不辞劳怨,顺从追随。季历即位,又娶有贤妃「太任」,史载,称其端庄诚一,德行无缺失。及有身孕,即自开始胎教,所谓「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因此而生文王。文王又有贤妃「太姒」。《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列女传》称其:「生十男,亲自教诲。自少及长,未尝见邪僻之事。」

 

太姜、太任、太姒这三位妇女把孩子都教导成圣人,周室能够维持王朝七八百年之久,都是由其上辈的德育教化而来,绝非偶然。因此,后世尊称妻子为「太太」,便是从周室有三位圣人之母而来;是希望每一位妇女能学习「三太」,以她们为榜样,尽心尽力地教育下一代成圣成贤,做圣贤人的母亲,这个意义多麽的深广。

 

令人惋惜的是,当今社会大众在没有深入经典的情况下,却以讹传讹地说中国古人轻视女性。比如,一提起「三从四德」,就认为那是封建糟粕。是用来束缚女性的精神枷锁。可是我们了解它的真实含义吗?「三从」出自《仪礼. 丧服》,指女子「未嫁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或夫死从子」。后世望文生义,将其中的「从」字解释为「服从」,于是误导了大众对这句话的理解。「从」字,在古汉语中有「追随」的意思。「三从」的本来面目是:女子未出嫁前追随父母,由父母负责教养;出嫁后追随丈夫,由丈夫负责生活;老年追随子女,由子女负责赡养。「四德」出自《周礼.天官.九嫔》,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是说判断一个妇女是否优秀,一要看她是否具有良好的品德,这个最为重要。二是看她讲话是否有口德,并非注重口才。三要看她仪容是否端庄,并非注重美貌。四要看她处理家务,相夫教子的能力。就现代社会而言,以这四项标准来选择太太,也是不会错的。《孔子家语》中记载:「妻也者,亲之主也,敢不敬欤?」夫子说,妻子是一个家庭的主要角色,怎敢不恭敬呢?

结语

 

大同思想,最早出于孔子。《礼记》中之「礼运大同篇」短短一百零七个字,为人类描绘出大同世界的美好景象。大同世界不是幻想中的乌托邦,孔子之言不只是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美好的愿景,而是依照古圣先贤的教诲去做,这个愿景是可以实现的。「礼运大同篇」中说道:「男有分,女有归。」意思是——男人有男人的本分、地位、责任,为国为家,要尽应尽的义务。妇女有所归宿。相夫教子,做个贤妻良母,这是女人的责任。各人安居于自己的岗位,不错位、不可男女互相争权,男主外,女主内。各有所主,各有所守。在五伦关係中,夫妇有别是至关重要的一伦,「别」是指不同的任务。「女主内」并不是老祖宗重男轻女,而是分工不同。一个家庭不外乎有两大任务,一是经济,二是传宗接代。男女生理上特点不同,所以男子挣钱养家,主外比较合适;传宗接代全靠女子,这是男子想做也不容易做到的,所以女子主内;双方密切合作,把家庭建设好,把孩子教育好。

 

古人比喻夫妇如天地,夫在乾位,乾为天;妇在坤位,坤为地。在天的人要修自强不息的德行,《易经》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地上面的要修厚德载物,「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乾坤二卦所呈现出的道理。这种道理顺乎自性,并不是人为的规定,能遵守,世界就能和谐。印祖教导云:「圣人所谓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正位乎内者,即实行烹饪纺织,相夫教子等内事。今令女人改任男子之事,则女人正位之事荒废,家事无人管,子女亦无人教,其害无穷。名为抬高女人人格,实则不但推倒女人的人格,并家庭基础而亦破坏。」当今社会提倡男女平等,男子能做的事为何女子做不得?于是,女子以走出家门,与男子竞争事业,力求成为女强人为荣。将孩子交给保姆、电脑、媒体和补习班去教育,付出的代价是下一代失教。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中,谆谆良善的母教为国家、为世界培养出如孟子、李景让、刘元佐与虞潭这样的圣贤与社会栋樑。今日的孩童,是明日世界的希望。因此,每一个家庭都应把教育孩子置于首位,而其中母亲的责任最为重大。

 

最后,惭愧学生向诸位长辈敬呈一颗美丽的水结晶。这是华严实验室所做的一项水实验,水看「母亲教孩子读书」图片后所形成的结晶体【图四】。
学习《妇女故事·贤母篇》之心得报告-图片4

那美丽亮洁、晶莹剔透的结晶体彷佛在为我们诉说母性的光辉与母子之间的亲爱。

 

以上是惭愧弟子恭敬学习《道德丛书.妇女故事.贤母篇》之粗浅心得报告,定有错误之处,至诚祈请尊敬的师父上人与诸位大德、老师惠予批评斧正,无尽感恩!阿弥陀佛!

惭愧弟子如意顶礼叩呈
二O一五年十二月三十日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4月28日10:16:0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094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